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元朝的医药学

元朝的医药学

元朝的医药学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医药卫生的发展方面,有一些颇具特点的卫生保健机构和医疗思想;在内外交流活动方面,更富有开拓求新的精神。

第一节医事制度的继承与创新

在1206 年蒙古国建立前后,蒙古族医药卫生保健还处于较原始的状况。

虽然也积累一些医疗经验和技术,如正骨技术、灸术、刺血放血术,以及应用马奶酒等作为药物治疗方法等,但治疗疾病大多由巫医所掌管。医与巫的界限尚不很清楚,故卫生保健制度也是较原始的。

蒙古国建立后,医事制度逐渐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特别是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对医疗保健提出迫切要求,得到迅速发展。这发展主要是通过继承蒙族医药经验,特别是汉族历代形成的先进医疗和卫生保健制度而实现的。忽必烈时期基本上形成了元代医事制度的完整系统。在此期间,他还引进了阿拉伯医学和医事制度。

早在1237 年,元太宗窝阔台吸取宋代经验,始于燕京等十余路设置了惠民药局,以奉御田阔阔、太医王璧、齐楫为局官,给银五百锭为规运之本,择良医以疗贫民之疾。1260 年,元世祖忽必烈正式建立了太医院,其官员为正二品,掌医事、制奉御药物以及领各属医职等。1261、1263 年,忽必烈又先后建立了大都惠民局和上都惠民局,其官员为从五品,掌收官钱经营市药、修剂,以惠贫病之民。1262 年,太医院使王猷、副院使王安仁提出关于“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友”,提倡兴办医学教育的意见,仿效宋徽宗创设“医学”,进行医药生徒的培养教育,提高医师医疗理论和技术水平。为了满足统治阶层蒙、回、汉族官员,以及日益增多的回回士兵民众等的需要,于1270年创设了“广惠司”(原名京师医药院),其提举为正三品,级别仅次于太医院,掌修治御用回回药物及和剂以疗诸宿卫士及在京孤寒者。广惠司的官员和回回医不断增加。忽必烈为了提高医生医疗水平,淘汰不合格医生,于1272 年正式建立“医学提举司”,专门负责太医以及各级医学人才的考校,并负责校勘医籍指导各路医学及辨别药材等。1282 年,又正式建立了为太子保健服务的“典医监”等机构。1288 年还在地方设立了“官医提举司”,管理医户差役词讼等事务。1292 年,于广惠司下建立“回回药物院”,职别从五品,专门管理回回药事,使阿拉伯医学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1294 年又建立掌医监及广济提举司,管理修合药饵,以施贫民。至此,元代的医事制度,已基本形成,并有较完整的医疗保健制度。元代的医事制度,给予医官待遇和职务也是较高的,这说明医药卫生在当时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医学基础研究与营养学成就

忽思慧

忽思慧,蒙古族营养学家。元仁宗延祐年间任宫廷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食、药物补益等工作。他积十余年之经验,吸收总结历代有关饮食营养、烹调技术、食品、食用药物、名医食疗用方等,于1330 年整理编撰成《饮膳正要》一书,共三卷,其内容极为丰富。对阿拉伯饮食、药用食物方面也颇多记述,如:回回豆子(豌豆)、回回葱(洋葱)、回回青、回回小油,以及必思答(开心果)、阿剌吉酒、舍尔别等数十种之多。并对上述食物和药物烹调而成的粥、汤、羹、浆等营养品和饮料作有介绍。如:舍尔别,即糖浆类制剂,是成吉思汗时由阿拉伯引入,再由太医撒必仿制,后来逐渐在各地生产。糖浆制剂既是美味饮品,也被广泛应用于药剂。又如八儿不汤、撒速汤等,则是来自印度的饮食;马肫方(即膏子药方),也来自印度。《饮膳正要》在药物方面很注意对未收入本草书的药物采集研究,如,所强调:“本草有未收者,今即采摭附写”。卷三分可作食用的药物为:谷、兽、禽、鱼、果、菜和

料物七类,计二百种。每种食用药物按药用介绍其性味、主治,并重点论述食疗、饮食制作和饮食宜忌等。

杜本

杜本(1276—1350),字清碧,人称清虚先生,清江(今属江西)人。

元天顺帝时召为翰林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他专心增订敖氏十二舌苔图为三十六图,并列治法与方药,于1341 年撰成《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书。他使中医学舌诊水平有所提高,每一病理舌苔图,均记其证候、治法、方药以及若干鉴别方法等。

