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课教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二、参赛教师所在单位及姓名冷水江市一中阳小勇

三、正文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的第一节“细胞增殖”中的一个实验。把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分裂”内容之前,目的在于先让学生通过探究,知道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明白了细胞分裂的必要性,再来学习细胞分裂,体现知识的系统性。本课时内容还与后续模块中微生物的代谢、细胞进化有着紧密联系。

2、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实验原型:

分别切取边长为1cm、2cm、3cm的3块立方体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同时放入NaOH溶液中浸泡10分钟,再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开,测量NaOH扩散的深度。并计算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

不足之处:

(1)、由于立方体太小,学生很难切出规则的(边长为1cm、2cm、3cm的)立方体琼脂块。

(2)、翻动琼脂块时,极容易破坏琼脂块。

(3)、NaOH具有腐蚀性,实验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酚酞接触某些人皮肤会引起皮肤过敏

(4)、NaOH扩散深度的测量难度大。

(5)、(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的计算复杂,涉及复杂的立体几何计算。

3、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改进之处:

以水分通过半透膜进出注射器代替原实验的NaOH扩散进琼脂块,来模拟物质进出细胞,减少了药材的使用以及实验的风险。

创新之处:

(1)、利用注射器表示细胞,尼龙布(玻璃纸)等半透膜模拟细胞膜,使学

生更能直观理解,

(2)、演示排水实验过程直观,易被学生接受。

(3)、实验器材简单,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备

(4)、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取材广

(5)、用排水时间表示物质交换速率,不需计算。

(6)、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操作。

4、实验器材

取50ml、30ml、10ml注射器各一支,尼龙布(玻璃纸);透明胶卷一个,520胶水一支,大水槽一个;秒表一只(可用手机代替)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实验原理:

通过演示三个注射器向外排水实验,来模拟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然后比较物质进出细胞速率

装置说明:

10ml注射器一端封上尼龙布(玻璃纸),这一端代表表面积(约1.7 cm2),表面积/体积=1.7/10=0.17

30ml注射器一端封上尼龙布(玻璃纸),这一端代表表面积(约4.3 cm2),表面积/体积=4.2/30=0.14

50ml注射器一端封上尼龙布(玻璃纸),这一端代表表面积(约5.5 cm2),表面积/体积=5.5/50=0.11

6、实验过程

方法一:

(1)、将三只注射器同时浸泡在大水槽中,直到每个注射器分别注满水至50ml、30ml、10ml为止。

(2)、同时将三个装满水的注射器提出水面,观察比较三支注射器排水快慢。

方法二:

(1)、将三只注射器分别浸泡在大水槽中,直到每个注射器分别注满水至50ml、30ml、10ml为止。

(2)、分别将三个装满水的注射器提出水面,分别记录每一支注射器内水

排尽的时间(分别记为t

1、t

2

、t

3

)。

(3)、比较t

1、t

2

、t

3

大小,得出结论。

方法三:

(1)将三只注射器浸泡在大水槽中,用秒表计录注满的时间(分别

记为t

1、t

2

、t

3

)。

(2)比较t

1、t

2

、t

3

大小,得出结论。

7、实验效果

现象明显、数据反映准确

8、自我评价

(1)本实验经改进后,实验器材简单且取材广泛、可反复使用。

(2)实验操作简单耗时少、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很适合教师做演示实验。

(3)尼龙布(玻璃纸)等半透膜模拟细胞膜,使学生更能直观理解(4)实验可操作性强,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实验器材,反复操作,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和能力。

(5)不需要药品,(一)减少了实验药品的损耗;(二)避免了实验过程中接触NaOH带来的安全隐患。

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兵团二中 吕笃康 2013年7月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教学案例 课题:第四章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实验课题,了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有机物——淀粉,同时知道光照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情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课堂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光合作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光合作用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因此,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奥秘就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题。学生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

