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材出版的乱象

教材出版的乱象

教材出版的乱象
教材出版的乱象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

本报记者李剑平《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14日 05 版)暑期,高职高专秋季教材市场的发行大战正如火如荼,而在一家大型出版社担任发行人的罗女士却表示:“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乱象丛生,我不想干这个行业了。”

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约为1000万人,每名在校生的教材开支平均每年在300元左右,以此计算,全国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的份额为30亿元左右。

“面对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蛋糕,由于准入门槛低,把关人角色缺位,导致各路出版商群起而攻之,各种显性、隐性规则大行其道,山寨版教材频繁现身,坑害的是学生家长的钱包与孩子的前途,鼓起的是部分高职高专老师与出版商的腰包。”业内人士说。

近日,罗女士和其他几位出版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上的种种“猫儿腻”。

出版商像“药贩子”,不择手段推销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是伴随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而兴起的,与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相比,起点较低,基础较弱,但发展速度很快。据《2009全国大中专教材数据分析报告》与《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目录》统计,165家出版社中品种增长最快的是高职高专教材,从2004年的9629个品种增至2009年的35572个品种,增幅为269.43%。

在2008年以前,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编写、出版教材的愿望不是很强烈,主要以个性化校本教材为主。后来,发现编写教材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用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验收,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编著、出版教材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

从校本教材,到公共课的大学语文、数学、计算机,再到专业课、实践课教材,每编著出版一本教材,在一所高职高专就有几千本的销售量。

为将这些利润收入囊中,出版商不惜使用高额回扣等各种手段招揽业务。湖南一所高职学院院长曾痛斥出版商像“药贩子”,每天不择手段地推销教材。一位在山东中部地区一所高职学院担任计算机课的老师也表示:“现在很多出版社采用各种招数让学校用书,只要用他们的书想做什么都行。”

据知情人士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这股“毒流”始于某铁道出版社销书返点的做法。紧接着,北京某理工出版社、大连某理工出版社迅速跟进,很快,蔓延祸害至全行业。

知情人士给中国青年报记者讲述了一件“圈子”里的事情:江苏一所高职学院的老师正在编写一本教材,南京某大学出版社、中国某冶金出版社、中国某传媒出版社、中国某海洋

出版社都不约而同地找到这位编者公关。你开30%的版税,我开37%的版税,他开38%的版税,层层加码互不相让。最终,这位编者电话告知先前约定的一家出版社编辑说:“我不能与你合作出版了,我们要利益最大化。”

据罗女士透露,部分高职高专在接待出版社过程中,都会列出一张表格,上面详细记录了各家出版社出版教材有没有“科研经费”返点。哪家出版社有,哪家就具有优先入选权;哪家出版社给得高,就与哪家出版社合作出版,大家心知肚明。

更有甚者,内蒙古一所高职学院打电话直接询问罗女士:“你们提不提供‘科研经费’?”当罗女士问“教材出版与‘科研经费’有什么关系?”对方反问:“你们是不是出版社,这种规矩都不知道!”

山寨教材横行,出版商与学校老师得利

某出版社负责人回忆说,在2000年~2002年第一轮“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教育部统一制定教学基本要求和专业大类培养规格标准,统一组织编写,统一审定出版。可在2002年~2010年第二轮教材规划建设中,绝大多数是作者本人自主申报选题、专家评审通过选题、作者自主编写出版的模式,给予作者和出版社很大的自由空间。

这本是件好事,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少无资质的出版社却纷纷闯进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并利用任课老师希望通过出版教材获得职称评定或经济利益的诉求,大肆出版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教材,使得高职高专教材市场呈泛滥之势。

据2007~2009年全国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情况抽样调查,284所抽样院校使用的名为《高等数学》的教材,出自90家出版社,品种数高达256个。其中江西某高职学院使用3家出版社5个不同品种的《高等数学》。154所抽样院校使用名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材,来自63家出版社,达到141个品种。

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高职高专的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上,白炽化的市场竞争迫使出版社采用短、平、快的策略转战出版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教材。

“管理学基础”是财经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在上述抽样调查中,123所高职高专就使用了45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学基础》教材。旅游专业大类的招生数在高职高专19

个专业大类中不算多,但对2010年秋季《新华书店大中专教材目录》中旅游类教材的统计发现,全国有46家出版社系列出版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教材,版本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专业教材个性化的合理需要。

本报记者随手翻阅了某教育出版社与某科大出版社的《机械制图》,后者内容与前者的雷同率达到70%~80%,价格比前者每册贵20元左右,却被西南地区部分高职院校广为采用。

据透露,出版社还经常“换皮”出版山寨版教材。某出版社出版一本精品教材后,另一家出版社就会拿着这本教材游说高职高专的老师出书。如果老师表示没有时间、精力编著,出版社自有办法:只要老师保证1000册~2000册的发行量,他们会帮老师编著好,老师只管署名就行。

依次击鼓传花,一本教材可以被出版社找到若干所高职高专的教师再出版,只是换一下封面与作者,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例如,某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数学教材,就有六七个不同的封面,令人眼花缭乱。

而出版社则给山寨版教材高定价、低折扣,并用高版税拉拢老师,帮助其销售营利。

比如,国家对教材出版物的指导价是1.6元~1.8元/印张。一本17个印张的《机械制图》合理价格在27元左右。可有的出版社把同样印张数的《机械制图》教材定价40多元,再以三至四折的价格卖给高职高专,让院校与老师赚取其中五成多的价差,出版社仍然有利可图。以浙江一所高职高专学院为例,他们从北京一家图书公司采购英语教材,仅图书公司返给该校的“科研经费”就达10多万元。

