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藤莉莉李国英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藤莉莉李国英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藤莉莉李国英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藤莉莉李国英版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全部答案浙江大学出版社藤莉莉李国英版

第1章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二、名称解释

货币: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物品。一般等价物: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相等的货币。实物货币是货币最原始、最朴素的形式。它本身既作为商品,同时又作为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

代用货币:是黄金等贵金属货币的替代品,代替黄金等贵金属发挥货币的职能。代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货币层次:各国中央银行在确定货币供给的统计口径时,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大小作为标准,并根据自身政策目的的特点和需要,划分为不同的货币层次。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操作。

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准则和规范。在内容上包括:规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确定货币单位;规定货币的发行程序和流通办法;确定发行准备和货币的对外联系。

本位货币:是一国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其特点是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即用它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债权人不能拒绝接受。而非本位货币不具有这种能力。

三、问答题

1.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什么是劣币驱逐良币?

(1)劣币是指其作为货币的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的货币。

(2)良币是作为货币的价值和其作为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

(3)在两种货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熔化,自由输出入的情况下,作为货币价值高于其作为普通商品价值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纷纷铸造为货币,而作为货币价值与普通价值相等的货币商品就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被储藏起来从而退出流通。

3.什么是“跛行本位制”

(1)“跛行本位”是金银双本位制的一种演变形式。其背景是由于世界白银供应激增,市场银价下跌,使得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银币充斥流通,金币减少。

(2)跛行本位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银币不能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将银币的铸造权收归政府以保持金银币比价的稳定。

4.简述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于若干重量的金属,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由他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来决定。按兑换黄金方式的不同,金本位制又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是最典型的形式。

五、案例分析

香烟之所以会成为战俘营中流行的“货币”,是和它自身的特点分不开的。它容易标准化,而且具有可分性,同时也不易变质。这些正是和作为“货币”的要求相一致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吸烟,但是,只要香烟成了一种通用的交易媒介,用它可以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吸不吸烟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现在愿意接受别人付给我们的钞票,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对这些钞票本身有什么偏好,而仅仅是因为我们相信,当我们用它来买东西时,别人也愿意接受。

第2章能力训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

1.按信用对象不同,消费信用可划分为( AB )

A.卖方信用

B.买方信用

C.住宅信用

D.耐用消费品信用

2.信用的功能主要包括(ABCD )

A.资金配置功能

B.信用创造功能

C.信息传播功能

D.宏观调控功能

3.信用构成的要素主要有(ABCDE )

A、信用关系主体

B、信用条件

C、信用标的

D、信用载体

E、制度规则体系

4.信用评级的作用有(ABCD )

A.降低投资人搜寻信息的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

B.降低融资企业资金成本,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C.提高金融管理效率,有助于保持资本市场的秩序稳定

D.增进市场效率

5.信用评级按照评估对象来分,可以分为(ABD )

A、企业信用评级

B、证券信用评级

C、项目信用评级

D、国家主权信用评级

6.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 )

A.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

B.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C.预期通货膨胀率

D.经济周期的变化

E.政策和制度因素

7.利率的上升会引起(AE )

A.储蓄增加

B.投资增加

C.消费增加

D.本国资金外流E本币升值

8.凯恩斯把引起流动偏好的动机划分为(ABC )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以上都不对

LM模型反映了(AB )的均衡 9.IS

A.商品市场

B. 货币市场

C.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

D.以上都不对

二、名称解释

1.信用: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与转移。

2.信用形式:信用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信用过程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从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从源头来看,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信用主体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等。

3.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是指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往来时发生的信用,其主要方式是预付、赊购、赊销和分期付款,相应的信用工具是商业票据。

4.银行信用:(Bank Credit)是指通过各类金融中介机构,将货币转化为借贷资本,进行社会化资金分配的信用形式,其典型方式就是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

5.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国家及其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6.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是商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利用赊销和分期付款等方式推销耐用消费品或房屋等商品时,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

7.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是一种国际间的借贷关系。

8.信用工具:(Credit Instrument)又称金融工具,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代表所有权或债权并据以享受相应权益的书面凭证,必须具有规范性、可接受性和一定的转让性。

9.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是对债券或债券发行人的信用强度进行评估的程序与结果。更

狭义地说,信用评级是由公正客观而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对信用强度进行评估的程序与结果。

10.名义利率:是不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对货币购买力影响,直接计算资金借贷利息与本金之比。

11.现值:是指一笔未来获取的资金按规定的折现率,折算成现在或指定起始日期的数值。

12.终值:是指一笔现有的资金按规定折现率,换算至将来某个指定日期的数值。

13.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预期通货膨胀对物价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借款成本的利率。

14.远期利率:是指未来某个时点开始进行资金借贷所执行的利率。

15.基准利率:是指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叫中心利率,是一国利率体系的核心,它的水平和变化决定其他各种利率的水平和变化。

16.储蓄投资理论:即古典利率决定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倡导者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该理论认为,利率是一种价格,这一价格取决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当资本的供求达到均衡时,就形成一个均衡的利率水平。

LM模型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首创,后由美国的凯-LM模型:IS-17.IS 恩斯主义者汉森补充和发展而成的,它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全面均衡状态阐述了利率的决定机理。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在IS曲线和LM曲线交点E所确定的利率rE和国民收入YE就是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水平,这时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从理论上讲,任何偏离E点的情况都会导致经济的自发调整,都将产生向E点逼近的压力,促使利率和收入在相互决定的过程中达到均衡。

三、计算题

1.某人进行一项投资,期限3年,利率为5%,三年后投资期满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共计5万元。问投资者当前应为这些投资支付多少资金?

5%)+i)(1+i)(1+43192 Vnn3(1===FVFV50000得P=解:根据,PV

2.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3.5%,在通胀率为

4.5%的情况下,实际利率是多少?

1% e-=4.5%-3.5%=π-i=,得i=irπ+ir=e 解:根据i3.在金融市场上,1年期的即期利率为4%,2年期的即期利率为4.5%,3年期的即期利率为5%。问第二年后的1年期远期利率是多少?

5.5% 解:=5%)2,f1,2+(1=f1,2)+4.5%)(1+(1

四、问答题

1.信用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信用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信用过程来划分,可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从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从源头来看,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从信用主体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等。

2.信用工具按期限长短如何分类?具体有哪些信用工具?

答:(1)货币市场信用工具:票据、信用证、信用卡、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货币市场基金单位;(2)资本市场工具:长期债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单位、外汇凭证、金融衍生工具。

3.信用评级的作用有哪些?

答:(1)降低投资人搜寻信息的成本,保护投资者利益;(2)降低融资企业资金成本,有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3)提高金融管理效率,有助于保持资本市场的秩序稳定;(4)增进市场效率。

4.评级结果如何影响金融市场?

答:(1)是产生不确定性;(2)债券常常被当作抵押品用于抵押再融资;

(3)债券市场还有许多的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所需的品种都要求较高的债券评级,现在债券评级下调,很多机构都会要求增补合约,提供更多的质押,这无形中又可能引起资本市场的流动性紧张;(4)债券价格甚至间接影响股市波动。

5.利率的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答:(1)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的供给。(2)利率可以调节投资规模和结构。

(3)利率可以稳定物价,抑制通胀。(4)利率变动对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影响。

6.运用流动偏好理论和可贷资金理论解释经济繁荣时利率上升、经济衰退时利率下降的原因。

答:(1)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取决于人们的流动偏好,所谓流动偏好就是喜欢以货币形式保持财富的愿望或动机。如果人们流动性偏好增强,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当货币的需求量大于货币的供给量时利率上升;当货币需求量小于货币供给量时利率下降。因此当经济繁荣时,人们人们流动性偏好增强,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而此时的货币需求量会大于货币的供给量,促使利率上升;反之可以解释经济衰退时利率下降的原因。

(2)可贷资金理论将利息视作是借贷资金的代价,因此利率应当由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求来决定。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投资需求,它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二是货币贮藏的需求,货币需求取决于贮藏成本的大小,人们因贮藏现金而丧失的利息收入构成贮藏成本。利率越高,贮藏成本越高,贮藏货币需求就越少,所以贮藏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因此,当经济繁荣时,人们更愿意去增加投资支出,减少储蓄,可贷资金减少,因此促使利率上升;反之可以解释经济衰退时利率下降的原因。

五、案例分析

2009年6月30日,震惊美国的伯纳德·莫道夫涉嫌执照“庞氏骗局”诈骗案终于尘埃落定:由于可能诈骗的金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这位现年71岁、制造美国历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被纽约地方法院的法官判处150年监禁,并处1710亿美元的罚款。

法院同时宣布没收莫道夫约8亿美元的个人全部财产及其夫人自称拥有的8000万美元资产,这其中包括莫道夫所拥有的位于曼哈顿的价值700万美金的公寓、在弗罗里达的1100万美元的房产和一艘220万美元的游艇等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将会被尽快拍卖。法官认定,莫道夫给投资者造成了至少数百亿美元的直接损失和更大的间接损失,因而被判入狱150年具有重大象征意义,将对那些有意从事此道的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资料来源:冯郁青.2008年12月18日.莫道夫惊天骗局追踪:知名金融机构何以落马. 第一财经日报.)

