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教育知识能力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一简答题: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3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

5 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6 简述全面发展的内容

7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8 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9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0 简述四种不同气质类型的特征,并针对不同气质类型如何指导

11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12 简述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改变

13 简述新课改结构的主要内容

14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15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6 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17 建构主义学习观

18 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9 说服教育法的含义和要求

20 简述美育的任务

21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2 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23 小学班主任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4 先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各有什么样的心理特点?班主任应该如何进行个别教育

25 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26 简述教学课程的基本规律

27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28 教学实施的环节

29 简述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30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历年来考察过的简答题:

【2014年下半年】:

1.简述皮亚杰7-12岁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2.简述学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3.简述教学研究中文检索的基本要求

【2014年上半年】

1.简述我国教肓目的的基本特征

2.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3.简述建立良好班风的基本措施。

【2013年上半年】

1.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2.简述教育报告的-般结构

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2013年下半年】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错误?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二、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分析题答题结构

1. 总起:①这位老师(材料中)遵循了(违背了)、体现了、指出……,这种做法有利于、不利于、促使、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②或者直接用知识原理进行阐释。

2. 分析:结合材料分点解析(知识点+材料解析,如材料体现几个知识点则分点作答)。

3.(总结):对于整个分析进行一两句话的总结。(不做硬性要求)

(二) 材料分析题知识点积累

1.新课改内容

师生: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

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独特、独立意义的人;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尊重、赞赏,帮助、引导。

2.德育有关原理

①德育四大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②德育的八大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知行统一、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③德育六大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指导实践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

3 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①教学四大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② 教学八大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

4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

原则: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冷处理原则

方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

5 课堂问题行为

产生原因:

①自身原因:小学生有意注意已经发展,但是有意注意总会受到其他周围事物的干扰;

②课堂内容比较枯乏,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

③学生还没有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老师,而影响听课;

策略:

①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上课时多采用直观教学法比如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② 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部动机。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③上课前帮助学生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

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

⑤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该给予较多的关注和辅导,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

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 成败归因理论

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制的因素(即能力)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所以正确的归因应该是归因到内部的、不稳地和可控制(即努力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学生把失败或者成功归因到努力程度而不是能力。

8 学习迁移理论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

9 新课程背景下的评价理念:

①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② 评价对象上,从过分关注结果评价转向关注过程;

③ 评价主体上,要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元化;

④ 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⑤ 评价内容上,全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

⑥ 评价方法上,评价方式多样化

⑦ 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设计题

(一)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知识点:①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衬托;②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扼要、连贯、得体;③写作特点:a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b语言特点:语言清新,朴素,平实,活泼,幽默,含蓄等;c结构的特点:前后呼应、首尾呼应、层层深入、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详略得当;d表现手法:联想、想象、借古讽今、对比、衬托、伏笔和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二) 教学目标设计

① 知识与技能:(核心知识与学科基本知识:字词句篇)

答题示范:掌握几个生字,读准几个生字字音,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注重语言积累,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及背诵哪个段落。

② 过程与方法:(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

答题示范:学习哪种写作手法的使用,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体意思,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内容,通过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与他人合作讨论学习的能力。

③ 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然风光的描写】:通过对什么自然风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欣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人物或者事件】:通过对……的记叙或描写,表达出……思想品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习和培养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环节设计题

题型1: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三道练习题,并说明设计意图

设计题目1:用哪几个词语造句。

【设计意图】通过造句,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本课中的词语进行简单的写话。

设计题目2:让学生按照语文小组的形式讨论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文章的核心段落,一方面段落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掌握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设计题目3:学生课后查找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资料,并在下节课堂分享给大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题型2:设计教学环节(题目设置比如“根据重点设计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阅读环节或者是要求设计课堂导入环节”,要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作答)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入方法:实物教具演示法、实验引导法、视听导入法、提问分析法、以旧引新法、悬念导入法、故事事例导入法、游戏活动导入法、歌谣谜语导入法等)

