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井污水处理厂滤池及接触池基坑支护工程和结构施工方案

石井污水处理厂滤池及接触池基坑支护工程和结构施工方案

石井污水处理厂滤池及接触池基坑支护

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镇,本工程为广州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石井污水处理厂内滤池及接触池基坑。滤池及接触池主体建筑间距较近,基坑开挖时使两基坑连通形成一个基坑,最大深度7.8m。本基坑支护设计根据场地周边条件、基坑深度等综合情况并依据相应规范要求,基坑设计安全等级按二级考虑。

按照尽可能解决基坑支护和地下室要求范围的施工条件,并尽量节省投资的原则进行,基坑采用土钉墙支护,按1:1坡率放坡开挖,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土钉支护。

1.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1.2.1 地层地貌

场地地貌属山前平原,场地较平坦、宽阔,现为菜地和桃树林,地面高程约9.5m。按岩、土层的成因,该区上覆第四系土层依次为:人工填土层(Q ml)、冲(洪)积层(Q al+pl)、残积层(Q el),下伏基岩为石炭系(C)泥岩、炭质页岩、灰岩及泥质粉砂岩等。现将各土、岩层结构和特征综合描述如下:

<1> 素填土(Q ml):层面标高7.12~19.11m,层厚0.5~5.1m,平均层厚1.36m,灰黄、灰褐色,以填粘性土为主,部分钻孔本层含较多碎砖、碎石,多呈松散(软)状态。

<2-1>粉质粘土:层面标高-1.17~16.11m,层面埋深0.5~9.7m,层厚0.5~8.0m,平均厚度2.86m,灰黄、灰白、灰褐、黄红等色,粘性一般、湿、局部含少量砂土和砾石,呈可塑状态。

<2-2>(粉)细砂层:本层在场地的部分地段有分布,24个钻孔有揭露。层面标高4.84~10.58m,层面埋深1.0~5.0m,层厚1.0~6.6m,平均厚度2.45m。灰黄、灰褐、灰白等色,以粉细砂为主,含少量中粗砂和粘性土,饱和,呈松散~稍密状态,分选性差,颗粒级配一般。

<4-1>粉质粘土:本层为泥岩和灰岩残积土,灰岩残积土因状态不同划分为硬塑状态和软~可塑状态。层面标高-5.47~14.67m,层面埋深1.7~14.0m,层厚0.8~26.5m,灰褐、灰黄等色,为泥岩、炭质泥岩风化残积土,以粉粘粒为主,含较多炭化有机质,能染手,粘性较差、稍湿、局部含较多粉细砂,多呈硬塑~坚硬状态。本层遇水易软化、崩解,强度显著降低。

<5-1>强风化泥岩:层面标高-5.89~16.6m,层面埋深2.4~16.8m,深灰、灰褐、灰黄等色,风化强烈,裂隙很发育,原岩结构大部分已破坏,矿物成分呈显著变化,岩芯多呈土状、半岩半土状和碎块状,但遇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

1.2.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根据勘察报告土工试验结果,与基坑支护相关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如下:

1.2.3 地下水

根据本次勘察结果,第四系覆盖层中,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砂层为透水层及含水层,粗砾砂赋水性良好,粉细砂稍差,粉细砂渗

透系数约为3~8m/d,中粗砂渗透系数约为8~15m/d,砾砂渗透系数约为15~30m/d(经验值)。第四系冲积砂层含水层厚度大,透水性好,水量丰富,对明挖基坑施工极其不利。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强风化、中风化裂隙中,其水量较小。

拟建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情况下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和计划安排

2.1机械设备安排

根据本工程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我公司组织的机械设备见下表: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本工程主要的测量、质检仪器设备

2.2施工进度计划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开挖土质较好的土方暂时存放在厂区内二期预留用地内,余方全部一次性拉至厂外指定弃土场。具体施工进度计划见下表: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表

