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_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_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_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_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第27卷第5期河北法学

V ol.27,N o .52009年5月

Hebei Law Science

M ay ,2009

价值取向与历史演进

———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立法之选择

李 敏

收稿日期:2009203202

作者简介:李 敏(19672),辽宁黑山人,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侵权法、物权法等相关民法理论。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西安710063)

摘 要:归责原则居于侵权法的核心地位。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需求导致了不同归责原则的出现。构建适应现代民

法发展的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是我国制定民法典面临的一大问题。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应由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原则组成。

关键词:归责原则;历史演进;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

中图分类号:DF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3933(2009)0520042205

The H istor i ca l Evoluti on of Tort Law D eterm i n i n g L i a b ility Pr i n c i ples and

the Rea listi c Cho i ce i n Ch i n a ’s L eg isl a ti on

L IM in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 w,Xi ’an 710063China )

Ab stra c t:Deter m ining liability p rinci p les is in the central positi on of t ort la w .D ifferent s ocial de mands in different peri ods had led

t o the different deter m ining liability p rinci p les .The constructi on of the t ort la w deter m ining liability p rinci p les that adap ts t o the modern civil devel opment is a p r oble m we has t o face in the legislati on of China ’s civil code .Our country ’s t ort la w deter m ining liability p rinci p les in future civil code shall consist of fault,non 2fault and equity p rinci p le .

Key words:deter m ining liability p rinci p les;hist orical evoluti on;fault p rinci p le;non 2fault p rinci p le;equity p rinci p le

侵权法的制定是目前我国民事立法中的一项重大工

程,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科学的侵权法亦决定着未来我国民事立法体系的科学性与完整性。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整部侵权法的核心问题,决定着整部侵权法的规范内容,学界对此历来存有争议。本文旨在从侵权法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与法律价值出发,结合我国目前理论与实践发展,着重就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内涵及其意义

归责,顾名思义,是指责任的归属,即责任应由谁负担。归责不同于责任,责任是归责的结果,归责为责任的成立与否寻找根据,但归责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责任的产生。责任的成立与否取决于加害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符合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或应由其负责的他人行为或归其管理的物件致人损害的事实发生时,确定其应承担侵权责任的法律依据或规则。目前,我国学界对归责原则有多种称谓,有称“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有称“民事损害赔偿归责原则”,亦有称

“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等等不一而足,笔者认为,这些称

谓的不同,反映了学者对归责原则思考角度的不同,本质上并无对归责原则内涵理解的差异,即归根结底,归责原则是确定责任归属的判断依据。但诚如学者所言,归责原则所要解决的并非直接的责任归属问题,而是责任归属的核心依据问题,是在责任成立之时对责任渊源的一种实质追问,即它不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凭什么”的问题[1]。故本文认为采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这一概念较为合适,更能符合归责原则的内涵属性,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要解决的是行为人对其致害他人的行为或应由其负责的他人行为或归其所有或管理的物件致害他人时,确立该行为人或管理人承担责任的核心依据问题。

归责原则作为确认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性规则,是民法的平等、公平等基本原则在侵权法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归责原则在侵权法中居于核心地位,对于归责体系的构建起着基础性作用,贯穿于侵权法中的各项制度,是对整部侵权法的规则制度起着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思想,一

24—

定的归责原则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的负担、免责条件、损害赔偿的原则和方法、减轻责任的根据等等。因此,归责原则不但是司法实践中处理解决侵权纠纷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认识、学习、掌握侵权法的出发点。确定合理的归责原则,建立一个逻辑统一的归责原则体系,是构建整个侵权法的内容和体系的关键[2]。

二、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与价值取向

侵权法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演进史。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发展来看,它经历了由单一的归责原则向多元归责原则发展的历程,每一种归责原则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同时亦是当时社会思潮与法律价值理念的反映。纵观侵权法历史,大体上经历了结果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期间,法律本身所体现的安全、秩序、自由、正义等价值理念在不同的归责原则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一)早期的结果责任原则与社会秩序安全的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早期的氏族部落时代,解决纠纷的办法被后世法学家称之为“血亲复仇”,即氏族中的某一成员受到伤害,为其复仇是所有部落成员的义务,它反映的是一种原始社会野蛮与血腥的残杀生存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早期物质生活条件简单的反映,更是一种社会习惯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到习惯法后期,由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早期的同态复仇逐渐被损害赔偿制度所取代,即发生损害后,加害一方通过向受害方交纳一定数量的财物以赎买对方的复仇权,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身损害,摩尔根将其称之为“代偿损害”。这种代偿损害可以看做是侵权损害赔偿的萌芽,后世学者将这种赔偿方式归纳为“有加害事实即有赔偿责任”的结果责任原则。这一归责原则体现在立法中,即是对世界法学有着深远影响的《十二铜表法》,该法第八表第5条规定:“对他人的偶然侵害,应负赔偿之责任。”第6条规定:“牲畜损害他人的,由其所有人把该牲畜委付被害人处理,或者赔偿所致的损害。”这种责任的承担,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即得承担。换言之,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唯一的、必要的条件即是损害结果的存在。但严格说来,这种赔偿制度的目的并非为了填补受害人的损失,而是加害人对于受害人放弃复仇权利所给予的报偿,只是一种赎金制度。而从法律价值层面讲,这种以损害结果作为责任认定唯一标准的归责原则,则是人类社会早期专制主义体制之下的法律对社会安全秩序追求的体现,即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而非在实现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因此,即使是赔偿责任,也仍然被看作是对加害人进行惩罚的替代形式[3]。