(1) 间接导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

(2) 直接导入: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①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②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

(2) 深入局部,品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畅。(倾听+范读)

(3) 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1)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围绕疑难问题,师生合作探究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课堂总结的方法包含:系统归纳、比较异同、集中小结、领悟主题),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第一模块 1.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终身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5.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首先,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其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最后,制定教育目的还需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6.素质教育的特征(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7.美育的作用 答: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 8.五育之间的关系 答: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和统帅的作用;智育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体育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第二模块 9.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答: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第二,腔调内容的基础性;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教育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笔试真题及参考答案 任考试都离不开做题,教师招聘考试也是一样,只有多做题才能从中把握考试的重点向,也才可以更扎实的掌握各个知识点,为此,文都网校教师招聘频道小编特意为大家搜集整理了历年考试真题给大家作为参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 A.营养和 B.铁和磷 C.维生素C和钙 D.维生素A和水 2.具有促进铁吸收功能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3.婴幼儿脑细胞能够利用的能量来源是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5.以下关于儿童情绪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认知是情绪产生的基础,同时情绪也会影响认知过程 B.婴儿期的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 C.婴儿最初的笑是没有社会意义的 D.新生儿听见他人哭泣而哇哇大哭,是移情的表现 6.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规定:学前教育公共的提供必需坚持 A.广覆盖、高质量 B.重点覆盖、保基本 C.广覆盖、保基本 D.多覆盖、有质量 7.“案教学”的倡导者是

A.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B.进步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C.人本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D.新行为主义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8.我国的“托幼一体化”是指 A.托儿所和幼儿园职能合并 B.幼儿园取代托儿所 C.托儿所取代幼儿园 D.以上都不是 9.学前教育的本体价值是 A.儿童发展价值 B.社会发展价值 C.兼具儿童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 D.以上都不是 10.儿童观的在结构应包括 A.儿童的自然存在 B.儿童的社会存在 C.儿童的精神存在 D.以上都是 11.在现代社会中,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角色不包括 A.幼儿的观察者和研究者 B.公共关系的协调者 C.幼儿学习的引导者 D.幼儿的榜样和示者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教育目得得实现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激励与评价得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得就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得重要依据。教育目得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得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得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就是衡量与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得根本依据.评价学校得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得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得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得与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得得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我们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得与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得统一。适应时代发展得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得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就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得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这也就是素质教育得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得发展就是具有积极作用得: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得知识、生产经验与劳动技能,把可能得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得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得科学知识,在较短得时间内被更多得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得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得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得生命载体-人得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得创新,促进生产技术得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2.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3.下列关于班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B.班级是学校最基层的正式组织 C.班级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D.最先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夸美纽斯 4.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 )。 A.对象相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有利于( )。 A.发展学生个性 B.巩固学生的知识 C.加强“教学相长” D.坚持“循序渐进” 7.班上成绩第一名的学生的家长认为实验班的学习氛围更好,提出要将孩子调到实验班,但是该生私下向你表达不愿意跳班。你首先应该怎么办?( ) A.建议家长先了解孩子的意愿再做决定 B.向家长分析调班结果的利与弊 C.告诉家长孩子不愿意调班 D.告诉家长新环境可能会使孩子成绩下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作品等以了解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是( )。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在推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分解成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进而形成班级目标体系,这种管理方法称作( )。 A.目标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常规管理 10.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人活动 B.小组活动 C.年级活动 D.群众性活动 参考答案:1-5CADBB6-10AADAB 一、单选题 1.德育的知行统一原则要求( )。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74649

