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键入文字]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归纳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探究新知识的精神及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分析实验数据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挂图或者录像

1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曲线(一)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 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CO2浓 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A点,外界CO2浓度很低 时,绿色植物叶不能利用外界的CO2制造有机物,只有当植物达到CO2补偿点后才利用外界的CO2合成有机物。 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CO2浓度,即B 点以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③若CO2浓度一定,光照强度减弱,A点B点移动趋势如下: 光照强度减弱,要达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需较高浓度CO2,故A点右移。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而产生的[H]及ATP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CO2的还原,故CO2的固定减弱,所需CO2浓度随之减少,B点应左移。 ④若该曲线表示C3植物,则C4植物的A、B点 移动趋势如下:由于C4植物能固定较低浓度的 CO2,故A点左移,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的 CO2浓度应降低,B点左移,曲线如图示中的虚线。 (2)曲线(二)

a-b:CO2太低,农作物消耗光合产物; b-c:随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c-d:CO2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 d-e:CO 2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原生质体中毒或气 孔关闭,抑制光合作用。 (3)曲线(三) 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PEP羧化酶,对CO2的亲 和力很强,可以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 固定下来,故C4植物能利用较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的补偿点低,容易达到CO2饱和点。而C3植物的CO2的补偿点高,不易达到CO2饱和点。故在较低的CO2浓度下(通常大气中的CO2浓度很低,植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C4比C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强(即P 点之前)。一般来说,C4植物由于“CO2泵”的存在,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它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 中酶的催化效率来影响光合 作用的速率。在一定温度范 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随着增加,超过一定 的温度,光合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降低。因温度太高,酶的活性降低。此外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从而间接影响光合速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2012)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其内容主要介绍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实验探讨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及产生氧气,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与下一节内容——《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在同一章,便于比较学习。本课时中的内容前后连续性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科学知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经过前面的实验学习、探究,学生已经对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比较熟悉。老师适时的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既保证老师了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也保证了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充分的发挥其最大的自主性。 3、内容体系特点 旧教材新教材 第四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五章第一节: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五章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对比新旧教材课程的安排,可以发现新教材明显比旧教材安排合理——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安排在同一章里面学习,方便两者进行对比性分析学习,加深印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说出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2)能用表达式表示光合作用。 (3)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 (4)了解光合作用在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能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与合作的精神。 (2)培训学生养成爱护植物、爱护环境的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并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的实验。 【教学媒体】实验装置,多媒体课件 【学习课时】1课时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一开始创设问题情境——‘生物呼吸和大量的燃料的燃烧也会消耗大量的氧,排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5.1《光合作用》公开课教案设计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漳平市南片教研协 作片 教研活动 公 开 课 教 案 时间:二○一七年三月九日 科目:生物 开课老师:漳平市永福中学李华庆

复习课:光合作用 学校:漳平市永福中学 开课人:李华庆 班级:永福初级中学八年级(4)班 时间:2017年3月15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解释有关的实际问题。3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4.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5。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6。验证绿叶在光下能造淀粉;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对试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能力;2。正确分析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关结论; 3。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生理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通过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增强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教学中,光合作用是第一个复杂的概念,在实验基础之上,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加以总结,让学生尝试用关系式的形式描述光合作用,并用语言加以描述。本课时中的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前后连续性强,每个实验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为整个光合作用提出新课题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实质。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叶绿素等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此之前,已初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史;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形成了对光合作用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通过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体会光合作用的实践意义。 教法学法 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思维能力。 讲练结合,导学,归纳总结。 复习上节知识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3。动物结构层次多了什么? 4。植物体由六大器官组成,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考向聚焦 1、题型分析: 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原理及过程。 以识图分析题形式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产物的理解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答案:D 2 .在生物圈的碳一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 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 呼吸作用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3.植物在白天时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构成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解析:组成萝卜、冬瓜、藕的物质主要是它们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 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B 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C.合理密植

