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格局及营状态特征

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格局及营状态特征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格局

及营养状态特征

专业环境科学

作者姓名田建松

学号2010203500

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姚昕

2014 年 5 月

教务处编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表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前言------------------------------------------------------------------------------------------------- 1 1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格局 ----------------------------------------------------------------- 1

1.1 云贵高原区域综述---------------------------------------------------------------------- 2

1.2 湖泊研究方法---------------------------------------------------------------------------- 3

1.2.1 数据源 ------------------------------------------------------------------------------ 3

1.2.2 潜在蒸散量(ETO)的计算方法 --------------------------------------------- 4

1.2.3 湖泊边界信息提取 --------------------------------------------------------------- 4

1.3 结果与分析------------------------------------------------------------------------------- 4

1.3.1 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特征--------------------------------------------------- 4

1.3.2 云贵高原湖泊分布的影响因素------------------------------------------------ 5 2云贵高原湖泊营养状态特征---------------------------------------------------------- 6

2.1 云贵高原湖泊营养演变---------------------------------------------------------------- 6

2.1.1 富营养型湖泊——以滇池为例------------------------------------------------ 6

2.1.2 中营养型湖泊——以洱海为例------------------------------------------------ 8

2.1.3 贫营养型湖泊——以抚仙湖为例--------------------------------------------- 8

2.2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过程水质变化和生物群落演变规律-------------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3

云贵高原湖区是我国五大重点湖区之一,区域内湖泊众多,湖泊多为河流的水源地,湖区流域面积不大,四周山地,中部为较低海拔的天然汇水地貌,具有出入湖水量有限、换水周期长等特点。湖泊形态各异,由于独特的地势条件和自然气候等因素,其分布状况和营养特点均不相同,在湖泊研究中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从云贵高原的湖泊分布格局和营养形态两个大方面出发,借助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云贵高原的湖泊进行大范围的统计和计算,并利用降水量、光照量等因素辅助计算,从而计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一个云贵高原湖泊分布和湖泊面积的概况。进一步简述了云贵高原湖泊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了造成现有分布格局的原因以及太阳辐射对营养状况的直接影响,从而对云贵高原湖泊的分布和营养状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云贵高原;湖泊;营养状况;太阳辐射

Abstract

Yunnan-guizhou plateau lake area is one of the five key lakes in our country, region, many lakes, lake for the river water, lake basin area is not large, surrounded by mountains, central for low altitude natural catchment geomorphic, with out water quantity is limited, in the water cycle is lon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86487581.html,ke forms, due to the unique topography condition and natural factors such as climate, its distribution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the same, there i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the study of lakes.This article from the morphology of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lakes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nutrition two big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yunnan-guizhou plateau lake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existing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he solar radiation directly impact on the nutritional status.

Key words: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lakes;Nutritional status;solar radiation

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格局及营养状态特征前言

云贵高原为我国淡水湖泊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其中面积1.0km2以上的湖泊60个,合计面积1199.4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大于10.0km2的湖泊13个,合计面积1088.2km2,占本区湖泊面积的90.8%,主要包括云南省的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阳宗海、大屯海和长桥海等11个湖泊,以及四川省的邛海和贵州的草海。

研究指出,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1]。目前,对于不同区域湖泊的富营养演化过程已有大量研究[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但针对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演化规律的研究较少。云贵高原湖泊主要包括川、滇、黔、桂等地区的湖泊,区内湖泊地势具有山高谷深的特点,平均海拔在1000m以上,极大多数湖泊都分布在盛大断裂带上,系地层断裂落成湖,也有部分岩溶湖以海拔高、面积小和湖水较深为主要特征[5]。在自然状态下,湖泊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较低,多属贫、中营养型湖泊,但由于湖泊具有一定的封闭﹤半封闭特点,湖泊流域内水资源普遍贫乏,且湖泊换水周期较长,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流域污染负荷总量进一步快速增加,这给云贵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原本就十分突出的水环境问题进一步恶化,如:滇池、抚仙湖、洱海等湖泊水质明显下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认识云贵高原湖泊水质现状、演化趋势以及污染原因等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营养水平、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湖泊富营养演化特征,以揭示湖泊及其周边环境变化趋势和人类活动在湖泊环境变化中的作用,从而为控制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1云贵高原湖泊分布格局