2.3施工围蔽

1、施工现场按广州市政府关于文明施工的规定,对污水处理厂区设置砖墙或挡土墙,维护砖墙或挡土墙与工程同步建设。先期用临时围墙围蔽。

2、为保证基坑开挖施工期间安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四周搭设双层钢管栏杆围护,避免意外发生。基坑四周的安全围护:采用直径48钢管连接做护栏,立杆打入200厚砼踢脚板中,间距3000,高1000,横杆用涂有白红色漆的钢管连接并挂好密目安全网。见附图。

第三章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工艺

3.1基坑开挖支护工艺流程

3.2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工艺

3.2.1施工准备

(1)清除基坑范围内障碍物,修建施工场地范围内运输便道,迁移好地下的管线。

(2)做好基坑周围排水措施,在基坑开挖时抽出的水可排入排水沟,经沉淀后排至市政排水管井中。

(3)按工程监测要求,作好各种不同类型的测点布置, 并测设各测点的初始数据。

(4)根据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作好地面排水地下排水、降水方案,如采用坑内降水方案应在开挖前先行降水,并检查其效果和深度。

3.2.2测量定位

土方开挖放线,每隔10m设开挖边桩并撒灰线。测量工作有正规的测量记录本,认真详细记录,并将应测量的日期、工作地点、工作内容、以及司镜、记录、对位、扶尺等参加测量人员的姓名记录,测量记录由专人把管,随时备查,作为工程竣工的原始资料。

临时水准点的测设及要求:土方开挖的范围内临时水准以20×20m为要求设置,最外侧边桩引到不受施工干扰的位置,并用砼浇筑以保证稳定。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与规划单位交桩的水准点相校核至符合要求,并经常校核,定期复测。

3.2.3土方分层开挖和外运

3.2.3.1土方分层开挖

1、土方开挖前应准确放线。

2、土方开挖首先将基坑四周建筑垃圾清理整平,有利于坑顶排水沟设置和坑顶交通。

3、挖方应与土钉施工密切结合,分段分层开挖,每段开挖长度不宜大于20m,每层开挖深度不宜大于2m,分层开挖至土钉下0.3m,不得超挖,暂停开挖并及时施工土钉,所有暴露开挖土层挂网喷砼护面结束24h后,方可继续向下开挖;开挖地层为细砂层时每段不宜大于5m,每层开挖深度宜为1.2m。

4、开挖过程中,挖斗严禁碰撞支护结构(土钉头),严禁超挖

或欠挖。

3.2.3.2土方外运

由于本工程不同地段土石方的开挖及换填数量较大,经检验合格后可作为填方地段的换填材料土石方,用自卸汽车配装载机或挖掘机运至规划好的存土场放置,用于后期基坑换填使用。临时存土场作好相应的排水及拦截措施,作好环保工作防止污染环境。对挖出的烂泥、淤泥、不良土体采用自卸汽车集中外运,以免阻占施工场地,影响现场文明施工。

3.2.4土方开挖砂层防塌方措施

由于基坑开挖区域局部存在细砂层,砂层含水量较为丰富,而且为强透水层,纯砂层因受基坑四周以及大面上的强渗水补给作用而基本处于流动状态,存在挖运设备进入工作面非常困难,机械效率低,开挖难度、强度大,边坡的稳定难以控制,开挖过程中极易塌方,为了保证边坡开挖的质量,必须对细砂层采取一定的措施,才能保证边坡的稳定。

3.2.

4.1布置降水井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拐角处和基坑四周中间均布设一个Φ800×3000mm的大口井,通过井降水,来降低砂层中的含水量,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50cm以下,以降低边坡开挖砂层中的含水量。

3.2.

