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5章作业答案

5章作业答案

5章作业答案
5章作业答案

第5章计算机测控系统中的总线与接口

习题与思考题

1.总线有哪些基本操作?总线有哪些性能指标?

2.总线标准与接口标准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计算机应用系统一定要配置I/O接口?

4.接口的基本结构是什么?I/O接口有那几种控制方式?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输出信号有何用处?举出几种产生开关信号的传感器。

6.查阅文献,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过程通道常用的测控电路(A/D转换器、D/A转换器、多路转换开关、采样保持器、程控增益放大器等)的工作原理、产品信息。

解答(部分)

1.总线有哪些基本操作?总线有哪些性能指标?

总线的基本操作:

广义上说,总线就是传输信息的公共通路,挂在总线上的所有设备都可以发出信息传输命令,进行信息传送,此时这个设备称为总线主设备,而其它则被称为总线从设备。挂在总线上的每个设备都可以成为总线主设备,都可以发出信息传输命令,这就有可能发生信息传输时的冲突。显然,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正确性,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主设备发布命令,这就需要一个仲裁机构解决某时刻总线的占有权问题。当仲裁机构决定某设备作为总线主设备占有总线时,其它挂在总线上的设备此刻为从设备。主设备将其地址信息放在总线上,以选择与其通信的从设备。从设备应具备识别地址的功能,当主设备地址被某一从设备认可,该从设备即可与主设备进行信息交换,被读或被写。任何设备都不能长期占用总线,当进行一次或几次信息交换之后,必须放弃总线占有权。

为了解决总线的占有权,就需要有一套总线规约以管理总线。多数总线操作都采用定时信号进行同步,定时信号用以指明总线上的数据和地址什么时候是有效的。几乎所有的总线都有中断处理机构,以处理总线上某一设备向另一设备发出的请求信号,要求后者注意并进行某种服务。还需要提及的是,为了减少总线信号的数目,有些总线系统采用复用技术,如地址线与数据线分阶段在同样的数据—地址线上传输。显然,复用技术降低了总线的传输速度及性能,但也同样降低了总线的造价。以下就上述总线的基本操作加以说明。

1)总线仲裁

一般挂在总线上的每一个主设备都设有专用的总线请求及总线允许线作为应答信号,用以决策总线占有权。总线仲裁有三种方案:集中仲裁、链路方式及分布式仲裁方式。集中仲裁方式利用优先级方案进行仲裁,优先级方案则有多种选择,如有一种方案允许优先级高的设备长期占用总线;另一种方案则可按时间仲裁,不允许某设备长期“霸占”总线,这种方案的总线仲裁及数据传送操作并行工作,互不影响,但挂在总线上的设备越多,那么,总线请求,允许线数目也越多,结构越复杂。链路方式中总线请求,允许线是公用的,主设备占用总线的优先级按其在链路中的位置决定。某一设备占用总线,总线允许信号就不下传,从而避免了总线冲突,但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满足中断请求优先处理问题,离开仲裁电路越远的设备,总线占有率越低。分布式仲裁方案的特点是仲裁过程在每一个主设备中完成,当某一主设备在总线上置起

它的优先级代码时,即开始了一个仲裁周期。仲裁周期结束,只有最高优先级仍放置在总线上,当某一主设备检测到总线上的优先级与自己的级别一致,即认为自己为下一个总线主设备。

2)总线定时

主设备获得总线控制权以后,即进入总线操作周期,进行主设备间的信息交换(包括地址信息和数据信息的交换)。定时信号即用于指明这些信息何时有效。定时信号有异步与同步两种。在异步总线系统中,命令者与响应者之间有一对选通/应答定时信号进行握手,以表示信息的有效和接收。在大多数的同步总线系统中,定时时钟是由系统统一提供的,总线状态的改变只出现在固定的时刻。总线周期的持续时间通常根据挂在总线上最慢的设备速率决定。为了保证总线的通信速率,在总线标准中规定了插入等待周期,以为慢速设备信息传送提供方便。

3)寻址

寻址是主设备与从设备建立联系的一种总线操作,通常有以下方式。

(1)物理寻址。该寻址方式通常是用于选择挂在总线某一特定位置的从设备。大多数从设备都包含若干个寄存器,这种寻址方式常伴有辅助寻址,最终选择的是某从设备的特定寄存器或某一功能。

