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3篇

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发现问题,然后搜集史料,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和历史高考改革的引擎和成果体现。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的小论文范文,仅供参考。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

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情境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索《历史与社会》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内容紧紧联系社会实践与个人生活,但各部分内容之间并没有遵循传统的逻辑结构,若按灌输知识式教学模式讲授,很难取得较好效果。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增强其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我们必须更多地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积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高度还原或仿真实际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其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互动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衍生和知识的应用、重建,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创设情境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创设声情并茂的语言情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最普通、最直接、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可能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多彩的,然而,中学《历史与社会》教材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往往是抽象概括、提炼浓缩的书面语言。因此,通过形象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旺盛的求知欲。对学生而言,苍白的语言,平铺直叙的讲述,就像是一潭死水,让人昏昏欲睡;空洞的情感,千篇一律的语调,就像是一盘淡而无味的菜,让人兴味索然。若能丰富语言表达法,或寓事于理,或寓情于景,或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

声情并茂地再现,就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如讽刺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时,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这样说:"慈禧太后多年来都是跟着帝国主义的笛子跳舞。现在,只要听到笛子的声音,她就知道该踏出右脚或左脚了。"毛泽东同志也非常重视语言的作用,他在批评党内教条主义的错误时,就用了这样一幅令人拍案叫绝的对联:"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如果老师能够像他们一样熟练地驾驭语言,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何愁学生不专心,何愁教学效果不提高呢? 2 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具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视觉效率比单纯的听觉效率要高30%左右,这是为什么人们可以轻易地记住一部电影的主题内容,却不能同样轻易地在听别人朗诵一遍剧本之后就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依照心理学对于记忆规律的研究,通过不同渠道,对受教育者的大脑皮层进行多重刺激,有助于巩固记忆的成果。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用直观教具正是为了通过学生的多种直觉感官全方位地认知,既可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与社会》是一门鲜活而且有趣的学问,从而产生兴趣,又可帮助他们在更容易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产生获得认同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如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时,由于学生缺乏战争的感性经验,教师光讲课文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特意播放了电影《珍珠港》的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再配以教师具体的讲解,就能对日本的战略意图,高科技在战争中的巨大威力,美国军队的训练有素,战争的残酷性等等,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和理解,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3 创设活灵活现的角色情境

当今学生眼界开阔、思想活跃,喜欢形式新颖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他们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强烈的主动参与意识。"学习的最好刺激,乃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比如自编小品,通过学生模拟历史片段,渲染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增加学生的学史兴趣。如讲到鸦片战争的时候,我要求学生用军事家的思维去思考:如果你是英国海军总司令,你打算如何设计到达中国的路线?达到后选择哪些地方和中国军队作战?你这样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的时候,我又要求学生用政治家的思维去思考:战争胜利了,如果你是政府代表,你会向中国政府提出哪些要求?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中国政府会同意吗?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有成为军事家、政治家的梦想,在课堂上有这样的机会让他们过过瘾,他们也是求之不得的。经过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再加以点拨,不难分析出鸦片战争的地理、政治、经济方面的特点,得出《南京条约》的签订是英国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的结论,认识到资

本主义侵略性和扩张性的本质特点。这样的学习方式要比老师的"灌水"有趣得多,有效得多。

4 创设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

巧妙地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协调,这种不协调,可以以设疑—答疑的方式来解决。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教材中的结论,有意识地、巧妙地设置成问题,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5 创设别有滋味的另类情境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包罗万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搭建了一座可以尽情展示的舞台。在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课堂里营造一种耳目一新的情境。

比如在讲到《盛世文化》时,可以像语文老师那样上一堂诗词鉴赏课,师生共同于都,共同赏析,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作品出现不同特点的历史原因。

