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终点名次判定法 插入法

终点名次判定法 插入法

终点名次判定法 插入法
终点名次判定法 插入法

总体是这样:以8条跑道为例,把1— 4道划分为A区,把5— 8道划分为B 区。如下图示,首先分别判断出A区和B区各自的名次,其次判断出A区1、2、3、4道后紧随着B区的人。然后把B区各道名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完成8个道的总名次。其原理是主要是把8条跑道划分名次分成了两大块,然后再进行组合,以达到减小难度,增加准确性的目的。

具体方法:终点主裁判首先负责总体的名次。一名裁判负责A区,也就是把1、2、3、4道的名次判断出来;第二名负责B区,即把5、6、7、8道的名次判断出来。下面的还需4名裁判,他们要分别判断出1、2、3、4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注意一定要是紧跟着的B区的人。然后由终点主裁判进行汇总,即把B区的各道插入到A区各道当中。这样就形成了全部8个道次的总名次。

详解:以8条跑道为例,假设按上图的名次冲过终点,名次为4、5、3、6、2、1、7、8。下面依据跟随插入法来详解。首先一名裁判员判断出A区名次。根据实际应为4、3、2、1;B区判断为5、6、7、8。实际工作中,AB区是非常重要的,是绝不能错的。所有的判断依据是在以AB区名次正确基础上进行的。这两名裁判应反应灵敏、眼光准确、有良好视野及大局观好。下面看1道,也就是1道后面紧跟着的B区的人,根据冲过终点的名次应为7道。负责看1道后面紧随B区的人可以直接喊7。裁判长就知道1道后B区的人是7道的。那么我们就知道最后的3个名次为1、7、8道。接下来以此类推。2道后紧跟着B

区的人,从实际冲剌来看,2道后没有紧随着B区的人。因为紧跟2道的人是1道。B区中没有紧跟2道的人。所以负责2道的裁判可以向主裁判报告说0,裁判长就知道2道和1道是紧跟的。那么最后的4个名次就为2、1、7、8道。再问3道,应为6,也就是3道与6道紧随。那最后6个名次就为3、6、2、1、7、8道。最后问4道应为5。即5道在4道和3道之间。这样总名次就出来了,依次为4、5、3、6、2、1、7、8道。就把B区的四个名次依次插入到A区当中。从而形成了8条跑道的总名次。

在实际裁判工作中,AB区的裁判要把自己负责分区的四个名次看出来。其实这也是有相当难度的。虽然道次并不多,但要一次性盯出4个名次来,也要掌握正确方法。除此之外,可介绍一点小经验,如果冲剌的速度非常快,难已马上做出选择,那么你应把冲剌曲线保留在头脑当中,过后再马上回忆,做出裁判。我们有过这方面经验的都知道,根据不同的冲剌曲线就可以知道各道名次。相比来说,负责1、2、3、4道后紧跟B区的裁判是难度可能更大些。需要裁判员准确的眼光和良好的预判。(注:现在有的学校由于场地限制,直道不够8条,那么应用跟随插入法时,A区可为1、2、3道,B区就为4、5、6道。)

跟随插入法也不是完美的,如果在1、2、3、4道后紧跟着B区的人看的不对,就会影响最后名次的确定。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察看A区各道后紧随着B 区的人的方法。这样才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以1道为例来说,运动员起跑过60

米后,就要密切注意1道所处的位置。在冲剌前10米要盯住1道与哪道最靠近。最后冲剌前的5米要基本判断出1道后面紧跟的是A区还是B区的运动员,如是B区的一定要知道是B区的哪一个道的,预先的判断一定要有。视线锁定1道,把在1道之前的运动员让过去,注意的重点是1道之后的道次。判断是哪道离1道最近,是B区的还要防止冲剌时运动员的全力加速或者意外造成的名次变化。其它几个分道也是同样的方法。

基础理论知识和常识清楚后,就需要在室外进行实践。通过实践来强化裁判技能并选取适合做裁判的学生。通常是这样安排。每一次选10名左右的学生跟随教师做裁判。其它学生由体委组织分组进行模拟比赛(主要是60米短跑)。当然了,需要事先画好8条跑道,我们老师和学生就得辛苦一下了(呵呵)。学生轮流做裁判,要从中选取适合做裁判的学生。在实习中,有一些学生会显示出做裁判的能力与特长来,这就是我们想要找的人。我大致会从两个班中挑选合适的学生。不会从太多的班中找,因为如果不在一个班级内,组织合练不方便。只在一个班级挑选,也会因为运动会期间,学生任务较多,被选做裁判的学生可能同时也会有其它任务,造成不便。

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在比赛中出错,常用的按名次盯人方法也采用,只不过变通一下,只用四个人,分别负责看12名、34名、56名和78名,这样就形成了以使跟插入法为主,按名次盯人为辅的方法,两组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补充,确保最后的名次快速准确的出来。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复习进程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国中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多媒体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1、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 传统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2)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3)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传统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

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4)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有许多方面是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是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教材;二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教学速度、节省课时,减轻了教师的劳动;三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将与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与仿真技术结合起来,与人工技术等高科技结合起来应用在教育教学中,那必将掀起人类教育事业的一场新革命。 1、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终点法 速率法 二点法