此外,就是给编著者开高版税。国家规定出版社的版税是码洋的10%。部分出版社为了调动高职高专教授编著、出版教材的积极性,开出码洋的30%~40%作为版税。由此,派生出不少教材编著游击队与小作坊。辽宁某理工出版社在不同城市设有工作室,给所在地高职高专教授提供教材组稿、申请书号、出版印刷、发行回扣等“一条龙”服务。

最终的结果是,出版社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赚得盆满钵满,而学生拿到手的却是定价高、质量不高的教材,甚至有一些教材别字连篇。

教材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据了解,我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学校给予了自主办学权。高职高专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很大的办学自主权与教材选择权。可在现实操作中,高职高专这些权力慢慢被出版商与老师所绑架。质量好、价格低的精品教材被拒之门外,短平快出版、价格高的劣质教材充斥课堂,从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一位出版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介绍,本科教材对编写质量、学术权威的推崇无形中构筑了一个较高的门槛,中职教材长期以来有国家层面强有力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实力不强的出版社难以进入。高职高专教材既无多少权威可言,也缺少规划统筹,几乎成为一个不设门槛的市场。

根据有关部门对425所高职高专教材使用情况调查表明,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就有400多家向这些院校出版发行教材,大量不具备教材出版资质与经验的出版社涌入高职高专教材市场以后,导致重复建设、质量下滑、无序竞争、低端推广、发行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很多出版社把自己出版的非国家规划教材也冠以“规划”之名,以混淆视听,混水摸鱼。

“市场经济不排斥竞争,但是呼唤规范、有序、合理的竞争。目前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乱象,容易导致高职高专及其老师短视化、功利化发展,最终陷入恶性循环,牺牲的将是高职高专学生家长的利益与高职教育的品牌。”罗女士引用一所高职学院院长的话说:“要防火、防盗、防出版商。”

高职高专教材出版要有把关人

本报记者李剑平《中国青年报》( 2012年08月14日 05 版)各大出版社竞相通过出版短、平、快品种在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市场“跑马圈地”,导致同类教材出了一轮又一轮。业内人士认为,出现这种乱象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建设缺乏顶层设计与系统建构、守门人与把关人缺位,出版准入门槛过低、精品教材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缺少教材有关的延伸服务等。

罗女士等相关出版人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客观审视现阶段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成就,理性分析高职高专教材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领导,积极发挥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监督作用,形成国家、省、高职高专三级联动和产教合作、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工作机制。

国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高职高专各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各专业大类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应对“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教材规划选题进行顶层设计,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选题指南。

对于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应在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选题指南框架内,鼓励高职高专老师积极申报,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后纳入规划,原则上优先考虑先期已经出版且经过使用反响较好的修订教材选题;有国家或省级教改项目支撑、有研究和建设基础的新编教材选题;数字化配套水平较高、具有良好建设基础的修订或新编教材选题;原先教材建设较薄弱的专业的选题。

对于核心课程之外的其他专业技能课程和需要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建议由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加以规划建设。为避免重复建设,已经由国家有关部门规划的教材选题,原则上不应另行规划。

同时,可以根据出版社的综合实力、以往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业绩、教材编校质量等指标,遴选高职高专教材综合性出版基地和专业性出版基地,作为“十二五”期间高职高专规划教

材建设的主要出版单位。对已经出版的所有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进行评比,从中评出精品教材予以表彰,并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教材予以通报并取消其国家规划教材的资格。

国家有关部门要不定期对非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进行质量抽检,并向高职高专公布抽检结果,对于质量保障不力、出版问题频出的出版单位,要列入“黑名单”,建议高职高专不再采用其出版的教材。同时,依法打击出版发行市场各种不正当竞争手段。

我国出版业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我国出版业网站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 陈丹付海燕出版发行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展普及,我国出版业网站建设也迅猛发展,从靳开川在《国内出版社网站建设研究》中记载的1999年的大约78家,到《2009年出版业网站发展创新报告》中的451个,十年间增长了近6倍。这十年,出版网站不仅是数量的增长,网站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样化,服务越来越贴近用户,并出现多个创新点。但是我们也看到,盈利模式不明确、更新速度慢、互动差等问题,也是出版社网站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出版业网站的发展现状,本课题组在2009年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中针对参会的80余家网站做了问卷发放,收回有效问卷68份。通过分析汇总的相关数据,我们从4个方面得出了以下调研结果: 一、网站基本情况 1.七成以上网站建站时间超过5年,出版业网站已进入成熟期 在68个调查对象中,1990年以前建站的只有北京大学出版社等3家,占5.17%。1990-2000年,建站的出版单位为16家,占27.59%。有网络意识的出版单位即在这一阶段起步。另外,这一阶段除了出版社建网站外,还出现了人民网等门户网站、万方数据和龙源期刊网等内容平台网站,以及中国动漫网这样的新媒体网站。出版业网站进入发展期。2000-2005年,建站的出版单位有25家,占43.1%。这一阶段上网的出版单位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经历了“非典”之后,大家充分意识到了网络的重要性。这其中,出版社建站仍占大多数;而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也值得注意,这一阶段建站的电子商务网站有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孔夫子旧书网、福建新华发行集团。这个时期是出版业网站的快速增长期,约有75%以上的出版单位都已建站。2005-2009年,建站的出版单位为14家,占24.14%。这一阶段出版单位建站数量的增速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出版单位在网上圈地的现象减少了,而建站质量却大大提高。出版业网站已进入成熟期。 2.超过八成的出版业网站定位为专业类或综合门户类网站 随着进军网络的出版单位越来越多,网站类型也从单一的传统出版单位上网发展为现在的综合门户、专业网站、电子商务、社区网站以及搜索引擎等,功能比较完善。如图1所示,出版业网站主要定位在专业网站,其次是综合门户类网站,而定位为其他类型网站所占的比重不足15%。可见出版业网站更关注网站宣传展示和专业信息发布的功能。 3.网站已逐渐独立于传统部门并与其形成合作互补关系 调查数据显示(参见图2),有43%的出版单位将网站作为独立部门;另外将网站作为信息技术部门或数字出版和新媒体部门的约占四成。可见,绝大多数出版单位已将网站作为进军数字出版的桥头堡,并在机构设置上给予其较为独立的发展空间。

