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军事改革

新军事改革

新军事改革
新军事改革

这是美国官方最早承认和使用RMA这组词的。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

四个“革新”也就是:

1,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2,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

3,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

4,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

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变革原因

一,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积极促进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

四,来自空间的军事威胁。

变革内涵

一,信息优势是新军事变革的核心

二,创新的军事理论是新军事变革的灵魂

三,智能化的武器系统是新军事变革的支点

四,变革的体制编制是新军事变革的重点[2]

变革特征

一,高技术群的推动

二,持续周期短

三,发展失衡加剧

四,战争形态转型[2]

发展趋势

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

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在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当时使用的只是命中精度较高的灵巧炸弹(Smart Bomb)。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增至8%,当时主要使用的是“战斧”(Tomahawk)式巡航导弹。而这一比例在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1年阿富汗战争期间更分别上升到35%和60%。

二是编制体制精干化

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趋势。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统计,1985年全球兵力总额为2794.66万,1999年降为2187.59万,减少607.07万,减幅达22%。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等措施,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

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化

自20世纪60至70年代起,为使指挥控制实时高效,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纷纷着手开发C3I 系统,把情报系统获得的信息通过通信这条生命线用于指挥部队和控制武器装备。8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C3I加上了Computer(计算机),变成了C4I。90年代后又进一步发展为C4ISR系统,增加了Surveillance(监视)和Reconnaissance(侦察)。目前这一系统又发展为C4KISR,增加了“Kill”(杀伤)。指挥控制自动化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一

个水平,要得益于Data Link(数据链)的发展。它是整个指挥自动化的“神经中枢”。

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而制信息权又离不开制天权。据统计,美国等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33颗,在科索沃战争中共动用军事卫星50多颗,在阿富汗战争中也先后动用军事卫星50余颗。

五是作战样式网络化

网络化的联合作战将是信息时代的主要作战样式,美军称之为“网络中心战”。俄罗斯军方的主流观点认为,未来战争将具有立体化、空地结合、海陆空合成同步作战和精确打击的性质。英军强调“网络化作战能力”(NEC),即在数字化通信网络中将各种武器和传感器平台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在所有的作战级别上充分利用情报、监视、目标捕捉和侦察(ISTAR)能力。我军提出的“网络化集群作战”,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高度分散的多元力量在多维空间上构成流动性很强的作战网络,通过灵活多变的“聚”与“散”,动态集中作战效能,实施并行攻击的广域机动作战。

中国变革

军队的规模将加速小型化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军队的作战能力将成指数增长,小规模的高度一体化和智能化的军队,即可完成过去由数量庞大的军队才能完成的战略使命,继续拥有大规模的军队和编制兵员众多的作战部队已经没有必要。

因此,未来军队的组织体制在数量规模上将具有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向:

1,军队的总体规模将大幅度缩小。随着军队的信息化程度和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缩减军队规模将是必然的趋势。拥有庞大的常备军将成为历史;

2,作战部队的建制规模将更加小型灵巧。未来军和师的编制将可能最终消亡,旅、营或更低级别的战术单位将成为主要的作战建制,并可能出现按作战职能编成的小型作战群或能够同时在陆、海、空等多维空间作战的一体化的小型联合体。

军队的编成将高度一体化

未来军队编成的一体化将主要表现为,将打破传统的陆、海、空、天等军种体制,按照系统集成的观点,建立“超联合”的一体化作战部队。未来信息化战争是高度一体化的作战,使用传统的诸军种力量实施联合作战,已难以适应这种高度一体化作战的需要。

军队的指挥与作战手段将高度智能化

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军队指挥与作战手段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指挥控制手段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

2,大量智能化的武器系统和平台将装备军队,投入作战。

这是一次给中国军队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的军事变革。中国应从国情出发,借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经验,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变革影响

一是新军事变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战争理念,改变了现代战争面貌,促使各国重新审视安全环境和战略策略,依据客观环境和主观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战略调整。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出于维护其霸权的需要,已进行过三次军事战略调整:1992年布什政府首先提出"地区防务"战略;1995年,克林顿政府制定了"灵活选择和参与"战略;1997年,又提出"塑造、反应、准备"战略。俄、英、法、德、日等国不甘落后,为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有利地

位,积极顺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的潮流,纷纷进行战略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基于维护自身安全的考虑,在战略上也作出了必要凋整。可以预见,随着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各国还会进行新的战略调整并促进国际战略格局进行新的整合。

二是新军事变革有可能加剧战略力量对比的失衡,使各国已经存在的差距不仅不容易缩小,反而有可能扩大。可能会诱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甚至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军事系统特别是武器装备的新的更大的"时代差",从而对世界和平、发展和安全构成新的威胁。

