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故宫博物院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故宫博物院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故宫博物院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课型:自读课主备:万储章明小堂李小玲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2.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3.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4.培养学生珍视、热爱故宫博物院这一“世界遗产”的感情。【学法指导】

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2.掌握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3.学习说明文应抓住的几个要素

(1)说明的对象。(2)对象的特征。(3)说明的顺序。(4)说明的方法。(5)说明的语言。

【教学建议】

1.先让学生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掌握与本文相关的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

2.再让学生知道学习说明文应抓住的几个要素。

3.后让学生以导游的角色按课文的说明顺序对故宫进行解说。【预习准备】

1.字词我解决给加点字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磬.鳌.头琉璃

..藻.井蟠.龙中轴.线

金銮.殿妃嫔

.. y o n g正后f e i l i u 金额f a n g c h u立内t i n g 肃m u y u花园轮k u o乾 k u n t a n 香 l i a o绕 y i坤宫

2.说明方法知多少? .学习说明文应抓住几个要素?

4.假如你是导游,你必须弄清游故宫的线路。请你先跟作者一道“游”一遍故宫,再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5.课文从哪一段开始按空间顺序说明?第几段介绍小广场?小广场前面的是介绍故宫的哪一部分?小广场后面的是介绍故宫的哪一部分?小广场这一段在文章的结构有什么作用?

【课堂导学】

1、哪是课文中总说故宫的段落,并从中找出体现故宫总特征的句子。

2、故宫的“前朝”重点介绍了哪些“殿”?请分析一下从几方面介绍太和殿的。

3、故宫的“内廷”重点介绍了哪些“宫”?请分组讨论“前朝”与“内廷”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4、御花园的建筑风格又有什么特点?

5、讨论一下我们学习《故宫博物院》有什么意义?

6、写一写,请写一篇文章介绍某个建筑物,题目如《我们的校园》、《我家的住宅》等。

【课后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导学案及答案

15、《说“屏”》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欣赏文章美点 3、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细心积累生字词 帷()幕伧()俗忒()文化休憩()2、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3、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4.根据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课堂探究 5、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和作用 6、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7、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8、阅读课文2-5段,完成下列各题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忒()倚()膝() 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 3.概括第三段的段意 4.作者认为屏风怎样设置才合适? 5.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当堂检测 阅读后答问: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都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漩涡的,叫斗型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已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上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A.指纹的特性和类型。 B.指纹的特性和用途。

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 编写者:王建军审核者:韩爱景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 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 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zhào ( )书 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 Jiǎo( )健妃嫔()翊坤宫()修缮()jiǒng( ) 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②走,进去看看。 ③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1)精品;(2)奇巧;(3)任意 B.(1)珍品;(2)奇巧;(3)随意 C.(1)精品;(2)精巧;(3)任意 D.(1)珍品;(2)精巧;(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故宫博物院预习学案

14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本课重点字词,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3.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与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方位词的重要作用。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资料链接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第一课时 课时要点

积累字词,理清结构,把握顺序。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蟠.龙 pán 鎏.金 liú湛.蓝 zhàn 檀.香 tán 额枋. fāng 中轴.线 zhòu 鳌.头áo 琉.璃 liú击磬. qìng 矫.健 jiǎo 金銮.殿 luán 迥.然不同 jiǒng 2.解释词义。 玲珑:矗立: 横贯:矫健: 掩映:和谐: 井然有序:错综: 迥然不同: 3.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其特征是 (用原文回答)。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划记文中表示行踪和方位的词句,填写“研讨与练习一”的图,思考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结构有何特点?请划分结构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 第二部分(第2~15段): 第三部分(第16段): 巩固提升 我来当导游:结合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话语向游人介绍故宫博物院。(注意正确使用方位词)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要点 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按照空间顺序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掌握说明方法。 自主学习 1.补全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 )大②庄严肃( ) ③大肆挥( ) ④重重 ( ) 宇 ⑤举世( )名⑥( )发光彩⑦烟雾( )绕⑧腐朽昏( ) ⑨龙凤( )祥⑩池馆水( )