滑寿滑寿,字伯仁,河南襄城人。精于针灸医学,对十四经学说尤有研究。

他提出并强调人体任脉与督脉应与十二经脉有着同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一见解和论证集中表述于《十四经发挥》。关于十四经脉的注释、发挥以及补记、说明各经脉所属经穴,奇经八脉循行内容等,对中医学理论发展和针灸医学的丰富有重要贡献。另一重要贡献是1359 年撰成的脉学专著《诊家枢要》,书中就脉象在临床诊断上的学术价值和切脉辨证的方法,以及各种不同脉象的主病等,颇多独到见解,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发挥过重要作用。

王好古

王好古(1200—?),赵州人。尝任医学教授,他在医学理论上较重视人体内在因素在发病上的意义,对药物学尤多研究,于1289 年积生平经验撰成《汤液本草》三卷。首先叙述药性总论,并引用李东垣《药性法象》及《用药心法》部分内容,作为个人见解的依据和补充。其次,按中药学传统分类法,对临床最为常用的238 种药物,各按其归经的特点,结合药物的气味、升降浮沉等理论,加以发挥,切合临床医生的选择运用。

第三节医学争鸣与临床医学的发展

中国医学的发展,时有不同理论认识之间的学术争鸣和研讨,但以起于金而盛于元和影响明代医学发展的医学争鸣最富有代表性,且对促进临床医疗理论和技术的丰富最为明显。

医学争鸣与学派形成宋代医学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十分强调儒学,特别将其《惠民和剂局方》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医界甚至形成按证索方,不求辨证的通弊,这种情况越演越为普遍。故在金代的医学家不为宋代信条所惑,结合临床实际提出:“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论点,对古方特别是局方提出质疑,认为要发展医学必须结合现实提高治病效果。在这样的情势下,出现了著名的四大医家。刘完素(1120—1200)提倡运气学说,强调:“不知运气而求医,无失者鲜矣”,认为传染病、流行病多由火热之毒而得,故主张多用寒凉药物予以治疗,并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剂,在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被尊之为寒凉派代表。张子和(1156—1228),提出:“古方不能尽治今病”的论点,批评了《惠民和剂局方》滥用温燥药物的弊端,认为疾病多因实邪所致,提倡:“邪去而元气自复”理论,故于疾病治疗多用汗法、吐法和下法,后世称之为攻下派之代表。他的学说源于刘完素而又有不同,使医学上的汗、吐、下三法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李东垣(1180—1251),提倡“人以胃气为本”,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十分重视人体消化功能的保护和恢复。他的学术思想的形成,虽与其师张元素重视脏腑辨证有关,更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群众颠沛流离、食饮无常的生活环境和消化性疾病十分多见密切相关。由于他治疗多用温补脾胃之法,故后世尊之为补土派之代表。朱丹溪(1281—1358),他在中医理论上提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认为用“古方治今病焉能吻合”,对滥用温燥药的《惠民和剂局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更撰《局方发挥》以纠其偏,故在临床治疗上强调“滋阴降火”之法,后世医家尊之为滋阴派。朱丹溪的学术思想和医疗技术对日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于十五世纪成立“丹溪学社”,继承和发扬其学术成就。

以上四大医家,各成门户。著名于世的还有张元素、麻九畴、罗知悌、项昕、王好古、罗天益以及明代葛乾孙、倪维德、吕复、王履、戴思恭等。临床外科与骨伤科在临床外科与

骨伤科方面,元代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其代表人物有齐德之、李仲南、范亦林等。齐德之曾任太医院太医、医学博士,以精于外科而闻名于时。编撰有《外科精义》(1335 年)3 卷,总论外科医理等35 篇,选录外科疾病常用方药145 方,并各予以简要的叙述。其理论简明,其方药实用,对中医外科学的普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李仲南,初尚养亲寿老,建道院于栖碧山中,因悟丹药之道远而尽心医学研究,汇集前人医疗经验和自己心得,尤以骨折、脱臼的诊断、整复和治疗更多特色,1331 年编撰成《永类钤方》22 卷。该书中所述多种骨折、脱臼之整复和夹板固定治疗方法,以及医疗器械、方药等,均达到蒙古正骨术和中医正骨术的先进水平。就其时代而言,或可视为军阵外科骨伤科一次比较系统的经验总结。约与李仲南同时的范亦林(1277—1347),出身世医,曾任南丰医学教授,家藏历代医书甚多,经十余年整理研究,撰成《世医得效方》19 卷,经江西医学提举司呈太医院,至正五年(1345)刊行全国。该书于正骨科论述尤精,所述正骨麻醉、正骨手法以及一些复杂骨折、脊柱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方法,多有创新。元代骨伤科发展所以先进,还在于运用了骨关节解剖观察以提高治疗效果。例如武将赵匣剌左肩中矢镞不得出。钦察取死囚二人,解剖其肩,视骨节浅深,知可出,即为凿其创,拔镞出之。又如创救战伤休克每用杀骆驼急以休克病人入驼腹、牛腹以急救之,都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以上两书均系大型综合性医著,以擅长外科、骨伤科而著名。

