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家畜内科学复习纲要

家畜内科学复习纲要

家畜内科学复习纲要
家畜内科学复习纲要

家畜内科学复习纲要

考试题型介绍

一、名词解释题(共6题,3分/题)

二、填空题(共10题,1分/题)

三、单项选择题(共20题,1分/题)

四、简答题(共3题,7分/题)

五、论述题(共2题,共21分)

六、案例分析(共2题,5分/题)

第一章消化器官疾病

一、重点把握的名词

1.原发性前胃弛缓:又称单纯性消化不良,其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与管理不当导致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肌肉收缩力减弱,瘤胃内容物运转缓慢,微生物区系失调,产生大量发酵和腐败的物质,引起消化障碍,食欲、反刍减退,乃至全身机能絮乱的一种疾病。

2.瘤胃积食:又称急性瘤胃扩张,由于瘤胃内容物积滞,引起瘤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正常运动机能紊乱的一种疾病。

3.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又称反刍兽金属器具病或创伤性消化不良,由于尖锐异物穿透网胃并刺伤膈和腹膜引起的网胃和腹膜的炎症。

二、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动物口炎不断流涎时,则用1%明矾溶液或1%鞣酸溶液冲洗口腔,达到净化、消炎、收敛的效果。

2.任何一种类型的咽炎,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头颈伸展,吞咽困难,流涎;牛呈现哽噎运动,猪、犬、猫出现呕吐或干呕,马则有饮水或嚼碎的饲料从鼻孔反流于外。

3. 牛发生食管阻塞时,瘤胃臌胀、流涎是其特征性症状。

4.原发性前胃弛缓病因主要是饲养与管理不当。前胃弛缓发生过程中,钙离子对机体迷走神经胆碱能纤维释放乙酰胆碱影响最大。

5.反刍兽瘤胃酸中毒病的实质是乳酸中毒。当瘤胃内容物pH降低时,可用碳酸盐缓冲剂(CBM):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钾,配合常水内服。

6. “促反刍液”组份: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钙注射液、20%苯甲酸钠咖啡因注射液。

7.反刍兽采食幼嫩多汁的青草过多可引起非泡沫性瘤胃臌气,泡沫性瘤胃臌气,以灭沫消胀为目的,宜内服表面活性药物,如二甲基硅油,消胀片。

8.具文献记载,牛吞下金属异物中比例最高的是金属丝。创伤性网胃腹膜炎初期,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减少,核左移。慢性病例,血清球蛋白升高,单核细胞升高,缺乏酸性白细胞。

9. 瓣胃阻塞又称瓣胃秘结,中兽医又称为“百叶干”主要是因瓣胃收缩力减弱,内容物运转迟滞,致使内容物干涸、充满,瓣胃扩张而导致的一种前胃病。

10. 幼畜消化不良病的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

11.动物胃肠炎导致钾缺乏,临床进行补钾时,从静脉补钾要求钾在溶液中的浓度不得超过0.3%。

15.“人工胃液”的组方组份的是胃蛋白酶、稀盐酸、常水。

16.猪发生肠便秘时,表现出呕吐、呕吐物酸臭,一般提示肠便秘发生的部位为十二指肠。

17.临床中,对猪胃溃疡疾病使用硫糖铝治疗以保护粘膜。

18.肠痉挛又称肠痛、痉挛疝、卡他性肠痛、卡他性肠痉挛,是由于肠平滑肌受到异常刺激发生痉挛性收缩,并以明显的间歇性腹痛为特征的一种腹痛病。

19.肠嵌闭又称肠嵌顿,是一段肠管连同其肠系膜坠入与腹腔相通的先天性孔穴或后天病理性破坏孔内,并卡在其中使肠腔闭塞不通,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0. 马急性胃扩张按内容物性状分为食滞性胃扩张、气胀性胃扩张和液胀性胃扩张。

21.治疗动物肝炎,可选用天冬氨酸钾镁以减轻或消除其黄疸症状。

三、重点掌握的问题

1.前胃弛缓与其他前胃疾病之间的关系。

前胃弛缓与其他前为疾病之间互为因果。前胃疾病发生时,通常会导致动物前胃神经兴奋性降低,迷走神经机能紊乱或受到损害,使代谢机能异常,血钙水平下降,体液调节障碍,从而引发前胃弛缓。而前胃疾病乃至皱胃疾病,多是在前胃弛缓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

①由于前胃弛缓,瘤胃内容物运转停止,导致瘤胃积食。反过来瘤胃积食,前胃收缩力减弱,更

陷于迟缓

②由于前胃弛缓,瘤胃内容物排除异常,陆续后送入瓣胃而停滞,水分被吸收,内容物干涸,导

致瓣胃阻塞,又因瓣胃阻塞,消化功能障碍,前胃更加迟缓

③由于前胃弛缓,瘤胃内微生物系群失调,内容物异常发酵,产生大量气体,而排气发生障碍,

瘤胃收缩力减弱,导致瘤胃鼓胀,胃壁过度扩张,加重前胃弛缓

④由于前胃弛缓,瘤胃内容物酵解过程加剧,菌群失调,产生大量有机酸,特别是乳酸,导致瘤

胃炎和酸中毒,并因瘤胃炎和酸中毒,前胃收缩力消失,全身机能急剧恶化,前胃更陷于迟缓

⑤由于前胃弛缓,消化功能紊乱,营养代谢障碍,常发生异食,舔食异物的现象,因而可能导致

创伤性网胃腹膜炎或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又因胸部或腹部器官形成创伤性症状,前胃机能紊乱,

