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 ----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

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

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

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

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

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

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

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

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

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

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

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

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

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

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

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6同一标本的阈刺激强度与最是刺激强度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答:时间长了标本活性就降低,测量的数值就没多大参考价值了。要从速。

7直接刺激骨骼肌与刺激坐骨神经的单收缩曲线有何不同?

答:潜伏期变短,是因为少了传递过程。

结果分析:

1肌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的收缩反应,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2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的形成机制:???意义???

实验四骨骼肌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原理;两个同等强度的阈上刺激相继作用与神经-肌肉标本,如果刺激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时程,肌肉出现两个分离的单收缩;如果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当同等强度的连续阈上刺激作用与标本时,则出现多个收缩反应的叠加,此为强直收缩。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舒张期时,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时,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此为完全强直收缩。

分析:强制收缩的机制:

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

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

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

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

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

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著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

3、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

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

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著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

实验五: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

1实验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在神经干的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发生的。坐骨神经干是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2注意事项:

@、神经干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剥离完整后在任氏液体中稳定15分钟左右,取出用滤纸吸干周围的任氏液。

@、神经干放置在引导电极上时,尽量拉直,勿使下垂或斜向放置,以免影响神经干长度测量测准确性。

@、神经干要尽可能长,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测量的传导速度就越准确

3.思考题:

(1)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

答:因为神经干是复合神经纤维,单条的神经纤维是以全或无的形式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干是由各类兴奋阈值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以不同强度的点刺激作用于神经干可观察到动作电位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强到最大幅度,

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这与动作电位的全或无性质并不矛盾。

(2)神经干动作电位的上、下相图形的幅度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

答:神经干动作电位是复合型动作电位,不同部位的神经纤维粗细不同,会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值。若正负极相距甚远,影响不大。但正负极相距很近,前一个动作电位会受到下一个引导电极极性的影响,使下一个电位产生抵消作用。并且两电极时间上的重合,上一动作电位未完全去极化下一动作电位已经产生,下一动作电位融合到上相中,最终使得上相的幅值大于下相。此外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

(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

答:在神经干上放置一对记录点击ab,静息时两电极同为等值正电位,无电位差。刺激神经干一段时,假设从a传到b,当动作电位传到a时,a负b正,出现电位差,示波器扫描线向上偏转,当动作电位传到ab之间时,a恢复到与b相同的正电位,扫描回到基线;当动作电位传到b时,a正b负,出现反向电位差,扫描线向下偏转,之后恢复到零位。即产生双相动作电位。

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

(4)单项动作电位与双向动作电位的区别?

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

实验六神经干兴奋不应期及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1实验原理:

神经纤维受到有效刺激兴奋以后,产生的动作电位以脉冲的形式按一定的速度向远处扩布传导。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其传导兴奋的速度各部相同。总体来说,直径粗的纤维传导速度快,直径相同的纤维有髓纤维比无髓纤维传到快。蛙类的坐骨神经干属于混合性神经,其中包含有粗细不等的各种纤维,其直径一般为3-29um,其中直径最粗的有髓纤维为A类纤维,传导速度在正常室温下大约为35-40m/s。

神经在一次兴奋的过程中,其兴奋性也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而后才恢复正常。兴奋性的周期变化,一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4个时期。为了测定坐骨神经在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首先要给神经施加一个条件刺激(S1)引起神经兴奋,然后再用一个测试性刺激(S2),在前一兴奋过程中的不同时相给以刺激,用以检查

神经的兴奋阈值以及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值,以判断神经兴奋性的变化。当刺激间隔时间长于25ms时,S1和S2分别所引起的动作电位的幅值大小基本相同。当S2距离S1接近20 ms 左右时,发现S2所引起的第二个动作电位复制开始减小。再逐渐使S2向S1靠近,第二个动作电位的幅值则继续减小。最后可因S2落在第一个动作电位的绝对不应期内而完全消失。2注意事项;

@、神经干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剥离完整后在任氏液体中稳定15分钟左右,取出用滤纸吸干周围的任氏液。

@、神经干放置在引导电极上时,尽量拉直,勿使下垂或斜向放置,以免影响神经干长度测量测准确性。

@、神经干要尽可能长,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越远,测量的传导速度就越准确。

3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

答:绝对不应期短,肌肉可出现完全强直收缩,利于快速产生力量,例如四肢的骨骼肌。绝对不应期长,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可能这样更有节律,例如心肌

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

1、什么是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细胞经过一次兴奋之后短时间内兴奋性丧失或降低的现象,首先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兴奋性为零称绝对不应期;随后兴奋性有所提高,但低于正常,需要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且产生的动作电位去极速度和幅度低于正常,此称为相对不应期

2、刺激落到相对不应期内时其动作电位的幅值为什么会减弱?