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整理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我够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2民主管理法3、学生自主管理法、4情感沟通法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2研究的组织与 实施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 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 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 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 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 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 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 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 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 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有哪几个原 则?原则的定义,注意事项?重点 启发性原则。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 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 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 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 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 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 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 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 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 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 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 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 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 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 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 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 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 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 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 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 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 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 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 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答案要点】(1)动机原则。教师如能善于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活动,便可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有效地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2)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至于究竟选用哪一种呈现方式为好,则要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课题性质而定。 (3)程序原则。通常每门学科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程序,它们对学习者来说,有难有易,不存在对所有学习者都适用的唯一程序;而且在特定条件下,任何具体的程序总是取决于许多不同的因素。 (4)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重要的一环。 2.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答案要点】(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率。 3.简述抑郁症的表现。 【答案要点】(1)情绪消极、悲伤、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生活的乐趣。 (2)消极的认识倾向,低自尊、无能感,从消极方面看事物,好责难自己,对未来不抱多大希望。

(3)动机缺失、被动,缺少热情。 (4)躯体上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案要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 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5.简述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 【答案要点】艾里斯曾提出理性一情绪辅导方法,又称ABC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1ief)。情绪反应C是由B(我们的信念)直接决定的。B如果是一个非理性的观念,就会造成负向情绪。若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这就是艾里斯理性情绪治疗的ABCDE步骤。 6.简述建构主义学生观。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简答题及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1.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关于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的霍尔。遗传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受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2)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环境决定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的结果,遗传并没有太大的作用。(3)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吴伟士和德国的施太伦。二因素论的理论观点是,幼儿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的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幼儿心理的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遗传的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的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2.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人格 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遗传和环境,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 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生活中的体验、校风和教师的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早期童年经验。人格与早期童年经验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格发展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其次,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人格。最后,早期儿童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3.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模式。 【答案耍点】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2.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3.评价/反思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答案要点】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耑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1) 动机阶段,有效的学习必须要有学习的动机。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有效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将外在的激励转化为内部的心理期^。(2).领会阶段。学生要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剌激,形成选择性知觉。教师可通过提问、图片、手势动作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习内容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中。(3).习得阶段。学生将短吋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编码加工,转入长时记忆中。教师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测试题 4

201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测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2.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3.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4.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 D.癸卯学制 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9.“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10.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1.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以及小学阶段课程的特点: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课程特点是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二)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及精神实质 主要内容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精神实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加强课程与社会联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结合、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高中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等。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一.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 教育的终身化。 2. 育的全民化。 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 5. 教育的现代化。 6. 教育的信息化。 7. 教育的全球化。 8. 教育的个性化。*口诀:全民现身多个星球 二.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 教育世俗化。 4. 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口诀:法国仪式 三.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4)生产力制约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与手段。*口诀:龟速够防守 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四.简述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4)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 五.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 2. 文化影响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 4.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5. 文化模式影响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六.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 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 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口诀:两传选新促文化 七.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八.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幼。 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数果较好。 3. 学楼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 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九.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 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口诀:严规范,塑个性 十.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1. 社会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文化传统;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

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价值。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题库 三、简述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主任工作 四、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五、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制度管理法 2、民主管理法 3、学生自主管理法 4、情感沟通法 5、目标管理法 六、小学班级管理的原则 1、民主性 2、整体性 3、高效性 七、怎样设计教育研究方案 1、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2、选择研究对象 3、分析研究变量。 4、形成研究方案。 八、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1、研究的构思与设计 2、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3、成果的分析与总结 九、教育研究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4、教育性原则 十、小学生的卫生保健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保持正确姿势,组织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 (2)保护牙齿,培养儿童良好的用餐习惯。 (3)眼和耳的卫生保健。 (4)保持合理的营养和良好的生活习惯。(5)注意用脑卫生。 十一、常用的小学教学方法有哪些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 十二、沟通在学校的管理作用传递信息、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十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