4.2初喷混凝土

为了保证开挖过程中边坡砂层的稳定,当机械开挖至砂层时,准备对砂层进行初喷混凝土来保证砂层的稳定。喷混采用高压喷射,应紧跟机械开挖,随挖随喷。

1、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管路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清理受喷面,埋设好控制喷层厚度的标志。

2、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实验室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2mm,水灰比不大于0.45;并掺加速凝剂,存放不得超过20分钟。初喷混凝土的厚度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50mm。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 的砾石,土钉墙面层砼强度等级为C20,配合比约为水泥:砂:石子=1:2:2.5,采用喷射机高压喷射。喷射砼面布置泄水孔,垂直间距1.2m,水平间距1.8~2.0m。

3、喷混凝土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段片之间,层与层之间做成45度角的斜面,以保证混凝土前后搭接牢固,并凝结成整体。

4、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并保持0.6~1.0m 的距离;喷射手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后方,然后再喷填钢筋前方,防止在钢筋背面出现空隙。

5、喷射混凝土终凝2小时后,应及时浇水养护,保持其表面湿润。

3.2.5基坑土方开挖质量检验标准

土方开挖工程的质量检验标准

3.2.6 截水、排水

基坑开挖地层主要为人工填土层、冲(洪)积层、残积层,基坑开挖及支护期间的地下水采用明降明排的形式处理,坑顶、坑底设排水沟,坑底设集水井,基坑的积水经三级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线,具体如下(平面图见附图):

(1)排水

坑顶设置一圈排水沟,尺寸为:500×500×500(顶宽×底宽×高),坑底设置排水沟,尺寸为:300×300×300(顶宽×底宽×高),基坑内的地下水通过开挖过程中临时设置的排水通道、集水坑等上抽至坑顶完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集水井和沉淀池等),经过汇集、三级沉淀向周围市政管网排放,坑顶排水沟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拦截坑顶雨水和其它外来水,另一方面用于接受坑底抽水。排水沟以明沟形式排泄,基坑顶四周排水沟范围以内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形成硬地化封闭,以防地表水渗入。

排水沟采用砖砌构造,沟底铺10cm厚素砼找平后砌筑,沿排水流向,沟底水力坡降0.1~0.5%。

(2)集水井

基坑底部设一定数量的集水坑或井(集水井一般布置间距约50m,本基坑考虑在C点、E点及J点处布设)以汇集坑顶坑底排水沟滞水,尺寸800×800×1000(长×宽×深)。集水井采用砖砌构造,砂浆抹面。

(3)基坑积水的抽排

汇集于坑底集水坑或井的积水通过水泵向坑顶抽排,每个集水井中设置污水泵1台,要求水泵口径大于2寸,扬程大于12m。

(4)三级沉砂池

基坑抽排的积水经三级沉砂池沉淀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沉砂池深度1.5m。(见附图)

3.2.7 土钉施工

3.2.7.1成孔

1. 土钉成孔前,应按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作出标记和编号。成孔过程中遇有障碍物需调整孔位时,应由设计出变更通知。

2. 土钉成孔采用锚杆工程钻机钻孔,钻进过程中严禁使用水钻,以防周边地质条件恶化,开孔时对准孔位徐徐钻进,待进尺达到一定深度且土层较稳定时,方可加速钻进,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检查钻头的磨损情况,防止成孔直径达不到设计要求。

3. 成孔过程中应做好成孔记录,按土钉编号逐一记载取出的土体特征、成孔质量、事故处理等。应将取出的土体与初步设计时所认定的加以对比,有偏差时应及时反馈设计单位,由设计单位修改土钉的设计参数,出设计变更通知。

4. 钻孔不得扰动周围地层,钻孔后清孔采用高压风吹2~3min,把孔内渣土吹干净,对孔中出现的局部渗水塌孔或掉落松土应立即处理。成孔后应及时安设土钉钢筋并注浆。

5. 在土体含水量较大、杂填土较厚、松散砂层、软土层等易塌孔的土层,可采用钢管代替钢筋,钢管上每隔300mm钻直径8~10mm 的出浆孔,孔在钢管长度方向上错开120o,呈梅花形布置,并在出浆孔边焊?16短钢筋,防止打管时土粒堵塞出浆孔(钢管做法如图5.2.6-1),利用空气压缩机带动冲击器将加工好的钢管分段焊接按设计角度打入土层。