情境教学固然有着强大的功能,但它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在探索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某些情境的设置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一方面需要认真甄选适合情境教学的内容,不要刻意追求每一种情境教学模式都要用到;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适当关注其它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劳动。二是如何改变"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情境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往往会在课堂上出现一部分学生出尽风头,另一部分学生默默无闻的尴尬情境。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努力探索多元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二: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课堂快乐起来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 ?"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

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 "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 "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

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 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

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八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三:

历史小论文宋美龄

历史上的宋氏三姐妹因为各人的婚姻,最终导致了她们选择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和政治道路,宋氏姐妹三人的婚姻,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即使没有看过《宋家皇朝》的人,也会知道宋家三姐妹的在那个年代的辉煌。大姐宋霭龄是孔祥熙的夫人,孔祥熙是一个著名的国民党财阀;二姐宋庆龄是国父孙中山的夫人,被称为"国母";三妹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夫人,她希望统一中国,但仅仅限于她丈夫的统治。中国民间称:"宋家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爱钱的是宋霭龄,爱国的是宋庆龄,爱权的是宋美龄。

从表面上看去,宋美龄应当是宋家三姐妹中最要强的一个。宋美龄在一生中的亮点不外乎那场与蒋介石的那场婚姻。对于这场婚姻,《大公报》创始人胡霖这样讲:"蒋介石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预谋的政治行动。他希望通过成为孙中山夫人和宋子文妹夫来赢得他们。那时蒋也开始考虑寻求西方的支持。如果美龄成为他的妻子,蒋便在与西方人打交道时,有了嘴巴和耳朵。此外,蒋也一直十分欣赏宋子文财政方面的才干。但是如果说蒋没有爱上美龄,那是不公平的。 "

情感是相互的。宋美龄做了妻子应尽的许多事情。比如蒋介石受困"西安事变"之际,宋美龄便以女人和妻子身份前往营救蒋介石。在影片《西安事变》中,人们把宋美龄演绎得格外煽情。蒋介石1975年4月离世之后,宋美龄为丈夫献上的挽联是这样写的:介兄夫君安息。这其中,有没有情感呢?上天当然晓得。

不过,依照宋美龄的联姻设计看,蒋死去,她自已的政治生命,也就沦丧了。事实也如此,1975年9月15日,身为遗孀的宋美龄搭上"中美号"专机,远飞美国长岛蝗虫谷,开始了个人长达二十八年的漂泊与隐遁生活。从此,宋美龄心底里的那一道又一道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理想幻影变黑发死,一下子全都消失在太平洋的漩涡里了。

当宋美龄全部看透之际,她老朽了,没有孩子。宋美龄晚年,确实在想,如果自己能有一个孩子多好呵。可惜,一切全都浑似流水。她成为一门六寡的首席女杰。这也足够伟大了。

宋美龄的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在理想和现实中来回奔波。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华中师大来凤附中陈峰) 关于高一历史小论文,高一历史有一种题型,是就历史上的某个事件,某个话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这样的论文该如何写作,我们是否有什么参考性的范文能给大家提供帮助。下面是高一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 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 ,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 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 ,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 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 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 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 ,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 .5% ,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 ,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 92 9年1 0月2 4日 ,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协会的新闻公报———《基督教的社会理想》在控诉了不合理的体制后,还提出了许多改革方案,包括“对年老和失业者实施社会保障”。路易·斯安那州的联邦议员休伊·朗甚至提出要“共享财富”的复兴计划,并立即掀起了一个要求重新分配国家财富以拯救国家的运动。据统计,“1929-1933年,美国共发生了近3000多次罢工,罢工人数由90万增至156万。”他们强烈要求就业和救济。1932年夏,依阿华州农民进行暴力反抗斗争,他们用路障和暴力阻止载

初中历史小论文1000字

初中历史小论文1000字 篇一: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 初中历史论文1000字论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青少年应有的公民素质、民族精神和国际意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随着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的义叉渗透,并逐步趋向融通,注重学科联系的综合认识方式,有利于人们形成对历史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这一综合化趋势,促进了学校社会人文学科的综合化进程。 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他们整体地、历史地认识社会,在获得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实施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二、基本理念

