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总结)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命题分析

(总结)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命题分析

(总结)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命题分析
(总结)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命题分析

13-15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命题分析

一、13年-15年全国I卷、II卷高频考点分析

1、试卷结构:

8221(3)模式:

8道选择、2道实验、2道计算、最后一道3选1模式。

选择(48分):

8个选择4个必修模块思路不变,跨模块题目一般在第18题或21题出现。电磁感应是选择题的压轴题。

【14-18】单选偏向力、电(4道)

【19-21】多选综合(4道)

实验(必出一力一电)(15分)

【22】力学实验题

【23】电学实验题

计算(力、电交替)(32分)

【24】必修模块(静力学或运动学)

【25】选修模块(力电磁综合)

选考:

【33/34/35】(15分)

(选修3-3/3-4/3-5每本书出一道)

二、各本书考查的高频知识点:

必修一:

1、直线运动的规律及运动图像分析;(以选择题为主,交替考查)

2、力:共点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

3、牛顿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必修二:

1、曲线运动之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高频考点)

3、机械能。

选修3-1:

1、电场叠加;(高频考点)

2、恒定电流(电路的动态分析);

3、带点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选修3-2:

电磁感应;交流电(高频考点)。

选修3-3:

热学。

选修3-4: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学,作图。

选修3-5:

动量守恒、原子物理。

13年-15年全国I卷、II卷各模块考查总分数柱状图

13年-15年全国I卷各知识点考查总分数饼图

13年-15年全国II卷各知识点考查总分数饼图

13-15全国新课标理综物理试题考查点按题型、知识块分类情况选择题

一、物理学史和相关基本概念:

2013年I卷第14题:伽利略斜面实验数据分析

2014年I卷第14题: “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

2013年II卷第19题:电学发展史

二、力学:

1.直线运动

2014年II卷第14题:同向直线运动的v-t图

2013年I卷第19题:位置-时间图象

2.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2013年II卷第14题:牛顿第二定律F-a图

2013年II卷第15题:平衡物体的受力分析

2014年I卷第17题:橡皮筋作用下的平衡与加速运动

2015年I卷第20题: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v-t图象

2015年II卷第20题:牛顿第二定律

3.曲线运动

2014年II卷第15题:平抛运动(抛出点Ep和Ek相等,确定落地点速度的方向)

2015年I卷第18题:平抛运动

2014年I卷第20题:向心力、离心运动的临界条件

2013年II卷第21题:圆周运动(临界情况分析)

4.万有引力

2014年II卷第18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通过已知地球两极和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地球的自转周期确定地球的密度)

2014年I卷第19题: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相遇“冲日”

2013年I卷第20题:天体运动(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因轨道处有稀薄大气,判断运动情况)2013年II卷第20题:天体运动(动能定理)(人造地球卫星在轨道上受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作用而使轨道半径减小,确定力的做功情况和能的变化情况)

2015年I卷第21题:万有引力定律及其运用

2015年II卷第16题: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含万有引力)

5.机械能

2014年II卷第16题:力与运动、功、动能定理(两拉力分别作用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相同时间获得的速度不同,判断拉力和摩擦力做功的大小关系)

2014年II卷第17题:机械能守恒、向心力、物体的平衡

2015年I卷第17题:功和能

2013年I卷第21题: v-t图象、牛顿定律的应用、功率

2015年II卷第21题: 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三、电磁学:

1.静电场

2015年II卷第14题:电容器;电场力;力的平衡

2013年I卷第15题:电场强度

2015年I卷第15题:静电场中的电势及电场力做功

2013年I卷第16题:带电粒子在带电平行板间的运动(板外粒子自由下落后进入板间,恰到下板返回;上移下板后,判断粒子返回情况)

2013年II卷第18题:静电场中粒子受力平衡

2014年II卷第19题: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判断性描述)

2014年II卷第20题: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014年I卷第21题:点电荷电场中的等势面、电场力做功

2.恒定电流

3.磁场

2015年I卷第14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014年I卷第15题: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