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学情分析: 1、七年级同学对生物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实验探究积极主动,愿意与同学合作性探究学习,敢于大胆质疑。 2、七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动手能力较弱,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性。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 学法、教法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科学家们探索光合作用的历程,激励他们努力获得与科学家结论相似的结果,在这节课中,我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模拟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断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尝试做“小科学家”的愿望。 《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是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不多的一种探究实验,而且操作的准确性强,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对此,在教学中我有放有收,既有老师的指导,又还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独立进行探究;而且这个实验也是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么多种类的实验用具,第一次点燃酒精灯并隔水加热。为确保实验安全、顺利地进行,我在课前几天开始培训实验小组长,并强调注意事项,同时设计并印发实验报告单给学生,让他们边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边分组填写: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小组长带领组员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可以将各实验小组实验准备的过程拍成录像,作为上课资料。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 摘要:新课改以来,注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问题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根据生物教学的一些现状,提出有关生物教育教学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渐渐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讲,生物这门课并不算陌生,为了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根据我国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生物教育创新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转变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实现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然科学观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以便保证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够受到重视,让老师充分发挥其向导和顾问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我们初中所学的生物是较为简单的,往往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生自身的感知与课本中所需学的知识相结合。比如,我们在学习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好多学生会疑惑光合作用过程以及有关知识,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首先加以肯定鼓励,对于超出目前所学范围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讨论,增加学生对生物热情,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创新思维中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是多方面的、多数量的、全面的,而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研究。比如,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小鱼必须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初中生物实验学习教案设计.doc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 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讨论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答: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 绿豆 50 粒, 培养皿 1 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上 4—5 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 入 50 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验结果 天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天天天天天天天 种子发芽个31537 49 50 5050 数 发芽率计算: 50÷50×100% =100% 实验结论 本组实验结果发芽率为100%。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 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这就 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 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2.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一定会使教学内容得到创新。 3.创新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此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广泛采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部分内容也可采用。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 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由于一些具有某种职能的具体工作比较复杂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说明问题因而公文内容构成势必要繁琐一些一般有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初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格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制作、观察和指导 二、实验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使学生对细胞达到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制作临时装片的成功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脑思考的能力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 (二)实验步骤: 1、临时装片的制作 ⑴准备 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改进:将洁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注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洁净的纱布后夹

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12滴清水 改进: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表面上划“井”字(大约.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 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熟练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理想的观察对象致使实验效果较差改进: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所划表 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离操作简便)即可这一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放把撕取的表皮 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 ⑵盖盖玻片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⑶染色 染:将玻片倾斜1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己流入玻片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然而部分同学可 能将盖玻片下所有水全部吸干做出的装片会有很多的大气泡且气泡 将细胞掩盖了或者有人将气泡误认为细胞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作者:————————————————————————————————日期: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生物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更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把这些意识和能力通过新课改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创新;试卷;教学观念;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育的制高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新课改下的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时代新人 生物教学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二、只有整合教材,教学才得心应手 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thinking trai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biology experiment class