(一)本课程将大力提供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7-9 SS2 1.2.1)《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三)本课程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整合基础是社会生活与历史变迁,即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本课程将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在贯穿中国社会发展基本过程的同时,把国际社会的发展历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知识与技能

历史学论文格式

历史学论文格式 1、题目: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言反映论文的主旨,要求言简意赅,引人注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也可以加副标题。格式要求:标题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用小二号,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2、作者姓名:后面写上学号。(三号楷体)与下面的摘要空一行 3、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概述,让读者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而不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包括:研究重要性;主要内容、使用方法;突出见解,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用四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 4、关键词:从内容中选取出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3—5个。“关键词”用小四号黑体,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5、引言:说明写作目的,范围,目前学术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等。 6、正文: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叙述清楚,结构严谨,文字流畅。四级标题:一(一)1 (1)。正文内容用小四号宋体,间距20磅。 一级标题:黑体三号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7、结论:对全文的总结,是写作本文的中心,要求准确、完整、清晰、精炼。 8、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内容包括作者、出处、出版年份、页码等信息,也可以是解释性语句。(注释在每页下端,与正文之间用短横隔开,注释编号每页重新编号,用小五号宋体) 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汪疑今:《江苏的小农及其副业》,《中国经济》第4卷第6期,第22页。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用五号黑体加方括号,内容用五号宋体。

前言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这对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是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不仅关系到祖国未来建设大军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一、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一级标题用 黑体三号字)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二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字) 1.学校教育重智轻德,重大德,轻小德(三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字) (1)德育成了某些老师的任务(四级标题用宋体小四号字) 道德教育的责任成为学校的独担。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讲一套,家长讲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种现象。教育口径有时候相互矛盾,让未成年人思维混乱,不知道该追随哪个,从而陷入盲目和无知的状态。当前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学习教育目标偏颇,家庭道德教育方向倾斜,社会价值导向扭曲,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出现杀人不眨眼的马加爵。(正文用宋体中四号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

历史小论文范文

历史小论文范文 【篇一:历史小论文】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 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 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 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 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 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 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 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 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篇二: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 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 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 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 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 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

高考历史 历史小论文写作要领

高考历史历史小论文写作要领 2011年高考临近了,精品学习网高考频道小编特别为考生朋友们收集汇总高考科目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一、立论立论就是确定历史小论文的中心论点。即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或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表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考虑中心论点时应注意: 1.立论的科学性 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即作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值。 2.立论的前卫性 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之嫌。 3.立论的指导性 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论文出来是给别人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舞、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论文的价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面人物歌功颂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难。 1.题目要新 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2.题目要奇 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 3.题目要小 历史论文题,宜小不宜大。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历史论文写作要点

历史论文写作要点 每位毕业班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那么,历史论文应该怎么写? (一)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和论文取向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

而这却很可能是其它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二)教学总结是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历史论文写作要点。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毕业,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

