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2017-2018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

【人教版】2017-2018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Word版,163页)

总第 1 课时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1 及练习一第 1、2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 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 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 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 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 4 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 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 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结果汇报。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1)一共有 4 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 体
,可以先一行摆 3 个小正方
,剩下的 1 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 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 论。 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 5 个同样的小正 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 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 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 ①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后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2 个的前面,如下图。
③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后面,如下图。
④可以摆在这 3 个小正方体任意 1 个的前面,如下图。

⑤可以把 1 个摆在后面,1 个摆在前面,如下图。
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 形,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1.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 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作业: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 题。

总第 2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2 及练习一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 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 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 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 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 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 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 。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 2 个,有的说 3 个??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 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投影出示例 2。 2.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 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 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
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 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 并且它的前面是 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 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 它的前排是 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 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 己的思考过程。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 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1.第 3 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 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并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第 4 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 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第 5 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第 6 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 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 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 3 个正方体,还可能是 4 个、5 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 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 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 7 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 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 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 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 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板书设计: 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 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 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 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总第 3 课时
第三课时
练习课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0 分) 1、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2、 3、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从( )个面。 。 ) 面看到的图形是 ; 从 ( 。 )
)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 (
)面看到的图形是
4、请分别在括号里注明下面四张照片是从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5、 ⑴ 从( )面看 ⑵
从(
)面看
从(
)面看
从(
)面看
从(
)面看
从(
)面看

二、填一填,连一连。(每空 2 分,每条线 2 分,共 26 分) 1.是谁看到的?(在括号里填动物名称。) (小鸡在车的右侧) 猴在车尾
狗在车的左侧
(
)
(
)
(
)
红红
兰兰
2、哪个图是小朋友从正面看到的? (在括号里填人物的名称。 ) 东东
(
)
(
)
(
)
3、他们看到 的形状分别是什 么?请你连一连。
正面
左侧面
右侧面
上面
4、请你填一填。

(把编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A
B
(1)从侧面看是图 A 的有( (2)从侧面看是图 B 的有( (3)从正面和上面看都是图 B 的有(
)。 )。 )。
三、 “对号入座”选一选。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 3 分,共 1 5 分) 1、从正面观察 ① 2、下面( ① ② ,所看到的图形是( ③ 。 ) 。
)立体图形从左面看,所看见的图形是 ② ③ 所看到的图形是( ③ 所看到的图形是( ③ ) 。
3、从上面观察 ① ②
) 。
4、从右面观察 ① ②
5、 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从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 这是 由( ① 4 )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模型。 ② 6 ③ 9
正面 左面 右面

三、画图高手。 1、看图画出它的正面和左侧面图形。(6 分)
上面:
正面:
左侧面:
2、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形状.(答案不唯一,一种即可。 )(5 分)
(1)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它可能是(
)。
(2)我在正面看到的是
,它可能是(
)。
3、下面立体图形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的形状分别是什么?画一画(每个 2 分,共 18 分)
上面
正面
左面
上面
正面
左面
上面
正面
左面

总第 4 课时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第一课时
教学三维目标: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 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 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 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 2×6=12 所以 2 是 12 的因数,6 也是 12 的因数; 12 是 2 的倍数,12 也是 6 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 12 的其他因数吗? (二) 、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 12 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 18 的 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 18÷1=18,18÷2=9,18 ÷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18=18,2×9=18?)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 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 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 所以不需 要写两个 6) 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 任何一个数的因数, 最小的一定是 ( ) , 而最大的一定是 ( )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 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 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 2 去乘 1、乘 2、乘 3、乘 4、?)
那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1、2 小题:找 3 和 5 的倍数。 汇报 3 的倍数有:3,6,9,12
改写成:3 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 3 分别乘以 1,2,3,??倍) 5 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 表示 2 的倍数 数 5 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 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3 的倍

总第 5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 1、2(1)、6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过程与方法: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 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教材第 5 页例 1。 12÷2=6 26÷8=3.5 (1)观察。 引导:观察例 1 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 (2)分类。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 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 第 一 类 12÷2=6 =5 20÷10=2 30÷6 第 二 类 9÷5=1.8 19÷7≈2.71 2 ÷3=0.6 26÷8=3.25 9÷5=1.8 19÷7≈2.71 30÷6=5 20÷10=2 2÷3=0.6 21÷21=1 63÷9=7
21÷21=1 63÷9=7
2.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 数和倍数) 二、探索新知:

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 1) (1)教师引导。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例如:12÷2=6,我们说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2)学生尝试。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3)深化认识。师:通过刚才的说一说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因数和倍数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相互依存的,二者不 能单独存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 倍数。例如,30÷6=5,30 是 6 和 5 的倍数,6 和 5 是 30 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 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 O) 。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 。 小结:如果 a÷b =c(a,b,c 均是不为 0 的自然数) ,那么 a 就是 b 和 c 的倍 数,b 和 c 是 a 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 2) 出示例 2: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18÷1=18,l 和 18 是 18 的因数; 18÷2=9, 2 和 9 是 18 的因数; 18÷3=6, 3 和 6 是 18 的因数。 引导学生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 全 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 18 的因数有:1,2,3,6,9 ,18。 (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 1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 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 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18 的全部因数。

