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十二章第四节《力》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的三要素,会作力的示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生活、生产中的力现象,以及观察实验现象,感受力的主要特征,从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亲自感受力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力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活动,培养学生喜爱物理、乐于实验、勇于探索身边物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学习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难点】力的示意图

【学习流程】:

1、力的作用效果

课堂上给学生准备:橡皮泥,小钢珠,磁铁,弹簧,锯条,一张纸,让学生探究。

用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举行小比赛,看谁做得好。

压弯锯条、拉长弹簧、撕破纸…

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用手推钢珠,钢珠由静止到运动;

用磁铁吸引钢珠,钢珠做曲线运动;

实验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的概念、力的大小及单位、

(1)、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都有两个物体(共同点);

(2)、人、动物、有生命的、无生命的都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

(3)、互相接触的、不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特点);

(4)、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形式有: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

师:请你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与讨论。然后,把你们对力的认识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等。力通常用字母 F 表示。

3、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用绳悬挂钩码,用手拉伸和压缩弹簧,用绳拖拉小车,用磁铁吸引磁针……通过这些有力作用的现象,同时分析各个不同情况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力的三要素。

用实验验证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同,力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1).演示用手拉伸弹簧(图1.10-1)或在测力计上挂钩码,同时说明用的力越大或挂的钩码越重,弹簧拉得越长,这表明力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系。

(2).用同样大小的力拉弹簧和压弹簧,拉的时候弹簧伸长、压的时候弹簧缩短,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方向有关系。

(3).将钢板尺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桌边,先后在钢板尺的另一端和中间某一位置,悬挂相同的钩码,可以看到钢板尺所产生的形变不同。悬挂点距离固定端越远钢板尺产生的弯曲形变越大。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把的A点比B点省力(图1.10-2)。实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有关。

总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所决定的。

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示意图。具体的作法是: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物体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例如30牛顿重的圆球受到的重力

用绳子沿水平方向以5牛顿的力拉小车时的拉力如图1.10-4所示。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师:请同学们用手拍桌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体会一下施力与受力的感觉。

学生通过做上述实验,回答出:手疼、手热、手受到拉力等。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拍桌子、手本来是施力物体、桌子是受力物体,现在手感到疼痛,说明桌子给了手一个力,此时桌子又是施力物体,手变成了受力物体。由此可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请各小组继续分析两手互拍、拉橡皮筋、提书包的情况,向全班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明了出现力的作用效果时,一定会同时出现两个力,而且这两个力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请两位学生上讲台面对面站立,各自伸出双手,用手掌互推,两位同学都被推得向后倾倒,全班同学发笑。教师问学生:“他们互推,为什么为向后倾倒”?学生回答:“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师再问:“如果这两位同学都穿上旱冰鞋互推,结果又如何”?学生回答:“两人都向后退”。

师:请各小组举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例子,要求所举的例子不能跟前面的重复。

学生举例:如(1)游泳的例子;(2)划船的例子;(3)拔河比赛的例子;(4)神舟五号、六号宇宙飞船、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等。

为了加深印象,教师补充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小时候亲眼所见):岳父打女婿,把女婿打伤了,结果自己的拳头也打肿的象馒头似的(教师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发笑)。

师:表扬举例的学生。并请大家共同完成课本第79页最后两行的填空(大量的事实说明):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施力,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C )

A、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一个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D、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的力可能不相等。

2、人能从地面上跳起来的原因是--------------------------( B )

A、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

C、人自己对自己的作用力;

D、以上说法都对。

3、我们是通过力的两种作用效果来认识力的,一类是使物体的形状发

生改变;另一类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用力拉弹弓的橡皮筋时,

拉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橡皮筋的形状发生改变,松手后橡皮筋的弹力使

子弹飞出去,弹力产生的作用效果是使子弹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用绳子拴住水桶,手拿绳子从井中提水,此时手受到向下的拉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C )

A、水;

B、水和水桶;

