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麦卡锡访台的时机与动机

麦卡锡访台的时机与动机

麦卡锡访台的时机与动机
麦卡锡访台的时机与动机

麦卡锡访台的时机与动机

在岛内“反服贸争议”尚未落幕之际,美台关系又取得重大进展。4月13日,美国环保署长麦卡锡在美国国会甫休会之际,便匆匆忙忙地赶赴台湾,参加几项并不是必须有她才能举行的活动。在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发展出现新特点的背景下,美国在时隔14年之后派出部长级官员访台,其时机和动机格外引人关注。

第一,部长级官员访台是美对台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断绝与台湾的官方关系,仅维持经贸文化等民间往来,对各级官员访台也有着明确的规定。1992年,临近下台的老布什政府做出了两项严重伤害中美关系的事,一件是批准新的大额对台军售案,其中包括150架性能先进的F-16型战斗机,二是批准贸易代表希尔斯访台,成为中美建交后首位访台的美国部长级官员。

接替老布什的克林顿在发展美台关系上更是不遗余力。1994年9月,美国时任助理国务卿洛德在国会听证上提出“对台政策审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派遣美国经济和技术部门高级官员访台”。也就是说,美国首次从政策层面确定了部长级官员访台的“合规性”。此后,克林顿政府俨然形成了一个惯例,即每两年派一位部长级官员访台,1994年是运输部长潘妮亚,1996年是中小企业署署长雷德,1998年是能源部长理查逊,2000年是运输部长史雷特。

2000年陈水扁上台“执政”之后,新上任的小布什最初对其极为欣赏,甚至一度说出“尽全力协防台湾”的话,但是在美国国家利益屡次受到陈水扁无理挑衅的情况下,小布什开始反思其对台政策。2002年,小布什本想按照惯例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但陈水扁在此时抛出了令各界十分错愕的“一边一国论”,能源部长亚伯罕的访台行随即取消。此后,陈水扁在“台独”路上越走越远,大搞“法理台独”活动,引发台海地区紧张形势,伤害了美国在台海地区的利益。为表达对陈水扁执政当局的不满,美国再没有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这一惯例也成为了特例。

2008年国民党胜选后,马英九坚持“亲美友日和中”的大战略,在对美政策上坚持“零意外”,美台互信得以恢复,双方实质关系得以提升。2008年5月,奥巴马在给马英九胜选的贺信中就称,美国应该重新开启与台湾受阻的沟通管道,意图恢复这一惯例。但是,由于美台之间仍存在美国牛肉、农产品输台和台湾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更重要的是美国不想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状态,不想打破中美暂时在台湾问题上达成的默契,因此迟迟未派部长级官员访台。直到2013年底,麦卡锡在访问中国大陆后,曾传出要访问台湾,但由于消息提前曝光而取消。

第二,“张王会”后美部长级官员访台具有更多的“正当性”?美国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具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因此必须要做审慎的政治盘算。其中,两岸关系发展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笔者认为,美国之所以在此时派出部长级官员访台,与近期两岸关系发展关系重大。

2014年以来,两岸关系发展出现重大突破,尤其是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访问大陆,并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实现两岸主管对方事务负责人的首次会面。对于“张王会”的重大意义有诸多的解读,台湾和美国方面有人将其解读为两岸首次官方会谈,或者是实现两岸部长级官员的访问。当时部分大陆学者也未审慎考究用词问题,也持此种看法或者附和这种说法,给外界造成了某些不良的影响。当时笔者就认为此种意见十分危险,曾经撰文指出,应该提前因应美国以此为借口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的可能性。

对于美国派遣部长级官员访台,大陆一贯是持反对和谴责的立场。美国也十分在意大陆的态度,尤其是在美国对华战略借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如果在两岸高层官员尚未实现互访的情况下,大陆的反制力度会比较强,美国派部长级官员访台的“正当性”会非常低。在“张

王会”之后,尤其是在美国和台湾媒体将“张王会”刻意解读成两岸部长级官员会谈后,美国派部长级官员访台,尽管大陆仍会表达反对和不满,但所受压力确实得以缓解。

第三,彰显对受困于岛内政争的马英九当局的支持。如前文所述,美国对马英九当局的内外政策都较为满意,而且也期待在未来两年时间里持续推进美台关系发展,尤其是在美国猪肉和稻米出口台湾问题上取得进展,因此一直支持马英九当局,希望马能够较好的控制岛内局势走向。

