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第5卷第4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5,No.4 2006年12月Journa l o f Jiangx iAgricu ltura lU niversity D ce.,2006

文章编号:1671-6523(2006)04-0045-03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钱建豪

(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以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社会投入、促进增收增效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发展的配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切实解决金融支农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金融改革;农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On t he Rural F i nance Refor m In Buil di ng Socialist Ne w Countrysi de

Q I AN Ji an-hao

(T eaching A ffa irs D epart ment o f Jiangx iF i nance and Econom ics U n i ver i sty,N anchang330013,China)

Abstrac t:The construc tion o f soc iali st ne w country si de is cha racte rized by i m prov i ng the i n frastruct ure,prom oti ng soc i a l i n pu t and i ncreasi ng i nco m e and effi c i ency,w hich ca lls f o r the deve l op m ent of rura l fi nance.In o rder to strengthen the bu ildi ng o f soc i a list new coun trys i de,promo te the har m onious develop m ent bet ween the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f u lfill t he goa l o f buil d i ng a w e ll-off soc iety i n an a ll-round w ay,it i s necessary and urgent too deepen rura l fi nance re for m,opti m ize financia l ecolog i ca l env i ronm ent,i m prove the fi nanc i a l syste m,renovate fi nanc i a l products,better fi nanc ial services and so lve the f und s hortage i n the rural areas.

K ey word s:t he constructi on o f ne w countrysi de;fi nance refor m;rura l fi nance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形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解决我国 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完成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社会发展投入、促进农民农业增收增效为特征的新农村建设任务,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但目前农村金融存在着被边缘化的趋势,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对金融支农问题的调研,发现其中存在四个主要问题:(1)信贷资金投入不足,农村资金外流严重;(2)农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难,贷款满足率不高;(3)小额信用贷款不能完全满足农户需要;(4)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农业保险严重滞后。所以,我们需要以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为根本动力,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探寻适合的金融形式及投入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金融支农不足的问题,推动当前新农村建设。

目前,全国上下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空前重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正处于 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时期。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思路是,充分考虑城乡 二元经济结构,扩大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以解除金融抑制,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为此,农村金融改革应着力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切实解决金融支农不足等问题。

一、以实现分工协作、平等竞争为原则,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主体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包括正规性和非正规性金融组织。正规性金融组织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邮政储蓄等。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边缘,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人保财险公司也向农村提供少量金融服务。非正规性金融组织主要是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钱建豪(1969-),男,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

指民间组织借贷,多为私人之间的借贷,也有地下钱庄等形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2005年 一号文件提出: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

1.进一步深化城市各商业银行改革,完善农村服务业务。实行城乡差别化利率政策,允许农村市场利率高于城市一定幅度,弥补农村金融运营中高出城市的成本损失,以鼓励城市各类商业银行的现存金融网点以新的形式向农村延伸。对即将成立的邮政储蓄银行,由于其缺乏贷款管理方面的人才储备和经验、技术,暂定位于向商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待其内部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办理贷款业务的条件更加成熟后再逐步向农村开展贷款类业务。鼓励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先从东部农村金融市场开始试点,待经验成熟后,再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推广,但要控制其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份额,避免对国内金融机构造成过度冲击。

2.适度放松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农村民间非正规性金融组织合法化。重点支持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形式的私营金融和新型互助合作金融机构,如民营的小额信贷银行、私人银行、合作银行,也可以是信用合作社等,杜绝基层政府任何形式的行政干预,以增加农村金融的有效服务供给。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研究发现,大量的农村金融服务需要非正规或民间金融来满足。实际上,美国、日本等也都曾通过使民间金融 合法化的方式来规范民间金融,并取得成效。

3.以组织创新的增量式改革,促使农信社进行存量改革,避免走上 花钱买改革的老路。在农村信用社明晰产权的改革过程中,要注意产权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信用社资本资源的再整合非常重要,既关系到今后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也关系到存款人的利益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信用社的资本资源再整合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再整合内部资源,实行内部股权和治理结构的改革;二是纳入外部资源,吸引其他信用社或者金融机构甚至外资金融机构的股权参与。既可以是一级法人,也可以是二级法人;既可以是农村商业银行,也可以是农村合作银行;既可以在县级信用联社基础上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也可以在地市级信用联社,甚至建立跨县和跨地市的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摆脱现有地域框架的限制。

