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包丽琴《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有效课堂》

包丽琴《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有效课堂》

包丽琴《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有效课堂》
包丽琴《关注学习起点 构建有效课堂》

关注学习起点促进有效教学

——浅谈流动儿童英语学习

常州市蓝天实验学校包丽琴

【摘要】通过两则教学案例,笔者分别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不同学习水平学习状态的把握这两方面,重点对流动儿童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起点问题展

开思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英语学习起点思考

一、背景资料

笔者任教于一所流动儿童专门学校。在多年的教学中,对流动儿童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困难有一定的了解。

首先,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原因有:之前学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不重视;流动前后学校教材的不统一;另外英语一点不会的学龄生半途插班也是常有之事。频繁流动,让这些孩子在英语方面缺乏系统学习,直接导致他们英语学习的低效。

其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些孩子的家长,基本以做小商小贩为生,整天奔波于生计,根本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学习。孩子的英语学习通通来源于学校和老师。

另外,本学期一辖区关闭了所有非正规流动儿童简易学校,我校临时接受了近100名新进生。这些孩子的英语基础更让人担忧,有些是学过五年级,实际只有三年级的水平,有些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认识。

以上种种原因,给我们日常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这样的孩子,我们的课堂教学起点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起点?这些问题时时刻刻充斥着我的大脑。

二、资料链接

华师大卜玉华教授著有《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能起点”与“现实起

点”》一文。在这篇文章中,卜老师提出,在确立课堂教学设计时,既考虑教学内容所提供的可能起点,又要兼顾学生发展的现在状态和潜在状态所暗示的现实起点与可能起点,并在教学过程的具体展开中设定与生成更多新的起点。

这一观点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试想,如果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能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状态两方面入手,关注这些流动儿童不同的学习起点,那么,我们的教学将逐步走出一条特色之道。

三、案例剖析

【案例一】

执教内容是5AUnit3 At a Music lesson第一课时。回忆整个备课过程,感慨颇多。

根据备课组的单元整体备课,本课时的教学话题确定为“谈论能力”,主要学习Can you…? Yes, I can.\No,I can’t. What can you do? I can…等句子,主要用到的单词为动词或动词词组。其中B部分大多数动词已经学过,只不过要求提升到四会。五(1)班学生在动词掌握方面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学习情况相对较好,但是一些新进生对英语中的动词一点概念也没有。面对如此复杂的学生情况,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排这些教材内容。

其次,也受一定的外界干扰。之前,市里刚好有一节课获江苏省优质课一等奖,上的是5AUnit3At a Music lesson A部分语篇,效果较好。虽然我们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并不一样,但是也有一定的交叉。因此,在备课中,怎样和这节课做到教学侧重点有别是关键。因此,备课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几个小时的奋战毫无头绪,最后只能回到起点,重翻教材,查查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顿时茅塞顿开。原来学生在前两年的英语学习中,已经积累了部分表示能力的动词和动词词组。如3AUnit9中有swim, run, skate, ski, climb, row,jog, fish等,另外,还学过词组play the+乐器,play+球类。我把这些内容作了详细的归类,让学生先进行一定的复习,尤其是新进生,给他们做好课前梳理和辅导,才正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

摸清了教学内容的起点,确定好了教学内容,接下来确定教学环节、理清单词句型的教学顺序就不是难事了,我的困惑于是迎刃而解。

【反思】

“新基础教育”认为,要充分考虑教材作为“可能起点”的含义之一是指,在考虑处理教材时,教师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及其水平,只是预设学生应当掌握的程度,提供学生学习该内容的可能范围与程度,并不代表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与可能状态,不能仅以教材作为教学设计起点的唯一依据。

在本案例中,教师在处理教材时,首先就要关注本课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整体备课中的关系。作为第一课时,这些内容是后几课时不同句式的操练、语篇输入、综合输出的基础。如果在第一课时不能得到基本解决,那么后面的拓展就更加无从谈起。

其次,由于学生对动词、动词词组的掌握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在正式教学新授内容前,帮助学生梳理、复习之前两年所学同类单词非常有必要,主要是让一点没有基础的新进生对动词有所了解,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课堂,不至于“听天书”,对班里其他学生来说,也是帮助他们系统整理动词类单词的一个好机会。【案例二】

在5A Unit6&7的语法教学中,我前后进行了三次教学。基于教材特点,我把Unit6和Unit7有关现在进行时的内容进行了整合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前后关联,句型上进行不同句式的集中教学。在教学过程推进中,我力图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开放的情景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新知的发现与归纳,体悟学习的过程;在句型操练、巩固运用环节中,也尽量体现一定的梯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本课所学。

但是,最后教学并不如人意。主要问题是:我的学生立场还不够,对学生学习的现有起点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可能起点都没有把握好。如:在语法教学教学过程中,我自认为要解决的三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且现在分词的变化形式和读音都和上一单元的动名词一致,只不过是名称、意义有所不同,于是就把它

们进行了集中呈现,让学生进行讨论。实际情况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算之前对动词类进行了梳理,但是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一样,有一些学生尤其是新进生,根本不能按照我的预期设想完成讨论任务。另外,在检测学生同伴合作的环节,我的学生立场也有缺失,总以为新进生学习上有困难,他们肯定不会,因此忽略了他们也有会的可能,低估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可能起点。【反思】

“新基础教育”认为,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状态,并从学生的现在状态与潜在状态两个方面把握。教学设计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状态出发,学生就很难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教学如果只关注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和达到的现实水平,忽略学生的潜在发展可能,那么就很难提升学生的发展状态,无法促进学生多种潜力的发展。从此意义上,对学生状态的把握,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起点,也是设定了课堂教学的可能起点。

的确,在本节课的处理中,我只是主观地认为已经帮助学生把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但是到底学生掌握了多少,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的基础,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怎样困难与障碍,我的考虑还远远不够。反之,如果我能在这些方面多考虑一些,针对实际,认真分析,确定好教学的起点,这才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此外,对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可能呈现的状态还要进行充分的预设。如本案例中,对新进生掌握新知的低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他们这批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才导致检测面的狭窄化。反之,如果我能多观察,及时捕捉发现这一资源,那么对新进生这些生命个体来说,肯定会给他们感到莫大的激励和鼓舞,体现一种生命的关怀。

四、结束语

目前,这些流动儿童在学习起点上的差异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作为教师,除了要系统地研究教材,把握好所要教学的内容的逻辑体系,更应蹲下身,站在学生的高度,从他们的实际学习起点出发,用他们的眼光来审视教学。确定教学目

标时,要在设置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儿,体现一定的弹性,这才能让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在原有起点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卜玉华《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能起点”与“现实起点”》(该文系华东

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课题“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