第四节各族医学家

元代医学家中影响较大者,尚可举出以下数人。

耶律楚材

辽太祖之子耶律倍的第八世孙。耶律倍,契丹族,惧其弟继帝位而潜逃后唐,以通辽汉文和精医药、砭■之术而闻名。耶律楚材在其母的教导下,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术。成吉思汗定燕闻其名,召见之,用其所长。1226 年,“从下灵武,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又如1235 年以“水土异宜,疾疫将生”的意见,改变窝阔台欲遣回回人征江南、汉人征西域的议决,避免了军队水土不服和疾疫流行,为蒙古军的医疗保健作出重要贡献。他深受赏识和重用,成吉思汗每语近臣曰:“爱君忧国之心,岂有如吾图撒合里(赐耶律楚材名)者耶。”(《元史·耶律楚材传》)许国祯

出身世医,博通经史,尤精医术。元世祖闻其名,以医征至翰海,留守掌医药。他曾以治愈太后、元世祖疾得信任和重用。1260 年忽必烈继位,始设太医院,即任命许国帧为提点太医院事。1275 年,许国祯上疏言:“慎财赋..建学校”等,从而也加强了医学教育。国祯母韩氏,亦以能医侍太后。子扆,继家学,博学精医,进退庄重,得元世祖喜爱,赐名忽鲁火孙,后继父职提点太医院事。外国使至,帝必命扆与之语,辞理明辨,莫不倾服,改尚医太监,转正议大夫,仍提点太医院事。可见元太医院事多得许氏父子之功而兴焉。蒙古族统治有以活人祭鬼神之习,群臣莫敢言谏,许扆独谏曰:“敬神,善事也。因置人于死地,臣恐神不享所祭。”(《元史·许国祯传》)帝即命释之。许氏父子直言相谏,对改变蒙古族地区统治者的落后习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邱处机

号长春子,养生学家。1219 年应成吉思汗的诏求,历四载始达雪山。每以如何得天下和长生之道相问,“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或曰:“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以劝之。深得成吉思汗的尊重和理解,曰:“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也。”(《元史·邱处机传》)邱处机著有《摄生消息论》。殁后,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邱处机治国和养生的理论对成吉思汗是有较大影响的。他的养生学说对道教养生是一个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医学

卫生保健知识。

爱薛

爱薛(1227—1320)西域弗林(约今叙利亚)人,通西域诸部语,工星历、医药,深得元世祖器重。1263 年命掌西域星历、医药二司事,二司后改“广惠司”,仍命领之,对推行回回医药作出了许多贡献,并在谏言改变统治者迷信鬼神、安抚民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76 年迁翰林学士承旨,兼修国史,仍领广惠司。1297 年授平章政事。1312 年封秦国公。五子鲁合,继任广惠司提举。爱薛父子在中国推行阿拉伯医药学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高昌答里麻于1307 年任御药院达鲁花赤,后迁“回回药物院”。回回药物院于1322 年拨隶广惠司,定置达鲁花赤一员,大使二员、副使一员,从其管理人员之多和职位之高可知其在当时医疗作用之大。现存之《回回药方》残卷,或即来自回回药物院医方底本。

刘哈剌八都鲁

刘哈剌八都鲁(?—1295)本姓刘,业医世家。1271 年,元世祖根据近臣言召见重之,后擢太医院管勾。善骑射,奉谕随宗王别里铁穆耳征昔里吉叛。王妃有疾,与药即愈。每以武功与医效而升迁,元贞元年召为御史中丞。第五节中外医学交流元代时的中外医学交流,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元代大量吸取阿拉伯医学,并设立六个专门机构予以推广应用和研究,这在中国医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机构中,也有外籍医生工作,回回医生在民间行医卖药者更为普遍,并得到人们的赞誉。有一首诗写道:“西域贾胡年八十,一生技能人不及。神农百草旧知名,久居江南是乡邑。朝来街北暮街东,闻掷铜铃竟来集。居人相见眼终青,不似当时答木丁。师心已解工名术,疗病何烦说《难经》。”①这位耄耋之年的回回老医生,居中国江南多年,以高明的医术和优质膏药治愈了无数中国人的疾病与伤折。此外,元代时中国同高丽、日本、南海诸国及印度次大陆也有着较多的医学交往。与日本交流多属民间性质,多由僧侣和医学者往来。与南海诸国和印度次大陆的交流,则多以药材贸易的形式进行。