小组心理辅导. 十四、布鲁巴奇的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行动研究 十五、教学原则定义及有哪几个原则注意事项 答: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 原则: 1、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知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的知识。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主动性、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要求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一、教育与教育学相关考点内容 1.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是制定教育政策、确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对教育有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引领作用,也因此成为一种激励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教学实施效果 的根本依据。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都必须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根本依据。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坚持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在社会发展条件下的个性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4.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强调: (1)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3)教育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教育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1)教育可以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可以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被更多的人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教育可以促进产生技术更新。通过对科学创造的生命载体—人的培养,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创新,促进生产技术的更新,以此对生产力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1.简述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1)教育观察法;(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4)教育行动研究;(5)教育叙事研究。 2.简述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答:(1)反思使经验(和教训)变成教学智慧,从发生的事件中得到启发; (2)反思能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3)反思使自己学会教学; (4)反思促进教师成长。 3.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1)小学生的有意记忆明显增强:从无意注意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一个特点; (2)小学生的意义记忆迅速发展: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是小学记忆发展的第二个特点; (3)小学生的抽象逻辑记忆水平逐步提高: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是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第三个特点。 (4)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小学生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 4.现代班级管理的理念是什么? 答:现代班级管理观要求以学生为本建立班级管理新机制,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聪明才智,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 1.简述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答:(1)教学交往策略; (2)课堂管理策略; (3)课堂时间管理策略。 2.简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答:(1)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目标); (2)总结精彩片段,思考失败之处,反思教学技能(反思教学得失); (3)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4)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反思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 (6)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反思教育理念); (7)反思自己的专业知识。

继续教育基础知识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考试试卷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错误的是()。 误差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 误差有一个允许误差范围 误差是一个无符号的量值 误差是衡量测定结果准确度高低的尺度 (2)下面不符合“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是()。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 实验室应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得采用国际标准 实验室应有适当的计算和数据转换及处理规定,并有效实施 检测方法的偏离须有相关技术单位验证其可靠性或经有关主管部门核准(3)法人授权的实验室,其法律责任由()承担 实验室上级机关母体组织 (4)检测机构的管理评审()的责任。 质量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本机构所有人员 (5)()是实验室检验工作的依据,是实验室内部的法规性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管理体系文件经济管理体系文件(6)从计量测量数据处理需要,按其性质一般将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固有误差和设备误差 设备误差和系统误差 (7)下列关于检测合同评审和签订的说法,错误的是()。

检测委托合同由委托人提交给检测机构相关人员按程序评审 评审内容包括委托的检测项目和应遵循的标准是否属于计量认证确认的范围 检测委托合同经评审确认后,双方代表签字,合同生效 评审过程应有相关人员的明确意见并留有记录 (8)以下各项不属于强制检定特点的是()。 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 由使用单位按需要制定检定周期 由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执行 (9)()指一组平行测定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极差中位数标准偏差 (10)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误差大小、符号均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 随机误差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11)一组平行测定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称为()。 方差中位数偏差极差 (12)下列关于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说法错误的是()。 误差没有符号 不确定度恒为正 误差有一个允许误差范围 不确定度没有不确定度的限值 误差不知道真值,但有一个人为的约定真值 不确定度不知道真值,也没有约定真值 (13)根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注册管理办法”,检测员在注册证书有效期内应至少参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知识点整理【2018更新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一、题型分析 (一)考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考察的知识点范围比较广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点。(二)考点比较常规,多属重点章节及重点知识点。 出题角度比较常规,没有偏题怪题,都属于重点章节中的知识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紧抓重难点就能够轻松应对。 (三)题眼明析,答案明确 简答题问法比较直接,题眼明确,考生一看就可以迅速找到相应的知识点作答。 通过以上分析,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只要紧抓重难点知识,熟记,就可轻松应对简答题。 二、高频考点梳理 模块一教育基础 1.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特征。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坚持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家校联系的基本方式。 (1)家访。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一般是与家长沟通情况,交流感情,密切关系,商讨共同教育儿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 (2)班级家长会。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3)家长学校。指家长在专业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 (4)家长沙龙。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提高家长教育素养,提升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5)家长委员会。由关心学校、关心教育事业,具有教育子女经验的家长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协调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3)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6.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提供了物质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①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的历史性表现在,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是各不相同的。 ③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虽然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 9. 简述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