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O一三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二O一三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二O一三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二O一三我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3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在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增速逐季放缓、物价涨幅回落、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的态势,在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下,去年四季度我国经济逐步企稳回升。

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今年我国政府“宽财政”政策有利于短期经济增长的回暖;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企业的库存调整也将进入再库存周期,对GDP增长贡献由负转正;海外的“宽货币”以及我国的经济结构问题对国内“稳货币”带来扰动,同时“宽财政、稳货币”的政策组合容易导致私人部门进一步受到挤压,因此,2013年经济增长温和反弹伴随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将在去年四季度企稳基础上继续小幅增长,而宏观经济政策受制于通胀和房价上涨压力则可能维持审慎稳健。

一、我国经济运行外部环境分析

2013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美国经济仍将缓慢增长,欧元区经济继续受到债务危机拖累,日本经济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新兴经济体增速可能略有回升。

首先,经济放缓底部显现,缓慢增长态势可期。过去一年,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新的一年,多数国家经济有望温和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由2012年的3.3%微升至3.6%。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甚至乐观预期,2013年新兴市场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6%和2%。联合国报告认为,2013年~2014年的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3%和4%。这与过去30多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5%不相上下。

综合分析,世界经济或在2012年经历又一放缓低谷后,在2013年上半年企稳,下半年温和回升,两年的总体走势将呈“U”形。但是,世界经济已不可能回到危机前的高增长时代。何况,当时全球经济蕴含非理性繁荣,是一种不可持续的亢奋发展。

其次,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当前世界面临的是发达经济体危机,且为结构性顽症,根治需很长时间。这些国家普遍面临严重的“三高一低”乱象,即高失业率、高财政赤字、高主权债务和低经济增长。联合国不得不承认,主要发达经济体疲软是全球经济减速的根源。发达经济体“去杠杆化”,使私人消费低迷,企业投资不振;“再工业化”或“去全球化”,导致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化步伐减缓;多边合作受阻,影响到全球和跨区域经贸活动。世贸组织估计,2012年国际贸易增长回落至

2.5%,低于世界经济增长,2013年会回升到4.5%,但仍低于上世纪90年代。这将成为后危机时期国际经贸发展的趋势。

(一)美国经济将维持缓慢增长态势

美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有利因素:一美国两党近期通过短期措施暂时躲过‘财政悬崖’,减税政策将大部分延续、财政赤字上限也将提高,美国将在全球瞩目下再一次通过货币宽松走出困境。二是美联储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经济增长和房地产市场复苏,美元贬值也可能刺激出口。三是美国企业盈利状况尚好,银行贷款意愿上升,有利于投资增长。

然而,失业率高、财政面临紧缩压力、欧元区和新兴市场需求不振等因素依然对美国经济增长形成较强制约,美国两党近期通过短期措施暂时躲过‘财政悬崖’,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除非美国技术创新发生重大突破,带动新一轮产业投资热潮,否则经济缓慢增长态势很难根本改变。综合判断,2013年美国经济有可能维持2%左右的增长。

(二)欧元区经济继续受债务危机拖累

欧债危机虽度过最困难时期,但经济衰退不可避免,尤其是重债国希腊、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已陷入深度衰退。经合组织估计,欧

元区经济在2012年衰退0.4%后,2013年会再收缩0.1%。当前,欧元区复苏乏力,投资微弱,就业恶化,复苏乏力。关键是财政紧缩与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仍未得到破解。

综合判断,受欧债危机拖累,2013年欧元区重债国经济仍将继续衰退,德国和法国经济难以摆脱疲弱态势,欧元区经济很可能继续在衰退边缘徘徊。欧央行预测欧元区经济2013年增速将在-0.4%—1.0%之间。

(三)日本经济增长势头可能减弱

2013年日本经济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是电力短缺导致进口上升和电价上涨将继续制约经济增长;二是产业对外转移步伐加快,产业空洞化程度加剧;三是美欧宽松货币政策给日元带来升值压力,影响日本出口;四是灾后重建虽仍将释放部分投资需求,但力度逐步减弱;五是钓鱼岛争端有可能严重影响日本对华出口和经济增长。

