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选择题集合

针灸选择题集合

针灸选择题集合
针灸选择题集合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A、感觉区

B、言语一区

C、言语二区

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A、臀部

B、背部

C、大腿部

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

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

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A、气海神阙

B、内关大陵

C、神门灵道

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A、得气的作用

B、候气的作用

C、行气的作用

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A、咽喉肿痛

B、痄腮

C、咳喘

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

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A、风池曲池天池

B、百会哑门足三里

C、廉泉列缺照海

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A、肺经

B、脾经

C、肝经

D、胆经

14、胃俞、足三里、神门、三阴交四穴可治疗何型失眠?()

A、心脾亏损型

B、肾气不足型

C、肝阳上扰型

D、脾胃不和型

15、《难经·六十八难》指出:合治()

A、身热

B、心下满

C、逆气而泄

D、喘咳寒热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

1、《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藏寒生满病,______。”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______;北宋王惟一在编撰的《______》中考证了354个腧穴。

2、位于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中央的是______穴,归属于______经,属特定穴中的______穴。

3、在前臂外侧,位于腕横纹上3寸水平的三个经穴是______、______、______。

4、郄穴多分布于______,仅______穴例外。

5、侧头部______经穴位最多;面颊______经穴位最多。

6、足三阳经筋结于______;手三阴经与足三阴径在______部交接;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上行至______与阴跷脉会合。

7、针灸处方的腧穴选取是以______为指导,根据症证,以______为主。

8、耳后两完骨之间为______寸;不容穴与滑肉门穴相距______寸;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为______寸。

9、位于耳轮脚消失处的耳穴是______;头针主要适应治疗______疾患。

10、面瘫在临床可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类,两者在发病原因和症状方面有很大区别。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C

4.D

5.A

6.B

7.B

8.A

9.D10.A11.B12.C

13.B14.D15.C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BCD

3.BE

4.ABCE

5.BD

6.ABCDE

7.ABCE

8.ABDE9.CDE10.BCDE

三、填空

1、其治宜灸火芮孙思邈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2、蠡沟足厥阴肝络

3、偏历支沟会宗

4、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梁丘

5、足少阳胆足阳明胃

6、九页(面部)胸目内眦

7、经络学说循经取穴

8、95 6

9、胃脑源性

10、周围性中枢性

1.现存最早、最系统的针灸学专著是:D

A.《黄帝内经》

B.《灵枢经》

C.《针灸经》

D.《针灸甲乙经》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针灸甲乙经》的作者是:C

A.王叔和

B.孙思邈

C.皇甫谧

D.王惟一

E.滑伯仁

3.最早绘制彩色经络图的医家是:B

A.王惟一

B.孙思邈

C.王冰

D.甄权

E.滑寿

4.我国由国家专门培养针灸医师的朝代最早是:B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5.第一个针灸铜人铸造于:C

A.唐朝

B.金朝

C.宋朝

D.元朝

E.明朝

6.针灸学的理论核心D

A.阴阳学说

B.五行学说

C.脏腑学说

D.经络学说

E.子午流注学说

7.十二经别分布的特点是E

A.离、合、出、入

B.离、合、入、出

C.离、入、合、出

D.出、入、离、合

E.离、入、出、合

8.腧穴可分为哪三大类A

A.经穴,奇穴,阿是穴

B.经穴,奇穴,特定穴

C.十二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

D.经穴,络穴,奇穴

E.经穴,络穴,阿是穴

9.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之处,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B

A.没有十二正经那样的循环流注关系

B.没有专属的腧穴

C.无表里配合

D.其走向除带脉横行外,都是自下而上运行

E.不直属脏腑

10.手足三阴经在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一般是B

A.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B.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C.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D.少阴在前,厥阴在中,太阴在后

E.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11.按照今时骨度分寸规定,肘、腕横纹之间的距离为 B

A. 十寸

B. 十二寸

C. 十二寸五分

D. 九寸

E. 十一寸

12.下肢按骨度分寸法计算长为16寸的起止部位是

A.膝中至外踝

B.膝中至外踝上缘

C.膝中至外踝下缘

D.膝中至外踝尖

E.外膝眼至外踝

答案D

13.任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通调冲、任

B.调节任、督

C.总调奇经八脉

D.调节阴经经气

E.总调冲、任、督、带

答案D

14 督脉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A.调节阳经经气

B.调节督脉、任脉

C.调节冲、任、督、带

D.总调奇经八脉

E.总调冲、任、督脉

答案A

15 与督脉发生联系的阴经是

A.足太阴经

B.手太阴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厥阴经

答案C

16 经络学说中的“血海”,指的是

A.足阳明胃经

B.督脉

C.冲脉

D.任脉

E.足太阴脾经

答案C

17 在奇经八脉中,治疗多眠,常选用

A.阴维脉

B.阳维脉

C.冲脉

D.阴跷泳

E.阳跷脉

答案D

18 经络系统中能加强经脉之间在浅层相互联系的主要是

A.奇经八脉

B.十五络脉

C.十二经别

D.十二经筋

E.十二皮部

答案B

19 在十二络脉中除……以外,都是向上循行

A.手太阴经络脉

B.手太阳经络脉

C.手少阳经络脉

D.足厥阴经络脉

E.足太阳经络脉

答案A

20 十二经筋是指

A.经络系统中能够联结筋肉、骨胳的部分。

B.联属于十二正经,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的一部分经脉

C.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D.能够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部分的经脉。

E.经脉中与肌肉系统关系较密切的部分。答案C

21. 病在经筋者,施治多选用

A.毫针

B.三棱针

C.火针

D.雷火神针

E.大针

答案C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5359289.html,

22 病在经筋者治疗时一般取用

A.本经穴

B.皮部

C.络脉

D.阿是穴

E.原穴

答案D

23 经筋中具有总络人体诸筋作用的是

A.足阳明经筋

B.足太阳经筋

C.足太阴经筋

D.足少阴经筋

E.足厥阴经筋

答案E

24 外邪侵入机体,一般的传注顺序是

A.皮部孙络经脉脏腑

B.皮部浮络络脉脏腑

C.皮部络脉经脉脏腑

D.皮部孙脉络脉脏腑

E.皮部经脉络脉脏腑

答案C

25 治疗表里经疾病,络穴常与什么穴配伍?

B.原穴

C.俞穴

D.募穴

E.合穴

答案B

26 募穴的刺激点共有

A.12个

B.15个

C.18个

D.21个

E.24个

答案C

27 下述有关募穴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是脏腑经气汇聚的地方

B.均位于胸腹部

C.与内脏的高下部位相应

D.在各脏腑所属的经脉循行线上

E.腑病取之,有“阳病引阴”之意

答案D

28 八会穴是指哪些精气所会聚的腧穴?