中外药材贸易,在元代也有较重要的地位。元代的中外药材交流有三个主要途径:一为元统治者所辖地跨亚、欧、非诸汗国的“进贡”。诸王贡药甚多,有的一年五次贡药,有一次贡回回太医药“打里牙”价值十五万贯之巨。二为派专人出使采买,如1273 年诏遣札术呵押失寒崔杓持金十万两,命诸王阿不合市药狮子国。1287 年遣畏兀儿人亦里迷失使马八儿国,次年归,得其良医善药;又如1290 年遣使桑吉剌失等人“诣马八儿国访求方使士”。第三种交流即商贾贸易。元代外商至中国作药材贸易者逐渐扩大,特别是统一中国后,海陆交通繁盛,来中国之商贾云集,药材贸易在其买卖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时,对药材贸易也已有了较严格的管理,不但有一定的市药城市,且多配备辨别药材真伪的专门人员和论质议价的官员。如1275 年,元世祖曾命阿合马与姚枢徒、单公履、张文谦、陈汉归、杨诚等议行..及贸易药材事。元代在广泛吸收外来医学和经验,促进中外医药卫生交流等方面,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王沂:《伊滨集》卷五。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 3(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11课元朝的统治同步测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这是描述的哪个朝代的疆域() A.北魏B.金C.元D.清 2.“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这反映出元朝为有效统治全国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3.有关“河南江北行省”的文献资料最早可能出现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4.元朝在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行省B.州C.郡D.县 5.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6.《元史·地理志一》中称:“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在边疆设立的由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长官的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实质上说明元朝时()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B.政府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边疆与内地的差别消失D.边疆地区人民负担沉重 7.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琉球(今台湾)地区的机构是() A.安西都护府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台湾府 8.西藏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开始于() A.汉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9.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0.西藏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元朝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B.三司C.巡检司D.宣政院 11下图是某朝疆域图残片,依据图片信息,这应该是() A.秦朝疆域图B.唐朝疆域图C.元朝疆域图D.清朝疆域图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教案【最新整理】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教学分析 知识与能力知道元朝辽阔的疆域范围;知道行省是元朝设立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影响深远;知道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元朝疆域图(1330年)》,学会联系地理信息掌握元朝统治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在西藏、台湾设置行政机构,实行有效管辖,再次表明西藏、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期,我国再次出现民族交融高潮,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白塔寺 有人说,一段历史就是一本书,书中记载着多少悲欢离合;有人说,一个朝代就是一本书,书中描绘了多少繁华落寞。今天,让我们追随历史,细细品味,感受元朝作为我国首个少数民族统一政权的时代特色,领略元朝那疆域空前辽阔的威武雄风。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疆域和民族交融 1.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在对比教材P7《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感受一下元朝疆域的范围面积,说说元朝的基本情况。 提示: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2.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提示: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 3.民族交融表现及影响。 提示:表现:(1)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3)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融。 过渡:回忆西周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思考元朝是如何有效管理辽阔疆域的。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再次阅读教材《元朝疆域图(1330年)》和“行省制度”一目,思考下列问题: (1)元政府为什么要建立行省制度?其具体内容如何?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练习题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史书中记载:“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最终改变这种局面的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2.蒙古政权建立后,曾灭亡了哪几个政权 ( ) A.西夏、金 B.辽、北宋 C.西夏、南宋 D.辽、西夏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蒙古政权建立 B.西夏灭亡 C.金朝灭亡 D.元朝建立 4.下面是小明总结的记忆忽必烈主要事迹的三字经,其中存在史实错误的一项是( ) A.承汗位 B.行汉法 C.行暴政 D.不嗜杀 5.1276年,因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 A.南宋 B.辽 C.金 D.西夏 6.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名句的南宋抗元名将是 ( ) A.寇准 B.陆秀夫 C.文天祥 D.岳飞 7.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