统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2《礼记》二则有答案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课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知识链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自主学习】 1.注音 嘉肴()自强() 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 2.解释下列词语 旨:至道: 困:达到: 学学半: 【整体感知】 给文章断句,理清文章大意。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合作探究】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教和学的关系。 2.本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实践出真知,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拓展延伸】 1.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提示: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提示: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才能反省自己;感到不了解,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部编版】2018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集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芜湖()摧枯拉朽()溃退() 荻港() 3.找出新闻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4.找出这则新闻的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二、探究案 1.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2.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1]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导读指导】 一、有关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 羽,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二、故宫资料: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4课 故宫博物院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故宫博物院 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 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2、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3、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先学后教(说明:四号字) 1、辨明字音 击磬()攒()鳌()头琉()璃蟠()龙藻()井銮()殿琉()璃()鎏()金额枋() 2、解释词语 玲珑: 湛蓝: 布局: 肃穆: 幽雅: 悠扬: 井然有序: 3、速读课文,画出有关方位词,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4、学生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下面的故宫示意图 小组合作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交泰殿、____。 4、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5、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岱”指____;“孔”指_____。 6、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 7、仔细阅读课文“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蕴含的感情? 2)、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 3)、课文在开头说“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故宫建筑精美这一特点的语句。 当堂达标 1.为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矗立()鳌头()湛蓝()金luán()殿 蟠龙()檀木()中轴()击qì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人教版) 一《新闻两则》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 【学习难点】 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2、了解新闻有关知识: 关于消息 新闻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的概念。 (1)广义:泛指报刊、广播和电视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典型报告等。 (2)狭义: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又称“消息”。 (3)通讯社: 中国——新华社美国——美联社、合众社 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 日本——共同社俄罗斯——俄通社、塔斯社 3、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在他漫长的革命征途上,每一步踏响一曲豪歌。他留给后人的一卷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和回响。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写了数百篇消息、述评、评论、答记者问、调查报告、广播讲话等新闻作品,都始终贯穿着一种激昂慷慨、气势恢宏的崇高基调,读来能使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他更是欢欣鼓舞,挥毫泼墨写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战争报道。随着岁月的流逝,尽管其作品已失去新闻价值,但其审美价值却历久不衰。 4、相关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课文《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2、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 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3、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1、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 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2、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3、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4、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殿(lu a n)蟠龙(p a n)鎏金(li u)玉玺(x i)妃嫔

(p i n)湛蓝(zh a n)上谕(y U)傀儡(ku i l e i )翊坤宫(y 1)修缮(sh a n)击罄(q 1 ng)诏(zh a 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 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教师点拨,学生 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 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八年级上册14.《故宫博物院》学案

14 《故宫博物院》第一学时学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扫清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说明的空间顺序。 3、把握故宫的总体特征。 学习重点:了解故宫的主要建筑及说明的空间顺序。 学习过程: 一、导学: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标本的话,而故宫博物院实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去游览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1.根据拼音写词语: 金luán_____殿 pán_____龙 liú_____金玉xǐ____ feī Pín_______ zhàn______蓝 上yù______ kuǐ lěi_______ yì______坤宫修shàn_____ 击qìng______ zhào____书 2、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普天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率土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残破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祸国殃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学尝试,反馈交流:整体感知课文。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的,重要说明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解说词,让我们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填在示意图上,了解故宫的整体布局。

《故宫博物院》案例

有效利用与整合资源,培养聋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阅读能力 ——《故宫博物院》教学案例【教学背景】 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祖国古代建筑群的杰出代表——故宫博物院。作者按故宫建筑由南到北的顺序,介绍了建筑群规模宏伟壮丽,布局和谐统一。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由于涉及整体布局和众多的建筑,所以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前后联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画面上的这部电视剧你们熟悉吗?对,有许多同学看过,它的名字就是——《康熙微服私访记》。它的主题曲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关系。现在老师请大家首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再看看这部电视剧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找找这段歌词讲到了课文中介绍的哪些建筑? 1、朗读课文。 2、出示《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主题曲,请同学找出有关的建筑。(先C层同学说,再B层补充) 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午门口,一个鼻子两只手; 金瓦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 那么除了这两个建筑以外,课文还介绍了哪些建筑? 3、同学回顾课文介绍的建筑。(先C层同学说,再A、B层同学补充) 板书这些建筑名称 4、课文哪些部分介绍了这些建筑。(先C层同学说,再A、B层同学补充) 老师这里有一幅故宫博物院的平面图,可惜作者很粗心,它只标明了北的方向和主要建筑的大致位置,忘记写上这些建筑的名称,老师想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加上标注,把这个平面图补充完整。然后尝试做一名导游,看图带领游客游览一下故宫。 二、小组探究,研究布局: 1、自读课文,分组讨论,研究布局,完成平面图。 2、小组交流探究成果,相互评价。 3、学生看图介绍故宫。 4、教师小结:通过他们的介绍,我们更加了解了故宫的建筑布局,对于它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秀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导学案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学案 一、预习案 (一)学习目标 1.走进新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3.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三)预习导学 1.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 ★写作背景 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玩弄“和谈”阴谋,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1949年4月1日,中共代表团和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开始谈判。经多次商谈,中共代表团在4月15日将和平修正案送交国民党代表团。4月20日,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写作知识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写作是新闻事实的文字表达手段,是准确、鲜明、及时地报道新闻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实践活动中,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采访就无从获取新闻事实、掌握新闻素材。但通过采访得到的大量的第一手新闻材料,并非都可以报道,还要经过分析、筛选、提炼、剪裁和加工,方能使之成为新闻作品。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事实。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 2.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3.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设想 1.本文最初是一篇广播稿。据此,可设计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授课方式。在这种总体设想下,可分为两个步聚:第一步,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第二步,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由学生担任导游,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借以指导朗读,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缩短与课文的距离。 2.对全文内容的掌握,可以与处理课后练习结合起来,首先组织学生熟悉课文,标注表明方位走向的词语;在这个基础上,分组