湖泊空间分布特征主要由地质构造控制,而气候条件对湖泊的塑造更为直接,其中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改变直接控制了湖泊进出水量的平衡状况,表现为湖泊水体的收缩与扩张。

自2007年起,科技部“中国湖泊水质、水量和生物资源调查”专项设专题对我国五大区湖泊进行卫星遥感调查。五大区是指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湖群,其中云贵高原区湖泊多为河流的水源地,湖区流域面积不大,四周山地,中部为较低海拔的天然汇水地貌,具有出入湖水量有限、换水周期长等特点。多年来不少学者对该区单个湖泊或典型区域的湖泊进行了研究,而对整个云贵高原区湖泊的空间分布研究较少,如基于不同时间尺度,分别对西南地区湖泊、抚仙湖、滇池、程海、洱海流域的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水质的影响[4, 5]。

1.1云贵高原区域综述

图1云贵高原地理位置图

图1为云贵高原地理位置图[11]。云贵高原区湖泊是指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广西和重庆市辖境内的大小湖泊。该区是我国五大湖区中湖泊数量最少的地区,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共计60个,合计面积1199.4km2,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1.3%。其中面积大于10.0km2的湖泊仅13个,合计面积1088.2km2,占本区湖泊面积的90.8%。该区是我国断裂构造湖泊最发育、形态也最典型地区。自上新世晚期以来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貌结构由广泛的夷平面、高山深谷和盆地等交错分布而构成,故湖泊的空间分布格局深受构造与水系的控制。湖泊一般具有水深岸陡的形态特征。湖泊的入流水系较多,而出流水系普遍较少,水力资源较丰富。湖泊换水周期长,生态系统较脆弱。此外,岩溶地貌分布较广,经溶蚀作用

而形成的岩溶湖也甚为典型,草海即是我国最大的岩溶湖。腾冲地区的火山湖规模较小,其中的青海是我国唯一的酸性湖。该区纬度较低,主要位于东经97°~112°,北纬21°~34°。属印度洋季风气候区,年内干湿季节转换明显,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即西南季风控制,5~10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湖泊水位随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水清澈,矿化度不高,全系吞吐型淡水湖,冬季亦无冰情出现。

1.2湖泊研究方法

云贵高原湖泊分布广泛,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对于湖泊分布和湖泊特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借助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对云贵高原的湖泊进行大范围的统计和计算,并利用降水量、光照量等因素辅助计算,从而计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一个湖泊分布和湖泊面积的概况[3]。

1.2.1 数据源

主要有中国资源微型应用中心提供的覆盖整个研究区2004至2007年CBERS 遥感影像(以2005~2006年影像为主),SRTM(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采集的90m格网大小DEM数据以及西南地区49个国际交换站2005~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风速、平均气压、相对湿度、经纬度以及海拔高度等数据。

其他辅助资料有1:5万和1:10万地形图,美国马里兰大学全球土地覆盖被数据服务(Global Land Cover Facility,GLCF)下载的GeoCover 地形精纠正TM遥感影像,《中国湖泊志》,《中国湖泊名称代码SL261—98》,西南1:1万湖泊分布矢量数据(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数字山地与遥感应用数据中心提供)和云南省地图集等。

1.2.2 潜在蒸散量(ETO)的计算方法

区域潜在蒸散量的计算模型很多,其中应用较普遍的主要有Penman模型、Thomthwaite模型及Holdridge模型等。但这些模型是在特定的实验环境条件下建立的,而我国地理区域差异显著,因此实际应用时受到限制。Penman-Monteith模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计算潜在蒸散量的唯一标准方法,该方法以能量平衡和水汽扩散论为基础,具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1.2.3 湖泊边界信息提取

云贵高原区湖泊的解译原则为:有自然或人工湖堤的,以最低湖堤作为湖泊界

线;不具备湖堤等显著特征的,以枯水期和丰水期并结合相应的地形图综合考虑提取湖泊界线,河口处则根据湖泊形状和湖岸线自然延伸连接,湖泊界线内的所有面积均算作湖泊面积,包括水面面积、岛屿面积、围垦面积和滩地面积。