终点法速率法二点法 * 终点法具有不同分子结构的物质,对光谱有选择吸收的特性,吸收光谱的可在可见光区域也可在紫外或红外光区域。若利用物质对可见光谱的选择吸收作定量分析,此时主要表现为颜色的变化,称为比色分析法;若利用物质对紫外或红外光区域的选择吸收作定量分析,称为吸收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法和吸收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方便,已广泛用于临床生化分析,临床诊断试剂盒基本上都采用这二种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被测物的吸光特性符合Lambert-Beer定律: A=abc 其中A为吸光度,a为吸光系数或消光系数;b为光径,即光线通过的溶液的厚度,与比色皿有关,c为吸光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 在选定了试剂和仪器后,式中a和b是固定的,所以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与溶液吸光度的变化成正比。当反应到一定时间时,吸光度不再发生变化,我们称这一点为反应终点。 在终点法实验中,用以知浓度的标准液与待测标本同时测定,通过待测样品的吸光度(A样)与标准品吸光度(A标)的比较,根据朗-比定律,可以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值(c样),计算公式如下:C测定=A样品/A标准*C标准*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以及影响此速度的各种因素。其基本原理为一数学公式,称为米氏公 式:v=Vmax*[S]/(Km+[S]) 式中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Km为米氏常数,[S]为底物浓度,v为酶反应速度。Km是当酶反应速度达最大反应速度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重要的特征性物理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浓度无关。 米氏公式表明了底物浓度与酶反应速度间的定量关系,底物浓度是决定反应速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加入样品开始反应后,有几秒至几分钟的延滞期(其长短视所测对象及实验条件而定)0-T1,随后即为底物或产物变化与时间成直线的线性期T1-T2,速度是恒定的,即为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在此期间,因[S]很高,下降量甚微,反应速度不受[S]的影响,故此时的反应为零级反应,(线性反应时间的长短也与所测对象及实验条件有关)。最后因多种因素,反应进入混合反应期。 酶测定的动力学方法:酶活性测定法是酶浓度的间接测定法。只有当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而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时,才能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快慢来表示酶浓度的大小,这就是所谓的酶活性的最适条件,只有在此条件下测得酶活的大小才能真实代表酶含量的多少。根据米氏公式,为使酶反应初速度基本上接近Vmax,要求底物浓度[S]》Km,此时v与[E]成正比,[E]表示酶浓度。此时的米氏公式可变为:v=k[E]=Vmax,这就是动力学测定酶浓度的依据所在。 * 二点法(两点固定时间法) 先让酶与底物固定作用一段时间后,再测定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用二点法时,同样应选用酶反应的线性期进行测定,同时还应确定该法能测定酶活性的最高限度,对于超过此限的样品,应采用缩短反应时间或减少样品用量的办法进行测定。 但二点法的缺点是无法了解整个反应过程是否在线性期。 * 速率法在酶反应的最适条件下,连续监测不同反应时间内底物或产物含量的变化,从而计算出酶反应的初速度,即酶活性的高低。 通过酶偶联体系测定酶活性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即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其他酶与被测酶偶联起来,常把外加的最后一个偶联酶称为指示酶,其他的外加酶为辅助酶。使用最多的是需要辅酶Ⅰ、Ⅱ的氧化还原酶类,因为还原型辅酶Ⅰ(NADH)及还原型辅酶Ⅱ(NADPH)在340nm有强烈的光吸收,因而可通过测量340nm处吸光度值的变化来监测NADH及NAD+的含量变化,从而获得测定酶的酶活。 另一种连续监测法是用“色素原”底物,即底物本身无色,经酶作用后成为有色物,从而可通过监测生成物含量的变化间接得到测定酶的酶活。 在前一种方法中,如广泛应用的ALT(GPT)、AST(GOT)的速率法测定,后一种方法中有ALP的AMP法测定。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现在使用问卷进行调查的同行越来越多了,互联网也给问卷调查带来更多的机会。许多公司已经吧问卷调查作为最常规的了解用户的手段。本打算直接写问卷调查注意事项,后来琢磨一下,今天还是先聊聊问卷调查的优缺点,了解一些基本背景,后面我们再用实例谈谈问卷的具体设计,会更好一些。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 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调查员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入调查研究之中。其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能被量化出来。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 也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虽然他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但由于成本更低,更容易及时调整问卷设计上的不足,越来越多的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站,e-mail进行发布与回收。数据直接使用数据库记录,方便筛选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无论研究者是否参与了调查,或者参与的多少,都可以从问卷上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态度与行为。这种方式是其他任何方法也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问卷调查可以周期的进行而不受调查研究人员变更的影响,可以跟踪某些问题用户的变化。 问卷法的缺点 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 面向未来的调查(为设计进行的调查)很多时候需要了解用户的意图、动机和思维过程。问卷调查这类问题往往效果不佳,或者说问题设计比较难。而开放式的问题,回收质量、分析和统计等工作也会受影响。 我个人经验不是很丰富,自己总结有两条:第一,做问卷之前要做许多的其他调查活动,如:访谈、观察、出声思考等等。第二、问卷调查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方式比较合适,不能指望通过问卷获得更多。 调查问卷设计难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正确操作使用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十分重要。定标物质、反应试剂、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对定标结果,测试结果都有影响。为了正确使用生化分析仪,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我海力孚总结提出以下建议,仅供操作者和维修工程师参考。 一、按规定操作,定期保养维护仪器要按操作规定步骤操作,及时按说明书要求进行日维护,周维护,月、季度维护保养。特别注意当一个测试项目转到另一个测试项目时,必须及时清洗比色杯,将残余的反应液冲掉,否则将引起测试结果的错误。 二、按规定使用试剂设定参数使用的试剂一定要在保质期内,试剂一般保存在2-8℃温度之下。一定要按试剂说明要求输入设定参数。为保证测试准确,污染大的试剂可以增大吸液量,一般吸液量应大于400μl,一般项目为500μl,最大可用到700μl。要保证交叉污染率<1%。 三、正确处理样品一般要求样品: 1.按要求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和保存样品。 2.样品中不允许有凝块,不得浑浊。 3.样品中某些物质:如药物、抗凝剂、防腐剂不能影响测量。 4.样品因挥发不能长时间开盖放置。 5.溶血、黄疸、乳糜微粒会影响测量结果,建议做空白。 四、选择正确测试方法和设定延迟时间生化测试有多种方法,一般使用的有终点法、速率法、两点法等等。延迟时间是指自被测液体进入比色杯起,到实际测试开始的时间。所以为了使待测标本在比色池中温度平衡和微小气泡消失,一定的延时是必要的。一般大多数终点法测试要延迟5秒,而速率法在25℃以下,延时应不小于10秒,在30℃以下延迟应不小于12秒,而37℃以下延时应不小于15秒。另外,一般用两点法可选用试剂空白,而速率法不设空白。 五、实行完整的质控:通常生化分析仪测量的是反应液的吸光度值,而操作者希望得到的是浓度值,这就需要测试一个或多个已知浓度的反应液的吸光度值,得到一个换算因子。通过换算因子就可将待测反应液的吸光度值换算为浓度值。已知浓度的反应液称为标准样品,通过标准物质得到换算因子的过程称为定标。所以要想得到正确的换算因子,使测量准确可靠就必须使用可靠的标准物质和正确的定标。因此必须使用可靠标物并且事先输入标准和质控参数,才能使用仪器进行测试。要想测试准确必须对仪器实行完整的质控。