3.2.7.2安土钉、注浆、安连接件

1、安土钉

土钉钢筋采用螺纹钢,置入孔中前,应先设置定位支架,保证钢筋处于钻孔的中心部位,支架沿钉长的间距为2~3m,支架的构造应不妨碍注浆时浆液的自由流动,支架材料为金属或塑料件。

(1)土钉采用Φ25钢筋制作,土钉长度、间距不等(见各剖面图),采用“井”字形布置。

(2)钢筋土钉施工成孔困难时可采用压浆型钢花管土钉替代(坑

侧地层为细砂层时宜采用钢花管替代),杆体为φ48δ3.0钢花管。

(3)土钉外露不小于80mm。土钉头部用2根加强钢筋Φ16压紧焊牢。网筋采用φ6.5@200×200,加强筋Φ16@1200。

2、注浆

土钉钢筋置入孔中后,可采用压力注浆,压力注浆采用二次注浆法:一次注浆导管应先插至距孔底250~500mm处,并在孔口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以低压(0.4~0.6 MPa)注浆,同时将导管以匀速缓慢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导管离孔口0.5~1m时改为高压(1~2 MPa)注满,并保持高压3~5min;二次注浆管采用?20花管,应先固定在土钉钢筋上与土钉钢筋同时置入孔中,待一次注浆完间歇24h后进行二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5~2.0MPa 。

采用钢花管代替钢筋杆体时,应使用高压(1~2MPa)注浆,从钢管端头开始压力注浆,注满后及时封堵,让压力缓慢扩散。

土钉孔位和孔深允许偏差均为50mm,成孔直径100mm;土钉注浆材料为纯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0.45~0.55,水泥浆应随拌随用,常压灌注;注浆必须密实饱满,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300mm处。

向孔内注入浆体的充盈系数必须大于1。每次向孔内注浆时,应预先计算所需的浆体体积并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计算应向孔内注入的浆体体积,以确认实际注浆量超过成孔的容积。

注浆前应将孔内残留或松动的杂土清除干净,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泵及其管路。

3、安连接件

土钉钢筋端部通过锁定筋与面层内的加强筋及钢筋网连接时,其相互之间应可靠焊牢。当采用钢管杆体时,钢管通过锁定筋与加强筋焊接。

3.2.8挂网喷砼

3.2.8.1挂钢筋网

土钉施工完毕,立即挂钢筋网喷砼,钢筋网φ6.5@200×200,喷射砼支护施工24小时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钢筋网应延伸至地表面,并伸出边坡线0.5m。

钢筋网片用焊接或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一个网格边长或300mm,如为单面搭接焊则焊长不小于网筋直径的10倍。

3.2.8.2复喷混凝土面层

复喷混凝土面层应在经验收确认钢筋网敷设、连接均符合要求后,进行喷混凝土面层至设计厚度,其工艺要求与喷第一层混凝土的要求相同。喷射砼原材料宜采用新鲜的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干净的中粗砂和粒径小于15mm的砾石,土钉墙面层砼强度等级为

C20,配合比约为水泥:砂:石子=1:2:2.5,采用喷射机高压喷射。喷射砼面布置泄水孔,垂直间距1.2m,水平间距1.8~2.0m。

3.2.9砂层中土钉成孔措施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基坑开挖区域局部存在粉细砂层,容易塌孔,施工过程中,准备一定量的钢套管,对容易塌孔的钻孔地段采用加设钢套管护壁的措施来保证土钉的正常施工。钢套管的长度宜穿过砂层。施工过程中质量要求如下:

1、钻进后要反复提插孔内钻杆,并用水冲洗至出清水,再接下节钻杆。

2、钢筋使用前要进行检查,不合格的要更换。注浆管要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处理牢固,防止压力增大时开裂跑浆。

