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响

早期肠内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的影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情况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小于胎龄儿的早产儿,将其按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分组,早期应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方法,定期监测患儿头围、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并统计分析住院期间合并症以及宫外生长迟缓发生例数等。结果①≥34周组和<1.5 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较大,<34周组和≥1.5 kg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增长较小;出生体重大的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短,发生宫外发育迟缓的例数少(P<0.05)。②不同胎龄组中,患儿的体重和头围均呈增长趋势,与<34周组相比,≥34周组增加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胎龄的增加,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呈缩短趋势(P<0.05)。③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常见合并症为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先天畸形等,且<34周组患儿的感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有助于促进小于胎龄儿宫外生长发育,降低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

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 婴儿;小于胎龄儿;营养支持;宫外生长发育迟缓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6-0052-04

Effect on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on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SGA

HOU Xiaojing1 ZHANG Chengyuan2 FENG Zijian2

1.Weifang Medical University,Weifang 261041,China;

2.Neonatal Department,Weifang City Maternal and Child Care Service Centre,Weifang 26101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arly effect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on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SGA.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hospitalization data of 107 premature neonatal with SGA receiving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PN and EN)in NICU from Jun 2012 to Dec 2014. The patients were assign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different GA and birth weight,and monitored the head circumferences,triglyceride and other indicators. The complications were statistic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more 1.5 kg and less 34 W group,the head

circumferences and weights gained more in less 1.5 kg group and more 34 W group. Time of regaining birth weight were shorter and with fewer case of EUGR in more 1.5 kg group. In different GA group,the head circumferences and birth weight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the more 34 W added more. Neonatal asphyxia,hypoglycemia,hyperbilirubinemia,RDS,intracranial hemorrhage and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were shown as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SGA. The incidence rate of feeding intolerance and neonatal infections of less 34 W group were higher than more 34 W group. Conclusion Active application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clinical may increase extrauterine growth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andreduce complications of premature neonates with SGA.

[Key words] Premature neonates;SGA;Nutrition;EUGR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和存活率明显升高,死亡率不断下降,这与现代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广泛推广密不可分。改善早产儿的预后,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热点。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新生儿为小于胎龄儿。早产儿中的小于胎龄儿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受早产和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双重不利因素影响,生后更容易出现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状

态,并且,患儿的近期体格发育、远期预后等均与生后营养支持有密切关系。因此,注重小于胎龄儿生后营养支持尤为重要。本研究给予小于胎龄儿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记录其住院期间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以及胆红素、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变化,并统计住院期间合并症以及宫外生长迟缓发生情况,评估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方法对小于胎龄儿早产儿宫外体格发育的影响,为制定针对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生及生后2 h内转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标准:每例早产儿的出生体重由本院产科记录提供,按照胎龄对照中国15城市不同胎龄新生儿体重百分位数标准[1],出生体重低于相应胎龄第10百分位数的新生儿为小于胎龄儿;生后2 h内转入我科,且在我科住院时间≥1周;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死亡、先天性发育畸形、不能经口喂养以及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除外。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共107例,其中男53例,女54例;出生体重0.85~2.05 kg,平均(1.55±0.32)kg;胎龄:28+1~36+6周,平均(34.31±1.88)周。依据胎龄分为两组:<34周组、≥34周组,其中<34周40例,≥34周67例;依据出生体重

分为两组:<1.5 kg组、≥1.5 kg组,其中<1.5 kg 47例,≥1.5 kg 60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胃肠外营养应用方法参照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

临床应用指南[2]方法。使用小儿专用氨基酸(19AA):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占60%),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占30%),从生后第1天开始,起始剂量1.5~2.0 g/(kg?d),每日增加1.0 g/kg,加至3~3.5 g/(kg?d)[体重<1500 g,3.5 g/(kg?d)];20%含有中链三酰甘油的脂肪乳,生后24 h后开始,起始剂量为0.5~1.0 g/kg,每日增加0.5~1.0 g/kg,总量2.5~3.0 g/kg,高胆红素血症、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时减量或停用;葡萄糖从4~6 mg/(kg?min)开始,耐受后1~2mg/(kg?min?d),加至<11 mg/(kg?min);水溶性维生素0.5 mL/(kg?d),脂溶性维生素:BW<1500 g予1 mL/(kg?d),体重≥1500 g予0.4 mL/(kg?d)。非含氮热卡从60 kcal/kg逐渐增加至100 kcal/kg以上,静脉营养24 h匀速输入。部分小胎龄和低体重患儿放置中心静脉导管。

1.2.2 胃肠道内营养应用方法能耐受胃肠道喂养者尽

早开始喂养,出生体重>1000 g,病情相对稳定者生后12 h

内开始喂养,有严重围产窒息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适当推迟开奶时间。对于胎龄>34周吸吮和吞咽功能协调、病情稳定、呼吸<60次/min者采取经口喂养,胎龄<32周,吸吮和吞咽