生化仪方法及参数设置有关的知识

方法及参数有关的知识 1、导向知识:生化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分光光度计,或者俗称比色计。分光光度计的依据是“朗伯—比尔定律”。 朗伯—比尔定律阐述了液体吸光度与液体浓度的关系,并且引申出相应的公式及推导公式。吸光度越高,溶液的色度也就越深,反之越浅。当然前提是同波长下。 一般来说,生化反应把吸光度增加的叫做正反应,或者叫做上升反应,色度越来越深;吸光度下降的反应叫做负反应或者下降反应,色度越来越浅。 应用和维修的界限其实很难划分,一般来说操作问题属于应用,故障属于维修。但结果问题有可能是应用问题,也有可能是故障,所以生化仪区分应用和维修我认为纯属找麻烦。 2、生化的测试方法:从分光光度计的方法来说,有透射和散射两种方法,生化仪只用到透射法,因为它只有一套光路。贝克曼的自有机型和特定蛋白仪及免疫类血凝类设备,还增加有散射法等等。 生化的测试方法只有两种,那就是终点法和速率法,其余方法都是衍生法。 而单试剂或者双试剂与否与方法关系不大,只跟衍生法有关。 2.1 终点法顾名思义,在反应终点进行吸光度测定的方法,其衍生方法有一点终点法,对应单试剂;两点终点法对应双试剂。还有一些相关的概念:试剂空白、血清空白。 先声明一下,下面出现的所有例图都是选自日立、奥林巴斯、东芝、拜耳这些生化仪的手册,选择的目的一是有代表性,而是清晰度好,并非我个人有所倾向。 2.2 一点终点法:也就是单试剂采用的方法。 这是奥林巴斯的曲线示意图,它是R1+S方式,所有生化仪都是以样本S的加入为正式读点的开始,之前加入的试剂读点都为0或负数。所有试剂和样本加入后,都进行搅拌。 上图中R1加入搅拌后进行第一个读点吸光度测试,读点编号为0,然后加入样本再次搅拌开始正式读点1-27。而测试读点是27,也就是反应终点。当然,不一定非要到最后一个读点,很多蛋白反应速度很快,几分钟就到达终点,所以根据情况设置。 奥林巴斯的机型算是一类机型,与贝克曼自有机型类似,R和S间隔读点,也正是这个特性引发了试剂空白和血清空白的应用。 而日立的机器代表着另一类机型,那就是S+R方式,但S和R在同一圈内加入,所以读点从1开始,没有0也没有负数。如下图:

调查研究法特点

(二)调查研究法的特点 1.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某一个人、某一个班级或某一所学校,也可以是某一市、某一省、或某一国家的教育情况,甚至可以是国际性的教育发展情况。调查对象的广泛性还表现在,教育调查研究是以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内容的,它们广泛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之中,因此从理论上说,一切教育现象都可以作为教育调查研究的对象。 2.调查手段的多样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调查手段和方法。如问卷、访谈、测量等,其中每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方式。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课题的大小和性质以及研究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 3.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进行教育调查研究时,要设计详细、具体的调查方案。在调查方案中,有各种研究变量的操作指示,有根据各种调查方法设计出的调查工具,如问卷、访谈提纲、测量表及试卷,也有供分析资料用的整理信息和统计的方法,等等。这样,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调查者就可以依据调查方案进行具体操作,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教育调查研究法在设备条件的控制环境上没有太多的要求。特别是对于数据资料的收集,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有较大的实用性。 4.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利用教育调查手段和方法获得的结果,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等形式表达出来的关于事实的报告,具有延时性的特点。相对来说,其所得资料的信度、效度不及观察研究所得的资料。 1、概念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不同外语教学法的优缺点(严选优质)