(二)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发展与自由、正义的价值追求

公元前287年古罗马的《阿奎利亚法》在责任要件上提出了“不法”行为的概念,即非依法律所为的行为,其中包括了基于过失或故意的行为,且不论加害人出于哪种情况都必须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这一“不法”概念的确立,被学界公认为是过错责任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最初体现形式,并在赔偿责任的确认中占具主导地位。《阿奎利亚法》中的有关不法行为的规定,标志着古代加害责任原则已被新的过错责任原则所取代,使民事责任制度向前大大发展了一步。罗马法中的这些闪耀智慧的立法思想,正是罗马人所奉行的自然法思想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在罗马人看来,“法就是理智,支配正当行为和禁止错误行为就是法的自然的职能”。“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4]而将过错的存在与否作为判断责任有无的标准,就使得法律所应负有的惩恶扬善、扶正驱邪的正义精神与理念在罗马人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但罗马法的这一闪耀智慧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却在公元5世纪后随着罗马帝国的灭亡而逐渐被日耳曼习惯法所取代,苛刻的“以事实制裁个人”的加害原则取代了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直到12世纪,随着欧洲大陆兴起罗马法复兴运动,罗马法的过失责任原则才重新被法学家发现并加以运用发展,从而对近代欧洲大陆各国侵权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19世纪以来,过失责任原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侵权法的基本归责原则。1804年《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明确规定:“因自己的过失而使损害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的责任”。第1383条规定:“任何人不仅对其行为所引起损害,而且对其过失或疏忽所造成的损害,负赔偿责任”。该法典根据第1192条的规定,并将过错责任原则扩大到债务不履行的责任,从而使过错责任原则在法国民法中得到全面、系统地确立,为欧洲大陆各国的侵权立法提供了模式。继法国之后,德国、日本、瑞士等所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均明确规定实行过错责任原则。英美法系各国也同样采用了过错责任原则。英国侵权法中对过错原则的确立是通过将普通法诉讼中僵化的诉讼模式,转换为判断过失为诉讼焦点实现的,而美国法中则是通过发展比较“过失理论”,即权衡原、被告各自的过失来确定相互的损害赔偿,从而在侵权法中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

19世纪过错责任原则在西方社会的广泛运用,既是当时社会新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契合了当时社会占主导地位的自然法思想、理性主义思潮以及个人主义支配下的道德观念,与此道德观相适应,每个具有意思能力的独立民事主体都应对依其独立意志而做出的选择承担法律后果,对因自己主观状态上的疏忽或懈怠而致害他人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反之,只要行为人尽到了注意义务,即使造成他人损害,也可不必承担责任,即过错责任原则的精神不是“有过错即有责任”,而是“无过错即无责任”,这对于鼓励行为人大胆放手进行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个人能力,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过错责任原则发展初期,作为一种归责依据往往是以行为人的主观心态的欠缺作为判断标准,即主观过失理论,体现这种理论的即是被称为“预见可能性”学说,即过失的归责基础在于行为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原有预见的可能,只是由于意思集中的欠缺,导致违反了该注意义务,而没有预见,所以判断过失的重心在于行为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是否能够预见[5]。这种过失责任的主观化既顺应了资本主义初期的彰显个人主义的社会思潮,符合资产阶级解放所需

3

4

要的对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追求,诚如黑格尔所宣称的“行动只有作为意志的过错才能归责于我”,“毕竟我只是与我的自由相关,而我的意志仅以我知道自己所作的事为限才对所为负责。”[6]由此,个人自由获得了法律的充分保护,并成为了法律价值的最直接体现。与此同时,主观过失责任的运用也与当时社会尚未脱离传统农业社会的以土路、风车、水磨为标志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工业革命以来,高科技与专业领域的损害事故日益增多,受害人囿于知识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常常很难证明加害人在主观上存在过错从而获得赔偿救济,这使得法律本身所追求的正义精神不能彰显。为改变这种对受害人不公平的主观过错理论,适应社会发展之需要,客观过错理论随之运用而生,即过失责任的客观化。具体言之,在认定是否具有过失时不再探究特定行为人主观心理状态,也不因行为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的不同而有差异,而是统一采纳某种基于社会生活共同需要而提出的客观标准即“合理的人”或“善良管理人”的标准,将合理的人放在与行为人相同的情形之下,考察合理的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是否可以预见或避免,若合理的人既无法预见亦无法避免,则行为人即不具有过失,否则具有过失[7]。但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社会经济发展愈发机械化、科技化,专业分工亦愈发细密,碍于专业知识所限,不论是在实务中采主观过错学说还是采客观过错学说,受害人要证明加害方存在过错进而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总是不易。在此情形下,为了既能维持过错责任原则的地位不被动摇,又能有效地救济受害人,因此,法律上发展出了过错推定的法则[7],即过错推定责任原则。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根据损害事实本身推定加害人有过错,并据此判定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它实际上是过错责任原则在实务中的一种特殊运用形式,英美法上将其称为“事实自证法则”,即在一些特定的情形下,仅仅根据原告的损害就可以推定被告有过失的案件,如果被告不能举证推翻这个预判,被告就将承担责任[8]。过错推定原则一般适用于信息极不对称,受害人难以举证从而获得赔偿的领域,其所奉行的受害人保护主义的伦理思想不单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矫正,更是彰显了法律对社会正义精神的追求。