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如何写好历史小论文 【题型特点】近年来,历史小论文在试题中频繁出现,其实质就是用议论文的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其突出特点是试题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有评分参考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小论文集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观点)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因此它的开放性并不等于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 1、具备历史小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观点):观点应明确、清楚 (2)论据(证明观点的证据):证据要准确求真。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 (3)论证(用证据证明观点的过程):论述四原则分明 (系统性原则) 历史小论文试题是论文,不是问答题,不能像回答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观点鲜明,中心突出,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有逻辑性,分清层次,条理清楚,一分为二。(史论结合原则) 紧扣材料,从材料出发进行回答,要有史有论。 (结构性原则) 一篇小论文就是一篇浓缩的完整的文章,要做到: (1)开篇一定要注意开门见山,主旨明确; (2)中间论证一定要注意层次清楚、史论结合; (3)结尾一定要注意结论呼应,简明扼要。 (精炼性原则) 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故要求抓住关键信息,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A.论证过程逻辑要清楚、严密,经得住推敲,做到证据与观点之间的无缝连接。 B.论证过程应有“历史味”,用学科语言,做到言必有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切忌大白话和空发议论,或简单的罗列史实。 2、表述成文: 不能像问答题一样,应以文章的形式来呈现 3、语言精炼:历史小论文一般都有字数限制,应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命题意图的基础上,先打草稿或列腹稿再动笔,以保证语言精炼,切中要害。 ☆撰写历史小作文的步骤 第一步表明观点 第二步阐述理由 (应注意史实与观点一致、多角度论证,不要简单堆砌史实。) 第三步理论升华 (运用史观或政治学的相关原理,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生态史观,如内外因理论、普遍联系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行理论升华。) 目前历史小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文章没有观点,泛泛而谈,直到最后不知所云。 2、文采优美,没有史实。--别等同于作文。 3、没有做到史论结合。要么是材料的简单累积,要么是论点多多,缺乏史实。

历史小论文

浩气长存时代歌,五四精神永传承 1919年5月3日,一个春天的周末,北大的校园沸腾起来。夜幕降临,北大学生和十几所高校学生代表聚集北大法大科大礼堂,讨论如何拯救自己的国家。热血学生咬破指头,撕裂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全场气氛顿时悲壮激烈起来。会议决定,联合各界一致力争,通电巴黎专使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5月4日举行学界大示威。 1919年5月4号,北京高校3000多名在校学生冲出校园,突破军警阻扰,云集天安门广场,打着“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游行示威。游行的学生来到了北京东交民巷,准备向各国公使,递交陈词,但遭到军警的阻扰。愤怒的学生没有停下脚步,他们冲进了曹宅,揪出了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热血的学生以不可阻挡的气势,点燃了全国人民心中的斗志。有如星星之火,在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大地上蔓延,迅速掀起了燎原之势。各地的学生纷纷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6月3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如火如荼地响应青年学生的号召,参与到运动中来,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中华民族也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胜利的取得与青年学生发挥的先锋作用是分不开的。 1949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镌刻了这一史实。每年的5月4日定为青年节。五四的精神是中华民族魂,永远地继承和升华。 历尽沧桑的祖国,如今已迎来春天,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在当今“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早已占据了一强,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力量之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在激励着祖国前进。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追求进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是五四精神的动力。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一代,时代赋予的我们新的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掌握好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以报效祖国;关心时事,拥护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等。