功能不协调或由于疾病因素不能经口直接喂养者均采取鼻

饲管喂养,鼻饲管添加速度和喂养量参照文献[2]。胎龄在32~34周之间的患儿,根据患儿情况可选择经口喂养或管饲或两者结合。对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或病情较危重者采取微量喂养,喂养量为10~20 mL/(kg?d),并持续3~5 d,如果耐受良好,逐渐增加奶量。所有患儿能够提供新鲜母乳者喂养母乳;不能提供母乳者喂养专用配方奶,配方奶由经专门培训的护士经严格消毒统一配置。经口喂养每日达100 kcal/kg,停用肠外静脉营养。

1.2.3 有关并发症诊断①全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长期静脉输注(高)脂肪乳≥2周,监测直接胆红素(DBIL)值呈进行性升高,>1.5 mg/dL,或者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50%以上,除外其他病因[3]。②喂养不耐受:喂养后呕吐次数>3 次/d;鼻饲管回抽发现胃残余量增加(大于每日喂养总量的1/4或大于上次喂养量的1/3)或第2周末喂养量每次小于8 mL/kg,或出现腹胀(和)或便血(需除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4]。③败血症:具有体温不稳定、反应差、呼吸暂停等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培养(+)或非特异性检查≥ 2 条(+)。④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或胃管引流出鲜红色或咖啡色血液,和(或)出现肉眼血便或粪便潜血阳性(必须除外假性呕血或其他疾病并发消化道出血者)[5]。

1.3 观察指标

入院时、出院时以及住院期间每隔7天统一监测记录一次体重、头围、身长;住院期间每日晨间护理后称取早产儿空腹裸重(精确到10 g)。每周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常规。记录并统计患儿喂养的耐受情况、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恢复出生体重质量,住院天数和出院时EUGR的例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处理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对不同胎龄组患儿头围和体重等的影响

两组患儿头围和体重均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增加,与胎龄<34周组相比,胎龄≥34周组增长较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的增加,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呈逐渐缩短趋势。见表1。

2.2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对不同出生体重患儿头围和体重等的影响

两组患儿体重和头围均随住院天数的增加而呈逐渐增加趋势。出生体重≥1.5 kg组增加较少,出生体重<1.5 kg组增加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出生体重的增

加,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缩短,且≥1.5 kg组发生EUGR 的例数少。见表2。

表2 不同出生体重对患儿体重和头围等的影响

2.3 两组患儿主要合并症情况

107例患儿合并症为:新生儿感染30例,其中败血症4例,新生儿肺炎6例,结膜炎1例,新生儿窒息15例,低

血糖31例,高胆红素血症15例,喂养不耐受14例,颅内

出血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例,先天畸形4例,

红细胞增多症3例,呼吸暂停6例,胆汁淤积5例,消化道出血3例。 3 讨论

中华医学会新生儿学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总体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为13.10%,呈逐渐增加趋势,这部分高危新生儿的体格生长、智力发育、远期预后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关注。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的一项调查发现,36 周时体重低于第十百分位的大

部分超低出生体重儿,在生后18~22 个月时有近一半婴儿

的体重、头围等体格发育指标均低于校正月龄的第十百分位。经研究发现,极不成熟所导致的并发症、不适当的营养素摄入以及延迟达到推荐喂养量这三方面因素为主要原因[6]。2013年发表在Journal of Pediatrics上的国际早产儿喂养共

识16篇系列文章将SGA的营养推荐作为专门一章,体现了

这个群体营养支持的特殊性。虽然SGA 存在“追赶生长”

的情况,但仍有部分SGA 在成年时身材矮小,或伴有神经系统发育落后,出现认知障碍、学习障碍[7]。而早产儿中的小于胎龄儿,在胎儿生长过程中受到母亲、胎盘、自身等不利因素影响,不但存在宫内生长迟缓,而且直接影响其出生后生长。张惠芳等[8]的研究示:在8个月龄时头围低于正常的婴儿,8岁时其语言、计算和拼写等能力较正常儿童差,并且患儿童多动症的风险增加。因此,生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支持对于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极其重要。

正常胎儿宫内生长速率或Fenton宫内生长曲线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估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的参照标准,但仅仅关注体重增长是不完善的,还需要关注线性生长指标和神经发育指标,即身长和头围,三者结合能够更好的评估早产儿的早期营养情况[9]。SGA有其自身特点,常存在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其能否实现生后追赶性生长以及后期神经系统发育情况,一方面与宫内发育迟缓程度和胎龄有关,另一方面与生后营养支持关系密切。生后早产SGA 的喂养策略应该与AGA 早产儿不同,应该更注重个体化,从而达到宫内生长速率,维持正常的功能状态,改善远期预后[10]。

积极的肠内营养一方面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另一方面具有间接的促进胃肠功能成熟作用。Bloom BT等[11]报道早期积极肠内喂养具有促进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动力成熟的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完整性,从而减少胆汁淤积和早期