总体看,2013年日本经济增长的内外环境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内需不振和出口受阻将制约日本经济复苏,IMF预计2013年日本经济增速将放缓至1.2%。

(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有望略有回升

主要新兴经济体近期陆续推出财政刺激计划,巴西、印度等国央行继续放宽货币政策,其成效将在2013年逐步显现,出口形势也有望好转。但总体看,新兴经济体面临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内需疲软,外需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善;二是通胀率明显上升,美欧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将加大输入性通胀压力,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压力;三是公共债务不断上升,限制财政政策实施空间;四是私人债务膨胀,国际清算银行统计表明,印度、巴西、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的家庭和企业负债规模已达到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严重影响金融稳定。总体判断,2013年新兴经济体增速略高于今年,但难以达2011年的水平。IMF最新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2013年经济增长5.6%,略高于今年的5.3%,低于2011年的6.2%。

总之,2013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虽然世

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的阶段,但随着美国经济全面复苏、欧债危机见底、中国经济软着陆,世界经济将以此为起点,逐渐走出困境。

二、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2012年我国GDP增速“破八”(为7.8%),创出2000年以来的年度GDP增速最低值。去年全年“三驾马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速,尤其是出口遭遇严重滑铁卢,同比下降幅度高达16.3%;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同比也分别下滑至3.4%和2.8%。主要原因是内外需求疲软和国内宏观调控房地产投资下滑所致。

进出口方面,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影响,我国去年进出口增速月度波动较大,全年进出口比上年增长6.2%,远低于全年10%的增长目标。不过,去年12月份进出口意外强劲,同比增长10%。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年基本维持在20%左右的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回落11.9%;由于政府在去年5月份启动稳增长政策,基建投资2012年下半年出现明显回升。全年基础设施比上年增长13.3%。基建投资回升与房地产投资的大幅下滑对冲后,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20.6%(实际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回落3.4%。

消费方面总体平稳,对于GDP的贡献度明显提升,为51.8%,这比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度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实际增长12.1%)。

三、2013年我国宏观经济预测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经济正处于从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向内涵式的结构调整、从投资出口主导向消费主导、从政策刺激向内生增长转变的拐点。短期内,国内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发展势头,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中长期看,实体经济仍处于调整期,下行压力依然较

大。

2012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逐渐企稳,主要经济指标环比出现回升,但宏观经济总体仍呈疲弱不振的态势。2013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外需乏力局面难以得到显著改善,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略有回升,GDP增长率在8%左右,CPI上涨3.1%左右。

1、经济增长总体呈现稳中有升

从2009年一季度开始,我国GDP增长率迅速上升,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点,之后逐季回落,进入2012年后回落幅度加大,三季度只有7.7%。但从环比增速看,2012年各季度GDP增速呈逐季走高态势。综合看,经济在调整中正积聚复苏力量,并在震荡中逐步趋稳。作为经济领先指标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汇丰PMI从去年8月开始持续上升。两个指标均越过了50%的“荣枯线”,表明制造业的景气程度持续走高。

另一反映实体经济增速指标的工业增加值增速缓中企稳。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从月度看,在去年8月降至8.9%的低点后,其后各月的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显示工业增速缓中企稳。随着去库存化的加快,工业生产景气将继续回升,相关专家预计2013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1%左右。

2、“三驾马车”逐步易位

投资方面,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半年高0.3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增长,考虑到价格走低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更快。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另一方面,2012年出台的总额逾万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效应将逐渐显现,同时随着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将冲抵房地产市场调控带来的投资增速回落影响,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1.5%。

消费方面,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3%,扣除价格因

素,已连续4个月增长。2013年,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一是随着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有望增长较快;二是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特别是随着广大农村地区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的推广,人们的消费潜力将得以逐步释放;三是随着降低关税、财政补贴以及各项促消费政策的推出和落实,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2013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左右。

进出口方面,外围市场需求下行、综合成本上升导致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持续乏力态势。2012年仅增长6.2%,远低于全年10%的增长目标。2013年上半年,出口难有明显好转,但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各国新一届政府渡过磨合期以后,我国的对外出口形势在下半年会逐渐好转,预计出口增长率在8%左右。