高考历史小论文

历史论文的写法 (一)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立足点和论文取向 在历史科学工作者的宏大队伍中,中学历史教师是一支重要方面军,在历史科学的广阔领域里,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是一个重要分支。中学历史老师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在撰写历史教学论文时除具有一般史学论文的共性外,也必然还带有自己的特性,这就是首先要紧紧围绕如何教好历史这门课程,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到科学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历史老师除教学外,安排适当的时间精力撰写历史教学论文,也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在职称评定工作中,在主要考评教学实绩之同时,也看有没有论文、论文写的怎样,就更表明了中学历史教师写历史论文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历史论文的内容取向与主要类型,是应很好考虑的。首先应该肯定,广大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并且已经撰写出不少各种题材和内容的历史学论文,跟专业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教师同样为历史科学做出了贡献。同时还应看到,通过长期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师积累下了极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这样,把教学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形成围绕历史教学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教学论文,更是优势所在,最为擅长的,而这却很可能是其它史学研究者较为生疏或不谙其道的。我们在虚心向大学教师、专业研究人员学习,并研读他们的撰著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撰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时,我们特有的优势,在历史科学的总体建设中,在这方面,我们担负着的是一种“责无旁贷”、“舍我其谁”的劳作。 (二)教学总结是历史教师撰写历史论文的主要内容 围绕历史教育、历史教学这条主线来写历史论文,我们中学历史教师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主要的着眼点。同时也要看到某些现实条件,也使得我们侧重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才更符合实际,事半功倍,易出成果。写这类历史教学论文,具体说可以“教学总结”为基础、为雏型,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提高教学,历史教学论文的针对性也更为明确,避免“教课”、“论文”两张皮,在繁忙的教学及班主任等工作中,因写论文而分夺过大精力。这样,写论文就不是额外负担,而是广义的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与教学紧密相连,互相推动,较易引起撰写者的兴趣,增强写好历史论文的信心。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县、乡以下中学,有的老师是非历史专业毕业,有的老师以大局为重,服从工作需要,克服困难,不辞辛劳,身兼数科;有的老师迫于师资、课程情况而“改行”任课,教非所学。再加上参考资料相对缺乏,借阅、交流并不容易,等等。在清醒地看到这些实际情况之后,我们感到,若空泛地鼓励老师们大写一般性历史论文,“争取达到发表水平”,是不太现实的。更为现实的是:立足于教学总结,写出植根于这块沃土上的教学总结型短小精干有力的历史论文来,它们能言之有物,用之有效,然后汇总上交,审评提高,汇订成册。既是广大教师的历史教学论文成绩,又是县(区)文教成果。可供教学参考,可供评职依据。

历史小论文范文

2016历史小论文范文 第1篇:历史小论文 戏述唐玄宗——潮起潮落 唐朝年间,有许多人叱咤风云。然而我却对唐玄宗是情有独钟,他那精湛的统治能力,巧妙的用人。唐玄宗为广纳贤人,不惜委屈自己,这都让我一一折服,但人算不如天算,如此明理的皇帝最后也因贪图享乐而自作自受。 当年的开元时期,可谓是繁荣富庶,毫无疑问,乃唐玄宗的统治优良也。选用姚崇作相,给繁荣又加上了一层必然。黄金搭档在一起当然把唐朝的繁荣体现得栩栩尽致。唐朝诗赋让人醉生梦死,都是因为唐玄宗把诗赋加进了进士科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唐玄宗任君期间,共修建四十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引的水稻也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产量大大增加。手工业日益发达,丝绸品渐渐出炉,技术高超。它的陶瓷业也不甘落后,奋勇直追,推出至今有名的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在陶瓷业独领风骚。 数千古风云人物,还看唐朝。 人无非此一时,彼一时。唐玄宗也无例外。也许是当时的硕大成就让他过分自信,他如同井底之蛙,在井里是一片繁荣景象,以为这儿已经是世界的边缘,但未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日益的贪图享乐的心理油然而生,杨贵妃又闯入他的视线,无疑这时的朝政如同一本长篇的乏味文章,而眼前杨贵妃却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小说。当然他选择了"小说"。"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至理名言,在唐玄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仰慕唐朝那时的风光,敬仰唐玄宗的能力,但是叹息却成为文章的末尾插曲。 第2篇:高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浅析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的世界性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的分裂:德、日等国乘机走上法西斯道路,成为欧、亚战争策源地;美、英、法等国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其中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新政"缓和了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由此激化了的阶级矛盾,部分地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困境,逐步恢复了社会生产力,同时还使美国避免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并为美国参加反法西斯阵营和最后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 1936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阻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有利地位,将银行利息提高到6。5%,致使原来流入美国市场达几亿美元之多的黄金从纽约倒流回伦敦,导致纽约证券市场的价格一度下跌。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市场上有1300万股票易手。美国的劳动人民日益贫困由于大批工厂倒闭,致使大量的工人失业。"1929年,失业者约150万,占民用劳动力总数的3。1%,1930年10月近400万,1931年10月近1100万,1933年初约1200~1400万"。最严重时超过1500万,甚至可能高达1700万,占整个劳动大军的1/4。在业工人的工资也下降了30~50%,"1929-1933年,劳工总收入从530亿降至315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工资总额从近120亿美元跌至70亿美元。" 美国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大危机的袭击下,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反对贫困、饥饿、失业和所谓的"保卫自由民主运动"到处可见。1931年夏,美国联邦基督教协会的一个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声明,严厉谴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不公正。该