(三)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与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型危险工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目的非在于对“具有反社会性行为”之制裁,而是基于分配正义之理念,对现代社会所必须的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幸损害”的合理分配。其基本思想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某些具有高度危险性的企业、物品大规模地兴建、产生,造成了危险来源,而在某种程度上只有企业的所有人、物品持有人能够控制这些危险,根据社会正义的要求,从这些危险源获得利益者,应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又使因危险责任而生的损害赔偿得以向社会合理分配。因此,无过错责任的确立在于使无辜损害由国家和社会合理分担,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无过错责任原则首先由1838年普鲁士王国的《铁路企业法》确认。《法国民法典》是通过对其法典第1384条的扩大解释来实现的。该解释中规定了火车、汽车、电气、瓦斯、臭气等物件管理人的无过错责任。德国将无过错责任称为危险责任。其法典第833条规定:“因动物致人死亡,或伤害人的身体健康,或毁损物件时,动物的占有人对受害人负赔偿因此所生损害的义务。”1964年的《苏俄民法典》对此规定得更为详细,该法典第454条规定:“其活动对周围的人有高度危险的组织和公民(交通运输组织、工矿企业、建筑工程部门、汽车占有人等),如果不能证明高度危险来源所造成的损害是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或受害人的故意所致,应当赔偿造成的损害。”英美法系国家则将无过错责任称作严格责任,并通过判例将严格责任适用于动物所有人对其动物侵害他人财产、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产品责任、工伤事故等案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国侵权法重述》在1997年修改时,以立法的形式较为详细地规定了严格责任制度,该法第519条对严格责任做了一般规定:“(1)从事某种超常危险活动的人,对于该活动所导致的另一人的人身、土地和动产的损害承担责任,尽管他已经为防止该损害的发生付诸了最大限度的谨慎。(2)这种严格责任仅限于这样一种损害,其发生的可能性使该活动具有超常的危险。”作为辅助条款的第520条则规定了超常危险的判断标准。

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社会连带法学派的法哲学思想,该学派认为,法与法学的任务,不应再像19世纪那样局限于对个人权利与自由的强调,而应强调“社会利益”或“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结合”以及“法的社会化”问题。因为社会不是个人的简单相加,是社会连带而联合为一个整体[9]。该学派进一步指出,现代社会,个人的生命健康不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的事情……法律亦呈社会化的趋势,例如,在法律行为客体本身合法,而行为目的不合法、不符合社会连带的目的或违反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时,则该行为即应无效[10]。与此相适应,作为保护自然人人身与财产安全的侵权法亦呈现社会化趋势,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就是要将由危险活动所带来的风险在全社会进行分散。事实上,在当今社会,损害分散已逐渐成为侵权法的思考方式,即损害先由制造损害的企业负担,企业再通过价格机制(即将赔偿费计入成本)或通过保险将损害分散到社会,因此,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往往是以责任保险制度为基础,通过责任保险制度来实现损害分配的社会化[11]。另外,无过错责任的适用本身亦是对法律追求正义精神的体现。在过错责任原则指导下,行为人仅对自己的过错行为负责,这种“无过错即无责任”体现的是形式正义的要求,而在无过错责任原则指导下,要求从事危险活动的行为人无论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对由其活动所带来的损害承担责任,体现的则是实质正义的要求。这种无过错责任的适用在实务中解决了受害人对加害人是否有过错难以举证的问题,使损害补偿能够得到落实。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确立基础看,其所侧重的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通过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由高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意外灾害之严重性、频发性,使责任人能够尽最大努力注意他们的义务,实现侵权法所具有的损害预防功能。

4

4

总之,由过错责任原则过渡到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分不开的,在过错责任原则鼎盛的时期(即19世纪中叶以前),其针对的是人们一般的、个人的、自然的行为所引起的损害而定的责任要件,而无过错责任主要针对的是现代化大生产、高科技所带来的各种先进机器、高速运输工具、环境污染事故等等。这些对象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即它们都带有不可克服的危险性。对此,若仍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强调人的主观意志来确定责任的成立与否,则作为弱势一方的受害人的利益就会受到严重损害,从而破坏社会公平。因此,从此点而言,过错原则过渡到无过错责任原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亦是法律追求正义精神的价值体现。诚如伦理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正义是最高的标准,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原则,……普遍适用于一切场合,能够公开地作为排列各种要求之次序的最后结论来接受[12]。但无过错责任并未因此取代过错责任原则,它是在坚持过错责任全面解放人的基础上,对弱势群体利益所施加的特别关注,就整个社会而言,它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的立法选择与构建