3、投资主导经济恢复

随着去年四季度国民经济比较明显的企稳回升,这个势头在2013年会继续延续下去。过去推动中国经济中长期较快增长的基本面没变。这意味着在外需疲软、消费难见起色的背景下,经济恢复的重要推动力仍在于投资。从2012年年底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高铁、地铁等重点项目开工,城镇化越炒越热,经济重新恢复了以投资为主导的格局。尤其是2013年全国铁路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6500亿元,投资额在近10年中排名第三。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投产新线5200公里以上。

从投资结构来看,去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一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二是第三产业投资加快,尤其是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是基建投资明显提高。相关机构和专家预计,2013年投资增速将由2012年的20.6%上升至23%左右,同时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明显加快,增速将从2012年的14%上升到18%左右。

4、政策和改革红利将促进经济发展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国家将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低保群体保障水平,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

农民收入等,从底端推动有效消费需求的形成。目前已有贵州、江苏、甘肃等多省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将对家电、汽车、房产、医疗、餐饮、文化传媒、旅游商业等行业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财政政策继续趋向积极。2013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改善支出结构,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财政赤字预计达1.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50%。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医疗、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配合城镇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投资支出,在基础建设领域形成有效的投资拉动效力。

结构性减税稳步推进。首先,作为结构性减税重要步骤的“营改增”将在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同时推进。其次,进一步降低消费税、进口商品关税等税率,减轻消费者负担。第三,将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逐步融入消费税,降低税负,推动汽车消费增长。第四,取消和免征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费改税进程,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负担。

金融综合改革逐步深入。2013年国家金融改革将继续深化,重点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国家在温州、泉州、前海等区域金融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建设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规范民间融资、发展地方金融机构,破解一些重点区域“民间资本多、投资难、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这将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引擎。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在动力,是推动各项改革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新型城镇化将以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为主要方向,并将呈现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特点,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国经济深刻转型,建成美丽中国。预计新型城镇化将会产生庞大的汽车、能源,以及家电、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消费品的需

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政水利建设、现代农业、环保、教育、医疗、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以及老龄化产业等市政民生相关的投资仍将继续增长。

5、“宽财政+稳货币”政策护航

宽财政将对稳增长发挥较大作用。宽财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财政赤字扩大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预计今年实际有效的财政赤字约为1.07万亿元1,明年将接近1.3万亿元,增加部分相当于今年GDP的

0.4%。我国财政支出乘数约为1-2,财政收入乘数约为-0.5%,初步估算,今年扩大的财政赤字规模将拉动GDP增速上升约0.2-0.4个百分点。今年基础设施投资也将较今年加快。相关机构预计增速16.2%,较去年的13.5%显著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将拉动重工业的增速,带动企业逐步进入加库存的周期,对于稳增长的作用见效快。

稳货币首先体现在货币总量增长平稳。基于今年我国GDP增速在8%的判断,加上通胀预期与去年持平,相关专家预测2013年央行将M2增速目标维持在14%。M2增长的主要来源有三部分:新增贷款、外汇占款和银行购买的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债券。去年外汇占款增量较前年大幅下降,但非金融企业债的发行量大幅上升,对M2增长起到了很大作用。预计今年新增贷款9万亿元,贷款增速14.4%;在欧美“宽货币”的政策下,我国资本流入将较去年增加,外汇占款增量将高于去年,达到1.0万亿元左右,但仍远低于过去的峰值;非金融企业债券净发行量进一步扩大至2.1万亿元。加之其他影响因素,初步估算今年M2增加约13.6万亿元,总量达到110万亿元。

综上所述,2013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复杂多变、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将在政府“宽财政+稳货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等政策的带动下继续朝着趋稳方向发展,经济增速小幅增长。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如何写一篇惊艳的财务分析报告 1报告阅读的对象要明白并分析 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2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要充分领会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3清晰框架和分析思路报告写作前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4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揭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文案

