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爱情还是毁灭_论_献给艾米莉的玫瑰_中的玫瑰

爱情还是毁灭_论_献给艾米莉的玫瑰_中的玫瑰

第17卷第5期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Vo l.17,No.5 M ay.,2011

2011年5月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是美国现代主义代表作家,也是南方文学的领袖,1949年因《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展现了南方和北方新旧交替时期南方社会的种种矛盾。其短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A Rose for Emily,1930)讲述了一个南方没落贵族女子艾米莉(Emily)惊悚的爱情故事。学界或从小说人物和标题的象征手法探讨福克纳的南方情怀,或从接受美学角度研究其思维范式,或研究小说的叙事艺术,或探讨小说的主题,等等。小说名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玫瑰一词却只在小说结尾处出现过两次。作品中的玫瑰很是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拟从作为一种符号的玫瑰为切入点,探讨玫瑰之于艾米莉的真正含义,同时也揭示福克纳赋予玫瑰的深沉意蕴。

一、玫瑰与爱情

玫瑰象征美丽和爱情。在希腊神话中,玫瑰是美神的化身,又溶入爱神的鲜血。玫瑰也是美国的国花,是爱情、和平、友谊、勇气和献身精神的象征。柔美绚丽的玫瑰也作为新鲜、年轻、女性温柔及一

般意义上的美的符号和隐喻。火红的玫瑰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如艾米莉对霍默·巴伦(Homer Bar-ron)的情感:专一、专注而专横。艾米莉与父相依为命,可自父亲去世后,她陷入悲伤与无助之中。她没有朋友,也无人与之分享快乐,或分担忧伤。她甚至不愿承认其父已死,当人们安慰她时,她整整3天“衣着如常,脸上没有丝毫的悲伤”,她说“她的父亲没有死”。安葬父亲后,“她病了很长一段时间”。她幽闭已久的心灵渐渐地试着向外界敞开,她“剪短了头发”,“看上去像个姑娘”,没有父亲的“保护”,她终于可挣脱南方淑女的形象,尝试过正常女子的普通生活。她开始大胆掌握自己的命运,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此时,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霍默闪亮登场了。这位来自北方新英格兰的建筑工头,个子高高,皮肤黑黑,声音洪亮,目光有神。他风趣幽默,擅长社交,他所到之处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位北方男子的粗犷与豪放无疑给她幽闭的心灵注人了一股新鲜的活力”[1]。因此,霍默很快就赢得了艾米莉的芳心。

其实,艾米莉对爱情的盼望已久,可其父亲却剥夺了她爱情的权利。这家人如一幅画中的人物:身段苗条、身着白衣的艾米莉站在父亲身后,而其

爱情还是毁灭

——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玫瑰

章淮平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摘要:《献给艾米莉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玫瑰既象征艾米莉对爱情的渴望,也预示其爱情、婚姻和人生的毁灭;福克纳借玫瑰表达其对艾米莉深切的怜悯之情和沉痛的缅怀之情,从而使这个短篇小说成为美国文学里一朵永远绽放的玫瑰。

关键词:艾米莉;玫瑰;爱情;毁灭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522(2011)05-0047-03

收稿日期:2011-03-26

作者简介:章淮平(1964-),女,安徽淮南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英语语用学。