4.改革农业发展银行,重新调整政策性金融的载体或整合政策性金融业务。这里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取消农业发展银行,将其与中国粮食储备公司合并,专司负责收储和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由国家根据其政策执行业绩给予代理费补贴。其他政策性职能交给农业银行代理,或是面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网络覆盖全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招标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另一种是保留农业发展银行,扩大政策职能范围,取消农业银行的政策代理业务,将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收购资金纳入农业发展银行的支持范围。

5.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可以通过政府的适度补贴和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社会各方力量投资,设立以农业保险为主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专门机构。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一些组织开展保险业务,促使其向保险机构转变。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构建一种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农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支持体系。

二、以小额信贷为主要形式提供多种金融产品,以上门服务为主体改善金融服务方式

农村金融产品主要应包括:(1)小额生产信贷,为主要形式。一方面农村长期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决定了分散经营的绝大多数农户 小生产的金融需求只能是小额度的,信贷额度虽小,但在缓解农民贷款需求、促进生产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小额度的生产信贷便于管理与监督,不容易出现风险,特别是在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可以使较多的农户获得贷款,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2)消费信贷。在目前生产能力过剩、农业以及一般工商业投资收益率较低、农业风险又较高的背景下,农户的消费信贷比生产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大,刺激消费信贷可以拉动农村市场需求,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投资收益率,反过来还会激励农户进行生产信贷。对农户的消费信贷可有多种,如对农户子女教育实行贴息贷款,可减轻农民教育负担,增加国民人力资本投资,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社会外部性;再如耐用消费品、大病医疗贷款等等,贷款由农民按年分期偿还。(3)各类保险。由于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和高风险性,要不断开办适合农民需求的新险种,如农副产品加工险、农副产品销售险、短期健康险、大病医疗险以及与天气指数、期货指数相关的农业保险等。

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是坐等贷款顾客上门,以减少自己的成本,避免被盗的风险。近几年来,城市金融由于竞争,出现了金融机构人员上门拉存款和向优质客户送贷的现象,体现了市场化的优越性,效果明显。农村金融机构也应克服金融制度中存在着对分散农户的融资壁垒现象,即 麦克米伦缺失,主动上门为农业、农户服务。在服务当中,贷款额要满足农户和企业实际贷款需要;贷款投向要多元化,满足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等不同经营主体和农民生产、经营、生活等不同方面的资金需求;贷款期限要合理;贷款利率要按支持行业不同划分档次;简化贷款及担保的手续,扩大抵押品的范围、类型;小额贷款的发放应快速、便捷。

三、以分散风险为目的,健全为支农服务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

健全为支农服务的贷款抵押担保机制,就要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开拓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多种担保形式。传统的金融担保机制,是贷款者财产(权)抵押和第三者对贷款者提供财产(权)担保。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后,贷款者5~8户联保成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新的担保方式,即一户到期还不起贷款,其他几户就负有帮助其还款的责任,这一农户联保担保机制深受农民欢迎,非常有效。

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存,一方面鼓励包括商业性担保机构在内的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另一方面,实践证明,鼓励民

! 46 !

第4期钱建豪: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金融改革

营资本成立专门的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对于解决小农户、小企业特别是贫困户的贷款担保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模式。不过,这样的担保公司由于赢利有限,政府需要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政策优惠。另外,也可由政府协调组织,设立由财政、农户共同出资的担保基金,并引导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四、以促进支农贷款发放、提升资金创

造能力为目标,建立农村贷款保险制度

农村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一般都很低,货币创造能力也较弱。建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贷款保险制度可以确保农村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趋向最大。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社会条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贷款保险模式:(1)行业协会模式???农村金融机构自主设立行业性、区域性保险基金。如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联合其他各类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类似上缴存款准备金方式强制各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贷款准备金,形成资金池,并通过招标方式确立区域性的基金管理公司,在资金的运作上采取以安全性为主、盈利性为辅的方式,当被保险机构发生保险范围内贷款无法收回或其他既定损失情况下按损失金额的一定比例或全额直接从资金池拨付予以补偿。(2)政府机构主导模式???以市级人行中心支行和银监局为核心,通过强制上缴贷款准备金的方式设立资金池。具体资金运作与前一种方式基本一致,只是在资金管理上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或者招标管理,或者自行运作,或者通过指定机构运作等。