A.气、血、脑、髓、筋、脉、胆、女子胞

B.脏、腑、经、脉、气、血、阴、阳

C.脏、腑、气、血、筋、脉、骨、髓

D.气、血、脑、髓、津、神、脉、络

E.脑、髓、脏、腑、脉、胆、筋、骨

答案C

29 下列特性穴中,治疗急性病症应首先选用:

A.原穴

B.俞穴

C.八会穴

D.八脉交会穴

E.郄穴

30 在下列特定穴中,治疗腑病应选用:

A.五输穴

B.原穴

C.络穴

D.下合穴

E.郄穴

答案D

31.骨度分寸法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

B.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书》

C.《针灸甲乙经》

D.《千金要方》

E.《难经》

答案A

32.根据骨度分寸法,印堂穴至百会穴为:

A.18寸

B.15寸

C.8寸

D.12寸

E.10寸

答案C

33.用“一夫法”取穴,首见于:

A.《黄帝内经》

B.《时后备急方》

C.《脉经》

D.《千金要方》

E.《千金翼方》

答案B

34.下列骨度分寸错误的是:

A.每一肋骨间折作1.4寸

B.第十一肋端至股骨大转子为9寸

C.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是8寸

D.歧骨至横骨上廉为13寸

E.腋以下至季胁作12寸

答案A

35.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A.19寸

B.16寸

C.13寸

D.18寸

E.12寸

答案B

36.两穴之间距离是8寸的穴位是:

A.太渊至孔最

B.偏历至曲池

C.足三里至丰隆

D.三阴交至阴陵泉

E.中极至中脘

答案E

37.“一夫法”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的间距为3寸,其量取标准应按:

A.食指远端指节横纹

B.中指远端指节横纹

C.无名指远端指节横纹

D.小指近端指节横纹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38.以两手虎口交叉定取列缺,属于:

A.动作标志取穴法

B.食指同身寸法

C.简便取穴法

D.手指同身寸法

E.骨度分寸取穴法

答案C

39.下列头面部腧穴中,应合口而取的是:

A.听会

B.下关

C.耳门

D.听宫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40.斜刺的角度应为

A.15°左右

B.25°左右

C.35°左右

D.45°左右

E.60°左右

答案D

41.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

A.直刺

B.斜刺

C.向上或向下平刺

D.向上斜刺

E.向下斜刺

答案D

42.腹部下列穴位中除……外,都与脐在一水平线上

A.天枢

B.带脉

C.大横

D.盲俞

E.章门

答案E

43.头针疗法临床应用最多的是

A.神经系统疾病

B.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D.小儿科疾病

E.脏腑疾病

答案B

44.施灸程序应为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C.先中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中后下,先阴后阳

E.先腹后背,先下后下

答案A

45.具有温肾壮阳作用的间接灸是

A.隔蒜灸

B.隔盐灸

C.隔姜灸

D.温针灸

E.隔附子饼灸

答案E

46.埋线疗法常用于

A.痢疾、疟疾、胃痛

B.胃溃疡、哮喘、痿证

C.咳血、呃逆、喘证

D.痹证、中凤偏瘫

E.脱肛,痔疮、面肌痉挛

答案B

47.治疗急性病证常用下列各类特定穴中的

A.原穴

B.络穴

C.募穴

D.郄穴

E.俞穴

答案D

48.原络配穴法是指

A.本经的原穴与络穴配伍应用

B.同名经的原穴与络穴配伍应用

C.本经的原穴与相表里的表经(或里经)的络穴配伍使用

D.十四经中,任选某经原穴与某经络穴配伍应用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49 “开四关”指的是针刺

A.委中、足三里

B.合谷、内庭

C.太冲、合谷

D.三间、行间

E.曲池、内关

答案C

50 下列哪组穴位不是俞、募配穴

A.肝俞配期门

B.心俞配巨阀

C.膀胱俞配关元

D.脾俞配章门

E.胃俞配中脘

答案C

51.根据《素问·痿论》,痿证的治疗取穴主要原则是

A.取足厥阴肝经穴

B.取足太阴脾经穴

C.取足阳明胃经穴

D.取足太阳膀胱经穴

E.取足少阴肾经穴与督、任脉

答案C

52.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

A.补虚泻实

B.提插补泻

C.开合补泻

D.补法与泻法

E.平补平泻

答案D

53.平补平泻法是:

A.既有补法成份,也有泻法成份

B.既不是补法,也不是泻法

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

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

E.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答案E

54.迎随补泻法中的泻法是:

A.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B.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E.针尖垂直经脉,逆经而刺

答案D

55.迎随补泻法中的补法是:

A.针尖垂直经脉,顺经而刺

B.针尖逆着经脉,逆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D.针尖逆着经脉,顺经而刺

E.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答案C

56.开阖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出针后不按针孔

B.出针时摇大针孔

C.边出针,边摇大针孔,出针后揉按针孔

D.出针后揉按针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7.开阖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出针时按针孔

B.边出针,边摇大针孔,出针后揉按针孔

C.出针时不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D.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揉按针孔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8.头针感觉区的位置是在

A.运动区前移0.5厘米处

B.运动区前移1.0厘米处

C.运动区后移0.5厘米处

D.运动区后移1.0厘米处

E.运动区后移1.5厘米处

答案E

59.呼吸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呼气时捻转,吸气时提插

B.呼气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C.呼气时出针,吸气时进针

D.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E.呼气时捻转提插,吸气出针

答案D

60.呼吸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B.吸气时提插,呼气时捻转

C.呼吸时提插,吸气时捻转

D.吸气时出针,呼气时进针

E.吸气时捻转提插,呼气时出针

答案A

61.徐疾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 进针慢,多捻转,出针快

B. 进针快,多捻转,出针慢

C. 进针快,少捻针,出针慢

D. 进针慢,少捻针,出针快

E. 进针快,少捻针,快出针

答案B

62.徐疾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 进针快,少捻针,出针慢

B.进针慢,多捻针,出针快

C. 进针慢,少捻针,出针快

D. 进针快,多捻针,出针慢

E. 进针慢,多捻针,慢出针

答案C

63.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方法是

A.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B.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C.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D.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E.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重

答案D

64.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

A. 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

B.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

C. 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

D. 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

E. 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

答案E

65.发热汗出,微恶寒,咳嗽痰稠,咽痛,口渴,鼻燥,脉浮数,舌苔薄黄治疗配穴处方当用

A.大椎、曲池、合谷、十宣

B.大椎、曲池、合谷、外关、鱼际

C.合谷、列缺、风门、风池、足三里

D.合谷、列缺、肺俞、太阳

E.风池、风府、丰隆、迎香、尺泽

答案B

66.一患者双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时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治疗除对症取穴外,整体取穴还应配

