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

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

第一节 概述
? 一、什么是不良地质现象? ?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 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 震、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 ? 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建筑、桥 梁、公路、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产生 巨大破坏作用。
崩塌—高速公路的破坏 ? 1、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 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 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 质现象。
崩塌—发电厂的破坏
崩塌—生命线的破坏
1

滑坡—房屋的破坏
? 2、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 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 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滑坡—高速公路的破坏
滑坡—山区公路的破坏
泥石流—房屋的破坏 ?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 种自然现象。它是由于降水而 形成的一种带大量泥沙、石块 等固体物质条件的特殊洪流。
2010年8月12日舟曲县地质灾害共造成1144人遇 难,600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亿人民币。
2

泥石流—道路的破坏 ? 4、岩溶:是指地表水和地 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长期溶 蚀作用及形成的各种岩溶现 象的总称。 ? 呈奇特形状,有洞穴、石 芽、石沟、石林、溶洞、地 下河、峭壁。
岩溶景观—溶洞
岩溶景观—黄龙
岩溶—地基塌陷
岩溶—公路塌陷
3

地震-毁灭性破坏 ? 5、地震:地壳在内、外营力作 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 放,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 向四周传播引起的地面颤动。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死亡69227多人,失踪 17923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人民币。
地震—桥梁倒塌
地震—海啸
2011年3月11日日本海啸造成13116人死亡, 14377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地震—核电站破坏
地震—核泄漏
4

? 二、地质灾害
? 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 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 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 ? (一)人为因素 ? 1、开挖坡脚:修建公路、铁路、依 山建房等。
?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 漏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 放,农业灌溉等。 ? 3、堆填加载:在斜坡上大量兴建楼 房,大量堆放土石、矿渣等。 ? 4、劈山开矿的爆破、山坡上乱砍乱 伐等。
? (二)地质灾害的级别划分
? 1、特大型 : 因灾死亡和失踪30人以上 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 ? 2、大型 : 因灾死亡和失踪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 上 1000 万元以下的; ? 3、中型 : 因灾死亡和失踪3人以上10人 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的 ; ? 4、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 3 人以下或 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 (三)我国地质灾害现状
?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 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 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 其中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 质灾害隐患点25000处。 ? 平均每年因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50人, 直接经济损失55.2亿元,其中70%的地质 灾害是人为原因造成。
? 2008年
? 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6580起,其中 滑坡13450起、崩塌8080起、泥石流443 起、地面塌陷451起。共造成1598人伤 亡,其中死亡656人,失踪101人,直接经 济损失32.7亿元。
? 地震灾害事件17次,共造成中国大陆地区约 10730.53万人受灾,受灾面积约501283平方 公里;造成房屋168626623平方米毁坏, 61086254平方米严重破坏,535588185平方 米中等破坏,172140594平方米轻微破坏。 ?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造成近69227人死亡, 17923人失踪,373643人受伤,地震造成直 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 我国大陆地区还发生了重大地震灾害事件1 次(西藏当雄县6.6级),较大地震灾害事 件1次(四川攀枝花市—凉山州交界6.1 级),一般地震灾害事件14次,共造成56人 死亡,122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1.87亿 元。
5

? 2009年 ? 全国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0446起, 造成人员伤亡809人,直接经济损失 约17.7亿元。 ? 中央财政设立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 项资金,全年投入资金8.0亿元。成 功避让地质灾害209起,安全转移1.4 万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 地震灾害,中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 震24次,有8次地震灾害事件,共造 成中国大陆地区约134万人受灾,3人 死亡,404人受伤,受灾面积约25248 平方千米;造成房屋993300平方米毁 坏,218203平方米严重破坏, 6835403平方米中等破坏,2475538平 方米轻微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7.38 亿元。
? 2010年 ? 201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灾 害损失最多的一年。 ? 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其 中滑坡22329起、崩塌5575起、泥 石流1988起、地面塌陷499起。造 成人员伤亡的382起,致使2246人 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
? 中国共发生5.0级以上地震29 次,有3次大于6级,共造成 2705人死亡,270人失踪, 11814人受伤。其中青海省玉树 4.14地震造成2968人遇难或失 踪,受伤11000人。 ? 直接经济损失235.7亿元。
? (四)地质灾害如何防治?
? 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 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 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 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 三、本章主要内容 ? 崩塌与岩堆 ? 滑坡 ? 泥石流 ? 岩溶 ? 地震
6