2014年I卷第16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013年II卷第17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粒子沿直径射入圆形磁场,偏60°射出,确定磁感应强度)

2013年I卷第18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2015年II卷第18题:安培定则、磁场、指南针

2015年II卷第19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圆周运动

4.电磁感应

2015年II卷第15题:导体切割磁感线

2013年II卷第16题:电磁感应现象中的v-t图象

2013年I卷第17题: 电磁感应

2014年I卷第18题: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015年I卷第19题:电磁感应现象

5.交变电流

2015年I卷第16题:理想变压器

2014年II卷第21题:理想变压器

实验题

一、力学:

2013年I卷第22题:测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013年II卷第22题:用平抛运动探究弹性势能

2014年I卷第22题:小车加速度与钩码质量之间的关系

2015年I卷第22题:测小车通过凹形桥的速度

2015年II卷第22题: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014年II卷第23题: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

二、电磁学:

2014年II卷第22题:伏安法测电阻(内接法与外接法的误差比较)

2013年I卷第23题:测多用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2013年II卷第23题:多用表的基本原理(电表的改装)

2014年I卷第23题: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2015年I卷第23题:电表的改造和校对

2015年II卷第23题:半偏法测电表内阻

计算题

一、力学

2013年I卷第24题:直线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两车在x、y轴上运动,其间连接均匀伸长的橡皮筋,通过其上点R的运动情况推算B车的运动速度)

2014年I卷第24题:直线运动,安全行驶的最大距离与最大速度(晴天与雨天的动摩擦因数不同)

2014年II卷第24题:运动员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自由落运动、有与速度相关的阻力的运动)

2013年II卷第25题:v-t图象、直线运动及牛顿运动定律(板、块模型)

2015年I卷第25题:牛顿运动定律及匀变速运动

2015年II卷第25题: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电磁学

2013年II卷第24题: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圆周运动

2015年I卷第24题:力的平衡、安培力

2015年II卷第24题:动能定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

2013年I卷第25题:电磁感应定律、电容器、安培力、牛顿第二定律

2014年I卷第25题: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能量守恒、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014年II卷第25题:导体棒在圆环上做转动切割磁感线

选考部分:

每个模块中的(1),未做说明的均为5选3的选择题

选修3-3

2013年I卷第33题(1):分子力、分子力做功、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2013年II卷第33题(1):分子运动、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压变化

2014年I卷第33题(1):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的压强

2014年II卷第33题(1):分子动理论、液晶、干湿泡湿度计

2015年I卷第33题(1):晶体与非晶体

2015年II卷第33题(1):分子动理论

2013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

2013年II卷第33题(2):玻意耳定律

2014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

2014年I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玻意耳定律

2015年I卷第33题(2):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

2015年II卷第33题(2):玻意耳定律

选修3-4

2013年I卷第34题(1):机械波、质点的振动

2013年II卷第34题(1):弹簧振子(填空)

2014年I卷第34题(1):波的图象、振动图象

2014年II卷第34题(1):波的图象、振动图象

2015年I卷第34题(1):光的双缝干涉

2015年II卷第34题(1):光的折射;光的干涉

2013年I卷第34题(2):全反射(玻璃立方体中心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一次折射不能射出的贴膜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

2013年II卷第34题(2):全反射、临界角

2014年I卷第34题(2):光的折射、全反射

2014年II卷第34题(2):全反射、折射率(平板玻璃下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表面圆纸片)边缘发生全反射

2015年I卷第34题(2):振动和波

2015年II卷第34题(2):振动和波

选修3-5

2013年I卷第35题(1):核反应方程、结合能(填空)

2013年II卷第35题(1):结合能

2014年I卷第35题(1):天然放射现象

2014年II卷第35题(1):原子物理中的物理学史

2015年I卷第35题(1):光电效应

2015年II卷第35题(1):波粒二象性

2013年I卷第35题(2):动量守恒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两物块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弹性碰撞、运动至静止)

2013年II卷第35题(2):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014年I卷第35题(2):动量守恒、能量守恒、自由落体运动