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一、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 翻译法也叫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阅读法(Reading Method)、古典法(Classical Method)。翻译法最早是在欧洲用来教授古典语言希腊语和拉丁语的外语教学方法,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中期开始被用来教授现代语言。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其突出的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历史悠久,其优点是: 1. 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2.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3. 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翻译法的缺点是: 1. 忽视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容易失去兴趣。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也叫自然法(Natural Method)、心理法(Psychological Method)、口语法(Oral Method)、改良法(Reformed Method)。针对翻译法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缺点,直接法于19世纪末在欧洲产生。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

直接法流行甚广,其优点是: 1. 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2. 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 3. 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其缺点是: 1. 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 2. 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三、听说法(Audiolingualism, Audiolingual Method) 听说法于20世纪40至60年代盛行于美国。二战爆发后,美国需要派大量的士兵出国作战,士兵们需要掌握所去国家的语言,政府临时抽调外语教学法和语言学专家以及有经验的外语教师,成立了外语训练中心,研究外语速成教学方法,以六至八个月为一期,培训士兵,其训练方法就是听和说,听说法就这样产生了。它吸收了直接法的许多优点,又受结构主义语言学( 重视共时语言(也就是口语)的研究,特别着重于分析、描写语言的结构系统;从不孤立地看待语言要素,认为语言的一切都奠定在关系的基础上)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认为外语学习是习惯的形成,采取模仿、机械练习和记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学生做大量的句型操练,不考虑意思和语境。 其优点是: 1. 培养学生敢于大胆主动地使用所学语言进行交谈,口语能力较强; 2. 句型操练对初学者帮助很大,语言规范; 其缺点是: 1. 大量的模仿和机械操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种家庭教育的优缺点

各种教育的优缺点 一、虎妈教育(强加式教育) 1、虎妈蔡美儿 蔡美儿说:“关于我的书,外界存在许多误读。”严苛是为了寻求教育平衡。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美国家长或许能从传统中国教育方式中学习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幼年“塑形”阶段。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优点:可以把孩子教育父成母喜爱的听话孩子,孩子不容易走弯路。 缺点:容易导致孩子优柔寡断不敢自己做决定的弱性格,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 2、猫爸:常智韬 常智韬认为,家长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他主张对孩子采取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孩子时,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他说,孩子10岁以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在关于学习的问题上,“猫爸”也有一些“虎妈”的影子。他曾对女儿说:“你不希望家长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对家长也是负担。但首先,你愿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能分清轻重缓急,和玩耍相比,学习更重要等,这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学习自觉了,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自主空间。” 3、“挫折教育”与“悍母” 蔡美儿对女儿如此严格要求,给人以“悍母”的印象,被称之为“中国式妈妈”的教育,人们将这种教育方式与美国妈妈的教育方式进行对比,出现了支持与反对方两大阵营。 支持者:赞同“中国式妈妈”的教育一方认为,中国妈妈给予孩子的严格教育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这是在学业和能力上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跟孩子无需谈尊重,因为他还没学会如何尊重别人,需要父母干预帮助他树立道德与人生观底线。而美国妈妈强调的是尊重孩子、鼓励孩子,批评孩子也只说些拐弯抹角的、鼓励性的话,这种温和的爱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溺爱。因此,中国的妈妈们比多数美国妈妈更胜一筹。 反对方:中国妈妈在美国已经成了“悍母”的代名词,强迫要求孩子,压抑情趣追求某种成功,无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持久发展,应当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有人认为,蔡美儿对孩子的教育还不算成功,因为她的两个女儿年龄还小,她对孩子的重负荷和严格要求的结果,还需时间来证明。

7、关于生化中的终点法中的两点法

关于生化中的终点法中的两点法,还有种叫法是固定时间法的一些题 新手上路,有哪位大侠能先容先容终点法中的两点法的原理,在生化上怎么往做两点法呀 (简单回答)最基本的生化反应方法有三种,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演变而来。1。速率法,有叫动态法,仪器连续检测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目的是得到吸光度变化速率。酶活性的检测大多用此方法。检测底物的是下降反应,又叫负反应,例如:ALT AST 等;检测天生物的是上升反应,又叫正反应,ALP。2。终点法。仪器检测生化反应某一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目的得到反应溶液的具体吸光度值。常见的有GLU,TP ,ALB 等 3。两点法。仪器检测生化反应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第二点减往第一点,得到吸光度的差值,检测底物的差值为负,检测天生物的差值为正,例如,中生试剂的肌酐项目Cr。 生化仪无论半自动或全自动,都有实验参数设置,只要按试剂说明正确设置,再照试剂说明做实验就行了。使用分光光度计另当别论。 两点法:又称为一级动力学法、固定时间法等,指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v=k[S]。由于底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变化越来越小。这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很长,理论上可以在任意时间段进行监测,但由于血清成份复杂,反应刚启动时反应较复杂,杂反应较多,必须经过一段延迟时间才能进进稳定反应期。 两点法不是什么终点法中的两点法,正确地说它应该属于动态法范畴,一种带标准的动态法.

