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SCI -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ECONOMY 2006年第16卷第12期

[14]

Hartung F ,Girod B.watermarking of MPEG -2encoded video without

decoding and reencording [J ].SPIE proceeding on muItimedia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San Jose ,1997,3020:264-273.[15]黄继武,姚若河.基于块分类的自适应图像水印算法[J ].中国图像图形学报,1999,4(8>:1640-1643.[16]韦志辉.基于小波域视觉门限模型的数字水印技术

[J ].东南大学学报,1998,28(5>:44-48.

[17]黄豫蕾,陈树中.基于HVS 和图像统计特征的数字水印技术[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1>:102-104.[18]

刘瑞祯,谭铁牛.数字图像水印研究综述

[J ].通信学报,2000,21(8>:39-47.

[19]李思静,杨小帆,石磊.数字水印:数字产品所有权保护的有力武器[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21(10>:16-17.

[20]王炳锡.数字水印技术

[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1]

Stefan Katzenbeisser ,Fabien A P PetitcoIaa.信息隐藏技术---

隐写术与数字水印[M ].吴秋新,纽心忻,杨义先,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1:1-8.

(责任编辑:薛培荣>

"""""""""""""""

第一作者简介:涂燕琼,女,1981年5月生,2002年毕业于南方冶金学院,现为江西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0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助教,江西省赣州市江西理工大学327#信箱,341000.

Summary of the Digital Watermarking Technigue

TU Yan !giong,JIA Xi !ling

ABSTRACT :The digitaI watelmalking technigue,which is a new technigue fol plotecting the copylight of the digitaI ploducts occulling in lecent yeals,is a hot point of the lesealch of intelnationaI academic cilcIels at plesent.This papel intloduces the plesent lesealch situation and basic plincipIe of digitaI watelmalking,the cIassification and main appIying fieIds of the watelmalking,and Iooks folwald to the deveIoping dilection of the lesealch on the digitaI watelmalking technigue.

KEY WORDS :digitaI watelmalking;copylight plotection;watelmalking aIgolithm

1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

细胞工程属于广义的遗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细胞中携带的全套遗

传信息的基因或染色体整个导入另一种生物细胞,从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创造新的生物类型 它包括细胞融合 细胞重组 染色体工程 细胞器移植 原生质体诱变及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因此,研究者称细胞工程为细胞操作技术

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是细胞融合

(CeII fusion >技术及细胞杂交

(CeII hybridization >,并取得一些突破性研究进展 细胞融合是应用经紫外线灭活的病毒(如仙台病毒>或以聚乙二醇和溶血卵磷脂处理体外培养细胞,使其细胞质膜发生改变,导致细胞互相合并而成多核体 同种细胞的融合称为同核体,不同种细胞的融合称为异核体 后者在以后的分裂过程中,不同遗传型染色体混合产生单核合核体 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分析细胞的质核关系 基因表现的调节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应用细胞融合可以大量培育新的生物类型 细胞杂交是应用细胞融合技术,使不同种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合并 由不同种的体细胞经过细胞融合后形成双核细胞,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互混后产生的杂交单核子细胞便是杂交细胞,也称合核体 运用此法,亦可改变生物性状,培育出大量适合人类需求的新品系 新近细胞重组(CeII Reconstitution >在细胞工程开发与应用研究方面发展较快,成果颇多 细胞重组是由不同细胞的核体与细胞质在融合子介导下并合形成完整细胞,在研究真核细胞的核 质相互关系及基因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核体与胞质体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的诱导下能合并成为完整的重组细胞 目前不仅能使大鼠核体与小鼠胞质体并合成为新细胞,还能使人的核体与小鼠的胞质体并合成为重组细胞 若将胞质与完整的细胞融合,构成一个含有亲本核和两个亲本胞质的杂种细胞称为@胞质杂种",就可以把一个亲本细胞的胞质基因(如线粒体基因>转移到另一个亲本细胞内,这样又成了基因重组育种新技术 这在细胞工程的研发上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2

细胞工程的发展现状

2.1

细胞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可以培育新型生物物种 它能打破只有同种生物

杂交才能育种的限制,实现了种间亦可育种的突破 目前细胞融合技术不仅可以把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 不同来源的动物细胞进行融合,而且还可以把动植物细胞融合在一起 该细胞工程的实施对于创造动物 植物 微生物新品种以及在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国家病毒学和细胞融合实验室,在进行两种文章编号:1005-6033(2006>12-0145-02

收稿日期:2006-02-19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要:简介了细胞工程的概念及基本操作,论述了其在若干重要领域研究取得的重

大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细胞工程 基因 细胞融合 细胞杂交中图分类号:@813