更加陷于迟缓状态,也就是说前胃其他疾病必然会导致前胃弛缓,而前胃弛缓可能引起前胃其

他疾病的发生。

2.动物胃肠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治疗方法。

(1)原因:

①饲喂霉败饲料或不洁的饮水;

②采食蓖麻、巴豆等有毒植物;

③误咽了酸、碱、砷、汞、铅等有强烈刺激或腐蚀性化学物质。

④家畜圈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车船运输,过劳,过度紧张,动物处于应激状态,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引起感染;

⑤抗生素的滥用:造成肠道的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⑥不正当的使用健胃剂,或使用对胃黏膜有明显刺激作用的药物,引起胃肠粘膜的损伤;

⑦继发性因素:主要包括一些传染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中毒性因素以及部分普通病等。(2)临床治疗

原则是消除炎症、清理胃肠、预防脱水、维护心脏功能,解除中毒,增强机体抵抗力。

①抗菌消炎,牛、马可灌服0.1%高锰酸钾溶液2000~3000ml,或者用磺胺脒30-40g,次硝酸

铋20-30g,内服。各种家畜也可内服诺氟沙星10mg/kg,或者肌注庆大霉素1500-3000IU/kg,

也可用其他抗菌药物。

②清理胃肠,对肠音弱,排粪迟缓,粪便干而腥臭者,常用液体石蜡或植物油500-1000ml,

20%鱼石脂100ml,内服以缓泻;对粪稀,频泻,无腥臭者,应用药用碳,牛马200-300g,

猪、羊10-25g,内服,或者用鞣酸蛋白,牛马200g,猪羊2-5g,碳酸氢钠,牛、马40g,

猪、羊5-8g,内服以止泻。

③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应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计算补等渗氯化钠溶液的量及部氯化

钾、碳酸氢钠的量;也可输入全血或血浆、血清。

④维护心脏功能,可选用西地兰、毒毛旋花子苷K、安纳加等强心药,也可用能量合剂等心

肌营养药。

⑤加强护理,搞好畜舍卫生,给予易消化饲料、饲草和充足饮水。

第二章呼吸器官疾病

一、重点把握的名词

1.小叶性肺炎:又称卡他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个别肺小叶或几个肺小叶的炎症。

2. 大叶性肺炎:又称为格鲁布性肺炎或纤维蛋白性肺炎,是以支气管和肺泡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物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炎症,常侵及肺的一个或几个大叶。

3.高山病:是在高原低氧条件下,动物对缺氧环境适应不全而产生的高山反应性疾病,在牛称为胸病

二、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 动物发生支气管炎,出现咳嗽频繁,支气管分泌物粘稠等时,可选用氯化铵来溶解性祛痰。

2. 肺充血和肺水肿的病例,临床中出现极度呼吸困难时,临床上可用静脉放血达到急救功效。

3.急性肺泡气肿病例,可用硫酸阿托品达到缓解呼吸困难的功效。

4.小叶性肺炎在临床上呈现出驰张热型。

5.动物大叶性肺炎在未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情况下,病变常表现的四个时期是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溶解消散期。动物大叶型肺炎肝变期的肺部X线影片表现为大片均匀的密集阴影。

6.马、牛真菌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真菌为曲霉菌属的烟曲霉菌。

三、重点掌握的问题

1.动物呼吸器官疾病的一般发病病因,主要共同症状及临床治疗原则。

(1)常见病因:

①导致动物呼吸道防卫能力降低的各种因素,如受寒、过劳、衰弱、维生素缺乏、理化因素刺激等;

②继发或并发性因素,如寄生虫病、传染病、支气管、胸膜及心脏疾病等;

③异物进入呼吸道或肺部栓塞,如吸入、误咽或投药不慎,褥疮、化脓性疾病形成栓子等。

(2)主要症状:主要有流鼻液、咳嗽、呼吸困难、发绀和肺部听诊出现啰音。

(3)治疗措施:原则主要包括抗菌消炎,祛痰镇咳及对症治疗。

第三章心血管器官疾病

一、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营养合剂”的组方组份哪些:ATP、CoA、细胞色素C、VB6和葡萄糖。

2.可引起动物发生循环虚脱疾病的病因有血容量突然减少,剧痛和神经损伤,严重中毒和感染,过敏反应(如注射血清或其他生物制剂引起过敏)。

3.临床中,急性心肌炎时,不宜用洋地黄,以免出现心传导性延缓、心舒张期延长,导致过早心衰,甚至死亡。

二、重点掌握的问题

1.家畜心力衰竭与循环虚脱的临床鉴别。

①病因不同:心力衰竭多是由心脏负荷过重、刺激性药物刺激心脏、心脏疾病及中毒等因素所引起。循环虚脱则是由于失水、脱水、剧痛、神经损伤、中毒、感染及过敏性疾病等引起。