初中生物实验课中的思维训练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教学反思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本教案根据生物教学反思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初中生物实验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比如,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容是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主要介绍了口腔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过程。在探究竟中设计了两个探究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两个实验的探究,学生可以掌握食物在口腔中的化学消化——淀粉转化为麦芽糖。并对口腔中的物理消化过程有一定认识。其后总结出了两种消化的方式,其中化学消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乏足够的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知识。因此,在介绍时应尽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课件等。最后总结了健康的饮食方式以及牙齿的保健知识。 引入:教师课前准备好馒头,课上分给学生每人两小块,进行咀嚼馒头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食用馒头的方式产生的结果不同引起认知冲突,设置疑问,引起学生兴趣。 新课组织:首先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完成“探究竟”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唾液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作用。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结合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不同消化方式的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2.说出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说出消化的类别和过程。 过程与方法 1.提高预防龋齿,保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分析推理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唾液在消化过程中的作用,养成严肃、认真、实事的科学态度。同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消化方式。 难点:不同的消化方式及原理。 四、教学媒体 小烧杯、试管、稀碘液、滴管、含淀粉物质(如淀粉、馒头等)、温度计、酒精灯、大小相等的馒头块等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导学案: (一).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唾液中的什么成分让馒头的主要成分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3、如何鉴别淀粉? 4、麦芽糖与碘液变化么? (二)、 1、探究的实验问题是什么? 2、做出假设: 3、设计实验: 4、预期结果是什么? (三)、 1、如何模拟牙齿和舌头的作用。? 2、预期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3、结论是什么? 七、教学过程设计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朱立群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朱立群 发表时间:2018-02-09T14:29:30.323Z 来源:《成长读本》2017年12月总第25期作者:朱立群[导读]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何改革生物教学,使之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是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要实现这一目标,除决策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之外,一线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已成当务之急。 关键词: 初中生物、创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因此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堂优秀的生物课,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教师必须看到,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容易被扼杀。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还应是发展认知和引导创新的手段。新课程改革,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教师起一个向导和顾问的作用,要尽量发现和利用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拓展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 “活动教学”具有源远流长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国外早期可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以及后来杜威提出的“学校及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国内从两千多年前荀子的“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到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都十分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动起来,让教与学达到最好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消除屏障,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合拍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进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的平台,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实物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生物教师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观察实物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解答习题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生物的发育过程,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在实施创新行为的过程中发展能力。 三、灵活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从教学的过程和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是学生。要使教学取得高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机械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直观教具给学生提供感官刺激。生物直观教具主要有标本、实物、模型、挂图、录音、录像、幻灯和照片等。其中,前四种直观教具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后几种教具,如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课程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穿“针”引“线”,立“形”架“桥”,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活思维,还可以增强记忆、提高效率。因此,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如在认识青蛙捕虫的动作时,即使把死昆虫吊在青蛙面前抖动,让它捕食,也看不清楚青蛙捕虫时舌头的动作,因为这只是瞬间进行,根本不可能用人的肉眼看清楚。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可以采用电教媒体,播放编辑过的青蛙捕虫的录像片,使青蛙的动作通过特技慢动作,甚至一帧一帧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能仔细而清楚地观察到整个捕虫过程。通过录像,使学生的印象深刻,兴趣浓厚,很好地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利用投影呈现实验现象,学生容易看清楚,教师便于讲解。再如认识植物的导管时,把吸收了红色水的叶片放在投影仪上,红色的导管便能非常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在有些演示实验中还可以利用投影仪作实验器具,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地呈现给学生观察。 2、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上最新生物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上网查询相关知识,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生物知识和生物工程的发展动态。不定期组织“实用生物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及写作能力。 创新是民族兴旺发达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求。在当前国际间剧烈竞争的形势下,教师们必须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21世纪培养和造就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初中生物实验改进与创新的专题研究》 研究报告 执笔:王乃平 第一部分前言 一、研究背景 实验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更决定了实验的地位与作用。对实验改进与创新,可以使实验更具科学性、有效性、探究性、趣味性、新颖性、简便性和启迪性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1. 实验本身的现状分析。在组织实验活动时,有时会碰到一些影响实验顺利开展的制约因素,如因实验时间、季节的因素而导致实验不能在适当时间内开展;或因实验成本过高、材料不易获得而导致实验无法实施;或因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而使实验无法面向全体学生,或因实验方法不佳而使实验现象、效果不太明显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师生正常开展实验活动的积极性,需要加以改进才能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2. 实验案例的现状分析。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各种教材(人教版、苏教版、苏科版、上海科学教材等)中都提供了大量的实验素材,这些素材各有特色,加之一些优秀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改革,改进创新了许多实验设计,成果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网络上也有较为丰富的资源,国外也有一些与生命现象有关的趣味实验,各种改进与创新的成功案例很多。但这些实验改进创新的的成果缺乏整合利用。学习优秀的实验创新案例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资源。 3. 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教师、学生是实验活动的主体,当前师生开展实验普遍以教材为蓝本,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活动,对实施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缺乏质疑的态度,创新的意识比较淡泊,习惯于重复和验证教材中的实验。对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麻烦”要么回避,要么绕道,失去了训练创新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大好机会。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能激发师生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

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初中生物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田各庄中学尹宝珠 本人从教已有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取得了点滴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如对学生的辅导技巧及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经验不足,课题研究方面欠缺,特别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考个好成绩而注重了让学生记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等,因此要想更上一层楼,就得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为此,我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作出如下规划: 1、提高自身的素质。 我在思想上继续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党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爱岗敬业。在今后的两年,我要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人格品质,作学生的表率。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 2、加强师德建设。

因为我相信:教师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高超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更需要的是具有高尚人格和师德品质。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时刻注意修养自己的人格-------师德。 3、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今后两年,我将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作为生物课的任课教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将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报》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每上的一节课,我都要苦心经营,做好充分的准备,