动作电位幅值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去极化时钠离子内流量的大小,Na+通道在被激活以后会失活,之后又会逐渐恢复活性,在相对不应期内只有部分Na+通道复活,因此去极化时Na+内流量较正常值小,故动作电位幅值就会相应的减弱。

3、为什么在绝对不应期内,神经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反应?

同二题,在绝对不应期内时,所有Na+通道都处于失活状态,因此神经在受到任何刺激时都不会发生去极化,故没有动作电位。

4、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

不应期的长短对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不应期长短是不尽相同的。神经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一般较短,这是为了能较快地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和传导信息,一是集体及时做出反应;而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较长,这是为了使心肌在一次收缩后有充足的舒张休息时间,防止出现心肌过度疲劳甚至出现强直收缩的现象而危机机体。

实验七蛙类心脏起搏点的分析

1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用机械方法或通过传感器(记录仪、示波器或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2注意事项

@、张力换能器的连接线松紧度要适中。

@、实验时要注意向蛙心滴加任氏液,以保证蛙心功能的正常。

3斯氏结扎前后心脏各部分搏动有那么不同?

#.斯氏结扎第一次是分离静脉窦与心脏之间的传递,心脏的自律性完全靠静脉窦来提供,如果截断静脉窦与心脏之间的传递,因为静脉窦对异位起博点有抑制作用,则心脏会停止跳

动一段时间,而后异位起博点开始起跳,应该是房室交界处开始搏动,因为房室交界的自动频率与静脉窦的频率之间的差距最小,但它比静脉窦的搏动频率要慢,所以心跳减慢。#.斯氏结扎第二次是阻断方式交界处,那则由浦肯野纤维开始搏动进行异位起博,他的搏动频率比房室交界更慢,所以心脏跳动会更加缓慢

蛙心电图与心搏过程的描记

实验结果

1蛙类心脏收缩曲线观察

图1心脏收缩曲线

如图1所示,本实验所用蛙心每收缩一次形成的波形含有两个波峰,一个较矮的峰上部钝圆,另一个峰较高上部略尖。则可推知在本实验中所记录的第一个较低的波峰由心房收缩形成,第二个较高的波峰为心室收缩产生。

2蛙类的心电图

图2 蛙类的心电图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心动周期的持续时间与心率有关。实验中测的蛙的心率时360次/分,即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17s。

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中的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去极化过程。图2中P波波形小而圆钝,历时0.11s,波幅不超过0.25mv,虽然窦房结的去极化发生在心房之前,但是由于窦房结很小,兴奋时产生的综合电位小,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记录到。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如图2中的QRS波群中,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波,第一个向上的波称为R波,紧接R波之后的向下的波称为S波。图中可知,该QRS波群历时约0.10s,这也是兴奋在心室肌扩布所需的时间。

六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条件与实验材料良好的条件下,蛙心搏动时应呈现出下图所示图形:

图3 蛙正常心搏曲线(参考)

实验中因为绳子牵拉的紧张度与心肌活力等因素影响本次实验中没有记录到窦房结收缩而产生的较低的波峰。观察实验所记录的图形还可发现,心室收缩所产生的波形幅度较大。分析知心室有具射血功能,要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因而收缩力较强,收缩时所形成的波形幅度也较大。

2如图2中分析可知,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处于舒张期,心房进入舒张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随后进入舒张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的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左右两个心房和左右两个心室的活动都是同步进行的,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都短于舒张期。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而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可见,在心率较快时,心肌收缩的时间相对延长,而舒张的时间相对缩短,这对新章的持久活动时不利的。

七实验结论

通过该实验,我们得出蛙的心脏的收缩曲线和心电图,并且测得蛙的心率为360次/分,心动周期0.17s,通过图形可知,P波波形小而圆钝,历时0.11s,波幅不超过0.25mv,QRS波群历时约0.10s。

实验八蛙类心脏收缩与电兴奋的关系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测

1实验原理:

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与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心脏收缩的机械活动可以通过心博曲线记录下来,而心脏的生物电变化可以通过心电图表现出来。同时记录心脏的机械活动与电变化,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心肌的机能特性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都是有效不应期。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在心室舒张期给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下好落在期外(期前)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会收缩。因此,在期外(期前)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2注意事项:

@、勿将心脏调离胸腔,以免影响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记录与心搏曲线记录时的扫描速度必须一致。

@、实验时要注意向蛙心滴加任氏液,以保证蛙心功能的正常。

@、在给心脏刺激时,不能连续输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刺激前后必须要有三四个正常心搏曲线作对照,以免心脏功能受到严重影响。i

3思考题

(1)心脏发生收缩反应之前的生理活动。

答:

(2)心室肌同骨骼肌相比,心肌有什么特性?该特性有何生理意义?

答:

(3)本实验不能用连续刺激,为什么?与心室收缩期或舒张期的早、中、晚分别给与刺激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答:

(4)在蟾蜍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中,为什么在舒张前期给予蛙心4V和6V的刺激会有波?