如前所述,一部侵权损害赔偿历史就是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演变历史,从人类社会早期的结果责任到近代社会的过错归责原则,再到工业革命与高科技社会发展时期的无过错责任原则,每一侵权归责原则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理念相挈合,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理念在损害赔偿归责制度中的凝练和创新[13]。我国当前正在进行侵权法的起草工作,确立什么样的归责原则体系,是侵权法立法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核心问题,因为归责原则既是民法基本原则在侵权法领域的具体化,又是具体侵权行为规范的统帅与灵魂,所有侵权法的规范都必须接受侵权法归责原则的调整[14]。因此,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决定着未来我国侵权法的立法模式。

笔者认为,构建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一方面,应从归责原则体系的本身内涵出发,确保各归责原则所组成的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系统,在该系统中,各归责原则彼此能够协力合作,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归责体系的综合调整作用,并能共同完成侵权法的制度宗旨。另一方面,还应从我国的现实经济生活情况以及立法、司法实践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思想,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在此立法思想指导下,结合文章上述有关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演进与评价,笔者认为,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应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以及公平责任原则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归责体系。

1.过错责任原则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体系的一般归责原则,具有普遍适用与不可替代性。

过错责任原则从其确立到发展,经历了从主观过错责任到客观过错责任以及过错推定责任的演变发展过程,其内部格局的变化本身亦是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当时社会法律思潮与理念的体现。如前所述,与单纯的主观过错相比,客观过错责任的认定由于借助的是“合理人”或“善良人”客观标准,在责任的判断归属上更能体现法律所追求的正义精神。因此,我国侵权法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应采客观过错认定标准。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法律上的确立,则使得过错责任原则理论内容更加科学、合理与丰富。应当明确,作为过错责任原则的一项法律技术手段,过错推定仅仅是程序法上证明规则的运用结果,其本身并无实体法上的意义[5]。换言之,过错推定不过是法律为保护弱者而在证据法上的一种特别做法,它推定的仍是过错,故其本身并未脱出过错责任的巢臼,不能成为独立的归责原则。

2.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现代化经济发展条件下侵权法的一项特殊归责原则,是传统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补充。在现代侵权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共同架构起规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体系。

无过错责任的确立,是由于现代化高科技与高风险致害的不可预防性,而对受害人施加的一种公平救济,对责任的承担者来说就是一种风险责任或称危险责任,从此点来说,将无过错责任等同于危险责任未尝不可,因为它可以直接明了责任人的责任来源于他自身创造的危险,或者是他的危险行为带来的结果,而无关乎其主观上是否具有苛责性。事实上,在德国,无过错责任就是以危险责任的形式出现的。例如,德国民法学家卡尔?拉伦茨在其所著的《德国民法通论》中就将危险责任、产品责任与无过错责任同等对待,并明确指出,虽然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德国民法典》制定时还不为法典所知,但在今天,它同继续适用的过错原则并驾齐驱,以此对损害责任法律体系进行了变通[15]。针对我国学界有学者提出的用严格责任替代无过错责任的说法[11],笔者不能苟同。因为就严格责任这一术语而言,笔者认为其具有模糊性,不能准确定位无过错责任的应有之义,用严格责任替代无过错责任不能揭示无过错责任的内涵,且易使其与适用推定的特殊过错责任原则相混淆,因为从语义上讲,过错推定也未尝不可以看做是一种严格责任的体现。另外,严格责任是英美法系当中的用语,作为固守判例法系传统的英美法系各国,并未在立法或学理当中对严格责任进行明确定义,其模糊的语义完全是为了适应判例法传统中的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充分发挥与运用,而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应该遵从成文法的逻辑严密与语义清晰,判例法不是我们的选择。事实上,从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至今,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侵权法中已得到充分发展,并同时吸收借鉴了德国法中有关工厂事故责任立法的经验,无论是学界还是实务界,无过错责任已经成为过错责任原则之外的一个重要归责原则。因此,我国未来侵权法的制定,应继续保留该归责原则,在名称上继续沿用理论与实务均已熟悉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这一术语,同时应在立法中明确无过错责任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以便司法实践中执行的便利与清晰。

3.将公平责任作为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之外的一项具有补充、辅助作用的归责原则,是以公平观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的归属。

如前所述,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在今天已经形成了以过错责任为主体的侵权责任归责体系,它是现代社会秉承权利本位和个人自由的私法精神在侵权行为法领域中的反映,从主观主义过错标准到客观主义过错标准的广泛运用,