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通过远程学习,我认为:一是探究性实验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对结论 的解释;二是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创新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三是探究性实验内容的选定一般有书内书外两个实验渠道;四是探究性实验展现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特点,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五是探究性实验能够使学生尝试到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印象深刻的感性知识,使得理性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现举两个例子: 如何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体会 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本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表达与交流、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能从实验中总结 探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学会、掌握和运用探究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分析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 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三、教学方法设计 探究性实验法、观察法、提问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提出问题: 鼠妇通常躲在阴暗的花盆、石块下,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 (二)、作出假设: 因为鼠妇怕光,所以所以鼠妇通常躲在阴暗处。 (三)制定计划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中学生物学创新作业的类型及案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教育质量”,并把“创新”列为新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强烈呼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作业作为支撑。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作业是学生学以致用的“锻炼场”和“试验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培育兴趣、发现错误和锻炼能力。作业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中学生物学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有别于传统习题作业的创新作业类型及案例。 1 行动研究类作业 行动研究类作业是指学生围绕某一问题或课题开展行动研究而完成的作业,也称为研究性学习类作业,常见的形式有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文献研究等。这种作业最大的亮点是能锻炼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思维,培育他们的科学精神和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同时有利于渗透科学教育。 在学习“生物和环境”专题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酸

雨对植物种子萌发率的影响”“探究废弃电池浸出液对植物 生长的影响”“不同水分(温度)对霉菌生长影响的研究” 等作业。学到“近视”内容后,笔者布置学生在校内完成作业“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在学生习得“生 物多样性”核心概念等知识后,笔者曾布置如下作业:4~6名学生为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可以在校园内,也可以到学校旁边的寸金桥公园或到世界地质公园――湛江湖光岩开 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然后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展示。选择湖光岩调查小组的学生如是说:“从小到大,我去过很多次湖光岩,但这次和以前不一样,我们成立研究小组去做生态环境的调查,我收获很大。首先,以前,我连校园里一些常见的树木,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这次,在生物老师的辅导下,我知道了很多植物名称。比如,格木、见血封喉、桃花心木、美人树、蛤蒌、肾蕨等植物都是我这次认识的。同时,我还拍摄并认识了碧凤蝶等动物。现在,我更加喜欢生物课了。其次,我们还没学过论文这种作文体裁。但这次调查,我们要进行研究,还要写成论文,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科学家一样,在同龄人中这是件值得自豪的事。在老师指导下,我懂得了论文的思路,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还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认真的态度,特别是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他们 的报告“湛江湖光岩生物多样性的调查与保护”还获得了青

初中生物教师教育随笔

初中生物教师教育随笔 初中生物教育随笔,终于把它给盼来了,不容易啊,我们一起 来看看。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初中生物教师教育随笔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孙明霞老师曾说:课堂就是与孩子的约会。把微笑带进课堂, 生动幽默进课堂。利用合适的办法提高学生注意力,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营造气氛。对于上课睡觉的现象,开学第一课有严格的要求,但偶尔也有打盹的,不集中注意的现象,此时我会突然停顿,或干脆停止一分钟讲课,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得再有走神的,顺便也让刚才溜号的学生看看黑板上的板书,再次理清思路后,上课的效果就好了许多。有时,我会把与生物知识相关联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学生还有反复的哼唱,轻松掌握知识。 把竞争带进课堂,特别的爱给“差生”。生物可以成为每一个 学生的优势学科,有一门优势学科,可以让“差生”看到希望。在他们身上狠下一番功夫,鼓励好点的要领先,差的不要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水平,下次我也会成为更好的!让他们心中憋足了一口气,每次都 会有一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我们教师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 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更多的乐趣,在乐趣中找到自我,一定能事半功倍!

依据学校“五高理想”课程标准,结合新版初中生物学思想,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宽容、理解、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就尽可能精简课堂讲授时间,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观察、思考、表达、交流、表现的机会,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更多的时空。例如“种子萌芽需要的外界条件”一节的教学,通过依据生活经验分组表述菜豆种子萌发的条件,再通过视频分组讲出由学生自己归纳的关于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水分、空气、温度。通过探究实验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教学要求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使生物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要求我们精心组织,注重知识发生过程的分析,把握知识系统内部的关联和转化,促进知识、技能、思维的迁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生物学教学要求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和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程序式、研究式教学,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积极采用计算机等先进媒体,使生物学课堂生动活泼起来。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现行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体现了上述的精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