3、钻机拔出钻杆后,要立即安排注浆,不宜间隔时间过长。

4、压浆压力一般不得低于0.4MPa,也不宜大于2MPa,压浆材料可根据土质情况和使用要求,适当增加一些外加剂。

5、注浆前用水引路、湿润、检查输浆管道;注浆后及时用水清洗搅浆,压浆设备等施工机具。完成后进行自然养护。

6、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碰

撞产生位移。

3.2.10坡脚加固措施

基坑开挖支护完成后,因坡脚处容易软化,必须加强对坡脚处的加固措施,施工时,可采用在坡脚处用砂包和木桩加固,具体见下图:

3.3 施工监测

1、监测点布置

在支护结构后缘设基坑坑顶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对周边地面道路、管线及临近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为了解周边地下水变化情况,在基坑周边设置小口径水位观测井(可兼作回灌使用)。观测点及基准点在坑顶开挖整平后设置,并在施工过程中妥善保护。

2、观测频率

观测点应在布设初始建立初读数。基坑开挖过程中,相邻两次的观测时间间隔不宜超过三天或每开挖一层(开挖深度一般每次约2m )观测一次;基坑开挖支护结束一个月后观测时间间隔为10~30d ;阴雨天或出现可能促使变形加快的情况时(如坑顶超载显著增加,

超过

说明:木桩沿基坑四周布置,间距为2.0m,木

桩之间采用钢管围挡砂包,钢管间距为50cm。

设计允许值)应加密观测次数;基坑开挖完毕和桩基础施工完且变形已趋稳定时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不少于每个月一次;当基坑回填至一半以上时,可结束观测。如发现变形发展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增加观测密度,并及时向监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当变形急剧发展、出现破坏预兆时,应对变形连续监测,及时掌握变形发展趋势和准确判断基坑安全性状。

3、监测项目报警值

最大水平位移允许值为:31mm(4‰H),最大沉降允许值为23mm (3‰H),警戒值取上述允许值的80%,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mm。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不得影响相邻构筑物、各类管线的正常使用或差异沉降允许值。

4、沉降及水平位移观测精度不低于三等精度。观测仪器在使用前应予以校准,操作和维护应符合有关标准和规定。

3.4 质量检验

除常规材料检验外,施工质量检验尚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1、土钉基本试验3根,锚杆长度4m一根、6m一根、8m一根,拉至破坏,极限值暂按15kN/m。

2、土钉抗拔力验收试验20根,设计值为10kN/m。

3、喷射砼强度检验:每500m2取一组,每组3个试块。

4、验收试验的土钉应具代表性,具体位置由监理、设计、施工、甲方在现场确定。

3.5 施工应急预案

1、支护结构渗水

(1)对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周边环境的情况下,可采用坑底设排水沟的方法。

(2)对渗水量较大,但没用流砂带出,造成施工困难,而对周围影响不大的情况,可采用“引流-修补”的方法:

①在渗漏较严重的部位,先在支护结构水平(略向上)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使其穿透支护结构内,由此将水从该管引出。

②将管边支护结构的薄弱处用防水砼或砂浆修补封堵。

③待修补封堵的砼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出水口封住。如封住管口后出现第二处渗漏时,按上述方法再进行“引流-修补”。如果引流的水为清水,周边环境较简单或出水量不大,则不作修补也可,只需将引入基坑的水排出即可。

2、支护结构漏水

(1)如果漏水位置离地面不深处,可将支护结构背开挖至漏水位置下500~1000mmm,在支护结构背后用密实砼进行封堵。

(2)如漏水位置埋深较大,则可在支护结构后采用压密注浆方法,注浆封堵。注浆浆液中应掺入适量水玻璃,使其能尽早凝结,也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方法。采用压密注浆时,为防止施工对支护结构产生的压力生成支护结构较大的侧向位移,在施工前应对坑内局部反压回填土,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开挖。

3、截、排水措施

在基坑顶部,采取临时措施拦截地表水,以防下渗或直接流入基坑内。

对地表裂缝,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堵,以防地表水下渗。

同时检查基坑顶部所有污水、给水管线,看是否断裂,有水下渗入基坑边坡,如污水雨水管线有断裂,应将污水、雨水管线的水源切断或污水、雨水管线改线。

基坑底部,用污水泵抽水,并做好坑底排水设施,使基坑底部尽量保持干爽,以防基坑底部土体泡水软化。

4、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工并通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方案,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1)基坑边缘位移较大或位移速率较大;