新手上路,有哪位大侠能先容先容终点法中的两点法的原理,在生化上怎么往做两点法呀 (简单回答)最基本的生化反应方法有三种,其他的都是在此基础演变而来。1。速率法,有叫动态法,仪器连续检测生化反应过程中的吸光度变化,目的是得到吸光度变化速率。酶活性的检测大多用此方法。检测底物的是下降反应,又叫负反应,例如:ALT AST 等;检测天生物的是上升反应,又叫正反应,ALP。2。终点法。仪器检测生化反应某一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目的得到反应溶液的具体吸光度值。常见的有GLU,TP ,ALB 等 3。两点法。仪器检测生化反应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值,第二点减往第一点,得到吸光度的差值,检测底物的差值为负,检测天生物的差值为正,例如,中生试剂的肌酐项目Cr。 生化仪无论半自动或全自动,都有实验参数设置,只要按试剂说明正确设置,再照试剂说明做实验就行了。使用分光光度计另当别论。 两点法:又称为一级动力学法、固定时间法等,指在一定的反应时间内,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即v=k[S]。由于底物在不断的消耗,因此整个反应速度在不断的减小,表现为吸光度的变化越来越小。这类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很长,理论上可以在任意时间段进行监测,但由于血清成份复杂,反应刚启动时反应较复杂,杂反应较多,必须经过一段延迟时间才能进进稳定反应期。 两点法不是什么终点法中的两点法,正确地说它应该属于动态法范畴,一种带标准的动态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 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 (一)必选分析参数 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3.反应温度一般有30℃、37℃可供选择,通常固定为37℃。 4.主波长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是指定一个与被测物质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

随着现在社会的日益发展,在满足市场竞争的严峻考验下,如何做好资源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无疑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大到国家,小到个人,在采集信息的众多方法中,问卷调查常常是其中的主角,纸质问卷、电子邮件问卷等等,我们不能说哪个更好,但我们可以知道相互间的优缺点,以下是我通过综合比较后得出的结论: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问卷法节省时间、经费和人力,这是为什么经常采用问卷法的原因。 ?问卷法调查结果容易量化。 问卷调查是一种结构化的调查,其调查问题的表达形式、提问的顺序、答案的方式与方法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种文字交流方式,因此,任何个人,无论是研究者,还是调查员都不可能把主观偏见代入调查研究之中。其调查的统计结果一般都能被量化出来。 ?由于问卷调查结果便于统计处理与分析。 现在有大量的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据分析,有些甚至能直接帮助我们设计问卷。方便实施和分析。也方便进行数据挖掘。 ?现在的电子问卷克服了纸质问卷的一些缺点,方便实施与调整。 虽然他不可能取代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但由于成本更低,更容易及时调整问卷设计上的不足,越来越多的问卷采用电子问卷的形式,可以通过网站,e-mail进行发布与回收。数据直接使用数据库记录,方便筛选与分析。 ?问卷调查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调查。 无论研究者是否参与了调查,或者参与的多少,都可以从问卷上了解被访者的基本态度与行为。这种方式是其他任何方法也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问卷调查可以周期的进行而不受调查研究人员变更的影响,可以跟踪某些问题用户的变化。 问卷法的缺点 ?面向设计的问题问卷调查比较难 面向未来的调查(为设计进行的调查)很多时候需要了解用户的意图、动机和思维过程。问卷调查这类问题往往效果不佳,或者说问题设计比较难。而开放式的问题,回收质量、分析和统计等工作也会受影响。 我个人经验不是很丰富,自己总结有两条:第一,做问卷之前要做许多的其他调查活动,如:访谈、观察、出声思考等等。第二、问卷调查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方式比较合适,不能指望通过问卷获得更多。

讲授法的优缺点

优化课堂讲授提高教学有效性 前言: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各位共同探讨如何优化课堂讲授,讲授在教学活动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一直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方法。但是,在知识目标为主要目标的时代,教师过度的依赖讲授,忽略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导致运用不当,造成“注入式”、“满堂灌”,影响乃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招致人们质疑和批判。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被引入教学领域,出现了演示法,实验法等,但这些方法手段都必须和讲授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仍应把讲授作为基本的教学策略,应该采取扬弃的态度,发扬其优点,改善其不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讲授的效率。 一、课堂讲授中现状及成因 1、影响讲授效果的因素 讲授的效果受到——系列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性、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教学对象的特点等。 1.讲授自身的局限性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特定的功能和局限性,讲授也不例外。讲授容易导致教师主导讲、学生被动学的两个极端。主导性讲授很容易造成知识的单向传递,陷入“注入式”教学的怪圈,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的互动效果。被动性学习使得学生一味追寻教师讲授的思路,耳听手记,造成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记忆参与较多,智力活动参与较少,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利于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的性质 并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宜用讲授教学。讲授适宜于讲授与事实相关的知识,也适宜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往往不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直接选用讲授,使讲授有滥用之嫌,而且有时还事倍功半。例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计算机辅助教学(CAl)的出现,使教学方法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有些问题通过直观就豁然明了,而这些问题如果过多地运用讲授,不仅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且不易于学生接受理解。原子的构成中,出示图片,总结等。 3.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高效的讲授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讲授技巧、方法等方面具备较高的素质。特别是因为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师自身的语言素质和驾驭讲授语言的能力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 4.教学对象的特点 讲授效果还受到教学对象特点的制约。讲授特别适应适合听觉型学习者,而对视觉型学习者和动觉型学习者来说,讲授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来说,对于肢体动作智能发展突出的学生来说,讲授的效果就会比较差,而对于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发展突出的学生来说,其效果就比较好。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更适合规模较大的班级。