48第17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父叉开双脚站在前面,背对着艾米莉,手执马鞭不仅赶走了所有向艾米莉求婚的年轻小伙儿,而且夺走了艾米莉的青春、爱情和幸福,也打断了艾米莉的社会化过程[2]。于是,艾米莉鲜活的青春和获得幸福的机会如东去的江河之水,直到三十余岁还未体验过爱情的滋味。她内心对爱情的渴望虽被压抑,如同一粒种子一旦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和阳光,就会生长。当活泼开朗的霍默微笑着走来时,艾米莉的心房就打开了。艾米莉与霍默相恋之后,星期天的下午,两人一起驾着轻便马车兜风;人们看见她去了珠宝店,定制了一套男人用的银质洗漱用具,每一件上都印着H.B.(霍默名字的缩写);还买了成套的男人服装,包括睡衣。可见,她浪漫、细腻而优雅,对霍默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故事结尾,人们在楼上的房间里看见“褪了色的玫瑰色窗帘和玫瑰色灯罩”。这说明艾米莉也曾年轻过,也曾热爱过生活也曾向往美好的未来。为了爱,她排除了一切阻力。小镇其他人纷纷在背后议论,动员她的两个堂姐妹去劝阻,还请神父前去劝说,但艾米莉对霍默之爱坚如磐石,她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每次与霍默出门时,“她都把头抬得高高的”。霍默点燃了艾米莉心中熊熊燃烧的爱情之火。艾米莉心中的玫瑰就如此绽放了。她摒弃了贵族的骄傲和门第,不顾世俗的约束毅然投入到火热的爱情之中。她分外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迟到的爱情。

二、玫瑰与毁灭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鲜血滴入泥土,十字架下便长出玫瑰花。这似乎已暗示爱情之磨难和苦痛。相传爱神为救情人,跑得太匆忙,玫瑰的刺刺破其手脚,鲜血染红了玫瑰花。而在古希腊神话中,第一束红玫瑰是从维纳斯(Venus)的情人阿多尼斯(Adonis)的鲜血中长出来的,可见,玫瑰所代表的爱情是始于玫瑰并终于玫瑰的一场悲剧。艾米莉的爱情也注定是一场惨烈的悲剧。小说名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可玫瑰一词仅在小说结尾处出现两次,也无人给艾米莉献玫瑰花。艾米莉的葬礼后,人们撞开那间尘封已久的房间时看到“布置得像新房的屋子,仿佛到处都笼罩着墓室一般的淡淡的阴惨惨的氛围:褪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灯罩”。玫瑰隐喻艾米莉曾有过的青春和幻想,当玫瑰退去了鲜艳的颜色时,艾米莉的爱情不仅退色而且死亡了。

艾米莉的父亲“破坏了她所有能过上女人的正常生活的机会”[3]179。在父亲“过度保护”的阴影里,艾米莉对外封闭的心灵也成为孕育怪诞的温室。她傲慢、蔑视他人,“年近30尚未婚配”,被镇上人看成是偶像,是纪念碑,体现着南方的传统和义务。她活着时,被禁锢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被禁止与外界接触,不能寻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父亲去世之前和之后,艾米莉都深受非人道的道德观和清教主义的束缚和摧残。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玫瑰作为一种符号被扭曲被压抑。艾米莉与霍默相恋后,大家都认为“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这位游移于社会边缘的女子虽有过抗争,但最终还是孤独终老一生。而艾米莉之死则标志一个南方没落贵族的纪念碑的倒塌,一个为捍卫爱情而毒杀负心人的带刺的“玫瑰”也就凋谢了。

艾米莉和霍默是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霍默代表四处游走、见多识广、及时行乐和缺乏责任感的北方新兴文化,是工业时代的产物,而艾米莉则固守家园、秉持高贵、鄙视新生事物,挣扎在南方旧时代没落的瞬间。艾米莉对霍默之爱注定是一场悲剧。来自北方的霍默一味追求自由生活,追逐个人利益,而缺少道德自律;他沉迷于酒和女人却拒绝承担任何道义上的责任;他热衷谈情说爱,而不愿对婚姻承担责任,霍默曾说,他是无意于成家的人;他不拘小节,无牵无挂,及时行乐。这些都与艾米莉形成鲜明的对比。艾米莉是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她生长于南方庄园,喜欢忠贞,她恪守着一切南方淑女的礼仪;她一直生活在父亲阴影里,孤独而焦虑;她性格怪癖,冷漠而孤傲。她居住的房子是一个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小镇上的人都说“可怜的艾米莉”,她也被亲戚遗弃。在小镇人以为她要跟霍默结婚之时,却遭情人的遗弃,为维护贵族的名誉,她也不能作为小镇耻辱和不良妇德的榜样,同时,被抛弃的悲惨命运与性的极度压抑使“她的内心永远失去宁静,精神上永远背上一个巨大的包袱”[4],她的性格和心理逐渐发生了扭曲畸变,最终变成了一朵浸润着毒汁的罂粟花,产生了以毒死