文献标识码:A

145

小鼠肿瘤细胞的研究实验时9观察到一种新类型细胞的形成0这种新型细胞具有与亲本细胞不同的形态特征以及不同的生长方式0特别是这种新型细胞的核所含的染色体数目等于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的总和0这个结论被进一步的重复实验观察所证实0在被推广到其他非肿瘤小鼠细胞上也得到类似的结论0实验表明9这些细胞的融合率非常低9介于l>lO-4和lXl0-6之间9后来9研究者采用日本血凝病毒(JHV提高了动物肿瘤细胞的融合率0这时研究人员进行新的实验时发现9JHV病毒可受紫外线辐射而完全失活9尽管如此9它仍然保持诱发细胞融合的能力0接着9日本的科学家在这方面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9他们通过实验证实9使用减活仙台病毒诱发人体HeIa细胞和小鼠肿瘤细胞融合取得了成功9属于不同目的脊椎动物细胞之间都能诱发体细胞融合0专家们在评审这些实验新发现时指出9这既是细胞工程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9也是生命科学理论上的一大发展9它给遗传育种9人为促进生物快速进化找到了一条新路0在这一新技术新理论的推动下9细胞工程的新成果接踵出现0如英国科学家于l975年研制成功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9这是英国科学家KohIer和MiIsten利用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进行融合并从中筛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株0英国科学家还把免疫的小鼠B细胞9即能够分泌某种特殊抗体的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种细胞0它既能像B细胞那样产生并分泌免疫特异抗体9又像骨髓细胞那样无限繁殖9这种纯系产生的抗体叫单克隆抗体0单克隆抗体问世后很快就应用于临床实践9被称之为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导弹 0因为它能够引导药物定向和有选择地攻击癌细胞0目前已用于治疗诊断癌症艾滋病等多种疑难疾病9及快速诊断人类动物和农作物病害等方面9成为细胞工程在医学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0

2.2用原生质体培育成功水稻新品种

日本秋田生物技术公司和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联合采用细胞工程的原生质体突变9将秋田小町稻育成新秋田小町新品种0秋田小町是秋田县培育出的水稻品种9黏性稍低于舆光水稻9口感颇佳0它与舆光一样享有良好的声誉0

开发水稻新品种通常的方法是采用不同品种间的杂交来进行的9如秋田小町就是舆光和奥舆292经过杂交培育出的品种0而新秋田小町则仅仅是以秋田小町一个品种9用细胞工程技术开发出的早熟高产新品种0研究者采用的细胞工程被称之为原生质体突变 0即当除掉植物细胞上的细胞壁9就会产生被称为原生质体的裸细胞 9在一定条件下9培育这种原生质体9一个细胞就能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0这是利用再生时发生的各种突然变异的一种育种技术0

秋田遗传资源开发利用中心从发生的各种突变的秋田小町子代中挑选了与秋田小町品质一样9但成熟期早产量更高的突变类型9进一步培育成了新秋田小町0在试种过程中9产量大大提高9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0

我国科学家利用细胞工程的原生体育种在世界上首创了食用菌属间原生质体杂交0食用菌体细胞杂交育种9是近几年世界上发展较快的一项高新技术9但一直仅限于种间原生质体杂交0河北农业大学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究9终于实现了平菇与香菇属间原生质体杂交9并得到了杂交种9培育出了子实体0研究者对此无性杂交种子实体与亲本子实体的形态特征氨基酸成分及同二酶谱进行比较9有力地提供了杂交种具备了新的优良性状的证据0这种属间杂交新品种9既有香菇的独特香味和优良品质9又有平菇的高产量生长周期短易栽培抗逆性强等特性0

运用原生质体突变和原生质体杂交培育出优良品种9不仅在生命科学理论上是重大突破9还为快速培育高产品种提供了证据9更是为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新生物类型开辟了一条新途径0

2.3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的开发应用

由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9即植物的体细胞具有母体植株全部遗传信息并会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0因而9每一个植物细胞可以像胚胎细胞一样9经离体培养再生成植株0

随着细胞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9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这一细胞工程技术也无例外地得到发展9目前已在许多植物上9特别是在农林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0尤其在林木优良品种和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方面进展较快0如在远缘杂交林木育种中9杂种Fl代数量往往极少9而通过组织培养可以迅速扩大杂种群体0如银白杨X新疆杨PopuIusaIba X P boueamg杂种萌动芽和茎尖的诱成苗3又如白杨派复合杂种PopuIus aIbaX P dividianaXP simoni XP tomentosa离体培养形成植株9可迅速扩大杂种群体9加速优良无性系的繁育0

胚培养可以克服林木杂交育种中由于胚胎发育受阻而引起的杂种不育9也是大量繁殖杂种后代扩大杂种群体的一种有效手段0在林木育种上9近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0如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泡桐杂合体PauIowina eIomgataXP tomentosa未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9诱导出再生植株9这一成果对克服泡桐远缘杂种不育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法0统计资料显示9目前全世界已有6000多种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成株0实验证实9植物叶肉细胞茎尖根尖花粉胚胚乳等细胞或组织均可以再生成植株0细胞工程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重要支柱性技术之一0

3展望

进入新世纪以来9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产生的效益9已是举世瞩目0它已成为高新技术开发的重要领域0加拿大植物学家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谈到单个植物细胞9运用细胞工程技术如在一加仑培养基里可以快速地培育出300万株优良品种克隆云杉植株来0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园艺学家认为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培育植物不但在技术上已证明可行9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0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得到纯系9避免种子繁殖时发生后代变异9可以快速繁育9一年之内就可以生产数十万株植物9而且是无病害的0还有9植物细胞本身体积小9运输方便9在一个小小的温室瓶中就可进行培养9其经济效益之巨大是可以想象的0

展望未来9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9细胞工程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必然会在2l世纪初叶有一个更快速的发展0我们必须抓住这一契机9促进我国在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医药业等方面的高速发展0

参考文献

l林学颜.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9l999.

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9l995.

3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J.科技信息杂志9l9955l0-ll.

责任编辑刘翠玲!!!!!!!!!!!!!!!

第一作者简介孙毅9男9l936年l0月生9l960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9教授9信阳师范学院生达科技开发公司9河南省信阳市信阳师范学院老干处9464000.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and Prospects for the Cell Engineering

SUN Yi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of the ceII engineering9discusses on the major progresses of the ceII engineering in severaI important fieIds9and Iooks forward to its deveIoping prospects.