初一历史2000字小论文写法及范文

初一历史2000字小论文写法及范文 写法 其实历史小论文2000字数不是很难写,你首先写摘要、再写引言、然后写结束语,最后写文章正文,等你把结束语写完后,你会发现文章已经有1000字数了,然后你再写1000字数的正文,就恰好2000字数,你如果还是不知道怎么弄,建议你百度下:普刊学术中心,很多各种类型论文范文和写作技巧类教程 范文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

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林伯渠同志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

历史小论文的范文

历史小论文的范文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神人记丑,烧给冥界,一般是指人物所发生过的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历史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当代价值 商鞅,又名卫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改革家之一。他主张以法家思想治国,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让积贫积弱的秦国发生了质的改变,也为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一、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的国家为增强实力,先后掀起了各式各样的变法运动,而商鞅变法是其中最彻底、最有成效,也是政令延续最持久的一个。它的成功主要基于以下的原因: (一)深度迎合了统治阶层的政治需求。 变法之前,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较弱,“六国卑秦,不与之盟”.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奋发图强,改变落后面貌。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①留下了“四见商鞅”的美谈。商鞅变法深度迎合了秦孝公“变法求强”的政治意图,所有法令都围绕“富国强兵”展开,为秦国“图霸”服务。君臣二人及变法集团之间形成了很高的政治默契,虽然变法遇到很大阻力,但是最终还是赢得了胜利。能够取得秦孝公的肯定与支持,是商鞅变法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 (二)变法内容体现了“富国强兵”的发展旋律。 商鞅变法是较为典型的“战时变法”,受社会及政治环境的影响非常明显。

当时各国征伐不断,“富国强兵”是主旋律,商鞅变法的《强秦九论》都是为增强国力、提高竞争力服务的。 1.鼓励农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占绝对主体地位的奴隶制时代,“国富”与否直接取决于农业生产力的强弱,农业既是民生根本,更是战略保障。因此,商鞅变法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农业生产。第一,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耕者有其田,这是对奴隶制度的根本性颠覆,也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土地私有制的诞生还促进了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第二,奖励农耕,让农民多纳公粮以获得爵位,是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劳动的一种高度认同。第三,确立新的赋税体系,调整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课税种类及额度,特别是降低农民的赋税,突出“重农”导向。废除苛捐杂税,实现藏富于民。第四,统一度量衡,不仅打通了经济、文化的壁垒,而且促进了区域融合,对统一大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奖励军功,打造强悍的军事帝国。强大的军力不仅是保境安民的基础,更是称霸列国的资本,军功爵制的改革也自然成为商鞅变法最关键的拼图,其核心便是“利禄官爵抟出于兵”.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首一者,赐爵一级。②秦国子民无论家世显赫,还是出身布衣,要想加官进爵、获得封赏,就必须多立军功。新法给了普通百姓摆脱社会底层的途径,将百姓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变法后的秦国,军士之骁勇、军力之强悍是山东诸国无法比拟的。同时严禁私斗,有效遏制了内耗,营造出积极向上、一致对外的氛围。 3.推行郡县制和户籍改革,有效稳定社会秩序。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将地方管辖权彻底收归中央,让法令直达地方。其次,改革户籍,规定所有