三是新军事变革不仅使军事手段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而且会刺激新干涉主义进一步抬头,给世界和平与地区安全带来新的威胁。新军事变革为运用军事手段达成政治目的,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多样化的可能选择。如一枚导弹携带228枚精确制导反坦克子弹,攻击敌坦克群的能力与1000吨当量的核弹相当。现在,高新技术使战争的可控性显著增强,也使军事手段的运用空间进一步拓展。据统计,冷战时期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年均为4次,而冷战后年均却达10次之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认为,拥有绝对军事优势是处理国际危机的前提。自1990年以来,美国对外出兵达60次,占二战后对外出兵总数的一半以上。

四是发展中国家战略选择的难度进一步增大。新军事变革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防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吸收和运用世界军事科技的成果,推动本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军事变革的经验,使本国的军事改革少走弯路。但是,世界军事发展的强劲势头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战略选择上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不顺应世界潮流。积极推进本国的军事变革,大力提高国防实力,与发达国家军队存在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国家安全就没有保障;如果把主要力量用在军事发展上,就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从根本上削弱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怎样决断,是一个关系重大、非常复杂的战略难题。

军事战略思想

军事战略思想5篇主要文章五位一体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基本军事战略思想基本军事战略思想,主要是指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和根本指导意义的,成系统而又互有联系的军事战略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 (1)根据地战略。根据地作为一种战略思想,是在中国革命的特殊条件下发生和形成的。中国革命战争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这一总战略的指导之下,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本特点,认为革命的胜利可以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同时,也避免在革命力量还弱小时去和强大的、占领中心城市的敌人作决定性胜负的作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必须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去争取全部胜利。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先后在全国主要是南方诸省建立的各个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在敌后建立的十余块抗日根据地,并在解放战争时期逐步发展成解放区。都从实践方面说明了它所具有的战略地位。毛泽东从理论上亦先后提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建设政权的”①一套办法和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促进全国革命的高潮;抗日战争必须争取在敌后创建十个战略支点,即十块大的敌后根据地,“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②他多次强调在游击战争的领导者们的头脑中,必须驱逐流寇主义思想,确立建立根据地的方针,实行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依靠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由此可见,根据地作为一种基本战略思想,它具有三方面的战略意义:第一,它是进行革命战争的立足点和战略支点,没有这种立足点和战略支点,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可能站稳脚跟,并得以逐步推进和发展; 第二,它是支持长期革命战争,为前方提供人力物力补充的重要的战略基地。 没有这种战略基地,一切战略任务的执行和战争目的的实现就失掉了依托。 第三,它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必不可少的战略步骤,是这条战略道路的起点和基石。 (2)游击战争战略。毛泽东的游击战争战略,既是一种战略作战形式,又是一种基本战略指导思想。从实践上看,在中国革命战争长达二十二年历程中就进行了十八年的游击战或游击性的运动战;从理论上看,毛泽东曾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论述,要求全党全军把游击战争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其主要理论依据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的武装力量,要能够长期坚持和发展壮大起来,主要地就是要在中①《毛泽东选集》第卷,第98页。

军事战略

一毛泽东军事战略和战术理论形成于长征之前的反“围剿”战争,其区别于同时代一般中外军事理论而表现为不仅汲取马列主义新军事理论,而且汲取了现代西方军事文化经典,从而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积极防御和运动游击战略为基本结构的马列主义中国化、具体化的先进军事理论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制胜之道 红军创建之初面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亟待新的革命军事理论指导,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者对此进行过大量探索。毛泽东通过对于马列主义经典理论家关于战争理论问题的研究,受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和恩格斯“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并且只要一有机会,防御者就应当采取进攻行动。”“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消极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败无疑。”的军事学说影响,结合红军“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由此产生了中共及其红军的最新作战军事原则。 这十六字诀的军事原则,立三路线以前的是承认了的。后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江西第一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又提出了“诱敌深入”的原则。等到战胜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原则形成。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提出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作战原则。大要是:“‘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政策。‘强敌跟追,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很短的时间,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这种战术正如打网,要随时打开,又要随时收拢,打开以争取群众,收拢以应付敌人。”这些战术原则产生后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承认和推行。 毛泽东将马列经典论述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城市武装起义发展为在农村组织长期的游击战争,形成了一套战略指导原则和战法,并且将这一积极防御战略理论发展至其自身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一理论在结构上既涵盖了“小敌之坚,大敌之擒”,即弱小国家的军队,如果只知采取坚守硬拼,就会成为强大国家的俘虏。主张要避开敌人开始时锐利的气势,等待敌人疲劳松懈时再去打它的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还合理吸取了西方现代军事文化的精典,通过深入研究华盛顿、拿破仑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他对该两位军事家创造的机动战术、游击战述颇有研究,他还借鉴了西方战争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从待敌和地形之利出发,认为防御是较强的作战形式,但反对消极防御。 主张“防御这种作战形式决不是单纯的盾牌,而是由巧妙的打击组成的盾牌”。关于此点,从毛泽东1929年4月5日给中共中央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古今中外的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已有深刻的研究。可见遵义会议上凯丰曾当面直斥毛泽东“你懂得什么马列主义?你顶多是看了些《孙子兵法》!”的指责,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谬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总结红军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经验教训,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一整套作战原则,指出在反“围剿”战争中,红军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攻势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中有把握的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的正确性。 12月瓦窑堡会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重申和强调红军作战指挥应遵循的这一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坚定了这一理论在党和红军中的指导地位。毛泽东总结的红军反“围剿”战争的经验教训,创立的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是指导中国革命运动胜利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是中国国内其他军事理论所无法与之相媲美的,正是有了这一理论指导才使得长征转危为安取得最终胜利。毛泽东关于积极防御的战略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于长征胜利起到了重大指导作用。