KEY WORDS ceII engineering3gene3ceII fusion3ceII hybridization

孙毅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本刊E!maiI:bjb@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8031017.html,综述"#$

细胞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作者:孙毅, SUN Yi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刊名: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2006,16(12)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条)

1.孙毅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 1995(05)

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 1995

3.林学颜现代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1999

引证文献(2条)

1.王剑文.章良.周建芹.邹婷生物制药方向细胞工程课程建设刍议[期刊论文]-药学教育 2009(1)

2.张洁.陈琰.王冬梅.刘刚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08(2)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28031017.html,/Periodical_kjqbkfyjj200612085.aspx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与前景 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细胞融合现象,首先在病料组织中发现了由细胞融合产生的多核细胞,紧接着发现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正常细胞中也可发生细胞融合,随后在体外组织培养中也发现了离体细胞的融合现象。自从发现活病毒可在体内介导癌细胞融合后,人们又实现了利用灭活病毒促进动物异种细胞融合,从而打破了细胞融合的种属屏障,推动细胞融合技术跃上新的 台阶。原生质体的大量制备较为困难,限制了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因此植物细胞融合的起步较动物细胞融合要迟10年左右。直到用酶法大量制备有活力的原生质体获得成功后,才使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工作迅速发展起来。由于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存在着病毒制备困难、操作复杂、灭活病毒的效价差异大等原因,人们又找到了比病毒简便、快速和高效且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使用方便的化学物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但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的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毒性很大,因此人们又找到了新的方法来替代PEG,这些新方法有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和激光融合技术以及空间融合技术等。纵观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不断改进首先表现在融合剂上,从致癌活病毒到灭活病毒再到化学物质,其次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一般采用将化学法和物理法结合起来进行,如将磁、超声、机械等和激光、电相结合,同时添加化学剂以便进一步提高融合率,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始终朝操作方便、简单,便于量化研究,同时融合率又能得到不断提高的 方向发展。 1.细胞融合的意义 所谓细胞融合就是指在外力(诱导剂或促融剂)作用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源(种、属间)细胞或原生质体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的现象称为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口]。如取材为体细胞则称体细胞杂交,体细胞融合后可形成四倍体或多倍体细胞,由此形成的杂交细胞,其特性会有很大的变化。细胞融合不受种属的局限,可实现种间生物体细胞的融合,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因而是改造细胞遗传物质的有力手段。它的意义在于从此打破了仅仅依赖有性杂交重组基因创造新种的界限和生殖壁垒,极大地扩大了遗传物质的重组范围;细胞融合技术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在技术和仪器设备上的要求不象基因工程那样复杂,投资少,有利于广泛开展研究和推广,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正得到科学界的日益重视[2_引。经过长期反复研究和实践,细胞融合技术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已成为生物工程的基础技术之一。特别是近20年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有力地推动了生物科学各领域的发展。细胞融合方法得到了不断的更新,融合率也得到逐步的提高。 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动物细胞融合是从细胞水平来改变动物细胞的遗传性,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疫苗等特定的生物制品,改良培育动物新品种,缩短动物的育种过程。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范围已广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绘制人类基因图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虽然细胞杂交属于理论生物学范畴,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在基础理论研究上,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对研究细胞分化、基因定位、肿瘤发生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应用方面,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在药物定向释放系统、细胞治疗以及抗肿瘤免疫等方面起到重要的用。动物体细

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国内外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热门方向之一,干细胞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中国在干细胞领域投入重金支持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力推动干细胞产业化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世界干细胞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中国在该学科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提出了针对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干细胞,研究现状,前景与展望 Abstract: Stem cell research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fields in biomedicine nowada ys. Many countries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em cell industry because of the great s ocial benefits and market potential. USA,EU,Japan,Korea and China have increased the input of capital dramatically to promote the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of stem cel l as well as stem cell industry. By comparing the situation of stem cell research at ho me and abroad,we found that,in recent years,an obvi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stem cell research, however,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till exists. And further puts forward the policy sugges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em c ell research in China. Key words:stem cells,research status,prospect 1、前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细胞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干细胞的成功,干细胞经适当诱导分化可发育为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成为移植供体的新来源,作为“种子细胞”的干细胞可以通过细胞工程的方法在体外发育为各种特异性的细胞供移植和细胞替代所需,并可作为基因疗法的靶细胞用于治疗和研究。由于干细胞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已成为近年来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stem cells)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

TC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

TCR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 T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近期的癌症研究中大放异彩,“主力部队”是CAR-T和TCR-T这两种技术。相对于 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的关注度相对低些,但是这两种细胞疗法都属于利 用患者自身的 T淋巴细胞治疗癌症的前沿基因疗法。研究发现,在实体瘤治疗方面,TCR疗 法可能比CAR疗法更有优势。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T细胞受体(TCR)能识别 不同的广泛亲和力的配体,参与激活多种生理过程。TCR细胞疗法定制功能性TCR,具有最 佳的抗原识别特性,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那么,这种疗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呢? 与之相关的TCR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有怎样的研究进展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 合性讲述。 TCR蛋白结构 图一TCR复合物结构 T细胞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 分,其抗原识别受体结构以被证实,克隆获得的TCR 由α-链和β-链构成异源二聚体。TCR异源二聚体主要与CD3的多个信号转导亚基结合,如 图所示,CD3γ、CD3δ和CD3ε异源二聚体以及CD3δ同源二聚体。在CD3的不同亚基含 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ITAM,但是每个亚基的数量不 同,CD3γ、CD3δ和CD3ε分 别含有一个,而CD3δ含有三个串联的ITAM,这样就使的每个T细胞受体可以产生10个ITAM。酪氨酸磷酸化的ITAM可以使TCR与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偶联,向TCR募集含有SH2结构 域的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ZAP70。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为什么TCR复合物包含这么多的信 号转导亚基和ITAM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CD3分子或单独的ITAM可能通过募 集独特的效应分子,执行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另一种是 多个ITAM的主要功能是放大TCR 信号。 TCR识别与抗原递呈细胞(APC)呈递的可以结合MHC分子(pMHC)的肽。单独的TCR能够识别具有广泛亲和力的不同配体(自身肽和外来 肽)。TCR参与触发不同的功能输出。在 胸腺中,pMHC与TCR信号结合强度决定了细胞发育与分化过程。当结合力在最小值到最大 值之间时,促进胸腺细胞的存活,并转化 成CD4+CD8-或CD4-CD8+的成熟阶段;如果TCR与pMHC太低或太高,细胞会发生凋亡。在外围,自体pMHC对TCR的低亲和力结合提供了维

