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市第二学期】2014-2015.7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苏州市第二学期】2014-2015.7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苏州市第二学期】2014-2015.7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苏州市第二学期】2014-2015.7高一期末调研测试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①说起传统伦理道德,最有代表性的一句就是我们都▲的“父母在,不远游”。如今,这一条古训已被激烈的竞争冲得无影无踪。

②自从18世纪以来,欧美的大都市因为工商业无计划、无秩序、无限制地发展,城市本身也跟着呈现出了野草▲式的滋长状态。

③反反复复修改的字迹呈现了一次伟大演说诞生的历程,也启发演讲者懂得,▲高度重视演讲稿的写作,仔细斟酌、精心锤炼,为成功的演讲做好充分的准备。

A. 耳熟能详蔓延必须

B. 耳濡目染蔓延必需

C. 耳濡目染漫延必须

D. 耳熟能详漫延必需

2.下列各句交际用语,叙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 称呼朋友的儿子用“令郎”,称呼自己的儿子用“犬子”。

B. 称呼朋友家时用“府上”,称呼自己家时用“寒舍”。

C. 迎接朋友到来时说“蓬荜生辉”,到人家做客时说“叨扰”。

D. 送朋友离开时说“请留步”,离开朋友家时说“告辞”。

3.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

..的一项是(3分)

A.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举酒欲饮无管弦

C.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D. 想当年,金戈铁马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不同

..的一项是(3分)

A. 进退不由,殆.例送死百战不殆.

B. 官盛则近谀.阿谀.奉承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

D. 暴秦之欲无厌.贪得无厌.

5. 下列诗句中都有对季节景物的描写,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

..的一项是(3分)

①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②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③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④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 D.①②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①常平:官仓名。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援.笔而成,辞甚伟援:持,取

B.州县吏莫敢诘.诘:追究

C.假.以骑从,夸徇四境假:凭借

D.少与王安石游.游:交往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3分)

A.使之.不能复合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巩导之于.欧阳修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以.吝故不及以.其无礼于晋

8.下列各句中,句式和“章邱民聚党村落间”一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洎牧以谗诛

C. 是寡人之过也

D. 遂与秦王会渑池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3分)

(2)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3分)

10.曾巩被称为“儒者能吏”,文章第二段中哪些内容体现了他“能”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有人评价《一剪梅?舟过吴江》词中结尾“红”“绿”两字用得极有韵味,请结合全词说说这两个字的表达效果。(4分)

(2)两首词中作者都抒发了“愁”情,请比较其中情感内涵的异同。(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月出于东山之上,▲。(苏轼《赤壁赋》)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来吾道夫先路。(屈原《离骚》)

(4)西当太白有鸟道,▲。(李白《蜀道难》)

(5)▲,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6)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7)故远人不服,▲。(《季氏将伐颛臾》)

(8)▲,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五、名著阅读题(10分)

1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王熙凤口齿伶俐,对贾母的恭维也各具特色。有赞黛玉标致的“借彼喻此”的恭维,有打趣贾母鬓角上留下寿星窝儿的“指陋说美”的恭维,还有打牌故意输给贾母装小器的“明嗔暗喜”的恭维。

B.单四嫂子和孔乙己一样,是《呐喊》中最软弱、最无反抗力的人。她独自一人抱着儿子看病跑药店,又独自一人为儿子办丧事,身心俱疲。这些命运的摧残对一个寡妇而言无疑都是致命的。

C.《边城》中翠翠的爱情与三次端午节关系紧密,第一次端午节翠翠初遇傩送,心中埋下爱情的种子;第二次端午节翠翠牵挂外出青浪滩的傩送,暗示她情窦初开;第三次端午节翠翠知道了傩送喜欢自己。

D. 桑提亚哥在大海上追捕鲨鱼时,为了能坚持下去,他不断地与大马林鱼、鸟儿、大海对话,不断地回忆往事,并想到了曼诺林。他说:“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帮我,再瞧瞧这一切。”

E.《飞鸟集》中有许多对死亡的诗意描绘,如“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认为生和死之间没有完全的对立,生命有显现的形态,也有隐没的形态,死并不代表生命的消失。

14.简答题(5分)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在警幻仙子处看到两句判词,分别是“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和“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这两句判词各指何人?词中分别暗指何事?(5分)

