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论文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论文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论文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论文

幼儿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策略论文

摘要:幼儿在游戏中处于主体地位,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该得到极大的彰显,当然,教师的辅助性地位应该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就告诉我们每位教师一定要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的需要,适时、适宜地用好策略,充分地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同时又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幼儿时期是幼儿社会化所必经的重要阶段,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其他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

一、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两大误区

在游戏中应该最大限度的彰显幼儿的主体性,同时也要适当的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作用。但在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存在对幼儿全盘操控和放任自由的两种极端现象。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幼儿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视幼儿游戏为自由放任,做安静的观赏者

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备课、上课已经很辛苦,误把幼儿游戏时间当做放松自己的休闲时间,把自己置之游戏以外,仅充当纯欣赏者、甚至观光客的角色。另外,教师秉着“幼儿主体性”的理念,认为教师只需在游戏进行前提供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和适当的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并不需要指导、不用干预,无须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对幼儿态度即是放任自由。考虑到此时幼儿处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前运算阶段即是:2—6、7岁,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主义、思维不可逆性和缺乏守恒的特征,受其生理和年龄限制的影响,各方

精选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40篇

精选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40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精选(一) 一、本期教研工作的基本状况 本期以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细则为主线,加强教研工作管理和幼儿园德育教材开发,营造一个用心读书的氛围,提高教师参与教研的用心性,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深化教育观念转变为教育行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参加学校的说课比赛、教学论文评选、读书活动、办学理念、一训三风征选等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幼儿园开展了青年教师献课活动,家长开放活动,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质量。 二、教研工作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 本期引领教研组用三次教研活动的时间,系统地学习了《幼儿教育学》中创造游戏部分的资料,理解了创造游戏的特点、教育作用以及指导方法。 (二)抓好常规工作 1.每位教师认真设计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 2.每周认真开展星期五13:10开展教研活动;各班每周更换家园窗,每星期一八点以前上墙。 3.每月环境创设检查一次:创设有特色幼儿教育环境,本期探讨

了怎样创设科学、合理、美化幼儿园环境的方法,并制定出环境创设的评选标准,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班班长进行检查评比。 4.全园教师献课活动17节;外出观摩学习13人次,参加校级说课比赛1次。 5.本期按照学校的新规定,每周教研组长和五年教龄以下的教师每周听两节教学活动,其他教师每周务必听一节教学活动,并且每周五在郭逊老师那里登记在园长处签字盖章。 6.每周、每位教师撰写200字的教学反思,每月撰写500字的教学反思。 7.节日活动:开展了我爱祖国和喜迎新年的庆祝活动。 (三)家园互动 1.今年在小班搞试点:为家长开放班级博客,深的家长的好评。 2.为家长带给教学观摩活动16节,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状况。 3.新年到来之际,家长和孩子们一齐做亲子游戏,观看孩子们的文艺表演,让孩子们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 (四)特色园区:建立学习型的教师团队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专业化素质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建立学习型团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建立书香校园,建设校园文化,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本期教研组开展了读书漂流活动。 1.在办公室创设了读书吧。在教师办公室里创设读书环境为教师

幼儿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10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10篇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一): 时间——8月14日午时 地点——育秀幼儿园大班教室 参加人数——幼儿园教师7人 列席——区教研室教研员姚婉和教师、于洋教师等 主持人——李萃颖-育秀园长 活动主题——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自申报园本教研项目成功以来,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应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研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上而下的互动——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幼师互动;有平行互动——幼幼互动;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那到底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开头,所有的互动其实都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让幼儿学好了,学会了,学高兴了,在学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思维闪光点,那我们就认为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越位,这样的师幼互动就是有效的。 二、听执教教师说课 下头,我们先听一听王海君教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到达有效的师幼互动。 胡琴教师说课。 三、观摩现场活动《小兔子的亮石头》。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1、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请执教教师介绍她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是经过哪些教学手段或者哪些活动环节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及困惑。 2、王海君教师反思(资料附后)。 五、主持人根据执教教师的反思及困惑进行小结式发言,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参研教师推进讨论,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在游戏中成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幼儿教师教研指导”讲课教案