C、绳子;

D、地球。

小结:

师:请各小组讨论后用最简单、明了的几句话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师板书:

2、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作业:

课本第43页作业 1 、2 、3 、4、5题。

课下认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直接给老师写条子,下节课我们留一定的时间,大家共同解决你们提出的这些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导学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020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同步导学案:17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17.4欧姆定律在串、并电路中的应用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欧姆定律,能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简单问题。 2.掌握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的规律。 预习检测 1、复习欧姆定律的内容:。 2、公式:; 两个变形式。 3、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4、两个电阻串联的规律:。 两个电阻并联的规律:。 探究案 活动探究一: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串联的规律: 1、实验:将一个定值电阻R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灯泡的亮度。 再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R串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重复前面的实验。 2、实验现象是:。 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大,所以总电阻。如右图所示 活动探究二: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电阻并联的规律: 1、实验:将两个同样阻值的电阻并联起来,接在接在右图的电路中,闭合开关,观察

灯泡的亮度。并跟接入一个电阻时灯泡的亮度对比 2、实验现象是:。 3、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理解:两个相同的电阻并联,相当于、相同,增大,所以总电阻。如右图所示 随堂检测 1在探究“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先在 A、B间接入5Ω的定值电阻R,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接着取下5Ω的电阻换上10Ω定值电阻,不进行其它操作就闭合开关.此时电压表示数及应进行的操作是() A、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B、电压表示数大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C、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左滑 D、电压表示数小于2V,应将滑片P向右滑 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分别为() A.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最新九年级物理电学导学案完整版

了解电路 第一节电是什么 学习目标 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会使用验电器。 一、摩擦起电现象 活动1:利用下列操作,并观察现象。 1.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塑料直尺)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靠近碎纸片,你的发现是。 2.把报纸平靠在墙上,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然后松开手;把保鲜膜在书本上摩擦后,用手背去靠近。 报纸和保鲜膜都(会、不会)掉下来。 总结: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或者说带了。 二、探究电荷的种类和相互作用规律 活动2:1.将两根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2.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__现象。 3.将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分析: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带电后的物体凡是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排斥;凡是跟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互相吸引的,必定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排斥。 归纳:(1)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_____电荷和_____电荷。 正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负电荷:指被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棒所带的电荷,可用“-”表示。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答案