A.肾俞、关元

B.膈俞、气海

C.商丘、足三里

D.大椎、曲池

E.膝眼、太溪

答案B

67.一患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两手松撒,二便失禁,四肢逆冷,鼻鼾息微, 脉细弱。治疗首选配方是

A.水沟、十二井穴、太冲、丰隆

B.水沟、行间、神阙(灸)、气海

C.关元(灸)、神阙(灸)

D.百会(灸)、膻中(灸)、大椎(灸)、水沟

E.水沟、十二井穴、复溜、内关

答案C

68.治疗阴虚牙痛,一般都在主穴的基础上加用

A. 风池、肾俞

B.风府、太溪

C. 太溪、行间

D. 太溪、丰隆

E. 照海、阳池

答案C

69.阴虚火旺所致鼻衄,其治疗应取

A.风池、迎香

B.合谷、少商

C.内庭、上星

D.太溪、太冲、通天

E.以上都不取

答案D

70.虚火牙痛除取合谷、下关、颊车外,还应配

A.外夫、风池

B.内庭、少海

C.太溪、行间

D.二间、足三里

E.太冲、内庭

答案C

71.肝胆火旺之耳聋、耳鸣,下列各组配穴除……外,皆可协调配用

A.医风、听会

B.中渚、侠溪

C.太冲、丘墟

D.丰隆、劳官

E.肝俞、太溪

答案D

72.治疗肠痈,下列穴位除……以外都可选用

A.上巨虚

B.天枢

C.地机

D.阑尾

E.丘墟

答案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5359289.html,

73.治疗实热症咽喉肿痛应选用

A.大椎、身柱(温灸)、风门、合谷

B.少商、尺泽、合谷、陷谷、关冲

C.太溪、照海、鱼际

D.命门、肾俞、太溪、照海、涌泉

E.十宣、鱼际、解溪

答案B

74.治疗肝胆火盛型目赤痛,除主穴外,应加用

A.行间、光明

B.太冲、丘墟

C.侠溪、行间

D.大敦、足临位

E.侠溪、太冲

答案C

75.风袭经络所致太阳经头痛的治疗配穴处方应选

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B.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率谷、太阳、委中、阿是穴

E.列缺、风池、百会、阿是穴

答案B

76.治疗偏头痛的配方取穴是

A.天柱、昆仑、后溪、阿是穴

B.风池、侠溪、丝竹空透率谷

C.百会、风池、行间)阿是穴

D.上星、合谷、足三里、阿是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77.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眩晕证的最佳配穴是

A.肾俞、风池、行间、侠溪、肝俞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中脘、内关、解溪、丰隆

D.百会、气海、曲泉、中脘、风池

E.神门、肾俞、太冲、足三里

答案A

78.气血不足所致眩晕证的治疗主要取

A.心脾两经穴

B.肝脾两经穴

C.脾肾两经穴

D.肝肾两经穴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79.治疗心血不足之惊悸证除用安神定惊之腧穴外,还应配

A.神门、心俞、巨阙

B.膈俞、脾俞、足三里

C.肺俞、尺泽、丰隆

D.脾俞、三焦俞、气海俞

E.肾俞、太溪、厥阴俞

答案B

80.腹痛绵绵,时作时上,痛时喜按,大便或溏,神疲畏寒,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取穴应首选

A.取督脉、足太阴经、手阳明经穴为主

B.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

C.取背俞、任脉经穴为主

D.取足少阴经、足阳明经穴为主

E.取足厥阴经、足太阴经穴为主

答案C

81.痰饮停蓄所致呕吐,除取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外,还应配

A.合谷、金津玉液

B.上脘、胃俞

C.膻中、丰隆

D.太冲、阳陵泉

E.下脘、璇玑

答案C 医学全在线

82.肝气犯胃所致呕吐证的治疗配穴应取

A.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

B.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胃俞、上脘

C.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膻中、丰隆

D.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太冲、阳陵泉

E.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脾俞、章门

答案D

83.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频,或兼呕逆酸苦,苔薄白,脉沉弦,其治疗取穴当选

A.取足太阴脾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B.取足厥阴肝经穴、足少阴肾经穴为主

C.取背俞穴、任脉经穴为主

D.取足阳明胃经穴、任脉经穴为主

E.取足厥阴肝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答案E

84.治疗梦遗除选用大赫、志室、关元主穴外,还需加用

A.肾俞、太溪、足三里

B.心俞、神门、内关

C.气海、命门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 作者:石学敏, 申鹏飞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刊名: 上海针灸杂志 英文刊名:SHANGHA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年,卷(期):2010,29(2)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2条) 1.Bisognano JD;de Leeuw P;Bach DS Improved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fter Baroreflex Activation Therapy(TM)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R) System 2009(06) 2.Baroreflex Hypertension Therapy improves cardiac structure and arterial compliance in resistant hypertension:results from European and United States Trials of the Rheos System 2009(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玥.王舒人迎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 2.夏秋芳.XIA Qiu-fang人迎穴考证及现代临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6) 3.申鹏飞.卞金玲.孟志宏.石学敏.SHEN Peng-fei.BIAN Jin-ling.MENG Zhi-hong.SHI Xue-min捻转补法针刺人迎穴干预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的效应观察[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 4.迟玉花.葛宝和.CHI Yu-hua.GE Bao-he人迎穴的针刺临床应用[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 5.邢瀚.张春红人迎穴临床研究近况[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10,26(2) 6.郭芳.GUO Fang人迎穴临床应用探要[期刊论文]-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 7.李华东.李红.Li Huadong.Li Hong按揉配合针刺新人迎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研究[期刊论文]-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0,01(12) 8.刘向东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7,23(7) 9.卫彦.孙忠人.寇吉友.郭莹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120例临床观察[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2006,22(2) 10.戢杨.吴沅皥.赵锦声赵锦声针刺人迎穴治疗头面部功能障碍医案2则[期刊论文]-新中医2008,40(4) 引证文献(8条) 1.张丽丽.张春红.王舒针刺降压临证举隅[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6) 2.张春红.邢瀚.乔波石学敏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期刊论文]-中医杂志 2011(20) 3.李会娟.申鹏飞针刺降低血压变异性[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1) 4.张春红.卞金玲.杜宇征针刺治疗高血压60例[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8) 5.刘丽伟.杜宇征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伴耳鸣及先天性高脂血症1例[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2(1) 6.李美罗.李垠和.吴焕淦.常小荣.刘慧荣.王晓梅灸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概述[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 2012(2) 7.乔波.张春红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的近代研究概况[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 2011(6) 8.王莹.李阳.郭琳近几年针灸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通览[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13(9) 引用本文格式:石学敏.申鹏飞从针刺人迎穴降压谈针灸学的原始创新[期刊论文]-上海针灸杂志 2010(2)