七年级生物上册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教案 北京课改版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一、导入过程 今天的实验是来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 放出氧气。实验材料是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或黑藻。 二、探究过程 【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氧 实验时切取十余株10cm左右的带着顶芽嫩枝的金鱼藻,切口向 上,用线缚在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大型号烧杯中。然后用短 颈漏斗倒置在水藻上,使水藻都被罩在漏斗里,而漏斗的短柄 应没入水中,取一支细型试管,向其注入清水,水满后用右手 大拇指揿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套在漏斗柄 上的试管此时不应带有气体)。 在温度20C左右,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很快可以看到水藻 放出一串串小气泡,这些小气泡通过漏斗的收集都汇入到细试 管内,并且使试管的水排入到烧杯中。 (二)验证氧气 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 (1)这些气泡是金鱼藻在光照下产生的,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呢? (2)我们怎样收集和检验这些气体呢? 简述实验装置,介绍收集气体的方法,指导学生对收集 到的气体进行检验(边讲边演示)。 在水下,用拇指把试管口堵住,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 用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入试管里,卫生香立刻重新燃烧。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1)什么气体能够帮助燃烧? (2)试管中的氧气从何而来, 听讲 观察记录 试验现象 观察记 录 明确本节 主要内容 了解,光 合作用产 生氧气试 验的操作 及过程 知道如何 验证氧气 3 25 5 3 3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 光合作用》教案

沪科版生物第一册第二节《光合作用》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二氧化碳被还原成糖类,水被氧化成氧气)。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能量的转变问题。通过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机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在比较两个过程的学习中认识到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它涉及了大量的抽象的化学变化的过程,这在初中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基础的。与老教材相比,在光合作用的机理和过程的内容中,它对于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比如反应的场所,变化中物质的来源和去路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最后对于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实质的描述等。特别是对于“ATP 生成”的这一内容,它利用了“化学渗透假说”来解释,而这是在大学教材中出现的,学生可能比较难理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难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比较。 3、教学策略 通过光合作用过程的动态显示、图表等,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最终得出光合作用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综合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机理从未涉及过,尤其是其中很多的化学变化。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是近乎空白的,同时在物理的“能量转换和守衡”知识方面也没学过,这些都要求我能够尽量运用浅显的语言、直观的过程以及贴近生活的比喻,可采取图解、表解和多媒体动画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亲眼看到”物质的微观化学变化,这可降低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的难度。尽量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过程,并对其进行比较。 2、更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具体过程能够更深体会“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的同时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过程的学习,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永恒变化与发展的。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为“认识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五、教学媒体设计 光合作用相关动画、PPt、板书。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力目标: 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生氧气;(3) 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 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生 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是 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 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 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 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 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 是什么呢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讲述]:让我们通过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的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产 生淀粉。 [自学]:实验的操作步 骤。 [思考题]: 1.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2.对叶片为什么要遮 带着思考题进行自 学。并以小组为单位对思 考题进行认真地讨论。 全班交流,共同理解 实验的理论基础。 以四人为一小组把课 前处理过的蚕豆按操作步 骤实施。 饶有兴趣地回答:大

必修一生物《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钟祥三中王晓翠 一、设计思想 【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最想突出的处理: 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教材分析】 光合作用是整个第三章乃至整个高中教材中处于重要地位。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我准备改为3个课时:第一课时只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第二课时“通过实验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三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光合作用研究的历史,本来不需一个课时的时间,但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①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②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反应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科学家发现光合作用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理解假设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同时,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②讨论科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和实验,避免知识“去背景”和“简单化”。 ③明确科学的研究态度在实验探究中的重要性 ④认识到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辨证的科学观。 ⑤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4、能力方面 ①掌握科学实验探究的一般原则,重点是对照实验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 ②培养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 ①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生物教学设计和教案分析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至学年度第学期) 题目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 姓名范晓斌 专业学科教学生物 入学年月2013 08 简短评语

成绩:授课教师签字: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以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来设计教与学的过程。整个设计突出的理念:1.还原科学研究的历史面貌,突出生物学的“实验学科”特点;2.以实验探究贯穿整个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方法。光合作用在高中生物的整个教材中都是处于特别重要地位。 本章节内容按照课标安排应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光合作用的发现”和通过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来学习有关光合色素的知识,第二课时具体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本节教学设计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内容。第一课时我准备让学生以经典的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为线索,结合自己所