干细胞研究发展历程.

1950:将骨髓细胞移植到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发现能够挽救生命,重建骨髓造血免疫系统 1960:真正认识和了解人和哺乳动物干细胞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1:Till 和Mc Culloch 提出多能干细胞概念 1967:多纳尔–托马斯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后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80: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手段 1981:Evans等首次成功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198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的分离和培养首先在小鼠中获得成功 1988:美国科学家James Thomson分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 1998:美国两个科研小组分别报告从胚胎和生殖脊成功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使人类胚胎干细胞能在体外生长和增殖 同年,美国科学家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报告:小鼠肌肉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血液细胞”。此后,世界各国科学家相继证实,包括人类的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从而掀起了全球成体干细胞研究高潮。干细胞研究进展被《科学》杂志评选为该年度世界十大科学成就之首。人类ES (hES)细胞建系获得成功,由此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兴起。 2000: 日本把以干细胞工程为核心技术的再生医疗列为“千年世纪工程”之一,当年投资108亿日元;同年,全世界有106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 成体干细胞移植使糖尿病大鼠恢复正常 神经干细胞能够进入脑组织并修复脑损伤 角膜干细胞有助于恢复视力 发现成人骨髓干细胞形成肝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转化为神经细胞 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大规模培养 证实成人骨髓干细胞可以形成多种类型组织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过程 生物方法融合:1957年,冈田善雄意外发现仙台病毒(HVJ),能诱导悬液中小鼠艾氏腹细胞(EAC)融合。然后Harris、Kada等用于诱导种间细胞融合,获得成功。 化学方法融合:1972年,卡尔森首先用硝酸钠进行烟草两个种的细胞原生质体的融合,1974年K a o等,首先发现聚乙二醇(PEG)能诱导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产生杂交细胞。 1975年Pentecorvo发现P E G也能帮助哺乳类动物细胞的融合,1976年,Davidson更进一步证实这一结果,并且认为其具有简单快速、高效率等优点。因而,1975年之后聚乙二醇就逐渐取代了仙台病毒。 电融合法电融合法:70年代未期和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细 胞融合方法。1970年,Senda首先应用电脉冲,通过微电极在显微镜下使植物细胞融合,奠定电融合技术基础。 激光诱导卵细胞融合:激光诱导方法是最新的细胞融合方法,该法为张闻迪等人在1988年首先应用,他们利用激光微束的单色性、高功率密度、短脉宽和极小的作用范围等特点。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融合试验,获得成功,且融合后的细胞可存活发育,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孵化期、直至幼鱼。整个过程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还可同时由电视摄象监视器观察和进行照相记录。 典型试题解析