这个波是心肌细胞期前收缩的信号,因为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在有效不应期中受到刺激会产生期前兴奋从而引起期前收缩

(5)为什么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给予心室阈上刺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因为处在有效不应期内。钠通道的功能尚未恢复或仅有少数恢复,即使再大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钠内流,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6)灌流液为何要保持液面不变?

那是为了保持灌流液的压力恒定,否则就不能说明心肌功能变化是因为压力还是因为药物。

在实验过程中,斯氏插管内液面高度发生变化,心肌收缩曲线会相对液面的升高、降低发生变化。心肌收缩幅度和速度既受前负荷的影响,也受后负荷的制约,斯氏蛙心插管尖端位于心室腔内,插管内的液体与心室腔直接相通,插管液面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在心室舒张末期是作用于心肌的前负荷,此前负荷决定了心肌在收缩之前的初长度。因此根据starling心肌定律,液面高度的变化将导致心肌收缩力的改变,心室开始收缩时,插管内液体产生的压力又成为心肌收缩时所承受的后负荷,后负荷改变会使心肌收缩的幅度和速度发生变化。

液面过高,心肌收缩曲线幅度降低,过高的液面使心室前负荷超过最适前负荷,心肌收缩强度不再增强或下降,因此实验中选取一最适液面高度,并应保持这一液面高度,以便客观的比较某种因素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4分析讨论:

@、分析心搏曲线和心电图中各波的来源。

心搏曲线:上升相心肌收缩引起,下降相由心肌舒张造成

心电图:p波是心房去极化造成,QRS波是心室去极化造成的T波是复极化波

@、收缩期的刺激不会引起代偿间歇,但舒张期的刺激会引起代偿间歇

@、分析心搏曲线与心电图各波的时相关系。

@、分析讨论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

为什么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给予心室阈上刺激,不能引起期前收缩?

因为处在有效不应期内。钠通道的功能尚未恢复或仅有少数恢复,即使再大的刺激也不能引起足够的钠内流,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蛙类心室肌的期外收缩与代偿间歇及离体心脏灌流

2.记录正常心搏曲线作为对照。

3.选择能引起心室发生期外收缩的刺激强度(于心室舒张期调试),分别于心室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早、中、晚给予单个刺激(注意:刺激前后要有三四个正常心搏曲线作对照,不可连续输出两个刺激)。观察心搏曲线有无变化。重复并肯定实验结果。

4.同上法,加大刺激强度,观察心室肌对额外刺激的反应观察发现,加大刺激后蛙心脏没有明显反应。

【讨论】

1.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四种生理特性。心肌的收缩性是指心肌能够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它是以收缩蛋白质之间的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为基础的,是心肌的一种机械特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则是以肌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故又称为电生理特性。心肌组织的这些生理特性共同决定着心脏的活动。

心肌细胞每产生一次兴奋,其膜电位将发生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膜通道由备用状态经历激活、失活和复活等过程,兴奋性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周期性改变。兴奋性的这种周期性变化,影响着心肌细胞对重复刺激的反应能力,对心肌的收缩反应和兴奋的产生及传导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的变化可分以下几个时期:绿色为相对

应的心电图,红色为相对应的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变化,蓝色为心室肌机械收缩的变化):(1)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和有效不应期(effective refractive period):从除极开始至复极达-55mV这一时间内,无论给与多大的刺激,心肌细胞均不产生反应,称为绝对不应期。从-55mV复极到-60mV这段时间内,给与强刺激可使膜发生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是不能爆发动作电位,称为有效不应期。

(2)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从复极-60mV到约-80mV的时期。此期间内,用大于正常阈值的强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

(3)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从复极的-80mV到-90mV的时期,在此期间用低于正常阈值的刺激就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爆发。

2.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是所有神经和肌组织共同的特性;但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机械反应的舒张期开始之后。因此,只有到舒张早期之后,兴奋性变化进入相对不应期,才有可能在受到强刺激作用时产生兴奋和收缩。从收缩开始到舒张早期之间,心肌细胞不会产生第二个兴奋和收缩。

这个特点使得心肌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完全强直收缩而始终作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活动,从而使心脏有血液回心充盈的时期,这样才可能实现其泵血功能。

但是心室肌可以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为证明这一理论,对心室肌进行串刺激,不断加大刺激的频率,分析得到的波动曲线,发现心房的搏动没有明显变化,但心室的搏动逐渐减弱,直到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的现象。实验结果见下图:

3.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产生的每一次兴奋传播到心房肌或心室肌的时间,都是在它们前一次兴奋的不应期终结之后,因此,整个心脏能够按照窦房结的节律而兴奋。但如果心室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受到人工的或窦房结之外的病理性异常刺激,则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期前兴奋也有它自己的有效不应期,这样,当紧接在期前兴奋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肌时,常常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起心室兴奋和收缩,形成一次“脱失”,必须等到再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到心室时才能引起心室收缩。这样,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往往出现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随之,才恢复窦性节律。