(2)逻辑寻址。该寻址方式用于选择指定存储单元的某一通用区,而不考虑这些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即逻辑寻址是选择与位置无关的设备。

(3)广播寻址。该寻址方式用于选择多个从设备作为响应者。为了确保所选从设备都能响应,系统应设这种操作的定时机构。

4)数据传输

通过寻址,一个主设备可以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通过总线沟通,然后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这个过程根据总线的形式不同,传输方法也各异,通常有并行和串行两种传送方式。并行传送速度较快,方法简单;串行传送还应配置一定的应答信号,所传信息除有效信息外,还应有起始和结束的标志位、校验位等用以保证信息传送的正确性。

5)出错检测

在总线上进行信息传送时常常会因噪声及串扰而出错。并行传送由于距离短、出错率低,不少总线没设置检错纠错机构。但在串行传送时,一般距离都较远,发生错误的机会较多,在高性能的总线中都配有奇偶校验码产生及校验电路,以监督传送是否有错,一般采用重发方式纠错,但在要求较高的场合,除总线监督外,还应采用其它抗干扰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6)中断

当挂在总线上的某设备需要进行信息传送或完成某种操作时,即向总线发出中断请求。总线采用中断请求的方法是多样的,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菊花链方式。请求中断的设备置起此信号,准备响应的某设备则监测此信号,当相符时即发出中断回答信号并禁止此信号下传,而把自己的识别码放在总线上以使中断处理机构加以识别。这种方法连线简单,但灵活性和可靠性均较差,不宜用于系统具有多个能进行中断处理的设备。另一种方法是把请求中断的设备变成总线命令者,然后把中断信息发给想知道的设备。这种处理过程是分布式的,把设备指派为中断处理的设备是动态进行的。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所有申请中断的设备都应具有主设备的能力,在高性能的总线标准中采用这种方法。

7)容错技术

当挂在总线上的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时,不可避免地会有差错,因此如何减少故障对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重新配置能力,提高总线的容错技术是必须考虑的,如动态重配逻辑地址、隔离故障或更换故障单元等软件措施应受到总线支持。有些总线标准还规定了串行总线出故障时如何用备用路径宋代替的条文。这种备用总线在主串行总线工作时,可以传送中断信息、监视主串行总线工作,随时准备替代出故障的主串行总线。

8)控制信号

总线上的控制信号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设备的初始化操作,如清零、启动、停止等,第二类用于改变总线的操作方式,如改变数据流向、数据字段的宽度和字节的选择等;第三类用来指明地址和数据的含义,如地址可指定某一地址空间等。

总线的性能指标:

由于用户往往存在选择总线标准的问题,不同的总线之间如何进行比较有着现实的意义。以下几个参数可以作为衡量总线的指标:

1)总线时钟频率

总线的工作是在时钟脉冲的作用下进行的,一个任务的完成一般需要一个到几个时钟脉冲的周期。因此,总线时钟频率可以作为衡量总线工作速度的—个指标。总线时钟频率用MHz来表示。

2)总线宽度

总线宽度用总线中数据总线的位数来表示。总线的宽度有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显然,在同样的总线时钟频率下,总线宽度越大,数据传输的速度就越快。

3)总线(最大)传输速率

总线(最大)传输速率用总线上每秒钟所能传输的最大字节数来表示,单位为MB/s。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总线的宽度为8位,则其总线传输速率为8MB/s。若总线的时钟频率为33.3MHz,总线的宽度为32位,则其总线传输速率为133MB/s。

4)同步方式

总线上的主模块与从模块之间进行传输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在同步方式下,总线上的主模块与从模块之间进行一次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即传输周期或总线周期)是固定的,并严格按照系统的时钟定时操作主、从模块之间的传输。只要总线上的模块或设备都是高速的,总线的传输速率就会很高,当然,前提是总线上的模块或设备要以比较高的速度运行。在异步方式下,主模块与从模块之间采用应答方式来传输数据,允许从模块根据自己的工作速度来调整响应时间。显然,在异步方式下,对从模块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总线的传输速率也会下降。

5)其它性能指标

负载能力:负载能力反映了一个总线允许挂接(插入)扩展模板的数目。负载能力越大,允许挂接的模板的数目就越多。

信号线数目:总线的信号线数目反映了总线的技术复杂程度。信号线数目越大,总线就越复杂。

总线控制方式:总线控制方式包括:传输方式、并发方式、中断分配与仲裁方式等。

电源电压等级:—般来说,电源电压越低,总线的负载能力也就越高。

使用的普及程度:—种总线标准使用得越普及,在市场上支持该总线的模板也就越多,用户的选择面就越大。

2.总线标准与接口标准有什么不同?