5

4

再到举证责任倒置的过错推定方式的运用,都是过错原则为适应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修正。无过错责任的建立,更是在特定领域出于社会利益保护的需要而对过错责任的抛弃。但当上述两种归责原则已不能全面保护社会利益时,公平责任应运而生了。立法确定公平责任的目的就是对现代侵权行为法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的一个补充修正。正如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定义“衡平”时指出的:当法律因其太原则而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时对法律进行的一种矫正[16]。梅里曼也指出:“衡平”是指法官有权根据个别案件的具体情况,避免因适用法律条款使处罚过于严峻而公平地分配财产或合理确定当事人各自的责任[17]。因此,公平责任的确立自有其自身独立的存在价值。

公平责任原则是以实质的公平观念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责任归属,它解决了受害人既不能依无过错责任原则又不能依过错责任原则获得损害救济,从而造成显示公平局面时的一种特殊情况下的责任分配方案问题。就公平责任本身而言,其具有作为归责原则所应具备的根本性特征,并不需要依附于其他归责原则而存在,自身即可以独立存在。如果说过错责任原则侧重于行为人利益的保护,即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侧重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即只要行为客观上造成了损害即有责任产生,那么,公平责任原则则是以公平观念为归责标准,通过考察当事人的受损程度以及经济状况来确定彼此之间的责任分担,从而平等地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利益。这就弥补了单纯的过错责任与无过错责任所不能解决的损害赔偿问题,因而公平责任原则具有独立的价值与功能。考察世界其他国家的立法中亦不乏将公平责任作为归责原则的明确规定,如《希腊民法典》(第918条)、《意大利民法典》(第2047条)以及《葡萄牙民法典》(第489条)中都引入了公平责任原则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没有过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也确定了我国侵权法中的公平责任原则,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指导司法实践,我国未来侵权法中明确规定公平责任原则既是对我国已有法律制度的延续,又符合世界立法潮流。

另外,公平责任原则的确定也是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一种必要补充,从此点而言,确立公平责任也是我国目前救济损害制度的一个现实选择。诚然,确立公平责任原则,是因为在民事责任领域存在着依过错责任原则与无过错责任原则都无法合理解决的损害赔偿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公平责任并非是解决损害无人承担这一问题的唯一最佳方式,事实上,在发生损害又无人应依照责任构成要件来承担责任时,最理想、最合理的方式是借助于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损害赔偿问题。如我国台湾地区为保护受害人,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赔偿或补偿体系,即最基层是社会安全保障,如全民健康保险;第二层为无过失补偿制度,如劳工职业灾害保险、预防接种、药害的受害救济、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犯罪被害人保护等;居于顶层的则是侵权行为法[18]。可见,一个社会对受害人最完备的救济手段与措施应是多种损害赔偿或补偿制度的并存与协调,而我国目前由于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够完善,在某种程度上公平责任原则还同时肩负了应属保险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功能与任务。因此,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公平责任原则仍是我国目前立法的正确选择,基于公平责任原则所追求的正义精神,笔者相信将其作为一种社会利益分配调整的法律政策性机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一定会起到应有的社会作用。

(全文共11,791字)

参考文献:

[1]徐祖林.侵权法归责原则的论争及其解析[J].法律科学,2007,(6).

[2]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82.

[3]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224.

[4]西塞罗.法律篇[M].转引自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46.

[5]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9,76.

[6][德]黑格尔.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19.

[7]程啸.张发靖.现代侵权行为法中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J].当代法学,2006,(1).

[8]布兰代斯.侵权法学精粹[A].徐爱国译.哈佛法律评论[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88.

[9]曾庆敏.法学大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98.

[10]涂尔干.渠东译.社会分工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73-94.

[11]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1,209.

[12][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

[13]贾邦俊.侵权归责原则的演进与立法选择[J].法学杂志,2007,(3).

[14]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118.

[15][德]卡尔?拉伦茨.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2-83.

[16]博登海默.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社,1999.11.

[17]转引自王朋.法律视野中的公平责任[J].南京社会科学,1998,(1).

[18]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4.

6

4

初中历史重要选择题合集(附答案)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我国是世界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3、相传,造出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的“人文始祖”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神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逐鹿 C、长平 D、城濮 5、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夸父逐日

6、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是 A、种植粟 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 7、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8、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 A、齐国 B、楚国 C、燕国 D、秦国 9、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百家争鸣 D、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10、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一课后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奖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1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瀛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2、“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稿专制。”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政策。

