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SOAP协议为基础的WebService安全机制分析_石琳

以SOAP协议为基础的WebService安全机制分析_石琳

2011年第30

Web Services具有适合不同结构的系统集成、便于开发等优点,近些年来应用逐步广泛,在很多领域得到发展。但是Web Services还有这诸多方面的制约,其中,安全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的Web Services传送SOAP包是以文本的形式传送,并且SOAP协议将其安全定义为传输的问题,因此这就极大的制约了其深入的发展,因此解决Web Services的安全性问题。

1.Web Services及其相关技术

1.1Web Service

Web Service是目前计算机应用领域中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它能够执行特定的任务,与其他组件进行交互。Web Service平台能够定义应用程序在Web上轻松实现互操作性,可以用任何语言在任何平台上写入Web Service,其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具有较好的封装性;规范的使用协约;采用标准的协议规范;具有高度的可集成能力。

1.2Web Service的技术支持

Web Service平台需要标准的系统,沟通不同的平台,目前应用的协约主要有:

1.2.1XML

XML称为可扩展标记语言,是Web Service的基础,是用于定义特定领域的语言。它继承了HTML的优点,摒弃了不完美的地方,使得在WEB上能够自由传输和处理文件;继承了SGML的优点,使得能够轻松定义文件形态,利用更短的时间编译程序。XML是集成服务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具有自描述性、可扩展性、可校验性、层次性、可精确搜索等特点。

1.2.2SOAP

SOAP即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它是交换信息的简单协议,一般是处于分散式的环境中。SOAP对于异构程序或者平台之间交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系统被更多的用户访问,可以将web技术和XML的优势结合在一起。SOAP定义了一种机制,其本身并不能定义任何语句,它通过对模块中数据重编码机制和包装模型老定义语句,使其能够使信息传递到ROC的各个异构系统。

1.2.3UDDI

UDDI包含提供web服务注册、调用等行为的统一表述的访问协议,它是在SOAP协议基础上,为web服务的实现标准,为Web Servic 提供数据。UDDI通过XML格式调用web服务注册的信息以供用户搜索和浏览。同时,它还提供数据描述和储存方式,通过一个被称为类型模型的文档完成服务。

1.2.4WSDL

WSDL即web服务描述语言,其是基于XML的语法,主要用于信息交换的访问点的集合,是用于阐述web服务的标准,由W3C推出。它是基于XML的描述了web服务中的数据类型、收发的数据信息结构、可行的操作、数据表述及传输的协议等方面。其系统结构则是基于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请求者及服务注册中心三个角色的各种操作行为所构建的。

2.Web Service安全机制分析

Web Service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2.1在进行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设计时

主要针对了SOAP协议的简单性和可扩展性,并没有特意针对其安全性,主要是利用现行的标准和通用的协议,例如SSL协议、HTTPS 协议等,实现相对应的安全性能。但是这种安全的实现方法有着明显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它只针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并不包括数据本身的安全,数据一旦传输到目的地,都可以随意查看;另一方面就是全无或者全由的保护,不能够选择部分保护或者部分开放。所以,Web Service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数据的保密性,保证数据不被未授权的用户浏览。

数据的完整性,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泄露或者篡改。

身份认证,保证通信双方的身份真实有效。

授权和访问控制,保证用户的操作行为没有超出被授权的范围。

2.2Web Service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解决

2.2.1XML加密

和传统只能对全部信息加密的方式不同,XML加密可以对数据的不同部分进行加密:加密整个文件、加密文件中的某个要素、机密文件中某元素中的数据,满足了不同级别的不同加密要求。XML加密分为非对称机密和对称加密两种。

2.2.2XML签名

XML签名自2002年由W3C和IEIF联合研发和推广普及,现在已经应用广泛。它定义了有XML格式表述的数字签名语法,并且特定验证签名。XML签名能够保持数据的长期的完整性,并且与安全令牌综合利用还能够进行身份验证及不可否认性。在签署数据时也可以应用XML签名,并且可以根据与签名数据之间的不同的关联方式,可以将其分为被封装签名、封装签名及分离签名三种。

2.3SAML

SAML是基于不同实体或者安全区域间交换数据的标准。按照其现行的规范,任何一种体系都可以在SAML标准框架中实现交互操作。

2.4XML签名

XML签名是有W3C和IETE联合研发的,其语法和规范都是由这两者制定、推广,自2002年以来逐渐应用广泛。XML签名包含了验证信息来源和信息内容两项,能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并且能够进行身份验证,因此,在进行SOAP信息认证时十分有效。

当调用RPC时,由SOAP标题和SOAP体组成的一个封闭的信封,SOAP体内保存了消息的具体数据。XML签名充分利用了储存于SOAP标题内的消息扩展功能;信息发送方通过接收密钥来做准备;SOAP体储存已经被签字加密的消息;信息发送方的密钥则是SOAP 是数字签名;最后,数字签名被保存在SOAP标题中。需要注意的是,XML签名能够为工作者发送的信息内容提供完整性的检查,如果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任何元素被未授权的篡改,那么,此次数字签名失败。

3.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SOAP协议为基础的Web Service 技术也广泛应用,因此,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Web Service安全方面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分析,通过扩展和利用现在较为常用的安全性技术及使用规范提出了建议,能够让用户

更加方便的、快捷的对Web Service进行操作。科(下转第292页)

以SOAP协议为基础的Web Service安全机制分析

石琳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中国天津300000)