①蒙古政权建立②南宋灭亡③改国号为元 ④元朝统一全国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8.“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料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朝 B.元朝 C.辽朝 D.金朝 9.“当蒙古军假道于宋,进逼汴京的时候,南宋认为复仇的机会已到,遂配合蒙古军,派江海、孟珙协助蒙古军进攻蔡州,灭亡了金朝。”从这句话中可分析出金灭亡的原因包括 ( ) A.蒙古将士勇猛 B.蒙古经济实力强大 C.金朝政治腐朽 D.蒙古军战略正确 10.据史料记载,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奉旨进行“四海观测”,共设立了27个观测点,其中南海观测点设在黄岩岛。当时给郭守敬下旨的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保机 D.阿骨打 11.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这段话中包含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宋、元 D.隋、金、元 12.元朝、隋朝和唐朝都实现了国家统一。元朝与隋唐相比,其鲜明的特点是( )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②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难点: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准备 《元朝疆域图》《元宣政院印与澎湖巡检司印》等图片、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 一、导入新课 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们发动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占领了除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 自主探究:元朝的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是如何对它进行治理的呢?元朝在行政制度方面又有什么新的建树和发展? 二、感知理解 (板书)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汉朝疆域图》、《唐朝疆域图》、《北宋疆域图》、《元朝疆域图》 史料研读: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史·地理志》 提问:材料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 提出问题:那么这个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到底有多大呢? 学生回答: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教师提问:阅读《元朝疆域图》,想一想: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时期。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教师过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统治者们又该如何管理这么辽阔的疆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中原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秦朝时实行郡县制;唐朝时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时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等等。元朝建立后,也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史料研读: “世祖即位……遂命刘秉忠、许衡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权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元史·百官志》 思考:元朝中央机构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务? 学生讨论后回答: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检察事务。 教师补充:中书省:元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中央的最高行政机关,总理全国政务。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领,是虚衔。中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是实际宰相,下设平章政事及参知政事等。中书省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共同处理政事。 枢密院:是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总理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由皇太子兼领,也是虚职。由枢密副使掌军务,下设同知枢密院事等。枢密院不仅掌理军机且管宫禁宿卫及军官选授迁调事项。但地位低于中书省。

元朝的大一统教案

----------------------------------------------------------------------------------------------------------------------------- 10.元朝的大一统 【教学内容分析】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元朝的历史,主要涉及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以及元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等。元朝统一全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政权分立状况,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元朝的版图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就是从元朝开始的。元朝所实行的行省制度,在历史上亦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等历史史实。 2 通过对忽必烈建元朝,联系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史料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纵向归类的方法总结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 3 能分析说明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4 通过利用“元朝疆域”图,说明元朝行省制度设立的情况,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地图册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文中的史料和图片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学生知道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性格坚强,好勇有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 2 通过对忽必烈建立元朝和行省制度的学习,学生知道忽必烈是元朝的杰出皇帝,他积极适应少数民族对全国统治的需要,开创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相关历史(如成吉思汗历经坎坷成为一代天骄、忽必烈创立新的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少数民族作用的认识,树立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通过对文天祥事迹的了解,分析《过零丁洋》一诗,使学生感受并学习文天祥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斗争精神。 【重点与难点】 一、本课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及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 二、本课难点:对人物的评价,主要是对成吉思汗的功绩和对文天祥抗元的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朝代中,哪些是统一的王朝? 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个统一的王朝——元朝。 播放PPT,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所反映的内容,说明蒙古族的生活生产情况? (回答要点:游牧、狩猎。) 一、蒙古的兴起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那你知道蒙古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出示材料补充: ---------------------------------------北社中学政史地组教案------------------------------------------

元朝历史_高三作文

元朝历史 《正说元朝十五帝》读后感:读史小札——元史发布于2010-10-1110:22。点击阅读更多有关《正说元朝十五帝》读后感。查看《正说元朝十五帝》在卓越网的售价、在当当网的售价。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以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国于漠北,号大蒙古国。1235年,窝阔台建哈刺和林城(即和林)为国都。大蒙古国统治亚洲和欧洲广大地区。按台山(今阿尔泰山)以西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封地以及旭烈兀西征后据有的波斯之地(见伊利汗国),先后成为名义上是大汗藩属实际上拥有独立地位的汗国。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以开平为上都,燕京(今北京)为中都,将政治中心南移。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升中都为大都。1276年灭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成吉思汗堪称一位大英雄,毛泽东还将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相提并论。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建立了统一的蒙古汗国。之后,他还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分封制、扩充怯薛军、创制了蒙古文字(畏兀字书)、从怯薛军中分离出了一部分担任行政管理职务。 成吉思汗的墓地一直是个千古之谜,美国曾有人重金悬赏寻找依然无果,可能这个谜永远都不会解开。 (二)蒙古国的三次西征:

1,第一次西征(1219-1225):成吉思汗西征是蒙古国的三次西征之一。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为了肃清乃蛮部的残余势力,以及消灭西域的强国花剌子模,便藉口花剌子模杀蒙古商队及使者,亲率二十万大军西征。他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以及大将速不台、哲别随行。蒙军长驱直入中亚后,于1220年攻占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马尔干,其国王西逃,成吉思汗令速不台、哲别等穷追之。因此蒙军便西越里海、黑海间的高加索,深入俄罗斯,于1223年大败钦察和俄罗斯的联军。另成吉思汗又挥军追击花剌子模的太子札阑丁,在印度河流域打败之。1225年,成吉思汗凯旋东归,将本土及新征服所得的西域土地分封给四个儿子,后来发展为四大汗国。 2,第二次西征(1235-1244):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的窝阔台继任大汗。窝阔台于1235年派遣其兄术赤之次子拔都,率五十万大军再度西征。西征军很快就彻底灭亡花剌子模,杀札阑丁。不久又大举征服俄罗斯,攻陷莫斯科、基辅诸城,并分兵数路向欧洲腹心挺进。1241年,北路蒙军在波兰西南部的利格尼兹,大破波兰与日耳曼的联军。拔都亲率蒙军主力由中路进入匈牙利,大获全胜,其前锋直趋意大利的威尼斯,全欧震惊,称为「黄祸」。正当西方各国惶惶不可终日之际,拔都忽接窝阔台驾崩的噩耗,于是急速班师。 3,第三次西征(1253-1260):蒙哥于1251年即大汗位后,令其弟旭烈兀率兵西征。这次西征主要方向是西南亚地区,头等目标是消灭木剌夷国(Mulahida,在今里海南岸的伊朗北部)。1257年,蒙军荡平木剌夷之地,并挥师继续西进,攻陷报达(今巴格达),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元朝的统治》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教授新课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图,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 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 七下第11课《元朝的统治》 【课标要求】 通过宣政院管理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并入中国版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 2、掌握元朝行省制度建立的史实;知道西藏在元朝时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3、知道元朝加强对台湾等地区的管辖。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行省制度 学习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材解读】 知识点一元朝的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2)元朝疆域的范围是:“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3)元朝疆域的特点是:版图我国历史上最大。 知识点二行省制度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 (3)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知识点三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元朝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 (3)后来蒙古贵族代表与吐蕃的上层政教代表共同议定,吐蕃各地归附蒙古。此后,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调查户口,设置驿站。

(4)元朝建立后,在西藏设置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 1、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 2、行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各是什么? 目的:为了有效地管辖辽阔的国土,加强封建统治。 意义: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明清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3、回顾元朝及以前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史实?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剖析.