②临床特征不同: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皮下水肿,发绀;最急性型出现心搏动骤停,突然死亡,浅表大静脉过度充盈而怒张,颈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增高。循环虚脱则表现为体温及皮温降低,血压下降,体表静脉凹陷,心动过速,肌无力,严重时出现昏迷或痉挛。颈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降低。

③治疗原则不同,心力衰竭为减轻心脏负担、缓解呼吸困难、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护理。循环衰竭则是补充血容量、调整血管舒缩功能、保护重要脏器、纠正酸中毒。

2.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原因和临床特征。

病因:急性原发性心肌衰竭主要是由于压力负荷过重或容量负荷过重而导致的心肌负荷过重,如使役过重、运动量过大的动物或在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量过多,静脉注射有效

强刺激性药液过快(钙制剂、砷制剂)等。

急性继发性心力衰竭多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内科疾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的经过中。

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除长期重剧使役外,常继发或并发与多种亚急性或慢性感染,心脏本身的疾病,中毒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肾炎、慢性肺泡气肿、

幼畜白肌病的经过中。

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静脉怒张,脉搏增数,呼吸困难,垂皮和腹下水肿以及心率加快,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等特征。

第四章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

一、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长期或超量使用抗癌药、氯霉素、磺胺药、保泰松、苯巴比妥、青霉胺、苯妥按等可引起动物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氯霉素危险性最高,其次是保泰松。

2.仔猪营养性贫血,又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根本原因是铁缺乏,故又称为缺铁性贫血。

第五章泌尿器官疾病

一、重点把握的名词

1.急性肾衰竭:又称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急性肾实质损害而导致的肾功能抑制。

2.肾病:又称肾变病,是一种肾小管上皮发生变性、坏死为病理特征的非炎症性变化的肾脏疾病。

二、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兽医临床上将尿毒症分为两类,分别是真性尿毒症、假性尿毒症。

2.导致动物膀胱麻痹的主要原因有神经源性因素与肌源性因素。

3. 目前一般认为,尿结石形成的原始部位是在肾脏。

4.可引起动物发生药源性间质性肾炎的是氨基卞青霉素。

5.膀胱炎时可用亚甲蓝进行膀胱冲洗,同时亚甲蓝也是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6.动物尿毒症时,机体内酚类物质含量增加并蓄积后,主要表现抑制中枢神经功能,阻碍血小板聚集。

三、重点掌握的问题

1、动物肾炎与肾病的临床鉴别

①发病的部位不同:肾炎主要发生在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组织;而肾病则只发生在肾

小管。

②发病的性质不同:肾炎过程有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组织严重明显的炎症、出血病变

及组织增生;肾病则是发生的无炎性变性、坏死。

③临床特征症状的差异:肾炎时,肾区敏感、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尿量减少;

肾病虽然有水肿、低蛋白血症、蛋白尿等现象,但无尿血和肾性高血压症状。

2.动物尿结石的防治方法:

(1)治疗

原则是消除结石,控制感染,对症治疗。

①不完全阻塞时,可选用利尿剂(利尿素、氨茶碱),尿道消毒剂(乌洛托品),抗

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止血药(安络血)进行治疗,并大量饮水。

②完全阻塞时,可选用保守疗法,如水冲洗,或注射尿道肌肉松弛剂(氯丙嗪);保

守治疗无效时,可手术切开取石。

③中医药治疗,依据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组方原则,使用排石汤或石苇汤加减进

行治疗。

(2)预防

①合理调配日粮,日粮中钙磷比例应保持在1.2:1或1.5:1,并提供给富含VA的饲

料。

②提供给动物充足饮水,最好使用磁化水,或增喂多汁饲料,以稀释尿液,减少疾病

的发生。

③及时治疗泌尿器官炎症性疾病,避免出现尿潴留。

④犊牛、羔羊日粮中加入4%的氯化钠或补充一定数量的氯化铵,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

生。

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

一、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一般地,动物中暑病的临床分类有日射病、热射病和热痉挛。

2.畜禽钠盐中毒时,其主要的病理学变化是酸性粒细胞性脑炎。

3.脑膜刺激症状时,病畜临床表现为颈、背部感觉过敏,轻度刺激后,动物疼痛强烈、颈部和背侧肌肉强烈痉挛等主要症状。

4.德国牧羊犬在发生癫病主要由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

第七章营养代谢性疾病

一、重点把握的名词

1.仔猪低糖血症:又称乳猪病或憔悴猪病,是仔猪在出生后最初几天内因饥饿导致体内

储备的糖原耗竭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2.家禽痛风:是由于蛋白质代谢障碍或肾脏受损导致尿酸盐在体内蓄积的营养代谢障碍

性疾病。

二、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动物黄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采食过量的不饱和脂肪甘油酯,或生育酚含量不足。