【摘要】随着科学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业界对应用集成及操作性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结构不同,导致企业或者单位之间的数据交换等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陆续出现了DCOM、RMI等技术,但是都有特定限制。直至出现了以SOAP协议为基础的Web Service安全机制分析,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该技术也有着不完善,并且SOAP通信协议较为简单,使得Web Service的安全威胁较高,风险较大,本文就基于此的安全机制做了简单的阐述分析。

【关键词】SOAP通信协议;Web Service;安全机制

作者简介:石琳(1981—),女,天津人,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程序设计及网络构建。

◇职业教育◇

2011年第30

1.复合农林业崛起的历史背景

复合农林业,又可称为农林复合系统、农用林业或混农林业,是一种传统的土地利用和经营方式,其实践历史与古代农业基本平行。但长期以来,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资源危机及环境恶化”这一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其实践经验和理论价值才受到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和广泛重视。经过世界各国的共同研究与探索,认为:复合农林业在协调农林“争地”矛盾,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促进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复合农林业倍受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的日益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为促进各国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交流,推动复合农林业的发展,198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林业委员会提出:林业的发展.应与农业、牧业结合起来,与解决贫困化结合起来。

2.复合农林业的基本内涵

复合农林业的定义,是由国际复合农林业研究中心(ICRAF)经过几十年的日臻完善才最后确定,且目前仍在不断地提炼和升华。ICRAF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讨论,于1982年推荐了第二任主席Lundgren和Raintree(1982)的共同定义:Agroforestry是一种土地1982的共同定义: Lundgren Raintree Agroforestry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将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并采取时空排列法或短期相间的经营方式,使农业、林业在不同的组合之间存在着生态学与经济学一体化的相互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各学科、领域内的渗透,Lundgren于1990年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复合农林业做了更深刻的解释:Agroforestry 是一种新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将乔木和灌木有机地结合于农牧生产系统中,具有为社会提供粮食、饲料和其它林副产品的功能优势,同时借助于提高土地肥力,控制土壤侵蚀,改善农田和牧场小气候的潜在势能,来保障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力,并逐步形成农业和林业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思维和新理论。

尽管世界各地及其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复合农林业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但其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主要特征是相同的。其内涵可以概述为:复合农林业是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为基本理论,并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物种合理搭配,形成多物种、多层次、多时序和多产业的人工复合经营系统。物种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是复合农林业的重要标志。对比其它土地利用系统,复合农林业系统具有多样性、系统性、集约经营性、高效性和持续性等特征。

3.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特点

3.1可持续农业的基本理论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断生产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农产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使生产——

—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具有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农业,它是生产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生态持续性的统一。

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1)粮食安全目标:积极发展谷物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总产,以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温饱问题,消灭饥荒现象。(2)脱贫致富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综合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3)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永续良性循环目标: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积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解决当代人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3.2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既有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面临的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问题,又具有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等主要特点。21世纪,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业将面临资源消耗不断增加、环境负荷不断加重和人口数量增长趋势还将继续的三重压力。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即中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道路必须结合本国国情,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具体地说:(1)我国人口基数巨大,人均农业资源紧缺,已严重地制约农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重视资源的永续利用。长期以来,我国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数量人口生存所需食物的生产。(2)自然灾害频繁,土地质量下降的现状,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为此必须努力提高林木覆盖率。(3)相对落后的农村经济,农业投入的不足,要求在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必须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重要位置,以促进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农村经济,建国以来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已逐步形成了对农业持续发展起重要促进作用的财力和物力的来源。而在不少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农业投入的不足,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缓慢,农业生产后劲不足,加重了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

4.复合农林业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依据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以及复合农林业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内涵,可以认为,复合农林业是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表现如下:(1)复合农林业作为一种多产业的有机组合,在同一地块上,将“一维”的农业生态系统转为“多维”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增加了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多样性,充分地挖掘生物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和气候等资源的利用率。(2)鉴于我国人口不断增长、资源和环境不断恶化的状况,以牺牲林业用地来满足粮食需求,或依靠减少耕地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林木覆盖率、改善环境,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而复合农林业作为一种土地利用制度,在粮食不减产的同时,实现了林木覆盖率的提高,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的“农林争地”的矛盾,为协调粮食增产、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3)复合农林业是一项以生物措施为手段的资源管理系统,它充分利用树木的生理、生态功能,调节系统内小气候环境,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创造有利的外在条件。(4)复合农林业利用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实现了种群在不同生态位上的“共生互补”、“相互依存”,增加了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5)复合农林业,将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系统转变为依靠系统自给、生物自肥的人工复

合系统,加快了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科

【参考文献】

[1]李文华,等.中国农林复合经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2]王青.黄土高原可持续农业开发模式研究—以陕西黄土高原区为例.干旱区研究,1997.

浅谈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复合农林业的关系

蒋瑞萍

(承德市农广校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文章从复合农林业的崛起的历史背景,阐述了复合农林业的内涵,并在广泛了解各方资料的情况下提出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在上述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复合农林业的关系。

【关键词】复合农林业;可持续农业;农业生产率

(上接第124页)【参考文献】

[1]王勇.基于SOAP协议的Web Service安全机制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网络通信与安全,2007(4).

[2]金丽娜,将兴浩,李建华.基于属性证书的Web Services访问控制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6(9).[3]曾昭毅,张南平,钟珞.利用SOAP标头实现Web Services自定义安全机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4(26).

[4]唐成华,胡昌振.基于AC的XACML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及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10).

◇农林科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