讨论:

1.莫道夫所制造的“庞氏骗局”中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答:这是一种有预谋的诈骗行业,当然不能算是信息不对称问题。

2.如何判断一个融资活动是否为“庞氏骗局”?

答:各种各样的“庞氏骗局”虽然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本质上都具有自“老祖宗”庞齐身上沿袭的一脉相承的共性特征。(1)低风险、高回报的反投资规律特征;(2)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3)投资诀窍的不可知和不可复制性;(4)投资的反周期性特征;(5)投资者结构的金字塔特征。有这些特征的融资活动即为“庞氏骗局”。只要有效识别这些共性,并注意多留一些心眼,记住“天下不会掉馅饼”的真理定能识别“庞氏骗局”。

第3章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二、名称解释

金融市场:由各种票据、有价证券、外汇和金融衍生品买卖,以及金融同业之间进行货币借贷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和机制的总和。

货币市场: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交易所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的总和。

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融通市场,是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中长期金融资产供求关系及运行机制的总和。

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解决短期资金的余缺而相互调剂融通资金的市场。

汇票: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贴现:持票人将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或贴现公司出售以提前获取现金。

证券交易所:证券买卖双方公开进行交易的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固定地点、集中进行证券买卖的市场。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某种影响全局性的因素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些因素会对所有证券的收益都带来影响,系统风险也称为不可分散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经济周期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购买力风险。

外汇市场:由外汇买卖的场所、方式、渠道和关系所构成的总和,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购协议交易:是交易双方在进行证券买卖的同时,对未来某一时刻将要进行的一笔方向相反的交易所达成的协议,即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刻,证券的出售者以协议约定的价格将证券从其交易对手手中买回的一种交易方式。

直接标价法:以某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为计算标准(或计价货币),以本国货币为计算单位(或折算货币),反映一个固定单位的外国货币(1元、100元)相当于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外汇汇率变动是通过本国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表示的方法。

远期外汇交易:是相对于即期交易而言的,它是指在成交后按照远期合同的规定,约定在未来的某一营业日(通常不超过一年)以目前确定的汇率和数额进行交割清算的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在买入(或卖出)某种货币的同时,卖出(或买入)数量相等、交割期限不同的该种货币。

金融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规定在将来某个时间和地点,按照交易者以公开竞价方式所确定的价格,交易特定数量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

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交易双方为避免或减轻利率与汇率风险,降低长期筹资成本,在一定时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三、问答题

1.金融市场主要有哪些功能?

(1)资金聚集功能

(2)资金融通功能

(3)资源配置功能

(4)宏观调控的功能

2.货币市场主要有哪些特点?

(1)交易的金融工具期限短,可随时变现,有较强的货币性。

(2)货币市场的交易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

(3)风险程度较低,流动性高,价格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动,风险较小。

3.股票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收益性

(2)永久性

(3)参与性

(4)流动性

(5)风险性

4.与证券交易所相比,场外交易市场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1)没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场所,是一个分散的无形市场

(2)证券交易通常在证券经营机构之间或证券经营机构与投资者之间直接进行

(3)成交价格可以由买卖双方以商议方式达成。

(4)交易品种繁多,其中以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和债券为主

(5)场外交易市场的管制比证券交易所宽松

5.金融期货交易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哪些?

(1)金融期货交易是标准化合约的交易

(2)金融期货交易采取公开竞价方式决定买卖价格;

(3)金融期货交易实行会员制度

(4)买卖双方在交割日到来之前可分别采取对冲交易以结清期货头寸,无须在到期时进行实物交割。

6.金融期货与金融期权有何不同?

(1)期货合约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期权合约只赋予买方权利,卖方只有接受买方的交易选择的义务。

(2)期货合约是标准化合约;期权有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的区分。

(3)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对等;期权交易双方的盈亏风险是不对等。7.金融互换的作用是什么?

(1)降低筹资成本或提高资产收益。

(2)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转移和防范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

(3)逃避各类管制。

四、计算题

1.某银行计缴存款准备金日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2000万元,应计缴的的各项存款余额为30000万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6%,该行将超准备头寸拆出,期限为7天,拆借市场利率为6.5%,其获得的利息收入是多少?(基础天数为365天)

1800(万元)=6%?银行应缴的准备金:30000

2493.15(元)365≈7 ?6.5%?200 拆借利息收入:200=(万元)超额准备头寸:2000-1800 2.六个月期国库券(182天)的面值是1000元,市场贴现率是6.18%,其价格应是多少?假定贴现率不变,投资者持有90天的实际收益率是多少?182 968.76(元)360≈)

984.21(元)360≈)?(1-6.18%?92持有90天后的市场价格:1000

?6.18%-(1?6.17% 968.76365国库券的发行价格:1000≈100%?÷984.21-968.7690持有90天的收益率:

3.A进行90为期天的回购,以5%的贴现率售出面值为100万美元的270天期国库券,回购利率是

4.75%,则回购协议的本金是多少?回购协议期满B从A得到的本金加利息是多少?

96.25(万元)360=270 )?5%-(1?回购协议的本金是:100五、案例分析?4.75%+(1?本金与利息合为:96.25

90

97.392969(万元)≈)

360

1.什么是认购权证?欧式权证与美式权证有何不同?

认购权证是持有人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段期间内以预先约定的价格向发行人购买特定数量的标的证券。

欧式期权的买者只能在期权到期日才能决定执行期权与否。美式期权则允许买者在期权到期

前的任何时间选择是否执行期权。

2.期权到期的回报为:(权证结算价格-行权价)×行权比例(5.60-4.50)×100=110(元)股票的价格形成

第4章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全能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他新兴金融业务,有的还能持有非金融企业的股权。

2.信托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以信任委托为基础、以货币资金和实物财产的经营管理为形式,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多边信用行为,是一种多边信用关系。

3.基金管理公司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设立的对基金的募集、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基金财产的投资、收益分配等基金运作活动进行管理的公司。

4.典当行,亦称当铺,是专门发放质押贷款的非正规边缘性金融机构,是以货币借贷为主和商品销售为辅的市场中介组织。

5.金融租赁公司是专门经营租赁业务的公司。租赁设备的物主,通过提供租赁设备而定期向承租人收取租金。

四、简答题

1.间接融资的媒介主要通过各种负债业务活动集聚资金,然后在通过各种资产业务活动分配这些资金;直接融资的机构则主要是促成贷款人与借款人与借款人接上关系,而并非主要在接待双方之间进行资产负债的业务经营活动。

2.(1)优点:存款保险解决的是公众信心问题,有效地抑制了银行挤兑现象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2)缺点:首先,存款保险加剧了道德风险,存款人不会针对银行的经营状况,通过提款的方式给银行施加压力,反而使银行不受约束,产生更大的风险。其次,存款保险会带来逆向选择的问题,即最想利用存款保险制度优点的银行正是那些最想进行风险活动的银行。第三,由于大银行倒闭的破坏力太大,监管当局不希望大银行倒闭,产生所谓“太大而不能倒闭”政策,导致大银行道德风险增加,从事高风险业务,增大了倒闭的可能性,对中小银行也是不公平的。

3.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基本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多由政府出资建立,业务上有政府相应部门领导。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业务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2)资金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商业银行以存款作为主要的资金来源。

(3)经营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某些部门的发展而专门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关系密切。商业银行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业务范围广泛。

4.(1)财产保险业务,具体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

(2)人身保险业务,具体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

5.(1)特点:投资组合、分散风险、专家理财、规模经济。

(2)功能:投资基金具有多种投资功能,可以用来积累个人财富,可以作为价值储藏的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追求高收益的手段。

五、论述题

1. 相同点:

(1)都设立有中央银行及中央金融监管机构;

(2)金融机构的主体都是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比较庞杂;

(4)金融机构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金融体制的变革不断进行调整的。

2. 不同点:

(1)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政府,独立性较小,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都要服从于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

(2)中国的金融机构以国有制为主体;

(3)中国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主体的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数量相对不足;

(4)中国政策性银行地位突出,但其业务运作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仍在探索;

(5)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

(6)中国的专业银行发展缓慢,国外较为普遍的房地产银行、为中小企业股务的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在中国都未建立;

(7)中国的保险业比较落后,保险机构不多,特别是地方性保险机构有待发展,保险品种少,保险业总资产和保费收入与中国经济总体规模、人口规模相比较显得太小;

(8)中国的金融法规尚不健全,由此造成了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

六、案例分析

发挥的功能有:

(1)整合资金流与物流、信息流:使企业国内外经营信息与资金调拨能够集中进行。

(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非居民的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存款,贷放给企业的境外机构。

(3)降低交易费用:在涉外授信、股权收购、外贸方面提供金融服务,节省了企业之间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费用。

(4)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合理发展:有利于企业集团内部加强母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的资金联系,增强母公司的控制力,提高整个企业集团的运作效率。

第5章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答案

即问即答部分

即问即答:

5.1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如何协调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个原则?

答: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应严格遵守的三项原则。从根本上讲三原则是统一的,它们共同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但在实践中“三原则”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商业银行能同时满足“三原则”的要求,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任务。协调三原则的相互关系,主要体现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三者关系的协调策略可以概括为: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要真正做到“三性”的均衡和协调,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考虑。

5.2请阐释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主要种类?