2.动物纤维性骨营养不良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日粮中磷过剩,钙相对不足。

3.仔猪低糖血症的主要致病原因是自主出生后吮乳不足。

4.奶牛酮病发生的中心环节是血糖浓度下降。

5.犊牛佝偻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日粮中磷缺乏和光照不足。

6.酮病病牛血清酮体组份有乙酰辅酶A、乙酰乙酸、丙酮。

7.犊牛维生素A缺乏临床早期,易出现夜盲症。

8.雏鸡维生素B1缺乏时,出现双腿痉缩腹下,头颈后仰呈“观星姿势”,最后倒地不起

等症状

9.雏鸡维生素B2缺乏时,往往呈现趾爪向内卷曲,跗关节着地爬行,两翅扇动,腿部肌

肉萎缩、皮肤干燥等症状。

三、重点掌握的问题

1.动物营养代谢病的共同致病因素与临床发病特点。

动物性营养代谢病的共同致病性因素有:

①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主要见于日量不足、品种单一、品质不良、营养不均衡及饲养不

当等使机体缺乏某种物质。

②营养物质摄入过剩:主要见于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为目的,供给高营养的饲料,导致营养

过剩而发生代谢性疾病。

③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主要见于动物发生消化器官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肝脏疾病

以及胰腺疾病)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或日粮中某些物质过多或比例不当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④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动物在妊娠、泌乳、产蛋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

需求明显增加,此时不补充,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而发生代谢紊乱。

⑤饲料中存在抗营养物质:饲料中存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游离棉酚、植物单宁、植酸、

草酸、硫胺素酶等,可使饲料的营养价值减低,使动物发生相应的营养缺失症。

其临床发病特点为:

①呈群发行和地方流行性: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因日量配合不当、过量使用添加剂、饲

养管理粗放,常导致成群动物发生营养代谢病;放牧动物因其土壤、饮水以及牧草中重要营养物质缺失(如硒、锌、钴),可导致该地区发生类似的代谢病,并呈地方流行。

②发病与生理阶段和生产性能有关: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发生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如营

养性贫血主要发生在仔猪阶段,低血糖症则发生在产后1周内,白肌病发生在犊牛、羔羊,高产奶牛产后易发生低血糖症、酮病等。

③病程较长:一般情况下,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从病因作用到表现临床症状,往往需要数周、

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④多数疾病缺乏特征症状:许多营养代谢病缺乏特征性症状,多数只有一般临床变化、生

长发育受阻,异嗜,生产性能下降,生殖机能紊乱灯光表现,容易与一般营养不良、寄生虫病、中毒病相混淆。

⑤无传染性:虽然营养代谢病在养殖场或一定区域大批发病,但没有传染性。

⑥某些代谢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生产中,某些代谢病的易感性在品种、个体之间有一定

的差异,如更赛牛容易发生酮病、娟姗牛却易发生生产瘫痪疾病等。

2.奶牛酮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办法

奶牛酮病是由于奶牛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

失调的代谢病。其发病机制:奶牛产奶量过高,肝脏疾病及钴缺乏等病因,最终导致奶牛机

体血糖含量降低。这样:

一是使机体脂肪分解作用强于合成作用,体脂分解后形成甘油和脂肪酸,前者通过甘油异生途径形成葡萄糖,而后者通过β-氧化形成大量的乙酰辅酶A,并沿着合成乙酰

辅酶A的途径,生成大量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并在机体内蓄积,引

发酮病。

二是使蛋白质加速分解,生成生糖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前者形成葡萄糖补充血糖,后者经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作用,生成大量的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最后生成β

-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使酮体增多,加重机体酮体的蓄积,发生丙酮。

三是使机体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异生作用加强,促进以上两种过程,促进酮病的发生。

?治疗:

①替代疗法:

可用50%葡萄糖液500mlx1一次静脉注射,1次/4h

或:丙二醇+甘油,500g/次,2次/天灌服,连用2-10天

②激素疗法: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200-600IU,一次肌肉注射

或:氢化可的松1g 肌肉或静脉注射

③其他疗法:

可用水合氯醛首次30g,然后7g,加水灌服,每天两次,连用一周。

或:饲料中补充钴100mg/d,辅助治疗:盐酸半胱氨酸0.75g配成500ml溶液静注,1次/3天;

④对症治疗:碳酸氢钠静注调酸碱;用健胃剂促进病牛食欲;氯丙嗪镇静。

第八章中毒性疾病

一、重点把握的名词

1.毒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一定量进入动物体后,通过化学作用引起机体的技能性或器质性病理变化,表现出形象赢得临床症状,甚至导致机体死亡的物质。

2.中毒:由毒物而引起动物机体的病理过程,称为中毒。

二、重点关注的知识点

1.. 马在采食蕨后,主要表现为蕨蹒跚,主要是由植物蕨中有毒成分硫胺素酶所造成。

2.黄曲霉毒素进入动物机体后,肝脏是其毒害作用的靶器官。

3.牛发生有机磷中毒时,主要以毒覃碱样症状为主。解磷定在临床应用时忌与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4.临床上甲苯胺蓝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较美蓝更好。

5.酒糟引起动物中毒主要表现乙酸中毒症状。

6.氟乙酰胺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为乙酰胺。

三、重点掌握的问题

1.家畜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防治方法

(1)治疗:

1.本病无特效疗法,发现中毒后立即停喂含毒素的饲料,改喂青绿饲料和高蛋白饲料

2.严重病例应用轻泻药:硫酸钠或人工盐等以排除胃肠毒物。

3.保肝利胆:20%葡萄糖+VC+葡萄糖酸钙,一次静注

4.对症治疗:心衰是用强心安钠皮下或肌肉注射、继发感染时可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2)预防:

1.防止饲草、饲料发霉,一是要妥善保管饲料,勿受潮淋雨,二是利用化学熏蒸或防霉剂防止饲料、饲草霉变。

2.及时对发霉饲料进行去毒处理。用物理吸附(吸霉剂、脱霉剂),化学去毒(碱处理),微生物去毒(根霉菌、橙色黄杆菌)处理已霉变饲料

3.定期监测饲料、严格实施饲料中黄曲霉毒素最高容许量标准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复习资料

1.生物药剂学(Biopa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和人体生物因素与药效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 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一剂型因素 狭义普通剂型: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 广义: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用药方法、辅料性质与用量、配伍及相互作用,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 二生物因素种族性别年龄、生理和病理、遗传 2.生物膜 结构:主要是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细胞膜经典模型,疏水在内亲水在外的脂质双分子层;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晶格镶嵌模型,流动性脂质的可逆性变化 性质:①.不对称性②.流动性③.半透性 3. 药物的跨膜转运途径与机制(细胞通道转运和细胞旁路通道转运) 转运机制: ⑴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扩散,都不需载体,不耗能,无膜变形。 单纯扩散浓度差一级速率过程,服从Fick’s扩散定律:dC/dt=DAk(C GI-C)/h。 膜孔转运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药物不通过,孔内为正电荷,利于阴离子通过。 被动转运特点①顺浓度梯度②不需要载体③膜对药物无选择性④不消耗能量⑤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⑥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影响⑦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⑵载体媒介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借助生物膜上的载体蛋白作用,使药物透过生物膜而被吸收的过程 ①促动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特点a特殊蛋白帮助b高浓度到低浓度c饱和d 竞争 ②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特点a逆浓度梯度b消耗能量c有载体参与d有竞争现象e结构特异,受代谢抑制剂影响 ⑶膜动转运入胞作用(胞饮和吞噬)出胞作用 4.小肠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部位。小肠的PH是5~7.5是弱碱性药物吸收的最佳环境。原因:环状褶皱、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和小肠绒毛内的很

水资源知识点

水资源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水资源:人类长期生存、生活、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水的社会属性: 1.社会共享性 2.利害的两重性 3.商品性 4.多用途性 自然属性: 1.流动性 2.可再生性 3.有限性 4.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5.多态性 6.不可替代性 7.环境资源属性第二章水循环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状态 全取用水占比: 农用2/3 工业1/4 生活8% 水的分布: 97.47%咸水68.69%冰川30.06%地下淡水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是0.1*108km3,占淡水总量的30.4% 水文循环的概念:各种水体受太阳能的作用,不断的进行相互转换的迁移的周期原理。 大(小)循环:

大循环: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小循环:陆地或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更替周期:固定水体的总量全部自然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全球水量平衡: 全球多年平均年蒸发量E等于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量P。 水质型缺水: 某个地区水体总量充足,但由于水体遭受污染不能被正常利用,致使该地区水资源不足。 全球水资源面临问题: (1)水量短缺严重,供需矛盾尖锐【农工业激增、工业用水量激增,水利用率低下】(2)水源污染严重 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1)总量大、人均少 (2)夏秋多、冬青少 (3)南东多、西北少 (4)北方、西北干旱地区严重缺水,黄海流域资源分配不均。 农业用水:灌溉用水占农业总用水比例始终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 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3)地下水过度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第三章 水资源量的评价 地表水: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公式: (1)年降水量极值比Ka :min max a x x K = (2)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 : x C σ = v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取决——→补给来源 蒸发:水面蒸发、陆面蒸发。 干旱指数: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定义为某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 与年降水量P 的比值: P E ÷=0γ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语言学纲要 期末复习资料(题库)

语言学概论试题(1) 一、填空15% 1、语言中最单纯、最常用、最原始和最能产的词是根词。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 3、我国古代学者为读懂古书而建立的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组成了我国的语文学,通称为“小学”。 4、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部语支。 5、语音可以从生理角度分析它的产生方式,从物理角度分析它的表现形式(传递过程),从社会功能角度分析它的功能作用。 6、是否能够独立(自由)运用,是区分词和语素的根本特点。 7、现代大多数国家的拼音文字的字母,大多直接来源于拉丁字母。 8、具有不同功能的三种最基本的语法单位是语素、词、句子。 9、语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渐变性和不平衡性。 10、我国宪法(1982年)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二、选择题10% 1 、中国的传统语文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是(D ) A、文字学B、语音学C、词汇学D、语法学 2、汉语属于(B )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B ) 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 4、文字的前身是(C ) A、结绳记事B、手势C、图画记事D、实物记事 5、派生词中包含(B ) A、词尾B、词根C、虚词D、根词 6、语音和语义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C ) A、音素B、义素C、语素D、音位 7、汉语单词“忽然”出现的位置是(C ) A、主语位置B、谓语位置C、状语位置D、定语位置 8、以下各种语言变体中,属于社会方言的是 (D ) A、土话B、客家话C、客套话D、黑话 9、下列语素中属于自由语素的是(C ) A、初B、视C、人D、民 10、在语言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D ) A、转换关系B、组合关系C、层级关系D、聚合关系 三、名词解释20% 1、专语语言学: 以具体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2、组合关系: 指两个以上相连续的语言符号组合而成的线性关系。 3、语流音变:语流中的某些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临时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叫语流音变。 4、语义场: 由具有某些共同义素的一群词类聚而成的场。 5、语法范畴: 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综合和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优秀 2、维持 3、宏观 4、精神 5、离开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瞻仰[+用眼+往一定方向+崇敬地] 1、{