《新军事革命》课程教学大纲 - 东南大学

《新军事革命》课程教学大纲 新军事革命是以微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引发军事形态根本性变化的社会现象。它以海湾战争为启动标志,以美国为领先者,已掀起一场世界性的军事大变革。新军事革命的实质是机械化军事形态向信息化军事形态转化,其动力是二战以来迅猛发展的高新技术群,其引导者是国家利益。这场军事大变革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对各国在二十一世纪的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军队的高度重视。目前,对新军事革命的全方位研究,也已在中国全面展开。 本课开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当今军事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发展趋势,了解这场军事变革对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挑战和影响,认识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应用的意义和作用,提高为国服务、科技强国的爱国责任意识。 本课的内容是军事革命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新军事革命的内涵与特点、新军事革命与军队建设、新军事革命影响下的军事理论与作战方式。 本课教学课时是32小时,2个学分,采用讲解、讨论的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第一章军事革命及其发生发展机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军事革命的概念与特征 2、了解军事革命的发生发展机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军事革命的含义及其特点 第二节军事革命的发生发展机制 社会环境对军事革命的作用机制、军事环境对军事革命的作用机制 【思考题】 1、什么是军事革命,其特点是什么? 2、历史上一些国家的科学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却没有及时实现军事革命,并在战争中饱尝失败的苦果,这是什么原因? 第二章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内涵与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 了解新军事革命的内涵与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 二战后的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大国的政治、军事需求牵引,独特的文化精神以及社会形态的转变是新军事革命产生的时代背景

军事战略

笔者对美国现任国防部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1938年6月28日出生)颇感兴趣。要知道,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高龄的国防部长,今年已经74岁了。此人年逾古稀仍然出任国防部长,自然有其过人之处。笔者查阅此人简历之后,感到震惊。原来此人竟然是一个优秀的财政专家。帕内塔,父母是来自意大利的移民,毕业于加州圣克拉拉大学。1960年代帕内塔曾经在美国陆军服役,官至中尉。原属共和党,1971年转入民主党。1977年至1993年任国会议员,而且在财政拨款方面,颇有经验,一度是国会众议院财政委员会的主席,而且在克林顿任总统期间,担任过白宫的财政办公室主任。看过此人的简历,结合那份《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笔者似乎感觉到了一些东西。美国的军事战略即将开启深刻的变革。 笔者有一点儿佩服奥巴马了。在人事问题上,奥巴马确实很有水平。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终于徐徐拉开了大幕。而操刀新军事战略的人,是一个老谋深算的财政专家。由此,我们也大体可以理解,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本质特征了。美国人开始面对残酷的现实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将开始美军的一场历史性的革命。 笔者将这场新军事革命用两个词来概括:使命和效率。 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的出现,意味着四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美军的使命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美军的使命是确保本土安全,而不再是提供全球安全保障。就是说,美国人决定,美军不再继续做世界警察了。其相对应的潜台词,则是狼烟四起。 第二、美军的结构将发生转变(可参阅美国2010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军将以网络中心战模式代替军事占领和军事部署,美军将极大地压缩常规军事力量的规模,美军将极大的加强系统作战能力。美军在压缩军费的同时,综合军力将反而获得提高。 第三、美军的战略布局将发生转变。美军将改变平面型的军事力量部署。美军将放弃大部分军事占领地区;美军将收缩大部分海外军事基地。简单地说,美军将简化在陆上、海上、空中的军事力量,而强化在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强化立体化的综合打击能力。 第四、美军的行动方式将发生转变。美军将逐渐放弃直接介入的军事行动方式,美军将主要使用间接介入的非常规打击模式。利比亚模式,是一种尝试。未来,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也会采取类似模式。 由于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将会随之发生剧烈变化。 一直以来,笔者对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陈旧军事战略感到费解。美国近二十年来的军事战略是美国建国以来最愚蠢的军事战略。其最糟糕之处在于,美军没有因应冷战结束的变化,迅速调整美军自身的使命,以及与使命相匹配的资源配置。近二十年来,美军严重消耗了美国的综合国力,美国为过去二十年错误的军事战略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奥巴马总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他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军事战略改革。奥巴马将这个沉重的使命交给了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 美国新军事战略,一言以蔽之,就是美军开始实施战略收缩。事实上,国家的财政战略永远是一个国家的第一军事战略。美国人是清醒的,美国不能迅速压缩军费的无限膨胀,美国财政即将走向破产的边缘,美国将重蹈大英帝国灭亡的覆辙。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先生曾经说过,大英帝国正是被丘吉尔先生的无敌舰队摧毁的。美国人不想被自己过于夸张的军费支出拖垮,他们就必须改革了。需要提醒的是,中国人正在进行盲目的军费扩张,我们是否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呢?中国同样存在两个关键问题:第一,我们军费的合理水平到底应该是多少?第二、我们军费的最高效能应该如何发挥?换句话说。我国也需要思考新军事战略了! 美军将放弃对所有非美国国家核心利益目标的军事保护。简言之,美军将只保护其本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相关联的重要目标。这就意味着,美国将放弃对主要军事对手的全面军事围堵,转而实施对美国核心利益的重点军事保护。请注意,这与我国军事专家的判断大相径庭。笔者无法理解,我国军事专家是如何定义美国军事围堵的?如果判断完全错误,他们愿意承担历史责任吗?美军的使命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美军的现实压力将极大地减轻了。美军的任务也由面控制,转变为线控制。放弃了面控制,则美军将不再依赖强大的陆军实施军事占领,美国陆军将会大规模缩减。随着,空海一体化作战理念的提出,以空海军为