明确:用图示法表示 18 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写上“18 的 因数” ,再把 1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 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0 的因数和 36 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30 的因数有 1,2,3,5,6,10,15,30。 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30 的因数 1,2,3,6,9,18 36 的因数 1,2,3,4,6,9,12,18,36
也可以表示如下:
老师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 6。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1、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2÷2=6 12 是 2 和 6 的倍数 2 和 6 是 12 的因数 18 的因数有 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 页“练习二”第 2(1)题。

总第 6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例 3 及练习二第 2(1)、3~8 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找出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之间存在因数和倍数的 关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 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使学 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0,28,42 的因数有哪些?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些数的因数个数的 ?一个数的 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二、探索新知 1.探索找倍数的方法。 (教学例 3) 出示例 3:2 的倍数有哪些? 师:你会找 2 的倍数吗?给你们 1 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时间到,你写了多少个 2 的倍数?生 1:15 个。生 2:24 个。 师:大家都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生 1:我是用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这样写下去的。 生 2:我也是用乘法,用 2 去乘 1、乘 2?? 师:哪些同学也是用乘法做的?

师:你们都是用 2 去乘一个数,所得的积就是 2 的倍数。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3:我用的是除法,用 2÷2=1,4÷2=2 6÷2=3??依次除下去。 师:很好!如果给你更长的时间,你能把 2 的倍数全部写出来吗? 师:为什么?(因为 2 的倍数有无数个) 师:怎么办?(用省略号) 师:通过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初步体会 2 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追问:你能用集合图表示 2 的倍数吗? 学生填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 (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 3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并组织交流。学生举例时可能 会产生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错例进行适时剖析。 4.反思提炼。师:从前面找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集体交流,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以下三点: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 (3)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三、巩固提升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4、5、6、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证正。 集体订正时,教师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 (1)第 4 题“15 的因数有哪些?”和“15 是哪些数的倍数”答案是一样的。 (2)第 5 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 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3)思考题:两数如果都是 7(或 9)倍数,它们的和也一定是 7(或 9)的倍 数,即如果两数都是 n 的倍数,它的和也是 n 的倍数。 2.利用求倍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出示:妈妈买来几个西瓜,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5 个 5 个地数,也正好数 完。这些西瓜最少有多少个? 理解题意,分析解答。

教师提示“2 个 2 个地数,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2 的倍数,5 个 5 个地 数,也正好数完,说明西瓜的个数是 5 的倍数,所以西瓜的个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 数。 交流汇报:2 的倍数有 2,4,6,8,10,12,14,16,18,20,? 5 的倍数有 5,10,15,20,25,30,?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有 10,20,?所以 2 和 5 共同的倍数最小的是 10。 答:这些西瓜最少有 10 个。 四、课堂小结 1.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 2.让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2×1=2 2×2=4 2×3=6 2×4=8 ?? 2 的倍数有 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作业: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1) 、3、8 题。 第二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总六) 2÷2=1 4÷2=2 6÷2=3 8÷2=4 因数和倍数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探索 2、5 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 2、5 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 是 2 或 5 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理解和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大家能否很快说出一个数的因 数和倍数呢? 师出示:1、在 2、3、5、8、10、12、25、40 这几个数中,40 的因数有几?5 的倍数有几? 2、在 6、10、12、15、18、20 这几个数中,哪个数是 2 的倍数?哪个数是 5 的倍数? 师:对于较小的数我们能很快判断它是 2 的倍数还是 5 的倍数。现在老师给几 个多位数大家来判断一下。 (师板书:3245 2963 8037 7231)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讨论、交流并计算。 集体汇报。 师:大家通过计算判断出了结果。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判断出一个数是 2 的倍数 还是 5 的倍数,不信,你们随意报一个数来考考老师。 生报数师回答并请两名学生计算。 师:通过计算,你们发现老师的判断正确吗?老师判断得又对又快,这其中有 什么奥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索的新知识。 (板书: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 二、教学探究 1、探索 2 的倍数的特征。 (1) 、师:学校要组织大家去博物馆参观,拿到票后,你们决定从哪个门入场 呢?为什么? 生观察主题图后发言阐述自己的想法。 师:请拿到票后决定走双号入口的同学起立,报出你们的座位号。 生报号,师板书。 师:这些数是双数,还可以怎么说?(也可以说是 2 的倍数)这些 2 的倍数看 上去排列很乱,但它们却有一个规律。请你们小组合作,先按一定的顺序给它们排 排队,在发现其中的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巡视。 (2) 、生集体汇报。 师根据生的汇报概括并板书:个位上是 0、2、4、6、8 的数都是 2 的倍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