(完整版)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名词解释大全 ①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极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效之间相互的科学。 ②治疗药物监测(TDM)又称临床药动学监测,是在药动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的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临床意义:1.使给药方案个体化,2.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中毒3.进行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研究 4.探讨新药给药方案 5.节省患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 6.降低治疗费用 7.避免法律纠纷。 ③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 ④代谢(me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人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又叫生物转化。 ⑤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人体循环的过程。 ⑥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⑦转运(transport):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转运。 ⑧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⑨清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清除。 ⑩BCS: 是依据药物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将药物分成四大类,并可根据这两个特征参数预测药物在体内-体外的相关性。 11 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它可以设想为体内的药物按血浆浓度分布时,所需要体液的理论容积。Dn::溶出数。Do:计量数。An:吸收数 12 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消除的含血浆体积或单位时间丛体内消除的药物表观分布容积。 13 体内总清除率:是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能清除掉多少体积的相当于流经血液的药物。 14 生物利用度(Bioacailability,BA):是指剂型中的药物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它的吸收程度用AUC表示,而且吸收速度是以用药后到达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即达峰时间来表示。)评价指标AUC,Tmax,Cmax。 15 绝对生物利用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是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量与给药剂量的比值,是以静脉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16 相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Frel):又称比较生物利用度,是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是同一种药物不同制剂之间比较吸收程度与速度而得到的生物利用度。 17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是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给以相同剂量,反映其吸收程度和速度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18 药学等效性(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如果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可以认为它们是药学等效性。 19 首关效应:药物在消化道和肝脏中发生的生物转化作用,使部分药物被代谢,最终进入体循环的原型药物量减少的现象。 20 药代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模型,定量的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21 速率常数:是描述速度过程重要的动力学参数。速率常数越大,该过程进行也越快。单位为min-1或h-1。 22 生物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药物量或血药浓度通过各种途径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用t1/2表示。特点:一级速率过程的消除半衰期与剂量无关,而消除速率常数成反比因而半衰期为常数。 23 滞后时间:有些口服制剂,服用后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吸收,滞后时间是指给药开始只血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重点总结

1.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biopharmacy)——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 1剂型因素: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剂型及服法、辅料、药物配伍、工艺条件等。 2生物因素 3.口服药物消化道吸收的因素、解离度、脂溶性和分子量2、溶出速率3、药物 4.影响体内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的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与透过生物膜的能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制的影响。 5.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给药途径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给药剂量和剂型对药物代谢的影响、药物光学异构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酶抑制和诱导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生理因素对药物 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代谢(Motabolism):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Excretion):药物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转运(transport):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处置(disposition):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消除(elimination):代谢与排泄过程药物被清除,合称为消除。 5片剂口服后的体内过程有:片剂崩解、药物的溶出、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7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的组成:①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②少量糖③蛋白质。 生物膜性质:膜的流动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半透性。 8膜转运途径。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透过细胞而被是小分子水溶性的药物转运吸收的通道。细胞旁路通道转运:是指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间连接处的微孔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脂溶性药物及一些经主动机制吸收药物的通道。 9药物通过生物膜的几种转运机制及特点: (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是指药物的膜转运服从浓度梯度扩散原理,即从高①.单纯扩散(passive diffusion) 又称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生物膜. 绝大多数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药物在消化道内吸收.1)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愈大,在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版)复习资料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版)复习资料 一、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习语言学概论课程,总的要求是: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抓住重点,全面复习。“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方面的一门基础课,重点讲授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本科阶段的其它语言类课程和撰写语言方向毕业论文的理论基础,在整个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这门课的学习即将结束,要进行复习考试,弄清楚基本概念的准确含义自然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做到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也就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复习的时候应抓住重点,就是要根据我们的考核说明规定的重点进行复习;但“抓住重点”不是“只学重点”,而是要通过重点问题的复习达到全面复习的目的,不要自己从主观愿望出发来划定复习范围。复习的总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吃透内容要点 复习不但要掌握比较重大的要点,弄清楚各个章节的框架结构,对各个重点内容的要点也要非常熟悉,每个要点要求都能展开阐述,比如基本词汇的特点,什么是全民常用,什么是稳固,什么是有构词能力,这些特点相互之间是怎样影响的,都必须能结合实例说出个所以然来。如果复习不全面不细致,理解问题不深入透彻,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就只能是干巴巴的条款了,那样是很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也不符合本课程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三基”的要求。 第二,掌握常用的名词概念 专门就名词概念提出复习要求,这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名词概念是一门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知识的基础部分,学科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一系列的名词概念串连起来的。另一方面,期末试题名词解释题目还是一个考核重点,而且还占有非常重的分量。不但如此,而且在填空、选择、问答题里都要涉及重要的名词概念,至于占试题主要内容的分析题,更是离不开名词概念,否则就无从下手分析。例如:合成词、词与词的组合方式、词组的层次分析等,都涉及到名词概念。 名词概念分两个层次要求:一个层次是对名词概念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问题进行分析、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个层次名词概念主要是一些涉及到下位概念的名词,要求理解其内涵,能结合语言实际进行类别分析辨认。我们在中央电大编辑部发行的《期末复习指导》中列出了一些重点名词,复习可参考这部分内容,我们今天也重点介绍一下。 第三,弄清基本理论知识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复习首先要注意把基本理论吃透。所谓吃透,就是能理解其内容,能灵活运用理论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当然,我们强调灵活运用,不是反对有关的记忆,一些基本知识,课程内容的框架,还是应该搞清楚,这样才能做到成竹在胸,所以复习时对所学的知识还要进行必要的梳理,比如像国际音标和元音辅音的发音特点,就必须强化记忆。 第四,加强实践练习。 本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内容比较抽象,理解、把握起来也有一定难度。要真正吃透理论