中考历史小论文写作技巧

历史小论文写作技巧 近年来,历史小短文在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其突出特点是试题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有评分参考要求。从而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已学的历史知识,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小短文集考查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提取观点)能力、基础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因此它的开放性并不等于可以信马由缰,无拘无束。 类型一图片类 题型特点 以人物图、建筑图、实物图等进行命题,人物图以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为主,建筑图以联系到的史实和事件为主,实物图以相关联的历史事件为主。 答题方法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 第一,审清题目,找准关键词,明确小短文写作要点。审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完整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要求,包括论述内容、结构要求、字数范围。其次,要明确题目提示的要求,联系图片分析其包含哪些知识点,明确其涉及或者是代表的相关历史知识之间的线索,确定关键词。 第二,联系课本知识,按照历史脉络,即因果关系、历史顺序来排列关键词。 第三,使用历史学科语言,按照顺序把关键词串联起来,答案确保史论结合,逻辑严谨,文字表达简洁流畅,条理清楚即可。 试题训练 1、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参考答案 【题目】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11月,列宁在彼得格勒领导起义占领冬宫,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俄国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请根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题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衰败,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有利于美国控制欧洲。为了发展经济,摆脱美国控制,提升国际地位,西欧诸国走上一体化道路,从欧共体到欧盟成立,一体化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类型二关键词类

初中历史优秀论文

初中历史优秀论文 南陵用电负荷8次刷新历史纪录2016-01-17 受连续高温影响,使用电负荷节节攀升,8月13日20时05分,南陵电最高负荷首次突破13万大关,达13.04万千瓦,最高负荷比上年上升23.6%,最大日供电量248.8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82%,创下了最高负荷8次刷新历史纪录和日供电量7次新高。面对连续10多天居高不下的高温天气,南陵供...【阅读全文】 芜湖出现历史罕见的浮尘天气2016-01-17 3月20日,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芜湖市出现了6-7级的偏北大风并伴有浮尘天气,最小能见度仅为6000米,浮尘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天,为芜湖市有气象资料以来的历史罕见。据气象部门介绍,我市出现的这次浮尘天气的成因是,3月18日-19日,我国北方出现了1999年以来的最强烈的沙尘暴天气,随着冷空气的南...【阅读全文】 初中女学生开学自我介绍2016-01-17 在弹得还是算好的哟!我还学过跳舞,我学了*年了。我还在重庆的艺校去考了同学们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性格随和,下课后总能听到我愉快的笑声。我下课后有

时会帮成绩不好的同学讲一下题,我还会帮助别人做我应该做的事。我觉得帮助别人自己也会觉得高兴的!我...【阅读全文】 小学升初中个人简历表格下载2016-01-17 小学升初中个人简历表格下载小学升初中个人简历表格预览图:简历下载:小学升初中个人简历表格.doc下载说明:请使用鼠标右键另存为下载,此表格为word格式文件,您可以下载后自由编辑使用。...【阅读全文】 初中女生入学自我介绍资料2016-01-17 我还在重庆的艺校去考了舞蹈*级的证书。我的书法是最棒的,我在班上写的字是最好的呢!这就是我!一个大方开朗的小女孩!编辑推荐您关注:服装设计人员简历范文公务员面试自我介绍模板面试三分钟自我介绍新员工入职自我介绍经典范文大家好,我叫***,今年**岁了。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我性格随和,...【阅读全文】 2011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备考技巧:历史常识2016-01-17 2011年国考大纲中常识判断部分的表述为: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