第二节 崩塌与岩堆 ? ? ? ? 一、崩塌 (一)相关名词 1、崩塌 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突然(速度一般为5~200米/ 下突然(速度一般为5 200米/ 秒)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 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 ? ?
土崩:产生在土体中者称为土崩 土崩:产生在土体中者称为土崩 岩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为岩崩 岩崩:产生在岩体中者称为岩崩 山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为 山崩: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为 山崩 ? 2、崩积物(岩堆) ?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 呈锥状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 物,也称为岩堆。 ,也称为岩堆。
? 3、落石 ? 陡坡上的个别岩石块体在重力或其它外 力作用下,突然向下滚落的现象。
(二)崩塌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 ? ? ? ? ? 1、地形地貌条件 (1)多发生坡度大于45度的山坡。 )多发生坡度大于45度 (2)峡谷陡坡易于发生。 )峡谷陡坡易于发生。 (3)河谷凹岸易于发生。 )河谷凹岸易于发生。 (4)冲沟岸坡和陡崖易于发生。 冲沟岸坡和 陡崖易于发生。 (5)丘陵和分水岭一般不易发生, 如果开挖高边坡,也会产生。 如果开挖高边坡,也会产生。
7

? ? ? ?
2、岩性条件 岩石的岩性较坚硬时易于发生。 岩石的岩性较坚硬时易于发生。 3、地质构造条件 (1)当建筑物的延伸方向和区域构造 )当建筑物的延伸方向和区域构造 线一致,而且采用深挖方案多易于发 线一致,而且采用深挖方案多易于发 生。 ? (2)褶皱核部易于发生。 )褶皱核部易于发生。 ? (3)沿构造节理易于发生。 )沿构造节理易于发生。
? 4、降雨和地下水 ? (1)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 )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 大,越易于发生。 ? (2)地下水和雨水共同作用,使流 地下水和雨水共同作用,使流 量增大,促进落石、崩塌发生。 ? 5、地震 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易于 持续时间越长、强度越大,越易于 发生。 6、风化及人类工程活动
汶川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
? 汶川地震导致宝成线隧道山体崩塌,约12万方巨 汶川地震导致宝成线隧道山体崩塌,约12万方巨 石滑落嘉陵江中造成河道严重堵塞,致使运行到 此的21043次货物列车脱轨,机后11辆油罐车起 此的21043次货物列车脱轨,机后11辆油罐车起 火燃烧,中国西北通向西南的大动脉中断。
北川中学山体崩塌导致教学楼掩埋
北川中学一千七百多师生死亡
8

甘肃省道301线发生山体崩塌
? 2003年10月12日,突然一声天崩地裂 的巨响,甘肃省道301线海石湾至窑街 路段山体大面积崩塌,七八辆车一辆 接一辆地被巨大的山石砸落下悬崖。
2004.12.11甬台温高速公路山体崩塌 2004.12.11甬台温高速公路山体崩塌
2005.2.23遵义山体崩塌,10间房被埋
重庆百吨巨石砸中货车阻断川黔铁路 ? 2005年6月5日凌晨5时,暴雨倾盆, 2005年 日凌晨5 一块块十余米长、重数百吨的巨石突 然滚落,刚好砸中从山下开过的运货 火车。飞速行驶的运货火车当即偏移 轨道,歪着“脑袋”、碾着枕木“喀喀” 轨道,歪着“ 脑袋” 、碾着枕木“ 喀喀” 滑行300米后停下,坚如钢的混凝土 滑行300米后停下,坚如钢的混凝土 枕木被碾出无数条“伤痕”。事发后, 枕木被碾出无数条“ 伤痕” 通往广州、昆明等铁路线同时中断。
9

丽江玉龙雪山崩塌
?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城北约26公里,是北 半球处于纬度最南的现代海洋性温冰 川,高山雪域风景在海拔4000米以上。 海拔5596米的主峰扇子陡以及南北向排 列的十三峰,绵亘35公里,山间分布着 北半球最南端的现代冰川。因这里冰川 类型齐全,被誉为“天然冰川博物馆”。 ? 自2005年3月中旬以来,丽江玉龙雪山不 断出现山体崩塌现象。
贝利托莫雷诺冰川崩塌
? 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贝利托莫雷诺冰川 (Perito Moreno)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壮 美的冰川之一。 ? 该冰川高达70米,绵延30公里,总面积 达到257平方公里。仅冰壁前端就宽4公 里,高约50米(相当于20层楼高)。 ? 随着轰轰隆隆的声音,巨大的冰壁毫无 前兆地崩塌下来,倒下来的大冰块在冰 河中引起了连锁反应,水面像开了锅一 样涌起了层层的水浪。
(三)崩塌的形成机理
? 1、倾倒-崩塌 ? 以垂直节理或裂缝与稳 垂直节理或裂缝与稳 定岩体分开。 ? 这类岩体的特点是高而 这类岩体的特点是高而 窄,横向稳定性差,失 窄,横向稳定性差,失 稳时岩体以坡脚的某一 点为转点,发生转动性 点为转点,发生转动性 倾倒。 倾倒。 ? 坡脚被冲蚀、软化,重 力、雨水地震作用下易 发生。
垂直节理
10