中国水资源条件与特点

判断题(共10题,共40分) 1. 河流上游直接连接河源,特点是河谷窄、坡度大、水流急、下切侵蚀为主:[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2. 点源污染仍然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主体,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污水及其污染物排入水体,是造成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深层承压水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中国是世界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5. 地表水资源量是指由降水形成的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河川径流量表示。:[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6.

一般的大中流域可视为闭合流域。:[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7. 改善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B 8. 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9.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采用水均衡法。:[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A 10. 水资源量中不包括不可以被利用的水量和不可能被控制利用水量:[4分] A. 正确 B. 错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二. 单项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11.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主要对象是():[4分]

生物药剂学重点

生物药剂学 一、生物药剂学概述: 1.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的生物因素与药物效应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 (1)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药物从体循环向各组织、器官或体液转运的过程称为分布; (3)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肠道菌丛或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称为代谢或生物转化; (4)药物及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而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代谢与排泄过程称为消除。 3.生物药剂学研究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因素主要是剂型因素和生物因素: (1)剂型因素: 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②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 ③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 ④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量 ⑤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⑥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贮存条件等; (2)生物因素:①种族差异②性别差异③年龄差异④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⑥遗传因素。 4.生物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药物的理化性质对药物体内转运行为的影响; (2)研究剂型、制剂处方和制剂工艺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3)根据机体的生理功能设计缓控释制剂; (4)研究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命运,为靶向给药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5)研究新的给药途经与给药方法; (6)研究中药制剂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7)研究生物药剂学的试验方法。 5.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根据药物的体外溶解性和肠壁通透性特征将药物分成4种类型:Ι类为高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ΙΙ类为低溶解性/高渗透性药物;ΙΙΙ类为高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ΙV类为低溶解性/低渗透性药物。 6.微透析(MD)技术:P10 二、口服药物的吸收: 1.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2.生物膜性质: (1)膜的流动性; (2)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3)膜结构的半透性。 3.膜转运途径: (1)细胞通道转运:药物借助其脂溶性或膜内蛋白的载体作用,穿过细胞而被吸收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 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 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4.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 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 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 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 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 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 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药剂学复习重点归纳人卫版

第一章绪论 1.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 3.制剂: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 药剂学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的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的需要。 药物剂型的重要性: 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 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和使用的依据 第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概念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的速度和程度。 药用溶剂的种类(一)水溶剂是最常用的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 (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的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的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 3.醚类甘油。4.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5.酯类油酸乙酯。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的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 constant) 溶剂的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的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的极性大小。 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的内聚能,也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的一种量度。溶解度参数越大,极 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和时的浓度,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溶解度的测定方法1.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测定法 药物的特性溶解度是指药物不含任何杂质,在溶剂中不发生解离或缔合,也不发生相互作用时所形成饱和溶液的浓度,是药物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 2.药物的平衡溶解度测定法具体方法: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浓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溶解度与分子结构 2.药物分子的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 3.药物的多晶型与粒子的大小 4.温度的影响 5.pH与同离子效应 6.混合溶剂的影响 7.填加物的影响 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 增溶,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使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_徐通锵)详细复习资料_课堂讲义笔记

语言学纲要讲义笔记 导言 一、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二、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 要把语言学跟语文学区分开来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在古印度,公元前4世纪,著名学者潘尼尼在整理、注释婆罗门教经典《吠陀》时,写了一本《梵语语法》,提出3996条规则,被人们称为最完备的语法书。在古希腊,伯拉图和亚里斯多德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他们讨论了词为什么具有意义等内容。 三、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既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又是一门年轻的科学。 1、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联系 语言研究的成果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所必须利用的,可见语言研究在这些社会科学中已占重要地位。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交叉产生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生物语言学、模糊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如: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对这一具体过程的解释需要结合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总体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大类。(一)理论语言学可分为: 1、一般/普通语言学

