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
中国为什么不走与农村包围城市相反的道路

(因为对中国具体国情认识不同,特别是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农村的反动统治力量薄弱,革命力量应冲破这个薄弱环节,在农村发展和积蓄革命力量)由于城市总是集中的,乡村又总是分散的,当敌人占据中心城市和交通线后,共产党在乡村建立的阵地就在地域上被分割,给革命战争带来了许多困难。这就规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中国共产党在乡村,可以坚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去反对占据城市的敌人;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磨练中生息自己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等将来条件具备时,就能举行反攻,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农包城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和剥削对象,历来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是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主要是落实在对广大农民的领导上。

由于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共产党到农村去后,只有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才能充分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得到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摧毁农村封建势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以支援革命战争,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获得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由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自然经济占着显著的优势,仍然可以相对独立于城市而顽强地存在着。因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极端不平衡以及资本主义因素弱,经济文化发展极端落后,不可能形成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全国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主要在中心城市建立起政权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广大的乡村往往有鞭长莫及之烦恼,旧中国的城市不可能像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那样控制乡村。而帝国主义的分裂政策造成的统治阶级内部不同派系的割据状态,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市与广大农村的分离。这种中心城市无法统治广大农村的状况,使广大农村成为反动统治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使得农村可以为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凶恶而强大的,而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相对弱小。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所有这些,规定了中国革命可以而且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武装

这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原则在中国具体运用的必然结果。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就要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进行武装革命,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这是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武装斗争是必由之路。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内部没有民主,受封建制度的压迫。

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革命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因此,没有革命的武装,没有强大的红军,就不可能造成割据的态势。(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实践方面,毛泽东在1927年革命失败的形势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道路;在实践中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有机第结合起来,成果地解决了在农村建立根据地、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理论方面,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理论,科学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和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批评了“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城乡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依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胜利的航道。

中国革命大事记(1927年)

1月4日至2月5日,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党内外怀疑和指责农民运动的论调,总结了湖南农民运动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2月1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21日,总罢工发展为第二次武装起义。蒋介石的军队在上海附近按兵不动,坐视军阀部队残酷地镇压起义的工人。起义失败。

3月10日至17日,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联合起来,限制蒋介石个人独裁的一系列决议。但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三中全会选举汪精卫担任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主要领导职务,并继续让蒋介石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随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

4月27日至5月9日,中共举行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但对汪精卫还继续抱有很大的幻想。会议虽然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重要性,但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

5月21日,在蒋介石、汪精卫唆使下,湖南的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即马日事变),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及其他革命组织,捕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

5月,湖南、湖北的农民运动继续发展,许多地主出身的国民革命军军官仇视农民运动。两湖的军官土豪劣绅纷纷反攻倒算。

6月30日,中共中央举行扩大会议,仍然承认汪精卫等控制的国民党处于国民革命领导地位。汪精卫更肆无忌惮地煽动“分共”。

7月15日,汪精卫公开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随后不久,汪精卫等就和蒋介石一样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遭到惨重失败。

8月1日,党领导南昌起义,占领了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革命军队的新时期。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

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批评党中央在国共合作中没有积极去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9月,中共领导农民群众秋收起义。

10月至翌年春,中共分别领导河南刘店农民起义、湖北黄安(今红安)、麻城武装起义、江西万安、泰和、赣县、兴国等地的农民起义。

马日事变是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党右派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右派公开合流的信号。(本来就反对孙中山三大政策,对两湖工农运动深怀仇恨的第35军军长何键,在蒋介石的唆使下,早在1927年4月底,就在汉口召集了一次高级将领会议,邀集了一批反动军官,密商反共清党,举行军事叛变,推翻武汉国民政府的阴谋。5月17日,独立14师师长夏斗寅公开叛变革命,何键立即响应,率领他的部队,在湖南各地进行屠杀,他们先残害了临湘农民协会委员长和常德近郊农民协会委员长,后又占领了益阳县工会、农民协会等革命机关,缴了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的枪。5月21日早晨,何键率领他的部队,将常德所有革命团体包围起来。工人纠察队进行抵抗,遭到机枪扫射。当时,共产党员、革命群众80余人被打死。当天夜晚,驻长沙的何键部下第33团团长许克祥,率兵1000多人发动反革命政变,对革命党和工农群众进行了突然袭击。长沙城顿时火光冲天,枪声四起,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反动军队向国民党省党部,省、市总工会,农民自卫军总部,省党校,特别法庭等机关、团体以及工人纠察队发起进攻,夺取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的枪支,放走了关押在监狱里的土豪劣绅等犯罪分子,撕毁了“拥护武汉国民政府”,“打倒蒋介石”,“铲除土豪劣绅”的标语,代之以各式各样的反动标语。大批共产党、工农群众以及青年学生倒在血泊中。这伙叛匪,在长沙戒严司令部集会,成立了所谓“中国国民党湖南省临时救党委员会”,作为反革命叛变的公开指挥机关。