针灸推拿科试题及答案

针灸推拿科“三基三严”考核试卷2011年第3季度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对者打“ν”,错者打“×”,每题1分,共5分) 1.拇、食、中、无名、小指罗纹面,依次为脾、肝、心、肺、肾经穴。 ( ) 2.经行先期的月经不调症,推拿宜用调经治本,温经散寒法。( ) 3.梨状肌综合征直腿抬高试验>60。为阳性。( ) 4.网球肘常见肘前外侧痛。( ) 5.肺胃实热型小儿发热,推拿宜用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 )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A.隔姜灸B.隔蒜灸C.隔盐灸D.隔附子灸E.细辛灸 1.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宜选 2.治疗未溃疮疡宜选 3.治疗疮疡久溃不敛宜选 A.隔附子灸 B.非化脓灸 C.化脓灸D.隔蒜灸E.灯火灸 4.治疗皮肤疣常选 5.治疗小儿痄腮宜选 A.温和灸B.温针灸C.雀啄灸D.直接灸E.间接灸 6.将艾条点燃一端在施灸部位皮肤上下活动施灸的是 7.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皮肤腧穴上施灸的是 8.在施灸腧穴上放置药物,然后在其上放艾炷施灸的是 A.煮罐法B.走罐法C.刺血拔罐法D.闪罐法E.药罐法 9.在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拔罐时,多选用 10.在肌肉松弛,吸拔不紧处或留罐有困难者以及局部皮服麻木、功能减退的虚证患者拔罐时多选用 A.点刺法B.散刺法C.刺络法D.埋针法E.挑刺法 11.若需要在十宣、十二井穴、耳尖等部位放血时,多选用 12.用三棱针针法治疗急性吐泻、中暑发热时,多选用 13.对于临床上一些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多选用 A.密波B.疏波C.疏密波D.断续波E.锯齿波 14.针刺麻醉应选择的波型是

15.痿证、瘫痪应选择的最佳波型是 16.刺激膈神经、抢救呼吸衰竭应选择的波型是 A.0.1ml以上 B.0.3~0.5ml C.0.5~1m1以内 D.1~2m1 E.2~5ml 17.四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18.头面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19.腰臀部作穴位注射的一般剂量为 A.密波B.疏波C.疏密波D.断续波E.锯齿波 20.动力作用较强,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的波型是21.能降低神经的应激功能,对感觉和运动神经均能起抑制作用的波型为 22.动力作用较大,治疗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的波型为 A.耳垂 B.耳舟C.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D.耳甲 E.耳轮脚 23.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24.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25.与内脏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交感B.内分泌C.肾上腺D.皮质下E.脑干 26.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的耳穴为 27.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的耳穴为 A.耳垂B.耳舟C.耳轮脚周围D.耳甲E.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的上、下脚28.与躯体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29.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分布在 A.对耳轮 B.耳轮结节C.耳甲腔D.耳甲艇E.耳轮脚 30.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是 31.耳轮深入耳甲的横行突起部分是 32.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是 A.天枢B.中脘C.期门D.章门E.京门 33.肾之募穴 34.肝之募穴 35.脾之募穴 A.丰隆B.光明C.公孙 D.通里E.偏历

中医针灸学概论

中医针灸学概论 针灸治疗学是阐述针灸治疗疾病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本理论和经络、腧穴、刺炎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其内容颇为广泛,总体可分为概论、各论及专论三个部分。概论主要阐述针灸治疗作用、针灸治疗原则、针灸辨证论治纲要和针灸配穴处方(包括特走穴的临床应用),各论详细介绍临床各科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专论则介绍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针刺麻醉和针灸治疗作用的现代研究。 第一节针灸治疗作用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机体处于经络疏通、气血畅达、脏腑协调、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在病理s情况下,则经络里滞、气血不畅、脏腑失调、阴阳失衡。针灸治病就是通过针刺或艾灸脑穴,以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到相应肢体、脏腑,又会引起肢体的麻木、按软、拘挛或者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凡此,均应“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以针灸之法疏通经络,《内经》称之为“解结”。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解结就是疏通经脉,使脉道通畅,气血畅行。 由于引起经脉不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故《内经》中又针对不同原因,提出了不同的疏通经络的方法,即“针所不为,灸之所直”。《干金方》中说:“凡病皆由血气室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议温暖之。”可见,同样是经络闭阻不通,实热引起者直用针刺,虚寒引起者直行灸疗。对于感受风寒湿邪引起的受患经脉部位酸楚冷痛、痉挛抽痛或跌仆损伤而致的肢体红肿疼痛,针刺可起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而止痛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行、经脉失养引起的肢体麻木不仁、酸软无力、瘫痪失用,灸疗可以起到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的作用。 二、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疾病的发生,是正气处于相对劣势,邪气处于相对优势。既病之后,机体仍会不断产生相应抗病能力,继续与病邪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病愈;若正不敌邪,则病趋恶化。 针灸治病,不外乎扶正与祛邪两个方面。扶正就是扶助正气,增强抗病能力,正气得复又有利于抗邪。祛邪就是祛除病邪,减轻疾病症状,消除致病因素,病邪得除又减轻对正气的损伤。 针灸治病的过程,就是不断发挥扶正祛邪的作用。凡邪盛正气未衰老(新病),治宜祛邪一为主,邪去五户芬。正虚邪不盛者(久病),治宜扶正为主,正复邪自除。若正已虚而邪未衰,单纯扶正则难免助邪,一味祛邪,又更伤正气,故治宜攻补兼施。若以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上,”兼以祛邪,或先补后攻。若以邪实为主者,法邪为上,兼以扶正,或先攻后补。

针灸学试题及答案1

针灸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 C ) A.《灵枢》 B.《难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E.《足臂十一脉灸经》 2、最早绘制彩色针灸图的医家是( B ) A.皇甫谧 B.孙思邈 C.王惟一 D.王焘 E.杨继洲 3、针灸铜人的设计者是( D ) A.孙思邈 B.杨继洲 C.王执中 D.王惟一 E.滑伯仁 4、《针灸甲乙经》发展确定了多少个腧穴( E ) A.345 B.453 C. 354 D. 361 E.349 5、在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汇集历代诸家学说和实践经验总结而成的针灸专著是( C ) A.《医宗金鉴·刺灸心法》 B.《针灸甲乙经》 C.《针灸大成》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6、最早提出总结十四经脉的著作是( A ) A.《十四经发挥》 B.《黄帝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E.《针灸逢源》 7、反映经络学说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C )