此外,科学高效的贷款保险制度还需要建立一个公正、有效的损失评价、损失确认、监督体系,以防止部分贷款机构的道德风险发生。在这样的一种制度保障下,贷款的发放必然加速,从而降低了农村资金的沉淀,提升了农村货币创造能力。

五、以政府机构为主导,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1.摒弃抑制农村金融发展的错误理论、观点,不断探索农村金融改革的多种路子。尽管农村金融的稳定与否具有影响社会稳定的外部性,但个别农村金融企业的破产、倒闭或兼并并不会影响整个农村金融的安全。应鼓励金融决策部门大胆设计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充分评估和预测可能产生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把负面效应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农村金融领域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可能出现的偏差,增强社会民众对改革的承受力。

2.加大法制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法律环境。针对农村金融建设的特殊需要,制定关于农村金融

的专门法律,保障农民以及相关农村经济体在金融交易中的利益。加大执法、司法力度,严厉打击农村金融违法

犯罪,在处理和协调农村金融事务中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3.加强农村征信系统建设。信息不对称是社会的普遍现象,交易双方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进行博弈,产生非最优的交易行为,造成社会效率的损失。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交易主体尤其是贷款方因信用缺失引起的违约问题,会导致供贷方的利益蒙受损失,抑制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的充分运用。应健全当地资信认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作用,对农户、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

4.确立支农信贷投入的激励和补偿机制,完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机制,最大限度抑制资金外溢。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对支农贷款占比达标的,减免或降低其营业税。建立中央和省级财政金融支农风险基金,向政策性金融业务提供贴息、免息支持。开发农贷损失补偿保险品种,对商业性保险公司依照涉农业务比重给予相应的保费补贴、免交营业税等政策。运用货币政策引导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对信贷支农力度大的机构,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差别利率,增加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将县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通过再贷款的形式全部交由农村信用社或小额信贷机构贷放给农户和农业企业等农村经济组织。

5.以农村信用社浮动利率改革试点为契机,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近年来,国家放开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存贷款利率上限的限制,不少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利率已接近当地高利贷的水平。一个以市场化为主的利率机制正在形成,下一步要完善利率定价的决策程序和利率内外控制度,形成兼有灵活性和自我约束性的浮动利率定价机制。

6.提升对农村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抵抗风险能力薄弱的情况下,不仅要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同时也要监管非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以减少其对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及农村经济产生的不良冲击;不仅要监管农村金融机构的常规经营活动,同时也要对产品创新、制度建设等进行引导,以切实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

7.加快农村经济体的商品化、市场化和货币化进程,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根本支撑。只有农村经济体发展壮大,才能促使农村资金在供应量上和需求量上放大,从而增强货币创造能力和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实现农村经济体系内资金稳定、健康、自主、有序的乘数循环流转,从根本上改善农村金融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农业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N ].人民日报,2005-12-14.

[2]苏士儒,段成东,李文靖,等.从非正规金融发展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构[J].金融研究,2005(12):131-144.[3]王晓.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新构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11):31-33.[4]高发.中国民间金融问题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11):27-30.

[5]夏斌,巴曙松,高伟,等.建设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R ].国研报告,2005-09-13.

(责任编辑:康兰媛,英摘校译:吴伟萍)

!

47!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县域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为及时了解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分析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而寻求改进对策。笔者以河北省XX市为调查对象,对辖内金融机构、有代表性的30户涉农企业及50户农户进行了重点调查,结果显示,县域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效果日益显现,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XX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华北平原腹地,全市辖8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160个行政村,面积5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占总人口的76.1%。XX市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属于农业大县,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84171万元,同比增长 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367万元,同比增长5.7%;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81643 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2.5%,同比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255元,同比增长12.9%。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乂对金融服务的广度、深度提出了更高要

求。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县域金融服务还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多 领域、多层次、多类型的金融需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面临较 多困境。 (一)支农部门之间缺乏沟通,金融机构积极性不高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较为复杂,需要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支持合力。但是从县域实际情况看,政府的职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尚未建立运转规范的金融支农和财政支农对接平台,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金融机构不能及时了解财政支农的资金投向和投虽,更谈不上做好配套资金的发放工作,金融支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据调查, 县域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普遍行动迟滞、进度缓慢,在年度工作规划中既没有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实际工作中也缺乏支持三农的具体行动,呈现政府倡导、人民银行呐喊、金融机构无动于衷的格局,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存在很大反差。 (二)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难以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近年来,在精简网点、减员增效的原则指导下,县级金融机构大虽撤并达不到规模的营业场所,使留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寥寥无几。虽然银监会出台了不少政策,为各类资本到农村投资设立金融机构提供了商机,但是,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离农民很近、直接为三农服务的银行网点还较少。据