1.3 云贵高原湖泊分布特征分析

通过查找数据、查看地图、对比资料、计算估值,对于云贵高原湖泊概况有了一定得了解,主要分析了面积大于1.0Km2以上的自然湖泊,不包括人工湖泊和水库。

1.3.1 云贵高原湖泊空间分布特征

云贵高原区面积大于1.0km2的湖泊公65个,其中其中云南省31个,四川省33个,而贵州仅1个,总面积为1240.26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500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大中型湖泊共13个,合计面积为1103.33km2,约占湖区总面积的85%,主要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北。而1~10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小型湖泊共52个,合计面积为136.93 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主要分布在川西。该区为我国淡水湖泊分布较多的地区之一,除程海为微咸水湖外,其余皆淡水湖。区内除抚仙湖、泸沽湖、阳宗海及程海等湖泊为湖盆坡度较大、湖岸线平直的深水湖外,其他湖泊均系湖盆平缓、岸线弯曲,水深在15m以内的浅水湖泊。图2为云贵高原湖区的湖泊分布[11]。

按湖泊成因,分布有构造湖、河成湖、火山湖、堰塞湖、岩溶湖等,其中构造湖所占比重最大,如云南省9大典型高原湖泊以及川西的邛海,其中除异龙湖和杞麓湖受东西向断裂控制作东西向延伸外,其余大多呈南北向延伸。河成湖在山谷、盆地沿河道两侧发育,如西湖。火山湖主要分布在西南边陲腾冲县境内。堰塞湖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区,该区多地震活动引起山崩滑坡而堵塞河床形成湖泊,如马湖和叠溪海子群。岩溶湖大多分布在岩溶地貌较发育地区,如大屯海和贵州的草海。研究区由于受季风气流的影响,降雨存在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时空分配不均。地形影响又使区内形成了局部多雨区和少雨区,一般规律是:盆谷地雨少、山地雨多。湖泊主要处于分水岭地带,降雨量小,蒸发量大,使得湖泊流域内水资源贫乏且分布不均。

图2 云贵高原湖区的湖泊分布

1.3.2 云贵高原湖泊分布的影响因素

影响湖泊水量的主要气候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而降水量和蒸发量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造成,云贵高原地理位置特殊,海拔较高、纬度低、太阳辐射差异较大,最终会影响到云贵高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从而影响到当地区域内湖泊的形成与分布。

湖泊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分区特征由大地构造类型决定,高原气候的地带性差异影响湖泊的发育演变,这为探讨湖泊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所在地的地形和气候状况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

(1)云贵高原湖区的大中型湖泊13个,约占湖区总面积的85%,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北地区。而1~10km2的小型湖泊52个,主要分布在川西。重点湖泊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的长江干流水系、珠江流域的西江水系和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2)四川的湖泊主要分布在4000~5000m,云南的湖泊集中分布在1000~2000m,其中云南的10个重点湖泊以及邛海(四川)分布在1000~2000m,因此该高程区分布的湖泊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85.56%;2000~3000m有2个重点湖泊(草海和泸沽湖),湖泊面积居其次,约占总面积的8.87%。表1为云贵高原湖区湖泊所属流域统计表[4]

表1云贵高原湖区湖泊所属流域统计表

流域重点湖泊

各省湖泊数量

数量

合计

合计面积

(Km2)

面积比例

(%) 四川云南贵州

长江流域长江干流

水系

草海、滇

池、程海

20 12 1 33 473.08 38.14 岷江水系 3 0 0 3 5.29 0.43 雅砻江

水系

邛海、泸沽

5 1 0

6 84.81 6.84

广西、云南、西藏、新疆诸国际河流澜沧江-

湄公河

水系

洱海

0 4 0 4 266.57 21.49

元江-红

河水系

异龙湖

0 6 0 6 48.14 3.88

黄河流域黄河干流

水系

5 0 0 5 17.55 1.41

珠江

流域西江水系

大屯海、长

桥海、杞麓

湖、星云

湖、抚仙

湖、阳宗海

0 8 08 344.82 27.80

2云贵高原湖泊营养状态特征

2.1 云贵高原湖泊营养演变

2.1.1 富营养型湖泊——以滇池为例

滇池是云贵高原湖泊中最大的淡水湖泊,湖面海拔约1886m,平均水深2.93m,呈南北向分布,北部有一天然护堤将滇池分为南北2个湖区,北部名草海,面积约10.67Km2,南区则是滇池的主体,称为外湖,面积约287.1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千年以来,人类不断扩大滇池出水口、涸湖和围湖,导致湖面萎缩、水深变浅、水质恶化、水生态平衡被打破。事实上,现在滇池已经步入