然而,马英九第二任期以来“执政”满意度迭创新低,推动油电双涨、核四、证所税、美牛进口等各项政策均遇到重大障碍。近期,由于《两岸服贸协议》问题,再次引发蓝绿恶斗,甚至发生了学生占领“立法院”和“行政院”的情况,马英九“执政”再次陷入困境之中。

为了提振马英九的民意支持率,美国一直在试图帮助马英九,比如恢复中断长达5年之久的美台“贸易暨投资框架协议”谈判,给予台湾免签证待遇,签署新的“特权、免税及豁免协议”,以及售台高达180多亿美元的武器装备等等。即使是与美国无关的《两岸服贸协议》争议,美国也不顾及与民进党关系以及对民主的呵护问题,公开表态力挺马英九。此次,美国使用派部长级官员访台这一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招数,就是希望能够转移岛内舆论重点,将其拉回到马英九擅长的涉外议题上,从而围魏救赵解救坐困愁城的马英九。此外,也向外界明白表示支持马英九的政策,希望能用自身在台湾政坛和民众中的影响力,“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要再难为马英九。

二级《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复习题(李元春)

心理测验和常用量表的应用 一.判断题 1.DSM—IV的5轴诊断系统主要以前2轴做出决断后3轴仅是补充信息。(×)在诊断的时候需要五轴综合判断,因此题目中的说法是不对的。 美国的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从精神科角度推荐使用多轴诊断系统,将上述不同层面得到的发现归纳,体现在诊断常规之中.这些轴分别是: 轴I::包括所有精神障碍(除了轴II中所列的障碍之外)以及其他可能成为临床注意焦点的情况 轴II:包括人格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习惯性使用一种特定的防卫机制. 轴III::指在精神障碍之外还同时存在的任何一种躯体障碍或一般医学情况.被确认的躯体情况可以是精神障碍的病因(如肝脏衰竭导致谵妄),可以二者互动,交互影响(如胃炎继发于酒依赖),还作为后果(如与痴呆和艾滋病相关的肺炎),也可以没有关系如果一种躯体情况在病因上与精神障碍相关,那么精神障碍列为轴I ,而躯体情况既要列入轴I又要列入轴III. 轴IV::包括那些对精神障碍的发展和恶化有显著影响的心理社会及环境问题.一种事件或处境是否被评估为应激原,以临床医师对于应激状态的判断为基准.如果另外的具有与患者相似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境况的普通人可能体验为应激,就可以列入该轴. 轴V::"总体功能评估".临床医师判断患者在一个特定时间段中的总体功能水平(如评估当时的水平或过去1年中至少数月的最高功能水平).包括3大功能领域:(社会功能,职业功能和心理功能)."总体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百分制的量表,100分为最高分,代表三个领域内均达最高水平. 2.当自由度逐渐增大时,t分布逐渐接近正态分布。(√) t分布——标准差已知时的样本平均数的分布。 自由度是指总体参数估计量中变量值独立自由变化的个数。 t分布也是一种对称分布,它只有一个参数,即自由度(degree of freedom)。t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有以下特征:: (1)二者都是单峰分布,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 (2)t分布的峰部较矮而尾部翘得较高,说明远侧t 值的个数相对较多,即尾部面积(概