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

什么叫两点法、终点法、速率法? 两点法:测定酶反应开始后某一时间内(t1到t2)产物或底物浓度的总变化量以求取酶反应初速度的方法。 终点法:通过测定酶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或底物浓度总变化量,以求出酶活力的方法,亦称平衡法。 速率法:是指连续测定(每15秒~1分钟监测一次)酶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求出酶反应的初速度的方法,即连续监测法。 一、常用生化检测项目分析方法举例 1.终点法检测常用的有总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结合胆红素(氧化法或重氮法)、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血清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总胆汁酸(酶法)、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法)、尿酸(尿酸酶法)、总胆固醇(胆固醇氧化酶法)、甘油三酯(磷酸甘油氧化酶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直接测定法)、钙(偶氮砷Ⅲ法)、磷(紫外法)、镁(二甲苯胺蓝法)等。以上项目中,除钙、磷和镁基本上还使用单试剂方式分析因而采用一点终点法外,其它测定项目都可使用双试剂故能选用两点终点法,包括总蛋白、白蛋白测定均已有双试剂可用。 2.固定时间法苦味酸法测定肌酐采用此法。(两点法) 3.连续监测法对于酶活性测定一般应选用连续监测法,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氨酰基转移酶、淀粉酶和肌酸激酶等。一些代谢物酶法测定的项目如己糖激酶法测定葡萄糖、脲酶偶联法测定尿素等,也可用连续监测法。 4.透射比浊法透射比浊法可用于测定产生浊度反应的项目,多数属免疫比浊法,载脂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抗"O"、类风湿因子,以及血清中的其他蛋白质如前白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等均可用此法。 二、分析参数设置 分析仪的一些通用操作步骤如取样、冲洗、吸光度检测、数据处理等,其程序均已经固化在存储器里,用户不能修改。各种测定项目的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大部分也已设计好,存于磁盘中,供用户使用;目前大多数生化分析仪为开放式,用户可以更改这些参数。生化分析仪一般另外留一些检测项目的空白通道,由用户自己设定分析参数。因此必须理解各参数的确切意义。 一、分析参数介绍 (一)必选分析参数 这类参数是分析仪检测的前提条件,没有这些参数无法进行检测。 1.试验名称试验名称(test code)是指测定项目的标示符,常以项目的英文缩写来表示。 2.方法类型(也称反应模式)方法类型(assay)有终点法、两点法、连续监测法等,根据被检物质的检测方法原理选择其中一种反应类型。 3.反应温度一般有30℃、37℃可供选择,通常固定为37℃。 4.主波长主波长(primary wavelength)是指定一个与被测物质反应产物的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5.次波长次波长(secondary wavelength)是在使用双波长时,要指定一个与主波长、干扰物质光吸收有关的波长。

几种抽样调查方法比较

抽样调查技术课程论文 ---抽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 专业:林学 班级:林学四班 指导教师:朱光玉 作者:姚帅 20130221 日期: 2016年1月3日

抽样调查方法比较分析 一.调查目的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几种抽样调查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整群抽样,二阶抽样等。各个方法在应用时有其特点和优缺点。本文通过计算对这些调查方法做出简单的总结和计算,以求在实际生活的数理统计中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二.抽样方法介绍 1.简单随机抽样 设一个总体的个体数为N.如果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就称这样的抽样为简单随机抽样。 对于简单随机抽样需要注意:①它是不放回抽样;②它是逐个地进行抽取;③它是一种个体机会均等的抽样;④简单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不多的情况.生活中有许多用抽签法或类似抽签法的案例,如彩票摇奖、电视节目中电话号码抽奖、纳税凭证抽奖等.抽样时也要防止出现貌似合理的抽样方法,如到某星级宾馆问卷调查客人的收入情况来推断该地区的人均收入,或每隔一周到某一路口调查当地车流量等等。 2.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可将总体平均分成几个部分,从每个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的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 对于系统抽样需要注意:①系统抽样适用于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的情况,它与简单随机抽样的联系在于:将总体均分后的每一部分进行抽样时,采用的是简单随机抽样;②与简单随机抽样一样,系统抽样是等可能抽样,它是客观的、公平的;③总体中的个体数恰好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它们的比值作为系统抽样的间隔;当总体中的个体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时,可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总体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不断推广,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日益增多,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段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课堂在使用多媒体,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研究多媒体。然而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丹灵药,一好百好,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各有其优势和不足。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实,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是没有很大矛盾的,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更高更严格,传统的板书设计和板书实践、备课改作等用多媒体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甚至可以说老师的第一个粉笔字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校园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通常是教学者与学习者同时处于同一空间,在教室中学习者由于环境影响必须遵守某些行为规则即某些沟通方式。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讲台黑板上讲解并辅以黑板板书,学生在座位上听讲与练习的教学方式。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练习和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补充许多教材或经由考试增加许多练习的机会。 传统教学模式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2)学生是知识的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3)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3)是几千年教学模式精华的结晶;(4)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创新。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以教定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2)以本为本。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3)教路单一。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4)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具体而言,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缺点。 1.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学者依赖既有的经验,依照教科书