? 2、滑移-崩塌 ? 在不稳定岩体下面有向坡下倾斜的 在不稳定岩体下面有向坡下倾斜的 光滑结构面或软弱面时,在重力、 光滑结构面或软弱面时,在重力、 雨水、地震等作用下产生的崩塌。
结构面
软弱面
? 3、鼓胀-崩塌 ? 在不稳定岩体下面有较 厚的软弱岩层或岩体本 厚的软弱岩层或岩体本 身为软弱岩层,而且有 节理把不稳定岩体与稳 节理把不稳定岩体与稳 定岩体分开,在雨水、 重力等作用下,当压应 重力等作用下,当压应 力超过软岩天然状态下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时, 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时, 软岩将被挤出,向外鼓 胀,产生的崩塌。
节理 软岩
? 4、拉裂-崩塌 ? 在悬臂岩体上,当A 悬臂岩体上,当A 点的拉应力超过岩 点的拉应力超过岩 体的抗拉强度时, 体的抗拉强度时, 岩体开裂,在长期 重力、地震、风化 (特别是根劈和冰劈) 特别是根劈和冰劈) 作用下,节理不断 向下发展,产生的 崩塌。
断面
? 5、错断-崩塌 ? 陡坡上的柱状、板状 陡坡上的柱状、板状 的不稳定岩体,当地 的不稳定岩体,当地 壳上升或河流下切, 使岩体自重增加,或 使岩体自重增加,或 由于风化或剥蚀作用 岩体截面减小,当岩 岩体截面减小,当岩 体的剪应力超过抗剪 体的剪应力超过抗剪 强度时,岩体的下部 强度时,岩体的下部 被剪断,或人为开挖 被剪断,或人为开挖 边坡造成下面岩体被 剪断而产生的崩塌。
断面
(四)崩塌发生的前兆
? 1、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塌发 生; ? 2、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 到异常气味; ? 3、不时听到岩石撕裂摩擦错碎声; ? 4、出现热气、地下水等异常; ? 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五)崩塌的防治 ? 1、绕避 ? 2、加固山坡和路堑边坡
嵌补
锚固
灌浆、勾缝
11

锚杆
金属网
喷浆
喷层
锚喷支护结构平面示意图
? 3、修筑拦挡等结构物 ? (1)遮挡结构物 ? 明洞是用明挖法修建的隧道。通常 由顶部结构和边墙组成。当底部地 层可能挤入洞内时,须设置仰拱。 ? 棚洞是指明挖路堑后,构筑简支的 顶棚架,并回填而成的洞身。 ? 棚洞的结构整体性比明洞差,但由 于顶棚与内外墙简支,因此对地基 的要求相对较低。
明洞
棚洞
棚 洞
12

? (2)支挡、拦截结构物
棚 洞 挡土墙
拦截措施
挡石墙 落石平台 落石槽
柔性防护网
? 4、清除危岩 ? 5、做好排水工程
山坡上排水沟
13

工程实例:祁临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加固工程
山脚下排水沟
路堑左边坡滑塌
路堑高陡边坡治理工程示意图
二、岩堆
汶川地震因山体崩塌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
14