全身感染的发生。现在提倡的喂养策略包括:生后早期开奶、微量喂养、母乳喂养、保持大便通畅等。其中有关早期微量喂养、母乳喂养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母乳喂养不但能够早期改善喂养进程、减少NEC 和医院感染,而且能够降低日后患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以及某些肿瘤的风险,而且母乳喂养是神经系统不良结局的重要的保护因素[12]。更多的临床研究也证实经早期积极肠内营养的早产儿,特别是SGA能够更早的达到足量喂养,进而缩短肠外营养和住院时间,实现宫外追赶性生长,减少早期营养不良的发生。

肠外营养支持对改善早产儿,尤其对器官功能极不成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早期营养支持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13]。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患儿具有营养物质储备缺乏,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生后对热量要求高,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等特点,当肠内营养不可行时,或者肠内营养并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求时,必须给予足够的肠外营养支持,以提供热量和营养素,促进其早期生长。生后若不及时补充氨基酸,每天丢失储存蛋白质的1%,可以引起早期营养不良,氨基酸缺乏会使胰岛素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减少,从而限制葡萄糖的转运和能量代谢。有研究发现,生后1 d内给予补充氨基酸1~2.5 g/kg 有利于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预防分解代谢,避免负氮平衡,

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改善糖耐量安全[14],以及能够减少生理性体重下降,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有利于改善疾病转归及远期生长发育[15]。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住院天数的增加,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重组患儿的体重和头围均呈增长趋势,部分患儿甚至超过了同胎龄儿的宫内生长速度。其中胎龄≥34周组,即晚期早产儿组,其生后的追赶生长速度比胎龄<34周组快、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EUGR发生率低。

SGA可发生多种合并症,既往报道SGA常见合并症如新生儿窒息、低血糖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新生儿感染、先天畸形等本组均有发生。经统计发现,<34周小于胎龄儿的感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高于≥34周小于胎龄儿。目前,有关肠外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报道不一,主要分为代谢性、感染性和机械性三大类并发症。其中有关肠外营养相关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差异很大,其病因复杂,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禁食时间,静脉氨基酸、脂肪乳累计用量及感染等是PNAC的高危因素。本研究107例患儿5例出现胆汁淤积,发生率为4.67%,低于已经报道的7%~85%发生率,其中胆道闭锁1例,其余4例患儿体重最小者0.9 kg,住院时间均在32 d以上,静脉营养应用时间长,其中3例合并贫血,2例合并感染,但静脉营养应用剂量都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范围内,考虑可能与以上多种因素相关,但因本研究发生PNAC

的例数少,所以未做有关感染、贫血等因素的分层研究。早期经口喂养是PNAC的保护性因素,所以早开奶、积极防治

感染、尽量缩短静脉营养应用时间是防PNAC的重要措施[16]。另外,早产儿凝血机制不健全,出血发生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与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感染、自身凝血功能异常等相关,本研究出现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与以往肠内外营养方面报道结果不一致,考虑受多种出血因素影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方法有利于提供充足的营养,预防早期营养不良,加快小于胎龄儿的生长速率,减少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实现转化期和稳定期生长发育目标,提高和改善小于胎龄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954.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全文详解版) 作者: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张春一 来源:“广东省新生儿抢救护理中心”微信平台,2015-02-10 本文缩减版已投稿《中华围产医学杂志》,于2015年2期刊发,为感谢各位同仁对平台及作者的垂注,特贡献此“全文详解版”。 小编提醒:在学习国外喂养指南的同时要考虑到国内外诊疗护理的差异,例如:国外母乳喂养率高、院感发生率低、护理人员人手充足等。 1、引言 足够的营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和健康的必要条件。营养方案首选肠内营养,早期肠外营养也非常重要,是肠内营养的补充。极低体重儿喂养的首要目标是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全肠内营养,维持最好的生长和营养状态,并避免喂养速度过快导致的不良并发症。 加拿大McMaster大学的多学科工作组开展了结构化文献查阅,严格提出循证依据,提交给更多新生儿科医生商讨,最终形成了本文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建议。我们尽可能按照循证医学中心的标准标注出了证据级别(LOE),证据级别分类如下: 1a 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系统评价 1b 置信区间较窄的单个随机对照研究 2a 队列研究的系统评价 2b 单个的队列研究或低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3a 病例对照研究的系统评价 3b 单个的病例对照研究