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比色分析的基本原理 比色分析是基于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又称吸光光度法。 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与其浓度有关。溶液的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利用光学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可以测定溶液的浓度。 根据吸收光的波长范围不同以及所使用的仪器精密程度,可分为光电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等。 比色分析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微量组分的测定。通常中测定含量在10-1~10-4mg/L的痕量组分。比色分析如同其他仪器分析一样,也具有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1%~5%)的缺点。但对于微量组分测定来说,由于绝对误差很小,测定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在现代仪器分析中,有60%左右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这种分析方法。在医学学科中,比色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卫生分析、生化分析等方面。 一、物质的颜色和光的关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自然是由不同波长(400~700nm)的电磁波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光,通过棱镜可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相连续的可见光谱。如把两种光以适当比例混合而产生白光感觉时,则这两种光的颜色互为补色。例如绿与紫、黄与蓝互为补色。 当白光通过溶液时,如果溶液对各种波长的光都不吸收,溶液就没有颜色。如果溶液吸收了其中一部分波长的光,则溶液就呈现透过溶液后剩余部分光的颜色。例如,我们看到KMnO4溶液在白光下呈紫红色,就是因为白光透过溶液时,绿色光大部分被吸收,而其他各色都能透过。在透过的光中除紫红色外都能两两互补成白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红色。 同理,CuSO4溶液能吸收黄色光,所以溶液呈蓝色。由此可见,有色溶液的颜色是被吸收光颜色的补色。吸收越多,则补色的颜色越深。比较溶液颜色的深度,实质上就是比较溶液对它所吸收光的吸收程度。表1-1列出了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表1-1 溶液的颜色与吸收光颜色的关系 二、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照射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图1-1)。

(完整版)市场调查方法优缺点

(一)访问法 1.面谈访问法 1)入户访问法优点:1>.直接性强;2.灵活性强;3.准确性强;4.调查有深度。 入户访问法缺点:1>.费用高,时间长;2.对调查人员的要求高;3.调查质量 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拦截访问法优点:1>.访问地点比较集中,时间短,可节省访问费和交通费; 2>.便于对调查人员进行监控; 3>.对拒访者可以放弃,重新拦截新的受访者,确保样本量不变。 拦截访问法缺点:1>.只能进行简单的、大众的问题调查,不适合内容复杂、不能公开的 问题调查; 2>.被调查对象的身份难以判别,在调查地点出现具有偶然性,可能影 响样本的代表性和调查资料的质量; 3>.拒访率高。 2.电话访问法优点:1>信息搜集速度快、费用低; 2>调查花费的时间短; 3>搜集市场调查资料覆盖面广; 4>被调查者不受调查人员在场的心理压力,可以比较自由地回答问题; 5>适宜访问不易接触到的被调查者; 6>易于控制调查质量。 电话访问法缺点:1>访问的成功率相对较低; 2>无法使用辅助工具; 3>访问时间不能过长,调查的内容难以深入,调查总体欠完整; 4>被调查者只限于能够进行电话沟通的范围; 5>对于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 3.邮寄法优点:1>调查区域较广; 2>调查费用较低,只需花费少量邮资和印刷费用; 3>被调查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填写问卷,被调查者无时间上的压力,回答质量较高。 4>通过让被调查者采取匿名方式,可对某些敏感和隐私情况进行调查; 5>无须对调查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管理。 邮寄法缺点:1>问题无反馈,回收率低; 2>信息反馈时间长,影响资料的时效性; 3>容易产生填答错误,无法评价其回答的可靠程度; 4>对被调查者的要求较高。 4.留置调查法优点:1>回收率高; 2>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回答问题且不受调查人员影响; 留置调查法缺点:1>调查受区域范围的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 2>调查费用较高; 3>占用被调查者时间较多。 (二)观察法优点:1>直观可靠; 2>真实性高; 3>不受语言交流的影响; 4>独立取舍,不受调查对象的影响。

试分析讲授法的优缺点

试分析讲授法的优缺点 时间:2011-06-23 17:01:28 来源:勤思考研网点击数:4331 参考书目历年真题考研大纲免费资料2015辅导班 试分析讲授法的优缺点。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它是一种传授的方法;从学生学的角度讲,它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方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又可以表现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不同的形式。 (2)讲授法的优点: ①在较短的时间内,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体系和步骤,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高。 ②成本低。一堂讲授课的基本费用即大学教师的薪水和几支粉笔,比起录制一个相等的电视节目,连同其人员和技术设备费在内要少很多。 ③通用性强,讲授课适用多种学科的教学,也可以适应教材或听众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其中某些内容。 ④集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教师通过内容丰富,且具有说服力的讲授,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摹仿教师的动机,采纳一位学者的价值标准。 (3)讲授法的弱点 ①讲授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够影响所传递的知识的性质、速度和供给量,如果过多的使用,会导致学生思维的移动。 ②讲授法作为一处以语言为媒介的方法,不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知识,学生不能直接体验教师教授的知识。

③讲授对记忆的影响较差,学生常常忘记所讲的具体内容,这对于较长时间讲课来说尤其明显。听的时间愈长,所记住的东西比例愈小。因此,讲课总时间中能够有效利用来学习的还不多。 更多试分析讲授法的优缺点。内容请咨询勤思考研在线老师!