六、课内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⑴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

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复射,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的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⑶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诗中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韩愈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

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

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表示寺里有人应门。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有删改)

15.将下面①②③④四句话分别填入文中abcd处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①你是什么②你这什么③你是个好小子④你这好小子

A、a② b① c④ d③

B、a① b② c④ d③

C、a① b② c③ d④

D、a② b① c③ d④

16.将下列句子填入第⑵段横线处,语序排列最恰当

...的一项是(3分)

①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②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③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④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17.第⑶段中举了贾岛“推敲”的故事,作者“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请结合文章概括其理由。(4分)

七、课外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女巫的面包

欧·亨利

(1)马莎·米查姆小姐是街角上那家小面包店的老板娘。马莎小姐今年四十岁了,她有两千元的银行存款、两枚假牙和一颗多情的心。结过婚的女人可不少,但同马莎小姐一比,她们的条件可差得远啦。

(2)有一个顾客每星期来两三次,马莎小姐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他是个中年人,戴眼镜,棕色的胡子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礼貌又十分周全。这个顾客老是买两个陈面包。新鲜面包是五分钱一个,陈面包五分钱却可以买两个。除了陈面包以外,他从来没有买过别的东西。

(3)有一次,马莎小姐注意到他手指上有一块红褐色的污迹。她立刻断定这位顾客是艺术家,并且十分贫困。毫无疑问,他准是住阁楼的人物,他在那里画画,啃啃陈面包,呆想着马莎小姐面包店里各式各样好吃的东西。

(4)马莎小姐坐下来吃肉排、面包卷、果酱和喝红茶的时候,常常会好端端地叹起气来,希望那个

斯文的艺术家能够分享她的美味的饭菜,不必待在阁楼里啃硬面包。

(5)最近一个时期,他来以后往往隔着货柜聊一会儿。他似乎渴望着同马莎小姐的愉快的谈话。她觉得他仿佛瘦了一点,精神也有点颓唐。她很想在他买的寒酸的食物里加上一些好吃的东西,只是鼓不起勇气来。她不敢冒失。她了解艺术家高傲的心理。

(6)马莎小姐在店堂里的时候,也穿起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来了。她在后房熬了一种神秘的榅桲和硼砂的混合物,有许多人用这种汁水美容。

(7)一天,那个顾客又象平时那样来了,把五分镍币往柜台上一搁,买他的陈面包。马莎小姐去拿面包的当儿,外面响起一阵嘈杂的喇叭声和警钟声,一辆救火车隆隆驶过。

(8)顾客跑到门口去张望。马莎小姐突然灵机一动,用切面包的刀子把两个陈面包都拉了一条深深的口子,各塞进一大片黄油,再把面包按紧。顾客再进来时,她已经把面包用纸包好了。

(9)他们分外愉快地扯了几句。顾客走了,马莎小姐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可是心头不免有点着慌。她是不是太大胆了呢?他会不高兴吗?绝对不会的。食物并不代表语言。黄油并不象征有失闺秀身份的冒失行为。

(10)那天,她的心思老是在这件事上打转。他会放下画笔和调色板,他会拿起干面包和清水当午饭,他会切开一个面包——想到这里,马莎小姐的脸上泛起了红晕。他吃面包的时候,会不会想到那只把黄油塞在里面的手呢?他会不会——

(11)前门上的铃铛恼人地响了。有人闹闹嚷嚷地走进来。

(12)马莎小姐赶到店堂里去。那儿有两个男人。一个是叼着烟斗的年轻人——她以前从没见过,另一个就是她的艺术家。他的脸涨得通红,帽子推到后脑勺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他捏紧拳头,冲到面前,擂鼓似地敲着马莎小姐的柜台,嚷道:“你把我给毁啦。”

(13)马莎小姐虚弱无力地倚在货架上,一手按着那件蓝点子的绸背心。年轻人抓住同伴的衣领。

(14)“走吧,”他说,“你也骂够啦。”他把那个暴跳如雷的人拖到门外,自己又回来了。

(15)“夫人,我认为应当把这场吵闹的原因告诉你,”他说,“那个人姓布卢姆伯格。他是建筑图样设计师。我和他在一个事务所里工作。

(16)“他在绘制一份新市政厅的平面图,辛辛苦苦地干了三个月。准备参加有奖竞赛。他昨天刚上完墨。你明白,制图员总是先用铅笔打底稿的。上好墨之后,就用陈面包擦去铅笔印。陈面包比擦字橡皮好得多。