(2)基坑顶部地表面出现连续裂缝或较宽的非连续裂缝;

(3)周围建筑或道路出现裂缝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

(4)基坑边坡出现局部坍塌或其他异常现象;

(5)基坑底部出现软土。

5、正式施工前应根据地下室最新图纸的尺寸,放线后仔细核对基坑与地下室外边线的距离关系,以保障后期地下室的各项施工作业。

第四章质量、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1质量保证措施

4.1.1工程质量目标

(1)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本工程的施工质量按照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质量评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工程质量验收一次性合格。

(2)目标值

本单体工程深基坑工程分项工程合格率100%。

4.1.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4.1.2.1总则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按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合理施工工序进行操作施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会同企业有关部门研究解决。

(3)质安员实行跟班质量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有不按设计要求、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及施工方案施工,有损害工程质量行为的,有权停止施工并限期整改,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4)严格上下工序和交叉工序的交接、验收制度,做到本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交,上工序不符合要求,下工序不继续施工。分部(分项)工程的检查、验收按建设部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执行。

(5)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的穿插,相应穿插的单位要明确责任,要办好交底和验收,加强产品的保护。

(6)各施工工序要坚持“自检、互检、专检”的质量检查制度,逐级检查,层层把关,所有隐蔽工作必须经监理或设计人验收并办好隐蔽记录签证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要尊重建设单位、监理人员、质监站,要积极配合,同心协力共同把好质量关,并为检查验收提供方便。

(7)加强工程资料管理,由项目资料员负责进行收集、整理,确

保资料齐全和数据准确、可靠,按照合同要求编制竣工资料。

4.1.2.2 施工测量的质量控制

(1)施工所用的测量仪器要定期送检,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

(2)测量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一定按有关规定作业。

(3)阴雨、曝晒天气,在露天测量时要对仪器进行遮盖。

(4)在观测过程中,经常检查仪器圆水泡是否居中,检查后视方向是否有变化,并及时调整好。水准观测完成后,一定要闭合或附合检查,防止仪器变化或偶然读错造成误差。

(5)施工现场控制用点,经常复核、检查。

(6)轴线、标高竖向传递要与基点校核,控制在规范范围内,确保精度要求。

(7)每个单体工程的测量人员固定,采用固定的仪器进行观测。

4.1.2.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1)钢筋加工

①钢筋的品种和质量、焊条和焊剂的牌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②钢筋表面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

③钢筋调直后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表面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经除锈后仍有麻点的钢筋严禁按原规格使用。

④对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应根据钢筋所在部位和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⑤对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箍筋歪斜等,一级钢筋可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后弯曲,其它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反复弯曲。

⑥钢筋的类别和直径由于客观原因需调换替代时,必须征得设计人同意,并得到监理工程师的认可。

(2)钢筋安装

①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与模板间要设置足够数量与强度的垫块。

②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相互应错开,错开距离为受力钢筋直径的30倍且不小于500mm,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有接头的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50%,在受压区不受限制。

③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接过程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

4.1.2.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1)混凝土的拌制及运输

本工程施工用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在拌制过程中,项目部要派专人进行监督负责,对材料的含水率、压碎值及含泥量应做严格的控制。

①使用混凝土前,要求厂商提供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②每车混凝土到达现场,要检查料单上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是否需要的混凝土各项指标相符,若不符合,则不签收,退货。

③对每车混凝土的数量、坍落度、和易性、含砂率、混凝土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求,则不签收,退货。

④随时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砂、石、外加剂及计量器具进行质量检查。

⑤根据规范及施工要求,制作混凝土试件作强度试验。

⑥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使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⑦在商品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装运时要确保不漏浆,不离析,任何时候不准任意加水。从出料至浇筑完毕,必须控制在由实验所确定的允许最长时间。