第5期章淮平:爱情还是毁灭——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玫瑰49

恋人的手段来留住爱情的变态之举。她毒杀了霍默,与尸长眠四十载,守护自己的爱情。当艾米莉毒杀霍默之时,这朵刚欲绽放的玫瑰就凋谢枯萎了。之后,她闭门不出,“心上人离去之后,人们简直就看不到她了。”她把自己囚禁在老宅里,老宅似乎成了阴森的囚房,一个死气沉沉的坟墓,毫无生机,“她居住周围惟一的生命迹象就是那个黑人拎着一个篮子出出进进”。而艾米莉本人犹如一具行尸走肉,“她看起来象长久泡在死水中的一具死尸,肿胀发白。”这种爱情带给艾米莉的不是幸福,而是摧残,她人不像人,仿佛鬼魅一般,生不如死。那间艾米莉当年精心布置的新房就如同棺材,安葬着这一对曾经花前月下的恋人,所不同的是霍默是真死人,而艾米莉是活死人,是殉葬品,她用整个余生来祭奠这份爱情。

固执己见的父亲使艾米莉在精神上一无所有,而霍默的背叛则使其精神完全崩溃。艾米莉只能扮演无欲无爱的南方淑女,她再次蜷缩于自己封闭的世界,最后沦为怪癖和孤独的老处女。她掩藏一切,直到她死后,小镇上的人才发现艾米莉之谜。可怜的艾米莉,“为了不被背叛,她选择了毁灭,为了不被发现,她选择了掩藏,独自蜷缩于记忆和过往的问题里”[5]。

三、结语

玫瑰隐喻艾米莉一生不曾有过真正的爱情。父亲的专制跋扈,爱人的无情抛弃,艾米莉杀死爱人,以己殉葬的所作所为突出刻画了艾米莉的悲剧人生。艾米莉是父权制社会的受害者,也是南方传统的替罪羊。当她爱上霍默并布置新房之时,她内心的玫瑰绽放了,可当她毒杀霍默后,她却以自己“殉葬”而与霍默的尸体同枕共眠四十余年。艾米莉心中的玫瑰虽然凋谢了,但她这种超越死亡之爱化成她内心永不衰败的“玫瑰”。

小说虽为虚构的艺术,但篇名泄露了福克纳对艾米莉的一种肯定,他似在暗示一个真实人物存在。对艾米莉悲惨的一生,和在那样的环境中仍渴望爱情、表现出坚韧的人性[3]198,福克纳给予了深切的怜悯、惋惜和最后的关注。因此,这个短篇小说既是福克纳给艾米莉献上的一朵“玫瑰”,也是美国文学里一朵永远绽放的玫瑰。

参考文献:

[1]郭国旗.《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之叙事解读[J].湛江

海洋大学学报,2004(2):87-90.

[2]苗群鹰.黑屋中的玫瑰——

—试析艾米莉的悲剧成因和主题意义[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22-25.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1997.

[4]魏玉杰.上帝与撒旦的冲突——

—福克纳《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主题分析[J].国外文学,1998(4):64-69.

[5]Skei,Hans H.William Fulkner:The Novelist as Short Story

Writer—A Study of William Faulkner’s Short Fiction[M].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5:124.

Love or Destruction:On the Rose in A Rose for Emily

ZHANG Huai-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Teach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213001,China)

Abstract:A Rose for Emily is a short story among William Faulkner's most famous ones.The rose symbolizes Emily's longing for love,and predicts the destruction of her love,marriage and life.William Faulkner utilizes the rose to express his deep sympathy and poignant condolences for Emily,thus making the short story an ever-blossoming ros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Key words:Emily;rose;love;destruction

责任编辑徐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