试题: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问题。(1)如图是细胞融合的示意图, 据图回答。 ①若A、B是植物细胞,则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处理过。用 聚乙二醇诱导融合之后,体系中会出现未融合的细胞,原因 是。 ②若A是小鼠骨髓瘤细胞,B是受到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用灭活的 仙台病毒诱导融合之后,需要用特定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 养基上,细胞和的细胞都会 死亡,只有融合的杂种细胞(杂交瘤细胞)能够生长。杂交瘤细胞不止 一种,原因是。 (2)植物组织培养有一项应用是培育“脱毒苗”,动物细胞培养需要 创造“无菌无毒的环境”,脱毒苗中的“毒”是指,“无菌无毒环境”中的“毒”是指。 (3)制备单克隆抗体有一项重要的应用是作为诊断试剂,例如“早早 孕诊断试剂盒”。“早早孕诊断试剂盒”通过检测被测试者尿液中人绒 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从而判断被测试者是否怀孕,其起检测作用的 核心物质是。 (4)动物的培育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胞核移植,早期的细胞 核移植操作会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取出,再植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但取 出细胞核的过程会对细胞核造成一定的损伤。后期的核移植操作是直接 将供体细胞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外的透明带位置,再通过电刺激的方法 诱导,从而实现供体细胞核进入去核卵母细胞。 【答案】:(1)①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融合的成功率不是百分之 百②未融合的亲本融合的具有同种核小鼠脾脏中分离 的B淋巴细胞是多种 (2)病毒代谢废物 (3)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单克隆抗体 (4)克隆供体细胞膜与去核卵母细胞膜融合 【解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就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 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首先用特定抗原注射小鼠体内,使其发生免疫,小鼠体内产生具有免疫能力的B淋巴细胞,再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 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两次筛选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 瘤细胞。据图分析,图示A细胞与B细胞融合,形成的C是正在融合的 细胞,D是杂种细胞。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专题综述#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霍乃蕊a,韩克光b (山西农业大学a.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b.动物科技学院,山西太谷030801) 摘要:细胞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之一,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核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一方面表现在融合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正在尝试将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综合应用,使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向操作更为简便,便于量化研究,同时又能使融合率得到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本文以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历史为主线,对上述内容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细胞融合技术;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Q8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146(2006)022******* C ell Fu si on T echn iqu e:its D eve l opm en t and App lica ti on s H U O N a i2ru i a,HA N Ke2guang b (Shanxi Agr i cu lt ura lUn i ve rs it y a.College of Food Sc i ence and Eng i neering; b.College ofAn i m a l Sc ience and Technol ogy,Ta i gu030801,Shanx,i Ch i na) Ab stra ct:C ell u l a r engi neer i ng i s o ne of t he f our techniques of biote chnolo gy,and as t he core of ce ll ular engi neering, the cell fusi on technique ha s acqu ired outstand i ng ach ieve m ents i n m any fields such as agr icu lt ure,m ed icine and envi2 ron m enta l protecti on.Its app licati on i s still i ncreasi ng i n nu m ber.The i m prove m ent of t he ce ll fusi on techn i que i nvol ves the fusi on agent,new m e t hods and the cells used i n fusi on.No w new cell fusi on m ethods are re sorti ng to the co m b i ned usage of phys i ca l and chem i ca lm ethods to deve l op a s i m p le and co nven i ent,easy quantificati on and a t t he sam e ti m e can i ncrease the fusi on rate.A ll these aspects were d i scussed i n th i s pape r centered aro und the h i story of the cell f usio n te ch2 n i que. K ey word s:ce ll fus i on techn i que;deve l op m ent;app licati on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主要组成之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在细胞水平上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或通过大规模细胞培养以获得人们所需物质的技术过程。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细胞融合技术不仅为核质关系、基因调控、遗传互补、细胞免疫学、肿瘤发生、基因定位、衰老控制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遗传学、发生生物学,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及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融合 第15卷第2期2006年4月 激光生物学报 ACTA LAS ER BI O LOGY SI NI CA Vo.l15No.2 Ap r.2006 *收稿日期:2005203210;修回日期:2005209222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委攻关项目(0410552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41094) 作者简介:霍乃蕊(1972)),女,博士,现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生物工程方面研究. (电子信箱)sxndkgh@163.co m

国内近期干细胞研究进展

干细胞研究进展消息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 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 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介于此, 本刊将就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设立专栏, 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解干细胞研究的平台。 干细胞专题近期国外干细胞研究进展 Geron抗癌药GRN163L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据美国BussinessWire 1月10日报道称, 杰隆(Ge-ron)发表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 其端粒酶抑制剂药物imetelstat (GRN163L)在小儿科神经肿瘤当中可选择性瞄准癌症干细胞, 这一发现为儿童肿瘤的临床试验提供了支持。该研究发表于2011年1月1日的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上。近年来有关端粒酶抑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热点方向, GRN163L是此类药物开发中最前沿的一个候选药物。2002年3月, Geron从Lynx Therapcutics获得了用GRN163和GRN163L两种化合物的核心专利。早期研究显示, GRN163对十四种不同癌症细胞均表现出有意义的端粒酶活性抑制作用, 它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等细胞的生长。因脂质修饰物GRN163L更易进入细胞发挥端粒酶抑制作用, 后续临床前及临床试验均为GRN163L。2005年, FDA同意GRN163L在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实验。2007年, Geron公司开始GRN163L单独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试验。2008年开始了GRN163L治疗乳腺癌的I期临床试验。同年12月, Geron发布了有关GRN163L治疗再发的和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暂时性临床试验数据。2009年, Geron发布了Geron163L对抗癌症干细胞的实验活动, 包括非小型细胞肺癌、乳癌、胰脏炎、前列腺癌、小儿科神经肿瘤。公司发表Geron163L治疗乳癌的假定癌症干细胞与胰脏炎症系数据。数据显示, 在以Geron163L治疗后, 人类乳癌细胞MCF7的假定干细 胞数量与自我再生的能力大幅减弱。目前Geron163L正处于临床II期试验中。(来源: 生物谷2011-01-11)Cell Stem Cell: iPS细胞具更高基因畸变频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及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干细胞科学家领导的跨国研究团队, 记录了在人类胚胎干细胞(hESC)和诱导功能干细胞(iPSC)系中特殊的基因畸变, 研究结果在1月7日的Cell Stem Cell上发表。该公布的发现强调了需要对多能干细胞进行频繁的基因检测以保证其稳定性和临床安全性。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再生医学系的路易斯·劳伦特博士认为, 人类多能干细胞(hESC和iPSC)比其他类型细胞有更高的基因畸变频率。最令人吃惊的是, 与其他非多能干细胞样本相比较, 观察到hESC的基因扩增和iPSC的缺失方面出现的频率更高。人类多能干细胞在人体内具有发展成其他类型细胞的能力, 可成为细胞替换治疗的潜在来源。斯克里普斯研究员再生医学中心主任珍妮·罗伦教授谈到, 由于基因畸变常常与癌症相关联, 免受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对于临床使用的细胞系来说至关重要。研究团队确认了在多能干细胞系中可能发生突变的基因区域。对于hESC而言, 可观察到的畸变大多是靠近多潜能相关基因区域的基因扩增; 对于iPSC而言, 扩增主要涉及细胞增殖基因及与肿瘤 抑制基因相关的缺失。传统的显微技术, 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可能无法检测到这些变化。研究组使用一种高分辨率的分子技术, 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能观察到人类基因组里一百多万个位点里的基因变化。 劳伦特说, 我们惊喜地发现在较短时间培养中的基因变化, 例如在体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的343过程以及在培养中细胞的分化过程。我们不知道这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有的话, 这些基因畸变都会对基础研究或者临床应用的结果产生影响, 对此应当深究。劳伦特总结到, 该研究结果解释了有必要对多能干细胞培养进行经常性的基因监控, SNP分析仍不失为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多能干细胞日常监控的一部分, 但是这一结果提醒我们应当予以重视。(来源: 中国干细胞网2011-01-12)美用胚胎干细胞制造出血小板美国先进细胞技术公司的实验证明, 使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研制出的血小板可修复实验鼠的受损组织, 人类未来有望源源不断地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简述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的多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根据它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 干细胞的形态特征: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复制的能力,能够产生高度分化的功能细胞。 1 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的 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 2 成体干细胞:成年动物的许多组织和器官,比如表皮和造血系统,具 有修复和再生的能力。成体干细胞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特定条件下,成体干细胞或者产生新的干细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细胞,从而使组织和器官保持生长和衰退的动态平衡。 3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 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先天性遗传疾病以及多发性和转移性恶性肿瘤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4 神经干细胞:理论上讲,任何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都可归结为神经 干细胞功能的紊乱。脑和脊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使之在干细胞移植到中枢神经系统后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除此之外,神经干细胞的功能还可延伸到药物检测方面,对判断药物有效性、毒性有一定的作用。 5 肌肉干细胞:可发育分化为成肌细胞,可互相融合成为多核的肌纤维,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结构。