答:第一大类是信用放款。信用放款,指单凭借款人的信誉,而不需提供任何抵押品的放款,是一种资本放款。包含普通贷款、备用贷款承诺、消费者放款和票据贴现放款。第二大类是.抵押放款。抵押贷款有以下几种类型:存货贷款、客帐贷款、证券贷款和不动产抵押贷款。第三大类是担保放款。担保放款,是指由经第三者出具保证书担保的放款。保证书是保证为借款人作贷款担保,与银行的契约性文件,其中规定了银行和保证人的权利和义务。

5.4请说明几种主要存款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吸收存款(存款负债)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1.活期存款。活期存款是相对于定期存款而言的,是不需预先通知可随时提取或支付的存款。2.定期存款。定期存款是相对于活期存款而言的,是一种由存户预先约定期限的存款。3.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个人为积蓄货币和取得利息收入而开立的存款账户,储蓄存款又可分为活期和定期。4.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转让定期存单存款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但与前述定期存款又有所区别。

5.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账户(NOWs)。它实际上是一种不使用支票的支票账户,以支付命令书取代了支票。

6.自动转帐服务存款账户(ATS)这一账户与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账户类似,是在电话转帐服务基础上发展而来。发展到自动转帐服务时,存户可以同时在银行开立两个账户:储蓄账户和活期存款账户。银行收到存户所开出的支票需要付款时,可随即将支付款项从储蓄账户上转到活期存款账户上,自动转帐,即时支付支票上的款项。

第6章能力训练部分

二、名称解释

1.流动性:所谓流动性,是指银行随时能够应付客户提款和满足客户借款需求的能力。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负债的流动性,即负债清偿的需求,也就是银行以较低的筹资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二是资产流动性,即资产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迅速变现的能力。

2. 安全性:所谓安全性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经营过程免遭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能力。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负债的安全,包括资本的安全、存款的安全、各项借入资金的安全等;另一类是资产的安全,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资产和证券资产的安全等。

3. 盈利性:盈利性是指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它是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核心。商业银行盈利性原则是由其经济性质、经营特点所决定的。只有增加资本、扩大规模、增强信誉、才能提高其竞争力。

4. 打包放款:打包贷款打包货款是指出口地银行为支持出口商按期履行合同、出运交货,向收到合格信用证的出口商提供的用于采购、生产和装运信用证项下货物的专项贷款。打包贷款是一种装船前短期融资,使出口商在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办理采购、备料、加工,顺利开展贸易。(课外)

5. 代理融通:(Factoring )又叫代收帐款或收买应收账款,是由商业银行或专业代理融通公司代顾客收取应收款项,并向顾客提供资金融通的一种业务方式。代理融通业务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一是商业银行或经营代理融通业务的公司,二是出售应收账款、取得资金融通的工商企业,三是取得商业信用及赊欠工商企业货款的顾客。三者的关系是,工商企业对顾客赊销货物或劳务,然后把应收的赊销帐款转让给银行或代理融通公司,由后者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到期向顾客收帐

6. 信托:信托(Trust),可以从两方面考察,从委托人来说,信托是为自己或为第三者的利益,把自己的财产委托别人管理或处理的一种行为;从受托人来说,信托是受委托人的委托,为了受益人的利益,代为管理、营运或处理信托人托管财产的一种过程。广义的信托还包括代理业务,如受托代办有价证券的签证、发行、收回、掉换、转让、还本付息以及代客保管物品等。

7. 贷款证券化:是指银行通过把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流的抵押贷款重新包装成有价证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进而将不流动的资产转换为具有流动性,可以买卖的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这类有价证券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的特征,受到投资者的欢迎,银行得以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地收回抵押贷款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产风险、调整资产结构,促进新业务领域和盈利渠道的开辟。(类似与P132的资产证券化)

8. 表内业务: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业务。表内业务包括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反映了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及对他人的债权,主要包括:现金资产、贷款、证券投资。

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以资产或资本偿付,用货币计量的债务,其代表的是商业银行对其债务人所承担的全部经济责任,主要包括的项目有:存款负债、借入负债、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

9. 表外业务是即“不列入资产负债表,而仅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脚注中的交易活动”。根据巴塞尔委员会所规定的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包括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一切业务。具体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或有债务类表外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则是指或有债权、或有债务类表外业务。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是指那些只能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不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主要包括与贷款有关的服务、信托与咨询服务、支付服务、经纪人、代理人服务、进出口服务等业务。或有债权、或有负债的表外业务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它主要包括贷款承诺、贷款担保和金融衍生业务三大类。

三、问答题

1.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的基本构成。

答:1)与其他企业相同,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2)监管资本即计算资本充足率时的所谓资本,则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

2.简述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导致银行存在风险的原因。

答:具体反映在:(1)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政策不稳定,经济运行忽冷忽热,投资决策随意性大,造成大量信贷资金被占用;(2)以行政性分权为主要特征的多元投资格局,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约束机制;(3) 证券市场不完善,尚不能形成有效的和稳定的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市场机制。在上述宏观环境下,投资规模极易膨胀,投资结构难以改善,投资效益低下,最终导致银行贷款损失;(4)政府干预也会使银行直接发放一些低质量贷款。

3.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有何不同?

答:(1)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狭义的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占用自身资金并以中间人的身份,利用银行本身的网点优势、网络技术优势、信用优势和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如:结算业务、信托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等。对于这类业务,银行本身不承担任何风险。(2)狭义的表外业务与狭义中间业务的区别。狭义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和狭义的表外业务之间内容也基本一致。其主要特征是:二者都不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二者的业务都不占用或者较少占用银行的资金、银行在当中发挥代理人、被客户委托的身份;收入来源主要是服务费、手续费、管理费等。其区别是:中间业务更多的表现为传统的业务,而且风险较小;表外业务则更多的表现为创新的业务,风险较大,这些业务与表内的业务一般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转化表内的业务。

4.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资金运用业务,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资金而获取最大利润。以下详细介绍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现金资产、贷款业务和证券投资业务。狭义的现金资产仅指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存款。从广义的现金的构成上来看,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主要包括:业务库存现金、在上级行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同业存款。贷款是商业银行以一定的利率和约期归还为条件,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提供给借款人使用的一种借贷行为,简称放款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按照贷款期限,可以分为活期贷款、定期贷款和透支;按照贷款的保障条件,可以分为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商业银行的另一项重要资产业

务就是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是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券的活动。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一项重要的资产业务,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按照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国内证券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国内证券投资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中央政府证券投资、地方政府证券投资和公司证券投资。国家政府发行的证券,按照销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公开销售的证券,一种叫做不公开销售的证券。商业银行购买的政府证券,包括国库券和中长期债券两种。

5.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负债是银行由于受信而承担的将以资产或资本偿付,并以货币计量的债务。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负债,约占资金来源的80%以上,另外联行存款、同业存款、借入或拆入款项或发行债券等,也构成银行的负债。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转让支付命令存款账户(NOWs)、自动转帐服务存款账户(A TS)。借入负债指的是商业银行主动通过金融市场或直接向中央银行融通资金。虽然存款负债始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在银行全部经营中起支配作用,但存款是银行的被动负债,有随时被取走的风险。而借入负债则是银行的主动负债,银行是否借入资金主要取决于银行经营的需要和银行经营者的主观决策,因而对银行经营者来说,借入负债比存款负债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和稳定性,是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借入负债的种类包括同业拆借、向中央银行借款、证券回购、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和发行金融债券。

四、论述

试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

1)银行业务全能化。商业银行进入混业经营时代,商业银行存贷款结构发生变化,定期存款比重上升,这一变化为商业银行发放中长期贷款和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提供了稳定的资金保障,而各个商业银行追求业务创新和金融管制放松的大环境也是商业银行服务的全能化和综合化成为可能。

2)金融创新不断发展。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金融创新是通过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者将已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在最大化原则基础上构建新的金融生产函数的过程。在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中,金融工具的创新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金融创新。金融工具的创新,各种新的业务品种和金融衍生产品不断涌现,催生了各种基金管理公司、证券清算与保管公司等商业银行附属的机构,并由此推动金融市场的各种创新。金融创新将各国的金融市场更加紧密连接在一起,为商业银行在全球化经营提供广阔前景,国际银行并购和扩张风潮愈演愈烈。与此同时,金融创新也对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保持经营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银行业务经营证券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出现了证券化的发展趋势。资产证券化是指银行通过把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预期现金流的抵押贷款或者应收款重新包装成有价证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进而将不流动的资产转换为具有流动性,可以买卖的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由于这类有价证券具有高流动性和低风险的特征,受到投资者的欢迎,银行得以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地收回抵押贷款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资产风险、调整资产结构,促进新业务领域和盈利渠道的开辟。

4)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趋于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银行更多地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资料整理、数据处理,使用ATM(自动取款机)自助24小时银行服务,利用POS(销售终端机)实现银行与各商铺的无纸化清算,积极开发各类网上银行业务,使得电子银行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金融竞争十分激烈,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是商业银行在业务种类、经营手段、经营管理理念、体制等方面与过去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些变

化可以使银行降低经营风险,使银行经营更加稳健。

五、案例分析

近年来,光大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截止2010年底,该行中间业务净收入规模达47.1亿元,2008年至2010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7.2%。从2010年的收入结构看,理财、银行卡、承销及咨询、及结算与清算服务等四项核心业务收入约占整体中间收入的70%。具体而言:理财业务方面,该项向来是光大银行的优势业务。作为国内率先开办理财业务的商业银行,其“阳光理财”品牌早已深入人心,特别是持续创新能力走在了同业前列。2010年,该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610亿元,累计发行规模达1.4万亿元,市场领先地位难以撼动。银行卡业务方面,该行信用卡业务已步入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已达858万张,累计交易额已达767亿元,业务收入显著提升。承销及咨询业务方面,作为率先取得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主承销商资格的商业银行,光大银行一直保持了该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截止2010年末,该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累计承销家数银行业第一,承销金额银行业第三。结算与清算服务方面,光大银行托管业务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0年末托管资产规模达2,76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0%,业务发展潜力加速释放。

讨论:

1.光大银行在上述领域是如何利用其竞争优势的来推动中间业务的快速增长的?