(17)“布卢姆伯格一向在你这里买面包。嗯,今天——嗯——你明白,夫人,里面的黄油可不——嗯,布卢姆伯格的图样成了废纸。只能裁开来包三明治啦。”

(18)马莎小姐走进后房。她脱下蓝点子的绸背心,换上那件穿旧了的棕色哗叽衣服。接着,她把榅桲和硼砂煎汁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

(有删改)

18.文章前六段写出了马莎的“多情”,请简要概括其具体内容。(6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有关“榅桲和硼砂煎汁”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0.马莎小姐在面包里放入黄油后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概括。(4分)

21.小说以“女巫的面包”为题,请探究其意蕴。(6分)

八、作文(7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泰戈尔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A(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无形

之中受到影响。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漫延,水向周围扩展,曼延。必须,副词,一定要;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

2.D(离开时对相送的主人说“请留步”)

3.C(比喻,其他三项为借代)

4.A(接近于;危险B阿谀C清楚,明显D满足)

5. C

6.C(假,给予)

7.D(因为。A项,代词,指盗贼;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介词,给,向;介词,在。C项,

介词,和;动词,结交。)

8.D(省略句,A定语后置B被动句C判断句)

9.(1)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行动就都将盗贼擒获。(“援”“发”“得”各1分)

(2)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工”“作”“鲜”各1分)

10.荒年劝说富人将粮食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一点2分)

11. (1)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深绿,(1分)“红”“绿”二字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强了描写的画面感和色彩感。(或化虚为实,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或以乐景写哀情,明艳的春景反衬自己的羁旅之愁。)(2分)抒发了年华易逝的感叹。(1分)

(2)相同在于两首词都感慨时光流逝,人亦老去。(2分,答到“春愁”,或者“都有亡国之痛”1分)不同在于李词写出了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蒋词写的是故园之思(游子之悲)。(2分)

12. (1)徘徊于斗牛之间(2)赢得仓皇北顾

(3)乘骐骥以驰骋兮(4)可以横绝峨眉巅

(5)艰难苦恨繁霜鬓(6)只是当时已惘然

(7)则修文德以来之(8)吾尝跂而望矣

13. BD(B单四嫂子死了儿子,人人都帮助她,总算没让她在丧事上多操心。D是老人在追捕大马林鱼时,与鱼对话)

14.前一句是晴雯。(1分)因受无中生有的诬陷毁谤被撵出大观园,当夜死去,(1分)宝玉凭吊,倾吐对晴雯的肺腑之言。(写了《芙蓉女儿诔》)(1分)后一句是袭人。(1分)暗含袭人最后与琪官蒋玉菡成婚之事。(1分)

15. D

16. C

17. 更动了文字就更动了思想感情。(或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或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1分)“推”写出了步月归来的冷寂,和独来往自由无碍的气度,“敲”则有乘月夜访友归来的温情(2分)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想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1分)

18. 因为对布卢姆伯格这个顾客有好感,观察细致入微;臆想他艰辛的艺术生活,想要给他物质帮助又顾忌他的尊严;感觉顾客对自己也有好感,装扮自己(穿起绸背心,秘密地美容)。(一点2分)

19. 开头描写马莎秘密熬制这美容汁水,表现了她对爱情的憧憬渴望;结尾描写马莎把汁水倒在窗外的垃圾箱里,表现了她美好幻想破灭的绝望。前后相承(对比),凸显了悲剧意味。(一点2分)

20. 喜悦(幸福、轻松)、着慌(紧张、不安)、满怀期待、羞怯。(一点1分)

21. ①“面包”承载了马莎小姐的爱情(或是全文的线索),“女巫”暗示了玛莎小姐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尴尬的身份;②表明主观臆断一厢情愿于自己无益,对别人也许也是一种灾难(像马莎这样的爱情是虚幻的、无法实现的),表现了马莎被命运捉弄的悲剧;③暗含了作者对普通人命运的同情、悲悯。(一点2分,言

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提笔就写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来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行动就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看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