论“美国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论“美国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2012年1月5号,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五角大楼发表讲话,公布美国新安全战略,以缩减地面部队人数和转移战略重心为重点。强调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而且这份报告,将决定美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军事战略发展方向。战略方向确立了,美国必然还需要一个战略对手,来重塑美国未来的霸权。评论员认为,在这方面,中国不必妄自菲薄,当今世界上如果说还有哪个力量能威胁到美国的霸权,那也只有中国够这个资格,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自己低头不承认,就能躲过去。 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曝光,其目的直指中国和伊朗。所有中国人都要清醒和注意,美国人的来是阻挡不了的,正所谓善者不来,来者不善,更何况美国不是个善者。这次美国人是来干什么的呢?一不是送给我们送美元来的,二更不是给我们送技术来的,他是伴着火药味十足的炮坚利舰来的,比1840年那个英国的舰队还要厉害,他的到来给中国带来了这几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美国媒体报道“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在美国预算面临整体紧缩的情况下,美国未来将逐渐远离地面战争,重新调整军队应对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威胁,加强海军和空军力量在太平洋和霍尔木兹海峡与中共和伊朗抗衡’’。美国新军事战略说得清清楚楚:“美国未来将逐渐远离地面战争”“用海军和空军力量在太平洋与中共抗衡

“,也就是说,美国要把中国变成未来战场,战争不仅不会导致美国平民伤亡,甚至不会导致美国士兵伤亡。既然美国没有了后顾之忧了,难以保证其不会肆无忌惮的对中国实施一系列的诸如经济、政治上的压迫,因为有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面临着巨大危机。其次,仔细看看这句话“与中共和伊朗相抗衡”而不是“与中国和伊朗相抗衡”,美国之所以提出在伊朗打击整个国家而在中国只打击共产党,绝不仅仅是因为伊朗是一个小国而中国是一个大国,深究其目的,我们不难推测出美国对中国的野心,之所以打击共产党而不是中国,其目的就是要推翻共产党而实行美国的党派对中国进行领导地位,从而接管中国。如此狼子野心,我们不得不加以警惕。 第二,在美国新军事战略的报告中,“中国”一词被提及三次。该报告称,“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给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两国在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建立“合作性的双边关系”方面有着“很强的共同利益”。但是,“为避免在该地区造成摩擦,中国的军力增长和军事意图必须更加透明和清晰”。从这段报告中我们不难看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面对中国的时候还是有所畏惧的,从表面上看,美国之所以让中国的军力增长和军事意图必须更加透明和清晰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建立“合作性的双边关系以避免在该地区造成摩擦,如此冠冕堂皇的话语恐怕只有美国说的出吧,相信大部分国家,大部分中国人是不会相信的,我们更相信其实质的含义即了解中国的军事力量状况,为进一步打击

论新军事革命特点及对策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自学考试 军事高技术应用与管理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论新军事革命特点及对策 作者: 2014 年 5 月 -- 日

论新军事革命特点及对策 考号:姓名:摘要: 2011年《外交期刊》刊登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以及国内分裂势力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制造暴力恐怖案件,其清晰的体现出了美国试图对亚太战略进行调整,并加大亚太战略与政策力度的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群众取得解放独立依靠的是武装革命,同样,在当今世界格局下也是军事实力决其在定世界上话语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高科技知识学习,迎接新军事革命的挑站”成为当代军人的历史使命。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外部,同样也有内因: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屡次局部战争,特别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关键词:亚太变革恐怖高科技高技术