关于出版教材说明

关于教材、专著出版的常识和思考 经常与老师们打交道,很多老师咨询教材和个人专著出版的一些事情。 在这里,把自己多年积累的一点常识和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聊一点关于教材、图书合理引用的一些常识,权作为引子。 (1)在写作时,需要用到音乐、文学、绘画等作品,尽可能选择已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个人作品作者死后超过50年;法人、组织署名作品以及电影作品首次发表后超过50年)作为素材使用。 (2)需要引用未过著作权保护期的作品音乐、视频时,每个片段不要超过15秒。 (3)引用别人文章、图书内容,不要完整成段引用,尽可能只引用几句关键的内容,尽可能截成小片段引用,同时要文献注明出处。 (4)通常一本书,所有引用的内容加在一起不要超过1/10。比如,你编写一本30万字的书稿,书稿中引用的所有片段内容汇总到一起不要超过3万字。 (5)出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可以适当引用,例如,在书中介绍文学、绘画、电影、软件、产品,少量使用其名称、简介、照片、界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介绍、评论或说明,但要客观,不要中伤或刻意贬低。 (6)合理引用的对象一定是公开发表的作品,包括公开发行的书籍、音像、软件,网络发表作品,公开出售的商品等。内部使用的讲义、属于商业秘密的资料、个人隐私资料、个人肖像等所有权人自身未公开发表的内容,未经所有权人书面同意,均不可以引用。 (7)引用图片素材时,尽可能使用自己拍摄的图片。引用网络图片,尽可能引用景物、动物图片,避免使用人物肖像图片。在网络上搜索图片引用时,尽可能使用google用英文搜索国外的图片资料。 (8)使用国外的图片、案例的作品资料时,若涉及文字,一定要翻译成中文后使用,部分软件界面、网页可以用原截图,但编者本身必须准确读懂所有文字的内容,不得有不适宜的文字出现在书中。 (9)引用工程、流程、示例图时,编者尽可能按照书中的特定需要进行修改、重绘,若编者绘图能力不强,可在编写时用图片处理工具简单草绘或手绘扫描(一定要标注清晰、准确),交稿后委托排版人员代绘。 1. 投稿选择 在一家大的出版社做了十多年编辑,也想把自己做编辑(这里仅指出版社书稿编辑,杂志编辑不在此列)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作者聊一聊。 想到那里说到哪里吧。 先说说投稿方面的事情吧。 每个出版社、每个编辑风格都不相同。经常有作者拿一本书稿,投到一家出版社,被编辑退了回来,就感觉在这家出版社再也出版不了了,其实不然。 一个大型的出版社往往有几百名编辑,这些编辑分属不同的部门,比如有的编辑是负责医学方面的、有的编辑是负责经济管理方面的,你把一本医学方面的书稿投给负责经济管理方面的编辑,他当然不感兴趣。 还有,每个部门、每个编辑的成长时期也不同。比如,一家以法律图书为核心的出版社,可能他的法律图书出版部门会比较成熟,所以这个部门的编辑会对法律方面的稿子比较挑剔;但是这家出版社经济管理图书出版部门可能比较年轻,那么他们对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稿就会渴望由而放宽采用标准。 即使是同一个部门,干编辑时间长短也有不同。有些老编辑,资源多见识广,对稿子会相对挑剔;一些新编辑,

出版专业基础笔记总结(背诵版)

出版专业基础 第一章出版、出版物、出版工作 1.出版 1.1出版的三个基本要素: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作者创作的已有作品进行选择、优化。1.2开展出版活动的四个基本条件 (1)精神文化资源 (2)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出版物生产的两个阶段:精神产品、物质产品)(3)流通传播资源 (4)市场资源(市场需求是出版生产发展的动力) 1.3出版的一把过程 (1)精神产品生产阶段 ——编辑工作阶段: (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2)物质产品生产阶段 制作样本→批量生产 (“母版”样本、“母版”、半成品、最终产品) (3)产品流通阶段 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 2.出版物 2.1概念和类型 概念:已出版的作品 属性:精神产品、物质产品 2.2种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 (1)图书 不同于报纸/期刊的特点:出版方式“非连续出版”;内容上的系统性、稳定性。(2)报纸 不同于图书的特点:出版方式“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 (3)期刊 *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 (4)音像制品 *分为:录音制品、录像制品 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的手段、物质载体、复制方式、形态和结构(5)电子出版物 连续性、非连续性 2.3出版物的标志 (1)中国标准书号(5段13位) 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 ISBN XXX-X-XXXX-XXXX-X 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 (2)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用于:报纸、期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习称“刊号”) ①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2段4位) ISSN XXXX-XXXX 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2段6位+分类号) CN 11-3209/G3 3.出版工作 3.1指导思想 3.2工作原则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