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之分析

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之分析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人类民主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法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各国国家赔偿制度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体系又直接决定着该国国家赔偿的广度与深度。本文首先从归责原则入手,进而对目前几种比较重要的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予以介绍,之后进一步分析我国国家赔偿法中确立的归责原则,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在文章最后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国家赔偿与归责原则 国家赔偿制度在各国的建立与完善都是近期的事情。其产生之所以如此之晚,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其一是以主权和责任的相互矛盾为基础的主权豁免原则的存在。①这原则在大陆国家和英美国家都曾长期适用。其二是源于法治国家原理的观念,认为违法行为归属国家是根本不能成立的,即使因国家雇员、官吏的违法行为给人民带来损害,也没有由国家本身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之道理,而应由官吏个人对受害者承担责任。②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主权至上”思想的逐渐消失,主权豁免的法理已被抛弃。“虽然不能对国家的人格加以绝对的否弃,但它的范围应当受到明确的限定,也就是说,国家只在某些场合之下可以被视为一个人格主体,而且,在某些情况之下,国家还可以被看成是享有双重人格,每一人格都具有独特的性质。”③也正是在主权至上理论瓦解的基础之上,前面所述的国家不负责任的第二个理由,法治国思想也产生了新的涵义,国家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法律的内容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必须是正义的法律)。因此,国家作为一个人格主体,一但其行为给公民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必须承担相应的补偿或赔偿责任(补偿责任的前提是国家的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由上述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家赔偿制度的产生有其背后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 虽然国家赔偿制度在许多国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各国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却有很大的分歧。在对这些原则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有必要明确归责原则的涵义。 “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其负责……”④可见,归责其实质是一种根据,是把致害行为与赔偿责任连接起来的桥梁。民法中的归责原则概括起来有三种体系。一是一元体系,这是坚持单一的过错归责理论,在过错归责原则之中包括其他的归责原则。二是二元体系,认为侵权责任应以过失责任与危险责任作为归责原则的核心。最后是三元体系,这种体系的主张者认为归责原则应基于主观意思而归责的“故意责任”,基于客观信赖而归责的“过失责任”和纯粹基于危险而归责的“危险责任”。⑤目前,以三元体系的影响效大。通过对民法的归责原则体系的说明,可以发现,即使是一元体系,其归责原则也是多层面的,立体的,而不是由完全的单一的归责原则作为其体系的全部内容。 二、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 在分析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之前,之所以要首先理解民事侵权法上的归责原则,其原因在于国家赔偿法是在借鉴了民法的基础之上产生的。分析各国的赔偿制度,绝大多数是在借鉴民法之精神。因此,同一般侵权赔偿的归责原则一样,应用一般效为宽广的眼界来看待国家赔偿法上的归责原则。 世界各国在国家赔偿法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有代表性的有三种:法国采用的公务过错为主,以危险责任为辅的归责原则体系;德、意、英、美等国采用的过错原则的归责原则体系和以瑞士和中国为代表的违法归责原则。 (一)过错原则 过错原则之所以能成为国家赔偿法中归责原则的理论基础,主要因为其功能和价值。首先,过错责任原则实现了规范与救济的有机统一。过错是对政府行为的法律价值评判。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最新初中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樊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袁绍B诸葛亮C孙权D曹操 3、揭开中华民族抗战序幕的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西安事变D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到的“成吉思汗”是指 A忽必烈B铁木真C努尔哈赤D皇太极 5、1999年12月20日我国政府对其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A英国侵占的香港B葡萄牙侵占的香港C英国侵占的澳门D葡萄牙侵占的要们 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B《人民宪章》的发表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国际歌》的诞生 7、我们能够享受电灯带来的光明最应该感谢 A瓦特B爱迪生C莱特兄弟D卡尔本次 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A巴黎公社建立B俄国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9、下列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雅尔塔会议D慕尼黑会议 10、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A国际联盟的成立B欧洲联盟的成立C欧洲共同体成立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非选择题(第11题7分,第12题6分,第13题各7分,第14-15题各6分,第16题8分,共40分) 11、【彰显辉煌历史】(7分) 汉朝和唐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汉朝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举两例)(2分)(2)“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创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胜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列举一例汉、唐出现的盛世局面.(2分)(3)汉唐时汉族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合同为一家”,请举出一例.(2分)(4)举例说明“唐朝对外友好往来密切.”(2分) 12、【试看资产阶级革命】(6分) 当看到资本主义曙光之时,资产阶级以排山倒海之势冲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迎来了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从以上叙述中可以看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分) (2)在此期间美国爆发了一场什么战争?关键性的领导人是谁?(2分)(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分) (4)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选择题及答案 【篇一:历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txt>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 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 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应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 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 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 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 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 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摘要: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国家赔偿责任的理论基石,是从法律价值上判断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承担赔偿责任的根本标准和依据。但自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实施以来,一元化的归责原则体系缺陷已暴露出来,已经表现出与社会的极大的不适应性,使国家赔偿法成为国家不赔法,而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在于归责原则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借鉴国外的多元的归责体系,可以尝试建立以违法归责原则和过错归责原则为一般的归责原则,其适用于一般的国家侵权行为领域;同时,针对特殊的国家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结果归责原则等辅助归责原则,从而建立起对不同的国家职权行为以及不同领域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的一个多元化的归责体系,努力做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国家赔偿责任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国家赔偿;违法归责原则;归责体系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实施已经有十多年。该法在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督促国家机关依法行政方面,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实施效果距立法宗旨和民众的期望仍相差甚远,其在实践中的缺陷甚至使该法被讥为“国家不赔法”。该法的主要缺陷,就是现行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的违法归责原则。该原则是与立法时的法制环境相适应的,但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家侵权现实。目前,我国立法机关正在对国家赔偿法进行修改,如何确立新的归责原则,成了争议的焦点和修改的着力点[ 1 ]。从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的规定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并建议借鉴国外的多元的归责体系,可以尝试建立以违法归责原则和过错归责原则为一般的归责原则,其适用于一般的国家侵权行为领域;同时,针对特殊的国家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归责原则、结果归责原则等辅助归责原则,从而建立起对不同的国家职权行为以及不同领域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的一个多元化的归责体系,努力做到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与国家赔偿责任的协调统一。 一、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对归责原则的现状 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由此,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的归责原则采用单一的违法原则,即只有或只要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违法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就应当赔偿。因此,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只有构成违法侵权的,才承担赔偿责任;如果该行为并不违法,即