“马日事变”之后,白色恐怖遍及湖南。反动派一边杀人,一边嫁祸于共产党。造谣说:此次事变,全是共产党发号施令的结果,是“军民冲突”,是“工农围攻33团团部,抢劫枪支”所引起的。武汉国民党反动分子,也大肆造谣说:假若没有工农运动,夏斗寅、许克祥是不会叛变的。“马日事变”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长沙附近就有一万多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革命事业受到了严重危害。此后,长沙等地的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革命,同反动派开展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提起“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大家会联想到什么? 可能是“秋收起义”、“农民革命根据地”还是“工农武装割据”,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但大家一开始想到的这些可能都只是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典例了:秦朝末年因为赵高执权柄,二世形同虚设,而陈胜和吴广所发动的农民造反势力,达到了历史上破天荒的势头,打开了以农民为力量集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混乱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五千年来这样的事件发生过许多许多,大者绵延到大半个中国,小者被地方镇压后很快成为过去,甚至都没有向上方汇报,而且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但它们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不会有人把他们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直接联系起来。所以现在当我们提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中国近代革命上至关重要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那我们就不禁要想中国革命在那几千年后为什么又必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 下面是我们小组根据一些相关研究所做的讨论结果: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经过 要讨论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先占领农村、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开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历史证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的革命路线,它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出路。 二、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由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革命形势严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道路,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

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18考研政治考试知识点解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命题角度1 :毛泽东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8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呢?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加以回答。八七会议以后的中共中央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把实际斗争中累积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在吸取了秋收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在反对李立三“城市中心论”及党内革命悲观主义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在毛泽东1928-1930 年写的一系列报告,特别是《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得到系统阐述。 命题角度2 :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1928 年6 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仍把城市工作放在中心地位。面对当时党内占统治地位的“城市中心论”,毛泽东等人在领导根据地的斗争过程中,对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指出近代中国,人民内无民主,外无民族独立,为争取民主权利,只能以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中国革命中敌强我弱的态势与敌我实力分布状况确定了我们必须到农村去,团结广大农民方有可能取得革命胜利,逐渐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束缚。 命题角度3:在中国革命中,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有条件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深刻分析和论证了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主要是: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前三个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后两个是主观条件。 命题角度4:在中国革命中,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90%)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所谓“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共产党如何坚持革命、发展壮大力量为夺取革命胜利创造条件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摘要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 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革命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中国革命必要性可能性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进程 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毛泽东于当年9月l 1日,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五千余人。经转战和三湾改编后,毛泽东率领这支不足千人的部队于10月下旬进入了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在毛泽东率部接应下,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对红军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在南方和陕甘地区建立了十几个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军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19个大型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东北根据地,发展了华北、华东、华中、西北等广大解放区。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建立与发展,逐步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和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 二农村包围城市的必要性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的历史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内容摘要: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发生后,持续三年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同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失败。国民党通过“宁汉合流”以及张学良“东北易帜”等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革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在武装斗争的实践中,把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胜利的道路,也为打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提供了经验借鉴。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探索;内容;意义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开展了一系列的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革命工作应当以城市为中心,这是一个时期内党的共同认识。中共中央继续留在上海,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但是,所有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毛泽东作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集中全党的智慧,及时总结了大革命成败的经验教训,果断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一、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性 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以及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创造精神,科学论证了当时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在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把党从生死存亡的危机里解救出来,并引领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伟大胜利。 第一,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历史决定的。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由若干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剥削,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内外各种力量的刺激下,中国传统的封建政治经济结构开始破坏,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得以生长。这时的中国城市不能完全控制农村,农村却依然可以不依赖于城市而独立存在。同时,幅员辽阔的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已经在农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发展;加之反动军阀的分割统治,也使革命力量能够在敌人统治的边缘地带生存下来。 第二,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阶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封建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又对民族资本实行限制政策,不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极其弱小,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也不强大,而农民却占到全国人口的80%。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但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却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必须先占农村,后取城市,走具有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判断和领导决定的。中国的早期革命以城市为中心目标,一方面是受西方革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中国革命的传统