动手完成的实验,遵循科学家的探索思路,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了解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和学会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生物课中学习过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而且生活实践中也对光合作用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却很陌生,关键对于我们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知之甚少。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对事物的探索好奇,又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知识铺垫。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合作用的结构和物质基础; (2)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反应方程式、概念、过程、意义; (3)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和实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练习(含答案)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一、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 1.普利斯特利的实验(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______了,小白鼠很快也____了。(2)将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没有____。(3)将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3.科学实验证明(1)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排出的________ 是绿色植物________的原料。(2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不仅有________,还有____。二、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的气体,立刻猛烈地____起来,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____。三、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实质和表达式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产物是____________。 2.实质:合成______,储存____。 3.表达式:________+水?D?D→光能储存着能量+ ____ 答案:一、1.(1)熄灭死亡(2)熄灭(3)正常地生活 2.蜡烛燃烧动物呼吸 3.(1)二氧化碳光合作用(2)二氧化碳水二、燃烧氧气三、1.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2.有机物能量 3.二氧化碳叶绿体有机物氧气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1)光照强度。光照增强,光合作用随之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光合作用不再加强。(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其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温室种植蔬菜可适当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以提高产量。(3)温度。植物在10~35 ℃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25~30 ℃ 最适宜,35 ℃以上开始下降,甚至停止。【例题】如下图将三株相似的小麦幼苗分别置于三个装有完全培养液的相同培养皿中,并在下述三种条件下培养若干天,以测定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问下列哪一组对照实验属于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A.甲、乙、丙B.乙和丙 C.甲和丙 D.甲和乙解析:要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5925962.html,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改进 作者:唐卫东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2年第04期 摘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5节“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实验,从改进装置,寻找合适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浓度,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寻找金鱼藻的替代物,在晴天和阴雨天分别做该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光合作用实验改进晴天阴雨天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按书本上的装置进行实验,把金鱼藻(图1)放入漏斗中,在烧杯中倒入清水,在试管中装满清水倒放在漏斗口上方,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图2)。发现该装置操作很不方便,试管不易从烧杯中取出。实验过程中看到气泡极少,收集到气体极少。实验受天气的影响,实验材料受限制。 1 改进装置 用平底烧瓶(250 mL)、单孔橡皮塞和导气管连接(图3)实验装置,代替书本上的装置。导气管应尽可能插入深一些,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留在平底烧瓶中,使平底烧瓶内的气压增大,平底烧瓶内的液体从导气管中溢出。 2 配制溶液 碳酸氢钠能缓慢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可以为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但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呢?按如下步骤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图4)。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平底烧瓶内气压增大,将液体压进量筒,量筒中水的体积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体积(注:实验前在量筒内装有少量的油,可防止水分蒸发)。 ①分别配制质量分数为0.5%、1%、1.5%、2%的碳酸氢钠溶液。②取5个250 mL的平底烧瓶,分别装入9 g新鲜的金鱼藻,再分别倒满清水、0.5%、1%、1.5%、2%的碳酸氢钠溶液,塞紧瓶塞,分别标上A、B、C、D、E,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③观察5个装置中产生气泡的快慢,每隔1 h观察,并记录产生氧气的体积,见表1。

光合作用(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培养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以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3、情感目标 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2、 3、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2、 3、 四、基础训练题 1、如图2—2所示,将集气瓶内的二氧化碳倾到入盛有点燃的蜡 烛的烧杯内。可以观察到烧杯内阶梯上的蜡烛火焰先熄 灭,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还可知 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能使物体 跟隔绝而停止燃烧。 3、将二氧化碳通入蒸馏水,然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可见溶液变 色。这说明①二氧化碳能;②而且能跟水化合有 生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有一层白色的固体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能力提高题 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测定三种气体的密度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D、试验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2、冬季在我国北方用石灰浆刷墙后,常在房中放一盆炭火,它起的作用是() A、提高室内温度 B、增大室内CO2体积分数

C、降低室内潮气 D、提高室内温度,增大室内CO2体积分数 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的蒸馏水,向其中滴入数滴石蕊试液后,溶液呈X色,向液体中再通入CO2气体,液体呈Y色,把液体加热煮沸后,液体又呈Z色,问X、Y、Z的颜色依次为( ) A、紫一红一无 B、蓝一紫—红 C、紫一红一紫 D、紫一红—蓝 4、在H2、O2、CO2三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有,有灭火作用的是,不宜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能支持燃烧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 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 2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 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和实验过程。2. 教师可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开拓学生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校、市区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及告诉学生上百度、Google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址可直接告诉学生)。 3.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创新,都应给予鼓励。五. 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 备注 1. 现在录像器材便宜,摄像技术简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合自己的录像带(统一配置的录像带有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播放录像时,要注意暂停键等功能键的使用。因为一气儿将录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时候,边放边结合录像讲解效果比较好。2. 教师可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制作能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也可从百度等搜索网站寻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课件做参考。3. 通过搜索网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有的学生如果想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变化的话,可告诉学生直接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仪、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仪等字样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时要提醒学生文明上网。