刑法诉讼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 关于农村合作金融立法必要性的研究 作者侯圣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摘要: 农村合作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健康有重要的作用,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具有相当重要的制度价值。但是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相关立法却是十分落后,本文在介绍目前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简要分析农村合作金融的地位和作用、简要分析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亟待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论证了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立法必要性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金融立法已经有了较快的发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相继制定。但是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专门性法律仍然没有制定出台,致使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章可循,从而导致其市场定位不当,功能异化等现象。因此尽快制定统一完整的农村合作金融法是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立法者和理论界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没有全面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现状 分析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必要性,首先要对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现状有清楚的认识。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法是由各种合作金融方面的规X行文件表现出来的。从应然层面上讲,农村合作金融规X性文件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村合作金融法律 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法制定的有关农村合作金融活动的规X性法律文件。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有关农村合作金融的法律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XX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探索 内容摘要: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曾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架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改革,微型金融 一、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农村金融制度几经调整改革,但始终未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一个来自官方文件提供的证据是: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系域撤出,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截至2007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滞后的农村金融的严峻现实,提醒有关决策部门和研究者应深化这一领域的改革及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理论界形成了“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等多种理论流派。前者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的思想,中者是市场驱动理论,后者则是对前二者的折衷。 就我国农村金融而言,由于1978年之前的农村金融是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所以,研究此后我国农村金融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它的改革发展问题。关于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是依据以上理论流派选择改革方向,还是另辟蹊径,是一个多有争议的问题。 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农村金融应该强调政策性,同时,国家支持的农民互助的合作金融也是应坚持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的一些贫困地区,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资金流量和经济效益根本无法支撑任何商业性的金融机构的运行,这些地区农民的资金需求只能靠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来解决(李剑阁,2001)。农村金融市场是个分散的、小额的、个性化的市场,农村信用社的特点适应农民分散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特别是低廉的管理监督费用和信息费用使其面对微小利差的小额贷款也游刃有余(丁为民,1998)。此类观点类似于“农业信贷补贴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论”的综合。

关于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精)

关于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张卫平更新时间:2012-2-20 如何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操作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有效的金融服务,值得当前广大金融工作者进行深入思考。 一、用新的银行理念与制度,设计、打造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创新机制 农村金融服务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很大。农户贷款提供者十分集中,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农户数占全国获得贷款农户的比例高达 98.7%。同时人均贷款水平差距也很大,农村地区的人均贷款额在 7700元左右,而城市的人均贷款额为 3.5万元,仅为城市人均的 22%。目前,仍然有 8901个乡镇只有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无金融机构乡镇有 2868个。基于此,当前应抓紧以下方面: 1、新农村建设呼唤金融机构的强力助推。农业产业的弱质性与金融资产的趋利性,又是必须正视的客观存在的一对矛盾。金融部门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其商业化运作必然导致资金在满足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趋利性。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其自身固有的高投入与低产出决定了它具有高风险性, 从而成为金融机构不愿涉足的高风险区域。如此看来,探索一种在资本回报率不高的农村地区尽量谋得最大效益的经营模式,将是涉农金融机构亟待创新的历史性课题。 2、在“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的新阶段,金融支农应多管齐下。除了采取政策引导、窗口指导等行政手段外,还应更多地考虑利用市场手段、价值杠杆、利益调节等经济手段去矫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的偏差, 利用利益机制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向农村回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农业信贷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实现金融机构商业经营上的可持续性。 3、金融支农应逐步从政策性支持向商业性支持角色转变。有鉴于我国银行业股份制改造、公司治理、商业运作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银行所担当的角色会从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与中介, 渐变成宏观调控的对象, 其商业性功能在增强,而公益性、救助性的色彩不断淡化。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 在资源配置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最新范文