? 岩堆多见于地质构造作用强烈,气候比 较干旱,风化严重的山区和高山峡谷地 区。特别是在页岩、千枚岩、板岩、片 岩等岩性软弱易风化的岩层分布地区, 以及在破碎的花岗岩、石灰岩等组成的 山坡的坡脚地带,常有岩堆分布。 ? 岩堆的平面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取 决于局部的地形条件。岩堆床纵剖面形 态一般呈三种典型形状,它主要由岩堆 基底、傍依区和搬运区组成。
汶川地震因山体崩塌形成的枷担湾堰塞湖
1-岩堆基底;2-傍依区;3-搬运区 岩堆床纵剖面示意图
? (一)岩堆的工程地质特征 ? 1、近期堆积的岩堆,其表面坡度接近 于其组成物质在较干状态下的天然休 止角,浸水后易发生局部或整体移 动。 ? 岩堆的天然休止角与组成物质的性质 (表6-1)、粒经(表6-2)和表面 粗糙程度有关。一般介于25度~45度 之间。
不同岩石组成岩堆天然休止角参考值 岩石组成 岩堆天然休止角(度) 花岗岩 砂岩 钙质砂岩 页岩 砂页岩 石灰岩 片麻岩 云母片岩 37 32~33 34~35 38 35 32~36.5 34 30
不同粒经岩块石构成的岩堆天然坡度参考值
岩堆组成 碎屑岩堆 碎石岩堆 石块岩堆 大石岩堆 岩块一般粒经 (mm) 小于等于10 10~80 80~200 大于200 天然坡度 1:1.50~1:2.00 1:1.25~1:1.50 1:1.20~1:1.33 1:1.00~1:1.20
15

? 2、岩堆内部常具有向外倾斜的层 理,在外力作用或其他因素的扰动 下,容易发生表层或层间滑动变形。 ? 3、岩堆一般结构松散、孔隙度大、 不均匀,有时由于地表水的下渗,局 部孔隙可能被细粒物质所充填,稍具 粘结性,处于软弱的半胶结状态或胶 结状态。有的岩堆上部比较密实,或 表面具有胶结壳,而内部教松散或有 夹层,结构极不均匀,在荷载作用 下,易发生不均匀沉陷。
? 4、岩堆的基底或傍依区,一般全部 或大部分坐落在基岩斜坡上,由于 地表水的下渗或基岩裂隙水的活 动,将浸润接触面而削弱其摩阻 力,如稍受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岩 堆沿基底或傍依区发生滑移。 ?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岩堆的稳定性 差,当公路通过岩堆体时,容易发 生路基变形和边坡塌陷等病害。
? 2.岩堆的稳定性分类 ? (1)正在发展的岩堆
? 山坡基岩裸露,坡面参差不齐,有新崩塌 痕迹,常有落石和碎石。 ? 岩堆表面呈直线型,坡角近于天然休止 角,坡面无草木生长或仅有稀少的杂草。 ? 堆积的石块大部分颜色新鲜。 ? 内部结构松散,岩块间无胶结现象,孔隙 度大。表面松散凌乱,人走其上有石块滑 落。
? (2)趋于稳定的岩堆
? 岩堆上方的基岩大部分已稳定,具有平顺 的轮廓,仅有个别的落石和碎石。 ? 岩堆坡面近于凹形,大部分已生长草木。 岩堆坡面上部的坡度常稍陡于其天然休止 角。 ? 岩堆的石块大部分已颜色陈旧,仅个别地 点有颜色新鲜的石块零星分布。 ? 岩堆内部结构密实或中等密实,但表面还 是松散的。
? (3)稳定的岩堆 ? 岩堆的上方的基岩已稳定,坡度平 缓,不稳定的块石已完全剥落。 ? 岩堆的坡面呈凹形,已长满草木。 ? 无颜色新鲜的石块。 ? 岩堆体呈胶结密实,大孔隙已被充 填。 ? 有些地方因表层失去植被而有水流冲 刷的痕迹。
? 3.岩堆处理原则
? (1)在选线时: ? 对于正在发展的岩堆,以绕避为宜。绕避 如有困难,应选择在基底条件较好的部位 通过,以便设置防护建筑物。 ? 对于趋于稳定的岩堆,应尽量避免破坏岩 堆的天然状态,可在岩堆的下部以路堤的 方式通过,不用或尽量少用路堑形式。 ? 对于稳定岩堆,路线可以选择适当位置, 以低路堤或浅路堑通过,但注意不宜采用 半填半挖断面,或在岩堆下方大量开挖, 以免引起上部整个岩堆体下滑。
16

? (2)线路以路堤方式通过时,应注 意路堤位置的选择及基底的处理。 ? 由于路堤所施加的荷载,对稳定的岩 堆,也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岩堆的滑 移,故一般以设置在岩堆体下部或坡 脚为宜。 ? 在填筑路堤时,应注意清除表层松散 的堆积物,并挖成台阶,必要时可设 置挡墙以免路堤或岩堆滑移。
岩堆下部的路堤示意图
? (3)线路以路堑方式通过时,应注 意边坡稳定性问题。 ? 一般边坡高度以不超过20~30m为 宜,并采用与岩堆天然休止角大致 相适应的边坡坡度,可参考表6-3选 用。
岩堆路堑边坡坡度参考值
岩堆情况 不含杂质的碎石 平坦地区已经压实 碎石被小颗粒包 围互不接触 碎石间尚能接触 中间夹有亚粘土 一般堆积层 小颗粒为砂无粘结力 小颗粒为亚粘土或粘土 小颗粒为亚粘土或粘土 碎石有棱角