目录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1) 基本分析 (1) 下篇:行业分析说明 (2) I 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分析 (2) 一、2003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简述 (2) 二、200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3) 三、2004年中国经济分析预测 (4) II 2003年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与分析 (10) 一、全国工业生产情况综述 (10) 二、轻重工业发展分析 (10)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分析 (10) 四、机电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11) 五、能源生产分析 (11) 六、工业产品进出口分析 (12) III 2003年全年工业经济效益情况及预测 (13) 一、全年工业经济效益分析 (13) 二、生产资料效益分析 (16) 三、工业行业效益分析 (18)

IV 我国全年居民消费比较分析 (19) 一、居民消费价格简述 (19) 二、分地区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三、分类别居民消费价格分析 (19)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分析 (21) V 我国前三季度对外贸易发展情况及分析 (24) 一、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 (24)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26) VI 2003年上半年三大景气指数走势及分析 (29) 一、国房景气指数 (29) 二、消费者景气指数 (32) VII 2003年宏观经济发展十大事件 (35)

上篇:行业分析提要 基本分析 今年我国经济有望增长8.5%。据此测算,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根据有关改革方案,今年国家统计局不再像以往那样在年末公布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数,而改在2004年1月中下旬公布。以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0.2万亿元人民币为基数匡算,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11万亿元。 2003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以及频繁发生的多种自然灾害下,我国经济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来之不易。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创下1997年以来同期增长最高纪录。二季度,受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长6.7%。通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到三季度,我国经济基本恢复到了非典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同比增长9.1%。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现状

当前xx宏观经济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现状可以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目标着手。从经济增长来看,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复苏缓慢,复苏的基础还稳定;从就业上看,大量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数上升,社会有效吸收就业,再就业的能力明显不足;从物价上看,当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大宗商品价水平持续上涨;从国际收支看,总体顺差任然存在,但顺差额在减少。 1.经济增长GDP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佳境。尤其是1996年底中国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的十年间,中国经济走过了一段持续“高增长,低物价”的辉煌历程,从而使中国经济彻底摆脱十年前“大起大落”的周期性波动特征。2006年中国GDP更是大增 10.7%,GDP总量首次突破20亿大关。 从长远看,中国庞大的农业劳动数量和“三农”问题仍将是困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有转变的最大难题,尽管我们的工业GDP比重曾高达50%以上,但事实上我们仍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这便是矛盾的症结所在。同时,节能消耗和环保任务十分艰巨。 为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已经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并采取相关措施,大力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将大力发展无污染高技术的第三产业。 2.就业方面 劳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一国的国民收入中,很大一本分来自劳动力的贡献,因此,对劳动力必须加以充分利用。而劳动的实现就是就业。 只靠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必须引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我国目前的失业率是4%,由于产业的转型,许多产业都向高技术方面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急剧下降,由于现在许多企业都需要知识型人才,导致一大部分非知识型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在家滞留。