论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内容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而农村金融的发展必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生态环境农村经济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与重视。在我国城乡差距比较大、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的现实情况下,农村金融由于历史局限性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制约依然处于我国金融发展的弱势地位。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研究,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当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法制环境不完善,金融债权缺乏保护 在影响金融生态建设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律环境因素。农村与城市法律环境相比,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普遍存在着“法律行政化”的问题,“胜诉率高、执行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可担保资产不足,没有一部《合作金融法》来保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欠缺完善的法制环境,必然挫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投入的积极性。 农村信用管理滞后,征信体系不健全 诚信环境的缺失是导致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农村企业诚信意识和公众金融风险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和个人存在“贷款就是纯利润”的错误观念,通过各种手段逃废金融债务,借贷之前不想归还的现象仍然存在,严重损伤了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

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对自然人真实借贷情况难以掌握,金融机构缺乏正常获取和检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渠道,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道德风险的不可预见性和对后续贷款的有力影响,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冲击。 缺乏有效的信用激励制度企业和个人缺乏守信的动力,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虽然规定给予信用程度高的企业和个人在信贷政策上的优惠,但具体优惠的范围、条件不明确,使信用管理部门很难掌握。 信息披露失真,银企关系变异 农村企业和个人依赖金融部门贷款较为普遍,但私营个体企业财务制度极不健全,做假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上报政府产值高、上报税务销售少、上报银行效益好、上报法人是实效”的现象普遍,金融机构难以掌握企业执行国家会计和审计准则的真实情况和企业运行的真实质态,信息不对称、贷前调查难的问题客观存在,给信贷留下了风险隐患。特别是由于金融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机构为谋求资金使用出路竞相降低贷款门槛甚至违规操作,给金融行业自律和合规经营带来了致命伤害。 经济金融错位,诱发金融风险 中央一再强调支持“三农”发展,但一些银行却竞相在农村争抢存款份额,支农信贷投放逐步缩减,直接导致农村发展资金被不断抽调,加之金融部门之间发展极不均衡,非正规金融活动极不规范,不仅给农村金融生态的自我调节带来障碍,而且造成信贷投放与农村发展资金需求不相称,为农村发展带来阻碍。同时,农村干部出于政绩考虑,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总结】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总结】农村信用社网 上银行 聚力三农发展助推金融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开展以来,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各级政府关于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整体部署,立足“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在不断深化自身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工作,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截至9月末,XX联社各项存款余额255,733万元,较2012年初增长147,220万元; 各项贷款余额146,132万元,较2012年初增长82,133万元; 不良贷款余额3,869万元,较2012年末下降23,999万元。 一、以兢山沃土为根基,全力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XX联社扎根兢山沃土,务实求效,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紧紧围绕当地政府的整体发展思路,积极稳健开展信贷投放,认真落实支农惠农各项措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坚持先农业后其他资金的投放顺序,优先保证和全力支持全县农业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信贷资金逐步向现代农业产业链倾斜,积极支持“三农”发展。2012年初至今,我社累计投放各类贷款458,300万元,其中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20,800万元,占全县商业银行涉农贷款的80%以上。二是倾情帮扶小微企业发展。为支持小微企业及商户发展,2012年初至今共发放十年期按揭消费类贷款42,069万元; 发放商品房抵押3年循环使用贷款260,990万元。三是我社累计投放大学生创业贷款、妇

女创业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20,247万元,解决当地就业问题的同时,盘活县域经济。四是充分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网络连接城乡的优势,2012年初至今,全辖18个营业网点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县财政工资、惠农直补资金等各项惠农资金11,5000万元,为民排忧解难,积极履行了社会责任。五是2012年初至今,努力为县域106名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当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以“两权”抵押贷款为契机,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近年来,XX联社按照上级联社的工作要求,围绕当地政府的工作思路,紧跟政策部署,积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采取有力措施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合作社+金融”的新型现代农业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2012年初至今,我社累计向78个农民合作社投放贷款21,332万元,余额4,344万元。二是专门制定了《XX联社土地经营权流转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和《XX联社村集体用房抵押贷款实施方案》,积极探索“两权”抵押贷款发放模式,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发放“两权”抵押贷款。截至9月末,我社累计投放土地经营权贷款41,566万元,农房抵押贷款5,247万元,两权抵押贷款余额8,490万元。 三、以支农扶贫为纽带,活化“精准扶贫”。 近年来,XX联社充分发挥支农扶贫主力军作用,聚力精准扶贫,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一是积极与县扶贫办、县就业局、县妇联合作,向有支付能力、诚实守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对有创业能力的失业人员发放下岗失业担保贷款,对有创业意愿的农村妇女发放妇女创业贷款,千方百计,为贫困户提够必要的资金支持。二是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信贷产品,扶贫贷款执行年利率1.75%的优惠政策,让贫困户减少利息负担,并在营业网点开辟“绿色通道”,安排专人为贫困户办理贷款结算业务,为贫困户提供一站式