时代的悲剧——麦卡锡主义成因探析-模板

时代的悲剧——麦卡锡主义成因探析 时代的悲剧——麦卡锡主义成因探析 摘要:麦卡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潮流。五十年代在美国横行达五年之久。本文主要对麦卡锡主义的迅速兴起的原因进行探讨。为我们更深刻了解麦卡锡主义提供材料。 关键词:麦卡锡;麦卡锡主义;成因; 一九五O至一九五四年间,以国会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为核心人物, 美国政界掀起了一股极端反共反民主的政治浪潮—麦卡锡主义。它使美国陷入一个公平、民主、正义几乎绝迹的时期—麦卡锡时代。在这期间,战后美国出现的反共、反民主的政治迫害达到最猖狂的地步,人人自危、恐怖猜疑的气氛笼罩整个美国。当1954年底,参议院以绝对多数票通过“ 谴责” 麦卡锡某些行动的决议案, 使之失去所任职务而仅留下“ 参议员” 之虚名。麦卡锡浪潮至此终于平息。杜鲁门评价麦卡锡的活动为“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和耻辱”。艾森豪威尔则微笑着对他的部长们说“1957年,麦卡锡连同他的主义被深埋于地下, 陪葬的则是一个人人自危草木皆兵的‘猜疑的年代’”。 谎言与暴行充斥的麦卡锡时代使美国陷于恐饰的炼狱, 破坏了美国人自诩的“ 自由、民主、平等” 的理想准则。那么, 麦卡锡主义为何在美国产生并猖撅起来呢?我认为这应该归于历史的必然结果。因为麦卡锡主义的兴起绝不是仅仅的局限于1950-1954年这段时间,它的兴起是美国历史的必然。因为早在麦卡锡猖獗之时,美国的“麦卡锡主义”就已产生,并发展到一定的势头。它到底是在什么因素的影响下产生,本文试就这一问题做个探讨。 冷战的政治气候孕育了麦卡锡主义,即它是冷战的国际大环境之下美国采取的内政外交政策的衍生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了超级大国,同时以美英苏三国为核心的战时同盟的政治基础正在逐渐削弱,被战争的迷雾掩盖的根本利益的冲突开始初露峥嵘。美国最早显现出称霸世界的野心。1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一份咨文中声称,美国“已取得世界的领导地位”,现在要巩固这种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与共产主义展开竞争。杜鲁门还说:“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1946年4月6日,杜鲁门在芝加哥发表演说,他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整理者:电子商务专业张帆学号:2011050693 需要层次理论 提出人物:亚伯拉罕·马斯洛 提出时间:1943年 论文名称:《人类激励理论》 内容: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指出,每个需要层次必须得到实质的满足后,才会激活下一个目标。同时,一旦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实质的满足,它就不在具有激励作用了。换句话说,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个层次的需要就会成为主导需要。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评价: ●积极因素: 1.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类需要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按照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进行的。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了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 处于从属地位。这一点对于管理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基础是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认为人的内在力量不同于动物的本 能,人要求内在价值和内在潜能的实现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人的行为是有目的性和创造性的。 ●消极因素: 1.马斯洛过分地强调了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的价值就是一种先天的潜能,而 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这种先天潜能的自然成熟过程,社会的影响反而束缚了一个人的自我实现。这种观点,过分强调了遗传的影响,忽视了社会生活条件对先天潜能的制约作用。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类需要发展的一 般趋势。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这种需要层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通过思想教育可以改变需要层次的主次关系。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存在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 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需要,而这些需要又会互相矛盾,进而导致动机的斗争。X理论和Y理论 提出人物: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提出时间:1957年 论文名称:《企业的人性方面》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TheoryResearch学