细胞工程在细胞融合技术上的应用

摘要:细胞工程是四大生物工程之一,细胞融合技术作为细胞工程的一项 心基础技术已在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细胞融合技术的不断改进一方面表现在融合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新方法上,再者体现在融合对象的不断扩展上。现在新的细胞融合方法正在尝试将各种物理、化学手段综合应用,使细胞融合的方法和手段向操作更为简便,便于量化研究,同时又能使融合率得到不断提高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方法动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融合应用 1.细胞融合常用的技术 1.1生物法 仙台病毒HVJ诱导法 1962年日本的冈田善雄偶然发现了由日本血凝性病毒HVJ或称仙台病毒引起的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的现象+ 冈田善雄的研究为人工诱导体细胞杂交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细胞融合现象的发现引起细胞学界的高度重视。 1.2化学法 1.2.1盐类融合法 此法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小。今后研究应提高其融合率,使其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能够诱发融合。1.2.2高钙和高pH值融合法 Keller首先发现高Ca2+和高pH值可以诱发融合。Melchers用此法将烟草种内2个光敏感突变体诱导融合成功并获得100余株体细胞杂种。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2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 加拿大籍华人高国楠(1974)用聚乙二醇(PEG)为融合剂诱发大豆与大麦、大豆与玉米、哈加野豌豆与豌豆的融合[5]。此法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的毒性应进一步减小。 1.3物理法 1.3.1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 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细胞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技术融合效率高,是PEG的100倍,操作简便、快速,对细胞无毒无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全过程[6]。 1.3.2激光融合技术 1987和1989年德国海德堡理化研究所采用准分子激光器使油菜原生质体融合,从开始照射到完成融合仅需几秒钟[7]。该法可选择任意两个细胞进行融合,易于实现特异性细胞融合,作用于细胞的应力小,定时定位性强,损伤小,参数易于控制,操作方便,可利用监控器清晰地观察整个融合过程,实验重复性好,无菌无毒性,但它只能逐一处理细胞。 2细胞融合技术的最新进展

牙髓干细胞 研究进展综述

牙髓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概念 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是牙体组织中唯一的软组织。2000年Gronthos[1]等通过对人牙髓细胞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着极其相似的免疫表型及形成矿化结节能力的细胞,细胞中形态呈梭形,可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有着较强的克隆能力。这些由牙髓组织中分离出的成纤维状细胞就称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s,DPSCs)。现在普遍认为牙髓组织中具有形成细胞克隆能力和较强增殖能力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即DPSCs[2]。 2牙源性干细胞 至今,已从人类牙齿相关组织中分离和鉴定出7种干细胞: (1)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1],来自恒牙牙髓;张巍巍等[3]以人牙髓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PLGA支架材料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表明PLGA 有利于于牙髓干细胞的粘附与增值。Lindroos等[4]得到DPSC与其他间充质源性干细胞具有相似的表面标志物和骨相关性的标志物的结论,支持DPSC在硬组织再生方面的可能性。从成人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的DPSC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功能活性的神经细胞,并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神经组织专有的标志物[5],为治疗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提供了新的途径。DPSCs不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征性蛋白DSP、DMP,则表明DP-SCs尚处于未分化状态[6]。我国学者通过对根髓和冠髓进行比较时发现:DPSCs 存在于全部牙髓之中,在根髓中的密度更高[7]。 (2)人类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pulp of human exfoliated deciduous teeth, SHED),来自儿童脱落乳牙的牙髓;Miura等[8]研究发现,正常脱落的乳牙牙髓中的细胞经培养会表现出成纤维细胞样生长,其增殖率和群体倍增数均比骨髓基质干细胞(BMMSC)、DPSCs高,于是首次提出了SHED的概念。Shen YY等[9]发现SHED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可以表达成骨细胞的标志,如RUNX-2、OCN、BSP,表明SHED在体外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将SHED与人类牙齿切片复合后,在体外培养或是植入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均表达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标志( DSPP,DMP-1,MEPE)[10]。一系列实验表明SHED在体内只能诱导宿主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11],而其自身无法分化为成骨细胞,但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却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SHED 可能还具有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等功能[12]。李丽文[13]等用不同密度接种培养DPSCs,计算细胞产量、倍增次数, 观察细胞形态、检查克隆形成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的方法得到,1.5~3cells/cm2低密度接种培养DPSCs 有利于细胞快速扩增,扩增后的细胞保持较高的增殖和分化潜能。SHED 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效率和钙结节形成能力均优于DPSCs。 (3)根尖乳头干细胞(stem cell from the apical papilla,SCAP)[14,15],来自牙根发育未完成的根尖乳头;Abe等[16]从人年轻第三磨牙根末端分离根尖周牙乳头,并采用酶消化法从中分离出细胞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细胞在低密度下培养时,