(完整版)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习题附答案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1.阳光充足时,水绵成团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 ) A.光合作用减弱,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 B.呼吸作用增强,需要更多的氧气 C.呼吸作用减弱,释放的二氧化碳减少 D.光合作用增强,释放的氧气积存在一起 答案:D 2.在生物圈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形成有机物),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细菌 B.真菌 C.动物 D.绿色植物 解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D 3.植物在白天时能进行的生理作用有( ) 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分解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答案:B 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地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20多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构成萝卜的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的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解析:组成萝卜、冬瓜、藕的物质主要是它们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案:B 5.对温室大棚里的农作物,采取适当措施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产量,以下措施不能起到这种作用的是( ) A.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B.降低光照强度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一.教学目标通过此实验,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二.课时安排:1——2课时三.教学准备一些验证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装置、材料、录像、课件等。四.活动指导1.教师事先向学生讲清楚教材中的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装置、原理和实验过程。2.教师可用光合作用发现过程中的经典实验开拓学生思路,引导他们思考。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校、市区图书馆的参考资料,以及告诉学生上百度、Google等网站去搜索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网址可直接告诉学生)。3.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探讨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如果教学需要,教师可先与某些学生在课下做一下探讨)。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实验材料的不同(如可用卫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氢钠溶液代替清水)、实验装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书上验证释放氧气的装置)。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配合录像、课件、学生或教师的'演示实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讲,这个实验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对于学生的一点点创新,都应给予鼓励。五.评析光合作用在教材中无疑是重点和难点,这个实验做得好可以帮

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但由于这个实验较难,教师要注意在课前给予学生较多的引导和帮助,并请他们在课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六.备注1.现在录像器材便宜,摄像技术简单,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制作适合自己的录像带(统一配置的录像带有时不一定能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教师在播放录像时,要注意暂停键等功能键的使用。因为一气儿将录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时候,边放边结合录像讲解效果比较好。2.教师可自己或请专业人员制作能满足自己教学需要的课件,也可从百度等搜索网站寻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课件做参考。3.  通过搜索网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如:有的学生如果想利用仪器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浓度变化的话,可告诉学生直接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检测仪”、“空气中氧气浓度检测仪”等字样在百度等搜索网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时要提醒学生文明上网。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修改教案及反思)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修改教案及教学反思 课题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时安排 2 教材 分析(此处需加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中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光合作用的实质,也是本节内容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在处理时,应注意两个实验的处理,如果没有条件完成实验,要通过媒体让学生看到,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区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第二部分是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并结合课本上的介绍能够说出即可。学生在学习了《有机物的制造者》后,对光合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上节课的实验中,对科学探究有了解,所以可以用科学实验作为导入。 教学 目标(三维目标)1.说明光合作用的实质 2.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3.通过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4.认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生物圈的意义,形成爱护植被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不够具体)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难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教学策略 本节课中采取先学后教,但在课堂中一是以课本为载体,二是以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中,通过观察实验动画,图片以及课本上位文字的介绍等学习新知识,最后通过老师的点拨掌握知识。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和预习知识点1.课件出示书上的想一 想。 2.出示本节重点内容并 引导学生找出知识点, 明确学习目标。 在老师的指 导下完成对 知识点的预 习。齐读“通 过本节学习你 将知道” 本节课知识点较多, 所以让学生先学后教,提 高教学效率 光合作用的原料PPT展示普利斯特利的实 验,并有层次地出示问题, 1.最后通过这个实验,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问题的 引导再细一点植物能更新 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 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2.结合课件,引导学生探 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 不可少的条件。探究实验的 讲解要细一点,尤其是氢氧化 钠溶液的性质。 3.光作用的原料是什么? 明确:二氧化碳、水 观看实验,思 考并回答问 题 阅读课本122 页,尝试回答 问题 在演示实验 PPT中叫学生 到黑板填空 利用这个著名的实 验导入课堂,既体现科学 探究的精神的延续,也可 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题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第一步是把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A.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2.下列操作与目的不相符的是() A. 移栽较大的树木时,给树木打针输液,目的是补充有机物 B. 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将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量筒内水分的蒸发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目的是为了更快找到物像 D. 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叶片脱色漂洗后加碘液,目的是检验是否有淀粉生成 3.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B. 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的根本保障 C. 光合作用能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合理密植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4.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 (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③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 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D. 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5.除哪一项外,均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叶绿体 D. 光 6.下列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的绿色褪去的是 ( ) A. B. C. D. 7.如图中的①表示植物的哪一生理过程() A.吸收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光合作用 8.下列对光合作用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 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并释放氧气 B. 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释放氧气 C. 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并吸收氧气 D.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吸收氧气 9.甘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得大量淀粉是由()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B.茎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 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教学设计