1 来自国外势力的挑战 中国是最为快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冲击着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为遏制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制定了?重返东亚战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亚太战略再平衡战略?进一步稳固自身地位。由于美国的介入,中国周边政治安全局势紧张:军事演习频繁、军火贸易数量巨大、中日关系更为紧张。为了更好地应对?再平衡战略?,中国应该提高外交政策的灵活程度、增强增信释疑的能力、加强军事威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构建同美国的新型大国关系。 毋容置疑,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针对中国而来的。奥巴马于2012年10月高调宣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2013年1月5日,他在五角大楼发表美国最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时,明确把中国与伊朗一起列为美国的主要敌人。历史和现实表明,美国为推行新战略,惯用的两手策略是:一手是继续与中国接触,甚至不排除某种“合作”的关系,这对美国有多方面的好处和利益。另一手是遏制中国的发展。这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首要任务。 美国的全球战略的主体其实就是欧亚大陆战略,或者说本来就是欧亚大陆战略,这个战略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在大陆上维持均衡,使各大国相互制衡,不允许再出现一个象苏联一样可以和美国分庭抗礼的对手。而欧亚大陆上面美国人可以插手的地方有:朝鲜半岛,中南半岛,中东地区,东欧和前苏东地区。 目前瓦格良航母已在南海训练,东部西南也部署精力野战部队、二炮……。另外,高调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支持俄罗斯反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浅析美军军事战略改变 【摘要】:美国新军事战略指出,美国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思想,军事部署重返亚太,以此来遏制中国。中国应当深入分 析美军调整的内因,从容冷静面对,继续寻求和平发展 战略,不谋求军事对抗,使美军围堵战略不攻自破。【关键词】:美军军事战略调整亚太地区中国 美国总统奥巴马1月5日公布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宣布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美国的这一军事战略调整,是在奥巴马政府“重返亚洲”战略的大背景下,在政治、经济方面已经实质性展开后,在军事战略方面的具体举措。美国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想,美国要重返亚太,做到在打赢一场战争的同时,遏制另外一场战争。在美军新战略报告中,中国一词三次被提及,遏制中国的思路非常明确。为了应对美国的军事战略,必然要深入分析其军事战略改变的各个方面。 一、美军军事战略改变的原因 美国新的国防与军事战略,这是美国多年以来,军事战略的一个重大调整。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军事战略要满足经济政策。 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面,美国一直是在全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而且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

我们看到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一场是在伊拉克,另外是在阿富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思维,使得美国在过去的十年反恐战争里,产生了高额的财政赤字。两场战争确实是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无论是在人力、财力上,这两场战争都为美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一个负面的影响,甚至它成为美国到目前为止经济衰退,持续不能够复苏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加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次贷经济危机,更加让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为此,美国不得不考虑削减财政赤字,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国防费用开支。所以,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明确指出,五角大楼必须在今后10年实现大约4870亿美元的指出削减。如果国会无法就其他减赤计划达成共识,五角大楼还可能被迫再削减5000亿美元的支出。与此同时,新战略呼吁在2015、2016年裁剪2.7万名步兵和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以此来减少国防费用的开支,满足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形势。 2、军事战略要符合外交战略。 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的外交策略有比较大的调整,在过去美国认为自己是老大,独自就能够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奥巴马上台之后,他有一个新的说法,就是美国不能够解决所有的国际问题,而解决国际问题也离不开美国。美国更多的是希望国际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新兴的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因此这种责任论也是美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些变化,而这种外交政策上的变化当然也需要军事上、军事政策的一