答:光大银行以中间业务为突破口,其中间业务的发展居于股份制行业领先水平,列股份制银行第2名。其银行卡和理财服务引领中间业务高速增长,尤其是信用卡业务,发卡量、增速及信用卡贷款增速均居于行业前列。抓住理财业务市场发展的先机,在理财产品设计和销售方面取得突破,占据行业领先优势。此外光大银行还利用同业利差扩大主导息差的时机,取得某些落后的中间业务的反弹,其同业利差随资金市场利率回升而扩大,光大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较高,因而受益较大,有利于放贷的灵活性的提高。光大银行的资产质量相对稳健,未来信用成本居于行业中间水平。网点资源居于股份制银行中等水平, 光大银行网点布局较为合理,新增网点偏向于中部和发达地区,为其中间业务的发展扫平道路。

2.今后光大银行在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其中间业务?为什么?

答:光大银行可以重点发展产品策略,具体措施是:(一)加强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应在抓好现有产品、现有网络、现有品牌整合和功能提升的基础上,推出领先同业、社会影响大的拳头产品,迅速解决商业银行产品或服务存在的各种功能性不全问题,努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应紧紧围绕集团性、系统性客户需要开发综合服务产品,满足大客户的经营管理需要;抓紧开发以个人综合理财为主线,以银行卡为主打产品的综合服务方案,提高个人银行产品的层次;目前还应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业务,个人消费信贷是我国银行业务市场潜力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一块,也将是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所占比重相当低,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通常都高于20%。因此,我国银行业可在该业务领域大规模扩张,抢占先机,扩充自己的实力。(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目前我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还不够高,应将业务创新集中于中间业务领域,研究市场对中间业务的需求,适时推出中间业务产品,着力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中间业务。同时,应下大力气开拓外商投资企业及三资企业的中间业务市场,努力按国际惯例提供标准化的中间业务服务,为潜在的跨国商户提供示范效应。中小商业银行还应大力开发个人金融服务业务市场,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三)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一揽子服务。一方面,商业银行应认清目标客户,彻底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为其提供各种度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更有效的满足,这是一种“定制或量体裁衣式”营销。另一方面,应全面建立起客户经理制度,为客户提供集业务员、咨询员、理财员和服务员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服务,为其解决金融服务问题,变潜在客户为现实客户,成功开拓销售和渠道和发展业务。这就首先要求各行彻底放弃传统的行政主导的营销管理模式,推行以客户关系为导向的客户

经理制度,并在全行范围内实施网络营销一体化(交叉推销)、产品服务一体化(针对客户需要,对原有产品服务进行重新包装和组合)、国内国际业务一体化(策略性配合)、营销一体化(系列产品服务、产品开发、规划、推广、协调一条龙)、公关形象一体化和全行核算一体化等经营管理一体化营销策略,以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

第6章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三、名称解释

中央银行:是一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业、维护金融稳定并代表政府从事对外金融活动的金融管理机构。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准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不设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

银行的银行:是因为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政府的银行:是因为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四、问答题

1.试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

(1)银行券的发行问题

(2)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

(3)银行支付保证能力问题

(4)金融监管问题

(5)政府融资问题

2.中央银行的制度类型。

(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单一中央银行制度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

(2)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准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职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是对中央银行职能典型的概括。

作为发行的银行,其职责体现在两个方面:(1)垄断货币发行;(2)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

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主要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后贷款人;

(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作为政府的银行,其职能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7)监管管理金融业;(8)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4.中央银行的负债和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1)再贴现和贷款业务;(2)证券买卖业务;(3)国际储备业务;(4)其他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1)存款业务;(2)货币发行业务;(3)其他负债业务(4)资本业务。

5.试述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

(1)组织票据交换

(2)办理异地跨行清算服务

(3)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净额清算服务

(4)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资金清算服务

(5)提供跨国支付清算服务

五、案例分析

第7章货币供给与需求

一、BADDC DBBAB

二、×√××× √√√√

三、(1)存款货币扩张倍数=50000/10000=5;存款货币总量=50000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1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10%,

10%+e10%+5rd====11 货币乘数m

则,存款乘数和存款货币都没有变化

(3)如果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10%,超额存款准备金率e=0,

10rd10%====货币乘数11m

存款货币=10×10000=100000

四、名词解释(略)

五、1、答:凯恩斯认为决定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动机有三个:预防动机、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与利率成反比;凯恩斯认为,债券价格很低时,债券的利率很高,人们预期利率将下降,会把所有为投机而持有的货币全部用来购买债券,则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债券价格很高时,债券的利率很低,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无论手中持有多少货币都不会用来购买债券,则货币的投机需求为无穷大,这就是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2、货币供给量取决定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两者都与货币供给成正比。(1)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包括: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和再贷款;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中央银行收购或售出黄金、外汇;中央银行对政府部门的债权变动。(2)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

3、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投资等行为引起成倍的派生存款的过程。一家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发放贷款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而另一家银行也因此可以发放贷款,从而使第三家银行也获得存款,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创造出成倍的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和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着派生规模,分别与其成正比和反比。例如:商业银行接受这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后提取其中的10%即1000

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剩余的9000元发放贷款,由于不考虑现金漏损,贷款客户必将全部贷款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存入另一家银行,这将使另一家银行获得存款9000元,另一家银行在提取10%准备金后将剩余的8100元作为贷款发放,这又将使第三家银行获得存款8100元……,通过整个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一笔原始存款将形成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直到全部原始存款都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为止。

4、在货币失衡的情况下,经过利率的调整可以实现其均衡,过程如下: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供给曲线会由Ms移动到Ms1,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会出现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利率就会由原来的re降低为r1。由于利率与货币需求反方向变化,利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货币需求的上升,货币需求曲线就会由原来的Md右移到Md1。这样货币供给曲线Ms1与货币需求曲线Md1在E1点形成新的均衡。

利率r

六、(1)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使得货币乘数减小,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减少。(2)略

第8章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

1-5:BCDBC 6-10: CACBB

二、名词解释

见书上

三、简答题

1、三大物价比较

2、(1)需求拉上说。需求拉上说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它的基本要点是:假定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通俗地讲,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2)成本推动说。这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因分析者们认为,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三是汇率变化导致的成本推进。因此,供给或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察。(3)供求混合推动说。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的原因究竟是需求拉上还是成本推进很难分清:既有来自需求方面的因素,又有来自供给方面的因素,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

(4)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属西方经济学中第二代通货膨胀理论,它

的理论基点是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机理,认为部门间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根源。

3、(1)产出效应——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三种观点。(2)再分配效应;就是通货膨胀会引起财富的再分配和资产结构的调整。在分配中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货币资产会受到损失。

(3)对失业的影响——菲利普斯曲线;

(4)产生的经济成本——皮鞋成本和菜单成本;

4、(一)通货紧缩抑制社会总需求

1. 影响企业投资

2. 推迟消费支出

3. 降低货币存量及其流通速度

(二)不利于生产的财富再分配

1. 不同经济主体的分配

2. 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分配

(三)通货紧缩会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

1.削弱银行体系

2. 恶化金融市场

5、通货膨胀的皮鞋成本将会降低,因为随着技术在银行业务中的应用,现在个人利用持有的货币进行理财的成本降低了。把非货币资产转成货币资产的成本降低,这些都转化成了比较低的皮鞋成本。

四、计算题

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2000年CPI-1999年的CPI)/1999年的CPI=3.4%

五、案例分析

1、滞涨是是指生产停滞、失业率增加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美国70年代出现的“滞涨”主要原因是(1)科技发展正处低潮、出口贸易份额下降、实体经济缺乏增长点,导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处于转型期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刺激经济增长,反而火上添油;

(3)美元持续贬值、油价高企和粮食紧缺推动了本来就高企的通货膨胀。

2、沃尔克采取的治理通胀的对策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3、根据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内通胀率与失业率成反比关系,也就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实施,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但是流动性太少,市场融资难,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增加和经济增长,从而增加了失业的压力。