老年期。

20世纪50、60年代,滇池水体清澈见底,湖底水草丰富,外湖植被覆盖度很高,群落种类较多,湖水透明度高达2m,植物、藻类和鱼类资源丰富。据1957年的调查发现,滇池共有水生植物群落14个,种类多达100余种,沉水植物42种,以金藻门和轮藻占优势地位;藻类植物186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数量在0.6 × 104 ~8.4 × 104 cell·L-1之间[13]。此时滇池水体营养盐含量低,属于贫营养级。

70年代,滇池水体富营养化形势加剧,水体理化性质发生迅速变化,沉水植物开始减少,水体营养盐含量明显提高,草海和外海水质发展为Ⅱ类[10]。80年代初,滇池水体的植物种类和群落单位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植物群落下降到11个,沉水植物大量死亡,云南海菜花群落和轮藻群落先后消失,营蒲群落、水葱群落也因围垦及湖岸修砌等相继消失;随后苦草群落、马来眼子菜群落、范草和聚草群落等也逐步消失,而耐污的龙须眼子菜群落则开始发展,凤眼莲群落逐渐成为优势种[12]。这段时期滇池水体中植物残骸腐烂沉积速度加快,形成水面浮岛,群落结构开始简化,分布逐渐变浅,湖泊生产力下降,水质为Ⅲ类水平,属中-富营养水平。

90年代初,滇池水体的水生植物种类下降到46种,分布面积也由原来的占全湖总面积的90%下降到12.6%,较50 年代时的水生植物组成发生了极大变化,云南海菜花、轮藻等高原湖泊优势种消失,沉水植物几近消失,仅剩下耐污的凤眼莲群落、篦齿眼子菜群落、浮萍群落、满江红群落、喜旱莲子草群落和水葫芦群落。浮游植物中以绿藻门为主,占全湖总数的43.9%[2],其次为硅藻和蓝藻。1988年在部分水域形成了由铜绿微囊藻为主的水华,湖泊初级生产力开始迅速提高,水质转变为劣Ⅴ类[10]。90年代以后,外湖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调查结果显示,此时浮游藻类110种,其中55%为绿藻,18%为蓝藻,16%为硅藻,数量1.4×104~235.1 ×104个·L-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藻类形成的水华较为突出,透明度年均值在0.34~0.63 m 之间[15],同时,水生植物种类下降到22种,湖区沉水植物消失,仅在湖湾湖岸处分布,规模极小,沉水植物只剩下局部分布的龙须眼子菜群落,飘浮植物凤眼莲成为绝对优势群落,生物量极大[12]。1990年,在草海中心形成了由假丝微囊藻、具缘微囊藻、铜绿微囊藻为主的大面积水华,之后藻类大量繁殖,水华暴发频繁。1999年,TP浓度达到历史最高值,水华暴发也达到最高峰,水华覆盖面积达到20km2,厚度也达到几十厘米,此时滇池水体的水环境严重恶化,基本

丧失了水体使用功能,水质为Ⅴ类和超Ⅴ类[10]。进入2000年后,微囊藻属和束丝藻属成为水华暴发的主要藻类,水华蓝藻数量达到1.3× 108个·L-1 [14]。外海水体中外源污染有降低趋势,草海外源污染物输入加大,仍有明显的继续恶化趋势。

2.1.2中营养型湖泊——以洱海为例

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也是滇西高原最大的断陷湖,湖面海拔高达1974m,湖面面积249km2,总面积2565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平均水深10.17m,是洱海流域最主要的生活、灌溉和工业用水来源。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洱海水环境经历了一系列变化,环境风险较大,严重威胁到了流域的生态安全。