站在新军事革命前沿谋求跨越式发展来源

站在新军事革命前沿谋求跨越式发展来源:大嘴军事论坛责编:飞鹰作者:张兆垠时间:2005-05-06 【大中小】 一场由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狂飙正无情地冲击着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毋庸置疑,如何应对新军事革命,推进军队乃至国防的跨越式发展,首先需要让思想与时俱进,认清这场军事革命的趋势和方向。 军事革命:一个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 一场海湾战争把军事革命推向了世界军事舞台的前沿。人们在经历了初期阶段的兴奋与呐喊之后,认识开始走向成熟和冷静。 尽管各种观点对于军事革命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人们普遍认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兴起的这场军事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战争的传统认识。 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军事革命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演变和发展总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由渐变到突变。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必须是军事诸要素———武器装备、作战方式、指挥方式、体制编制、军事理论等都发生根本性变革,使整个军事系统发生质的飞跃。因而,军事革命的最终实现是建立在一系列军事变革基础之上的。军事变革则是军事体系中局部或阶段性的变革。所以,军事变革与军事革命之间的正确关系应是:军事变革是局部、是量变;军事革命是整体、是质变。 青铜器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新的文明,同时也叩响了冷兵器军事革命的大门。然而,中间经过了车战、步战、骑兵作战等一系列变革,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才走向完美。 火药的发明和运用,逐渐把战争推进到热兵器时代。然而,从火绳枪到燧发枪再到线膛枪、机枪、火炮等,同样经历了一连串武器装备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作战方式、军队编制体制变革。拿破仑利用军事变革的成果,实现了武器、战术、军事理论的统一,大大推动了火药军事革命的进程。 电力能源和内燃机的出现,逐渐开辟了机械化战争的时代。这中间,同样经历了一系列阶段性的局部变革。从坦克、飞机、潜艇开始用于实战,到大批机械化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使用,引发了大规模机械化军队的出现,机械化陆军、空军、海军都得到长足发展,各种技术兵种不断涌现。海权论、空权论、机械化战争理论相继问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诸要素的变革达到了新的高度,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最终促成了工业时代军事革命的完成。 一部军事学术史告诉我们,军事革命是通过军事领域里一系列军事诸要素的变革完成的。没有军事诸要素的变革,军事革命是不会到来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开始席卷全球,人类社会逐步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与此同时,一场信息时代的军事革命已初露端倪。人们通常把这场军事革命称之为新军事革命。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作战平台、C4ISR、数字化装备等断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美国军事战略的新变化 今年上半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外公布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报告。美国战略体系分为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军事战略三个层次。美军认为,军事战略是运用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实现国家各项目标的艺术和科学。军事战略报告是指导美军建设和战略力量部署的指针性文件,通常情况下该报告两年修订并发布一次,这次发布距上次的时间却达七年之久,可见美国对新战略报告的出台非常慎重。与上次相比,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军未来的使命和任务,在战略环境、战略重点、战略合作、战争设想、军队建设等方面也都发生了新变化。 一、美国的战略视野:关注公地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报告在对未来的战略环境和所受到的威胁等方面都有新的认识。报告指出,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其战略视野应当更加开阔,打击恐怖主义仍然是美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但视野将不再局限于反恐怖主义领域,而应面对世界出现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一些新出现的领域。新军事战略报告多次强调太空、海洋、网络空间等“全球公地”问题,指出,在未来的一个时期,所有国家的安全和繁荣都依赖于海洋、太空和网络。美国的长远战略利益是“确保全球公共区域……海上、空中及太空共有区域……以及全球关联区域内的进入和自由调动”。同时,报告明确表示,为了应对任何国家破坏和使用全球公共区域的权利或威胁美国盟国安全的行为,美国将显示决心并投入人力物力。这充分说明,“全球公地”正成为美国维持其既有优势、谋求未来霸权的新领域。美国战略视野拓展到“全球公地”,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区大国崛起、拥有核武器国家的增加、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激烈争夺。依据美国的观点,将来亚太地区会出现两大力量中心,美军在全球公地的自由行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的挑战,美国在这些公地内的战略利益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美国提出,今后军队的新使命和新任务,一是要确保美军在全球公地自由地进入和调动,这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也是美军的永久性使命;二是要继续保持核威慑和常规力量的绝对优势,要具有击败侵略的战略能力,大力发展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的威慑手段,以适应在这些领域出现的挑战和威胁。 二、美国的战略重点:指向亚太 在军事战略中,战略矛头的指向非常关键。美国在很长一个时期内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上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为首的华约解体之后,美国对战略关注的重点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位。经过多年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要更加关注亚太地区形势的变化及走向,主动适时地把战略重心转移到新的地区。 新的军事战略报告明确指出,美军既要保持全球属性,同时又要关注重点地区。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亚太地区将成为美国今后的重中之重。美国战略重点的转移,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亚太地区一些国家快速发展,美国认为在这一地区将会出现挑战自己的国家。按美国的推断,再过25至30年,一些国家的综合国力将会超过美国。这必将对美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构成威胁和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美国不得不给予高度重视。二是亚太地区存在很多不安定因素,一些国家发展核武器,可能引发核扩散,这必将使亚太地区的形势越发不安全和复杂。三是周边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在加快军队现代化的进程,报告明确指出,一些国家正在发展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以制约美国进行国际行动的自由。报告特别强调,美国对一些国家的军力扩张的范围及战略意图不够清楚,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 一.新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 新军事变革是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战争初露端倪,到了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开始萌芽,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孕育和90年代后得到了全面发展,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进入到质变发展阶段。 1.孕育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精确制导武器大量在战争中使用,指挥自动化系统开始登上战争舞台,这标志着世界新军事变革开始进入萌芽阶段。 越南战争中,美军动用了当时除核武器外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其中以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最为引人注目。 1972年5月10日,美空军出动F—4飞机,使用“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一次攻击即摧毁了杜海大桥。此后不久,美军又使用这种炸弹轰炸了清化大桥和位于海防河畔的重点目标。 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以双方首次大量使用导弹。在这一时期的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设施(1981年)、英阿马岛战争(1982年)、美国空袭利比亚(1986年)等局部战争,均显现了电子战和导弹攻击的威力。 新军事变革这一问题最早是由前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于1979年提出的,当时称之为“军事技术革命”。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科技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奥加尔科夫预言”受到广泛关注,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武器装备。 1993年,美国国防部基本评估办公室主任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代替“新军事技术革命”。 2.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到2002年) 1991年的海湾战争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分水岭。 一方面,初步运用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展示许多不同以往的战争的新特征。却使许多人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切身体会到新军事变革的紧迫性,促使仍然沉湎于机械化形态建设的人们从梦中苏醒。 第一,电子对抗空前激烈 远在“沙漠风暴”正式实施前,美军就制定了代号为白雪的作战计划,一场以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摧毁与反摧毁为基本内容的隐形战争即在海湾战争激烈展开。而且还在以色列、土耳其、沙特三个方向建立了战略对抗网,部署了一批具有电子、红外干扰设备的空中电子与干扰机,以及装备有雷达发射定位侦察系统,雷达侦察接收系统,通信侦察测向系统,通信干扰系统的8个电子战情报营和5—7个电子战情报连,完全掌握了战区制电磁权。在战略失去突然性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凭借强大的电磁干扰,不仅确保了战役发起的突发性,而且保障了整个沙漠风暴行动的突然性。 第二,精确制导武器充当战争的主角 一是具备优良的计算机存储系统,敌我识别系统。 二是“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非凡战绩,不仅使它成为美国高技术武器库中的一颗明星,在战争史上首创了“以导反导”的高技术作战样式 第三,高技术机群大量投入战场 在沙漠风暴行动中,多国部队共派出3200余架,多种型号的飞机。这些飞机都具有全方位攻击能力,全天候作战能力,高速突防能力。