4、还有其它的政策如紧缩的财政政策,供给方面的政策,市场结构改革和收入政策等。

第9章货币政策目标与工具

一、单项选择题

1.C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

2. CDE

3. BD

4. ABCD

5. CD

6. ACE

7. AD 8. ACD

三、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货币政策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目标相对固定,基本上与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一致,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通常被称为战略目标或长期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一般性工具和选择性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货币政策时滞——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需要一段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Time Lag)。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后,从政策的实施到政策发挥作用必须经历一系列传导过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目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四、问答题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概括来讲,各国的货币当局所追求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目标几乎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经济含义,但在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中,四项目标之间并不总是协调一致的,相互间往往存在矛盾,尤其是短期矛盾更加突出。有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目标之间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但更多时候表现为目标之间的冲突性。因此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目标的时候往往只能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所有。

2.简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一般而言,选取标准有一下几点: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4)抗干扰性

(5)适应性

3.简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及其优缺点。

存款准备金政策:

是指在国家法律所给予的权利范围内,通过规定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调节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优点:

1)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2)即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较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3)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一旦确定,各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都必须立即执行。

4)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即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缺点:1)效果过于猛烈。

2)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3)法定存款准备金不宜频繁调整。

4)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的影响,有时难以实现中央银行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

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和再贴现的条件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

率及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宏观经济的一种金融手段。

优点:

1)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达到收缩或扩张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目的。2)再贴现率的变动有告示效应。

3)再贴现业务既能调节货币供给的总量,又能调节货币供给的结构。

缺点:

1)中央银行缺乏主动性。

2)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

3)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4)再贴现业务的最大缺点在于它具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因此可能在繁荣时期“火上加油”,而在萧条时期“雪上加霜”。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优点:

1)政策效果传递过程很的直接。

2)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主动出击,避免了再贴现政策的被动等待。

3)可以进行微调。

4)可进行频繁操作。

5)公开市场业务没有“告示效应。

6)公开性强,透明度高。

缺点:

1)中央银行必须要强大的、足以干预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实力。

2)金融市场必须具有相对的广度和深度,证券种类齐全且达到一定规模。

4.结合我国实际,试论述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一般性工具的运用及其效果和局限性。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5种,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1)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3)中央银行贷款

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平衡国际收支。

对调控宏观经济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事实上它在不少情况下具有局限性。例如,它在非均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和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作用很大,而在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中却难以发挥效用;它对于抑制通货膨胀效果明显,而对于启动经济增长却效果较弱。这就涉及到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为一国经济管理当局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正确选择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货币当局针对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正确制定

货币政策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

五、案例分析

第23/27页

(1)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和再贴现率;财政政策:减税、发行债券,增加政府支出。但这些措施均没有奏效。

(2)日本这失去的20年告诉我们:财政刺激、低利率、政府举债投资这些财政货币政策均无效,国家的经济底子会越来越虚,距离走出萧条也越发遥远。有学者认为,日本的出口大国的地位导致了其长期的通缩,那么,日本要改变长期的通缩直至长期衰退的局面,就必须放弃出口大国的追求,改变倚重外需的局面。日本有识之士认为改变通缩已不单单强调扩大内需,因为日本内需太难拉动了,而是强调把日本融入亚洲等新兴国家市场的旺盛需求中,促进日本经济复苏,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第10章能力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ADBD 6-10 CADCD

二、名称解释

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牵头监管模式“双峰”监管模式“伞式”监管模式巴塞尔协议金融危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产、土地)的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

牵头监管模式:该模式指设置不同的监管当局,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为牵头监管机构,负责协调不同监管主体,共同开展监管。

“双峰”监管模式:该模式指设置两类监管当局,一类负责对所有金融机构进行审慎监管,控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类负责对不同金融业务开展监管,从而达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伞式”监管模式:该模式指对特定金融机构,由一家监管机构负责综合监管,其他监管机构按企业经营业务的种类开展具体监管。

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在瑞士的巴塞尔达成的若干重要协议的统称。1988年的协议简单实用,强调资本充足性的重要性;2004年的《新巴塞尔协议》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评估银行风险。

三、问答题

1.当前金融危机的类型和主要特点是什么?

当前金融危机的类型有货币市场危机、金融机构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债务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

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国际传染效应强和破坏性更强。

2. 结合最新的全球金融危机,分析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

(1)金融危机的国内传导主要表现为由货币危机向资本市场危机、银行业危机演进,进而向全面的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更具体地讲,就是一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会引起银行系

第24/27页

统收支状况的恶化,同时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的亏损将直接引起股市崩溃。简单而言,这一传导过程可以表示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全面金融危机。(2)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开始对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研究成果来看,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危机传导的波及效应。2)危机传导的季风效应。3)危机传导的贸易效应。4)危机传导的金融效应。

3. 如何理解金融监管?金融监管的目的是什么?进行金融监管的原因何在?

(1)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从词义上讲,金融监督是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是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含义之外,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2)目的在于纠正金融市场机制的失灵,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之间的区别日益模糊,金融国际化和国际资本流动不断扩张,金融领域的风险急剧增大,因此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之所以进行金融监管,是因为金融监管有以下作用:

第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控制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避免发生国内外金融风险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健运行。第二,有利于维护金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良性运转,监管当局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促进金融机构发挥积极的正效应,抑制和预防负效应的发生和发展。第三,有利于保持货币制度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从金融活动的特有规律出发,有效调控货币,规范金融秩序,避免金融业的恶性竞争。第四,有利于防止风险成为现实,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播,增强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任,避免引发金融危机。第五,有利于中央银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有力的金融监管是获取真实、及时、准确的信息数据的保障,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全面、有效地施行的前提和基础。4.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改变单一的内向管理策略,采取综合性的国际监管策略

首先,监管目标的战略取向要从国际金融业的整体考虑,监管的覆盖面要包括国内金融业、本国金融业的国外分支机构、本国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其次,监管内容要适应金融业跨国经营带来的新问题、新风险,特别是国家风险,国家风险管理已成为西方国家监管当局首

第25/27页

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最后,监管手段、监管法规和各项会计、审计制度应该比照国际标准,与国际接轨。

(2)加强国际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不同的监管策略和监管取向,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使各国形成了不同的监管体制。随着金融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越来越走向无边界的“国际存在”,这种基于各个国家的监管框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金融的发展需要,并构成了金融业的不稳定因素。但是,由于各国不同的社会经济和金融现实,要让其中的某一个国家独立地承担这种监管和协调是相当困难的。这就需要国际金融机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世界上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清算银行,需要紧密合作,共同建立完善的国际金融制度,并向成员国提供双边金融监督与技术支持。各国政府和各地区、经济集团也将成为共同监管的主体力量。

5. 金融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是什么?

(1)各国金融监管政策与态度的不统一,需要加强和协调

(2)国际金融市场的现实也要求协调、统一和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

现代货币金融学(习题汇总及答案)

现代货币金融学(习题汇总及答案)

现代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综合练习题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媒介论:信用媒介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信用提供媒介,银行必须在先接受存款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放款。因此,银行的负债业务优先于资产业务并且前者决定着后者。银行通过充当信用媒介,起到转移和再分配社会现实资本、提高资本效益的作用。 2、信用创造论:信用创造论认为,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超过其所接受的存款进行放款,且能用放款的办法创造存款。所以,银行的资产业务优先于负债业务并前者决定后者。银行通过信用的创造,能为社会创造出新的资本就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3、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而总供给价格就是全体资本家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时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预期总收入,它等于正常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和;总需求价格是指全体资本家提供一定就业量时,预期社会上购买他们产品所愿意支付的总价格。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般说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 5、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 6、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 7、计算货币:是指一种观念上的货币,是货币的基本概念。它表现为一种计算单位,这种计算单位用符号或称号来表示。经济生活中的债务和一般购买力就是通过这种计算单位的符号来表现。 8、管理货币:是指由国家控制其发行条件的货币,或者准许这种货币兑现为商品货币,或者采取其它方法使其与某种客观标准相联系,以保持一定的价值。 9、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至一定的低水平时,因利息收入太低,致使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利率无法控制。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的递减函数这一轨迹,流动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此时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10、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的商品交易而需要持有货币的动机。 11、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 12、半通货膨胀:在达到充分就业分界点之前,货币数量增加不具有十足的通货膨胀性,而是一方面增加就业量和产量,另一方面也使物价逐渐上涨,但其幅度小于货币量的增加,这种情况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 13、社会政策:由新剑桥学派提出,是一种改造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使之合理化和均等化的政策,用以治理通货膨胀。 14、萨伊定律:萨伊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货币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用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 15、自然利率:借贷资本之需求于储蓄的供给恰恰相一致时的利率,从而大致相当于新形成的资本之预期收益率的利率。 16、现金余额:人们用通货形态保持的实物价值称为实物余额,与保持的实物价值相应的通货数额叫现金余额。 17、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 18、货币需求:特定时期公众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19、预防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20、投机动机: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满足从中获利的动机。 二、单选题(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其编号填入括号内。) 1、在直接影响物价水平的诸多因素当中,费雪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A )。 A 货币的数量 B 货币的流通速度 C 存款通货的数量 D 存款通货的流通速度 2、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以解决(B )问题为中心。A 需求 B 就业 C 货币 D 价格 3、凯恩斯认为现代货币的生产弹性具有以下特征( B )。 A 为正 B 为零 C 为负 D 不可确定 4、凯恩斯认为(A )是变动货币供应量最主要的方法。 A 公开市场业务 B 再贴现 C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D 财政透支 5、凯恩斯认为变动货币供应量所产生的直接效果是(D )。 A 物价的波动 B 生产的波动 C 需求的波动 D 利率的波动