A.《黄帝内经》 B.《难经》 C.《帛书》 D.《灵枢》 E.《甲乙经》: 二、双项选择 1.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 A E ) A.《足臂十一脉灸经》 B.《灵枢》 C.《素问》 D.《难经》 E.《阴阳十一脉灸经》 2.北宋著名针灸学家王惟一对针灸学的主要贡献是( B C ) A.首次绘制彩色针灸挂图 B.设计制作两具针灸铜人 C.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D.著《十四经发挥》 E.创用阿是穴和指寸法 1.手三阳经下合穴是( C) A.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B.委中、足三里、阳陵泉 C.上巨虚、下巨虐、委阳 D.委阳、委中、阳陵泉 E.足三里、上巨虚、阳陵泉 2下列穴位中不属郄穴的是( E) A.会宗 B.温溜 C.梁丘 D.附阳 E.大钟 3.下列穴位中不属募穴的是( E) A.章门 B.日月 C.石门 D.关元 E.俞府 4.足厥阴肝经的五输穴,依序排列应该是( B) A.曲泉、中封、太冲、行间、大教 B.太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针灸学发展历史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针灸学发展历史 针灸学,是中国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中创造出来的极为神奇合理的医疗手段。它的发展是可以折射出中国传统医学对世界医学影响力的变化。它发源于中国,现在正向国外流传,当前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作用成部分。 针与灸的起源 针灸术,是由“针”和“灸”两种治法组成的。它是通过针刺和艾灸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针灸这门科学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史书记载,针灸学最早见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原文为“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技术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两千多年来,针灸疗法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并逐渐传向了世界。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上溯至远古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偶然间被某些坚硬的物体,如石头、荆棘等触碰了身体的某些部位,会不经意间出现些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现象。古人由此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以减轻疼痛。古书上曾多次提到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石针,称为砭石。这种砭石大约出现于距今8000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挖刺、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器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山海经》中记载:“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有关针石的最早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至秦汉时期,针石已由石针、骨针、竹针逐渐发展成为金属针。金属针发展到现在,经历了铜、铁、银、合金以及不锈钢针具等阶段。针具的改革,扩大了针刺治疗范围,提高了治疗效果,促进了针灸术的发展。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使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些部位的疼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和解除,继而学会使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熟的石块、沙石进行局部地热熨,逐步发展至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且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草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草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芬芳、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因而成为了最重要的灸治原料。

针灸推拿学试题

针灸推拿学试题 一.填空题: 1.肩周炎临床特征表现为_____ ___、___ 、_____ _ __. 2.痹症临床上根据症状特点可分为____ _ __、__ ____、_____ ___、___ 。 3.呃逆的病机是_____________ _ ,故________ _______为其治疗大法,其基本处方可取____ _ __、__ ____、_____ ___ 4.行针的基本手法有、。5.三棱针针刺方法有____ _ __、__ ____、____ _ ___、___ 。 6.《四总穴歌》:肚腹_________留,腰背_________求,头项寻________,面口__________收。 7、经络的作用 有、、、。 8、针刺前的消毒包 括、、。 9、按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足阳明胃经接下来的三条经脉依次

是、、 。 10、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方面。 11、灸法以治疗、、为主,适用于、 之证,还可用于。 二.名词解译释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腧穴 3.颈椎病 4、奇穴 5、一夫法 6、正经 三、A型选择题 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E、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2、相互交接的阴经与阴经的循行交接部位是() A、头面部 B、肘膝部 C、胸部 D、腹部

E、手足末端 3、下列各项中,被称为“一源三歧”的是() A、任脉、督脉、带脉 B、任脉、督脉、冲脉 C、任脉、冲脉、带脉 D、任脉、督脉、阴跷脉 E、任脉、督脉、阴维脉 4、分别属于六脏,分布于上肢侧和胸腹,具有此分布规律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手三阴经 C、手三阳经 D、足三阴经 E、足三阳经 5、腧穴总体上可归纳为() A、十四经穴、奇穴、特定穴 B、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 C、十二经穴、奇穴、特定穴 D、十二经穴、奇穴、阿是穴 E、十二经穴、奇穴、五腧穴 6、横指同身寸法中,以患者何指何处横纹为标准,将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A、中指中节 B、食指中节 C、无名指中节 D、小指中节 E、小指末节 7、下列腧穴中,治疗高血压首选() A、曲泽 B、尺泽 C、曲池 D、中渚 E、小海 8、以下哪项不是天枢穴的主治病证() A、疝气 B、痛经 C、月经不调 D、腹痛、腹胀 E、便秘、腹泻 9、以下哪项不是三阴交穴的主治病证() A、脾胃虚弱证 B、妇产科病证 C、生殖泌尿系统病证 D、心悸、失眠 E、阳虚诸证 10、下列腧穴中,治疗痔疾常取() A、天枢 B、委阳 C、承山 D、申脉 E、昆仑 11、下列有关精明穴的针刺操作,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遇到阻力时,可继续进针,不必改变进针方向或退针 B、不捻转,不提插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针灸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 Ⅰ前言 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手段,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临床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针灸学基础理论,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的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能够较熟练地运用针灸方法和技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运动损伤性疾病。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专业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 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 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 要求级别相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 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

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本课程的教学范围以教材为主,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重在讲清中医针灸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以及 操作方法要领;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可留 给学生自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辅以多媒体、 图表、模型、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 利用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加强直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三总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70学时,临床见习、电化教学等38学时,理论/见习学 时比:1.8︰1。计学分:6分。 四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针灸学(供中医学专业用).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石学敏主编,第一版,2002年8 月。 II 正文 绪言 一教学目的 学习针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经络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题库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佳或最恰当的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1.阴虚火旺型口疮,除选主穴外,肝肾阴虚配用( ) A.肝俞 B.肾俞 C.脾俞 D.三阴交 E.阴陵泉 2.不属八脉交会组穴的是( ) A.内关、公孙 B.合谷、太冲 C.列缺、照海 D.后溪、申脉 E.外关、足临泣 3.通里是心经的( ) A.原穴 B.“输”穴 C.郄穴 D.络穴 E.合穴 4.徐疾补法是( ) A.先在深层得气,快速地退出,缓慢地进入 B.先在浅层得气,缓慢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C.先在浅层得气,快速地进入,快速地退出 D.先在深层得气,缓慢地退出,快速地进入 E.以上都不是 5.腰部扭伤,除选委中、腰阳关外,还宜加用( ) A.环跳 B.肾俞 C.悬钟 D.阳陵泉 E.秩边 6.阳维脉的郄穴是( ) A.阳交 B.跗阳 C.飞扬 D.阳辅 E.养老 7.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A.阴维脉 B.阴蹻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8.大肠的下合穴是: ()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委阳 9.天灸又称为( ) A.化脓灸 B.发泡灸 C.直接灸 D.实按灸 E.间隔灸 10.阳经五输穴井、荥、输、经、合分别配属五行: () A.金、水、木、火、土 B.水、木、火、土、金 C.火、土、金、水、木 D.木、火、土、金、水 E.以上都不是 11.以下何穴宜用斜刺法( ) A.合谷 B.环跳 C.神门 D.肺俞 E.天枢 12.听宫位于( ) A.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B.面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C.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D.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闭口呈凹陷处 E.面部,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1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14.治疗胎位不正的常用穴是: () A.太冲 B.内庭 C.大都 D.至阴 E.至阳 15.手三阳经的起始穴是: () A.商阳、关冲、中冲 B.商阳、关冲、关冲 C.商阳、关冲、少府 D.商阳、关冲、少泽 E.商阳、关冲、少冲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答题说明:下列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用钢笔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1.治疗血滞经闭,宜取( ) A.任脉穴 B.足太阴脾经穴 C.足阳明胃经穴 D.足太阳膀胱经穴 E.足厥阴肝经穴 2.风阳上扰型眩晕耳针取穴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肝 B.胆 C.脾 D.缘中 E.胃 3.直接与头部有联系的经脉是( ) A.手阳明大肠经 B.足厥阴肝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阳膀胱经 4.针刺睛明穴要注意: () A.闭目 B.眼球向外固定 C.不提插不捻转 D.针刺1-1.5寸 E.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5.下列各穴中,平第4肋间隙的穴位有( )