附件2 山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幼儿教师教研指导”考核要求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综合实践类课程,是培养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为确保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顺利实施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该课程考核要求。 该课程考核以评价报告的方式进行。考生根据考核要求针对一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完成评价报告(活动案例可由考生自选确定)。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评价,是考核考生在现代学前教育理念指导下,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实际,运用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和教案设计基本方法,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一、基本要求 针对一个具体的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1.评价活动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包含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涉及各个不同的学习领域,可行性强。 2.评价活动方案的设计:结构完整,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部分。 3.评价活动方案的实施:以活动方案作为开展活动的依据,既评价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教态、语言、与幼儿的互动、对课堂的控制等,也通过评价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感兴趣,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活动是否实现了预设目标等评价活动中幼儿的表现。 4.字数不少于2000字。

二、格式要求 1.版式要求: (1)须用A4、纵向、单面打印,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 (2)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 (3)页码从正文第1页开始,在页面底端居中。 2.字号要求: (1)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居中。 (2)姓名使用宋体,小四、居中。 (3)正文小标题使用宋体,小四、加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 3.网上提交:根据《毕业及实践环节考核系统考生使用手册》(附件1)的要求和操作步骤,先填写自己的通讯地址和本次报名所在的市地名称,然后进行网上缴费,最后在线提交评价报告。 三、考核等级及标准 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优秀:评价角度全面,既能从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方面评价幼儿园集体活动的设计,又能从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成长角度评价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评价

最新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吕秀英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幼儿教师教研活动记录(一):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教研活动时间: 2019 年 2 月 25 日教研活动地点: 幼儿园教研室教研活动主持人: 李燕参加对象: 全体教师活动实录: 主持人: 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 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 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 我们中班级部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 中班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王老师: 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 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 1 / 3

是不言而喻的。 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 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赵老师: 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 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 锻炼后要洗手。 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 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秦老师: 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 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 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 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如何进行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教研活动时间:2016年9月9日 教研活动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教研活动主持人:吴春丽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活动实录: 主持人:在一日常规中,教师制定的常规就是要确保幼儿安全,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及自我管理能力。规则的制定原本为了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它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但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往往存在着为管而管的误区。我们就“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这一主题进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带着自己的经验与心得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吴老师:常规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活动中的常规是必要的。常规对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及保障幼儿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延续性工作,教师要注意从多种途径来对幼儿进行常规方面的培养。今天就请各位老师围绕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张老师:让孩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一些小细节不能忽略掉了,例如:锻炼后要洗手。为保持环境整洁,洗手后的水要尽量甩在水池里等。其次,教师要督促孩子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好,从而逐渐形成一定的规则,如洗手时不玩水,午睡时不和别人说话等,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叶老师:常规的制定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还要注意趣味性,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指定,幼儿就不容易记住,效果就极差。我们要注意从幼儿兴趣出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图案贴在小水杯、毛巾架上,再经过教师平时检查、询问进行强化,幼儿便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物品,因此常规的制定从兴趣出发很重要。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示例-

(此页为封面式样)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环节考核(黑体二号)幼儿教师教研指导(黑体小二号、居中) 专业:学前教育 作者:××× 准考证号:×××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定稿完成日期,年月日) (黑体三号)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标题三号字,居中) 一、活动名称(宋体四号,加粗):××××××(宋体四号,下同) 二、活动目标: 1. ×××××××××××× 2. ×××××××××××× 3. ×××××××××××× …………………… 三、活动准备: 1.×××××××××××××× 2. ×××××××××××× …………………… 四、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 …………………… 2.基本部分: (1)×××××× (2)×××××× …………………… 3.结束部分:×××××××××××× …………………… 4.活动延伸:×××××××××××× …………………… 五、活动反思: ×××××××××××××××………………