总体来说,洱海水环境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洱海大型水生植物开始扩张,相较50、60年代沉水植物数量增长了近4倍,种群由单优势群发展到多优势群,浮游植物数量和密度迅速增加,分别增加了1.8倍和1.9倍,水质由I类上升到Ⅱ类水平,营养状态由贫营养发展到贫-中营养水平;80年代,水环境发展较为平稳,水生植物和藻类的数量、密度和种类虽有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植物种群再度变成单优势群,水体逐渐过渡到中营养水平;90年代中期,群落结构开始趋于简单化,水生植物出现退化迹象,相较80年代,种类和生物量均大幅下降,沉水植物种类减少了近4倍,水体由贫-中营养型逐步转变为富营养型,水华蓝藻生物量较80年代增加了8.3倍,水质由Ⅱ类下降到Ⅲ类水平,营养状态保持中营养水平。

2.1.3 贫营养型湖泊——以抚仙湖为例

抚仙湖又名澄江海,是云贵高原著名的深水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12 m2 [5],流域面积670km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湖面海拔1721m,最大水深155 m,是当地重要的储备水资源[6]。近年来,由于湖区范围内工农业的发展,湖区水质开始受到污染。抚仙湖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较为脆弱,大型水生植物由于水深及湖岸带基质的缘故分布较少,营养盐的持续输入引起了浮游藻类的大量繁殖和湖水透明度的下降,而透明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到水体感观和热量平衡,同时每年大量藻体腐烂于水体中,再加上外源污染负荷的增加,导致抚仙湖水质下降,富营养化风险加剧。

近5、6年,抚仙湖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增长达到160%,水体中COD Mn、BOD5、TN、TP 分别比80年代增高了57%、48%、63%、66%。透明度下降到4~5m,减小

了近1/2[6],浮游植物数量达到80种,并以绿藻、蓝藻和硅藻为主,且蓝藻比例随着时间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水质总体处于Ⅰ~Ⅱ类水平,但水质下降趋势明显。

由此可见,20多年来,抚仙湖沉水植物种类有所增加,且以耐污群落的增长最为明显,但因为分布面积较小,对湖泊水质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浮游植物种类增长了近2倍,生物量增长了10.5倍,透明度下降了近1倍,营养综合指数在过去20年中升高了1.72倍,水华蓝藻的优势地位不断上升,入湖TN 和TP滞留率高达88.5% 和93%。其换水周期达到167 a,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将无法治理。

2.2 云贵高原典型湖泊富营养化过程水质变化和生物群落演变规律

现阶段,云贵高原湖泊环境形势较为严峻,植物资源不断退化,种类、数量和群落结构类型同历史资料相比,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滇池大型植物的种类从20世纪50年代的100余种,下降到2000年后的不足10种,洱海大型植物的种类从30年前的57种下降到现如今的16种。水质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滇池水质已经下降到Ⅴ类和超Ⅴ类;洱海虽然目前总体处于Ⅲ类水质状态,但局部已经发现达到IV类水质水平,甚至V类水平;抚仙湖水质虽然处于I类水平,但水质整体下降的趋势十分明显。对比滇池、洱海和抚仙湖发现,其主要差别在于水深和基质是否适合大型植物生两个条件,其余指标均比较接近,而这两个指标是湖泊大型水生植物是否能够大面积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3个湖泊的对比中,滇池属于水深较浅、基质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洱海属于水深相对较深、基质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抚仙湖属于深度较大且基质不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

适合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营养盐的输入对湖泊水质和营养水平固然重要,但水位的变化同样不可忽视。在洱海的演变初期,随着营养盐的增加,并没有出现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进程的情形,而是随着营养盐的增加和水位的波动,洱海生物群落结构朝着稳定和复杂的方向发展,耐污群落结构的增长趋势十分明显;随着营养盐输入的进一步增加,达到水生植物的阈值,且水位的影响开始变小时,才出现水生植物退化、藻类大量繁殖等一系列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特征,在其富营养化过程中,沉水之植物的作用尤为重要.第三种如抚仙湖这类深度较大、不适合大型水生植物生长且大型水生植物分布极小的湖泊,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虽然随着外界营养盐的输入,沉水植物的种类有所增加,但分布相对于整个湖泊而言极小,总体对湖泊水质的调节作用较小,富营养化过程受到藻类影响更加显著,其水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水体对外界营养盐的输入更为敏感。部分研究