4.对心脏进行前期刺激时,出现了如右图的比较复杂的收缩曲线。分析其成因应该是由于毁髓不彻底,刺激引起了其他肌肉的收缩所致。

结果讨论:

1、0.65%NaCl溶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0.65%NaCl对蛙和蟾蜍来说是等渗的溶液,完全置换任氏液后,细胞外的Ca2+浓度、K+浓度大大降低,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2、2%CaCl2溶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细胞外Ca2+在心肌细胞膜上对Na+的内流有竞争性抑制作用,因此,细胞外Ca2+浓度发生变化时,与Ca2+内流和Na+内流相关的生物电活动都将受到影响,当细胞外Ca2+的浓度升高时,对Na+的屏障作用加大,由于这种抑制作用,触发Na+快速内流产生0期去极化就比较困难,即出现阈电位上移,从而与静息电位的差距加大,兴奋性降低;发生兴奋后,Na+内流的抑制则导致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下降,传导性下降。Ca2+内流是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和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2期复极的主要离子活动。细胞外的高钙促使Ca2+内流加快,慢反应细胞0期去极化加快加强,结果是其传导性增高。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将因Ca2+的内流加速而缩短、复极加速、不应期和动作电位时程均缩短。细胞膜Ca2+对通透性升高,心室肌细胞平台期Ca2+内流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强增快;

3、1%KCl溶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会出现兴奋性的双向变化,轻度升高时,膜电位轻度减小,细胞内外K+的浓度梯度减小,K+外流的力量减弱,静息电位(RP)的绝对值减小,和阈电位(TP)差值减小,细胞的兴奋性增高;重度高钾时,RP的绝对值减小时,钠通道的开放效率降低,钠通道逐渐失活,兴奋性降低或者丧失膜电位显示著减小。

4、肾上腺素溶液(1:5000)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在心脏,肾上腺素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产生正性作用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5、乙酰胆碱溶液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结论:

1、NaCl溶液使心肌的收缩能力减弱,心率减慢。

2、CaCl2溶液心脏的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也增大。

3、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会出现兴奋性的双向变化,轻度升高时细胞的兴奋性增高重度高钾时兴奋性降低或者丧失膜电位显示著减小。

4、肾上腺素溶液产生正性作用和变力作用,使心输出量增加。

5、乙酰胆碱溶液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

实验九家兔颈部动脉和神经的分离及减压神经放电的引导

1实验原理

主动脉神经是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又称减压神经。神经传入冲动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主动脉血压的升高或降低而相应增加或减少,从而使压力感受性反射增强或减弱,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由于家兔主动脉神经独成一束,易于分离,故常用家兔为实验动物,进行主动脉神经冲动的引导与血压实验。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动脉血压是相对稳定的。这种相对稳定性是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而实现的,其中以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尤为重要。此反射即可使升高的血压下降,又可使降低的血压升高,故有血压缓冲反射之称谓。家兔的主动脉神经在解剖上独成一支,易于分离与观察其作用。

多数哺乳动物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并入迷走神经,进入延髓。而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自成一束,在颈部与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并行,称为减压神经(depressor nerve)。减压神经在动脉血压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动脉血压升高时,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经减压神经传入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增强,交感性紧张减弱,从而使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经减压神经传入中枢,使心迷走紧张减弱,交感性紧张增强,从而使血压升高

2注意事项:

A、麻醉过程中,推注要慢,注射时先从耳缘静脉尽可能远心端注射。

B、气管插管不可过深。

C、分离时应钝性分离,不可横向剪断肌肉。

D、分离神经和血管时尽量在原位分离。

E、动脉插管头端务必要扎紧,以防渗血。

3分析减压神经放电活动的机制。

切断减压神经后,家兔血压如何变化?

减压神经即交感神经。切断交感神经后,使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去甲肾上腺素中断,血管不能收缩,结果使作用相反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结论:减压神经放电具有集成放电的特点。

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也随之增加或减少,通过中枢机制引起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管阻力等发生相应变化,使动脉血压降低或回升,从而调节血压相对稳定,这一反射称为减压反射。家兔降压反射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在颈部单独成一束,称为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它是减压反射的传入神经,可将感受器感受血压变化的传入冲动传送到中枢。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可引导、显示、记录减压神经放电,并用监听器监听减压神经放电的声音。

实验十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

1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应用液导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既有动脉插管与压力感受器连通,其内充满抗凝液体,构成液导系统,将动脉插管插入动脉内,动脉内的压力及其变化,可通过封闭的液导系统传递到压力传感器,并由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下来。

2注意事项:

@制备液体传导系统

1)压力换能器要与家兔心脏在一个水平位置上。

2)液体传导系统中不能有气泡。

3)液体传导系统中不能有倒流的血液。

4)液体传导系统中不能漏气。

@实验过程中

A、麻醉过程中,推注要慢,注射时先从耳缘静脉尽可能远心端注射。

B、气管插管不可过深。

C、分离时应钝性分离,不可横向剪断肌肉。

D、分离神经和血管时尽量在原位分离。

动脉插管头端务必要扎紧,以防渗血。

E、插管时,应先从远心端开始剪口。

F、插管方向应与颈动脉血管的方向一致,勿使插管尖端砸破血管壁。

@观察时需注意

1)注意及时做好实验标记。

2)先做试验并记录,最后再选择性转换成word 文档。

3)实验中要保持连续采样记录。

4)刺激前后要有一段正常对照的血压曲线。

3观察项目和其机制

1)观察正常血压曲线:一级波及二级波。

一级波:

2)夹闭对侧颈总动脉30s,观察血压曲线变化情况。

3)电刺激主动脉神经,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4)电刺激主动脉神经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5)电刺激迷走神经,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6)结扎并剪断双侧迷走神经,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7)分别电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外周端,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8)静脉注入0.1-0.3ml肾上腺素,观察血压变化情况。

4主动脉神经放电与正常血压和心电有何关系?

实验十一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

1实验原理

人体及高等动物的呼吸运动之所以能持续地、节律性地进行,是由于体内调节机制的存在。正常节律性呼吸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通过多种传入冲动的作用,反射性调节呼吸的频率和深度来完成的。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影响呼吸运动,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肺的牵张反射参与呼吸节律的调节。2注意事项

@、注意分离剑突时勿造成气胸。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一旦有变化即可停止。

@、结扎迷走神经时,要双侧同时结扎且要扎紧。

@、刺激前后要有一段正常对照的呼吸曲线。

3观察项目及其机制

1)记录正常的呼吸曲线,并识别吸气与呼气运动与曲线方向的关系。

2)增加无效腔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3)CO2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4)缺氧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5)增加气道阻力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6)肺牵张反射

7)同时结扎双侧迷走神经,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8)再次观察肺的牵张反射。

9)剪断双侧迷走神经,分别刺激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

10)缓慢放血20ml观察呼吸运动曲线的变化。

实验十二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

通常血压在血管内流动时并没有声音,但当外加压力使血管变窄形成血液涡流时,则可发生声音(血管音)。因此,可以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压计间接测定。测压时,用压脉带在上臂或手腕(腕式血压计)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在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当外加压力等于或稍低于动脉内的收缩压而高于舒张压时,则在心脏收缩时,动脉内可有少量的血流通过,而心室舒张时却无血流通过。血液断续的通过血管时,会发出声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的最小外加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的压力)相当于收缩压。当外加压力等于或小于舒张压时,血管内的血液连续通过,所发出的音调会突然降低或声音消失。在心室舒张时有少量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的压力)相当于舒张压。

在正常情况下,人或哺乳动物的血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但是血压的稳定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不是静止不变的。人体的体位、运动、呼吸、温度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等因素对血压均有一定影响。

2注意事项

@、测量时室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戴听诊器时、勿使耳具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即接耳的弯曲端向前。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新陈代谢适应性正反馈负反馈 二、问答: 1.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的研究从那几个水平进行的,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2.生命现象的基本生理特征有哪些? 3.人体及动物的生理机能的调节方式如何?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4.简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 第二章神经肌肉生理 一、名词解释: 时值、超射、阈值、阈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兴奋性、兴奋和抑制、局部反应、易化扩散、终板电位、刺激和反应、强直收缩 二、问答题 1.简述刺激的特征? 2.阈电位的实质是什么? 3.电刺激神经时,为什么兴奋首先发生在阴极下? 4.电刺激神经干时,引发动作电位前,神经纤维膜先要产生局部反应,这种局部反应有何生理意义?其特点有哪些? 5.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是怎样的? 6.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是什么? 7.简述易化扩散及其特点。 8.在神经纤维膜产生动作电位时,怎样理解Na+呈现再生式内流? 9.动作电位的组成,各组分持续时间及产生原理是什么? 10.怎样理解动作产生和传导的“全或无”性质? 11.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2.神经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是什么? 13.跳跃式传导是怎样发生的? 14.怎样利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来将神经纤维进行分类?这种方法一般将神经纤维分为几类? 15.神经干双动作电位是如何纪录到的?为什么一般情况下纪录到的动作电位波形是不对称的? 16.如何区别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 17.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如何?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上是怎样传递的? 18.怎样理解兴奋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乙酰胆碱是量子性释放的? 19.在神经肌肉接点中,胆碱酯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去极阻滞是如何引起的? 20.三联体的结构和机能是什么? 21.简述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题目】 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1、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测定 2、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传导速度的测定 3、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不应期的测定 【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包括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实验原理】 神经系统对维持机体稳态起着重要作用,动作电位(AP)是神经系统进行通信联系所采用的信号。多个神经元的轴突集结成束形成神经,APs沿感觉神经经外周传向中枢或沿运动神经由中枢传向外周。坐骨神经干由上百根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组成,分别联系腿部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骨骼肌)。如果电刺激一根离体的坐骨神经干,通过细胞外引导方式,就能记录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一个CAP是一系列具有不同兴奋性的神经纤维产生的多个AP的总和。刺激强度越大,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就越多,CAP的幅度也就越大。与胞内引导得到的单细胞AP相比,CAP是双相电位,逐级递增(非全或无),并且幅度较小。 阈电位是指一个刚刚能观测到的CAP,所对应的刺激为阈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刺激强度,CAP幅度相应增大。最大CAP所对应的最小刺激电位即最大刺激。 动作电位可以沿神经以一定的速度不衰减地传导,传导速度的快慢基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生物体对其坏境的适应性。它们包括神经的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等。