所谓总线就是在模块和模块之间或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的信号线,信息包括指令、数据和地址。计算机的总线都是具有一定的含义的。例如,“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等,它们都各自具有明确的定义与内容。对于连接到总线上的多个设备而言,任何一个设备发出的信号可以被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其他设备接收。如果两个以上的设备同时在总线上发出自己的信号,则会发生信号混乱。因此,在同一时间段内,连接到总线上的多个设备中只能有一个设备主动进行信号的传输,其他设备只能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

所谓总线标准是指芯片之间、扩展卡之间以及系统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时,应该遵守的一些协议与规范。这些协议和规范一般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比如总线工作的时钟频率、总线中信号线的定义、总线系统的结构、总线仲裁机构以及配置机构、机械规范和实施总线协议的驱动与管理程序。

所谓接口就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连接的部件,是CPU与外部设备进行消息交换的中转站。

所谓接口标准是外设接口的规范,涉及接口信号线定义、信号传输速率、传输方向和拓扑结构,以及电气特性和机械特性等多个方面。

不同的外设有不同的接口和接口标准,只有符合接口标准的外设,才能使用这种接口。过去,各种外设使用的接口种类繁多,给应用带来诸多麻烦,现代微机系统出现了一些诸如USB这样的新型接口标准,

它具有公用性,允许同时连接多种不同的外设,我们也常称他们为“外设总线”。

虽然总线标准和接口标准非常相似,但他们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①总线标准具有公用性,可以挂接多种不同类型的功能模块;而接口标准大多是专用的,一般只接一类或一种设备。

②总线往往以主板上的总线扩展槽形式提供使用,而接口一般是以接口插座(头)形式提供使用。

③总线一般是并行传输,也就是所有信息的所有比特位同时传输:而接口有并行传输,也有串行传输。所谓串行传输是指每次只在接口传输一个比特位。

④总线定义的信号线多,而且齐全,有分离的控制线、数据线和地址线;接口的信号线少,而且不齐全,一般是控制线、数据线和地址线共用。

3.为什么计算机应用系统一定要配置I/O接口?

I/O设备一般不和微机内部直接相连,而是必须通过I/O接口与微机内部进行信息交换。

首先,微机和I/O设备两者的信息类型和格式可能不一样。外设种类繁多,信号类型十分复杂,它既可以是机械式的、电动式的或电子式的,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所使用的信号可以是数字量或模拟量,也可以是开关量:即使是数字量,也可能与微机在信号线的功能定义、逻辑定义上上都不一致;必须通过I/O 接口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隔离和信号转换。

其次,微机和I/O设备信号传输处理的速度往往不匹配,信号时序有很大差别,必须通过I/O接口来进行缓冲和协调。

再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I/O设备的种类日益丰富,一台多媒体微机可能要配置数十个I/O 设备,若不通过接口,而由CPU直接对I/O设备的操作实施控制,就会使CPU一直忙于与外设打交道,大大降低CPU的效率。

最后,若I/O设备直接由CPU控制,也会使外设的硬件结构依赖于CPU,对外设本身的发展不利。I/O接口的引入,使得CPU对I/O设备的操作转化为对I/O接口的操作。

可见,I/O接口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是任何微机应用系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接口的基本结构是什么?I/O接口有那几种控制方式?