初一(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附赠:母亲,是一种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悟时,一定是在深深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付出有所感同身受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的季节。因为该付出的,母亲都先我们付出了。 往往是在回首之际,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才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小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时,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舐犊之情。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过正午,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此时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在数着自己一根根白发,惊叹着岁月不饶人时,想想母亲为了我们,所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母亲在世时,读到有关母亲的文章,似微风滑过指尖,从未有点滴触动。母亲仙逝之后,类同的文章从不敢轻易注目。一碰胸口就隐隐作痛,不能自已,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在泪眼婆娑中模糊成了浮影。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心底善良、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把我抚养大,送我上学,然后参加工作,结婚成家。母亲芳华衍变沧桑,青丝熬成白发,她大半生的操劳,都是为了儿女的成长。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着,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我们穿的鞋都是她亲手做的,家里人的衣服是她亲手缝制的。我的母亲为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劳,最终将我们四个儿女养大成人,想想真不易。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有荤菜吃,好的年景还有新衣穿,但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式的蓝布衫,只是补丁一年比一年多。

小的时候,只有饿了、困了,才知道回家,未进家门就会喊:妈,我饿了!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享过什么清福。在那难苦的岁月,哪怕是玉米窝窝头能吃饱也行,这是她当年梦寐以求的美食。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尽我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们喝剩粥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她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仨儿子一女儿身上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半夜发高烧,母亲在我身边守到天亮,直到中午烧完全退后,母亲又赶紧给我做了只有生病时才能吃上的一碗捞面加鸡蛋。看着我吃下去,母亲笑了,那是只有慈母才有的笑容。 记得当年我身着新装即将告别母亲去上大学的时候,母亲有些依依不舍。在村口告别时,母亲强装笑颜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儿啊,爸妈都是农场人,家底薄,给不了你多少帮助,凡事只能靠你自己啊,你要好好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只要你用功,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告别了母亲,当我走出百步之后再回头看时,母亲仍站在原地,手搭凉蓬眺望着我。那时秋风正凉,风儿吹撩着母亲满头华发,有种不可名状的潇瑟和孤寂。母亲站马路中央,一身青衣点缀在一片白色土路之中,孤零零的,望着路的尽头,期盼着我下一次的归来。她的背影在风中有些孤独,有些期盼,还有些挂念。此时,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混出个样子来,让母亲宽慰…… 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之后离家远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那个时候母亲更是对我疼爱倍加,回家后什么都不让我干。母亲不仅要做劳累的工作,还要干很多家务活。 有一次母亲抱着一摞碗盘出门槛时,尽跌落在地。我看见母亲瘫坐在地上,碗盘散落一地。我慌了手脚,忙过去扶起母亲。常年累月母亲从来都没有闲过,即使到了过年,我们都正和亲戚朋友聊天时,母亲还得做满桌子饭菜招待客人。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魏源 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 .大连 B .旅顺 C .平壤 D .花园口 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A 、1842 年《南京条约》 B 、1860 年《北京条约》 C 、1858 年《爱珲条约》 D 、1895 年《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魏源 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 、广东水师 B 、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 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C ) A .杨秀清、石达开 B .萧朝贵、冯云山 C .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半殖民地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D ) A .《四洲志》 B .《定国是诏》 C .《应诏统筹全局折》 D .《天朝田亩制度》 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 .湖北织布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A .山东 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 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洋务派 D .义利团 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浅析混凝土质量管理

试析混凝土质量管理 1 原材料控制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水、粗细骨料、化学外加剂、矿物质混合材料,按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制,振捣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混凝土的质量好坏主要由原材料来决定,所以原材料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源头,只有把源头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才能有保证。对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必须严格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规范原材料堆放,保存和使用,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 1.1 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所有的混凝土工程用的水泥都需要厂家合格证,经过自检试验室或者委托实验室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水泥是混凝土结构中最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必须从严把关,抽检频率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不能处于失控状态。 1.2 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结构用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同时,级配良好也是选用砂的重要指标。 1.3 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量泥量及最大粒径。一般采用1㎝-3㎝的碎石,卵石一般能用于结构受力部位,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选择级配良好的粗骨料对于提高混凝土强度及质量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 1.4 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污水、工业废水、PH值小于4的酸性水和硫酸盐含量超过水重1%的水,不能用于拌制混凝土。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用水,更要着重控制。 1.5 外加剂 添加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产品有针对性得提高工程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选用某种外加剂之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以复验混凝土外加剂与工程所有水泥是否相适应,以及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有关设计要求指示(如坑渗标号等)。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防止过期失效的外加剂用于工程。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选用外加剂要熟悉其品种、性能,经检验符合本工程要求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2 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初一上期中历史试题 一、慧眼识真:(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内)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在学校科技月活动中,某班同学准备创作“半坡原始居民”的历史剧,大家周末回家准备素材,请问下面不该出现的素材是 A.磨制的石器B.粟C.陶器D.水稻 3. 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我国先民中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C.半坡人 D.河姆渡人4.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5.你认为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6. 我国历史上的暴君是①夏启②夏桀③商汤④商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7.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哪一朝代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 8.使西周产生众多诸侯的制度是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D.禅让制 9..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北面的是: 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 10.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越王勾践D.楚庄王 11.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A.公元前221 B.公元前223 C.公元前222 D.公元前224 1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人是 A.刘邦、陈胜 B.陈胜、吴广C.吴广、项羽 D.项羽、刘邦 13. 与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末农民战争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D.秦统一六国