霍邱县长集中学初中物理导学案 九年级答案 第51课时 怎样才叫“做功” 一、怎样才叫“做功” 1、(a) 上 上 (b)右 右 2、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3、(1)是 否(2)是 否(3)是 否 二、怎样测算功 1、FS 2、牛 米 焦耳 J 3、B 4、500J 150J 5、(1)三个力 重力支持力 拉力 F N =G =mg =20N F =12N (2)重力和支持力做功为0 拉力做功W F =FS =6J 6、W F =FS =100N ×4m =400J W G =Gh =60N ×2m =120J 第52课时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一、认识功率 1、(1)快 (2)快 2、a 、5000 b 、5000 c 、4800 (1)快(2)快 总结:小红 小明 3、功率 做功 时间 t W Pt 4、瓦特 瓦 W 拖拉机每秒做的功是750焦耳 千瓦 5、甲 乙 6、129600 216 7、20 40 二、测算功率 1、①体重(质量)、楼高、所用时间 ②磅秤、皮尺、秒表 ③ t mgh 2、B 3、30m/s ×104 W 4、×107 J 2×103 N 第53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上) 一、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1、那么:3N ×1m 3J 5N ×0.5m 1N ×0.5m 显然:= + >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1、% 总有用 W W 2、(1)1500J 1200J 300J (2)80% (3)法一:由W 额外 =G 0·h 得:G 0 =h W 额外 =150N 法二:由F = 2 O G G + 得:G 0 =2F-G 0 =150N 3、2O G G + 2h 3 O G G + 3h = 第54课时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下) 三、复习巩固 总有用 W W 1、C 四、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②重物的重力G 、拉力F 、重物上升的高度h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弹簧测力计、刻度尺⑤高 低 2、(1)S =nh =9m F = 2 O G G + =5N W 总 =FS =45J W 有用 =Gh =36J W 额外 =9J η =总有用 W W ×100% = 80% (2)P =t W 总 = 五、测算斜面的机械效率 1、拉力F 物体重力G 物体上升高度h 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S 总有用 W W FS Gh 第55课时 认识动能和势能(上) 一、什么是能 1、做功 2、焦耳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3.4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第十三章 第四节电阻的串联与并联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会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经历从猜想与假设到实验验证的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总电阻与原串联或并联电阻之间的“等效替代”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难点: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自主导学案】 [预习检测] 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其他条件一定,导体越长,导体电阻, 将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串联导体的电阻. (2)其他条件一定,导体横截面积越大,导体电阻 将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其等效电阻任何一个并联导体的电阻. 2.在串联电路中: 电流关系: 电压关系:且U=IR 所以: IR= 所以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R= .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3.在并联电路中: 电压关系: 电流关系:且I=U/R 所以: U/R= 所以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效电阻): 若n个相同的电阻串联:R= . 【当堂训练】 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分别为20Ω和10Ω的电阻串联后的总阻值是Ω 2.电阻R 1 =30Ω,与电阻R 2 串联后总电阻为90Ω,则电阻R 2 为Ω. 3.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该电路中任何一个电阻都,两个阻值都为20Ω的电阻并联时的总阻值是Ω. 4.有两个电阻,其中R1=10Ω,R2=15Ω,将它们并联后的总电阻是( ) A.25Ω B.5Ω C.6Ω D.12Ω 5.[2018.乐山中考]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其电阻值为R,将其剪成相等的两段后,再进行并联,则并联后的电阻值为( ) A.2R B. R C. R/2 D.R/4 6.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 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A.导体甲的电阻大于导体乙的电阻 B.通过导体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C.当在导体乙的两端加上1 V的电压时,通过导体乙的电流为0.1 A D.将甲、乙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3 V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2 A 7.(2018四川眉山)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后,两 灯都能正常工作,灯L 1 ,L 2 的电阻之比为R 1 :R 2 =1:2,此时甲、乙两 电表的示数之比为() A.2:1 B.1:2 C.3:2 D.2:3 8.(2019齐齐哈尔,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 变,R 1 =10Ω,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滑片P在最右端时, 电流表的示数为0.25A;把滑片P移到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 为0.4A,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滑片P在最右端时,通过R 1 、R 2 的电流之比为5:8 B.滑片P在最右端时,R 1 、R 2 两端电压之比为3:1 C.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40Ω D.电源电压为10V 9.如图所示电路,R1=30 Ω,R2=60 Ω,电源电压为18 V。求: (1)并联后的总电阻是多少?(2)电流表的示数是多少? 【当堂达标】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导学案全套 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案学习目标 1、知道宇宙是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结构; 3、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5、初步了解纳米技术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预习 一、宇宙的组成和原子结构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 ________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又由能组成的。原子是由处于中心的和 ___________组成的。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 ___________和组成的。 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 二、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很强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和;液态物质,分子间距离比较大,粒子间的作用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固定的,具有;气体物