元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一、元朝的历史地位 (一)政治方面 1.元朝结束了中国长期存在的南、北分裂状态,建立了强大的多民族的统一国家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号成吉思汗。1227年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1279年,灭南宋。 这结束了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宋辽金夏)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元朝的统一,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统一的过程就是蒙古族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 2.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 原因:(1)当时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2)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3)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4)唐朝以来,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迁入中国,同汉族、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全国各族人民处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加强了彼此间的交往和联系,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多民族交错杂居的局面。 意义:元朝的民族融合,是历史上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开始,中经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到元朝时,民族融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就是说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在前代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在更广的范围内,更高的程度上的融合,这种融合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程度。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仿照汉法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 中央行政机构: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遵用汉法,立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其下设左三部司吏、户、礼,右三部司兵、刑、工。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由皇太子兼任,下设知院、同知、副使、佥书枢密事、同佥枢院判等。罢世侯,军民分职。至元五年设“御史台”,司监察,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二员,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第二单元第11课的内容,这是本单元第2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元朝的统治.学习的内容从元朝辽阔的疆域说起,到行省制度的实施和对边疆的管辖。使学生对元朝有更全面的认识. 【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基础薄弱,两极分化严重,针对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将课程教学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经历回顾旧知——学习新课——探究交流——总结规律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旧知识,预习导学案,观看教学视频等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归纳元朝的特点,训练学生的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信心和兴趣,感受历史之美.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元朝在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引导探究、讨论交流. (一)知识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的建立”请再来认识一下“忽必烈”(教师放出图像),然后提问:元朝的统一意义(学生试背诵)【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进行复习,能高度概括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导入新课《元朝的统治》 揭示课题:《元朝的统治》(板书) (二)看地图,了解元朝的疆域 学生根据地图结合“导学案”回答: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教师强调: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元朝的统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和对台湾、西藏的管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资料,从多方面提供的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2、通过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帮助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的能力;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元政府对西藏和台湾的有效管辖,帮助学生认识到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一切分裂势力的阴谋都不可能得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并与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做坚决的斗争,树立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与统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政府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一住就是17年。他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向欧洲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东方世界。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黄金遍地的东方大国产生了由衷向往。(展示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图片) 教师设问:你知道元朝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吗?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政治上实行何种制度? 二、新课学习 一、元朝的疆域 图片展示《元朝的疆域》。 再展示汉朝和唐朝的疆域图,提问: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疆域有什么拓展? 学生回答: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而在汉唐时期,这些地方都不在领土范围内。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展示白塔寺图片。 教师展示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始改称元。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提问:这次“遂一天下”与前朝相比,有何突出特点? 学生讨论后回答: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元朝。 二、行省制度 教师引导: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忽必烈采取了一些不同于蒙古贵族在漠北的统治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1)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 4(含答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西夏D.元朝 2.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 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尧舜时禅让制 B.西周的分封制 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省制 4.下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A.世袭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6.元朝时,现在的北京人归哪个行政区管辖?() A.尚书省 B.辽阳行省 C.澎湖巡检司 D.中书省 7.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州 D.澎湖 8.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9.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下列不属于其进步性表现的一项是( ) 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民族融合 C.推行行省制度 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10.我国元朝时开始实行行省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关于行省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②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③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④有利于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该制度的主要内容。 (2)该制度有何重大影响?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 元朝是一个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朝代。那你知道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明宗和世王束的故事元明宗和王束本来就不是当皇帝的命,如果事情发展顺利,他本该在叔父元仁宗死后就能当上皇帝,当时,海山兄弟俩之间曾达成协议: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即在仁宗死后,由海山的长子和世王束继承大统。然而,仁宗即位后,就背弃了当初的协议。公元1316年,元仁宗议立太子,当时的右丞相铁木迭儿建议立仁宗之子硕德八剌为皇太子,而仁宗早就将和兄长海山的约定抛之脑后,于是便顺水推舟,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将和世竦封为周王,令他到云南去居住。因此,和世王束第一次做皇帝的美梦就这样破灭了。 等到元仁宗的儿子元英宗死后,即位的又是泰定帝,泰定帝死后,上都和大都分别出了一个皇帝,因此还发生了内战。大都这边的皇帝是和世的弟弟图帖睦尔,图帖睦尔处心积虑,为打败上都军,将上都的皇帝弄下台,他不得不答应让位给拥有重兵的哥哥和世。上都的天顺帝被灭后,图帖睦尔没有食言,果然把帝位让给了和世。公元1329年,图帖睦尔遣使劝进,于是和世便在和林之北登基称帝,是为明宗。 明宗即位后,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巩固自己的帝位。他首先将自己

的心腹大臣分别安插在元代中央三大要害部门,分别负责政务、军队和监察的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随后又将一批亲信任命为全国各主要地区的地方官,这一行动又严重地影响了图帖睦尔在地方上的势力范围。 面对明宗咄咄逼人的姿态,图帖睦尔自知难以直接对抗,于是在表面上做足文章,将明宗稳住:公元1329年,明宗在图帖睦尔的屡次邀请下,率众到达了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并与图帖睦尔在此会面,于是设宴饮酒,结果被铤而走险的图帖睦尔用毒药害死在宴席上。明宗到最后虽然当上皇帝,但还是尝到当皇帝的滋味,就这样糊里糊涂地送了命。 元朝有趣历史小故事:文宗图贴睦尔的故事公元1328年,也孙铁木儿在上都的行宫中死去,留守大都的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与西安王阿剌忒纳失里得知消息后,发动政变,将元仁宗的儿子图帖睦尔拥立为帝,而中书左丞相倒剌沙得知消息后,联合蒙古宗室诸王,在上都将也孙铁木儿的儿子阿速吉八扶上帝位,并且率兵南下,攻破居庸关,直逼大都,内战爆发。 图帖睦尔称帝后,先是重赏诸王、大臣,争得广泛支持,然后处死和流放倒剌沙同党,免除了后顾之忧,接着派兵迎击上都军。不久就将进逼大都的上都军击溃,随后北上,包围上都,倒剌沙不得不出城投降,后被处死,天顺帝也不知所终。历时两个多月的两都皇位争夺战以图帖睦尔的胜利告终。 图帖睦尔曾经在父亲海山和叔父爱育黎拔力八达当政期间有过