(完整版)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由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就解决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要把工农武装割据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二是一小块或几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中国革命应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以农村革命为中心的思想,是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的。 并且,国民党的主要武装力量在城市,要革命只能争取农村的力量,但并不是放弃城市的力量,因为最终目的还是夺取敌人的重要城市! 总结以上,可以知道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根本原因有三个:1、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农民占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2、国民党在城市统治力量强大,农村薄弱,且当时共产党力量较弱,不宜直接夺取城市。3、国民党是资产阶级党派,却没有议会等机关,不能民主,只能枪杆子中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高频考点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高频考点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遭到严厉镇压。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共产党的组织不断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许多共产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被捕、被杀。据中共六大时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其中共产党员26 000多人。汪寿华、萧楚女、熊雄、陈延年、赵世炎、夏明翰、郭亮、罗亦农、向警予、陈乔年、周文雍等党的重要活动家先后牺牲。工会、农民协会等也到处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在这无比艰难的情况下,怎样坚持革命,中国革命应当走什么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决定了三件大事:一是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二是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三是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第一,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提出了“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第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会议提出,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强调党“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三,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战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共产党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遭遇严重挫折后,起义部队决定南下,向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农村区域转移,并于10月7日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11日,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发动了又一次英勇的反击。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赣西南、赣东北、湘南、湘鄂西、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 总之,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曲折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开始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国民党形成了对农民问题只有政策而无行动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国民党缺乏吃苦耐劳、深入基层、扎实工作的人才,使得下层民众运动方面工作就由中共党员承担。这样大革命时期党虽然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但是毛泽东、彭湃等人不畏艰险、深入乡村、开展农运,为日后将工作重心转向农村积累了经验。 在合作破裂后,全国掀起了白色恐怖的血雨腥风,在共产党员由六万锐减到一万人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在绝境中奋起,开始了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在大革命悲惨失败之后的关键时刻,党做出了正确抉择,结束了陈独秀右倾中央的工作,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的第一枪,开始了从进攻城市向农村进军的艰难转变。

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八七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讲了领导权,农民和军事的三大问题,提出了争取农民支持、独立领导革命的思想,而具体的途径则是把民众运动和军事运动结合起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即“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在此精神指导下,党先后组织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百余次武装起义。在发起的起义的武装占领城市的探索中,各地起义夺取城市的目标几乎都没有实现。各地武装起义实践证明,攻打大城市的路走不通,一些起义部队开始转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始从攻打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伟大转折。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决定退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毛泽东又经过一番实地调查,了解到井冈山地区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落脚点。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慢慢做通了袁文才,王佐二人的工作,毛泽东才将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各地起义军撤到农村后,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在农村怎么生存,怎么发展。为争取农民的支持,建设巩固的根据地,战胜敌人的围剿,毛泽东最初探索出了打土豪的简单办法来扫清革命障碍并鼓励农民起来革命。但土豪的存粮和资财也是有一个积累的周期,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而要取得农民的支持就要用事实证明共产党是他们利益的代表。毛泽东抓住了土地这个核心问题,开始组织领导起了边界各县轰轰烈烈的分田高潮。分地也是个很复杂的事,丈量土地、统计人口、协调分配,都需要有人牵头,都需要组织来领导,这样在广大