4 病例系列报道,低质量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5 专家意见 2、达到全胃肠内喂养的时间 2.1 建议 出生体重<1000g的早产儿喂养目标是生后2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150-180ml/kg/d),1000-1500g早产儿目标是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个别早产儿特别是1000g以下早产儿不能耐受大量肠内喂养,因此本目标需要个体化评估。 2.2 依据 较快达到全胃肠内喂养可以尽快拔除血管内置管、减少败血症发生、减少其他导管相关的并发症(LOE 2b)。标准化喂养方案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生后1周内达到全胃肠内喂养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喂养量达到170ml/kg/d的中位时间是生后7天,而且并不增加呼吸暂停、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3、喂奶频次 3.1 建议 建议1250g以上早产儿每3小时喂奶一次。1250g以下早产儿尚无足够证据决定选择每隔3小时喂奶还是每隔2小时喂奶。 3.2 依据 在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92名出生体重<1750g的新生儿随机分为隔3小时喂养组和隔2小时喂养组,两组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隔3小时喂养组花在喂奶上的时间少于隔2小时喂养组(LOE2b)。另外两个回顾性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反,一项研究认为隔3 小时喂养和隔2小时喂养效果相似,另一项研究认为隔2小时喂养更有益处。 4、非营养性喂养:开始时间、喂养量、持续时间 4.1 建议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包括加奶策略、喂奶耐受性观察、体位护理、胃管管理护理、腹部按摩。结果:60例早产儿中,经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后,存活率为91.67%,死亡率为8.33%。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早产儿的抢救存活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案,给予相应护理,使早产儿得到最佳的营养支持,以此改善早产儿远期预后效果,稳定生长,提高生存率。 标签: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 近年来,早产儿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对早产儿的急救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早产儿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衡量预后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早产儿给予科学的肠内营养是保证患儿生长发育安全的物质基础,若出现营养障碍则会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威胁早产儿的生命安全,为此尽快给予肠内营养,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探究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均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胎龄<34周存活的早产儿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胎龄为25~34周,平均胎龄(28.3± 2.4)周,出生体重1300~2000 g,平均体重(1800±236)g,合并围产期窒息20例,新生儿硬肿症12例,吸入性肺炎13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症9例,新生儿败血症6例。 1.2 方法 1.2.1 加奶策略对出生后存活下来病情较为稳定的早产儿,在出生后的12 h 内给予鼻胃管间歇推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病情较不稳定新生儿,于出生后延迟24~48 h给予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配方奶为辅,根据新生儿的具体的胎龄和体重按时进行喂养,对体重1300~15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18 ml/(kg·d);对体重1500~2000 g的新生儿,每天给予总奶液量36 ml/(kg·d)[2]。若新生儿在喂养1周后,无腹胀、奶液潴留等并发症,则在在往后的喂养中,每天增加奶量15~20 ml/(kg·d),直至达到150 ml/(kg·d)。 1.2.2 喂奶耐受性观察喂养期间应观察新生儿的胃部残余奶量,在每次喂奶前,对新生儿用注射器抽吸,检查胃部有无奶液潴留发生,若潴留奶量低于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可将潴留奶液再次注回胃部,并对新生儿给予预期每次的给奶量;若留奶量超过上次喂奶量的一半,应减量喂奶,或停止喂养1次。在对胃部抽吸的过程中,若发现有血液等异常情况,应停止喂奶,并排查病因,对症处理[3]。同时也应观察新生儿有无腹胀,测量时固定早产儿腹部某一部位和测量时间,若腹围增加1.5 cm时,或腹胀有张力则需要适当减小喂奶量,对排便困难的新生儿,可用温度适宜的盐水灌肠。观察有无呼吸暂停,排查呼吸暂停与喂养有无关系。为避免出现胃食管反流,应取俯卧头高脚低体位,并适当减少喂养量和喂养次数。密切观察新生儿的血糖、喂奶量、排泄量、体重变化[4]。 1.2.3 体位护理早产儿以俯卧体位为主,适当采取仰卧位交替。通过俯卧体位尖山胃潴留、降低腹胀、预防胃食管反流,促进呼吸器官发育,平稳呼吸和心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版(草案)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第二部分成人营养需要量 第三部分营养风险筛查(NRS) 第四部分肠外营养素 第五部分输注路径 第六部分疾病营养支持 一.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 四.危重病 五.成人烧伤 六.胰腺炎 七.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 八.炎性肠病 九.肝脏疾病与肝移植 十.心血管疾病 十一.神经性疾病 十二.糖尿病 Ⅱ.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2006 版)(草案) 第一部分总论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大中规模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CSPEN组织我国临床营养、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于当年制定和公布了第一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登载。这是我国首个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出版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 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2006年1月,CSPEN开始组织《肠外和肠内营养临床指南》修订工作。在广泛听取和收集国内同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2006年4月,召开了2006版指南第一次“共识工作会议”,讨论重