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 目录 编辑本段概念: 所谓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它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编辑本段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二次世界大战,光是摧毁德国的轴承厂和飞机制造厂,就出动了上万个飞行架次,炸了7个月。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 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发现即被摧毁”。 趋向之三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和太空化的方向发展。

新军事变革

冷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 课题名称:新军事变革的兴起原因及展望 姓名:黄磊 学号: 150101010440

新军事变革或信息化军事变革是,以人类技术社会(时代)形态由工业社会(时代)向信息社会(时代)。转型为基本动因,以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直接动力,以信息为“基因”,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标,以“系统集成”为主要手段,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简言之,新军事变革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队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其核心是信息化,是进行军队信息化建设。概括地讲,世界新军事变革有六大动因、五大内容、四大特点、两大突出领域和两大最终结果。 一、新军事变革发动的六大原因 (一)、内部原因 1、人类文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型 这是新军事变革发生的根本动因。军事变革分为全面军事变革和局部军事变革。局部军事变革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项或数项军事技术的创新及新式武器装备的出现。全面军事变革的主要动力是社会或时代的根本性变革,即人类技术社会形态的转型。这是因为,社会是军事的“母体”,军事既是社会的“产儿”,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与社会密不可分,有什么样的技术社会形态就有什么样的军事形态。 2、高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这是新军事变革发生发展的直接动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军事信息革命,既是推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主要力量,

又是引发和推进信息化军事变革的直接动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世界上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群,其中信息技术群处于核心地位。 3.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要求 军事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有效手段。要增强军事力量,使军事力量产出最大作战效能,就必须启动和进行信息化军事变革,这是各国安全战略的内在需求。 (二)、外部原因 1、长期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出现 2、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推动作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对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使人们的军事观念发生了变化; (2)使人们看到了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巨大军事效益; (3)使人们认识到了军事发展的大方向; 3、美国军队的示范效应 美国是最早提出和进行信息化军事变革的国家,美军是最早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军队。 二、新军事变革的五大内容 (一)、推进军事技术革命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经历了两次军事技术革命,即军事工程革命(属于机械化军事形态范畴)和军事信息革命(属于信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新时期俄罗斯军事战略 1140240230 冯志军 冷战时期,为了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人基本上将国家的经济收入全部用于军事发展,尤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军事实力一度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军事强国,但苏联的经济实力却是停滞不前,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差。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除哈萨克斯坦外,都没有达到苏联时期的经济水平,也包括俄罗斯,俄罗斯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继承了苏联军事的主体部分。但是由于苏联的解体,个加盟共和国的军事设施都不齐全,导致它们的军事实力大打折扣。 虽然俄罗斯的军事实力排名世界第二,但与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军事设备技术不齐全,产品更新速度赶不上军事需求。美国为了打垮俄罗斯,对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进行不间断的压缩,时不时的进行经济制裁,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虽然凭借盘大的能源产出可以维持国内各行业的运行,但无法拿出更多的精力去搞军事研究产品更新能力差,近年来美国虽然调整军事分布来实行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但对俄罗斯的军事包围仍旧没有放松,西边北约扩张到俄罗斯的家门口了,东边有日本这一强敌,南边中东和中亚不断进行着战争,美国的军事已经渗透到了俄罗斯的门口,北边美国在北冰洋上不断扩张,也触碰到了俄罗斯的利益。一旦发生战争,俄罗斯就面临着和北约的直接军事接触。 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就必须实行新的军事战略。与以前的军事战略相比,当前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变化是很大的,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新军事战略更加积极并含有一定程度的进攻性色彩,俄罗斯军事战略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奉行“积极的现实遏制”军事战略(2000年—2003年) 2000 年普京执政后,对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对俄罗斯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先后颁布新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联邦军事学说》等文件。这些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俄罗斯面临的安全威胁,构建了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的基本框架,使得俄罗斯军事战略调整极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普京明确指出:“军事领域威胁的水平和规模日益上升和扩大,俄联邦国家安全在国际领域面临的威胁表现在,别国企图阻挠俄罗斯成为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一极的努力,国际恐怖主义已公开以破坏俄局势稳定为目的发起攻势。”《俄联邦军事学说》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俄联邦及其盟国的军事安全的潜在外部威胁和内部威胁依然存在,其中外部威胁包括:对俄联邦的领土要求;干涉俄联邦内部事务;在俄联邦和盟国的边境附近建立军事集团。内部威胁包括:极端民族主义、宗教和恐怖主义活动;非法武装的建立及其活动;破环军事设施及其他非法活动”。