2014年II卷第35题(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5年I卷第35题(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5年II卷第35题(5):动量守恒定律

2016年复习备考建议

1、研究课程标准、高考试题和考试大纲,撑握高考命题动向。

从上面高考试题的分析及特点可以看出,高考试题与平常教学紧密相联,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试题为主,新课标理念是高命题的重要方向,是高考命题改革所要追求的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只有研究高考,研究新课标标准,才能准确定位我们的教学理念,握好复习方向和范围,选出高质量的习题,合理分布教学资源,少走弯路,不能太在意期月考、期考,要有计划、分阶段分层次的培养学生的能力。

2、重视教材、重塑知识。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立足教材,夯实基础,在基本概念和规律上投入主要精力。特别是一轮复习,必须重视教材的重要作用,不能完全依赖资料,放弃课本,许多高考试题的命题背景都在教材中间,甚至是以教材习题为母题或是进行改编。

3、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重视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

高考物理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常规题,基础是重中之重,平时教学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学生的基本学科素养的培养,要让学生

养成从基础人手、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建立合理物理模型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物理学作为定量科学,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要求学生在书写物理公式、方程式时使用规范、准确的物理和数学语言,明确各种符号的物理意义。在指导学生解习题时,不应单纯着眼于做出答案,而应致力于分析物理过程,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获取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4、加强实验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新课程高考实验题考查的不只是局限于学生实验,还有考查演示实验,更多的是教材中实验的创新拓展,高考对实验能力考查要求比较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出新课标理念。实验能力实际上是动脑、动手能力的综合,不能简单理解为是一种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动手动脑,即便到高三复习中,也应要求学生在弄清实验原理同时,还应尽可能让学生到实验室去重新动手做实验,必须彻底远离“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背实验”的教学误区,只有这样,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才具有积极意义。

5、教学时采用“少、精、活”的精选习题,而不是采用“多、繁、死”的题海战术

在高考复习阶段,高三教学要敢于坚决摒弃课堂教学中的“多、繁、死”的题海战,所做的每一个题必须是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灵活性的少量题目,学生要注意做得精,做得少,做得活。要适当的做一些高考试题以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这些题都是重点知识而且也是经典题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突出重点,难点,把基础知识弄通弄懂,并能灵活运用,要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对知识点一个一个的突破,不要顾此失彼、杂乱无章的教学。

6.要在平时训练学生的答题技术,规范答题,提高得分意识。

在平时教学中对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积极调整心态,严格要求作业和练习,养成规范意识,在平时习题讲解中,对照高考评分标准进行研究,明确解题过程中那些是得分点,养成规范的公式格式、文字表述、准确严谨的物理语言使用等,从而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提高得分率。

7.力争优质高效,寻求课堂突破,注重模型方法,完善学科素养。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激发高三学生独立自主、交流合作的学习热情,精讲多练,摒弃题海战术,以最佳的课堂组织形式赢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只是复习的第一层要求,对于物理来讲,要更加注重对于物理模型和物理研究方法的完善提高,高屋建瓴的把握物理学科的特点,完善学科素养才是最根本的。

附:

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近5年新课标Ⅰ卷理综物理不同题型的学生高考的得分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汇总,希望给别的省份的同学们一个参考,了解同学们的失分点主要在哪里,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备考。

得分率 = 湖南省学生平均得分/近5年此模块的总分值,由图可知:

(1)选择题和第一道实验题较简单,得分率50%;

(2)第二道实验题比第一道难度稍大,得分率40%;

(3)两道计算题第一道和第二道得分率43.5%和18.5%,所以要注意难度梯度合理攻克;

(4)在33/34/35三道选考题目中,得分率分别为20%、39%、43%,也就是选择第35题的学生得分率最高,但也不能左右同学们选考的具体题目,还以最擅长做为选考。

2、考点分布:

从近9年新课标Ⅰ卷物理高考各本书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为必修2,选修三本书每本赋值均为15分。

选择题年年必考的知识点是前4个:

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静电场、物理学史;其次为电磁感应与理想变压器、交变电流。

各主观题特点与答题分析

1、近5年实验题分析——全国I卷

特点:

(1)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力学与电学实验交替出现;

(3)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渐两题分值均衡;

(4)22题力学实验主要考查:数学应用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素养;

(5)23题电学实验主要考查:电表改装、电路器材的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6)试题分多个层次进行设问,由易至难。

2、近5年计算题分析——全国I卷

特点:

24题(较简单)—纯力学综合,胡克定律,物体受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

25题(压轴题)多过程、多知识点、考查面广、综合性强、区分度大的压轴题。

计算题主要考查三种能力:

(1)推理能力;

(2)分析综合能力;

(3)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

【33-35题】

【33题】热学:晶体非晶体;气态方程;

【34题】振动和波;光学:折射、干涉、衍射;作图部分:折射定律与全反射定律;

【35题】第1小题光电效应方程,第2小题动量守恒定律。1、数论是人类知识最古老的一个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奥的秘密与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连的。

2、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数学。

3、我总是尽我的精力和才能来摆脱那种繁重而单调的计算。

4、一个数学家越超脱越好。

5、数学是各式各样的证明技巧。

6、数学是锻炼思想的体操。

7、整数的简单构成,若干世纪以来一直是使数学获得新生的源泉。

8、数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

9、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

10、数学方法渗透并支配着一切自然科学的理论分支。它愈来愈成为衡量科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了。

最新中考物理规律汇总

物理规律 一、声学规律 1.声音传播规律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即: V固>V液>V气。 2.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二、热学规律 1.液体沸点与气压变化的关系 通常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液体沸腾时温度要达到沸点并且还要继续吸热。 2.分子动理论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热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系统,一个物体放热,另一个物体吸热,且Q吸= Q放当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交换停止。 4.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光学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光的直线传播可解释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等。 2.光的反射定律 (1)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异侧: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等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②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⑤像和物“左右相反”. 4.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甲所示);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图乙所示)。 (4)光路是可逆的。 5.物体的颜色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在什么颜色的光的照射下就呈现什么颜色;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不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黑色物体上,物体都呈现黑色;除了黑、白色物体,其他颜色的物体只有在白光和本色光的照射下呈现物体本色,在其他颜色光的照射下,物体都呈现黑色. 6.眼睛的视物原理 光线由所观看的物体发出,外界的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经过角膜及晶状体的折射,会聚在视网膜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通过视神经将这个信号传给大脑,人就看到了物体。

(完整版)2019年全国一卷理综物理高考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氢原子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光子能景在1.63 eV~3.10 eV的光为可见光。要使处于基态(n=1)的氢原子被激发后可辐射出可见光光子,最少应给氢原子提供的能量为 A.12.09 eV B.10.20 eV C.1.89 eV D.1.5l eV 15.如图,空间存在一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两个带电小球P和Q用相同的绝缘细绳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下,两细绳都恰好与天花板垂直,则 A.P和Q都带正电荷B.P和Q都带负电荷