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3.通货膨胀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宏观经济学分析报告题与简答题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分析题 第二章 1.分析下列每组两种行为对GDP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1)企业为总经理购买一辆汽车和企业支付给总经理另外一份收入让他为自己购买一辆汽车 (2)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车,而不是一辆美国车 (1)前者使投资增加,后者使消费增加 2.如果政府雇用失业的工人并把他们看成是无事可做的政府雇员,这些人以前得到相当于10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现在政府付给他们1000美元工资,那么这会对GDP产生什么影响并加以解释。 根据等式C+I+G+NX=Y=C+S+TA-TR ①C、I、NX TR 进而使得G增加了TR GDP由于G的增加而增加 ②TR TA C、S C+S+TA-TR变成了C+S+TA GDP也变大了。 Tr 平均收益S供给C成本 3.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美国G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1)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2)布什总统买了一所新房子。 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3)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4)美国人杰尼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5)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的工厂。 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净出口增加。 4.下面是一些伤脑筋的问题,你能否说明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的膳食 (b)购买的一块土地 (c)购买的一幅齐白石的绘画真品 (d)海尔集团公司设在欧洲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没有参与市场交易,不计入GDP 。 b.购买一块土地,由于土地不是统计当期新创造出来的产值,因此,也不计入GDP 。 c.由于绘画真品不是在统计当期生产的,因此不计入GDP。 d.公司设在英国的工厂所创造的利润应计入英国的GDP,同时也应计入中国的GNP,而不是中国的GDP 。 5.考虑下列每一个事件会如何影响实际GDP。 1)佛罗里达的飓风迫使迪斯尼乐园停业一个月。 降低,实际生产服务减少 2)新的、更容易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开发增加了农民的收成。 增加,实际物品增加 3)工会和经理之间对抗的加剧引发了一场罢工。降低 4)全国企业经历着需求减少,这使企业解雇工人。降低 5)更多的高中生辍学从事剪草坪的工作。 增加,未来可能降低 6)全国的父亲减少工作周数,以便把更多的时间用于与孩子在一起。 实际GDP降低,可测GDP降低,不可测GDP增加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分析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仍面临着不少下行压力,如企业利润增速低迷,过剩产能仍有待消化,出口需求疲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呈上升趋势等等。但总体上看,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 一、就业形势较为平稳 近几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在我国,就业吸纳人员最多的就是服务业了,并且这几年来服务业所容纳的就业人员也越来越多,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在加速发展,创造了许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许多的就业人员,这也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发展与就业之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预计在2015年新增的就业人数可超过1000万人,总体的就业压力不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以及农民工的就业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国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较多地关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物价温和回升 从物价方面来看,我国的工业消费品的物价基本上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之下,通货膨胀的压力不大。从服务价格来看,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劳动者的工资逐步上涨,使得一部分生活服务品的价格上涨。从食品价格来看,大部分的粮食都增产,粮食价格比较稳定,但是相对来说,蔬菜、肉类的价格会微涨,这可能与劳动力工资上涨有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从资源产品方面来看,近几年的资源性产品在不断地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出现高物价的局面,这与国家实行的节能减排,提倡节能减排的政策有一定的联系。此外,纵观全国的房地产业,房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房价实现了小幅度上涨。 三、国民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速 纵观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的经济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其发展的潜力还