货币金融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 案 《货币金融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信用起源于( ) A、商品交换 B、货币流通 C、生产社会化 D、私有制 2.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3.美国同业拆借市场也称( ) A、 贴现市场 B、 承兑市场 C、 联邦基金市场 D、 外汇交易市场 4.资本市场是指( ) A、短期市场 B、一级市场 C、发行市场 D、长期市场 5.劣币是指实际价值( )的货币 A、等于零 B、等于名义价值 C、高于名义价值 D、低于名义价值 6.( )是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企业。 A、金融市场 B、金融体系 C、金融中介 D、金融工具

7.货币市场交易与资本市场交易相比较,具有( )的特点。 A、期限短 B、流动性低 C、收益率高 D、风险大 8.同业拆借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为( )而相互融通的市场。 A、减少风险 B、提高流动性 C、增加收入 D、调剂短期资金余缺 9.政策性金融机构是( )的金融机构。 A、与商业银行没有区别 B、不以营利为目的 C、由政府支持不完全以营利为目的 E、 代表国家财 10.本位货币是指( ) A、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以黄金为基础的货币 D、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11.由政府或政府金融机构确定并强令执行的利率是() A、公定利率 B、一般利率 C、官定利率 F、固定利率 12.信托最突出的特征是对信托财产()的分割 A、使用权 B、租赁权 C、所有权 D、代理权 13.世界上第一家现代银行――英格兰银行产生于() A、1690年 B、1694年 C、1580年 D、1587年 14.金融监管按大类分可分为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 A、信托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金融与经济【圣才出品】

第一章金融与经济 1.货币、财产、财富、收入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正确地对货币、财产、财富、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 (1)货币和财产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可以购买任何商品。财产是货币、财物及民事权利义务的总和。虽然它们都可以在一定时点上测得,但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尽管人们的财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但是,货币只是财产的一小部分。 (2)货币和财富 “富”是指财力,人们拥有的财富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内容,还包括非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内容,例如,健康强壮的体魄、乐观开朗的性格、百折不挠的毅力等。这些都不是仅用货币就能换得的,也不是用货币所能计量的。 (3)货币和收入 收入是经济主体通过交换或其他规定(如税法)所得到的财产,人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收入水平,但人们绝不会认为经济主体的收人就只是其所得到的货币。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进入货币经济时代,但是,人们的收人中还会有一些是以非货币的实物资产形式给付的,如实物奖品。 2.如何认识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答:金融市场是实现资金融通的场所。它不仅与个人的收入或财富增长有关,还与整个国民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金融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发展,表现在:最早的金融活动——货币充当交换媒介,充当一般等价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后期,借贷、支付

和汇兑业务相继大发展,金融活动范围随之扩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诞生。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信用为中心的金融活动迅速发展,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广泛建立,从而加速了资本积累和生产集中,使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时代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的相互渗透、密切结合,产生了金融资本。金融资本一经形成,便控制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命脉,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中心。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扩大,特别是随着资本输出规模扩大及跨国公司大量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体系日臻完善。国际金融的发展又把各国经济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世界经济的格局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金融活动提高了动员、积聚和分配社会资金的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发展。 可见,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看,经济发展都已离不开金融。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为什么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答: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反映出来: (1)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 经济货币化是当代经济的发展趋势。金融资产交易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热点,金融交易的规模早已超过商品交易总额。金融活动不仅能满足商品交易规模扩大的需要,而且还同社会发展机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已经形成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银行作为信贷中心、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的地位依然保持,银

货币金融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习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就是指() A 没有内在价值得货币 B 不能分割得货币 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 作为货币其价值与普通商品价值相等得货币 2.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所要解决得就是() A 实现商品得交换 B 表现特定商品得价值 C 在商品之间进行价值比较 D 使人们不必对商品进行比较 3.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得区别在于() A 前者包括许多商品得交换。 B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只包括两种商品。 C 前者就是指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不以某种商品为媒介得各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D前者就是指不以货币为媒介得商品交换得总体,后者则就是没有货币得两种商品之间得交换。 4.劣币就是指实际价值()得货币。 A 等于零 B 等于名义价值 C 高于名义价值 D 低于名义价值 5.本位货币就是指() A 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得标准货币 B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得货币 C 以黄金为基础得货币 D 可以与黄金兑换得货币 6.金银复本位制就是() A 金银比价由政府与市场共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银得比价由市场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C 金银得比价由政府规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D 金银比价由银行决定得金银两本位制。 7.跛行本位制就是指() A 银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B 金币得铸造受到控制得金银两本位制。 C 以金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D 以银币为本位货币得金银两本位制。 8.纸币本位币制就是指() A 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 可以自由兑换黄金得货币为本位货币 C 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 D 纸币为本位货币 9.典型得金本位制就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虚金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10.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与债务支付中具有()得特点。 A 有限法偿 B 无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就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得稳定 B 货币得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解析米什金

货币金融学课后答案 1、假如我今天以5000美元购买一辆汽车,明年我就可以赚取10000额外收入,因为拥有了这辆车,我就可以成为推销员。假如没有人愿意贷款给我,我是否应该从放高利贷者拉利处以90%的利率贷款呢?你能否列出高利贷合法的依据? 我应该去找高利贷款,因为这样做的结果会更好。我支付的利息是4500(90%×5000),但实际上,我赚了10000美元,所以我最后赚得了5500美元。因为拉利的高利贷会使一些人的结果更好,所以高利贷会产生一些社会效益。(一个反对高利贷的观点认为它常常会造成一种暴利活动)。 2、“在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世界里,不会有金融中介机构的存在。”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不确定?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如果没有信息和交易成本,人们相互贷款将无成本无代价进行交易,因此金融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3、风险分担是如何让金融中介机构和私人投资都从中获益的? 风险分担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设计和提供的资产品种的风险在投资者所承认 的范围之内,之后,金融中介机构将销售这些资产所获取的资产去购买风险大得多的资产。 低交易成本允许金融中介机构以较低的成本进行风险分担,使得它们能够获取风险资产的收益与出售资产的成本间的差额,这也是金融中介机构的利润。对投资者而言,金融资产被转化为安全性更高的资产,减少了其面临的风险。 4、在美国,货币是否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能更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为什么?在哪一个时期你更愿意持有货币? 在美国,货币作为一种价值储藏手段,在20世纪50年代比70年代好。因为50年代比70年代通货膨胀率更低,货币贬值的贬值程度也较低。 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优劣取决于物价水平,因为货币价值依赖于价格水平。在通货膨胀时期,物价水平迅速上升,货币也急速贬值,人们也就不愿意以这种形式来持有财富。因此,人们在物价水平比较稳定的时期更愿意持有货币。 5、为什么有些经济学家将恶性通货膨胀期间的货币称做“烫手的山芋”,在人们手中快速传递? 在恶性通货膨胀期间,货币贬值速度非常快,所以人们希望持有货币的时间越短越好,因此此时的货币就像一个烫手的山芋快速的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6、巴西在1994年之前经历快速通货膨胀,很多交易时通过美元进行的,而不是本国货币里亚尔,为什么? 因为巴西快速的通货膨胀,国内的货币里亚尔实际上的储藏价值很低,所以人们宁愿持有美元,美元有更好的储藏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用美元支付。 7、为了支付大学学费,你获得一笔1000美元的政府贷款。这笔贷款需要你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不过,你不必现在就开始偿还贷款,而是从两年后你大学毕业时才开始。通常每年支付126美元共25年的1000美元固定支付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为12%,但是为何上述政府贷款的到期收益率一定低于12%? 如果利润率是12%,由于是在毕业两年后而不是现在开始贷款,那么政

2013年浙江大学继续教育_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89分单选题 1.既具有调理作用,又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成分是() A C2a B C2b C C5b D C3b 正确答案:D 2.活化T细胞表面表达的HLA分子有() A Ⅰ类分子 B Ⅱ类分子 C A与B均有 D A与B均无 正确答案:C 3.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正确答案:A 4.MHCⅡ类分子递呈抗原的特点是() A 主要递呈内源性抗原 B 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成抗原肽 C 经TAP进入内质网腔 D MHCⅡ类分子: 抗原肽复合物递呈给CD4+ T细胞正确答案:D 5.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Ig是() A IgM B IgG C Ig D D IgE 正确答案:D 6.固有性免疫的特征是() A 通过遗传获得 B 特异性 C 反应缓慢 D 有记忆性 正确答案:A 7.构成细菌侵袭力的是() A 菌毛和鞭毛 B 荚膜和芽孢 C 荚膜、菌毛和侵袭性酶类 D 荚膜、菌毛和毒素 正确答案:C 8.常引起内源性感染的厌氧菌为() A 产气荚膜梭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脆弱类杆菌 D 双岐杆菌 正确答案:C 9.对抗原特异性的描述是正确的,除了() A 只能激活具有相应受体的淋巴细胞系 B 与相应抗体结合 C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结合 D 与MHC结合 正确答案:D