中国为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中国为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山东成武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而十月革命走的是先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革命道路。之所以造成这种差别,是由于两国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为什么说走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呢? 第一,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历史上专制性就比较较强,没有民主的传统。虽然近代建立了民国,但民主只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中国不存在全法斗争的条件。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采取斗武装斗争的形式,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这就决定了革命的重心不能选在反动势力强大的城市。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城市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而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在城市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种不平衡决定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广大的农村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所以农村更有利于开展革命工作。 第三、从领导阶级的力量来看,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所以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较弱,这与俄国有明显的不同。俄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已经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发展要比中国充分地多,城市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要比中国强大。俄国工人、士兵,掌握武装,多集中在大城市,对反动势力造成很大的威胁。俄国可以依靠城市里的工人阶级就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中国由于在大城市里各种反动势力比较强大,单纯依靠工人阶级是很难取得胜利的。第四、从中国的经济基础来看,中国经济基础是小农经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了它更容易为革命积蓄力量。把革命力量转入农村更有利于革命力量开展和反动势力的割据斗争。 第五、从各种社会矛盾来看,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华政策,造成了长期的军阀割据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缝隙。 第六、从革命的同盟军来看,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并且中国的工人阶级大都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农民阶级很容易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这样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第七、从地理环境来看,中国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山区,易守难攻,容易开展游击战。 第八、从主观上来看,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毛泽东认为,这些原因和条件,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革命工作由城市向农村的重点转移,避实就虚,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也叫“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呢?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之国内大背景 1927年,由于蒋介石新军阀背叛革命,轰轰烈烈地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国民党新军阀取北洋军阀而代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新走狗。国民党新军阀对中国人民实行出北洋军阀更黑暗、更残酷的统治。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人与之进行了血与火的斗争,然 而“左”倾中央一再强调的进攻大城市的计划相继遭受失败。毛泽东毅然带领起义的残余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始了中国革命重心的伟大转移,并找到了一条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二、关于“城市中心”与“农村中心”的争论 当时,之所以出现是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的争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具体国情的不同认识,特别是对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 城市中心论——坚持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领导人,包括共产国际的某些领导人认为,在中国,同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乡村只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单斩断他们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们的头脑、炸裂他们的心腹,是不可能置他们最后的死命,革命就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他们认为,只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取得成功,才可能影响小城市和乡村,才可能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所以一味地主张通过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来发展革命,夺取胜利。 农村中心论——残酷的革命斗争现实让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员人冷静思考,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路线——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在于: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邹卫峰 内容提要: 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井岗山的星星之火,有神州大地的抗日烽火,有天翻地覆的钟山风雨,有上甘岭的滚滚硝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们打败强敌、夺取胜利的指南!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 本文通过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论述阐明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今新时代的新应用。 毛泽东提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原因中心依据意义 原因有如下: 1、所有已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2、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3、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更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 “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 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次次地被无情的实践击的粉碎。 2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所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实践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与总战略。其基本内容就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与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就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与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就是什么呢? 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与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与革命的军队与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6、总之,就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就是什么? 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就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就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毛泽东研究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首先讨论一下当时中国为什么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以及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所决定的。(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3)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

半封建大国。(4)国民革命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5)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6)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7)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二,然后讨论一下中国革命道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农村包围城市到现在,不是一个具体的论断,是一个涵义丰富的战略思维体系。毛泽东当年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不过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实例,我们不能也无需真的从农村开始。中国革命之所以选择农村包围城市,它是受当时各种因素制约的必然选择。今天我们面临的环境、因素变了,不能死搬硬套。但我们可以深入的了解这一战略思想内涵,灵活的应用于今天的社会之中。中国革命的胜利,得

农村包围城市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综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其内容为:“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1]这一理论是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对其形成时间与标志的研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同时,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不仅对提高党的核心领导能力具有启示作用,还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的时代背景 1924到1927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反革命军事行动,残酷打击、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党人,企图消灭共产党,消灭革命。这使得还要不要继续革命、怎样继续革命成为亟待共产党回答和解决的问题。此时,党内的小部分右倾机会主义者,已然对革命失去了信心,但在总结大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共产党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并由此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然而,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中国的革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内“左”倾盲动主义路线忽视我国革命的特殊性,照搬俄国革命经验,主张以城市为中心开展起义,这使得革命力量在大革命之后遭受了进一步的损失。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家、思想家,通过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艰难摸索,逐渐发现了中国具有的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外无独立内无民主,主要的斗争形势是依靠武装革命,同时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广大的人力物力集中在农村,作为中国人口大多数农民也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此外,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还尚未形成。在不懈的斗争和努力中,党的革命军队和人民逐渐团结和壮大起来,为战胜敌人保证了基本的力量,而此时统治集团的矛盾冲突,更为农村革命提供了机遇。针对这些事实,老一代革命家对首先从农村开展革命的道路展开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这条革命道路,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仅有的,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暴力革命的学说。 ①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 ②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 ③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为保卫自己的利益,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④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 那么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中国特色的城乡关系,即中国的城市不能完全统治农村,广大的人力物力在农村。 2、农村可以离开城市而相对独立存在。 3、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4、统治集团的不统一和矛盾冲突,为农村革命提供机遇。 5、已经有了新的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和人民,有了战胜敌人的基本力量 6、总之,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所决定。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意义是什么? 1、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是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分析

党史讲堂: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