C .P 带正电荷,Q 带负电荷 D .P 带负电荷,Q 带正电荷 16.最近,我国为“长征九号”研制的大推力新型火箭发动机联试成功,这标志着我国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发取 得突破性进展。若某次实验中该发动机向后喷射的气体速度约为3 km/s ,产生的推力约为4.8×108 N ,则它在1 s 时间内喷射的气体质量约为 A .1.6×102 kg B .1.6×103 kg C .1.6×105 kg D .1.6×106 kg 17.如图,等边三角形线框LMN 由三根相同的导体棒连接而成,固定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应强 度方向垂直,线框顶点M 、N 与直流电源两端相接,已如导体棒MN 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F ,则线框LMN 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为 A .2F B .1.5F C .0.5F D .0 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 4 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 4 H 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 .1< 21t t <2 B .2<21t t <3 C .3<21t t <4 D .4<2 1 t t <5 19.如图,一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斜面顶端装有一光滑定滑轮。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N 。 另一端与斜面上的物块M 相连,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水平向左的拉力缓慢拉动N ,直至悬挂N 的细绳与竖直方向成45°。已知M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2021年新人教版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14.航空母舰上舰载机在某次降落中,若航母保持静止,以飞机着舰为计时起点,飞机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飞机在t 1=0.4s 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此时速度v 1=70m/s ;在t 2=2.4s 时飞机速度v 2=10m/s 。从t 1到t 2时间内图线是一段直线。则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 .0- t 1时间内飞机做曲线运动 B .t 1到t 2时间内飞机做匀速运动 C .可以求出t 1到t 2时间内飞机受到的合外力 D .可以求出飞机从t 1到t 2时间内飞机在航空母舰上滑行的距离 1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放在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在两个大小相等的力F (其中一个方向为水平向左,另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70角向下)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sin370=0.6 ,cos370=0.8)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mg F 5= B .mg F 5.2= C .mg F 25.1= D .mg F 7 5= 16.如图所示,小物块(可看做质点)以某一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从半球形碗的碗口左边缘向下滑,半球形碗一直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块下滑过程中速率不变,则在下滑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下滑过程中处于平衡状态 B .最低点处物块对碗壁的压力最小 C .半球碗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 .地面对半球碗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17.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虚线圆上有一弦AB ,弦长为R 3,C 为弦AB 的垂直平分线与圆右侧的交点,现给ABC 三点放置三个长度均为L 、方向与纸面垂直的直线电流,电流的大小相等,AB 方向相同,B 与C 相反。已知直线电流在周围产生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表达式为 r I k B =,其中k 为常数,I 为电流,r 为空间某点到直线电流的距离。若A 对B 的磁场力大 小为F ,则 A . B 对 C 的磁场力大小为 F 23 B .A 对C 的磁场力大小为 F 3 3 C .C 所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 3 D .C 所受到的磁场力大小为F 18.如图所示的装置,小车总质量用M 表示,钩码总质量用m 表示。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节木板倾角为θ,使小车恰好带着钩码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再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 F F m 370 A B

高中物理重要推论规律总结

物理二级结论 “二级结论”是在一些常见的物理情景中,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推论,又叫“半成品”。由于这些情景和这些推论在做题时出现率高,或推导繁杂,因此,熟记这些“二级结论”,在做填空题或选择题时,就可直接使用。在做计算题时,虽必须一步步列方程,一般不能直接引用“二级结论”,但只要记得“二级结论”,就能预知结果,可以简化计算和提高思维起点,也是有用的。 细心的学生,只要做的题多了,并注意总结和整理,就能熟悉和记住某些“二级结论”,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做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运用“二级结论”,谨防“张冠李戴”,因此要特别注意熟悉每个“二级结论”的推导过程,记清楚它的适用条件,避免由于错用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下面列出一些“二级结论”,供做题时参考,并在自己做题的实践中,注意补充和修正。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任一力是与其他所有力的合力平衡的力。 三个共点力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力的合力: 2 1 2 1 F F F F F+ ≤ ≤ -方向与大力相同 3.拉密定理: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即 γ β αsin sin sin 3 2 1 F F F = = 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5.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时,μ= tanα 6.“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7.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8.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9.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F 已知方向 2 F2的最小值 F2的最小值 F2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2018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应特别注意的问题: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中不需要选择第一个间距等于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 就算验证了这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下面几个是应特别注意的: ①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如何平衡摩擦力是关键。 ②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要使用斜槽轨道,让小球从轨道上端无初速滚下,然后平抛出去,在安装装置时要注意保证轨道末端必须水平,如果实验要进行多次,每次小球应从同一高度处下落,因此