表3在生源地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生源地,即城乡背景方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显著。被试中来自城镇占29.2%,来自农村的约占70.8%。 4、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见表4、5)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是由被试自行选择的,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从本次调查的202分问卷中随机抽取60份,调取这60名被试的期末成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有58人填写成绩真是有效,有效率为96.7%。由此可知,数据是具有客观性的。 表4在学习成绩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表5.学习成绩因素的事后检验(LSD) 注:*p<.05,**p<.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学习成绩这一因素的四个水平,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在不及格和良好这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1、关于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差异检验的结果分析 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指出的,社会的成就需要先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这个成就需要又受制于该社会的文化和亚文化因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相接近,扩大了女性的活动领域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了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学校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增强了女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社会各个层面涌现的独立、自强、自立、自爱的女性榜样也使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而男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得到激发,因此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方面就不会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若在家中为独生子女,较可能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要多很多,这种现象在隔代抚养中更加明显。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不强,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要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会对其成就动机造成影响。有些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也较高,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想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兴趣,具备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样,他们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也较其他同学较强,他们由于自我评价较高,因此常常更加畏惧失败,不愿意成为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败者。有时,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更甚于对成功的追求。 若在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以及长辈关注程度的不同,其成就动机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更急切地现自己,已获得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机,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非独生子女在这个社会中也有着获得他人认可,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将他们在家庭中渴望受到关注的需要延续到大学生活中来,也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绩。 3、关于生源地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可能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较为强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生活、经济条件都在逐步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希望改变其生活状况的愿望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与日俱增。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更加追求前沿的技术,渴望掌握更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接触,能够认识和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4、关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维持功能,积极的心态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稳定的学习目标,也具有导向机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学习活动上,而疏离其他无关学习的事物干扰。由于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其产生成就期望指标的增力,这种增力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勤奋,学习成绩得以稳步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促进这一积极动机的加强,,形成良性互动。即使偶然在学习遇到挫折,他们一般会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指标,反而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发挥主观积极性,直到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使大学生对取得成功的目标期望较低,倾向于作出低能力的自我评价,情绪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态中,在此情况下机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 业成绩的提高。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 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又称作反智论,是一种存在于文化或思想中的态度,而不是一套思想理论。反智主义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智性(intellect)、知识的反对或怀疑,认为智性或知识对于人生有害而无益。另一种则是对于知识分子的怀疑和鄙视。 反智主义的历史渊源 反智主义存在於许多文化的不同层面中,具体的起源不可知。 一种说法是,来自社会普罗大众对一小部分精英意图掌控社会话语权的反抗。通俗点说,就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你高雅打桥牌,我俗点斗地主;你高端下围棋,我上联众专攻五子棋,大家自娱自乐,互不影响,在各自的地盘里作各自的主。 反智主义的具体体现 政治体现 主要表现在执政精英与学术精英的行为脱离民意,引起人民的嘲弄或反抗。 教育体现 反智主义就是反对孩子学习没有实用价值的象牙塔学问。比如中国广泛流传的“读书无用论” 反智主义,英文就是“anti-intellectualism”,和“intellectualism(智主义)”相对立,它的核心就是反标准、反传统精英,用一句白话来形容那就是“我是大老粗,我怕谁”。 “反智主义”一词,因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特(RichardHofs-tadter)于1962年出版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而走红,该书于1964年获普利策奖。如今,在美国传媒界仍有一股小小的霍夫斯塔特热,可见其影响依然不小。 霍夫斯塔特作此书时,是对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艾森豪威尔时期共和党统治的一个反应。当时,自新政到1968年尼克松上台,美国大部分时间是被民主党所主宰,唯有艾森豪威尔的八年是共和党入主白宫。艾森豪威尔政府亲大企业,嘲笑满脑子道理的读书人是“鸡蛋脑袋”,对新政后得势的知识分子是个不小的冒犯。其间更有麦卡锡主义崛起,对知识阶层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甚至迫害。 霍夫斯塔特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对这一政治逆流进行反省,试图厘清美国文化传统中不尊重智力的反智主义的源流。因此,霍氏用的“反智主义”显然是个贬词。 二十多年前,反智主义一词被引入中国,当时也是个贬词。余英时(钱穆的学生)还写了篇《中国历史上的反智主义传统》,将反智主义和专制主义联系起来。如今,反智主义的行为随处可见,渗透到各个领域,尤以娱乐界以及网络界为甚! 那么,反智主义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源又在哪呢?毛泽东说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其实,反智主义的诞生,理由很简单,就缘于生长环境对于人们的约束——小时候受家长束缚,到学校受老师束缚,毕业后受公司束缚,组成家庭后受婚姻束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仿佛无时无处不受标准和道德标杆的压制。当这些束缚渗透到人们的每一根神经以及血液时,涌动在心灵深处的反抗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 反智主义就是要打破传统的约束,并且向“精英”开火。在美国,反智主义经常会像神经性间歇症发作一样干扰美国社会的秩序,例如流行于上世纪四十到五十年代的麦卡锡(美国参议员)主义。 根据麦卡锡的说法,“东部佬儿”(指美国东海岸大城市的知识分子)都是一些道德堕落的、钱包鼓鼓囊囊的、政治上左翼的、具有外国血统的自由派分子,他们“想把美国变成一个赤化的国家”。但美国政治一直是由知识精英把持的,因此尽管反智主义时不时地出来干扰,却局限于某些地域,如经济相对落后、文化保守的中西部和南部地区。 在中国,人们在传统意识上,将知识分子划入社会“精英”的范畴。因此,反智主义者常常怀疑和鄙视知识分子。怀疑,是因为知识分子通常被归于小资产阶级之列,而据说这个阶