2019年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月度经营分析报告模板 分析报告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文体。有市场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经济形势分析报告、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等等。整理的月度分析报告,欢迎大家一起来看看!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当月各项经营状况进行陈述、分析、挖掘深度情报的商务公文,是集团运营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大中型集团企业来讲,一份内涵丰富的运营分析报告,就是企业运营的方向盘和指南针。 写一份好的运营分析报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较高的针对性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对此,运营分析的撰写要有较高的针对性。比如今年工作目标是经营质量为主,那么内容上就要多侧重基础管理的表述,明年是扩展为主,那么项目投资分析、市场动态分析就要占较高比例。否则,就会出现南辕北辙、出来不落好的结果。 月度运营分析报告一般是呈送集团董事会、执行总裁、运营总监、总经理等负责运营管理的高层领导来阅读的。这些领导一般具备较高的企业进销存理解分析能力、一定的财务数据阅读能力、较深的企业管理判断能力,这样,报告内容就不需啰嗦,言简意赅即可。 二、系统的框架结构 从文章的架构来讲,应该是:报告目录—管理驾驶舱部分—具体情况与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指明具体章节内容及所在页码。 管理驾驶舱的概念是起源于ERP,这里是指通过各类简洁明快的彩色图形、画面、表格等直观性的视觉感触,来反应公司的运营状况。试想,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负责人,每天面对的信息和数据成千上万,面对厚重的运营报告,肯定没有兴趣看到底,只能是快速抓取驾驶舱部分选择性阅读。 具体情况与分析,应根据企业的行业性质和工作重点来确定分析内容,如工业型企业,可以按照内部进销存流程,分为采购、仓储、生产、质量、安全环保、销售、回款等几个方面,而这几个环节,每个又可以细化出3-5个关注点,如采购,可以分出比价采购的执行情况、采购计划的完成情况、采购区域种类的分析、采购安全库存的掌握等,这样整个业务流程就会有20-30个关键指标去分析,整篇内容就趋于饱满。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是指对当月重点工作的完成进度分析,及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等内容。 三、确保分析的深度 没有深度的报告就是一摞废纸。 报告数据既要有最基本的罗列,还要根据各类企业自建的分析模型,看到深层次的东西,切实揭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20XX年,笔者在一家太阳能行业企业供职,从运营分析中发现,该企业作为太阳能行业的领军企业,销售高峰并非原来料想的太阳光资源最充足的6-7月份,而是每年的4-5月份,分析结果让人惊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分析 【摘要】2010年中国GDP预计可增长10.3%,复苏迹象明显.但在投资刺激和出口回归正常后,未来数年,我国经济可能难以继续保持之前两位数增长,预期增长9%左右.综合不同货币调整力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居民可分配收入变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依据预测和政策模拟的结果,本人对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适度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调整国民收入支出结构,抑制通胀。 【关键词】宏观经济预测结构调整抑制通胀 【问题】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防通胀、稳增长”已成各方共识,与之相对应,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成明年政策基调。经济增长保八的目标很可能不变,但通胀目标率或将被务实地上调到4%。有专家以为,相比之下,经济增长的目标容易达到,但通胀率能否控制在4%以内,还有一些不确定性,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意味着政策面在保增长、防通胀和结构调整之间的配置权重需要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调整。 在2010年初,有专家指出,既有的经济数据已经确认国民经济活动快速回到正常水平,经济温度相对发达经济体明显扩大,并认为美联储在中期内加息的概率微小,建议国内政策不能坐等美国的调整,国内外不同的经济周期要求中国刺激性的政策应提前加快退出。 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房地产部门出现明显过热迹象,鉴于中美政策的脱钩明显滞后于经济基本面的脱钩,有专家认为,2010年的物价上涨将不会在年中出现市场所预期的放缓,政策退出临着赶不上通胀形势发展的风险。 2010年4月份,政策当局出台了严厉的房地产信贷政策,中央财政刺激的力度也有所收紧,经济过热迹象几近消失,有专家从5月份开始判断经济进入微型滞涨格局,并强调经济增长的下滑只是边际意义上,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不存在二次探底的风险,相比之下,物价上涨是更值得关注的经济风险。 在美联储退出第二轮数量宽松政策前后,有专家认为,中国政策面非但不应该跟进国外同行的放松政策,反而面临更加有力收紧的必要,并强调指出,过去经济周期显示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来自通胀加速,当前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还有较大的空间。 那么,2011年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可能会出现哪些变化?国内的政策会如何调整?潜在的政策风险点是什么?有专家在这里尝试给出个人的预判。 2011年,外部经济环境有望有所改善。中国经济在增长方面,增长率可能由2010年的10%左右下降到一位数,到9%左右。这仍是相当理想的水平。在人口结构、资源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下,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经有所下降,相应的目标增长率也应有所下调。中国的消费将迎来一个长时期的较快增长,投资增速会相应有所回落,而2011年的净出口增速预计也趋缓。总体来看,消费的增加不足以弥补投资和净出口的下降幅度,经济增速因此将有所下降,但在结构上,国民经济会更加平衡地增长。 在经济增速下降的同时,2011年的通胀率可能在今年基础上进一步走高。由于2010年物价前低后高,2011年上半年的CPI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加之物价上涨的惯性因素,2011年上半年物价上行的压力将比较大。有专家预计,2011年通胀的外部环境也会有所恶化。今年下半年,综合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已经超过危机前的高位,金价也创下历史新高,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继续实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还会增加。另外,美国的通胀率将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有所抬升,预计通货紧缩的风险得以解除,实体经济也会更有起色,这也会增加国内的通胀压力。2011年的通胀率有可能在4-5%之间。在中国的通胀史中,这是一个温和的通胀期。 在政策面,当前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结构性调整的格局还将在2011年得以保持。已经物价在今年7月份后出现加速上涨后,近来政策面快速形成合力,出台了产业、货币金融、财政、行政等一揽子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由于物价上涨压力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些政策会继续执行,以保持对物价的高压态势。与此同时,房地产领域的严厉调控政策也将会在明年继续。近几十年来的危机史一再证明,资产价格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是危机爆发的主要策源地。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