TC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

T C R细胞通路研究进展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T C R信号通路研究新进展 T细胞相关免疫疗法在近期的癌症研究中大放异彩,“主力部队”是CAR-T和TCR-T这两种技术。相对于CAR-T细胞疗法,TCR-T疗法的关注度相对低些,但是这两种细胞疗法都属于利用患者自身的T淋巴细胞治疗癌症的前沿基因疗法。研究发现,在实体瘤治疗方面,TCR疗法可能比CAR疗法更有优势。 T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攻击病原体和肿瘤细胞。T细胞受体(TCR)能识别不同的广泛亲和力的配体,参与激活多种生理过程。TCR细胞疗法定制功能性TCR,具有最佳的抗原识别特性,利用人体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那么,这种疗法的分子机制是什么呢?与之相关的TCR信号通路的分子调控机制有怎样的研究进展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讲述。 TCR蛋白结构 图一TCR复合物结构 T细胞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抗原识别受体结构以被证实,克隆获得的TCR由α-链和β-链构成异源二聚体。TCR异源二聚体主要与CD3的多个信号转导亚基结合,如图所示,CD3γ、CD3δ和CD3ε异源二聚体以及CD3ζ同源二聚体。在CD3的不同亚基含有免疫受体酪氨酸的活化基序-ITAM,但是每个亚基的数量不同,CD3γ、CD3δ和CD3ε分别含有一个,而CD3ζ含有三个串联的ITAM,这样就使的每个T细胞受体可以产生10个ITAM。酪氨酸磷酸化的ITAM可以使TCR与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发生偶联,向TCR募集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质,如酪氨酸激酶ZAP70。但是现在还没有解决为什么TCR复合物包含这么多的信号转导亚基和ITAM的问题,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CD3分子或单独的ITAM可能通过募集独特的效应分子,执行不同的信号转导功能;另一种是多个ITAM的主要功能是放大TCR信号。 TCR识别与抗原递呈细胞(APC)呈递的可以结合MHC分子(pMHC)的肽。单独的TCR能够识别具有广泛亲和力的不同配体(自身肽和外来肽)。TCR参与触发不同的功能输出。在胸腺中,pMHC与TCR信号结合强度决定了细胞发育与分化过程。当结合力在最小值到最大值之间时,促进胸腺细胞的存活,并转化成CD4+CD8-或CD4-CD8+的成熟阶段;如果TCR与pMHC太低或太高,细胞会发生凋亡。在外围,自体pMHC对TCR的低亲和力结合提供了维持初始T细胞所必需的强直性存活信号,并且还可以促进其与外来抗原高亲和力遭遇时的完全激活。 图二TCR结合强度对胸腺细胞的影响 TCR信号强度对于产生合适的应答T细胞至关重要。TCR信号传导应答指导 CD4+T细胞分化成功能不同的T辅助细胞亚群,对特定T细胞亚群(如调节性T 细胞)也起着关键作用。TCR细胞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记忆T细胞分化相关,也是诱导T细胞无能或耗竭的基本决定因素。TCR信号受到生化及分子机制的调控,导致信号放大或衰减。调控TCR的机制复杂多样,不过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层面:早期信号转导效应分子(如关键激酶和磷酸酶的调节);信号分子发育阶段(特异性表达调控);以及TCR信号强度的动态调控。 TCR信号通路概述 图三:TCR信号通路概述

细胞信号转导

植物Ca2+信号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为了适应环境,调节自身代谢和生长,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对各种外界环境刺激以及植物内部生理信息做出反应,因此,植物产生了自己的信号系统。Ca2+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它几乎参与了生命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活动,在植物细胞的信号系统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钙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在细胞水平上, 钙在细胞分裂、极性形成、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中均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能维持细胞壁, 细胞膜及膜结合蛋白的稳定性并参与调节和控制植物的许多生理生化反应, 是植物代谢的重要调节者。针对国内外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情况,综述了Ca2+信号的产生、Ca2+信号参与的各种植物生理过程、Ca2+信号的检测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植物; Ca2+信号; 检测; 研究进展