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环境分析 一、图书出版业的PEST模型 1.政治环境 国家法规政策,推进了图书行业的发展。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明确了出版者、印刷者和发行者的权利和义务。1990 年我国正式颁布著作权法,并于次年开始实施。1992 年我国加入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正式进入全球化时代的图书业出版角逐中。这一时期的图书出版开始受到法律约束,对以引进出版海外作品为主的出版社影响巨大。自1995 年至1999 年4月,我国与国外的图书版权贸易超过1. 5 万项,购买对象国也从美、英、日等少数国家拓展到更多国家。几十年来年来,我国新闻出版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我国出版业的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日趋完善。与此同时,版权贸易结构逐年改善,实物出口总量逐年增加,图书出口达730 多万册,是进口图书的两倍。 出版行业经历着深刻的制度转型和结构重组。1992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明确了企业应享有的经营权。出版业在整个国有经济部门的制度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明显落后,出版社仍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模式上。近些年来的出版集团的建立才标志着现代企业制度在逐步建立。由图标可知,04年我国出版行业企业公有资本远远大大非公有资本。由事业单位变成了独立企业法人,在转制改革的道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适应了市场的考验,不断发展壮大。出版、发行集团的成立、高校出版社转制、教材招投标,这些适应市场发展的改革措施,演绎着优胜劣汰的市场规律,也让中国书业更加成熟和有力,这几年来的书业改革将对今后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起到关键作用。 表4 2004年出版行业企业实收资本构成(%) 施了“走出去”战略,2003年中国对外开放图书零售业务、2004年图书发行批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 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

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 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 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 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 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 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课后习题 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圣才出品】

第六章 出版物市场及其需求 1.什么叫出版物市场?它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1)出版物市场的含义 出版物市场,是指围绕出版物商品交换所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2)构成出版物市场的基本要素 ①经营者 这是出版物市场活动的主体,是出版发行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包括生产经营者、批发者、零售者三大基本类型,他们是出版物市场关系中的“供方”。 ②出版物商品 这是出版物市场活动的劳动对象,是形成出版物市场的物质基础。对于读者而言出版物商品是需求的对象,对于经营者而言出版物商品是其所耗劳动的凝结物。 ③消费需求 有需求才有供应,市场供求关系由此形成。所以,消费需求也是形成市场不可缺少的条件,甚至在经营者眼中,消费需求就是市场。构成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个:a.读者 这是构成出版物市场消费需求的基本要素。哪里有读者哪里就有对出版物的需求,有什么样的读者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物市场结构,读者对出版物市场的容量、市场结构、市场行情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b.购买力 读者观念上的需求要变成现实消费行为必须以相应的货币支付能力为前提,缺少货币

c.购买动机 购买动机是指促使读者选择、购买某种出版物的种种心理因素。读者只有具备一定的购买动机,即具有了明确的购书目的,才能实现由需求到消费的转化,形成现实的消费需求。 这五个基本要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出版物市场,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形成出版物市场。 2.什么叫卖方出版物市场?什么叫买方出版物市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1)卖方出版物市场的含义 卖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满足不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出版物商品供不应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 (2)买方出版物市场的含义 买方出版物市场,是指在出版物供求矛盾运动中,卖方的发展超过了需方增大的要求时所出现的出版物商品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市场状态。 (3)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主要区别 出版物市场中的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的主要区别是在两种市场中,出版物商品供求矛盾性质不同。具体地说,两者有以下三点区别: ①卖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普遍出现市场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图书供不应求;买方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在市场上较长时间普遍出现需求基本饱和,供给相对过剩,图书供过于求。 ②卖方市场中需求者之间的竞争导致图书交换价格上升,对生产起刺激作用;在买方

(发展战略)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

中国出版业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报纸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反映着我国报纸出版业发展的基本格局。国家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合理布局的原则对报纸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逐步形成了报纸总量适度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布局日趋合理的基本格局,为我国报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止到2005年7月,全国共出版报纸1926种。其中,中央级报纸218种,占我国报纸总量的11.3%;省级报纸806种,占总量的41.8%;地市级报纸848种,占总量的44%;县市级报纸54种,占总量的2.8%。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出版报纸最多的省份为广东省,共出版100种报纸;出版报纸最少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出版15种报纸。 我国报纸的结构经过历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党报为龙头、各门类报纸共同发展的局面。2005年,全国出版各级党报438种,党报成为我国数量最多的单一品种报纸;出版晚报都市类报纸285种(其中晚报153种,都市报132种),在全国报纸结构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党报;出版生活服务类报纸245种,其中广播电视报仍占有51%的比重;出版行业、专业及其他各类报纸958种,在20个细分子类别中,数量最多的是企业报,占这类报纸总量的16.9%。在不同刊期的报纸中,日报和周一刊报纸是我国报纸的主要类型,分别占报纸总量的49.7%和29.8%。我国72%的日报是党报和晚报都市类报纸。