(完整版)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概况:我国每年出生约100万早产儿。早产儿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VIP。中国城市早产儿发生率2002:7.7%、2005:7.8%、-VLBW:8%、-ELBW:1%科学的营养管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保证生命的关键环节之一。充足均衡的营养是保证早产儿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早产儿的理想生长要兼顾“质”和“量”。质:生长速率(体重)、量:体成分和功能。 蛋白/能量比(P/E),推荐的早产儿适宜能量110-135kcal/kg.d,当P/E适宜(3.2-4.1g/100kcal),摄入能量>100kcal/kg.d时,可使体质成分接近宫内参照值。 蛋白质摄入3.5-4.5g/kg.d ,体重增长速率与蛋白质成线性关系。蛋白质摄入< 3.2g/kg.d,而摄入能量很高,仍能保持宫内生长速率,但体脂含量百分比大大高于胎儿比例。 2010年指南推荐蛋白质推荐量:<1000g者4.0-4.5g/kg.d,体重在1000-1800g 者3.5-4.0g/kg.d,在出院前适当递减。 美国儿科学会AAP,2009推荐:应给予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素使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体重增长的成分接近相同胎龄的正常胎儿。 欧洲儿科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AN,2010.推荐:为早产儿提供营养素的质和量要满足类似于胎儿宫内的生长和与之相符的满意的功能状态。 早产儿理想生长的标准=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 ?23-27周21g/kg.d(15g/d) ?35-37周12g/kg.d(33g/d) ?平均16g/kg.d(25g/d) 在发育的关键期或敏感期的营养状况将对机体或各器官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身的影响。从广义的角度讲,“关键期”应当指从胎儿一直到出生后前几年内,尤其是生后第一年。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UGR)定义: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计量指标小于等于相应宫内生长速率期望值的第10百分位。 国内外早产儿EUGR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中国早产儿EUGR发生率较高。(中华儿科杂志,2009.) 神经认知障碍 超低出生体重儿多中心队列研究,按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速率分4组,有495例随访至18-22个月,对其生长参数、神经运动发育、心理智力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研究表明90%的出生体重低于600 g的早产儿存在神经发育异常。随早期生长速率的递增,脑瘫、运动和智力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范本

肠外肠临床营养指南手册 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二O一一年六月

20世纪60年代末,肠外营养(PN)与肠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代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40年来,在营养制剂、输液方法和代理论上,都有着迅速的发展、进步,甚至有些概念也在改变。如在开始阶段提出要给予高热量,应用了Hyperalimenlation一词,经临床实践证明,给予超高热量并不能被机体所接受。在机体应激状况下,即使是根据测定或计算的热量都难以给予,并且还有加重机体代紊乱的可能,从而提出了低热量(hypocaloric)的概念。其后又发现,长期低热量营养有损于机体的恢复,在应用上要有一定的时限性。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反复改善而进步的。医学亦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频繁的在更改,逐步深入,不断发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制订并发布,是临床营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包括临床营养医生制订规化的序贯肠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功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有不明之处,请与营养科联系。 二O一一年六月

常用名词定义 (5) 第一章成人营养素需要量 (6) 一、背景 (6) 二、证据 (6) 三、推荐意见 (7) 第二章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9) 一、背景 (9) 二、证据 (9) 三、推荐意见 (10) 第三章肠外营养素 (11) 第一节氨基酸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1) 三、推荐意见 (11) 第二节脂肪乳 (11) 一、背景 (11) 二、证据 (12) 三、推荐意见 (13) 第四章营养支持输注系统 (13) 第一节肠营养管饲途径 (13) 一、背景 (13) 二、证据 (14) 三、推荐意见 (14) 第二节肠营养输注泵 (Enteral Feeding Pump) (14) 一、背景 (14) 二、证据 (15) 三、推荐意见 (15) 第三节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15) 一、背景 (15) 二、证据 (16) 三、推荐意见 (17) 第五章疾病营养支持 (19) 第一节术后糖电解质输液 (19) 一、背景 (19) 二、证据 (19) 三、推荐意见 (20) 第二节围手术期肠外营养 (21) 一、背景 (21) 二、证据 (21) 三、推荐意见 (22) 第三节围手术期肠营养 (22) 一、背景 (22) 二、证据 (22) 三、推荐意见 (23)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新生儿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 持治疗体会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49例肠闭锁进行胃肠手术后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术后24h予肠内营养,另19例术后全肠外营养超过5天。结果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患儿在术后发生感染率、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全肠外营养。结论胃肠手术后新生儿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的,它能使新生儿肠道功能更快恢复,并能减少并发症,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新生儿;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肠手术 [Abstract]ObjectiveTo disguss the effect of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versus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Methods30 cases fed with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19 cases fed with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10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time of 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was 62 hours in TPN groups and 43 hour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The length of stay was 19 days in TPN groups and 10 days in the EN-PN groups. It was up to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The costs was 18795.34 RMB in TPN groups and 10861.45 RMB in the EN-PN groups. It has achieve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occurred in 6.7% patients fed enterally versus 15.8% fed parenterally. It reache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ConclusionEarly enteral nutrition combined parenteral nutrition after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is safe,simple,feasible and physiology,the recovery of bowel movement is quicker. It has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costs is lower. [Key words]infant;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体重儿及危重患儿存活率提高,新生儿胃肠手术后营养治疗对于新生儿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存活及预后至关重要。新生儿体内热量储备少,耐受完全禁食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对于新生儿胃肠手术创伤大,一旦营养缺乏,会使机体抵抗力、恢复力受到显著地破坏,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加,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尤为重要。消化道畸形为新生儿常见胃肠外科疾病,现收集本院2006年1月—2010年