质,分子间距离较大,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因此,气体具有。 三、纳米技术纳米是一个单位,符号是。 6nm= m,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有。 课堂达标宇宙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0、3 0、4nm,那么 0、 4nm=__________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分子能用肉眼看到,而原子不能C能够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粒子叫分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固体的的体积一般比液体的体积小的原因是 ( )、固体的分子只能在固定的位置中振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比较小、固体的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液体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的分子排列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课后巩固 一、基础训练 1、我们知道物质一般以 _____态、液态、 ______态的形式存在。物质处于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 ____________。 从实验,我们看到物质在一般情况下由液态变为固态体积_________,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 _________。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导学案: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中学 初 三 级 物理科 上册学案 主备: 上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别: 时间:2019年 月 日 学习内容: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三、展示反馈 1、如图甲是电阻R 和灯泡L 的U-I 图像,由图可知电阻R 的阻值是 Ω;若将电阻R 和灯泡串联在电路中,如图乙,电流表的示数是0.4A ,则电源的电压是 V 。 2、小明想测出一个额定电压已知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此实验中,通过 使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若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则可能的故障有 . 四、拓展提升 学习目标: 1、理解欧姆定律,懂得用伏安法测电路的电阻,知道电路短路的危害。 2、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欧姆定律内容和其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学习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学习 .1、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2、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是 电压关系是 3、欧姆定律的公式是 二、小组学习 1、为完成“测定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的实验,小柯同学选取了相应器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教学反思

(1)如图甲电路无法正常完成实验,有一处导线连接错误,错误导线是 (选 填“①”或“②”)。 (2)改正电路后,小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则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 欧姆。 2、有两个电阻R1、R2的阻值分别是6Ω和9Ω,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那么电阻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Ω。如果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R1、R2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两点组两端的电压之比为_______,电路的总电阻为________Ω。 3、把R1=15Ω,R2=5Ω的两电阻并联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 ,R2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V ,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__A 。 4、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2V 时,导体中的电流是0.5A ; 如果电压增加到6V ,导体中电流为 A ,导体的电阻为 Ω。 1、 在图14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 从2转到1时,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对应的示数,在U-I 坐标中描绘了相对应的坐标点,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是 ,电阻R1的阻值是 ,电阻R2的阻值是 2、 小华做了以下电学实验。用“伏安法”测电阻: ① 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20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② 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滑动变阻器滑片P 应位于____端(选填“A”或“B”)。 ③ 闭合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的示数为1.5V ,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1所示,其示数为______A ,则R 的阻值是_______Ω。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二、1、(1)②(2)5 2、v R U I - U IR UR V V - 三、5;3 三、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 灯泡短路或电压表短路 四、1、6V 10Ω 20Ω 当S 接1时,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S 接2时,U1=2V U2=U-U1 I=0.2A 3、(1)○1略 ○2断开 B ○30.3 5 减小误差 (因无规律可寻)

2020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同步导学案:192电生磁

19.2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逍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和短路。 2.知道保险线、空气开关的作用。 知识点一:家用电器的总功率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活动1:阅读课本109-110页,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电功率和电流、电压的关系P二 ______ ,可以得到I二__________ o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一定的,U二220V,所以用电器电功率P _______ ,电路中的电流I就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知识点二:短路对家庭电路的影响: 活动2:阅读课本110页,完成以下问题: 1?短路种类:①改装电路时不小心,使 _______ 和________ 直接连通造成短路; ②____________ 被刮破或烤焦: ③电线和用电器使用年限过长,绝缘皮______ 或________ ,也会使__________ 和 ______ 直接连通:④用电器进水造成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路使电流过大的原因:由于导线的电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___________ ,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另一个原因。 知识点三:保险丝的作用 活动3:阅读课本111页,完成以下问题 1.演示图19. 2-4,现象: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增大到一立程度时,发现_________ 先熔断。 2.保险丝是用电阻率比较 ______ 、熔点比较_______ 的—合金做成的。家 庭电路中的保险线应______ 联在电路中。 3.保险纟幺的作用是:当电路中 _________ 时,保险丝由于温度升高而先________ ,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4.不同粗细的保险丝有不同的 ___________ ,当电流小于或等于_____________ 时,保险丝 ______ :当电流大于___________ ,达到或超过它的__________ 时,保险丝_________ ,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2.4变阻器