2004年,全国共出版90种少数民族文字报纸,使用13种少数民族文字。我国目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主要少数民族,都拥有以本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此外,我国还出版外国文字报纸13种,主要是英文和俄文报纸。 我国报纸的布局在充分保障各地宣传舆论工作需要的同时,与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日益协调。不同类别报纸在各级行政区划的布局,体现了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统一的指导思想。在报纸的地区布局上,2005年,全国报纸布局呈现纺锤形结构,但基本保持均衡。但六大经济区域报纸出版资源呈非均衡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带动下,华东地区和中南地区出版报纸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42%。各省区布局基本均衡,报纸出版资源最多的省份仅占全国份额的5%左右。但各城市布局呈非均衡布局,占全国城市比例5.5%的36个中心城市(包括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集中了全国62.2%的报纸出版资源,其中4个直辖市拥有全国五分之一的报纸。 在报纸的品种布局上,三级党报结构实现了党报对中央、省、地市的全面、均衡覆盖;晚报都市类报纸的集中度明显提高,在36个中心城市出版的晚报和都市类报纸,占全国同类报纸总量的49%;受城镇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类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而功能单一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依然在地市级生活服务类报纸中占据主导地位(占77%);全国性行业报纸主要集中在中央,企业报的分布则直接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特大型、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布局现状。2003年报刊治理后,报纸在县市一级的分布为数极少,现存54种报纸主要是民族自治县党报、晚报及县域专业类报纸,

出版行业常识

出版行业常识 一、关于对出版业的认识 当前,出版业竞争激烈,尤其是新科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出现,对传统出版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具体表现为:网店对实体店的冲击;电子阅读对纸质书的冲击。但是,在这些冲击面前,不管出版业的风云如何变幻,其核心竞争力只有一个,就是“内容为王”。谁握有具有市场价值的内容,谁就可以占领出版市场的制高点。 因此,寻觅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选题策划人员、优秀的作者资源以及市场推广人员,是所有出版单位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关于对整个出版流程的认识 出版的全流程可以简称为“编”、“印”、“发”。 1、编。就编辑分工而言,策划编辑是灵魂,引导着出版单位的出版方向;责任编辑是书稿内容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书稿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外部作者供稿,另一个是内部编辑人员编写。 外部作者资源主要有:(1)专家,以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居多;(2)社会名人,尤其是媒体名人,比如易中天;(3)各行行业的精英人物,比如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4)网络名人和网络写手,比如网络财经评论人时寒冰;(4)专门的撰稿公司和自由撰稿人;(5)培训行业的著名讲师,其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受众。 2、印。此环节可以简略为:(1)控制成本,主要是纸价和印工费、装订费;(2)控制质量,主要确保装订顺序正确,无缺页、残页,封面和彩插色彩输出准确,墨迹清楚均匀,页面无脏点,各种印装材料质量符合原始要求,等等;(3)控制进度,即按公司要求按时完成印刷装订任务。 3、发行。 (1)市场推广。也可以说是市场炒作。好的图书,尤其是畅销书,巧妙的市场炒作,会对提高销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市场推广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书评、名人媒体推荐、广告、店铺彩宣、网络推广和各种图书订货会推广等。 说到网络推广,除了相关网络媒体、论坛外,微博是很少有人利用的一种推广方式。名人的微博影响力很大,受众很多,比如,所说姚晨的微博粉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人。 (2)渠道建设。主渠道为新华书店,二渠道为各种民营图书批零商。除此之外,还有网店销售,比如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等。 据我的初步了解,我们公司的图书有一部分图书是教材和教辅,主打图书是公共科目英语。此类图书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学生购买的终端渠道主要是:学校统购、新华书店、学校周边的书店、网购。

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特点简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b5449293.html, 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特点简析 作者:罗紫初秦洁雯刘美华 来源:《现代出版》2012年第04期 摘要:与一般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相比,我国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呈现出受国家严格规制;涉及面广、质量要求高;季节性强、经营集中;集中度高、竞争激烈;针对性强、目标市场容易把握等特点。 关键词:教材;教辅;出版;发行 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出版业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活动的重要性及特殊地位要求我们对其规律进行认真探讨。我们认为,与一般图书的出版发行活动相比,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出版发行受国家严格规制 教材教辅图书的出版发行是文化、知识与价值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必然要通过一定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我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对中小学教材教辅图书出版发行活动的规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对教材编写的审定管理 我国专门制定了中小学教材建设方针,实行在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无论教材的编写主体如何变化,都必须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编写。此外,《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编写教材须事先依规定向相应的教育行政部门申请立项,经核准后方可进行。教材的编写、审定,实行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两级管理。” 2.严格审定出版发行主体的资质 根据相关规定,教材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由省级以上出版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价格主管部门以招标或者其他公开、公正的方式确定。教辅方面,出书范围未含教育类图书的出版社,不得安排中小学教辅材料类图书选题。中小学教辅图书发行企业必须是经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批准的,且必须从依法设立的出版发行单位进货,并依法签订供销合同。 3.选用严格 根据相关规定,选用的教材必须是经审查通过的、由国务院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列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的图书。且各级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目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最全知识总结

第一章出版概论 第1节出版活动 一、出版的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 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 3.意识形态属性 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形成舆论导向 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3)促进社会和谐 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增进文化积累 2)推进文化创新 3)促进文化交流 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 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 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 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3.弘扬中华文化 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3节出版物 一、出版物的要素 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 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

出版行业的分析

对出版业行业的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page 第一章出版行业综述 1 (1)出版行业的基本模式 1 (2)出版行业的成本和利润 1 (3)出版行业的规模、增长性以及趋势分析 2 第二章出版机构的生存状态以及成功因素分析 4 (1)国有出版机构的成功因素 4 (2)民营出版机构的成功因素 5 第三章出版行业面临的竞争因素 5 (1)替代品的威胁 5 (2)上游的议价能力 6 (3)下游的议价能力 6 (4)新进入者的竞争 6 (5)来自行业内的竞争7 第四章对出版行业的整体评价7