接口的基本结构:

接口是设备部件与计算机总线的联系媒介。因此,接口必然与计算机的内部总线密切联系,即与总线的三部分——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发生联系。接口必须具备与数据总线相关的输入/输出锁存缓冲器,与地址总线联系的地址译码器和与控制总线有关控制逻辑的三大部分,接口电路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输入/输出锁存缓冲部分对外部设备输入的数据进行锁存缓冲,最后输入到计算机的内部数据总线,或将内部总线上的输出数据锁存缓冲,最后输出到外部设备。接口的输入/输出过程由控制逻辑进行

图1 接口电路的基本结构

控制。因挂在总线上的设备有许多,何时对某具体设备进行I/O操作必须用地址加以区分,地址译码器就起这种鉴别作用。

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各种各样的接口基本上都有相应的接口芯片,它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接口电路的设计,在接口设计时应优先使用。

1)数据输入/输出缓冲寄存器

数据输入/输出缓冲寄存器的作用是将外设送来的数据暂时存放以供CPU取用,或者是存放CPU送往外设的数据。它可以在高速工作的CPU和不同速度工作的外设之间起协调缓冲作用,以保证两者之间的速度匹配。

2)控制寄存器

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CPU发出的控制命令(即控制字)和其它信息。用这些控制命令可对接口电路的工作方式和功能进行控制,这是因为接口芯片功能较强,有若干种工作方式,且可由CPU通过控制字进行控制(可程控),以满足不同接口功能需要。

3)状态寄存器

状态寄存器是用来保存外设各种状态信息的寄存器。内容由CPU读取后即可知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忙”、“闲”等。

以上三种寄存器是接口电路中最主要的部分,但为了保证接口正确地传送数据,接口电路还必须包括下面几种控制逻辑电路:

1)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缓冲器。它们是用来实现接口芯片内部总线和CPU的总线之间的连接的。

2)地址译码器。通常的接口芯片中有许多寄存器,为了进行区别,每一个寄存器必须分配一个端口地址。地址译码器的用途就是对输入地址进行译码,以指出是对芯片内某个具体寄存器的操作。

3)内部控制电路及中断控制电路。它们用来产生一些接口芯片内部的控制信号、中断请求信号以及系统的控制和应答信号等。

接口是输入输出过程通道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件,对于一些简单的输入输出过程通道,接口就是输入输出过程通道;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输入输出过程通道,除了有接口之外,还需要有一些其他的电路部件,例如:信号处理装置、多路转换开关、放大器、采样保持器、大功率输出接口电路等。

I/O接口的控制方式:

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往往有许多的外围设备,它包括显示器、磁盘驱动器、键盘、鼠标以及各类过程(I/O)通道。整个系统的运行过程基本上就是计算机(主要指CPU或内存RAM)与各种外围设备交换数据的过程,而计算机的工作速度与上述外围设备的工作速度又千差万别。为了能使各种外围设备在CPU 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下有条不紊地工作,共同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控任务,CPU采用分时工作方式与外设交换信息。每个外围设备都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得到CPU的服务。因此,必须确定一个CPU与外围设备交换数据的方式,这就是I/O控制。

通常采用的I/O控制方式有三种: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控制方式和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DMA方式)。在进行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和开发时,可以根据外围设备的种类、产生事件的重要性、对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以及控制系统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控制方式。

1)程序控制方式

程序控制I/O方式是指CPU与外围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是在程序控制之下进行的。这种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种:无条件I/O方式和查询式I/O方式。

无条件I/O方式是指CPU无须查询外围设备的状态即可进行数据传送的I/O方式。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可以断定外围设备总是处于准备就绪状态,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一些简单的外围设备,如电动机的启/停控制、继电器的吸合/释放控制以及指示灯的亮/熄控制等。

查询式I/O方式是指CPU在传送数据(读入或写出)之前,先主动地去查询外围设备是否准备就绪。如果没有准备好,则先不进行此项数据传送工作,转而去做其他工作或者继续进行查询。采用这种工作方

式时,外围设备除了要有数据口外,还要有状态口。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查询外围设备的状态:一种是采用定时查询的方式。即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查询一次所有外围设备的状态信息,如发现某一个外围设备准备就绪,CPU就为它服务。采用这种工作方式,CPU具有较高的效率,并且CPU与外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并行工作,但可靠性不高。如果某一外围设备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及时处理而查询时间间隔未到,CPU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实时性不是很好,就有可能引起事故。