高考历史复习 小论文撰写方法

2008高考历史复习小论文撰写方法 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今年小论文可能要缩减分值,恢复到以前的结构式,可能是几道简释题加上一段小论文。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二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 2003年上海卷高考的小论文题,就是典型的史料题。04年和05年都可以看作是史论题。 从目前上海历史高考的要求来看,答好历史小论文题,可采用如下思路: 第一步是阅读审题: 可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审题目中特别强调的要求。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可是,在实际考试中偏离主题的论文大有人在。2003年高考卷中很多学生忘记了“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2004年很多学生未能兼顾文明在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上的传承和交融。2005年忘记是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要有自己的思考,写成流水帐。 第二步是确立主题: 对于史论题,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让观点明确即可。例如2004年我们可以用“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人类文明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005年的主题可以是:“战争毁灭文明,不能让二战悲剧重演”、“牢记战争教训,避免世界大战”。有时主题可以宽泛活泼些,可以用副标题加以限制和说明。例如,2005年可以用“文明一定能战胜野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的反思”。 作为史料题,先要阅读史石料,阅读时必须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能给我们思考提供的信息点(主要是我们已知的知识,如时间、人物和事件),文献材料可以找到中心句或关键词,图片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图片主题。例如2003年题的六幅图片,《南京条约》是中国“千年变局”的开始(外因促成内变的),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中的产物,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产生的……再通过归纳法,就可以概括出贯穿六幅图的主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如果范围要小或具体些,可以选择中国社会结构中某一领域的变化加以深化。如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当然主题的选择要扬长避短,最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以便能保证自己下文有话可说。。 第三步是谋篇布局。(也就是拟定提纲或打腹稿) 构想框架: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例如以“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为论点,分论点可以是:文明在传承中发展,文明在交往中丰富。结论:文明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论据:传继概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文明交替加以说明,交融:可以选择概括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按照古代到近代现代)加以概括说明。 草拟小标题: 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小标题不宜太多,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帐单了。如2003年36题给的六则材料,围绕自己所确立的主题,确立出不同的小标题。 若以外交史为选题,主题可以是“中国由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放的近代化历程”。小标题可分别是“天朝上国梦的破灭”,“对西方文明艰难的抉择”,“主动融入世界,迎接挑战的决策”等。若从抗争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重点在于说明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若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则主要论证外国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瓦解作用。 史论式的小标题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法。剖析文明社会的结构:可以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展开,而各自文明又有本身的结构,例如物质文明——农工商,政治文明——各种制度,精神文明——文史哲艺科。有时为了说明文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部分面貌及其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怎么写 高中的历史学习是一个难点,但是我们要怎么写高中历史的小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小论文范文篇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重要作用》摘要: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包括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这些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图片;直观;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图片历来都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图片有人物、建筑物、战争线路图、漫画等,将这些图片穿插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培养高中生识别和解析历史图片的能力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成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状况的标准之一。本文旨在对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1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直观印象 相较于初中学生来说,高中学生在理解力、辨识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理解繁琐的知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故而,教师应当采取多样的教学措施来提升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时,如果单纯用语言来给学生讲述战争的过程,学生难免会觉得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利用战争形势图来讲解历史战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等。学生理解了战争的形势图之后才能准确的记忆历史事件,也才能在考察该图片时准确地进行辨识和分析,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化繁琐的历史信息 某些历史事件是很繁琐复杂的,文字记载是历史事件得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重要渠道,因此,无论在历史课本中还是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之中,历史事件的描述多以文字呈现。然而繁琐的文字描述更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好历史的前提就是要掌握牢固的历史知识,但是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些历史事件,对于繁琐的历史知识难以理解吸收,这就需要简化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迅速记忆。图片的运用则很好的做

初中政治小论文(精选12篇)(优秀版)

《初中政治小论文》 初中政治小论文(一):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都相互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发展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各民族的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破坏社会稳定、制造民族分裂,是不得人心的。凡是民族团结搞得好,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实惠就多;反之,凡是民族团结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社会动荡,发展停滞,各族人民遭殃。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56个民族和睦相处、情同手足。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载入了宪法和法律。 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贴合我国国情,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制度保障.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民族团蛄,捍卫祖国统一,反对各种形式的分裂破坏活动。 我们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实践,勇于创新;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实现中半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政治小论文(二): 学好社会职责感这一人生必修课 关键词:甲流感,社会职责感,中学生 资料摘要:今年,突如其来的流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国家也投入了超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构筑安全保障线。而在这次甲流感的防控中,社会职责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也正是一些人缺乏社会职责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作为一名中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