2、个别/具体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 (1)历时语言学 (2)共时语言学 (二)应用语言学 1、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集团的关系。如地域方言、社会方言、语言的接触、语言规划等。 2、心理语言学:研究儿童语言习得、语言的接收和发生过程,等。 3、神经语言学 最近二十年才从心理语言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语言和大脑结构的关系,中心是大脑如何生成语言。 此外,还有数理语言学、统计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第一章语言的功能 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 信息传递功能是语言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 人类还借助语言之外的其他形式传递信息,它们是文字,旗语,信号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等。 身势等伴随动作等是非语言的信息传递形式。 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 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最重要的再编码形式; 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就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互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考试复习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 1、 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 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为了正确评价药物制剂质量,设计合理剂型、处方及制备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并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剂型因素 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因素、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及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 4、 影响剂型体内过程的生物因素: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生理和病理条件的差异、遗传因素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 1、被动转运的特点: (1)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的顺浓度梯度转运; (2)不需要载体,膜对药物无特殊选择性; (3)不消耗能量,扩散过程与细胞代谢无关,不受细胞代谢抑制剂的影响; (4)不存在转运饱和现象和同类物竞争抑制现象; 2、膜孔转运中分子小于微孔的药物吸收快,如水,乙醇,尿素,糖类等。大分子药物或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含水小孔吸收。 3、主动转运的转运速率可用米氏(Michaelis-Menten )方程描述: 4、主动转运的特点 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③需要载体参与;④速率及转运量与载体量及其活性有关;⑤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⑥受代谢抑制剂影响;⑦有结构特异性和部位特异性 5、被动转运与载体媒介转运速率示意图,如右图 6、胃排空:胃内容物从胃幽门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7、胃空速率:胃排空的快慢用胃空速率来描述。 8、影响胃空速率的因素:①食物理化性质的影响;②胃内容物黏度、渗透压; ③食物的组成;④药物的影响。 9、肝首过效应:透过胃肠道生物膜吸收的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后,在肝药酶作用下药物可产生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肝首过代谢”或“肝首过效应”。 答:①静脉、肌肉注射;②口腔黏膜吸收;③经皮吸收;④经鼻给药;⑤经肺吸收;⑥直肠给药。 11、避免首过效应的剂型:①贴剂皮肤给药;②气雾剂和粉雾剂经呼吸道或经鼻黏膜吸收;③口腔粘附片黏膜吸收。 12、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肠肝循环现象在药动学上表现为药时曲线出现双峰现象。 13、引起肠肝循环的因素:现象主要发生在经胆汁排泄的药物中,有些由胆汁排入肠道的原型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G ,极性高,很少能再从肠道吸收,而大部分从粪便排出。有些药物如氯霉素、酚酞等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水溶性增高,分泌人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原型药物,又被肠道吸收进入肝脏。 14、pH-分配假说:药物的吸收取决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解离状态和油/水分配系数。 胃肠液中未解离型与解离型药物浓度之比是药物解离常数pKa 与消化道pH 的函数,可用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表达: 弱酸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 式中,分别为未解离型和解离型药物的浓度。 转运速率 浓度 载体媒介被动转运

初级药师考试辅导之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第六节药物排泄

生物药剂学与药动学第六节药物排泄 一、A1 1、关于肾脏排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和蛋白质不能肾小球滤过 B、肾小球滤过以被动转运为主 C、肾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动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 D、水、钠、氯、钾等有用物质可被重吸收 E、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2、以下选项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的是 A、消除速率常数 B、清除率 C、半衰期 D、一级动力学消除 E、零级动力学消除 3、下列过程中哪一种过程一般不存在竞争性抑制 A、肾小球过滤 B、胆汁排泄 C、肾小管分泌 D、肾小管重吸收 E、血浆蛋白结合 4、药物排泄最主要的器官是 A、肝 B、皮肤 C、消化道 D、肾 E、肺 5、关于肠肝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肠肝循环是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门静脉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 B、肠肝循环发生在由胆汁排泄的药物中 C、肠肝循环的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缩短 D、肠肝循环的药物应适当减低剂量 E、地高辛、苯妥英钠等存在肠肝循环现象 6、胆汁排泄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胆汁排泄的机制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分泌 B、肝脏中存在5个转运系统 C、药物胆汁排泄主要通过被动转运进行 D、主动分泌有饱和现象 E、主动分泌存在竞争效应 7、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以原型或经代谢后的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 A、吸收 B、分布 C、排泄 D、代谢 E、消除

二、B 1、A.首关效应 B.生物等效性 C.相对生物利用度 D.绝对生物利用度 E.肝肠循环 <1> 、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给以同剂量,其吸收速度和程度无明显差异 A、 B、 C、 D、 E、 <2> 、药物在进入体循环前部分被肝代谢,称为 A、 B、 C、 D、 E、 <3> 、药物随胆汁进入小肠后被小肠重吸收的现象为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肾排泄率=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分泌率-肾小管重吸收率。 【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9】 2、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清除率的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含有药物的血浆体积(表观分布容积数)。【该题针对“药物的排泄”知识点进行考核】 【答疑编号100400098】 3、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的方式称为被动转运,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因此不存在竞争性抑制。而肾小管分泌为主动转运,肾小管重吸收存在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形式,都可存在竞争性抑制。胆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