讨论填写练习一的《故宫博物院示意图》;最后,全班一起讨论填写《故宫博物院示意图》,使学生对全文空间说明顺序,清晰分明的结构层次形成清楚的认识。 3.对说明的重点太和殿,可采取综合方法处理,空间方位可由学生解决,政治含义以教师分析为主,最后用课后练习巩固。 4.绘制《故宫博物院导游图》(不标建筑物名称和导游路线)大图或投影胶片均可。备用。 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解题。 1. 注音:矗立鳌头湛蓝藻井斗拱蟠龙金銮殿击磬 檀木攒乾清官坤宁宫肃穆额枋矫健鎏金 翊妃嫔

2.解释字义、词义:攒挥霍湛蓝井然有序点缀错综相连和谐迥然不同 以上字词可出示字词卡片或使用投影。 3. 解题。 学生朗读“预习提示”第一句。 教师: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一篇说明文。(加黑字板书) 教师朗读课文第1段,学生标注有关名称, 教师提示;“紫禁城”:中国古代皇帝自称天了,他的住地称皇宫、紫宫,是禁地,不许百姓靠近,所以称紫禁城。这个词表明了它过去的封建性质和功用。 “故宫”:明清两代已成为历史,皇宫被人们称为故宫,这是人们习惯的称呼,表明着时代的变迁。 “故宫博物院”: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标本,供人们参观。这个词表明了它今日的功能。也正因为此,我们才能去参观这座“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课题采用“故宫博物院”既介绍了历史渊源,也体现了现实功能,与文章内容一致。

《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一篇典范的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现代说明文。文章相对浅白,怎样在教学中做到既讲习应该讲习的基本内容、又适度发掘有价值的教学因素,这就值得深究了。 阅读学习说明类文章,读懂当然是基本目的,但这个“懂”必须是语文课程范畴的“懂”,因此,本文的教学绝不能自觉不自觉地以了解、增进故宫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目的(关于故宫的知识、资料图片可适当引介,但终究只是个“引子”而已)。语文教学的宗旨所在和对话指向——绝非仅仅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本表达的内容(文本的原生价值),更在于让学生学习文本表达相应内容时所采用的言语手段(文本的教学价值),指向其言语形式。叶圣陶先生指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故,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必须坚决地站在语言文字立场之上展开。学习说明性的课文,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和语言表达,关注作者思考问题所表现出的科学的思想态度,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7—9年级)中提出的相应要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获取主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等。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当然应该教,应该渗透,但是怎么教、怎么教更好呢?“只要是学习一篇说明文,就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这样一来,说明文的学习还有什么美感可言?”(《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2期《警惕:说明文教学的去语文化》)学生在本单元前两篇经典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学习中,对说明文基本的文体知识已有较充分的把握和训练,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按照相关套路设计这篇课文的学习,难免有些枯乏,很可能滑向一种简浅的重复和浪费,既不合乎学情,也不符合教材编者意图,更体现不出单元教学统摄下的篇目教学侧重点。 基于以上考虑,我在本节课的设计中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教学活动—— 开展两大板块活动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对课文进行比较充分的预读。 一是“理读”,理清文章脉络。主要包括两点,一是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二是交流预读时填写的故宫平面图并作解说,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作为现代意义的科技说明文,必须用西方意义上的理性分析的解读方式”(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而“这些课文要用什么方法阅读呢?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意思的路子,至少也可以作为阅读方法的一个选项”(王晓春《语文课什么是好》)。通过划分段落层次,学生不难看出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故宫平面图课本上虽有一幅简图,但显得太“小气”,填起来不方便不醒目,因此我另行设计刻印了一份平面图,要求学生按照课文提供的脉络线索在预习期间完成,课上以导游身份进行解说。 这一方面主要体现的是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获取主要信息”的教学要求。 二是“细究”,揣摩言语手法。这里包括三个板块—— 其一,分析解说技法的把握,学习“分解说明层次清晰”:引介什么是“分解说明”技法,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 1.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 (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 瞥.见()畸.形()匿.名()诘.责() 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 (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 油光可鉴驿站 掌故不逊 诘责杳无消息 瞥见 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 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