针灸学 十二经脉 循行 灵枢 原文 加 彩图 (经典图文并茂)

1、LU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隔,属肺,横出腋下,下循臑内前廉,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 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2、LI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颙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隔,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 商阳(井)、二间(荥)、三间(输)、合谷(原)、 阳溪(经)、偏历(络)、温溜、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合)、 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 巨骨、天鼎、扶突、 禾髎、迎香。

3、ST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交遏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外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以下髀关,抵伏兔,下入膝髌中, 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 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 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 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 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 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 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共45穴,左右合90穴。 4、SP足太阴脾经,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隔,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其支者,复从胃别,上隔,注心中。 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出渊腋下三寸,布胸胁。 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 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 府舍、腹结、大横、腹哀、食窦、 天溪、胸乡、周荣、大包, 共42穴,左右各21穴。

针灸推拿试题及答案课稿

2013年招聘试题(针灸推拿) 姓名得分 A型题 1.阴经是指 A.六脏的经脉 B.六腑的经脉C.督、带脉 D.循行胸腹经脉 E.循行背部经脉2.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的经脉是 A.阴经B.阴维脉C.阳经 D.奇经E.带脉 3.髓海位于 A.项部B.胸部C.头部D.背部E.腹部 4.经气的所起与所归是指 A.气街B.标本C.根结D.交会穴E.四海 5.经络系统中没有表里关系的是 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二经别 D.十二皮部E.十二经筋 6.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B.15寸C.12寸 D.9寸E.13寸 7.三焦的下合穴在 A.足阳明胃经上 B.足少阳胆经上C.足太阳膀胱经上 D.手少阳三焦经上E.手阳明大肠经上 8.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中府B.云门C.孔最 D.列缺E.少商 9.手三里位于 A.肘横纹下3寸B.肘横纹下4寸C.肘横纹上3寸 D.肘横纹上4寸E.肘横纹下2寸 10.位于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的穴位是 A.尺泽B.孔最C.列缺 D.经渠 E.太渊 11.足阳明胃经的起始穴位是 A.大包B.睛明C.承泣 D.四白E.厉兑 12.在胸部,任脉旁开4寸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太阳膀胱经 13.三阴交位于 A.内踝尖上4寸,胫骨内侧缘后方B.外踝尖上3寸,胫骨外侧缘后方 C.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前方D.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E.外踝尖上4寸,胫骨外侧缘前方 14.位于小指末节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的穴位是 A.少海B.小海C.少泽D.少列E.中冲 15.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是 A.内关B.少列C.通里D.神门E.足临泣 16.十二经脉中,循行至心的经脉有 A.2条B.3条C.4条D.5条E.6条 17.手太阳小肠经联系的脏腑,除心和小肠外,还有 A.胃B.胆C.脾D.肝E.大肠

《实验针灸学》试卷及答案1

※<本科模拟试卷A卷> 一、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答题说明: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 1.穴位病理反应形式有、、。 2.对灸法的刺激参数和量效应应从和两方面来考虑。 3.针灸作用的基本特点为、、。 4.影响针灸作用的基本因素有腧穴特异性、得气和、、。 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内关穴的传入神经元与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基本相同。 6.针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于改善呼吸功能、调节和含量、调节β-肾上腺素能受体、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调节轴几个方面。 7.针灸不仅可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可调节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别是细胞免疫。针灸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实现的。 8.针灸治疗阑尾炎的机制可能与促进阑尾运动和促进有关。 9.毫针针刺的刺激参数,主要是与针机械运动相关的位移、时间、和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关。 10.躯干腹侧、背侧经穴排列有现象。 二、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A1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循经感传的出现率与以下哪些因素有关() A.性别 B.地区 C.年龄 D.民族E.职业 2.2Hz电针足三里,对疼痛患者腰部脑脊液中肽类物质的影响,哪项正确() A.脑啡肽升高,强啡肽不变 B.脑啡肽不变,强啡肽升高C.脑啡肽升高,强啡肽升高D.脑啡肽不变,强啡肽不变E.以上都不是 3.许多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操作时间是每穴施术。() A.数秒-数十秒 B.1-3分钟 C.5分钟 D.10分钟 E.以上都不是 4.循经感传的传导速度为() A.70-120米/秒 B.2-14米/秒 C.数毫米-数厘米/分钟D.数毫米-数厘米/秒 E.以上都不是 (二)A2型题 5.下列描述不属于经皮穴位电刺激特点的是() A.无痛 B.不易造成感染 C.机体适应很慢 D.可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E.易造成极化 (三)B型题(答题说明:以下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个答案可被选1次或多次,或不选用。)