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进行动方案.doc

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进行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贯彻落实《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县**年至2015年目标任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浙江省丽水市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工作的通知》(银发〔**〕82号)及《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精神,结合**县特点与实际,制定本推进行动方案。一、总体目标积极响应《方案》精神,结合**实际,通过农村金融机构、产品、服务、管理等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完善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体系,探索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路径,破解城乡金融二元化难题,重点解决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力争到201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2 %以上。二、基本原则(一)行省共建,统筹推进。坚持中国人民银行和浙江省政府“行省共建”模式,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统筹推进。加强改革试点协作,加强与中央、省里对接以及市、县两级联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倾斜和支持。加大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力度,调动和激发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改革试点中有重大政策突破的事项实行“一事一报”,经上级批准后实施。(二)因地制宜,务

实创新。坚持以“三农”金融服务需求为导向,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不断适应农村经济金融发展新形势,兼顾不同主体服务需求的差异性,积极探索创新更高效、更便捷、更实惠、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三)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由政府作为主导力量大力推进,充分发挥其倡导和组织者的作用。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四)依法循规,规范发展。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现实需求,审慎稳健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落实合理分散风险措施,做到制度先行,科学防范金融风险。三、主要任务和责任单位(一)健全多元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一是以竞争为导向,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有序设立村镇银行以及引进县外银行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向乡镇延伸网点和业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为“三农”建设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丽水银监分局**办事处、县人行)二是以政策作引导,深化农村信用社机构改革。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下沉服务重心,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农村信用社向农村合作银行改制工作。(丽水银监分局**办事处、县人行)三是以创新谋发展,构建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研究推动民间资本

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绿色油都”之称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大庆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远不如石油工业发展快速。金融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长效的促进作用,尤其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因此本文对大庆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与解决对策,以期对大庆市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大庆市;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农村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大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城乡发展之间却存在着诸多不平衡。仅靠财政的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当代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求,致使大庆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民劳动率低下、风险防范意识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农村金融应更好地发挥在农村领域中的作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的繁荣。 一、大庆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金融问题 1.农村金融意识薄弱,风险防范机制欠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多数农村经济人固守思想认识不到更多的国家财政金融的惠农、支农政策。例如农民投资意识浅,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投资活动中的货币增值作用,以及对整个农村经济市场的推动作用。认为农村金融工作可能仅仅为贷款,而多数人还固守思想认为面临到期无法还款、利息多等诸多问题。一定意义上讲,就造成大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一连串损失行为,也严重阻碍了金融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与农民受教育程度、农村金融意识的宣传力度、农村金融工作的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脱离不了关系。 2.农村市场竞争不强,发展经济力度欠缺。大庆市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形成了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粮食产业基地;有机、无公害为特色的有机食品产业基地;以养殖奶牛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建立科技园,以人文景观和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可供观光农业基地;集农业生产、农事体验、观光娱乐、科普教育、出口创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首先,大庆市已初步行成农业产业现代化的格局。但现代化步伐较慢导致大庆市农产品生产质量低、深加工程度不够的结果,加上农业品种不够丰富,亦然发挥不出大庆区域特色的优势。大庆周边关于农业发展的企业数量少、规模也普遍较小,从而缺乏市场竞争,不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研究综述-最新范文

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研究综述 [摘要]农村合作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也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改革,既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又要立足本国实际。对此,文章对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国内农村正规合作金融改革、合会的合法化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农村合作金融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且发展很成功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但是,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由于在产权和组织模式、管理体制、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必须进行改革。为了方便更进一步研究,笔者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研究的重点进行简单综述。 一、国外农村合作金融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的介绍 (一)合作金融的发展模式 柯铁(2002)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德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成功经验。廖富洲、单恒伟(2005)介绍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多元复合式合作金融体制、以德国为代表的多级法人体制,以及国外普遍存在的合作金融行业协会等;认为各国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内部管理制度上基本采取多级法人制度,在行业管理上一般都有较为完备的行业自律管理制度。 (二)政府监管和支持