无非,只不过。表达了作者对在东京留学日本学生中效忠满清王朝。醉生梦死状况的失望情绪。 ○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鉴,本义是镜子,词性由名词转化为动词在这里是光照或反射出去光亮的意思。 ○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清国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要表示效忠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揶擒的口吻,对他们盘辫子进行明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麻木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5、课堂小结, 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 、因为“日暮里”让人想起屈原<离骚>中的“日忽忽其将暮”的诗句,使作者联想到清王朝的衰败,日暮途穷;记得水户,是因为它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的地方。记住这两处地名都透露着作者的爱国情结。 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作者到达仙台后,受到免交学费的优待和生活上的关照。对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给予特殊待遇,反映日本人民善意的心地和友好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善意统统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因为作者感受到的不是尊重,这里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内心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 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蚊子多,“居然”睡得安稳;吃的是“难以下咽的芋梗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立志苦学,学成作实现医学救国的理想。 讨论并归纳:外貌描写:“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外貌特点是其貌不扬,有点学究气。接着又借留级生之口介绍藤野先生“穿衣服太模胡”“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这些说明藤野先生穿衣“不修边幅”“生活俭朴”的特点。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 、(1)添改讲义对教学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对学生热情诚恳 ( 4)了解女人裹脚对学术严谨求实 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1)抓住富有特征的外貌,写出主要印象——不修边幅,生活俭朴。 (2)抓住言谈举止,写出人物性格——语速缓慢,显得沉稳。 (3)通过叙事,表现思想品质——(见第2题讨论并归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导学案(含教学计划和答案)-教师用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现状分析 我所任教的2 个班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材教本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四个现代文单元分别以人生、散文诗、人与自然和民俗风情为专题内容,其中以记叙类文章为主,第三单元与传统说明文单元相比,在语文与科学的链接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初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四、教学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习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思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2、能利用汉语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学会课本中的读读写写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能正确书写。 4、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特别是文言文)。 6、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默读有一定速度,读后能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并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和别人讨论。 7、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8、认真倾听别人说话,了解主要内容。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做到语句完整通顺,说话有礼貌。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在曰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9、留心周围事物,初步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比较具体的内容。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坚持写曰记。 五、教学重点、难点: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是全书的重点。 1、要突出重点项目的训练。 2、要继续重视词、句、段的训练。 3、要重视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4、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积累、运用是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训练,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或实践活动、习作共四项。 六、教学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将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四步教学法: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成都市二仙桥学校王克荔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把握课文内容。 2.勾画“方位词”,学习文章按“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写法。 3.判定说明方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 2、把握通过方位词理解说明顺序的方法。 3、学习用重点研读法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说明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 2、热爱建筑艺术,具有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积累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学校按照参观的路线、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故宫的建筑结构,理解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 教学方法 图片激趣法、引导提示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说明文,在正式学习之前,老师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片。(白板展示)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建筑叫什么名字吗?故宫博物院。没错。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百年宫殿,去一睹它的雄伟与壮丽。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词语认读 师:好,我们首先来扫除文字障碍。拿出笔和纸,给屏幕上的红色字体写拼音。(ppt 出示词语),(一分钟后)写完了吗?好,我们来看看你写正确没有?(出示拼音。勾画重点词语)同学们重点记忆这几个词的字形及注音,马上请同学上来注音。抽一个同学写。 2、找、圈方位词,明确说明顺序。 师:这是一篇介绍建筑物的说明文,为了说清楚建筑物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哪类词最重要。方位词!(板书:方位词)对,下面请同学们分工合作,找出文中的方位词,用红色笔圈出来。1大组找2、3、4段;2大组找5、6、7段;3大组找8、9、10段;4大组找11到最后。每个大组三到四人为一个小组,找完圈出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代表回答。 Ppt:点拨:方位词,表示位置的词,具体来说,就是“前、后、左、右、里面、外面、正中、两旁”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