生化分析仪方法学

了解生化分析仪基本参数的原理,有利于仪器、试剂的正确使用,有助于正确分析和处理测定数据。但是,配套系统的原装分析参数不宜 更改;采用非仪器配套的试剂及校准 品体系时,参数修改要慎重,对于不同仪器、不同类型的反应分析程序,所显示的人机对话分析参数 信息有所不同。一、反应监测时间 对于终点法来说,读取反应达到平衡时的吸光度计算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对于连续监测法来说,要注意观察反应进程曲线,从而确定反 应的预孵育期,延迟时间、连续监测的时段。对于一级或伪一级反应来说,连续监测的时间是一级反应的动态期的吸光度;对于基于零级 反应的酶催化活性浓度速率法测定,连续监测的是零级线性反应期的吸光度。对于连续监测法来说,动态反应期的时间越长,越适用于临 床应用,对于以酶为工具的代谢物酶促动力测定法,要增加动态反应期,即延长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竞争性抑制剂 ,这样还可以提高测定的线性范围,对于酶催化活性浓度连续监测法来说,一定要注意线性反应时间,有的酶,例如,以硫代丁酰胆碱为 底物的血清假性胆碱酯酶速率测定法,线性反应时间只有90秒。对于连续监测法来说,在监测期至少应读4个点(3个△A)。 多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在整个测定反应周期连续监测(如HITACHI 7170常规测定周期10分钟、监测34点,OLYMPUS AU 600固定周期8分15秒、监测27点),但反应监测时间是指该时间内的测定读数要用于结果计算。它的设置与加样点、加试剂点( 包括R1、R2……)、监测时间(读数点)、读数间隔时间及试剂样品比例等有关,要结合方法学,兼顾权衡。 1.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指仪器的一个分析周期中,试剂和样品混合最末一点测定读数时间。它对终点法尤其重要,是终点法的瓶颈。有的仪器多个反应时间可选 L如Hl?aTACHI 7170),须预先选定。多数仪器10分钟左右,这对试剂提出了较高要求。不少终点法试剂(尤其手工法试剂)反应时间常常也在l O分钟上下,测定时间没有余地,当样品浓度高或试剂质量下降时,均可致测定结果偏低。因此,终点法不宜采用标明反应时间接近和长 于仪器最大反应时间的试剂盒。否则,必须用接近测定范围上限的高浓度质控血清监测。 2.监测时间(读数点)和读数间隔时间各类型仪器不尽一致。离心式生化仪读数间隔时间短,监测时间也短。流动式生化仪读数间隔时 间一般较长。分立式生化仪一般监测时间10分钟左右,间隔10-30秒读数一次。有的仪器在整个测定反应周期全程读数,有的只读 取指定时间(点)的吸光度。 3.加试剂点采用双试剂时,加R2点决定R1与样品的反应时间,也决定R2与R1及样品的反应时间。一般仪器各5分钟左右。HI TACHI 7170有4个加试剂点,若采用双试剂,各5分钟,则加R2设在第3加试剂点。 4.反应监测时间还要考虑延迟时间的长短、测定物质的浓度范围及相关临床价值和工作效率等因素。 二、延迟时间 延迟时间(Delay Time)指试剂与样品混合后到监测开始之间的时间。一般用于两点法和速率法,某些情况下也用于终点法。终点法应选择反应趋于平 衡的时间(稳定期或平衡期)作测定,测定点前即所谓的孵育期。速率法的线性反应期之前即延迟期。正确选择延迟时间的长短,有利于 准确测定,减少试验误差。设置一般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还应考虑本室的仪器特点和工作程序。 1.仪器特点 比如,半自动生化仪多为流动比色池,要考虑泵速、进样管长短、反应液黏稠度及混合情况,以及室温、反应液温度同反应要求温度间的 温差等。全自动生化 仪的测定读数设置方式不同,直接以?°秒?±设置,或以测定点设置、测定点间隔时间不一样,需要灵活掌握。 2.试剂及方法学 (1)试剂组成在酶活性的连续监测法时,若试剂含工具酶数量多、偶联反应多,则激活反应时间一般较长,延迟时间也较长,如肌酸激 酶(NAC法)延迟时间常设置120-180秒;若试剂中底物经待测酶催化,其产物可以直接测定的,则延迟时间较短,如 -谷氨酰转移酶(GGT)设定30-60秒。同一项目同一方法,但试剂配方不同,其反应快慢等特征也可能不同,如白蛋白测定。白 蛋白与溴甲酚绿(BCG)为即时反应,10秒钟内已完成,其后球蛋白等也将与BCG发生反应,所以孵育时间不能延长。但在同一测 定时间,BcG浓度、缓冲液种类、pH和表面活性剂不J司的试剂,测定结果可能差异明显。 (2)样品异常成分干扰有的试验项目需要用工具酶将内源性代谢产物耗尽,比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试剂中须有足量的乳酸脱氢 酶(LDH)。如果使用单试剂,正常血清样品延迟时间60秒即可;但当内源性酮酸增多(如酮症酸中毒)时,试剂内LDH常常不能 在60秒内完全将其清除,剩余酮酸会进入监测期干扰测定,使测定结果偏高,所以延迟时间应增至90~120秒。采用双试剂,则可 在加入R1后即进入预孵育期。 (3)方法学要求比如肌酐(Jaffe法)测定的特异性不强,一般认为反应前20秒左右为乙酰乙酸等快反应干扰物呈色,后约 80 ~100秒为蛋白质等慢反应假肌酐呈色,20~60秒肌酐呈色反应占主导地位。采用两点法或速率法可减少干扰,但具体取多长的延 迟时间,应根据试剂和仪器读数特点,以干扰试验等方法来评价决定。 3.工作程序 要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合理设置参数,提高工作效率。最突出的例子是半自动生化仪上酶活性连续监测法的延迟时间设定。由于只能 单份样品逐一测定,若延迟时问全部设置在仪器内,每个延迟时间加监测时间至少1分钟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