中医学毕业论文: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针灸学经典理论的思维特点 中医学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中医学特色的基础。对《黄帝内经》所构建的针灸经典理论的深入理解,除在临床上实践体验外,尚有赖于思维方式的研究。本文着重分析针灸疗法特有的理论和方法中所蕴涵的主要思维成分,并探讨对部分针灸理法的认识理解。 一、阴阳 阴阳学说作为一种认识方法、思维方式,贯穿于针灸学理论的各个方面,是影响针灸基本理论内容形成的最大因素,也是针灸理论中反映最为明显、充分的认识方法。对经脉关系和作用的理解至关重要。在哲学研究者眼里亦是如此,“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根基。整套中医理论和中医学说史,离不开阴阳二字。” 阴阳学说的根本思想是整体的对立统一,形式是一分为二,活动特点是消长循环。经络的基本理论框架是阴阳,以阴阳划分经脉,不仅仅表示脉的分布区域有别,而且使得经脉之间建立起阴阳对应关系,阴脉阳脉构成经脉的整体。脉行气血,而脉分阴阳,所行之气依其脉的阴阳属性而有阴气阳气之别。脉气周行全身,无处不到,实际已经作为全身之气的代表或总括,阴脉之气和阳脉之气被视为身体整体之阴气和阳气。由此在理论上就解决了针刺经脉腧穴能够调整(机体)阴阳的原理/机制。实际上,对经脉进行阴阳的划分,就已经暗含经脉以阴阳的调整作用为整体自身调节的动力,可以说经脉的阴阳划分是

说明机体自身调整功能的基础。在阴阳理论影响下建立起诸多经脉理论内容,如经脉的作用,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十二经脉的连接方式及其循行走向,经别理论,表里关系,经脉数目。 马王堆古脉书中经脉与脏腑的关系尚未完全建立,经脉之间尚不能因脏腑关系形成关联,但由于有阴脉阳脉的划分,阴阳关系就成为经脉关系的基础,即阴阳对应体现为阴脉阳脉的对应,阴脉阳脉代表脉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即体表分布上的表里关系。《黄帝内经》中经脉与脏腑两种理论相互融合,使得经脉间的关系首先体现为脏腑关系,即脏腑的表里关系。经脉的阴阳对应关系也因此常常被视为基于脏腑角度的表里关系。 分析经脉的分布特点,经脉对称分布于肢体内外侧,内外侧的相对区域本身构成一种区域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以阴阳而言就是太阴对应阳明、厥阴对应少阳、少阴对应太阳。实际上,经脉的阴阳划分及命名,就是按照阴与阳的程度对应关系,它反映阴阳两方相反相成的关系,从阴阳经脉名称,就可直接意会肢体内外侧的经脉存在区域对应的关系。 经别理论说明表里关系,本质是阴阳对应关系。但对经别的解释,一般着眼于经别的循行“沟通”了表里两经,并以此“加强”了脏腑联系。然而,经别的循行等具体内容只是一种形式,无非是借以表达:肢体内外侧相对区域具有治疗效应的相关性这样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早已简单地体现为经脉的阴阳划分。与此类似的还有阴阳跷脉。《黄帝内经》中有一种仅用于针灸疗法的诊脉法,即人迎寸口脉法,

针灸推拿试题库

1.腧穴是指()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E、以上都不是 2.现有的经穴数目是()个 A、360 B、361 C、362 D、364 E、365 3.“一夫法”是指() A、手指同身寸 B、中指同身寸 C、拇指同身寸 D、横指同身寸 E、以上都不 4.骨度分寸定位法中正中前后发际之间为()寸 A、5寸 B、8寸 C、12寸 D、16寸 E、18寸 5.中脘穴可以治疗胃病,是属于腧穴的()作用 A、近治 B、远治 C、双向调节 D、特殊 E、以上都不是 6.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穴是( ) A、梁丘 B、足三里

C、下巨虚 D、上巨虚 E、合谷 7.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曲肌腱之间穴是( )。 A、间使 B、关 C、外关 D、大陵 E、神门 8.既可以治疗心动过速有可以治疗心动过缓的是() A、合谷 B、足三里 C、通理 D、关 E、神门 9.适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毫针进针方法是()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10.舒进针法适用于() A、皮肤浅表部位 B、长针的进针 C、短针的进针 D、皮肤松弛的腹部 E、以上皆不是 11.取头、面、胸、腹部以及下肢前面的腧穴应选择的体位是() A、仰卧位 B、侧卧位 C、俯卧位 D、仰靠坐位 E、俯伏坐位

12.凡阳证、虚证、新病,宜:( ) A、浅刺 B、深刺 C、速刺 D、不予刺 E、点刺 13.妇女怀孕3个月以上,不宜针刺的腧穴是 A、迎香 B、关 C、三阴交 D、太阳 E、百会 14.不是晕针发生的原因是() A、体质虚弱 B、针尖带钩 C、精神过度紧 D、饥饿 E、过度疲劳 15.行针的基本手法有提插法和( ) A、循法 B、刮柄法 C、弹柄法 D、行针法 E、捻转法 16.下列哪项不是得气的感觉或反应() A、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感 B、针刺部位出现凉热、痒痛等等感觉 C、患者出现循经肌肤颤动 D、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下空虚 E、医者刺手体会到针体颤动 17.艾炷灸可分为() A、直接灸和间接灸 B、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针灸学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针灸学: 2.经络系统 3.十二经脉: 4.砭石: 5.“阳脉之海”: 6.经气: 7.“一源三歧”: 8.十五络脉: 9.经络学说: 10.“六合”: 11.“气街”: 12.五输穴: 13.“肺系”: 14.募穴: 15.“陷下则灸之”: 16.“感觉阈”: 17.隔姜灸: 18.平刺: 19.四总穴” 20.艾炷灸 二、判断题 1.《针灸大成》记载了361个经穴。( ) 2.《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 3.唐代初期,针灸发展成为一门专科,有“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 4.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8寸以上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

5.经脉循行中与耳有联系的经脉有2条。( ) 6.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浮络、孙络。( ) 7.下合穴中,三焦下合委中,胆下合穴为阳陵泉。( ) 8.丰隆穴的定位: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 ) 9.十二经脉皆有“标”部与“本”部。( ) 10.胎位不正首选至阴穴。( ) 11.十二经筋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并深入内脏。( ) 12.肺经的五输穴是少商、太渊、鱼际、经渠和尺泽。( ) 13.八脉交会穴中,公孙通带脉,而内关通阴维脉。( ) 14.火罐法是利用燃烧时火的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皮肤上。( ) 15.大肠经的郄穴是手三里。( ) 16.十二经脉中,六阳经均不经过手(足)掌部。( ) 17.拇短、长伸肌腱之间凹陷取阳池。( ) 18.瘀血腰痛的配穴为膈俞、次髎。( ) 19.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故有“阴脉之海”,“血海”之称。( ) 20.中风的中经络型的针灸治法为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主穴选内关、水沟。( ) 三、单项选择题 1.最原始的针刺工具是() A.骨针 B.竹针 C.砭石 D.陶针 E.铜针 2.创子午流注针法的是( ) A.徐凤 B.何若愚 C.窦默 D.李梃 E.高武 3.肘横纹至腕横纹的骨度分寸是( ) A.14寸 B.15寸 C.12寸 D.9寸 E.13寸