者在研究长江中下游湖泊富营养化进程中提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Ⅰ类水一般存在于贫营养型湖泊中,Ⅱ类水一般存在于中营养型湖泊中,而Ⅲ类以上的水一般存在于富营养型湖泊中。滇池、洱海和抚仙湖水质和营养水平基本符合这一理论。

结论

近年来随着湖区经济的发展,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湖泊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加剧,以致湖泊水域收缩。加之人类围湖造田破坏流域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带入湖泊,使湖泊淤积萎缩。因此了解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对湖泊分布演化的影响,对湖泊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云贵高原湖泊流域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外因,人口和经济的每一次飞跃,均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和营养水平的升高;云贵高原不同湖泊富营养演化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受控于外源营养盐的输入,同时也受到湖泊自身特点的影响,如水位变化、生态结构、换水周期等的影响。浅水湖泊——滇池,其富营养化过程与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过程基本一致;中等水深湖泊——洱海,水位变化对沉水植物影响极大,而沉水植物的存在状态对湖泊水质的和营养水平影响较大;深水湖泊——抚仙湖,受到水深和基质的影响,水生植物较难生长,湖泊水质的下降与藻类数量的增长呈现较好的正向关系。云贵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序列相似,但时间不同步。20世纪70年代是滇池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时期,80年代末是滇池进入富营养化的关键时期;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也是洱海进入中营养水平的关键转型年代,90年代末期是洱海进入富营养化的加速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抚仙湖水质下降的加速时期。

参考文献

[1] 毛飞,张光智,徐祥德.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多种计算方法及其结果的比较[J].应用气象

学报,2000,11(增刊):128~136.

[2] 吴艳宏,吴瑞金,薛滨,等. 13Kabp以来滇池地区古环境演化[J].湖泊科学,1998,10(2):

5~9.

[3] 陈敬安,万国江,黄荣贵. 程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20(1):39~42.

[4] 张振克,吴瑞金,沈吉,等. 近1800年来云南洱海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

记录[J].湖泊科学,2000,12(4):297~302.

[5] 刘阳,吴钢,高正文. 云南省抚仙湖和杞麓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的影响[J]. 生态

学杂志,2008,27(3):447~453.

[6] 俞宏,蔡启铭. 太湖水体中的光照传输及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计算[A]. 太湖环境生态研究

(一)[C]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8:178~187.

[7] 吴培中. 中国海洋水色遥感十年[J]. 国土资源遥感,1994,8(2):5~14.

[8] 李国胜,邵宇宾. 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与GIS 评估模型研究[J]. 地理学报,1998,53(6) :

546~552.

[9] 吴启勋. 环境单元的模糊聚类分析[J]. 青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2,(5) :44~46.

[10] 宁龙梅,王学雷,朱明勇. 聚类分析在江汉湖群典型湖泊分类中的应用[J]. 长江流域资源

与环境,2007,16 (1 ) : 9~10.

[11] 周保华,潘恒健,谷长强.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区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

(3) :10~13.

[12] 王超,朱党生,程晓冰. 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系统的研究[J]. 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2,30(5) : 7~11.

[13] 夏青. 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J]. 北京:海洋出版社,1989.

[14] 吴培中. 中国海洋水色遥感十年[J]. 国土资源遥感, 1994,8(2) : 5~14.

[15] 李国胜,邵宇宾. 海洋初级生产力遥感与GIS评估模型研究[J]. 地理学报,1998,53( 6) :

546~ 552.

[16] Herman J Gons Optical teledetection of chlorophyll a in turbid inland waters[J]. Environ Sci

Technol, 1999, 33: 1127~ 1 132.

[17] 曹文熙,钟其英,杨跃忠. 南海水色遥感的主因子分析[J]. 遥感学报,,1999,3( 2) :

112~115.

致谢

转眼间大学生涯即将随着本文的完成而划上句号,感谢这期间众多老师、亲人和朋友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姚昕老师。姚老师从论文开始选题到最终完成,在每个阶段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和有益的启发,在此对姚老师表示真挚的感谢!

在聊城大学的四年美好时光里,我顺利完成了环境科学专业的学习并收获了很多。在此衷心的感谢环境与规划学院所有老师的教导和鼓励,特别是我的辅导员姚昕老师!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感谢我的同学,特别是我寝室的姐妹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关爱和鼓励,你们让我的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了最美好的回忆!

感谢关心过我,帮助过我的所有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