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 这个概念原来是一个英文词缩写叫RMA,全文叫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及世界一些战略学界开始大量出现关于RMA的论述。1994年1月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美国有关RMA的研究工作。这是美国官方最早承认和使用RMA这组词的。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网络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网络化引发的革命”和“网络化带来的新战争”。 由来 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之为“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原来是一个英文词缩写叫RMA,全文叫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海湾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及世界一些战略学界开始大量出现关于RMA的论述。1994年1月份,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在国防部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美国有关RMA的研究工作。这是美国官方最早承认和使用RMA这组词的。新军事变革的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网络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网络化引发的革命”和“网络化带来的新战争”。 新军事变革产生的原因 一,对核武器毁灭性后果和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美国的积极促进 三,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来自新兴空间的军事威胁 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 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PGM,Precision Guided Munition)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在历时14年的越南战争期间,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只占使用弹药总量的0.2%,当时使用的只是命中精度较高的灵巧炸弹(Smart Bomb)。到了1991年海湾战争,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增至8%,当时主要使用的是“战斧”

新军事变革

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 结94 艾鹏程学号2009010209 内容提要:文章从军事理论创新、军事变革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两个方面分析了走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之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 新形势下只有走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之路,实现跨越发展,才能赶上并超过军事强国。 关键词:新军事变革中国特色 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军事革命是人类社会继金属化军事革命、火药化军事革命与机械化军事革命之后,所发生的一次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军事变革。从历史上已发生的军事革命基本规律看,首先是科学技术的根本进步,继而出现与新的技术条件相匹配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最终导致整个军事系统的变革。先进的军事理论,牵引了新军事变革的方向,丰富了新军事变革的内涵,加速了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首先催生先进的军事理论。 独领风骚--军事理论引领军事变革的潮头 军事理论是军事革命形成和发展的催化剂。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是引发新军事变革的强劲动力,历史上每当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变革。军事领域历来是吸纳和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最快、最多的领域。但科技进步引发军事革命的转化机制中,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因素起作用,它将涉及整个军事体系的一切领域。当一种新的技术催生新的武器装备并用于作战后,必然会引起作战样式的变化。然而,这种由武器装备更新而自发形成的作战样式的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革命。只有把新的武器装备、新的军事思想和新的组织体制相互结合,把握新技术条件下的战争规律,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指导战争实践,才能使战争形态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次军事变革才算完成,而这一过程的核心必然依赖于先进军事理论的牵引和支撑。 军事理论是贯穿于军事变革之中活的灵魂。如果说科技进步是军事变革在物质上的推动力,那么,军事理论就是军事变革在精神上的推动力。历次军事革命的实践表明,无论在什么样的技术背景下,每一场军事变革无一例外地需要经历艰苦的理论探索,新旧理论之间的磨擦碰撞,对旧军事体系的扬弃改造,对新技术条件下战法的实践检验等。如伴随工业革命而诞生的坦克、飞机等新型武器用于作战后,军事理论家对如何使用这些武器以及整个战争机制变革等问题进行了深人研究,又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践,新的军事理论才逐渐形成。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闪击战"理论和"制空权"理论,这些理论对于战争实践的先导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充分体现。所以,军事革命是科技进步与理论创新有机融合的产物。 军事理论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军事变革的进程。先进武器装备的拥有者,不一定是先进战术的运用者。只有在先进军事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战备的效能。越南战争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侵略战争。战争后期,美军使用了大量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实施了"地毯式"的狂轰滥炸,但由于军事理论滞后,仍按过去的经验作战,最终只好以失败告终。战后美军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反思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之后,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信息作战理论、新联合作战理论等,并把这些理论成果吸收到新颁布的作战条令之中,运用于战争实践,出现了超视距远程打击、精确打击、非对称作战等新的作战方式,促使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为当前的军事变革奠定了基础。 推陈出新--丰富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体系 翻开人类战争史,军事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是人们思想解放的产物,无不是不懈探索的结果,无不是集体协作的成果。新的变革呼唤新的学说,新的挑战激发新的观点。

中国的军事战略(全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全文) 2015-05-26 14:24来源:新华网 中国的军事战略 (2015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国家安全形势 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 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 五、军事斗争准备 六、军事安全合作 前言 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军队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国家安全形势 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但是,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