ICU危重病人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精)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禁忌证: 难以耐受经口EN 到ICU <24小时 需进一步监测、评估 禁忌证:急性胰腺炎 肠管吻合术后 肠管缺血损伤肠痿 急诊肠切除术急诊内窥镜 术肠梗阻 高位鼻胃功能损伤炎性肠 病加重 *仍然需要营养支持 开始TPN: 应用加入谷氨酰胺的TPN 每12小时评估EN指证 开始TPN适应证:应用加 入谷氨酰胺的TPN 每12小时 评估EN指证增至100% 达到目标?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病人能经口进食吗?是 ----- ?经口进食(能摄入80%以上的营养)「否 胃肠是否'有功能?----------------------- ? 肠外营养有11是预消化配方 消化吸收功能? ---------------- ? r否是 肠道功能问题? (腹泻便秘)疋 ---- ? 膳食纤维配方 肠外肠内营养支持ICU—营养制剂的选 择 标准配方

ICU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指南流程图(EN)1表: CSPEN-ICU 患者腹泻? 大便形态具有临床阳性体征? 临床应用药物 适应证? 患者临床应用 敏感抗生素? 持续EN 否?原医嘱执行 疋调整药物及营养素 ■适应EN 是 选择不同营养素 ■辅助EN EN患者禁忌证: 1腹泻临床阳性体征 1水样便〉300ml每天 2)大便失禁〉4次每天 3)导管或创口污染风险 2、EN后明显腹胀、反流 3、增加腹部并发症风险 4、临床需要胃肠负压吸引 5、胃潴留〉200ml EN后 选择 要素营养素? 腹泻好转? 是 . 恢复EN 原医嘱执行 药物引起腹泻原因: 灭吐灵; 氨茶碱;镁剂; 红霉素; 木糖醇; 磷制剂; 奎尼丁; 甘露醇; 减少量或次数直到好转 恢复EN 原医嘱执行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 引言 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肠外营养是指当新生儿不能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由静脉供给热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适应症】 各种原因造成较长时间不能经胃肠喂养者; 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NEC,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频繁呼吸困难等; 由于早产儿胃肠道的不成熟或疾病的影响,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无法经口摄入足够的营养素,需要肠外营养的支持。 【禁忌症】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NEC等抗生素治疗病情稳定前; 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纠正前; 慎用减少剂量; 肝肾功能不全,尿素氮>12.9mmol/L; 严重缺氧,血小板严重减少者。 【方法】 1. 输注原则: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多、浓度:淡→浓

2. 品种:单独静脉通道、持续(16~18 h)均匀,勿>24h。 3. 输入方式:全合一制剂输液泵静脉输入。 4. 输入途径:PICC周围静脉 5. 具体剂量 (1)出生后2小时内开始给予氨基酸 起始剂量1.5 g/kg/d,增加1 g/kg/d,并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 g/kg/d (2)生后24小时内给予脂肪乳剂 1.0 g/kg/d增加0.5 g/kg/d,并逐步增加到3-4g/kg/d (3)葡萄糖起始剂量为4 mg/kg/min ,血糖正常情况下每天增加1-2 mg/kg/min,足月儿15-18 g/kg/d(<12.5mg/kg/min) ,早产儿12-16 g/kg/d(<11mg/kg/min)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要停止PN (4)早产儿能量、蛋白质需求 表1-9 能量需求 生后第1天kcal/ kg/d 过渡期 kcal/kg/d 生长期 kcal/kg/d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新生儿肠外营养(第四版)