第一章出版行业综述 图书出版发行业指的是图书出版到发行以及分销等整个产业链内所有参与者行动的行业,出版社或出版集团负责从新闻版权属拿到书号并进行选题、审稿等一系列工作,而图书的发行则由发行集团负责。严格的说出版和发行应该是两个不同的行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大型国有背景的出版发行集团一般是出版发行兼而有之,而民营出版机构则一般只从事图书出版的工作,发行则一般有民营或国营书店以及网络销售图书的方式完成。我国的出版领域可细分为教育出版领域、专业出版领域、以及大众出版领域。 (1)出版行业的业务模式 在出版阶段,首先由出版社依据市场调研的信息进行选题,然后依据选题寻找合适的内容作者。出版社与作者签订出版合同,约定双方的合作条件和权力。之后,出版社将进行审稿、申报书号、确定印刷格式、印数以及定价,再安排印刷商排版、印刷。印制装订完成后,出版社将通过发行机构发行出版物。在出版物推向市场前,其内容是否迎合大众口味和市场偏好很难准确预测,类似电影和电视剧制作行业,前期投入的回报存在很大不确定性。(2)出版行业的成本和利润 图书出版行业的主要成本为支付作者的版税(或稿酬)、印刷成本、对图书流通环节的折让。 1、版税成本 一般而言,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出版社采取版税的方式支付酬劳,即按照该本图书全部的销售码洋(码洋=单册定价×发行数量)约定一定比例,支付给作者作为酬劳。版税的支付比率一般在8%~13%不等。 2、印刷成本 图书的印刷成本为可变成本,一般而言,控制在整体销售码洋的20%~25%左右。 3、对发行环节的折让 由于出版社或民营出版机构并不直接面对读者,需要通过中间发行环节将图书最终传递到读者手中。目前比较常见的发行渠道为传统的书店渠道(包括国有新华书店、民营书店、或与出版商签订协议的零售书店)除传统意义上的书店外,网络书店(如卓越、当当)已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渠道之一,未来有压倒部分实体书店之势。一般而言,出版社以书刊定价6折的价格将图书批发给发行机构。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出版社的图书发行成本为图书售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必修版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实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同学们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同学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作为进行探究与创造的手段,并为探究与创造营造良好的氛围与必要条件。通过探究与创造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了过程,获得了一些探究与创造的方法,把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就感。本节内容较多,分为两课时,本节课学习后一课时。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即u>2f的成像规律基础上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二》的,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一些知识和如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提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会在当f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表格进行归纳和总结。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具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 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光屏、蜡烛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导入新课】 问题:上节课探究了凸透镜成像的部分规律,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了哪些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问题: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呢? 引导: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考研真题和答案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考研真题和答案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内容简介 本资料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的师生参考。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学基础》(罗紫初、吴赟、王秋林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出版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出版学”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罗紫初著的《出版学基础》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辅导用书: 1.[电子书]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电子书]罗紫初《出版学基础》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资料是罗紫初《出版学基础》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本书收录了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和北京出版学院等名校的5套考研真题,并由高分考生根据科目考试大纲、考研的参考教材

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对部分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本书参考大量资料对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罗紫初《出版学基础》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 试看部分内容 名校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441出版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 详解 中国传媒大学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441出版专业基础试题

教材编写简要说明及注意事项·定稿

教材编写简要说明及注意事项 一、总体要求 (1)请按出版合同上的约定控制好字数(版面字数)。 (2)要求稿件齐、清、定。 (3)稿件要求单面打印,每页建议按35行×35字。最小用5号字,适当加大行间距、字间距。 二、稿件的基本组成 1.文稿 文稿包括内封、内容简介、前言、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 2.图稿 图稿包括文图、表图。 图要有图名;图必须清晰、可描;图字必须清楚。 (1)分图名放于图名下; (2)图中件号用数字表示。 三、文稿 1.层次 格式: 第一章××××××(标题居中) 第一节××××××(标题居中) 一、××××××(标题前空两格,标题后不接排) (一) ××××××(标题前空两格,标题后不接排) 1.××××××(标题前空两格,标题后不接排) (1)××××××××(前空两格,接排) 1)××××××××××××(前空两格,接排) 另:如在段落中要分述几点,则可以参照以下格式: 例如:包括以下几点:①××××××××××××。②××××××××××××。③××××××××××××,××××××××××××。 说明:各章要有习题和思考题

1. 应注意的问题: 1)标题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使用,可以跳用,但不可倒用。应避免小题大用或大题小用。 2)标题要简明,切忌两个标题完全相同。(如章名与节名、节名与下一层次的标题名) 2.公式 (1)公式居中书写。 (1)公式注释建议采用下列形式: 式中,XXX为XXXX;AAA为AAAAA;BBB为BBBBB。 说明:“式中”一定要顶格。 (2)公式号位于公式右侧行末顶边线,并加圆括号。 应注意的问题: 1)重要的公式或正文中要引用的公式才编号。 2)公式按章连续编号,不要断号或重号。 3)计算式中的每个计算步骤都应带单位,单位不加括号。 举例: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课后习题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圣才出品】