第11课《元朝的统治》习题 1(含答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单项选择题 1.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③灭掉西夏政权④开凿了山东的会通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2.新疆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国最早在这两地开始有效管辖的朝代分别是() A.西汉和元朝 B.西汉和唐朝 C.东汉和元朝 D.东汉和唐朝 3.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4.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回族、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5.关于元朝行省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都由中书省直接管辖②今东北地区直接由中书省管辖③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④“行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6.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阅读《元朝疆域图》,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江浙行省管辖范围与今天省大致相当 B.通过设置行省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C.南海诸岛及台湾地区均在元朝版图之内 D.辽阔的疆域造成元朝出现地方割据局面 二、非选择题 8.仔细读图,完成问题。 图1 图2 图3 (1)请你自上而下填出图1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2)图2中南宋和金政权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价一下这一途径。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1课《元朝的统治》教案设计

《元朝的统治》教学设计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文天祥坚持抗元的正义之举及被俘后不畏威胁、坚贞不屈、从容赴死的崇高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象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将光照后人,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元朝完成国家统一的原因,正确认识元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及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如何理解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重、难点的解析: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统一了蒙古各部。忽必烈建立了元朝。元朝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建立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有深远的影响。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学手段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板书和资料。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欣赏歌曲《草原风情》,这首歌反映了哪个民族的生活?(蒙古族)提到蒙古族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大草原、羊群、蒙古包……)这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从

12世纪时开始不断征战,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起强大的元朝。他们是如何兴起、壮大并统一全国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配音乐出示课题) 第13课元朝的统治 一、蒙古的兴起(板书)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显示北朝民族《敕勒歌》配音朗诵)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首古朴的北方民歌,把我们带到了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勤劳勇敢的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呢? (放录像,介绍蒙古族的由来及发展) 师提问:蒙古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是什么原因使蒙古族的经济发展起来的? (生看录像,结合教材回答) (1)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2)与其他各族的经济联系加强,促进了蒙古各部的社会发展。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 (出示《蒙古秘史》中的一首诗歌):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师: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那么当时人们最渴望什么? 生:渴望统一,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师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 要想完成统一,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心力量来领导,还应有一位强有力的核心人物,这位时势造就的英雄人物就是——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放录像,显示成吉思汗

2020-2021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精品教案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朝的疆域概况、行省制度的实施;掌握西藏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实施,以及元朝管理西藏的机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元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的讲解,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所作的贡献,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充分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真谛,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认识到元朝对于扩大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白塔寺)大家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在这些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做蒙古族。同学们知道“元朝的建立”与“蒙古族的兴起”有何联系?这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贡献?现在,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课《元朝的统治》。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元朝的疆域 1.(多媒体展示元朝疆域图)教师讲述:元朝的基本情况。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老师提问:这么大国土,元朝是如何管理它的呢?接下来我们来学生第二节。 目标导学二行省制度的建立 1.(多媒体展示问题: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学生读教材整理出元朝建立行省制度的背景 答案提示:西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2.(多媒体提出问题:分成两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行省制度的基本内容。 提示:(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3.(多媒体展示元朝的政府机构设置简图)教师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带答案)第11课元朝的统治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 x疆、x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4.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5.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行省制度。 6.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7.元朝建立后,对 x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交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 x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 “崇本抑末”一语反映了元世祖怎样的农业政策?重农政策(重视农业、重视农桑)。 随堂巩固案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D ) A.秦朝 B.隋朝 C.西夏 D.元朝 2.下列关于元朝疆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 B.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范围内 C.南逾阴山,北越海表D.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白银市中考)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D ) A.尧舜时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乾哉大元",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当时就因看到了《周易》中的这句话而将自己建立的政权定名为"元"的,如果这属实的话,则说明了忽必烈在重视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他本人也很迷信,"君权神授"的思想成为历代帝王最乐于接受的命题之一。然而以后的历史告诉我们,"大元"并没有象忽必烈事先设计的那样"与天同寿",11帝97年的中原统治,使后人毫不犹豫地将其归入"短命王朝"行列。但是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大元"在它短暂的97年生命历程中给中国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想就这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政治上: 1、元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360余年的几个政权分立和割据的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这种大统一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是仅见的,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也为它以后五、六百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据《元史地理志》载,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正所谓"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随着吐蕃诸部归附元朝,西藏地区就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政府在此设立了宣政院,管理宗教事务,自此西藏的政治制度和宗教制度开始确立。也是在元朝,政府在台湾地区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台湾。这是中国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的行政权力机构。所有这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都是极为巨大的。 2、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行政事务之同时,在地方推行了行省制,统管地方军事、行政、财政事务。当时全国共分设了11个行省。其中包括了唐时所谓的"羁縻之州"。行省制度是元朝的一个创举,是对秦汉以来郡县制的发展,对后代行政区划影响很大,这一制度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二)经济上: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促使国内经济的发展。元代的农业生产从总的来说,不是倒退,而是有所前进,但各地区的发展却并不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