计算方法 仅供修正 全合一 法国学者Solassol 于1974年提出,将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水、电解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按一 定的比例和一定的配制程序混合配置,再存放一玻璃瓶或塑料袋中,统一输注给人体。这种输注技术称之为全合一(all in one )输注[1] 。维持全合一营养液(主要是脂肪,包括油水不分层、脂肪颗粒完整等)的稳定性是此技术的关键。80 年代,美国FDA 批准全合一。主要优点:1. 减少污染机会。2. 提高氮的利用。3. 减少高血糖及肝损害等并发症。4. 简化操作,便于护理。5. 氨基酸有助于脂肪乳的稳定。6. 满足“脂肪乳输注最好>16小时均匀输入”的要求[2] 。 由于目前国产营养袋规格为1升及3升,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需要总液量仅为几十毫升,故需专门配制。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 )以下情况禁用:严重感染、严重代酸、呼吸衰竭、明显循环障碍、严重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异常等。以下情况慎用:上述情况不严 重时;当高脂血症、高胆红素血症时,应用脂肪总量应<1.0g/kg.d [4,5,6] 。 例1:2kg ,第三日龄,肠外营养第二天,总液量100ml/kg.d 。蛋白质及脂肪1g/kg.d (均从0.5g/kg.d 开始,每日递增0.5g/kg.d 至3.5g/kg.d [3]);Na +3.0mmol/kg.d ;第1周后或K +<4mmol/L 时再补K +1.5mmol/kg.d [2,3,6]。(对于LBW 可予Na +2.6mmol /kg.d ,K +0~0.2mmol/kg.d [3])。 总量 200ml -20ml(长期医嘱10%GS20ml+抗生素等)=180ml 20%中长链脂肪乳 2g/20%=10ml 8.5%乐凡命 2g/8.5%≈24ml Na + 精确固定每日给Na +量,以便于日后根据血Na +水平增减给Na +量。 为使Na +/Clˉ接近血浆141/103,即3/2,故将总Na +量的2/3由氯化钠供应,1/3由碳酸氢钠供应。 今日共需6.0mmol ,故需10%氯化钠4/1.709≈2.3ml ,5%碳酸氢钠2/0.595≈3.4ml 。 K + 不补或少量补10%氯化钾不超过1.5mmol/kg×2kg /1.342mmol/ml ≈2.0ml 。 糖 180ml -10ml -24ml -2.3ml -3.4ml -水乐维他2ml -维他利匹特10ml -安达美2ml=126ml , 按葡萄糖6~8mg/kg.min (VLBWI 为4~6mg/kg.min [9])计算,需配制糖浓度约9%。 即加入10%葡萄糖115ml+50%葡萄糖10ml 。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输注速度和浓度 10%Glucose 115ml 50% Glucose 10ml 10%氯化钠 2.3ml 5%碳酸氢钠 3.4ml 水乐维他 2ml 维他利匹特 10ml 安达美 2ml 肝素 90U 8.5%乐凡命 24ml 20%中长链脂肪乳 10ml ivgtt(9ml/h) 配制顺序: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要求最好避光)、微量元素等高渗液体可破坏 脂肪乳剂的完整性,故先将它们与葡萄糖 溶液混合稀释,再加入脂溶性维生素、氨基酸,最后加入肝素+脂肪乳,边加边摇,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配好后于24 h 内用完,输液泵输注 [2,5] 。 注意: 1.尽早经口微量喂养。最初的喂养予10ml/kg/24h 连续鼻饲管滴注或每2~3小时间歇经管喂养。如果能耐受,每天增加10~15ml/kg ,不超过20ml/kg [7]。每日总液量参考文献5、6、10。 2.热卡:葡萄糖20g×4kcal/g+脂肪5ml×1.9kcal/ml ≈90kcal 。可只计算非蛋白质热卡,>100kcal/kg.d 且无严重应急状态时LBW 体重可增加15g/kg.d [6,7]。LBW 能量需要(kcal/kg.d ):静息消耗50,间段活动15,偶尔寒冷应激(体温调节)10,摄食的热作用8,大便丢失12,生长另需25,共120。但由于TPN 时(尤其是LBW ),大便丢失少,寒冷应激少,活动少等,实际需要80~100即可[3]。 3.张力:Na +6+Clˉ4+HCO 3ˉ2=12mmol ,12mmol/0.180L :300mmol/L ≈ 1/5张。Na ++K +最好小于150mmol/L ,否则易引起脂肪颗粒破坏[7] 。 4.脂肪乳:(1)脂肪乳输注最好>16小时,否则易导致肺氧合功能不良(肺内脂肪聚集)及脂肪超载综合征(血中脂肪聚集→发热、肝脾肿大、WBC 升高、贫血、PL 减少、PT 延长、肝脏损害、高脂血症) [2,4]。(2)即使是患病的LBW 生后即用脂肪乳,亦未见短程副作用,还能保护肺脏免受

美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 (摘自ASPEN “Guideline for the use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atients ”) 前言 ASPEN(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学会)曾在1993年出版了“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旨在为临床营养支持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1999年ASPEN再次组织专家小组对其进行修订,并于今年年初推出了这个2002年修订版本。 临床营养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我国,近些年来临床营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水平进步也相当快,而目前我们在基层临床仍缺乏一个具有普遍指导能力的应用规范或原则,ASPEN发布的这个“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然而我们仍然非常需要一个针对中国临床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营养应用原则”,希望本文,美国版的“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摘要译文,为广大中国临床医生提供临床营养的参考指导的同时,能早日呼唤出相应的“中国版本”,以促进我国的临床营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肠外与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原则”的3个目标: 1.必须真实地反映出营养支持在目前临床实践及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2.必须为临床医生及专业从事营养支持的医务人员提供表述清晰、具有临床实践依据的建议指导; 3.将作为一种工具,为政策制定者、健康卫生机构、保险公司和从事临床营养的专业人员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改善医疗体系及与临床营养支持相关的政策、规定。 指导原则所依据的可靠程度分为三个级别(分别标示在下文的括号内): A. 其可靠性根据前瞻的、随机的研究结果;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全肠外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行为发育差异。结果实验组早产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行为发育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采用全肠外营养可以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促进行为发育,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肠外营养;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行为发育 早产儿体重偏低、免疫能力和消化功能发育不全,极易感染各类疾病,直接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发育[1]。营养支持用于改善早产儿免疫功能在临床得到广泛认同。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6例早产儿随机分组,讨论全肠外营养对早产儿营养、免疫功能及行为发育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实验组男9例,女14例,胎龄30~34周,平均胎龄(31.52±5.75)周;对照组男10例,女13例,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31.92±5.16)周。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早产儿均应用常规治疗,包括:补液、吸氧、对症治疗等,实验组早产儿应用全肠外营养,静脉输注全营养混合液,蛋白质剂量为0.5 g/kg,碳水化合物剂量为6 g/kg,脂肪剂量为0.5 g/kg,液体量为100 ml/kg,根据早产儿的实际情况调整递增量,其中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应用剂量参考早产儿具体情况给予。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行为差异。营养状况评价标准[2]:日平均增长体重、前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免疫功能评价指标:检测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行为发育: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 1. 4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验组与对照组早产儿营养状况比较实验组早产儿营养状况较对照组