奎立双、冯平涛(2005)通过对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中的外生性特征进行介绍并比较其异同,认为国家在资金扶持、产权适时退出、经营风险管理制度和建立合作金融存款保险制度四个方面的外生干预,对于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极其必要。陈林(2005)不仅谈到了印度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合作银行和农村地区的银行被排除在存款保险制度之外,而且还谈到了美国的全国信用社股金保险基金和德国的合作金融体系中的贷款担保基金,认为信用社不应充当存款保险制度的先行者,即使要为信用社建立存款保障,也应首先诉诸于行业性的制度安排,即基金赔偿制度。廖富洲(2005)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及其在税收、利率、存款保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认为内部民主管理、外部监督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方各国合作金融管理的成功经验。此外,廖富洲(2005)还谈到了立法支持,认为这些法律能使合作金融的参与者从立法中明确各自的基本权利、义务和风险,形成相互制约和促进的关系,有助于参与者形成稳定的预期和行为,也可较好地避免行政当局决策中容易出现的部门利益或任意性问题。 (三)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 柯铁(2002)、廖富洲和单恒伟(2005)总结了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趋势。(1)在经营目标上,柯铁、廖富洲和单恒伟都认为出现了淡化合作性质,向商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2)在组织机构和股份构成方面,柯铁认为,农村合作金融借鉴了股份制,加大了按股分红,改变了信用互助合作制退社退股的做法,社员不许抽资退股。廖富洲、单恒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调研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调研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主旋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聚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加快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一、当前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难点 目前,我国农村领域普遍存在着需求型金融抑制、供给型金融抑制和生态型金融抑制现象,金融服务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缺乏周密和强制的金融制度安排,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战线大幅收缩,支农金融机构主体出现缺位,使得农村出现资金外流、服务退化和经济“贫血”的状态,进而导致农业资金投入上呈现财政无力投入,政策性金融无权投入、商业性金融不愿投入、合作性金融力不从心、民间借贷一片混乱的尴尬局面,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广泛存在的农村金融抑制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所谓金融抑制,是指一国的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运行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处于互相制肘、双相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

(一)需求型金融抑制。需求型金融抑制是指农村有效需求不足而导致的金融抑制现象。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中。 1、一方面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与农业固有的双重风险导致农村领域自然需求与投资需求的不足,另一方面是农业受到自然条件与经营风险固有的双重风险的制约,减少了农户的投资性需求。 2、长期存在的农村土地制度缺陷与不合理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是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不为农户发放贷款。二是商业性银行--农业银行名不副实。三是支农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贷款比例缺乏刚性约束。四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非正规金融组织对正规金融机构具有挤出效应。 3、弱势的农户群体与有限的归还能力难以有效获得金融的支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80%左右的人口分布在农村,“农业落后、农村贫穷、农民困苦”是当前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形成了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十分明显的社会结构,其中处于最底层的则是我国农村居民中为温饱所困扰的弱势群体。 (二)供给型金融抑制。供给型金融抑制是农村金融贫困所产生的一种效应,当前农村金融贫困的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供给体系残缺不全、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供给产品传统单一。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175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4期(总第380期) 改善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路径 □王文乐 [摘 要]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是农村金融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短板,要消除困扰我国数十年的金融与“三农”经济严重失衡的矛 盾,应从改革这个短板开始。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需要从体制或机制入手,在改革过程中充分体现公平原则,实现金融企业和各方利益均等,这不仅需要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全社会的合力。 [关键词]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75-04 [作者简介]王文乐,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工业经济、金融学。(江西南昌330077)Abstract :The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weak part of rural financial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plaguing dozen years of our country ’s finance and serious unbalance of “three -agriculture economy ”,it is imperative to start with the weak part.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with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foster sound rur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fully reflect fairness principle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and realize equalization of all parts interests,which needs their own efforts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is but also more in the need of the government ’s guidance and whole society ’s joint forces. Key words :improvement;rural fina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 农业、农村和农民,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未来政策的着力点,与之相适应,农村金融必须同步跟上甚至适度超前发展。然而,由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弱化,农村金融举步维艰。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以支持农村金融的生存与发展,富集闲散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自然生态环境一样,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也是外部环境和基础条件的总和,是市场环境、信用环境、人才环境与政策环境的统称。 一、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需要建立开放、有序、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体制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程的加快,金融企业正面临着由垄断型市场环境向竞争型市场环境的转变。目前农村金融的市场环境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几大制约因素 1.作为现存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资金供应的操作无法与新形势下的资金需求形成共振,导致了农村金 融市场的扭曲,使农村金融市场积累了一些隐性不利因素,成为制约新型农村民营金融发展的内在因素。2.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 功能单一,无法成为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育的“引导者”和民营金融的经营标榜。早期农业发展银行还承担着以固定资产贷款为主体的各类农业开发和技术改造贷款等生产性贷款和扶贫贷款等功能,目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但后期由于政策调整,农业发展银行仅仅是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单一地退化成“粮食银行”。 3.地下金融活动冲击了正常金融, 使农村融资体系呈现畸形态势。我国正规金融企业战线的收缩和业务歧视,客观上为各种民间金融和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了发展空间,部分地区的民间金融成为资金融通的主要力量。由于得不到金融法规的有效保护和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民间金融成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的风险敞口,并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4.国有商业银行将农村吸储资金大量上存, 引发了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供给的“大面积荒芜”, 农村民营金 Finance Forum |金融论苑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X 县“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进一步优化全县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推动X县挺进X第一方阵,根据《X市金融生态县环境建设指导意见》、《X市金融生态县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有效提高金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升金融运行质量和效率,重塑X县金融发展新格局,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具体来说,一是优化信用生态环境,创建金融发展新格局,构建全面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体系;二是加强沟通与协作,培育金融发展新动力,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三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形成金融发展新模式,提高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重要意义及目标 (一)重要意义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是建立长远发展规划的基石,是提高金融竞争力、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弘扬传统诚信文化、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目标