第二章 我国的出版业和出版系统 1.你认为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何时?其理由是什么? 答:(1)出版业的起源与单个出版活动的出现不同,出版要形成一个行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①社会上出现了较多的为读者所需要的作品;②有众多的生产者通过一定手段对作品进行复制使其成为出版物;③出版物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换。 (2)我国的出版活动起源于西汉末年。西汉末年,这三个条件都已具备。公元4年,长安太学近旁出现了包括买卖书籍在内的综合性贸易集市——槐市。稍后,又出现了书肆。在槐市与书肆上交易的图书,都不是作者的原作品,而是用手工抄写方式对原作内容进行加工复制的产品;此时出版物的传播已开始采用市场交换方式;众多的图书品种集中在书肆销售,说明社会上能用于加工复制的作品也很多。这就说明,此时出版活动已经产生。 2.概述纸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答:(1)纸的发明 汉武帝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的植物纤维纸,只是由于质地粗劣,不能用于书写,所以槐市、书肆上的图书载体都是竹简与缣帛。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突破了此前利用天然资源作为知识载体的老思路,拓宽了造纸资源,提高了纸张的生产率。 (2)纸的发明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①改善了书籍的载体材料,提高了书籍生产的速度和效率; ②扩大了平民抄书和读书的机会,为出版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③纸张利于运输,为图书流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④扩大了我国出版业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3.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的特点? 答:手工抄写出版时期是指从雕版印刷出现的公元6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在我国建立的1300多年,此期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有三个主要的特点:(1)图书的生产制作以手工抄写为主。大量史料都有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佣书人的记载和对隋唐抄书活动的描述,这都说明此期图书生产制作是以手工抄写为主的。 (2)图书的流通以个体书摊、书贩为主。这些个体书摊、书贩有的单个流动推销,有的云集成市。 (3)佛道教经典及单篇文学作品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出版品种。东汉之后,佛教和道教盛行,从皇帝到老百姓都普遍信奉宗教。对宗教的迷恋,使佛道教经典被官府大量抄写制作进而影响到民间。此期又是文学非常发达的时期,文学作品大量涌现,文学书籍的抄写与流传成为了一种社会时尚。 4.概述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影响。 答:(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据史实推断,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雕本肇于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近、现代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为此提供了佐证。1994年,西安唐墓发现的梵文陀罗尼经咒印本。在公元650—670年间刊印于长安,是现在最早的单页形式的印刷品。公元658—663年,玄奘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雕印活动,印造了百万枚《普贤菩萨像》,说明此时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已很普遍。据史实推断,我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不迟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 (2)雕版印刷术对我国出版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教材、图书出版常识

教材、图书出版常识 一、常用术语 1.开本:图书开本的大小,是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裁切成多少小张,就称作多少开本。如全张纸裁切成16小张的,就叫做16开;裁切成32小张的,就叫做32开......等。 常用全张印刷用纸的幅面 787mm×1092mm 850mm×1168mm 880mm×1230mm 787mm×960mm 16开,A5表示对折长边5次为32开。 (2)M表示纸张的丝绺方向与该尺寸边平行。 的称后封面,靠书心一面的称封底里,又称封三;最后的外表一面称封底,又称封四。前后封面相连护住书心订口一侧的部分称为书脊。在书籍封面外裹附一层纸张或其他片状物以保护书籍的,叫做护封。封面或护封在切口处多留一定宽度向里折叠,叫做勒口。 3.版权页:是一本书的出版历史记录,版权页内应包括:书名、著作者、印刷厂、发行单位,出版时间以及开本、印张、插页、字数、版次、印次、定价等内容。版权页一般印在扉页(内封)背面或内文最后一页。 4.版次:第一次出版的出版物称为“第一版”或“初版”,第一次出版后,内容经过大量修改、增删再版者,称为“第二版”,以次类推。