另一种是采用巡回检测的方式。采用巡回检测方式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每个外围设备提供一个或多个状态信息,程序中使用测试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CPU逐个读入并测试外围设备的状态信息,如果该外围设备请求服务且准备就绪,则与之交换数据。否则,就跳过此项工作去查询下一个外围设备。各个外围设备查询完一遍后,再返回继续循环查询直至系统停止工作。由于采用这种工作方式,CPU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查询,因此,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一旦外部发生紧急情况,如果CPU尚未查询到就不能立即响应,实时性因而不是很好。但是,这种工作方式比较简单,对于CPU不是很繁忙且系统对数据传送速度要求也不很高时可以采用。另外,采用查询方式的一个优势就是具有天然的抗干扰能力。当CPU尚未检测到某个外围设备(主要是输入接口)时,作用于该接口的干扰信号是无法进入输入通道的。因此,这种工作方式对于一些突发的干扰具有抵御能力。总之,程序控制方式一般应用在对数据传送速度要求不是很高且对实时性要求不太高的场合,即使发生了实时性超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也不大。

2)中断控制方式

计算机控制系统所用的微机与科学计算用的或办公室中所用的微机相比,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所用的微机的操作要有实时性。所谓实时,是指要求计算机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规定的操作(例如:实时数据采集、实时运算、实时控制、实时报警等),否则就失去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完成,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已失效,或计算机处理运算的结果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或由于得不到实时控制、实时报警,从而发生生产事故或产生了废品。

为了提高CPU的效率,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能,应当采用中断控制I/O方式。这样,CPU就无须反复测试外围设备的状态。在外围设备没有做好数据交换准备时,CPU可以运行与数据交换无关的其他任务,一旦外围设备做好了数据交换的准备后,主动向CPU发止中断请求,只要条件合适,CPU就会中断(暂停)正在进行的工作,转入进行数据交换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完成了数据交换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后,CPU又自动返回原来运行的程序。

中断处理方式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但为CPU省去了查询外设状态和等待外设就绪所花费的时间,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外围设备运行速度较慢而CPU运行速度较快的矛盾,同时,可以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但需要为每个I/O设备分配一个中断请求号和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此外还需要一个中断控制器(I/O接口芯片)管理I/O设备提出的中断请求,例如设置中断屏蔽、中断请求优先级等。此外,中断处理方式的缺点是每传送一个字符都要进行一次中断,在中断处理程序中还需保留和恢复现场以便能继续原程序的执行,工作量较大。如果需要大量数据交换,系统的性能会很低。

3)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DMA方式)

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实际上是计算机的内存RAM与高速外围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数据不再经过CPU,而是在DMA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内存与高速外围设备之间进行大量且快速的数据交换,无需CPU介入,大大提高了CPU的工作效率。在进行DMA数据传送之前,DMA控制器会向CPU申请总线控制权,如果CPU允许则将总线控制权交出。因此,在数据交换时,总线控制权由DMA控制器掌握。传输结束后,DMA控制器将总线控制权交还给CPU。一般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中会采用这种方式,在计算机与I/O接口之间进行数据交换,而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不采用这种方式。

5.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输出信号有何用处?举出几种产生开关信号的传感器。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关量输出信号具有下列用处:

1)越限报警。将被测参数的数值与人为设定的参数值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于或小于)以开关

量的形式输出,就可以驱动声光报警装置实现越限报警,或者输出给控制设备采取措施。例如,锅炉水位测量值低于设定的低限值时,必须立即报警或启动给水泵。

2)开关量控制。某些被控对象采用位式执行机构或开关式器件进行自动控制,它们的动作是由开关信号控制的,例如电磁阀、电磁离合器、继电器或接触器、双向晶闸管等,它们只有“开”和“关”两种工作状态,可以表示为二进制的“1”和“0”。因此,利用一位二进制数输出就可以控制这些开关式器件的运行状态。例如继电器或接触器的吸合和释放,马达的启动和停止,阀门的打开和关闭等。

3)反映计算机控制系统本身的工作状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例如“工作”或“后备”状态,“自动”或“手动”状态,“正常”或“故障”状态等,都可以用开关量输出信号来表征,使上位计算机或操作人员及时了解。

以下略举若干提供开关信号传感器的实例,说明其应用:

1)行程开关:要想控制机械运动的行程,也就是控制物体的位移,可以用“行程开关”取得通断信号,其原理和按钮相似,靠物体接触时的压力引起电路通断。这种器件已在机床上广为应用。另有一种叫做“微动开关”的也是这类器件,比较灵敏但结构强度稍差。非接触式行程开关也叫接近开关,有光电式、高频电感式和超声式等。