2012-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迈向新复苏和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中国宏观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所

摘要: 2012年是中国经济从“次萧条”到“复苏重现”的一年。在消 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房地产政策微调带来的“刚需”释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稳定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在2012年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十八大政治换届效应、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码等因素的作用下,重返复苏的轨道。2012年前3季度回落超预期,而第4季度复苏幅度也可能超预期。 2013年将延续 2012年第 4季度复苏的势头,随着换届效应的持续发酵、房地产困局的破解、外部环境的轻度改善、金融困局的缓和以及中期力量的释放,中国宏观经济将超越“新常态”,步入“次高速增长期”。2013年不仅是中国宏观经济完成由“复苏”向“繁荣”的周期形态转换的关键期,也是中国迈向“新结构”、超越“新常态”的关键年,更是新政府全面确立和落实新经济发展战略的一年。因此,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是在复杂中充满朝气的一年。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 GDP增速将达到 8.0%,比 2011 年回落 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 9时代,增速达到 9.3%,CPI出现反弹,达到 4.1%。 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报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应当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

“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应当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楚“改革疲劳症”。 关键词:新复苏、新结构、新常态、中国宏观经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去年中国经济继续以超高速度增长,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骄傲的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也给政府带来了尴尬既给中国带来了骄傲是,中国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似乎正朝着其梦寐以求的世界强国的地位又迈进了一步。尴尬的是,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改变依靠出口和投资带动增长的经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如降低增长速度、几乎所有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济结构、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等等,都没有能如期实现。中央政府的权威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这种尴尬的局面表明,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正面临进退失据的困境。这种困境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中的三个难点问题的具体体现。 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第一个难点是,经济增长的速度既高不得、又低不得。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始终停留在一种外延式的增长陷阱之中。按照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的绿色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口径,如果将增长的环境和社会成本也考虑在内,中国实际上是负增长。换一句话说,中国当前的增长,是以破中国当前的增长,中国当前的增长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这样的增长,说好听一点是借来的增长,说坏未来中国人民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来实现的难听一点是掠夺来的增长。这样的增长一是没有福利效果,二是不可能持续。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了,把经济中的结构问题调整好。但是,中国目前有五六千万的城镇失业人口,还有两亿多的剩余农村人口等待流向城镇。经济速度一降下来,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推进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第四季度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经济格局判断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达经济体基本与预期相符,其中欧元区强于预期的增长表现抵消了美国弱于预期的表现,但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生产率增长依然乏力;相比之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略好于预期,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也比预期略好,巴西的深度衰退已经初步呈现缓解迹象,俄罗斯经济在石油价格回升后也开始趋于稳定。大宗商品出口国的投资普遍疲软,因此全球工业活动和贸易低迷,但近几个月,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工业活动和贸易均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日趋加剧。首先,英国投票退出欧盟的影响仍有待充分显现,预计未来将导致全球金融条件收紧,并对信心产生更大影响。其次,持续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避险情绪的上升可能带来严重的宏观经济影响,尤其脆弱经济体的金融体系压力加大。最后,新兴市场国家仍需实施大幅度的财政调整,尤其需要警惕财政风险向金融部门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复苏并不稳固,与之相伴的是国内风险的加剧,尤其是继续依赖信贷驱动经济增长导致最终发生破坏性调整的风险增大。 美联储何时加息是全球货币政策趋向的重要参考。在今年9月的议息会议上,联储公开市场业务委员会(FOMC)会议决议以7:3票数通过,决定维持0.25%-0.5%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不变。就未来货币政策来看,美联储官员仍保留了2016年加息1次的余地,中长期利率预期也被下调。 中国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 2016三季度我国政府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中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增长略超市场预期,成绩来之不易。消费、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幅略有回落,中上游企业利润增速回升。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经济增速位于预定的目标区间。季度CPI温和上涨1.6%左右,PPI涨幅为负1%左右。 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幅度减缓,总体消费增速基本平稳 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增长10.3%,比去年同期下降0.2%;而去年同期消费品累计同比增速的降幅为1.6%。因此与去年相比,累计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的幅度已经缩小,显示平稳增长的特点。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数据看,8月份促进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