10.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 出生时即具有 B 反应迅速 C 特异性 D 无记忆性 正确答案:C 11.能够抵抗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A 鞭毛 B 芽胞 C 细胞壁 D 菌毛 正确答案:B 12.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材料是() A 抗毒素 B 抗生素 C 丙种球蛋白 D 基因工程疫苗 正确答案:D 13.迟发性超敏反应皮肤试验阳性与下列哪些免疫分子、免疫细胞有关?() A Ab、C、CK B Ag、Th1、MФ、CK C IC、C、中性粒细胞 D IgE、Ag肥大细胞 正确答案:B 14.列提示乙肝传染性强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HBeAg C 抗HBs D 抗HBc 正确答案:D 15.对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的各项描述中,错误的是() A 适用于已查明而难以避免接触的变应原的个体 B 采用小剂量、短间隔、多次注射的方法 C 机体靶细胞分批脱敏,最后致敏状态全部解除 D 脱敏是暂时的正确答案:A 16.根据单元型遗传规律,同胞之间2个单元型完全相同的几率是() A 0% B 25% C 50% D 100% 正确答案:B 1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 A AIDS B SARS C 白血病 D 鼻咽癌 正确答案:A 18.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Ig是() A IgA B 凝聚的IgA C IgG1 D IgM 正确答案:B 19.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 A 粘肽 B 外膜 C 磷壁酸 D 蛋白质正确答案:B

货币金融学期中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融机构体系 一、名词解释 金融直接金融间接金融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 二、单项选择题 1、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中,(A)居于领导核心地位。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银行金融机构 D、股份制银行 2、( A)是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金融机构。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投资银行 D、政策性银行 3、金融机构主要分为(A)两大类。 A、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B、银行与证券机构 C、银行与保险机构 D、中国银行与商业银行 4、1845年在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现代银行是( D )。 A、横滨银行 B、东方汇理银行 C、汇丰银行 D、丽如银行 5、我国最早由自己开办的银行是( B )。 A、丽如银行 B、中国通商银行 C、户部银行 D、大清银行 6、为促使我国原有的专业银行顺利转变为商业银行,1994年我国设立了( C )。 A、股份制银行 B、区域性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中央银行 7、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A )。 A.财政预算拨款 B.发行股票 C.借款 D.吸收存款 8、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大中型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等政策性项目及配套工程的贷款、贴息业务,由( A )办理。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央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9、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办理(B)。 A、建设项目贷款条件评估、咨询和担保服务 B、粮,棉,油的储备、收购贷款业务 C、为扩大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D、农户贷款业务 10、为政策性进出口业务提供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是(A)办理的业务。 A.中国进出口银行 B.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银行 11、信用合作社属于( A )。 A.存款型金融机构 B.契约型金融机构 C.投资型金融机构 D.政策型金融机构 12、在我国,财务公司主要为( A )提供金融服务。 A、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 B、社会公众 C、企业单位 D、事业单位 13、政策性银行是由( A )直接出资或以担保形式创立,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或区域发展政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A、政府 B、社会公众 C、中央银行 D、企业 14、投资基金由法人发起设立,以( C )的方式募集资金。 A、组织存款 B、发行金融债券 C、发行受益凭证 D、发行股票 15、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属于(B) A、农业银行附属金融机构 B、合作金融机构 C、国有金融机构 D、私营金融机构 16、下列银行中,哪一家与其他几家的性质不同。( D )

货币金融学 教学课件作者 蒋先玲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 《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 .如何理解货币的定义?它与日常生活中的通货、财富和收入概念有何不同? 答:(1)货币是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它的含义丰富,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意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是根据货币功能认为,货币是指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或清偿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物体。通货(钞票和硬币)是货币;支票账户存款也被看成是货币;旅行支票或储蓄存款等信用工具也可发挥货币的功能。因此,货币定义包含了一系列东西,而不是某一样东西。 那么一个物体怎样才能被称为货币呢?一般而言,物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被人们普遍接受从而充当货币: ① 价值稳定性。任何物体要充当货币,其本身的价值必须是相对稳定的。历史上曾经以牛、羊等牲畜作为货币来 使用,由于其价值不稳定,必然在后来失去了充当货币的资格。 ② 普遍接受性。货币可用做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延期支付手段等,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为人们普遍接受,这 正是货币的典型特征。 ③ 可分割性。随着商品交换规模的发展,要求充当货币的物体必须是均质、易于分割成标准化的等份,以实现 不同规模的商品交换。 ④ 易于辨认与携带。商品交换范围的拓展和商品经济的复杂性使得货币的流动性和防伪性日渐重要;那些笨重、 易仿制的货币材料将逐步让位于轻便易携、易辨真伪的材料。 ⑤ 供给富有弹性。一种优良的货币,其货币材料的供应必须富有弹性,以随时满足商品生产和交换增减的需要。 金银货币之所以先后退出历史舞台,主要原因就是供给缺乏弹性,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 2 )货币与通货的区别。通货只是货币的一个组成部分,经济学家所说的货币,除了通货以外,主要是指以支票、本票、汇票形式表现的对于货物、劳务等所具有的权力。 ( 3 )货币与财富的区别。货币是社会财富的组成部分,财富除了货币资产以外,还有更多的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以及实物资产等。 ( 4 )货币与收入。首先,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多表现为货币。其次,收入是货币的流量概念,是指某一时期内的货币量,如一个月、一年;而货币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指某 一时点的货币余额,如第一季度末的货币余额。 〃 经 3 .划分货币层次的依据是什么?货币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 济 学答:( 1 )货币的层次划分,是指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对现实流通中各种信用货币形式划分 系 列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的目的是在货币流通总量既定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类型的货币流 动性划分各个层次,以此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流量结构的依据。 ( 2 )迄今为止,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划分并无定论,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货币供

浙大《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模拟试卷1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模拟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免疫防御功能正常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如水平过低可导致__________________。2.具有____________性而缺乏____________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3.经典的Ⅰ类基因和Ⅱ类基因的二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4.CK通常以___________的方式作用于产生CK的细胞本身,或以___________方式作用于邻近细胞。 5.TCR-CD3复合体中,TCR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CD3分子则通过胞浆内的______________结构,将抗原信号转导到细胞内。 6.细菌结构中缺乏_____________,称为细菌L型。 7.肠热症主要由______________引起。 8.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是________________。 9.汉坦病毒是_________________的病原。 10.细菌内毒素的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异嗜性抗原 2.单克隆抗体 3.细胞因子 4.败血症 5.微生态失调 三、单选题:从下列A、B、C、D 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英文字母填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适应性免疫的特征是() A.出生时即具有 B.反应迅速 C.特异性 D.无记忆性 2.下列对抗毒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类毒素免疫动物的免疫血清制成 B.注射前需作皮肤试验 C.既可中和外毒素,又可能引起超敏反应 D.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3.哪一类Ig升高提示机体近期感染() A.IgG B.IgM C.IgE D.IgA 4.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患者血清中升高的补体成分是() A.C1q B.C2a C.C4a D.C9

货币金融学习题册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练习题 一、选择题(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A 、交易媒介 B 、支付手段 C 、价值尺度 D 、价值贮藏 2、在下列经济行为中,货币执行支付职能的是。 A 、发放工资 B 、交纳税款 C 、银行借贷 D 、分期付款 3A 4A C D 5A B C D 6A B C D 7、实物货币形态中被人们选择作为货币的商品必须具有的特性: A 、价值含量较大 B 、易于保存 C 、容易分割 D 、人们都乐于接受 8、信用货币具有的特征是:

A、是价值符号 B、是负债货币 C、可以任意发行 D、国家强制性 9、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区别在于: A、内在与外在 B、目的与手段 C、自发与人为规定 D、变化不一样 10、货币危机性最大的职能是: A、通手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国际货币 11、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一般将现金划入层次: A、M 0B、M 1 C、M 2 D、M 3 12 A 13 A 14 A C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下列属于准货币的选项是。 A、定期存款 B、活期存款 C、通货 D、M2 二、判断题(在下列题目中,你认为是对的打√,错的打×)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票和信用卡都是货币。()

2、财政收支、信贷收支、房租、水电费等支付都是借助于货币的媒介职能实现的。() 3、由于货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通常成为人们价值贮藏的首选。() 4、代用货币可以和所代表的金属货币自由兑换,所以称为足值货币。() 5、在不同的货币形态中,只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才能成为交易媒介。() 6、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例关系,与单位货币价值量成正比例关系。() 7、只有足值的贵金属才具有储存价值的职能,而纸币则没有变种职能。() 8、金银平行本位制中金银的交换比率由市场比价所决定,所以市场上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 9 10 1 2 3 4 么? 1 1、AC 2、C16、C17、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9、×10、× 三、名词解释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交易媒介:货币在商品与劳务的交换过程中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的规律? 答:(1)当货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就要求具有如下四个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交易;二是易于分割,即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无须支付费用等;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在广大地区之间进行交易。事实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就在不同程度上具备这样的特征。 随着交换的发展,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之路。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而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金属货币流通及其以前货币形态的演变基本上遵循了上述四个特征的要求,随着商品交换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形态越来越先进。 (2)金属货币与实物货币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用货币,之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因为: ①金属货币的产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币材的日益匮乏使人们开始寻找可以适应成倍增长的经济量的货币形式。 ②金银的国际分布极不平衡,动摇了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和自由兑换等贵金属流通的基础。 ③在金银复本位条件下,金贵银贱引起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这极大地撼动了复