第十二章 第四节变阻器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人电路来改变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 的形成。 【重点难点】 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和它的结构特点;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 (视频:舞台剧演出就要开始了,幕布被徐徐地拉开,随着剧情的变化,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对于同一盏电灯,亮度的变化就是电流的变化.那么,在电路两端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去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1、复习回忆:什么叫电阻?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2、想想做做:动手做图实验“用铅笔芯控制点灯亮度”,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4、看教师播放滑动变阻器课件 5、[自主完成] (1)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改变电阻丝的改变电阻 (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3)铭牌: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它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是20Ω,允许通过的是2A. (4)作用:(1) ;(2)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和部分电路两端的。 5.使用:滑动变阻器要与被控制电路联,使用前应将电阻调到。 注意: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时,两个接线柱应采用“”的接法,不能同时使用上面两个接线柱(R=0),也不能同时使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R为定值 电阻,即最大阻值),否则,移动滑片时起不到改变电阻的作用. 6.家用电器音量调节的器件是一种变阻器,通常称为。 【当堂训练】 1.下列各组应用中,不属于滑动变阻器的是 A.调台灯亮度的装置B.调收音机音量大小的电位器 C.调收音机频道的装置 D.调节电动车速度的装置2.如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标有“20Ω 2 A”,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为20 Ω B.该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 A C.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为0~20 Ω D.该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滑片的位置,从而改变整根电阻丝的长 度就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3.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下列有关滑动变阻器的说法不正确的()A.滑动变阻器一般与用电器串联 B.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C.若接A、D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减小 D.若接A、B接线柱,滑片P向右移动接入电路中阻值不变 4.如图(甲)为调光台灯,(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 电路图的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左 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B接N B.C接M,D接N C.A接M,D接N D.B接M,C接N 5.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做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 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 三个接线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电路的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 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 D.将B、C接入电路,当滑片逆时针旋动时,通过电位器的电流变小 6. 如图所示的电阻箱的示数为 A.2018ΩB.2108 Ω C.8102ΩD.8120 Ω 7.(2019成都,2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后,把滑 片P向右移动.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将 , 电流表 示数将电压表示数将。(两空均选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8.收音机的音量控制旋钮是一个电位器,它实际上是一个 __________,它通过改变__________的大小来改变电流,从而改变了声音的大小. 9.如图所示,给出了几种电路元件,要求用 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1)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用笔画线 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 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变亮。 (2)按(1)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后,在闭合

新人教版2013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稿

第十三章热和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某些热现象。 【学习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预习检测】 1. 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2.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3. 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街上烤臭豆腐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5. .建筑、装饰、装修等材料会散发甲醒、苯等有害气体而导致室内空气污染.成为头号“健康杀手”。此现象表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 6. 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虽然分子间有间隙,但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 7. 铁棍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引力”、“斥力”) 8. “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_____________ 。 【共同探究】 ★学生活动一:演示气体扩散(课本图16.1—2)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二:演示液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让密度大的硫酸铜溶液放在密度较小的清水下面,倒过来行吗? 3、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三:演示固体扩散 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约1mm 深。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

(完整)最新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第一章:声现象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 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 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导学提示 例1考查学生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知识,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2考查学生对音调的理解。 例3考查学生对次声波与超声波的理解与区分。以及声音具有能量。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用它分析解决简单的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5.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6.知道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习指导 1.力臂的概念。力臂是本节的难点。对力臂的理解,注意以下几点: (1)力臂是指支点到力(动力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当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方向改变时,其力臂的大小一般也将发生改变。 (3)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 (4)若力的作用线过支点,则它的力臂为零。 (5)画力臂三步骤:找支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有时需要将力的作用线进行正向或反向延长)。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是本节学习的重点,探究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F