《针灸学》教学大纲

《针灸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针灸学 学时:70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理论;正常人体解剖学 授课对象:针灸推拿学专业(康复治疗方向)、中医学类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中医学类专业(运动医学方向)、护理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查和期终考试各占总成绩的50%和50%,其中考查主要包含作业、点穴及针灸操作技能考查等形式。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学科的学习目标包含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及技能目标,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经络理论,熟悉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分布及与脏腑的联系,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和所属经脉,掌握毫针刺法的操作要领并具备一定的操作技巧,熟悉灸法、拔罐法和三棱针法等常用刺灸法的操作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能根据针灸理论进行处方配穴,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 通过学习针灸理论、技能和经典,能够应用针灸经络的理论和方法观察事物、认识生命、诊疗疾病,培养良好的中医认知悟性和用针灸学理论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优良的职业素养及人文情怀。 大纲内容: 一、前言 【课程目的】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中医各专业(除外针灸专业)的限选课,该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针灸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今后的针灸临床打下基础。 【教学要求】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图表幻灯归纳,适度组织讨论;腧穴及刺灸法学习中安排学生操作练习,教师从旁指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针灸治疗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扎实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临床诊疗思维,能运用中医、针灸的理论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部分急症的诊治。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 (一)导学 【目的要求】 1.了解针灸学的概念。 2. 了解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3.从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理解掌握针灸学“诊-疗-防”一体的诊疗体系。 4. 引发对针灸经络学科现代探索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 1.从针刺麻醉实例说起,讲授针灸学的意义、针灸的治疗作用、经络现象、经络实质现代研究的困惑; 2.从一个真实的针灸临床案例(PBL案例)说起,讨论经络的综合层次关系,帮助学生基于经络建立起对疾病的发生机制、“诊-疗-防”一体的针灸诊疗体系、经络与生命健康的关系等整体概念,加深对针灸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针灸学试卷

《针灸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头针治疗感觉性失语宜选用( ) A、感觉区 B、言语一区 C、言语二区 D、言语三区 2、浮郄穴在人体的( ) A、臀部 B、背部 C、大腿部 D、小腿部 3、腧穴是指( ) A、针灸施术的部位 B、痛点 C、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D、人体内外部信息交流的“良导点” 4、治疗月经先期的处方是( ) A、气海三阴交肾俞脾俞 B、气海三阴交血海归来 C、气海三阴交交信足三里 D、气海三阴交太冲太溪 5、足三阳经腧穴主治相同的病是( ) A、神志病 B、胃肠病 C、咽喉病 D、前阴病 6、根据骨度分寸法,下列穴位中两者间距不是1.5寸的是( ) A、气海神阙 B、内关大陵 C、神门灵道 D、神庭曲差 7、留针可起到( ) A、得气的作用 B、候气的作用 C、行气的作用 D、催气的作用 8、施灸的顺序应该是( ) A、先上后下,先阳后阴 B、先上后下,先阴后阳 C、先下后上,先阳后阴 D、先下后上,先阴后阳 9、刺络拔罐适用于( ) A、咽喉肿痛 B、痄腮 D、咳喘D、神经性皮炎 10、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处方是( ) A、中脘内关丰隆解溪 B、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 C、鸠尾大椎间使丰隆 D、风池侠溪丰隆肾俞 11、治疗行痹,除取局部穴外,还宜加用( ) A、大椎曲池 B、膈俞血海 C、肾俞三阴交 D、风池风门 12、下列哪一组穴位可用仰靠坐位?( ) A、风池曲池天池 B、百会哑门足三里 C、廉泉列缺照海 D、人中腰阳关委中 13、在何经的循行线上没有募穴?( )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针灸学的学习方法 展开全文 学习针灸学,应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具备一定的中医推础和现代医学知识,掌握好学习方法,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学会运用一般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提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学用结合等,尤其需要根据针灸学的特点,有针对性学习。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目的和要求,掌握本课程的学习重点。《针灸学》是中医类专业等学生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针灸防病治病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学基

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重点了解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重点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针灸一手法的基本要领;建立中医针灸临床思维,熟练运用针灸防治疾病。 2.学习针灸基础理论,强调综合理解,适当背诵。针灸从础理论主要有经络学说和偷穴理论。经络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等,腧穴的名称、定位、主治等,系统复杂、内容具体,需要准确把握、牢固记忆。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从整体上理解经络喻穴的概念,包括其结构和功能,有必要用现代医学知识(如解剖学知识)予以补充。适当背诵很重要,尤其对初学者,可以采取背诵经络经典原文、瑜穴歌诀的方式加强记忆。 3.掌握针灸技术,必须严格手法练习,遵循操作规范。针灸技术,尤其是针刺手法,强调手法技巧和操作规范,需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能熟练运用。掌握针刺手法,要加强实训,不仅要有正确的持针姿势,熟悉操作要领,而且要具备良好的指力。《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提出了针刺手法基本要求。指力良好,进针和行针时不易弯针,且运针自如,强弱有度,不仅可以达到针刺手法操作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疗效。良好的指力需要反复训练而获得。循们经络、找准脑穴也需有一定的训练基础。一般以人体经络愉穴图谱、模型作为教具,

针灸学大纲详解

《针灸学》教学大纲 前言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索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针灸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临床课。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基础,掌握有关经络和腧穴基本知识及刺灸的基本技能,以便运用针灸的方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 本学科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实验实训(结合人体、针灸模型、幻灯、录象、图表进行示教)、临床见习等,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总学时76,理论48学时,实践28学时。 序号内容 授课时数 理 论 实 验 总 学 时 上篇1 绪论22 2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4 4 3 第二章经络腧穴各论2 4 22 48 中篇4 第一章毫针 2 2 4 5 第二章灸法 2 2 4 6 第三章其他疗法 2 2 2 下篇7 第一章治疗总论 2 2 8 第二章内科病症 6 6 9 第三章妇科、儿科病症 2 2 10 第四章外科、五官科病症 2 2 合 计 48 28 76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言 目的要求 1、掌握针灸学的定义。 2、熟悉针灸发展简史。

3、了解针灸学的特点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针灸学的定义。 2、针灸的起源、发展和历代重要针灸史实。 3、历代著名针灸医家及代表著作。 4、教材内容简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理论2学时 上篇经络腧穴 第一章经络腧穴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掌握十二经循行交接和流注规律及脏腑经络属络关系;掌握经络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掌握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理论;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定义。熟悉各类特定穴;熟悉腧穴的分类。 3、了解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循行特点;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了解腧穴命名。 教学内容 1、经络学说的形成。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循行、流注、交接及脏腑经络表里络属关系。 4、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5、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6、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7、腧穴的分类。 8、腧穴的治疗作用。 9、特定穴的意义(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10、腧穴的定位方法(骨度分寸定位法、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挂图、模具教学。 学时分配理论4学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