合金本位的根基,随后的金本位制虽然克服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但因银退出了主币行列,所以使得原来就不足的货币金属量更显匮乏。 ④货币信用理论的发展和奥匈帝国打破“黄金桎梏”的实践使各国商业银行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公众则因金属货币流通、携带及保存的不方便而逐渐接受了银行券。同时各国都意识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是一种社会财富的浪费,也鼓励和支持银行券的流通。 ⑤经济危机使各国在贸易、金融等方面纷纷树起了壁垒。尤其是在古典重商主义的影响下,人们认为金银即国家财富,因此,各国都把金银作为战略物资管制起来。另外,连绵不断的战争和财政赤字使各国进一步管制黄金并大量发行不兑换银行券和纸币。 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 答:货币支付手段职能具有以下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因此出现货币危机的可能性大。 首先,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其次,货币具有相对的独立运动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引发通货膨胀。比如,中央银行可能为财政赤字而进行财政性发行,商业银行则可能为增加利润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等等。 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 答: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贮藏手段可以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量,并以此调节物价。其原因在于:金属货币有充足的实际价值,人们对其也有充足的信心。当流通中货币量过多而导致物价上升时,人们会持币待购或干脆长期贮藏货币,再加上金属货币的贮藏主要是窖藏方式,所以这样就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拉动物价回落;反之当物价下

浙江大学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Immune response: the response made by the host to defend itself against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substances. Antigen: An antigen is any agent capable of binding specifically to components of immune system, such as BCR and soluble antibodies Immunogen - A substance that induces a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All immunogens are antigens, but not all antigens are immunogens) Hapten:A hapten is a small molecule which could never induce an immune response when administered by themselves, but which can when attached to a large carrier such as a protein. Haptens have the property of antigencity but not immunogenicity. Antigenicity: The ability of a compound to bind with antibodies or 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 This binding is highly specific. Epitope: The portion of the antigen that binds specifically with the binding site of an antibody or a receptor on a lymphocyte. Epitopes determine the specificity of different antigens. Adjuvants: A substance that when mixed with an immunogen, enhances the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the immunogen. Complement:A group of serum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control of inflammation, the activation of phagocytes and the lytic attack on cell membranes. It belongs to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and can be recruited and brought into action by the adaptive immune system. MHC:A cluster of genes on chromosome 6 in humans, encoding cell surface molecules that are polymorphic and that code for antigens which lead to rapid graft reje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a single species which differ at these loci.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autoimmunity, and reproductive success. Cytokine (CK): Small soluble proteins that mediate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communications between leukocytes and other cells. Cytokine storm: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e.g. septic shock), large amounts of CKs (such as TNF) are produced, they may be active distant from their site of secretion.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s: Cell surface molecules which may appear on or disappear from the cell membrane of leukocyte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iffe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 They can also be found on other cells.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D): Cell surface molecules can be recognized by particular monoclonal antibodies. All of the monoclonal antibodies that react with a particular membrane molecule are grouped together as a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 A group of proteins involved in adhesion of cell to cell or cell to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such as ICAM-1, ICAM-2, ICAM-3, VCAM-1 and PECAM etc.

《货币金融学》课程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三章-201009

第十三章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一、填空 1.货币 2.现实不流通的货币 3.货币流通速度 4.对现实不流通货币的需求 5.外汇收支均衡 二、判断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三、单选 1.C 2.A 四、多选 1. ABC 2.BC 3.ABD 五、问答 1.简述物价水平变动对货币均衡的影响。 答:(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货币非均衡就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2)要把价格水平变动的因素至于视野之内,价格水平变动时会导致名义货币需求发生变动,若货币供给量没有做相应调整,货币非均衡的局面就会出现。 (3)名义货币需求的变化如果只是由于价格水平的波动引起的,实际的货币需求不会因此改变。此时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则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大。同样也说明了货币的非均衡。 2.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利率的关系。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和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其他条件不变,利率同公众的货币需求,同企业的货币需求,呈负相关;而货币供给,与利率变动呈正相关。货币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如果设想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假设货币需求增大而货币供给不变,就会拉动利率上升;反之则会下降。假设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增大,则会压低利率,反之则上升。 3.扼要说明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 答: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而货币供给都是通过银行体系的资产业务创造出来的。因此银行贷款活动调节货币供给规模,货币供给规模又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 如果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 然而,可能出现另外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就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者产生财政赤字,要求提供补充的货币供给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多从而形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6篇 货币理论【圣才出品】

第6篇货币理论 第19章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与货币需求 19.1 复习笔记 1.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揭示了在总收入规模既定情况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该货币需求理论最重要的特点是它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1)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方程式 ①货币流通速度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货币供给)与经济体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P×Y(总支出P×Y也称为经济体的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之间的联系,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收入)。M和P×Y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货币流通速度表示,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1年当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经济体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流通速度V可以更精确地定义为总支出P×Y除以货币数量M:V=(P×Y)/M。 ②交易方程式 上述公式两边同时乘以M,就可以得到交易方程式:M×V=P×Y。 该公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但是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它没有说明当货币供给M变动时,名义收入(P×Y)是否会同向变动:M的增加可能由V的下降所抵消。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体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假如人们使用赊

购账户和信用卡来进行交易,那么在购买时通常较少地使用货币,则流通速度上升。相反,如果购买时用现金或支票支付更加方便(两者都是货币),则流通速度会下降。费雪认为,由于经济体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影响,所以正常情况下,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③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货币数量论说明了在名义总支出数量既定前提下所持有的货币数量,实际上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交易方程式被改写成:M=PY/V。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M d)。此外,由于货币数量论假定流通速度为常量,我们用常数k代表1/V,将1/V和M分别替换为k和M d,可以将方程式改写成:M d=kPY。公式说明:因为k为常量,所以由既定水平的名义收入PY所支持的交易规模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d。因此,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2)从交易方程式到货币数量论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因此V=V_,从而将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量论,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支出)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M的变动:P×Y=M×V_。 上面的货币数量论公式说明,当货币数量M翻番时,M×V_也翻番,从而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一定翻番。 (3)数量论与物价水平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弹性,所以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故在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定。可以用一个固定值Y_来代替。因此,货币数量论表明,由于V_和Y_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番,P也必须翻番。古典经济学家借助货币数量论来解释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数

医学免疫学练习

医学免疫学复习思考题(一) Chapter 1 免疫学概论 1.什么是免疫?免疫有什么特点? 2.免疫的三大功能是什么?免疫的三大功能异常和正常各表现为什么? 3.免疫应答的类型包括什么和什么? 4.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5.什么是免疫细胞? Chapter 2 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器官包括哪些?各免疫器官的功能是什么? 2. 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哪些?人的外周免疫器官包括哪些?各有何主要功能? Chapter 3 抗原Antigen 1.什么是抗原、完全抗原、半抗原、共同抗原、异嗜性抗原、超抗原和佐剂? 2.抗原的两个基本特性是什么? 3.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什么是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有什么功能? 5.抗原的特异性是由什么决定的? 6.哪些情况下自身物质可以成为抗原? 7.什么是TD-Ag和TI-Ag?两者有什么区别? 8.医学上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有什么和什么?。 9.弗氏不完全佐剂与弗氏完全佐剂有什么不同? 10.人的T细胞和B细胞丝裂原主要有哪些? 11.试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异同点。 Chapter 4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1.什么是Immunoglobulin?什么是Antibody?两者有什么关系? 2.简述Immunoglobulin的基本结构。 3.根据将Immunoglobulin分为哪5类,其相应的重链分别是? 4.简述Immunoglobulin的功能区及其功能。 5.IgG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什么和什么片段,经胃蛋白酶水解后可得到什么片段? 6. J链和分泌片各存在于什么Immunoglobulin中?各有什么功能? 7.简述Immunoglobulin的功能。 8.在5类Immunoglobulin中,可通过胎盘,分子量最大,在个体发育及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Immunoglobulin是,外分泌液中最多的Immunoglobulin是,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mmunoglobulin是,亲细胞抗体是指, 初乳中含量最多的Ig是,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 是, 参与局部免疫的抗体是,溶血作用最强的抗体是,抗毒素抗体主要是。 9.新生儿脐带血中IgM增高,提示可能有。 10. Ig的功能区,与抗原结合的部分是,通过胎盘、活化补体的部分是,结合细胞的部分是,遗传标记的部分是。 11. 存在于外分泌液中的IgA称为,它是由两个、一个和一个组成。其中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和由粘膜下浆细胞合成。 12. 试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 Chapter 5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 1.什么是补体?补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2.简述补体的传统途径激活过程。 3.简述各途径补体活化过程中形成的酶及其组成、底物及产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