(2)混凝土浇筑

①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混凝土自卸高度控制在2m以内,采用串筒。

②不做冷接缝: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在捣固棒长度2/3以内,防止浇筑厚度过大,水泥浆流动远而造成冷接缝。混凝土间隙浇筑时间不超过60min。

③在合理时间内浇筑完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振捣不充分,表面泛浆及沉降过大。

4.1.2.5水泥浆施工质量控制

在土钉安装好以后,将钻管口封闭,接上压浆管,即可进行浇注锚固体水泥浆。注浆材料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水灰比为

0.45-0.55的水泥浆,施工时加入8%的膨胀剂,保证杆体水泥砂浆强度等级。

采用YGB5-10型全液压压浆泵压浆。浆液应搅拌均匀,过筛,随搅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注浆管路应经常保持畅通。

孔道填灌水泥浆应采用压力灌注,其压力控制以灌注水泥浆密实为目的。用压浆泵将水泥浆压入钻孔内,灌注压力一般为0.4MPa。随着水泥浆的灌入,逐步将压浆管拔出直到孔口。在拔管过程中要保证管口始终埋在水泥浆内。待浆液溢出孔口时全部拔出,拔管时应注意钢筋有无被带出的情况,否则应再压进去直至不带出为止,再继续拔管。压浆过程中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吹散砂浆。待水泥浆回流至孔口时,用水泥纸袋等捣入孔内,再用湿黏土封堵孔口,并严密捣实,再以0.4~0.6MPa的压力进行补压,稳压数分钟后即可完成。压浆是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必须认真进行,并做好记录。

浆液硬化后不能充满锚固体时,应进行补浆,注浆量不得小于计算量,其充盈系数为1.1~1.3。

注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但应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以下,注浆时应随时活动注浆管,

注浆完毕应将外露的钢筋清洗干净,用塑料布或塑料管包扎好。

4.1.2.6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控制

(1)根据工程规范、地下水位高低、施工机械条件、进度要求

等合理选用施工机械。

(2)根据深基坑特点,选择合适的土方开挖方法,本基坑采用多层接力开挖方法,土方用自卸汽车运出。

(3)土方开挖绘制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点等。

(4)挖土过程中要做好基坑的降水工作,使地下水降到设计底板标高以下50cm,确保挖土工作正常进行。

(5)基坑边角部位,机械开挖不到的地方或不平的底板面,应用少量人工配合清理,将余土清至机械作业半径范围内,再用机械掏取运走。

(6)挖掘机、运土汽车进出基坑的运输通道,应统一设在南面一侧,道路表面要辅些石块和木方,以保证车辆正常行走。

4.2安全保证措施

4.2.1安全管理目标

4.2.1.1管理方针

在施工管理中,我们要始终如一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以安全促生产,以安全保目标。

4.2.1.2管理目标

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机械事故,一般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1.5‰以下,确保安全生产。

4.2.1.3管理目标分解图

4.2.2安全管理体系

成立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岑天飞(135********)

副组长:胡明辉(133********)张付有(135********)孙树光(150********)

组员:张永(136********)黄受强(150********)李章生(135********)卜宗春(130********)

4.2.3安全技术措施

4.2.3.1土石方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基坑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挖土应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

(2)深基坑上下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踩踏支撑上下。

(3)基坑四周应设封闭式安全栏杆,并悬挂警示牌,安设警戒灯。

(4)人工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人。

(5)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好道路。车辆运输道路的坡度、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6)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要对基坑支护进行严密监测,尤其是大雨后要加强观测,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7)进行土石方爆破应遵守爆破作业安全有关规定,设置警戒线和联络信号。

4.2.3.2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主要的机械设备有冲孔灌注桩机、三管旋喷桩机止水帷幕的钻机、土方开挖的挖掘机等。

1、挖掘机安全使用

(1)严禁挖掘未经爆破的五级以上岩石。

(2)作业前,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各有关部位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启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