2)压力开关:无人管理的压气机常用压力开关自动控制启动和停机,以维持储气罐里的压力,这在自行车电打气装置上用得十分普遍。大多数压力开关是利用波纹管、弹簧管、膜盒等弹性元件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带动电接点发出通断信号的。也有靠压力引起微小变形后再经过电阻、电容等中间变量最后得到开关信号的。

3)液位开关:最简单的液位开关是靠导电液体与固定在某一高度的电极接触,发出开关信号。对于非导电液体,可用浮子带动微动开关,或用磁性浮子与舌簧管配合,产生开关信号;或者用装在容器壁上适当高度的压力开关,借助压力与液位高度成正比的关系产生开关信号。此外,用电容、弹性变形、光导纤维、超声、γ射线、雷达等技术也都能构成液位开关。

4)磁敏开关:舌簧管附近有磁场时,其内部簧片将改变通断状态,所以舌簧管本身就是一个磁敏开关。如果利用磁敏二极管或磁敏三极管,甚至用霍尔元件,还能构成无触点的磁敏开关。用这种原理也可以制作非接触式行程开关。

5)光敏开关:光敏开关不一定是指对普通可见光有敏感作用的器件,可以是激光或红外光。由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敏三极管、硅光电池等和适当的电路配合,就能构成光敏开关。无人管理的路灯、航标灯,常用这种开关控制。

6)定时开关:家用洗衣机和电风扇的定时开关,早已人所共知,它可以靠钟表发条带动,也可以靠微型电机驱动,或是靠电容充放电原理工作。最精确的是用石英晶体振荡器和脉冲计数器构成的定时装置,它已应用在电子闹钟和录像机的定时通断上。工业生产中的热处理、发酵等有固定程序和有规定时间的工艺,都必须用定时开关才能实现自动控制。

6.查阅文献,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过程通道常用的测控电路(A/D转换器、D/A转换器、多路转换开关、采样保持器、程控增益放大器等)的工作原理、产品信息。

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TMTR5 2个全差分输入通道,无丢失代码。

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D/ACS4S44.

多路开关:实现多路开关通断的作用。BNM50-XNM ,可通过RS-232接口自动接入。

采样保持器:在采样保持器的输出必须跟踪模拟输入电压,在保持命令撤销各上ADD12为A/D转换电路。

程控增益放大器:通过数字电路控制模拟放大电路的放大信号,如AD603,SAAD603.

操作系统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5章习题答案 3、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下,采用移动技术有什么优点?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要做哪些工作? 答:消除外部碎片.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回收后,会产生很多碎片,这些碎片都很小,不足以满足程序分配重内存的要求,但总和可以满足程序的分配要求.通过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时候,在内存中移动程序,把所有空闲碎片合并成一个连续的大空闲空间放在内存一端,就可以满足分配的要求 移动一道作业时,操作系统需要修改被移动进程的地址信息,还要复制进程空间;而且在移动时必须停止所有其他程序的运行。 4、用可变分区方式管理主存时,假定主存中按地址顺序依次有五个空闲区,空闲区的大小依次为32K ,10K ,5K ,228K ,100K 。现有五个作业J1,J2,J3,J4和J5。它们各需主存1K ,10K ,108K ,28K 和115K 。若采用最先适应分配算法能把这五个作业按J1~J5的次序全部装入主存吗?你认为按怎样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答: (1)不行。 (2) 以J1,J2,J3,J5,J4 的次序装入这五个作业可使主存空间利用率最高。 以上述顺序模拟装入过程列表如下: 6、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是如何实现存储保护的? 答:因为段是按逻辑意义来划分的,可以按段名访问所以段式存储管理可以方便地实现内存信息的共享并进行有效的内存保护。 段式管理的保护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址越界保护法,另一种是存取方式控制保护法。