高考理综物理实验的复习

高考理综物理实验的复习 一、近两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的特点 1、重视基本实验仪器使用的考查。如2010、2011连续两年均考查了刻度尺的读数,2010年还考查电阻箱的读数,2011年考多用电表的读数等。 2、突出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考查,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考查渗透于理论计算中。如2010年干电池内阻的计算;2011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力学实验,考查对数据的处理及其运用图像处理实验结果能力;“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电学实验,考查对小电珠电阻的估算、测量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实验误差的校正等。 3、注重对操作过程的考查,体现实践性。如2010、2011连续两年均考查电路实物图的连线,填写关键的实验步骤等,追求“只有动手做过实验才能得高分”的目标。 4、重视对有效数字的考查。这是广东自主命题以来一直坚持的,几乎每年都作为考查内容。 近两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特点是:通过实验的细节来全面考查实验能力,同时又不回避热点问题,如纸带分析、有效数字、误差分析等。试题比较容易、也比较常规、但又比较容易失分! 二、考生在答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仪器读数错。主要是漏单位或单位错,有效数字位数错;

科学记数法错。如“0.100m/s”写成“10.0×10-2m、100×10-3m”;“0.02s”写成“0.020s、2.0×10-2s、1/50s”等,按评分标准均得零分。 2、文字表述不准确。如将开关S2“闭合”,描述成“关闭、关上、接通、合上、闭、连接”等,不是用准确的物理语言描述而导致失分。 3、实物图连线错。没有严格按原理图接线或连线不到位;未能把连线接到仪器的接线柱上,而是接在“+”“-”极符号上、或多用电表的插孔上、或电阻箱旋钮上等;电流表、多用表极性接反等。评分标准规定,连线有一处错误均得零分! 4、不懂多用电表档位或档位选错。如2019年用多用电表粗测小电珠电阻,要求记录选择的电阻档位时,把档位“×1”写成“1”或“100”;有的因档位选错而导致读数错误。 三、物理实验复习的对策 1、加强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原理及读数的复习 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是实验的基础。《考试说明》中要求会正确地使用的基本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称、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特别是对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多用电表的正确读数几乎每年都考。复习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仪器的基本结构,熟悉各部分的名称,深刻理解其测量原理,分清仪器是否要估读,掌握正确的读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总结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合 两个分力垂直时: 2221F F F +=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μN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③ 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 ,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 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 ,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2 r GM a =,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2 2) ('h R GM r GM g +== 23 24GT r M π= r GM v = 3 r GM = ωGM r T 324π= 3 2 24πGMT r =

2017高考全国Ⅲ卷理综物理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物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C12N14O16S32K39Cr52Mn55Fe56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 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 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 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 15.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 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

C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逆时针方向 D .PQRS 中沿逆时针方向,T 中沿顺时针方向 16.如图,一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均匀柔软细绳PQ 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 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 点,M 点与绳的上端P 相距13l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 A .1 9mgl B .16mgl C .13mgl D .12 mgl 17.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 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 长也为80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cm ;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A .86cm B .92cm C .98cm D .104cm 18.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1B 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 和Q 垂直于纸面固定放 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 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为l 的a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如果让P 中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a 点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A .0 B 0B C 0B D .02B 19.在光电效应试验中,分别用频率为a v ,b v 的单色光a 、b 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 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a U 和b U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ka E 和kb E 。h 为普朗克常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b v v >,则一定有a b U U < B .若a b v v >,则一定有ka kb E E > C .若a b U U <,则一定有ka kb E E < D .若a b v v >,则一定有a ka b kb hv E hv E ->-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到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桑水制作 03年到09年全国高考一卷理综物理部分实验题汇总 【03年高考】23.(15分)用伏安法测量电阻阻值R ,并求出电阻率ρ。 给定电压表(内阻约为50k Ω)、电流表(内阻约为40Ω)、滑动变阻器、电源、电键、 待测电阻(约为250Ω)及导线若干。 (1)画出测量R 的电路图。 (2)图1中的6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6组电流I 、电压U 的值,试写出根 据此图求R 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出的电阻值R=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0 1234567890 0123456 (cm) 1 1 0 01234567890 0123456 (cm) 4 5 8 9 0 U /V I /mA 0 5 10 15 20 25 5 4 3 2 1