5.印次:即每一版印刷的次数。从每一版第一次印刷计算起,每重印一次都要累计并标注明确(如二版一次,二版二次,三版一次,三版二次)。 6.印张:版权页上的印张,表示该种出版物的一本书所需要的印刷纸张数量,它是计算定价的依据之一。一张全开纸有两个印刷面,即正面和反面,规定以一个印刷面为一个印张。这样,一张全开纸有2个印张。 印张的计算方法:全书总面数÷开本=印张 7.定价:印在书上的价格。一本书的定价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根据规定的定价标准,按书籍的类别,选定每印张定价,再按每印张定价乘以印张数量得出的;另一部分是按标准计算的这本书的封面、装帧材料和插页等的价格。两部分相加就是这本书的定价。 8.版心:书刊幅面除去周围的白边,剩余的正文和图版部分称为版心。 9.白边:是版心与上切口、下切口,订口和外切口之间的空隙部分。版心上端的白边叫“天头”,版心下方的白边叫“地脚”,靠装订一侧的白边叫“订口”,和订口相对的白边叫“外切口”。 10.页码:是表示页数的数码,一般排在书籍版心的靠外切口的上角或下角,也有排在版心下方左右居中的。凡是另页起或另面起的篇名、章名和没有文字的插页和空白页,一般都不排页码,叫做“暗码”。扉页、版权页等虽然不排页码,但仍计算在全书的总页数之内。前言、目录等文前辅文部分,页码另计,也计算在全书总页数之内。一般习惯,正文开始为第一页。 11.书眉:印在版心以外空白处的书名或篇、章、节名,横排本印在上端,叫做书眉。一般双页码排篇名,单页码排章名;或双页码排章名,单页码排节名。总之,双页码的内容层次大于单页码的内容层次。读者在阅读时,可以直观地了解本页文字是归属某一篇、章、节的范围。如在一面之内出现两个同级标题时,书眉应排最后一个标题。 12.出血版:以图版为主的图书,为了美观和美化版面,将图版的边沿超出版心,经过裁切之后,不留白边,称之为出血版。一般常见于通俗读物、儿童读物、美术画册、大型画报等等。 13.页、面:页和面是两个概念,书籍的一页包括两面(与“张”同义),每面就是书刊中的一个页码(Page)。在实际工作中,页、面不能混淆。“另页起”表示每一篇文章或篇、章、标题必须是从单页码开始。如前面文字排到单码结束,则双码是白面。“另面起”表示每篇文章或篇章标题不接排,必须从另一面开始,它可以从单码排,也可以从双码起排。 14.通栏、分栏:正文文字的行长与版心相等,叫做通栏排式;正文的行长如按版心的宽度分成相等的两栏或多栏,称为分栏排式。 15.另行、顶格、缩格、齐肩:正文每一段落的开始,一般要退进二字,叫做另行起;另行排之后在回转第二行时,要顶版口排,叫做顶格;不顶格的称缩格排,但要注明缩几格;若第一行缩进二字,转行时同样缩进两字,称为齐肩。 16.行距:行与行之间的距离称为行距。一般行距至少要空正文字身高的1/2以上。 17.占行:为了使标题突出和醒目,标题要占行。如果是占5行,指的是占正文字的五行(包括行距)。标题字数如果较多,可以转行,两行之间的行距要大于正文的行距。 18.居中:标题占几行居中,即表示上下排在这几行的中间,左右居中;其他如公式,图表居中,即表示以版心宽度或最长行为准,左右居中。 19.串文:指标题、图表的旁边排正文。一般超过版心的1/2宽的图可不串文排。串文的目的是为了使版面紧凑,全书能容纳更多的内容,节约纸张。 20.背题:标题正好起在一面的最末一行,题下无法排文,也就是标题背离了文字,叫做背题。这样宁可在本面最下空白两行,将标题移至下一个版面上去排。这里所称的标题,一般指居中、占行的标题。 二、版式设计的要求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罗紫初《出版学基础》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 1.出版要素 2.非正式出版物 3.“双百”方针 4.读者市场 5.责任编辑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我国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发展状况。 2.对出版工作的文化性与经济性两者关系应该如何认识? 3.什么叫出版物资源优化配置?衡量出版资源配置是否优化的具体标准是什么?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试论编辑出版人员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建设与图书出版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2.试述我国出版业转企改制的路径及其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 结合一家著名期刊的办刊历程,论述其办刊定位与刊物事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每题8分,共40分) 1.出版要素 答:出版要素是指编辑、复制、发行,即出版活动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编辑”是指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作品复制和发行的前提。“复制”是指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质产品的活动。“发行”是指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作为一个完整的出版活动,这三者缺一不可,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2.非正式出版物 答:非正式出版物是与正式出版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经一定审批手续而印刷出版,并以非贸易形式发送与交换的出版物。如供交换用的内部报刊、纪念性文集等。 3.“双百”方针 答:“双百”方针是指出版工作中应贯彻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其基本点,就是在学术上实行民主讨论,在文化上实行自由竞赛,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来发展正确的东西、纠正错误的东西,以求得社会科学文化的健康发展。在出版工作中贯彻“双百”方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在作品内容的价值判断上,必须正确、细致地划分政治问题与思想学术研究问题的界限;②在书稿加工过程中,要尊重作者,维护作者的著作权益;③在产品流通中要严肃慎重地处理报废出版物的问题,要注意不轻易停售或报废出版物。 4.读者市场

最新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分析报告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分析报告

概要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是新闻出版行业的重要分支,目前形成了以约30家综合出版发行集团公司为主体和分散单一的出版社并存的竞争格局;图书出版发行行业规模继续保持扩大趋势,图书出版品种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重印、重版品种占比提高,体现行业整体发展质量有所上升。目前国家对于图书出版发行企业支持力度大,政策稳定性强,有利于行业内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并减轻财税负担。结合行业发展现状,版权保护、数字出版和教材教辅改革应是行业发展重点关注的领域。目前,行业竞争格局多样化,有限的优质出版资源呈现向品牌化、集团化、市场化企业集中的趋势,内生和外延性增长潜力是未来挖掘的重点。 行业内发债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强,具有一定区域垄断优势,经营风险较低;行业营业利润率较高,债务负担较轻,偿债能力普遍较强,信用等级较高。随着相关企业资产收入规模的扩张,应重点关注贸易和房地产等非主业带来的流动资金压力、未来融资需求,以及对发债企业盈利水平和债务负担带来的影响。 展望2015年,图书出版行业作为弱周期行业,仍将保持较好的信用品质;未来政策支持力度和导向有望保持稳定,行业展望稳定。

一、行业概况 图书出版发行行业是新闻出版行业的重要分支。由于图书、刊物和报纸三个主要出版物经营上专业性较强且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为主要研究对象。部分数据采用全行业指标。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总体放缓 出版方面,2013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4.4万种,较2012年增加3.0万种,同比增长7.4%(其中,新版图书25.6万种,同比增长5.8%);总印数83.1亿张(册),同比增长4.9%;图书出版实现营业收入770.8亿元,同比增长6.5%;利润总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 2.9%。受文化、科学、教育及体育类图书品种增速显著放缓影响,图书出版品种增速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新版图书回落10.8个百分点),重印、重版图书品种则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增速放缓与相关部门近年来着力实施图书精品战略,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图书出版单位由追求数量转向提高质量、以及整顿图书出版,特别是教辅类图书出版秩序的政策相吻合,行业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发行方面,2013年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和出版社自办发行单位实现出版物总销售额2346.2亿元,较2012年增长8.6%;全国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7.2万处,同比下降0.1%。出版物发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710.7亿元,增长12.1%;利润总额221.1亿元,增长12.8%。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自2010年开始,中国出版物销售量增长率有所波动,销售额增长率则逐年下滑,行业增速总体放缓。出版物销售金额增长率始终高于销售量增长率,表明出版物价格逐步增长。 图1 近年中国出版物销售及增长情况 (单位:亿册、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