条件说明 山区堆积层
边坡坡度 1:1.00~ 1:1.25 1:0.75~ 1:1.00 1:1.50 1:1.75~ 1:2.00 1:1.25 1:1.50 1:1.50
? 对稳定的岩堆,可根据其胶结和密 实程度采用较陡的边坡,但对边坡 中出现的松散夹层应进行砌石防 护。当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宜采用 阶梯型边坡。 ? 设计路堑边坡时,应注意开挖后剩 余土体的稳定性。虽然路堑边坡较 缓,但其剩余土体呈尖端向下的楔 形体或狭长条,容易沿基岩面在边 坡底部产生剪切滑动。
17

? (4)水对岩堆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当公路通过岩堆体时,不论路基是 采用路堤或路堑的形式,都要十分 注意做好调制地表水和排除地下水 的工作。 ? (5)公路通过岩堆体时,采用挡土 墙以稳定路基,大多数情况下效果 较好。但应注意挡土墙后的岩堆的 整体稳定性问题和不均匀沉陷问 题。
第三节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 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 整体地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 “走山”、“垮山”、“地滑”、“土溜” 走山” 垮山” 地滑” 土溜” 等。 ?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 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 活动。如强烈震、降雨、冻融、海 啸、风暴潮发生时和人类活动,如开 挖、爆破等。
?
?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因素的作 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因素的作 用时间。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 滑坡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滞后时间的长 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 小有关。一般来说,滑坡体越松散、裂 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 短。 ? 由人为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 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体的原 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 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 短。
? 一、滑坡的形态特征 ? 1、滑坡体—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 、滑坡体— 称滑体; ? 2、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体脱离 、滑坡壁— 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18

? 3、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体 、滑动面— 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 4、滑动带—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 、滑动带— 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 5、滑坡床—指滑体滑动时所依附的 、滑坡床— 下伏不动体,简称滑床; ? 6、滑坡舌—指滑坡体前缘形如舌状 、滑坡舌— 的凸出部分;
? 7、滑坡台阶—指滑体滑动时由于各 、滑坡台阶— 段土体滑动速度的差异,在滑坡体表 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 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 、滑坡周界— 体在平原上的分界线; ? 9、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 、滑坡洼地— 坡壁间拉开成的沟糟,或中间低四周 高的封闭洼地;
? 10、滑坡鼓丘—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 10、滑坡鼓丘— 而隆起的小丘; ? 11、滑坡裂缝—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 11、滑坡裂缝— 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体 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 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 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 排列的裂缝称羽毛状裂缝;滑坡体前部 排列的裂缝称羽毛状裂缝;滑坡体前部 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性裂缝称鼓 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性裂缝称鼓 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滑舌 张裂缝;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滑舌 部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部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二、滑坡的形成条件
? (一)地形地貌条件 ? 只有处于一定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 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 库)、海、沟的岸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 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 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 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 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 坡的有利地形。 ?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 成滑坡的滑带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 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 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 (二)地层岩性条件
? 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通常,各 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 软,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 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 用下其性质易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 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 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 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 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 整,则滑坡往往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 的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而 言,滑坡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 越高。
19

? (三)地质构造条件 ? 斜坡岩、土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 成不连续状态时,才可能具备向下滑动 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进入 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 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 层理面、岩性界面、断层发育的斜坡, 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构造面 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 滑坡。 ? 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面越发育, 形成的滑坡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 (四)水文地质条件 ?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 化岩、土,降低岩、土体强度,产 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 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 岩石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坡 (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 (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作用 最突出。
? (五)人为因素的影响 ? 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 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 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 滑坡,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 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 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如开挖坡脚、坡体堆载、爆破、水库蓄 (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此 外,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许多作用 也可诱发滑坡。 ? 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 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 的滑坡多为规模较大的高速滑坡。
三、滑坡的分类
? ? ? ? ? ? ? (一)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 2、黄土滑坡 3、粘土滑坡 4、岩层滑坡 (1)顺层滑坡 (2)切层滑坡
切层滑坡
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