动机理论概述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它是成长需要,很少得到完全的满足。而对一个正常健康的人来说,因缺失性需要已得到相当的满足,所以他们的行为是由不同类型的成长需要所决定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临床和咨询心理产生了影响,并成为其动机理论的基础。 四、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对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理解

对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理解。 虽说美国带有共产主义意味的组织可以一直追溯到1876 年的社会主义工人党(Socialist Labor Party),而美国警察也是在那不久,1886 年的Haymarket riot 后,就开设了专门的反共部门,但其实,在当时,共产主义的活动和无政府主义者,无神论者常常混为一谈。这也是共产主义在美国的一个先天缺陷:共产主义在美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舶来品,早期的参与者,都是欧洲移民,大部分人连英文都不会说,官方语言是德文(曾经提到过的Whittaker Chambers,被选为间谍,也是因为他正统美国出身,却会一口流利的德文)。这不仅不利于它被普通美国人理解,在社会产生动荡时,也会第一个被揪出来首当其冲的被打击泄愤。 美国共产党真正开始起步时,就面临这样的困境。 这要等到1919 年,一战结束后。当时苏联刚成立,共产主义者也一下子跟吃了枪药一样。毕竟,一个真正共产主义的政党在一个主要国家当政了。共产主义者的信心也就大涨,要从社会主义者中彰显出来。于是美共第一次开始要大步站出来,在美国挑起共产运动的大旗。结果这时候,美国突现经济危机,劳资纠纷在战后略显宽松的环境下爆发,从一战中复员的大量军人还加重了失业问题。在短短数月里,在美国突然出现了由无政府主义者操纵的几十起邮包爆炸案,许多政界大腕,资本巨头都收到了,有一件还寄给了司法部总检查长Palmer 那里。结果,总检查长决定,组织大规模的搜捕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进行好,Palmer 在1919 年8 月任命了当时在司法部负责外国敌对势力的J Edgar Hoover 到检查局下负责对付极端主义份子的情报部分当头头儿,来调查收集这些境内恐怖份子的信息,设计反制的方案。 Hoover 把战后的工人运动,共产党的颠覆主张,欧洲的政治形势,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恐怖活动联系起来,设计了一套打击方案。在Hoover 的计划下,Palmer 在11 月组织了针对苏联移民工人的突袭(Palmer raid),抓捕了几百名所谓的极端份子,最终将其中248 人遣回苏联。到1920 年,又遣返了6000 人。之所以遣返了这么多人,也是因为,在美国的司法体系下,将人定罪要有足够的证据,通过合法的手续,按照司法过程来起诉和定罪。但是,移民并非美国公民,而遣返也不是刑事处罚,所以移民在被遣返上不享受法律程序的保护,可以被迅速处理,对于需要制造媒体效应的政客来说,是拉功名的快捷之道。而Hoover 也在这场斗争中,吃到了通过非法手段为自己赢取政治筹码的好处,一跃成为了美国反共联盟的中坚力量,美国共产党最危险,最难对付的敌人。 结果,本来是在这场活动中作为配角出现,正在热身的美国共产党,刚一冒头,就遇到了政府无情的打击。这时候,美共,带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天真,做出了一个重要的,也是错误的战略决定:把党的关键活动转入地下。 美共本来是个由英语都不怎么会说的外来移民建立的组织,这已经让它很难发展美国本土的党员,现在,它还成了一个秘密组织,这个组织的终极目的,还是建立一套与现行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 而普通美国人,向来就有憎恨惧怕秘密组织的传统,史上的几个著名的草根第三党,反共济会党(anti-mason party),一无所知党(know-nothing party),人民党(populist party),都有反对密谋反对外来势力的主张支撑。也因为共产党转入地下,共产主义在美国,也就失去了