钙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各种生物体内, 而游离态的Ca2+更是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几乎参与了生命体所有的生理生化活动。作为一种信号分子, Ca2+在受精、胚胎发育、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组织形成、代谢调控等过程中都有参与, 可以说, Ca2+信号无处不在[1]。1967年, Ridg-wang和Ashley通过向藤壶肌纤维中微注射水母发光蛋白, 第一次测定静息态胞内钙离子浓度[Ca2+]以来, 对于Ca2+信号的研究即风生水起。虽然植物Ca2+信号的研究起步较动物细胞晚, 但依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 不但能揭示生命的奥秘, 同时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各种生命活动。为此, 针对国内外对植物Ca2+信号的研究情况, 笔者对Ca2+信号的生理功能、信号的产生、Ca2+信号参与的各种植物生理过程、以及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1.Ca2+的功能 Heilbrunn在1937~1952年发表的著作中, 提出了Ca2+在生物系统中复杂和多功能性的观点。认为利用Ca2+是所有活细胞的基本特征。在他提出的“细胞刺激理论”中认为: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时, 细胞内原来浓度很低的Ca2+水平明显增高。Heilbrunn提出Ca2+的一些细胞效应有:(1)促进细胞黏合和胞间通讯;(2)影响酶活性, 如ATP酶酯酶等;(3)调节细胞分裂;(4)控制细胞的代谢活动;(5)调节细胞溶质中溶胶-凝胶状态转变;(6)高浓度Ca2+可能造成细胞死亡, 溶质中Ca2+浓度如果太高, 会与细胞内的磷酸根产生沉淀, 而磷酸根是细胞能量及物质代谢所必须的;(7)调节细胞膜的透性。钙在维持细胞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电镜观察表明, 缺钙导致细胞膜解体, 加钙又恢复常态。可见钙有稳定细胞膜结构, 防止细胞膜损伤的作用。有机酸是植物代谢的中间产物, 钙能和有机酸结合成为可溶性的钙盐结晶, 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草酸钙。据报道, 在外源Ca2+诱导下, 细胞内可形成草酸钙结晶移去外源Ca2+, 结晶会消失。草酸钙的形成有以下生理作用:(1)消除有机酸在植物体内的过多积累。(2)草酸钙的形成过程是可逆的,植物体内钙离子过多形成草酸钙, 消除过量钙对植物的伤害, 当钙离子浓度不能满足植物需要时,草酸钙释放出Ca2+以满足植物的需要。 2.植物Ca2+信号的产生和终止 高度区域化的植物细胞内结构中, 在质膜液泡膜内质网膜上都存在着跨膜的钙离子电化学梯度, 细胞质和细胞核内游离钙离子也呈现不均匀分布, 这些梯度分布在静止状态是相对稳定的, 在受到刺激时会发生变化。钙离子梯度是钙信号产生的基础,即植物细胞Ca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是产生Ca2+信号的生物基础。植物细胞中, 静息态的胞内Ca2+浓度([Ca2+] i)为100~200nM, 而细胞外(细胞壁)和细胞内(内质网、液泡、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钙离子库中钙离子浓度却是胞内的数十倍, 达到了1~10mM[2,3]。当细胞受到信号刺激时, Ca2+从钙离子库中释放, 使胞内Ca2+浓度瞬间升高,激活Ca2+依赖蛋白和激酶CPKs引起细胞代谢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当Ca2+重新进入细胞内钙离子库或流出细胞进入胞外钙离子库时, 信号得以终止。钙离子浓度的调节是通过各种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泵和钙离子转运来实现的[4]。 3.植物Ca2+信号的多样性 Ca2+信号几乎参与了各种植物生理过程, 包括花粉管生长、细胞分裂、受精等;同时, Ca2+信号还参与植物的抗逆反应和对光线的感知。由此可见, Ca2+

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细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 年级专业 课程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摘要:人们对细胞融合的机理、融合方法的了解越来越多,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细胞融合的机理、方法、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细胞融合;机理;方法;应用 细胞融合不仅为细胞的起源、核质关系、肌肉骨骼胎盘的发育[1]、肿瘤发生、干细胞介导的组织再生等理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2],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育种学、发生生物学,特别是在单克隆抗体[3-4]及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细胞融合的机理 最近研究表明,细胞融合与病毒和细胞之间的融合以及细胞内的膜泡融合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带包被的病毒(或细胞)通过转膜病毒蛋白介导与宿主细胞的细胞膜进行融合。I类病毒融合蛋白包括流感病毒红血球凝集素(HA)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包被蛋白,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域,即都具有a-螺旋结构。病毒和细胞之间正是通过这些蛋白来完成融合过程(伴随有构象的变化)的。细胞内的膜泡融合也是如此,其相关融合蛋白包括GTPases及SNARE家族。因此推测细胞融合采用相似的机理。然而细胞融合蛋白并不全具有a-螺旋结构,提示a-螺旋并非融合所必需[2]。 2细胞融合的方法 2.1生物法 自从发现活的仙台病毒可在体内介导癌细胞融合后,人们又实现了利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异种细胞融合,从而打破了细胞融合的种属屏障,推动细胞融合技术跃上新台阶。解决病毒制备困难、操作复杂、灭活病毒的效价差异等问题是病毒诱导细胞融合新的研究方向。 2.2化学法 2.2.1盐类融合法 此法是应用最早的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盐类融合剂对原生质体的破坏小。今后研究应提高其融合率,使其对液泡化发达的原生质体能够诱发融合。2.2.2高钙和高pH值融合法 Keller首先发现高Ca2+和高pH值可以诱发融合。Melchers用此法将烟草种内2个光敏感突变体诱导融合成功并获得100余株体细胞杂种。提高该方法的使用范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3聚乙二醇融合法(PEG法) 加拿大籍华人高国楠(1974)用聚乙二醇(PEG)为融合剂诱发大豆与大麦、大豆与玉米、哈加野豌豆与豌豆的融合[5]。此法比病毒更易制备和控制,活性稳定,用PEG作为病毒的替代物诱导细胞融合。在PEG诱导细胞融合的有效浓度范围内(50%~55%)对细胞的毒性应进一步减小。 2.3物理法 2.3.1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 电脉冲诱导细胞融合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成为细胞融合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技术融合效率高,是PEG的100倍,操作简便、快速,对细胞无毒无害,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全过程[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