神经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将发生一个周期性的变化,最终恢复正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依次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等等。绝对不应期内,无论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引起神经再一次兴奋;相对不应期内,神经兴奋性较低,较大的刺激能够引起兴奋。绝对不应期决定了神经发放冲动(动作电位)的最高频率,保证了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区别于局部电位),以及单向传导(只能有受刺激部位向远端传导,不能返回)的特性。不应期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上特定离子通道的特点,如钠、钾离子通道。 【实验方法】 1、制作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5,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检查装置链接正确,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单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3)降低刺激强度,确定CAP的阈电位。记录刺激阈值及CAP幅度(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差值)。 (4)以0.05V或更小的间隔,逐渐增大刺激强度,观察CAP幅度的变化,同时,记录刺激电位及对应的CAP幅度,直到CAP达到稳定,即最大值(神经标本在正常生理活性时,1V 以内的刺激强度即可引起最大的CAP)。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二

实验题目:骨骼肌生理姓名:王超杰 合作者: 唐用 组别:第一组 日期:5月8日 室温:24.5℃

【实验目的】: 确定肌肉收缩的 A、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B、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C、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双毁髓法处死蟾蜍,剥离神经干保留腓肠肌和膝关节。结扎,保持湿润。将标本放入标 本盒内,连接张力换能器。在试验过程中注意标本休息,连接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 2、选择菜单栏刺激强度对骨骼肌的收缩的影响,更改相应数据,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 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1)连接通道一,检查神经的活性,测试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开始记录,可适当调零,开始刺激 3)当收缩幅度不再变化时,停止刺激,停止记录 4)应用测量工具,确定收缩的阈水平和最大收缩和其对应的最小刺激强度,记录下收 缩幅度,刺激和放大器的参数设置,绘制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曲线3、测量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潜伏期、缩短期和舒张期 1)展开上一实验最大刺激强度对应的收缩,测量三个时期 2)复至少三次 3)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 4、测量刺激频率与收缩之间的关系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关闭通道3 和4,保留通道1 和2,分别对应肌肉收缩信号和肌 肉动作电位信号。示波状态下修改参数设置:采集频率20kHz;通道1:通道模式为 张力,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度7.5g (可根据收缩幅度合理选择),放大器时间常数 设为直流,滤波频率100Hz;通道2:通道模式为生物电,扫描速度400ms/div,灵敏 度2mv,放大器时间常数0.001s,滤波频率1kHz。刺激模式为串单单刺激,波宽1ms, 延时20ms,选择一定的刺激脉冲个数(10-60 个,避免让肌肉受到过多的刺激)和刺激 强度(阈上刺激强度即可,不必达到最大刺逐渐减小刺激间隔,直到第二个CAP开始 减小,进入相对不应期 2)开始记录,开始刺激 3)观察肌肉收缩的总和现象,确定肌肉收缩的最小融合频率,观察肌肉动作电位 与收缩的关系,测量并记录不同频率引起肌肉收缩的幅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见附图一:Physiology Lab #4 Skeletal Muscle Physiology 实验A:测量肌肉收缩的阈水平、最大收缩和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幅度之间的关系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判断: 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 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 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 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 B 兴奋 C 紧张 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填空:1.刺激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 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 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 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过程: 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 (2)生理意义:由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电位不会融合。 作业: 判断:1. 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迅速而精细。 2.机体机能的稳定状态是正反馈的调节结果。 3. 机体最重要最完善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填空:1.凡是反馈信息抑制神经调节或体液调节的称为()反馈;反之,称为()反馈。2.机体功能的调节有()、()和()三种方式,其中()是最重要最完善的