(完整word版)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整理

选择题: 1.提出父性原理与母性原理的心理学家是( b ) A.皮亚杰 B.河合隼雄 C.劳恩菲尔德 D.拉扎鲁斯 2.将“正常”看作不存在心理病理问题的是下列哪种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c ) A.理想状态的标准 B.统计学的标准 C.病理学的标准 D.适应过程的标准 3.为从出生到6岁儿童设计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发展任务,检查出儿童在动作、语言和社会性等发展方面的明显迟滞的是( a ) A.丹佛发展筛选测验 B.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C.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D.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4.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是(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5.依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皮亚杰 B.拉扎鲁斯 C.劳恩菲尔德 D.鲍尔比 6.罗杰斯的______是人本主义心理疗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b ) A.“沙箱疗法” B.“患者中心疗法” C.“非指导性游戏疗法” D.“行为治疗法” 7.理性情感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c ) A.增强个体的责任感 B.使儿童建立正向的自我概念 C.增加幸福,减少痛苦 D.增加个体的自我效能 8.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 a ) A.正常的智力水平 B.适度的情绪反应 C.融洽的人际关系 D.统一协调的行为 9.下列哪一个理论不属于 ...行为主义理论( d ) 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B.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D.弗洛伊德的精神动力学理论 10.世界上第一套智力测验量表是( b ) A.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 B.比纳—西蒙量表 C.韦克斯勒学前儿童智力量表 D.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11.皮亚杰认为,0-12岁儿童可能完成______个阶段的认知发展。( b ) A.三B.四 C.五D.六 12.现代心理健康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c )。 A.皮耐尔出版《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B.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成立 C. 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成立 D.比尔斯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 1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根据儿童的______来归纳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 a ) A.年龄发展 B.心理发展 C.经验发展 D.思维发展 14.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认为人的大量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 模仿而获得的,不一定都要通过尝试错误学习和进行反复强化。这是( a ) A.社会学习理论 B.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C.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15.增加幸福,减少痛苦是下列哪种理论的主要目标? ( d ) A.行为主义学派 B.个体心理学派 C.沟通分析理论 D.理性情感理论 16.妊娠期妇女营养不良、用药不慎或情绪过激,都会影响儿童的( c ) A.遗传因素 B.机体损伤 C.先天素质 D.生化改变 17.对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在理论上的探讨最具说服力的是( d ) A.“生物”模式 B.“心理”模式 C.“社会”模式 D.“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8.20世纪初,开拓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之先,制订了儿童“发展时间表”的心理学家是( d ) A.比尔斯 B.亨特 C.皮亚杰 D.格塞尔

动机理论

社区中的案例 1.一群富裕的高中运动员将一个弱智的邻家女孩拖入家中对其进行性侵犯 2.县政府——发展经济为由——将带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引进到了饮用水的源头。因此,十年间当地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而周边的县市却环境较好 3.一个年轻人放弃了买汽车的打算,转而将这笔钱投入到有意义的事业中 4.一个高中生用三年的时间来设计一门和平研讨课(为了学分) 5.一个7岁的小孩子为孤儿收集了一千个箱子,这样他们就不用再提着他们的家当在垃圾箱周围转悠了 6.一个商人将在其生意转手后所得1千万中的一部分分给了原来的雇员(他们在新雇主手下仍保留原有职位) 是什么促使人们有这样的行为呢?动机理论认为动机可以塑造吗?社会工作者可以从理论中吸取哪些东西,来帮助他们理解、激励或制止以上哪些行为呢? 系统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现实建构 社会交换理论和权力组织关系理论 冲突理论动机理论 生态理论 批判理论 女权主义理论混沌理论

动机理论概述 一、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利比多”,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二、驱力理论 所谓驱力理论,指的是当有机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在有机体的内部产生所谓的内驱力刺激,这种内驱力的刺激引起反应,而反应的最终结果则使需要得到满足。例如,进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便会产生内驱力刺激,推动有机体采取最终使食物摄入体内的行为。一旦需要满足之后,也就使内驱力刺激平息。所以驱力理论时常又被称之为驱力还原论或需要满足论。这种理论观点认定:当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驱使有机体采取有意的行为去纠正这些身体的缺失或障碍。可以认为,使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坚持反对一切人类动机都可以用剥夺、驱力和强化来解释的观点。他致力于对人的动机研究,认为人有5种基本的需要,按其满足的先后依次排列成一个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最基础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出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接着出现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最后剩下的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能够更充分地使用自己具有的能力和技能。马斯洛认为,人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旨在实现最基本的但又尚未满足的需要上,当这些需要或多或少得以实现后,人才能越来越注意到更高层次的需要。他认为,在这些需要中,前四种是缺失性需要,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一旦得到满足时,由此而产生的动机就失消失。最后一种需要即自我实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二)、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是麦克里兰的学生,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 ①董春山.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0):19. ②周国韬.国外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与培养评述.教育科学[J],1989(4):48. ③奥苏贝尔著,余星难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麦卡锡主义及其影响