(1)设计实验方案①选取实验工具②写出实验步骤③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等 (2)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依照“右高右旋,左高左旋”的方法,即杠杆右边高则螺母向右移,杠杆左边高则向左移,直至杠杆水平平衡。注意杠杆水平平衡一旦调好,不得随意再旋转平衡螺母,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 (3)实验中,每次改变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后都要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可以直接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单位不一定要用米,只要两个力臂的长度单位统一就可以了。 3.根据已学过的杠杆知识,注意观察生活中各种形状的杠杆,如指甲剪、钓鱼竿、剪刀、筷子、天平、独轮车等。并能按照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的关系分析和判断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还是等臂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生活中使用时要注意两点:(1)要省力就要多移动距离;(2)要省距离就要费力,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没有的。 曲型范例 例1.关于力臂,下列说法k 正确的是( ) A .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 B .力臂就是杠杆的长度 C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D .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精析: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点到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力臂不一定是杠杆的长度,也不一定在杠杆上。如图所示。(图删去) 全解:应选(c ) 点评: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如图(a)、(b)所示,虽然力的作用点A 相同,但力的方向不同,画出力臂也不同。 例2.张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张华重250N ,爸爸重750N 。当爸爸离跷跷板的转轴0.5m 时,张华应该坐在哪里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F

2020年秋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同步导学案:153串联和并联

15.3 串联和并联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通过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了解串联、并联电路的区别。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学习重点: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电路,会连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学习难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区别。 预习检测 1.电路和电路是最基本的电路,它们的实际应用非常普遍 2.(1)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串联 ..电路电路图 (2)画出一个电池,一个开关,两盏电灯组成的并联 ..联电路电路图 (3)画一画:请在右边方框里画出图1的实物图对应的电路图。根据图2给出的电路图,连接图3的实物图。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想想做做: 给你两盏灯、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思考并讨论,有几种接法? 活动探究一:组成串、并联电路:

同学们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尽可能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不同小组间讨论比较。 当电路中有两个灯泡时,连接方式有两种,其中一种如图4所示:把两个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这种电路我们叫做。 在图5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方法:模仿课本图 另一种像图6那样,将两灯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只灯是的.我们不妨将L1从电路中取下,闭合开关后L2照常发光,用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并联电路. 在图7处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活动探究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方法:对照电路图,并连接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总结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填入下表: 串联并联 定义 (元件连接特点) 电流路径特点 电路中只有电流路径,一处断 开所有用电器都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有条, 用电器工作特点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各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与否? 开关 作用控制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支路 中的开关控制。 电路图实例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总复习全册导学案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导学案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复习目标: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 用适当的工具(如:秒表、时钟、手表等)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 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米尺、卷尺等)测量长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基础知识与方法: 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m=m; 1m=dm=cm=mm=μm=nm。▲ 2.长度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使用前,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和。使用时,尺要 沿着所测的直线,不利用磨损的,读数时视线要与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 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3.时间的基本单位是,通常在实验室中用_________测量时间。▲ 4.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不变、沿着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 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5.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由单位和________单位组 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日常生活中 速度的单位还常用km/h,1m/s=km/h。▲ 6.速度的计算:从速度公式v=变形得到公式s=、t=。解题时要注意(1)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物体在同一运动过程。(2)三个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如速度单位 用m/s,路程、时间单位应该分别用和。 三、体验中考: 1.(09·龙岩)北京奥运会盛况通过地球同步通信卫星 向全世界转播,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与赛程同步B.与电视实况转播车同步 图 1 C.与地球自转同步 D.与运动员同步 2.(05·龙岩)小说《镜花缘》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几天刮了 一阵大风,把咱家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如图1,奶公选择的参照物是() A.房屋 B.大树 C.石头路 D.篱笆墙 3.(04·龙岩)2004年4月25日,连城冠豸山到深圳航程为750km,飞行时间50min则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若飞机以这样的平均速度飞行4s,则飞行路程为