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指南(适应症,禁忌,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 发表者:陈泽涛 3650人已访问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 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 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 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二、禁忌证 1、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严重腹腔感染; 2、严重应激状态早期、休克状态、持续麻痹性肠梗阻; 3、短肠综合征早期; 4、高流量空肠瘘; 5、持续严重呕吐、顽固性腹泻、严重小肠炎、严重结肠炎; 6、胃肠功能障碍,或某些要求胃肠休息的情况; 7、急性胰腺炎初期; 8、3 个月以内婴儿、严重糖类或氨基酸代谢异常者,不宜使用要素膳。 三、并发症 (一)胃肠并发症 1、恶心、呕吐:主要是因有些营养液,高渗透压导致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营养液脂肪含量过高等,特别是要素膳的口感差。可按上述病因,作相应处理,要素膳推荐

2014.6.28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营养及指南推荐 早产儿:<37孕周(259天)的活产儿 LBW:<2500g VLBW:<1500g ELBW:<1000g 原则:尽早开始肠外营养,尽快达到目标值,同时条件允许下,尽早肠内营养,尽早达到全肠内营养。 生后第1天即提供至少2g/Kg.d的蛋白质(2.2-2.4g/Kg.d),并尽早增加到目标量。 生后第1天即可提供脂肪乳(0.5-2g/Kg.d不等),逐渐增加目标量。 根据糖耐受情况,逐日增加葡萄糖(4→10-12mg/Kg.min),静脉营养中应包括钙,磷,镁在内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静脉通路:UVC/PICC/外周静脉 计算方法:NICU静脉营养管理软件NICUTPN 肠内营养 AAP指南18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05-130Kcal/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小于胎龄儿(SGA)比适于胎龄儿(AGA)需要更多的能量,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能量摄入量:110-135Kcal/Kg.d AAP指南18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3.0-4.0g/Kg.d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体重<1000g:4.0-4.5g/Kg.d(3.6-4.1g/100Kcal) 体重<1000-1800g:3.5-4.0g/Kg.d(3.2-3.6g/100Kcal)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蛋白质摄入量:足月儿2-3g.kg-1.d-1 早产儿3.5-4.5g.kg-1.d-1 <1kg, 4.0-4.5g.kg-1.d-1 1-1.8kg, 3.5-4.0g.kg-1.d-1 AAP指南18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ESPGHAN指南19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5-12.0g/100Kcal,(11.6-13.2g/kg.d)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推荐碳水化合物摄入量:10-14g/Kg.d,占总能量40%-50% AAP指南18 ESPGHAN指南19 钙100-220mg/kg.d 120-140mg/kg.d 磷60-140mg/kg.d 60-90mg/kg.d 钙磷比-- 1.5-2.0 铁2-4mg/kg.d 2-3mg/kg.d VitD 150-400IU/kg.d 800-1000IU/d(此处不按体重计算) VitA 700-1500IU/d 400-1000ug/kg.d(1ug=3.33IU)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 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 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

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或考虑使用以缓释淀粉为碳水化合物的肠内营养制剂以减少单位时间内的糖摄入。 5.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能力,确定肠内营养配方中营养物质的化学组成形式。消化功能受损(如胰腺炎、腹部大手术后早期、胆道梗阻)或吸收功能障碍(广泛肠切除、炎症性肠病、放射性肠炎)者,需要简单、易吸收的配方(如水解蛋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一、定义: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二、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且生命受到威胁。 全静脉营养: 1、慢性肠梗阻 2、肠瘘 3、严重的慢性腹泻 4、大面积烧伤 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6、体重小于1K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部分静脉营养: 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1500g之间,热卡摄入<90Cal/kg.d 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Cal/kg.d 三、相对禁忌症 1、黄疸 2、肝功能异常 3、循环衰竭, 4、肾功能衰竭,BUN>12.5mg/L 5、高脂血症 6、血小板减少 7、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 四、输入途径: 1、中心静脉 2、周围静脉 五、液量 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不同体重新生儿出生后液体需要量(ml/kg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al。 六、热卡 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al/kg.d。在TPN实施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 七、静脉营养成分 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11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μ/kg。 2、氨基酸: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d时可开始应用。开始0.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 3、脂肪:现多用10%Intralipid,开始0.5g/Kg/d,以0.5g/Kg/d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大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 4、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