(3)待测电阻是一均匀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与直径, 结果分别如图2、图3所示。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_,直径为__________。 (4)由以上数据可求出ρ=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 (2)①作U —I 直线,舍去左起第二点,其余5个点尽量靠近直线均匀分布在直线 两侧。 ②求该直线的斜率K ,则R=K 。 229Ω(221~237Ω均为正确)。 (3)0.800cm 0.194cm (4)8.46×10-2 Ω·m 【04年高考】22.(18分) ⑴图中给出的是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薄板厚度时的示数,此读数应为 mm ⑵实验室内有一电压表mV ,量程为150mV 内阻约为150Ω 。现要将其改装成量程为10mA 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为此,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干电池E (电动势为 1.5V ),电阻 箱R ,滑线变阻器R ˊ,电流表 A (有1.5mA , 15mA 与150mA 三个量程)及开关K 。 (a )对电流表改装时必须知道电压表的内阻。可用图示的电路测量电压表mV 的内阻。在 既不损坏仪器又能使精确度尽可能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表 A 应选用的量程 是 。若合上K ,调节滑线变阻器后测得电压表的读数为150mV ,电流表 A 的读 数为1.05mA ,则电压表的内阻R mV 为 。(取三位有效数字) (b )在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校准时,把 A 作为标准电流表,画出对改装成的电流表进行 校准的电路原理图(滑线变阻器作限流使用),图中各元件要用题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注。 V A A V mV R ˊ K A 0 5 15 10

高考物理公式、规律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 22 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 12 sin co 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M m R h m () +=2 V R h m R h m T R h 222 2 24()()()+=+=+ωπ α F 2 F F 1 θ

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9)

理科综合物理实验题(9) 1.实验填空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0分) (1)(3分)有一把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这种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5mm,使用该游标卡尺测量某工件,下图所示的测量数值应为mm, (2)(3分)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测量头如上图所示,调节分划板的位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亮条纹的中心,此时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mm, (3)(14分)为了较精确地测量一只微安表的内阻,要求按照图所给出的电路进行测量,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表所示: 器材规格 待测微安表量程200μA,内阻约1kΩ 电阻箱R 阻值0~9999.9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Ω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kΩ 电源电动势6V,内阻不计 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分)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②(5分)按照电路图将实物图连成实验电路, ③(5分)在实验过程中甲同学先将滑动变阻器R′上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为零,合 上开头S,再将滑片P缓慢左移,使微安表上电流满偏,固定滑片P不动,调整R的阻值,使微安表上读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记下此时R的电阻为896.4Ω;乙同学先将滑动变阻器R′上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调整电阻箱R的阻值为零,合上开关S,再将滑片P缓慢左移,使微安表上电流满偏,调整R的阻值,移动滑片P,使微安表上读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记下此时R的电阻为890.2Ω,那么微安表的内阻应为Ω, 2.(18分)(1)现有两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R1、R2,还有一个单刀双掷开关S、一个直流电压表及导线若干,使用上述器材测量一个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已知电压表的量程略大于电源的电动势,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计算电动势的表达式:E=________________ 计算内阻的表达式r=_________________ (简单说明式中测量所表示的意义) (2)有一个纸箱,内装某种物品,估计其质量在15—20Kg间,现要测量它和水泥地面间的摩擦因数,手头有一读数准确的测力计,最大测量量为100N,再没有其他实验器材,察看周围能找到一些建筑用的砖和一些捆啤酒用的白绳,若用白绳将纸箱捆住,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纸箱,能将其拉动,测力计并未达到最大量程,你用什么方法测出纸箱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