中国古代史历史选择题精选100题(附答案)_12165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一:古代经济和政治 一、选择题(每题3分,46小题,共138分) 1、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c )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b)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侵入 B、腐朽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中期实行两税法的相同实质是(d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手段 B、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C、对农民剥削程度的降低 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17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而中国政府却多次颁布禁海令,造成这种不同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C、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 D、所面临的国际环境 5、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B、诸侯林立、战乱频繁,导致社会经济停滞不前 C、兼并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 D、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6、下列关于3世纪到6世纪晚期我国历史发展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士族势力成为特权阶层 C、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 D、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7、明朝“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直接反映了( c ) A、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 D、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 8、下列城市属于唐朝后期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 c ) A、长安 B、宣州 C、扬州 D、益州 9、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d )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任人唯亲 D、专制皇权加强 10、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c )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 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2017高考天津卷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综历史试题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历史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答案:D 2.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右图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B

3.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C 4.1821~1850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A 5.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答案:C 6.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答案:B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浅析我国国家赔偿法归责原则 [摘要]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在我国法制史上第一次确立了国家侵权责任制度。由于立法时客观条件的制约,这部法律实施10年来。凸显出许多不合理、不完善之处,现行国家赔偿法的赔偿归责原则体系存在原则与使用间冲突、和国际国家赔偿原则的不协调等缺陷。与民法上的赔偿原则相比,条件过于严格,不利于对被害人的保护,且与国际化趋势不相统一。 [关键词]国家赔偿法;违法责任原则;归责原则;缺陷 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标志着人类民主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也是法制建立与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全球上发生首例国家赔偿案件——1873年法国的勃朗戈案,到今天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国家赔偿制度的普遍确立则是在二战之后,是在饱受战争创伤的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呼吁政府切实保障人权的背景下形成的。 各国国家赔偿制度中所确立的归责原则体系直接决定着该国国家赔偿的广度与深度。“归责”一词,最早是在民法学中提出,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据何种根据使其负责……”其实质是一种根据,是把致害行为与赔偿责任连接起来的桥梁。 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实行单一的违法责任原则,国家赔偿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行政赔偿,另外一类是刑事赔偿。 一、违法责任原则的优点 首先,违法原则是客观归责原则,避免了过错原则在主观认定方面的困难,便于受害人取得国家赔偿。 其次,违法原则以执行职务违法为承担赔偿责任的前提,排除了对合法行为造成的损害给予赔偿的可能性,有效地区分了国家赔偿责任与国家补偿责任。 再次,违法原则是较为单一的归责原则,简单明了,与违法及过错原则相比,便于实践操作。 最后,违法原则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合法与否作为是否承担

初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阶段测试试卷 (时间50分总分50分) (特别提示:本卷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1×20 = 20) 1、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 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3、通过推举 ..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B周武王C纣王D汤 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B商C西周D东周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儒家学说 C.教育青年学生 D.禁止其他学说 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秦穆公 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 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 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 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专题

1、如果你通过时间隧道回到原始社会,在长江流域你能吃到下列哪种食物?() A.大米 B.小米 C.玉米 D.花生 2、“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符合这一特征的制度是() A.等级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3、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 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封建制的确立D水利工程的修建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5、中医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来自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A.华陀B.张仲景C.扁鹊D.鲁班 6、“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7、秦统一统一文字时,作为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行书B.小篆C.隶书D.楷书 8、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开始于()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9、、“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诗中的“胡”指哪个少数民族()A.鲜卑B.匈奴C.吐蕃D.犬戎 10、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 A.战国时期B.秦末汉初C.西汉前期D.东汉时期 11、如果你想查阅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可以翻阅下面哪部著作?() A.《论语》 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史记》 12、代表秦汉雕塑艺术水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是指() A、秦长城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故宫 D、洛阳白马寺 1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北方人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④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1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吴道子的绘画 16、中国有许多成语、典故、习俗源自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或事件。下列组合符合史实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 B、三顾茅庐——刘邦 C、端午节吃粽子——诸葛亮 D、四面楚歌——楚汉之争 17、“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赞颂()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18、下面有关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 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25.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32.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 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