动物生理学实验

?麻醉注意事项 ?1、麻醉前应正确选用麻醉药品、用药剂量及给药途径。 ?2、密切观察动物麻醉状态及反应,以便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3、如麻醉较浅,动物出现挣扎或呼吸急促等,需补充麻醉药以维持适当的麻醉。一次补充药量不宜超过原总用药量的五分之一。 ?4、麻醉过程中,应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保温。 ?5、在手术操作复杂、创伤大、实验时间较长或麻醉深度不理想等情况下,可配合局部浸润麻醉或基础麻醉。 ?6、实验中注意液体的输入量及排出量,维持体液平衡,防止酸中毒及肺水肿的发生。 实验一血液的组成 [实验原理] 血液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 成。血细胞占全血的体积比称为红细胞 压积,又叫红细胞比容。 要求与思考题 1.血浆与血清有哪些区别?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是不含纤维蛋白原,某些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释放因子 实验二血红蛋白的测定 [实验原理] 由于血红蛋白的颜色,常随结合的氧量多少而改变,因而不利于比 色,但血红蛋白与稀盐酸作用后,能使亚铁血红素变成不易变色的棕色

的高铁血红蛋白,用水稀释后可与标准比色板比色,从而测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血液和盐酸作用的时间不可少于10分钟,否则,血红蛋白 不能充分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结果偏低。 2.加蒸馏水时,开始可以稍多加几滴,随后则不能过快,以 防稀释过头。 3.比色时最好在自然光下,而不应在黄色光下进行,以免影 响结果。 4.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应注意避免起泡 实验三红细胞的脆性试验 [实验原理] 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 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 定的抵抗力,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 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 凡上层溶液开始微呈淡红色,而极大部分红细胞下沉,称开始溶血或最小抗力(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 凡液体呈均匀红色,管底无红细胞下沉,则称完全溶血或最大抗力(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得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得m 影响。 3、完整得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得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与磷酸二氢根等等.维 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得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她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通 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得保本不可与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与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得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就是刺激导致得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得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就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得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得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得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得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得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就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与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得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得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得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得兴奋性就是恒定得,但就是不同细胞得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得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得关系.坐骨神经与腓肠肌就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得收缩,这时引起得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得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得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得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得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得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得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得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得大小取决于刺激得强度,这就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得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得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得重叠,称为收缩得总与。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得收缩期,各自得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得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5注意事项:为保持机能稳定,制作好标本后要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为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刺激要有间隔时间。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B 兴奋 C 紧张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填空:1.刺激必

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生理意义: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生院)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张素华编 动物科技学院生理实验室

第一部分实验总论 第一节绪论 一、实验目标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学会检查人体功能活动的一些测试方法,验证和巩固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培养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增强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为此要求: 1.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本次实验的目标、原理、步骤等,并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实验时要按照实验指导及教师的指示进行操作和观察,客观、及时地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并联系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3.实验后须及时整理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按照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按时交负责教师评阅。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因实验内容不同,可以填表、叙述等形式写出报告。书写要整洁,文字应简练、通顺。首先注明班级、组别、姓名、实验日期,写出实验题目、实验目标等项目,然后着重书写实验结果以及分析和讨论。并要求: 1.实验结果必须凭自己观察,随时记录,如实填写。有曲线记录的,经必要注明后,剪贴在实验报告上。 2.分析和结论实验结果的分析,是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对结果进行解释。如果出现非预期的结果时,应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概括性的判断,即本次实验所验证的理论概要。

三、生理实验室规则 1.须携带实验指导、记录本等文具准时进实验室,并穿戴实验衣帽。 2.遵守学习纪律,保持实验室安静;严肃、认真、安全地进行实验,不做与本实验无关的事情。 3.实验室的一切物品,未经教师许可,不得擅自取用或带出。 4.各组应用的实验器材、物品,在使用前应查点清楚,不得随意与别组调换;如遇机件不灵或损坏时,应报告教师,以便及时修理或更换。 5.节约水电及一切消耗性物品,爱护仪器和用具。损坏物品应赔偿。 6.保持实验室整洁。公共器材和药品用毕后立即归还原处,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应放到指定地点。 7.实验完毕,应将实验器材、用品和实验台收拾干净,查点清楚,放还原处。各小组轮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关好窗户、水电,经教师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生理实验报告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姓名 学号 系别 组别 同组姓名 实验室温度 实验日期2015年4月23日

一、实验题目 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 A蟾蜍坐骨神经干CAP阈值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B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传导速度的确定 C蟾蜍坐骨神经干CAP不应期的确定 二、实验目的 确定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的 (1)临界值和最大值 (2)传导速度 (3)不应期(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 三、实验方法 蟾蜍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双毁髓处死蟾蜍后,剥去皮肤,暴露腰骶丛神经,游离大腿肌肉之间的坐骨神经 干及其下行到小腿的两个分支:胫神经和腓神经,三段结扎,剪去无关分支后离体。注意保持神经湿润。 2.将神经搭于标本盒内,保证神经与电极充分接触,中枢端接触刺激电极S1和S2, 外周端接触记录电极R1-R2,之间接触接地电极。 3.刺激输出线两夹子分别连接标本盒的刺激电极S1和S2,插头接生物信号采集系 统RM6240的刺激输出插口;信号输入倒显得红色和绿色夹子分别连接记录电极(绿色夹子在前,引导出正向波形,即出现的第一个波峰向上),黑色夹子连接接地电极,插头接通道1. A.蟾蜍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CAP)临界和最大幅度的确定 (1)打开信号采集软件,从“实验”菜单中选取“神经干动作电位”,出现自动设置的界面,各项参数已设置好,界面中只有一个采集通道,对应仪器面板上 的通道1(因此信号输入线应连接在通道1)。 (2)确定装置是否正常工作,以及神经是否具有活性。采用较大的刺激强度,1V,刺激时程0.2ms,延时5ms,刺激模式为但刺激。选择“同步触发”,按下“开 始刺激”后,正常情况下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双相电位即CAP。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