教科版 高中物理实验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 力学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220v 交流电,它 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求任一计数 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T s s 1) (n n ++==v v n ;如T s s v 2322+=(其中T =5×0.02s=0.1s )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 23T s s a -=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 ?++=?===3a a a a 3T s -s a ;3T s -s a ;3T s -s a 3212 36322522141()()2 3216549T s s s s s s a ++-++= (3)用v-t 图法:即先根据2T s s 1) (n n ++=n v ;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 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1.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2.小车的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cm 的范围内清楚地取7~8个计数点为宜。 3.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轨迹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通常每隔4个轨迹点选1个计数点,选取的记数点 不少于6个(即每隔5个时间间隔取一个计数点),是为求加速度时便于计算。 4.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可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 位。所取的计数点要能保证至少有两位有效数字 5.平行:纸带和细绳要和木板平行. 6.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7.电压若增大,打点更清晰;频率若增加,打点周期更短; 8.若打出短线,增加振针与复写纸的距离; 9.若初速度为0,则选1,2点距离为2mm 为宜;

2017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答案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 2017年高考全国卷1理综物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质量为1.00 kg 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 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 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A .30kg m/s ? B .5.7×102kg m/s ? C .6.0×102kg m/s ? D .6.3×102kg m/s ? 【答案】A 考点:动量、动量守恒 15.发球机从同一高度向正前方依次水平射出两个速度不同的乒乓球(忽略空气的影响)。速度较大的球越 过球网,速度较小的球没有越过球网;其原因是 A .速度较小的球下降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多 B .速度较小的球在下降相同距离时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较大 C .速度较大的球通过同一水平距离所用的时间较少 D .速度较大的球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下降的距离较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速度大的球先过球网,即同样的时间速度大的球水平位移大,或者同样的水平距离速度大的球用时少,故C 正确,ABD 错误。 考点:平抛运动 16.如图,空间某区域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与纸面平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 向里,三个带正电的微粒a 、b 、c 电荷量相等,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c 。已知在该区域内,a 在纸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概念、公式、定理)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2016年高考理综物理全国Ⅰ卷试题及标准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 B.12 C.121 D.144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分别为3Ω,1Ω,4Ω,为理想交流电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 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 B.3 C.4D.5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h B.4h C.8h D.16h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2020年高考理综复习物理实验题(10)

理科综合物理实验题(10) 1.(1)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甲)的纸带(两点间时间间隔为T) A同学按图(乙)进行测量,并由公式a = [(s4+s5+s6)-(s1+s2+s3)]/ 9T2求出纸带的加速度; B同学按图(丙)进行测量,并由公式a = (s2-s1)/9T2求出纸带的加速度;两者相比更有利于送减小误差的是同学。 (2)如图甲所示为一段长为L的粗细均匀的新型导电材料棒,为了测量该材料的电阻率,首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档(倍率为×10)粗测其电阻,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 然后用游标卡尺测量其直径,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cm。 为了用伏安法较精确地测量其电阻,现有以下器材: A.电流表:量程表为0.6A,内阻约为0.5Ω B.电压表:量程表为3V,内阻约为3k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Ω,额定电流1A D.低压直流电源:电压6V F.电键K,导线若干 请用以上实验器材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2.(18分) (1)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d = __________mn。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 _________mm。

(2)在做“研究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为 了确定小球在不同时刻在空中所通过的位 置,实验时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先将斜槽轨道的末端调整水平,在一块平 整的木板表面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 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 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 痕迹A;将木板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再使小 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小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 迹B;又将木板再向远离槽口平移距离x,小球再从斜槽上紧 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再得到痕迹C。 若测得木板每次移动距离x = 10.00cm,A、B间距离y1 = 5.02cm ,B、C间距离y2 = 14.82cm。请回答以下问题(g = 9.80m/s2): ①为什么每次都要使小球从斜槽上紧靠挡板处由静止释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来求得小球初速度的公式为v0 = 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③小球初速度的值为v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s。 3.(17分) (1)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了一些操作要求,其中正确的有: A.通过调节使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可以不同 C.每次应该由静止释放小球 D.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E.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利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用以下器材测一待测电阻R x的阻值(约为60Ω); 电源E,电动势约为4V,内阻很小; 电流表A1,量程为0—60mA,内阻r1=20Ω; 电流表A2,量程为0—150mA,内阻r2=2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20Ω; 单刀单掷开关K以及导线若干. ①测量中要求电流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在虚线框中画出测量电阻R 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 (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住). ②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