范文示例: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有用的纸” 二、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感知硬板纸、餐巾纸、包装纸、皱纹纸等不同纸的质地,初步了解纸的种类和特性。 2. 简要了解纸的制作过程,知道纸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 3. 有初步的环保节约意识,懂得要爱惜纸张和书本。 三、活动准备: 1. 各种不同的纸(如宣纸、皱纹纸、复印纸、餐巾纸、牛皮纸、瓦楞纸、白纸、电光纸等等) 2. 各种纸制品(如纸杯、纸管、纸盒、纸盘、纸垫等等) 3. 每人一个小水盆。 4. 多媒体视频课件一份 四、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认识纸 今天有好多纸宝宝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现在我们一起将椅子底下的小箩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是些什么纸?(幼儿举手说) 2.基本部分: (1)探索纸的特性:现在请你吹一吹这些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再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引导幼儿发现纸的厚薄与软硬)师:现在请你撕一撕这些纸,它们撕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纸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师:纸的本领真多呀,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些纸遇到水会变的怎么样呢?仔细看好哦,数到10后将你的发现高诉大家,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师小结:原来纸有这么多的种类,像这种软软的、薄薄的纸叫宣纸;像这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幼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大家带来的幼儿教师如何有效 介入幼儿游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 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 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 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 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 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 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 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 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 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众所周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游戏。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这里,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如何指导儿童游戏、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并延伸其游戏。事实上,作为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法。 一、平行介入法 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剪对称的纸样,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剪出对称的图形,达到锻炼小肌肉以及掌握使用剪刀的技能,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我就用这些剪好的对称图形装饰在一个已经布置好的娃娃家的窗帘上,当漂亮的窗帘印入孩子的视角前,引起了他们操作的兴趣,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二、角色介入法 角色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用椅子排成一排,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XX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介入指导时机有方法,应该会是老师们经常纠结的地方吧!在实际活动中往往做不好就会被说成了:放任不管,亦或是过度干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的孙芳萍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谈谈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

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办法

《幼儿教师教研指导》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办法 根据全国考委《关于修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的通知》(委[2012]4号)以及《关于调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环节设置的通知》(考委[2014]4号)文件精神,根据《省招生考试院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计划调整的通知》(黔招考自〔2017〕13号)的要求,针对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教师教研指导》综合实践课程,考核如下。 一、考核目的 幼儿园教研是教育教学活动必要的环节,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教研活动,让学生深入探析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因素,提升其专业发展水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突出幼儿园教研核心能力的提高,围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三个方面展开。 1.观察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 (1)掌握观察和调查等研究方法,熟知观察的策略和要求; (2)观察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流程,重点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发现幼儿细微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其观察的维度如下。

2.发现和评估问题的能力 (1)以学前教育专业的视角分析观察集体教学活动,通过以上观察维度,发现和评估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2)注重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的评估。 3.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1)立足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教育策略; (2)能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地教育措施和办法; (3)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幼儿主动性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1.考核方式 提交一份教育观察与记录分析报告。 2.考核要求 (1)教育观察与记录分析报告主要是针对自身或他人的幼儿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观察,记录被观察者的教学过程事件、环节等,尤其观察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与心理变化等。 (2)报告的内容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具有健康的教育思想;着重分析幼儿的行为变化和学习问题,围绕他们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等。 (3)报告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表达准确,文字简练。 (4)教育观察与记录分析报告须附上观察记录表原始资料(观察记录表见附件1),及其他原始资料。 (5)观察与分析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观察记录、问题分析与评价、改进建议。(报告模板可参见附件2) 四、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如下。