What is McCarthyism? 【一提起麦卡锡主义,我的first impression是anti-communist,anti-democratic practices,political persecution】 ●Joseph McCarthy (1908-1957) He was a Republican Senator from Wisconsin who is infamous for his attacks on suspected communists without sufficient evidential support. His practice of accusing Americans who have no evidence of affiliation with Communists became termed McCarthyism. ●Definition【This is definition from Wikipedia】 McCarthyism is the politically motivated practice of making accusations of disloyalty, subversion, or treason without proper regard for evidence. 【Actually, it is sort of a bully in politics.】 【讲一下事件(开头啊,结尾啊)Particularly during the early 1950s, Senator McCarthy claimed that communist spies and supporters were infiltrating the federal government and spreading across the nation. Due to the onset of the Cold War, many Americans, believed him.】 ●Wheeling Speech (in 1950) 【This speech can be seemed as the beginning of McCarthyism. On February 9, 1950, he entered the national limelight with a speech before a group of Republican women in Wheeling, West Virginia, in which he proclaimed: "I have here in my hand a list of 205--a list of names that were made known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as being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who nevertheless are still working and shaping policy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Army-McCarthy Hearings (in 1954) 【In 1954, the famous Army-McCarthy hearings took place, in which McCarthy lost much of his popularity. The event was publicized through the media, and the nation was able to witness McCarthy's lack of evidence against the accused Communists. By the end of 1954 the Senate voted to censure McCarthy for his unprofessional ways. The hearings went on for 36 days and were viewed on live television across America. It was estimated that 20 million Americans viewed the hearings. During the hearings, McCarthy had shown himself to be an uncontrollable and embarrassing extremist who had to be taken down. Though McCarthy was not found guilty of his charges, millions of Americans saw McCarthy's true character:"bullying reckless, and dishonest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earings was the decline in McCarthy's popularity.When the Democrats regained the control of Congress in the 1954 midterm elections, McCarthy’s power and influence diminished still further. and hedied in 1957】 【Next, let’s come to the key point: the impact o f McCarthyism.首先, I have to say, there are some overlapping par, even so, I divided it into 3 aspects in order to have a clear train of thought. they are political impact, social impact ,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impact.】 Political Impact (1)The American left (The most obvious casualty) 【?美国版文革, The institutional toll is clear. The Communist party, already damaged by internal problems, dwindled into insignificance and all the organizations associated with it disappeared. I mean the decline or even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left wing. ?With their demise, the nation lost the institutional network that had created a public space where serious alternatives to the status quo could be presented. Moreover, with the disappearance of a

百科CDCC中国儿童发展量表

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智力测验的广泛应用,对婴幼儿发展的评估问题 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及临床工作者的重视。194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格 塞尔(A. Gesell)发表了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格塞尔发展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 。在20世纪60年代,弗兰肯堡和多兹(W. K. Franken burg&J . B. Dodds)编制并发表了丹弗发展筛选测验(De nve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DDST)。随后,韦克斯勒学龄前和学龄初期 儿童智力量表、贝利婴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 nt) 、麦卡锡儿童能力量表( McCarthy Scales of Children's Ability ,MSCA)和布 雷泽尔顿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Brazelt on Neon atal Behavioral Assessme nt Scale9 NBAS)也相继发表。 上面提到的这些量表,有一些如WPPSI、DDST、MSCA等已经在中国标准化。 不过,随着我国心理学的发展,国内的学者已不满足于修订国外的量表。从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一些学者已经开始自己研制标准化测验 并陆续发表研究成果。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就是一个由我国学者自行 研制的有代表性的幼儿发展量表,下面就予以介绍。 198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主持下,中国 3 —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到1992年10月通过专家鉴定为止,一共历时7年 现将该测验的构成、施测方法、常模团体的抽样、信度和效度等分述如下: (一)中国3—6岁儿童发展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由智力发展量表和运动发展量表两部分组成,共有16个项目。每个 项目所测量的主要内容是: 1 .智力发展量表 (1) 看图命名主试出示图片,要求受测者在5秒钟内用恰当的词汇对图片上 的景或物命名。有10张图片,分为10个题目,正确回答一题记1分,满 分为10分。主要测量视觉辨认、记忆力和语言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