推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1》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重点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难点:通过探究活动引入比热容得概念 【课前预习】 1.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一般情况(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放出热量后温度会(升高/降低)。 2.炎热的夏天,中午,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高,夜晚,游泳池边石头温度比池中的水温度低,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3.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4.根据生活经验,我们知道烧开一勺水和烧开一锅水所花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锅同样大的火,后者所需的时间要多得多。能知道为什么吗? 5.思考:我想比较不同的物质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的快慢程度,需考虑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 【新知导学】 (一)比热容 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1、提出问题:根据P41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 2 3、实验设计: 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让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长短;加热时间短吸热升温(快/慢) ⑶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 45 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想一想: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 让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看哪个温度升高得多;温度升高得多的吸热升温(快/慢) 活动二:阅读理解P42正文部分与P43“一些物质的比热”。 (1)定义:单位质量 ..的某种物质温度 ..叫做这种物质 ..升高(降低)10C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的比热容 ...,简称比热。 (2)物质的比热容常用符号c来表示;它的单位是:焦/(千克·摄氏度),符号J/(kg·0C)。(3)水的比热最大,为4.2×103J/(kg·0C)。物理意义: 。 (4)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交流讨论: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 活动三: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现象与此特点有关。请举二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例: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 道理:水的比热容大,在夜间放热时,降温较慢,使秧田里秧苗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冻坏。(1)举例:; 道理:。 (2)举例:; 道理:。 【当堂训练】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读作。 2.水的比热容是,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倒去一半,剩余部分的比热容是。 3.美丽的瘦西湖是扬州市一颗明珠,她不公以其旖旎的风光令人留连忘返,更是这个城市的居民在盛夏避暑的好去处,瘦西湖的水面宽广,蓄水量丰富,而水的比砂石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要(多于/等于/少于)砂石升高的温度,因而夏天里人们在瘦西湖边会感到很舒服。 4.下列情况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零件 C.水凝固成冰 D.10℃的水变成15℃的水 5.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A.海边昼夜温度差较小 B.空调房里放盆水可增加空气湿度C.北方的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 6*.小明和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 升高的快慢”的实验时, 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 (第6题)

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物理同步学案有答案11.2电流和电路

第十一章 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 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了解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电路状态。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电路的连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自主导学案】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室内,打开开关灯泡就会发光,提出问题:灯泡是怎样发光的呢? [视频激趣]动画展示电荷发生定向 [自主学习] 一、电流 1.形成: 电荷的 成电流. 2.方向: 把 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源外部,是从电源 极 经过用电器流向 极。[注意]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 。 二、电路的构成 1.构成:一个基本电路由 、 、 、 四部分构成, 2.电源的作用是 , 用电器的作用是 , 开关的作用是 , 导线的作用是 。 3.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一是有 ,二是电路 三、电路的三种状态 1.通路:人们把正常接通的电路叫 。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的电路,其特征是电路中 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3.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 连接在一起(电路中电流非常大,会烧坏电源不允许) 如果用电器两端被导线直接连通,该用电器被 (该用电器不工作) 四、电路图 1.定义:用 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各种元件的符号:(看课本)(幻灯片投影) 3.电路图:注意:画成长方形,横平竖直 元件符号不能画在拐角 【当堂训练】 1.电路和水路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与如图中抽水机作用相似的电路元件是( ) A .用电器 B .电源 C .电键 D .导线 2.下列关于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导体中有电荷运动,就有电流 B.导体中没有电流时,导体内的电荷是静止的 C.导体中的电流一定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 D.电流可能是由正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可能是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还可能是正、负电苛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的 3.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 和B ,使A 带负电,B 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A 和B 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A 金属箔的张角减小 B .A 中的自由电子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C .A 中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B ,B 中正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A D .金属棒中瞬间电流的方向从A 流向B ,B 金属箔的张角增大 4.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S 闭合后,电源被短路的是( ) A . B . C . D . 5.如图实物电路连接图,某同学所画出的与如图对应的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6.如图所示,当开关S 1和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S 1闭 合S 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 1和S 2都闭合时,电路 处 状态. 7.一种声光报警器的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 1和S 2后,会出现的现 象是( ) A .灯亮,铃不响 B .灯不亮,铃不响 C .灯亮,铃响 D .灯不亮,铃响 8.根据电路图甲连接电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