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备课时间:11、26 授课时间:11、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能力目标:3、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生物素质。 2、培养学生更加关爱大自然,关爱绿色植物。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重点】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的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难点】 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和释放出氧气的实验操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用课件。 1、把两株蚕豆植株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2、准备实验必需的器材。 3、视频:(1)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植物的光合作用需 要光。

4、FLASH:(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实验;(2)光合作用产 生氧气;(3)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4)绿叶在 光下产生氧气的实验;(5)光合作用方程式。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视频]:植物生长需要阳光(2个)。[引言]:绿色植物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那么,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什么呢 【新授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植物 生长需要阳光(2个)。 [引言]:绿色植物 是一个巨型的生产有 机物的天然“工厂”, 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 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原 料生产出产量巨大的 有机物,养活地球上几 乎所有的生物。那么,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 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改进

《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的改进 北师版初中生物第五章第1节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黄道民族中学——吴军华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一类生物,它对生物圈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如粮食作物、蔬菜瓜果、花卉等都是人类种植栽培的主要对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尤其是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生物圈的存在被称为“生产者”。因此课标把它列为十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课标明确指出: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为此教材用了大篇幅列举出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借此应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的方法完成课标的目标。北师版生物课本特意设计了“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然而其实验沿用的是经典的实验 方案和器材,实验很难进行,完成率极低。存在的问题有: 1、原实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需要暗处理2-3天,光 照2-3小时,水浴加热脱色10-20分钟。对每周只有2节课 的生物课而言是完全不够的。 2、原实验装置复杂,要求密封,不宜操作。如图: 3、原实验效果不明显,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放置清水的 植物叶片滴加碘液未呈蓝色。分析发现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也进行着呼吸作用,植物经过2-3天的暗处理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影响,因而光合作用不旺盛导致未变蓝色。 4、原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存在安全隐患。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经过多次实验,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效果明显,简单易行的实验材料对实验进行了改进。 一、改进实验材料的选择。 大烧杯1个、蓝藻、石蕊溶液、石灰石、稀盐酸、试管、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凉开水、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锥形瓶3个、光源 二、改进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石蕊溶液遇碳酸显红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红色石蕊溶液变为紫色;石蕊颜色的变化证明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三、改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 1、在一个烧杯中分别装入一定量的凉开水(凉开水里面没有空气),再滴入石

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1)曲线(一) ①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CO2浓度升高而加快,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CO2浓度,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 A点,外界CO2浓度很低时,绿色植物叶不能利用外界的CO2制造有机物,只有当植物达到CO2补偿点后才利用外界的CO2合成有机物。 B点表示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的CO2浓度,即B点以后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 ③若CO2浓度一定,光照强度减弱,A点B点移动趋势如下: 光照强度减弱,要达到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需较高浓度CO2,故A点右移。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而产生的[H]及ATP减少,影响了暗反应中CO2的还原,故CO2的固定减弱,所需CO2浓度随之减少,B点应左移。 ④若该曲线表示C3植物,则C4植物的A、B点移动趋势如下:由于C4植物能固定较低浓度的CO2,故A点左移,而光合作用速率最大时所需的CO2浓度应降低,B点左移,曲线如图示中的虚线。 (2)曲线(二) a-b:CO2太低,农作物消耗光合产物; b-c:随CO2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c-d:CO2浓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 d-e:CO2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将引起原生质体中毒或气孔关闭,抑制

光合作用。 (3)曲线(三) 由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含有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很强,可以把大气中含量很低的CO2以C4的形式固定下来,故C4植物能利用较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CO2的补偿点低,容易达到CO2饱和点。而C3植物的CO2的补偿点高,不易达到CO2饱和点。故在较低的CO2浓度下(通常大气中的CO2浓度很低,植株经常处于“饥饿状态”)C4比C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强(即P点之前)。一般来说,C4植物由于“CO2泵”的存在,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均低于C3植物。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它主要通过影响暗反应中酶的催化效率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随着增加,超过一定的温度,光合速率不但不增大,反而降低。因温度太高,酶的活性降低。此外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导致气孔关闭,CO2供应减少,从而间接影响光合速率。 ①若Ⅲ表示呼吸速率,则Ⅰ、Ⅱ分别表示实际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等于实际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 ②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正常的光照强度下,提高温度会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提高温度也会促进呼吸作用。如左图所示。所以植物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不一定就是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在20℃左右,植物中有机物的净积累量最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