从201X 年起,通过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与政务环境、金融服务环境、政府履职环境、社会信用与金融法制环境,使全县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诚信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政策环境更加规范、信用环境更加良好、法制环境更加完善、金融运行更加稳健、金融服务更加和谐”的目标,全面形成“政府主导,金融推动,企业广泛参与,各相关单位分工负责、积极配合”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局面。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公平、高效的政策服务体系。一是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密度,加大项目谋划与推介力度,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县域经济以及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二是完善政银企联席协调机制,围绕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等内容,定期举办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政银企座谈会和项目推介会等,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促进融资方式、融资品种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三是加大对金融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支持金融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解决金融业改革发

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暨金融产品推介会议主持词

农村金融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暨金融产品 推介会议主持词 篇一:在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会议的讲话XX银行XX市分行 关于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自我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XX银行XX市分行严格按照XX市对扩大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于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按照市金融办的工作安排,我谨代表XX 银行XX市分行,就前一阶段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汇报。 一、积极部署,多管齐下,以服务三农工作为己任,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我分行在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始终坚持“立足城乡,服务大众”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服务农村经济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 一是深入研究农户需求,全力推进涉农贷款。XX区是三华李、青梅的生产基地,大部分果农都有贷款需求。在服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中,我分行认真分析农户、有所侧重,稳步拓展经济作物种植户贷款,主要抓好马蹄种植户、香芋

种植户、蔬菜种植户、烟叶种植户等有规模种植的农户贷款。 二是不断创新工作模式,解决农户燃眉之急。自今年4月份以来,我分行联合XX区金融办,分别在XX区莲塘镇、XX街道办、仁义镇政府召开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XX 银行信贷产品推介会, 使农民朋友了解XX银行贷款产品的特点和申请程序;并通过推介会的形式,倡导“好借好还,再借不难”的绿色贷款理念,促进农民依法诚信经营、珍惜信用记录。通过召开三次推介会,我们感到广大农民对小额信用贷款的需求还是很大的,我们的小额贷款产品还是非常认同的。5月25日,我分行与XX区金融办还到XX镇人民政府进行了沟通,商定于近期在XX再开一次推介会,进一步加大对产品的推介和宣传。 三是切实加强管控能力,不断扩大信贷规模。我分行通过进一步加强对逾期率和不良率的控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农户到期转贷的相关工作、严防大面积农户逾期情况的出现。截止5月25日,全市发放涉农贷款近3000多笔,发放金额近8000多万元,有力的支持了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满足农村的金融需求。 二、创新机制,突出重点,以金融改革工作为核心,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打造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结算渠道,将邮储点资源优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新农村建设现状及发展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着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植经济作物: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灌溉方式为电动,村内正在建设水泥公路联通城乡,全面与乡镇接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新农村建设基本现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