生理学实验指导

目录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1.3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 2.1 红细胞计数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 3.1 蛙心起搏点 3.2 心肌特性 实验四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灌流 4.1 蛙心灌流 实验五循环生理实验之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5.1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六消化生理实验 7.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7.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7.3 离体肠段运动描记 实验七泌尿生理实验 8.1 尿的分泌及其影响与调节 实验八泌尿、循环、呼吸生理综合实验(综合计划 07级)实验九肌肉生理实验 9.1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 9.2 肌肉的单收缩 9.3 肌肉的强直收缩和收缩总和

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 年月日星期 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它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又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肉收缩的机能等。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式剪子,眼科剪,眼科镊,蛙板,玻璃分针(玻璃勾),探针,锌铜弓,培养皿,大头针,棉花,线,任氏液,纱布等。 实验方法: 1、破坏脑脊髓取一只蟾蜍或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保定好,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破坏完全。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提起蟾蜍的背部,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0厘米处剪断脊柱(见图),用左手捏住蟾蜍骶髂关节以下的脊柱,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皮肤肌肉和一切内脏(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仅留骶尾联合以下的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动物生理学实验讲义 陈海燕 樊晓丽编 10-407 丽水学院生态学院 二○一七年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1 1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1 2 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及用品 15 3 常用生理溶液的配制 22 第二部分 必做实验内容 第一章 人体的运动系统 实验1 人体全身骨骼和骨骼肌系统(基础性) 23 第二章 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实验2 牛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基础性) 25 第三章 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 实验3 不同刺激强度和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基础性) 28 第四章 感觉器官 实验4 瞳孔反射和视野盲点测定 31 第五章血液与循环系统 实验5血型鉴定;血涂片的制作(基础性)34 实验6 蛙心搏动观察、心室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基础性) 36 第五章 呼吸系统 实验7 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综合性)39 第六章 循环系统 实验8 家兔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综合性)42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46

第一部分 解剖生理学实验常用器械及溶液配制 第一节 手术器械及活体解剖技术 生理学实验是以活的动物或人体作为观察对象和实验材料的。在动物实验中,活体解剖技术对生理学实验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着重于学习、掌握些操作技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生理学实验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离体实验法是将要研究的器官或组织从活的或刚处死的动物体上取出,置于接近正常生理条件的人工环境中,以观察、研究其生理机能。如离体心脏的灌流、离体肠段的活动以及用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等实验。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急性在体实验法是动物在麻醉或毁坏脑或脊髓的状态下,用手术的方法暴露某一器官,观察、研究其机能及变化规律。如在体心脏活动的观察、肾脏泌尿机能的研究等。只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观察研究,而且实验后动物不能存活。慢性实验法是在特定条件下,以完整而清醒的动物为对象的实验方法,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连续地反复观察动物的某一生理机能。此法常需要先在动物体上施行某种无菌外科手术,如胃肠道瘘管术,或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埋藏电极、或切除某一器官等,须待动物恢复健康后方可进行实验。这种实验花费时间较长,动物需要特殊的护理,在基础生理学实验中较少安排。 一、手术器械及其用途 (一)常用手术器械 根据生理学实验的需要,常用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手术剪、金冠剪、手术镊、眼科剪、蛙类毁髓针、玻璃分针等。 1.手术刀 主要用于切开皮肤或脏器。常用手术刀为刀柄和刀片组合式,也有刀柄和刀片相连的。根据手术的部位与性质,可以选用大小、形状不同的手术刀片。常用的执刀方法有 4 种(1)执弓式这是一种常用的执刀方法,动作范围广而灵活,用于腹部、颈部或股部的皮肤切口。 (2)执笔式此法用力轻柔而操作精巧,用于切割短小而精确的切口,如解剖神经、血管,作腹膜小切口等。 (3)握持式常用于切割范围较广、用力较大的切口,如切开较长的皮肤、截肢等。 (4)反挑式此法多使用刀口向弯曲面的手术刀片,常用于向上挑开组织,以免损伤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 ----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 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 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 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 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 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 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 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 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 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 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 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 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 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 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 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 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 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 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