案例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实录:角色游戏开始了,赵歌和盛佳敏穿起了理发师的白大褂,做好了准备工作,迎接顾客的到来。他们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不见一个顾客光顾。赵歌着急了,急冲冲的跑到我的身边,气呼呼的说:“老师,我们一个剪头发的顾客都没有啊,怎么办呢?”我“哦”了一声,“你们想想办法呀?”没有马上去理会他,我想再看看情况,看他们如何扭转局面。时间过了两分钟,赵歌有点按耐不住了,低下了头,一副无奈的样子。盛佳敏抬起头他大声的叫道:“剪头发喽,我们新开张的!”这时,赵歌也学起盛佳敏的样子叫卖起来。我看准了时机,拿了一只小包,走了过去。我故意问:“有人吗?”听到我的声音,赵歌、盛佳敏同时站在我的跟前,抢先说“欢迎光临,请坐下来”。一个忙着给我梳头,;一个迫不及待的给我卷头发,忙的不亦乐乎。自我以后,他们的生意好转了,顾客络绎不绝。 分析: 从理发店游戏中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理发师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幼儿游戏时碰到了困难,此时,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顾客的身份走入了理发店。为孩子的游戏打开局面。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理发店生意冷清了,孩子求救了,我以顾客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中班案例:你的车子很特别 实录:建构区里的材料越来越少了,小朋友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万傲进入了建构区,试图想退出来。我看见了,连忙补充了一些积木,万傲很快地回来了,并且在建构区里玩了起来。只见他拿了两块较大的插塑积木,上面有多个插孔的那种,连在了一起;他可能要搭一辆车子吧。果然,他又拿了两个椰奶空罐子垫在插塑积木的下面,当做了车子的轮子,又向前试了试,“车子”真的向前滚动了两下,似乎还有点不满意呢。他又在“车身”上面用雪花片积木搭了一个大大的“碗”,把“碗”倒扣在上面。哦,一辆崭新的车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连忙走过去称赞说:“你的车子很特别!”

游戏介入方法(资料)

老师游戏介入策略 一、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1)平行式介入法。 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边说边做,一是吸引幼儿兴趣,二是教给幼儿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 二、材料指引介入法 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方法。 三、语言指导 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根据提问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 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借助询问式语言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情境描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 (2)建议式语言。 教师通过给予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 在游戏中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出现困难时,给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导,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比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建议:“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为了在麦当劳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教师可以建议说:“麦当劳没有油条卖,那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 (3)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

幼儿园教研组小结5篇

幼儿园教研组小结5篇 本学期根据园务计划的要求及教研目标、重点,我们重点对教师的“说课”、“评课”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并不在于“说课”、“评课”的本身,是因为教师不会“说课”、“评课”,影响了其保教水平的提高,我们想通过以说课、评课、研究、调整的方法,来帮助教师反思自己的保教行为,更新观念,最终提高保教质量。活动前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如:通过中心组教师的介绍和优异教案的学习,使大家对如何“说课”有了一定的了解,许多教师在介绍设计思路的时候目的比较明确,基本能够从自己班级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热点以及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教材,设计半日活动的内容、过程,在整个活动中,也比较注意幼儿活动环境的创设和幼儿的主动发展,保育意识有所增强。 从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提高。“评课”是许多教师的薄弱环节,我们就在活动前组织学习了《试论教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的角色和地位》一文,讨论如何评价一个活动,最初的“评课”大家仍停留在对活动表面现象的分析上,甚至产生了一些争执,后来我们通过调整“评课”形式,增加了对“二期课改”一些观念性问题的学习,从中认识到活动要以充分尊崇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要将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教育思想的核心,要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为根源,使大家在“评课”时有了理论依据,对活动的分析更深入了,同时,在交流中,大家能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 在这次展评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共性的问题:1、教师的观察能力有待于提高。表现在教师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不会观察,发现不了幼儿需要什么(环境创设、情感),使集中交流时没有重点。 2、教师在引导启发幼儿时,仍放不开手,往往操之过急,急于替幼儿解决问题,失去了许多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机会,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体现。 3、在活动中,虽然许多教师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但对分组的目的不明确,往往只停留在减少幼儿人数或提高人均活动空间的目的上,而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形式,没有真正理解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