具体措施有: (1)利用段表及段长来实现段的保护,防止程序执行时地址越界。 (2)存取权限保护法:在段表中设有“存取权”一项,可对程序的保护权限进行各种必要的限制。 (3)存储保护键保护: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还采用存储保护键保护。 地址越界保护是利用表中的段长项与虚拟地址中的段内相对地址比较进行的。若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系统就会产生保护中断。不过,在允许段动态增长的系统中,段内相对地址大于段长是允许的。为此,段表中设置相应的增补位以指示是否允许该段动态增长。 建立存取控制指在段表的每个表目中,除指明段长以外,还增加“存取方式”一项。这种段的保护,对非共享段来说,主要是用来指示程序设计的错误。而对于共享段来说,则显得特别重要。 采取存取保护键。由于I/O通道对存储器的访问是不经过段表的,因此有的机器除了段保护之外,还采用存储保护键。因为这种保护对I/O通道十分有效。 总之,在一个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通过建立段表,施加存取控制,以及设置存储保护键等,可以提供一个多级的存储保护体系。 10、有一个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方案,用户区内存为512K,分配时截取空闲块的前半部分(小地址部分)。初始时内存全部空闲。系统执行如下申请、释放操作序列。 申请300K,申请100K,释放300K,申请150K,申请50K,申请90K (1)若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2)若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有哪些空块(指出大小,地址); (3)若随后又申请80K,针对上述两种情况说明结果?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操作系统采用段式存储。执行申请释放序列后,结果如下: a、如果采用首先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90k 10k 400k 112k b、如果采用最佳适应算法,空闲块表中的空块有 地址大小 240k 60k 450k 62k c、若继续申请80k 如果之前采用首先适应算法,则直接分配起始地址为400k的连续80k空间 如果之前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则需要首先采用拼接技术对空闲空间进行合并,然后在合并后的空闲空间中分配连续80k空间。 在上述情况中采用最佳适应算法却导致后来的内存直接分配失败而不得不进行内存空间整理。这说明最佳适应算法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能够保持大块连续的空闲空间。 11、假如一个程序的段表如下: 段号状态位段起始地址段长存取控制 0 0 100 40 W

微观第五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生产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称解释 略 二、选择题 BDCDD 三、简答题 1.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 别是: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 减;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 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 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 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 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 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 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 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2.答: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反映的是资本和劳动在技术上必须以固定比例投入的情形,其 等产量曲线为一直角形式,表示劳动和资本完全不能替代,即当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都增加X 倍时,其产量也增加X 倍,所以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然而,除了 固定比例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其他形式的线性生产函数以及柯布—道格拉 斯生产函数等都就具有不变的规模收益。 简言之,固定比例生产函数其规模报酬不变,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可以是固定比 例生产函数,也可以是可变比例生产函数。因此。不可将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与固定比 例的生产函数混为一谈。 四、计算题 1.解答: APX=10Y-2X-8Y 2 /X APY=10X-2X 2 /Y-8Y MP X =10Y-4X MPY=10X-16Y 2.解答: (1)当产量Q=10一定时,企业为了实现成本最小化,必须满足条件:MP L /P L =MP K /P K 则有: 35/85/853/83/8 LKLK 88 35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作业 一、填空题(35×1.5分) 1.Char类型的长度是_____B,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默认值为 _________;表示的数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int类型的长度是_____B,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默认值为 _________;表示的数值范围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C51的程序是一个函数定义的集合,可以由任意个函数构成,其中必须 ____函数,其只能是____个。 4.单片机C语言源程序经过编辑、编译、连接后生成目标程序,目标文件 的扩展名是_______。 5.C51有三种存储器模式:______、____和_______。 6.C51中数据存储模式的设定有两种方式:____和_______。 7.从用户使用角度划分,C51函数分为_____和_______。 8.在调用库函数前要先使用_____命令包含和该函数有关的头文件,然后 才能调用。 9.用户自定义函数是用户根据任务编写的函数,从函数定义形式上可划分 为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 10.interrupt是中断函数的关键字,n是中断号,MCS-51的中断号有______ 个。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8816794.html,ing是中断函数的关键字,指定中断函数中选用工作寄存器组的关键 字,m的取值范围是_____,若不用该选项,编译器自动选择默认工作寄 存器组是_____组寄存器。 12.C51程序是一种结构化程序,基本结构有三种______、_____和_____。 13.C语言提供三种循环语句,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 二、选择题(6×2分) 1.关于C51的说法,正确的是(): A.C51可以取代繁琐的汇编语言程序,不需要考虑MSC51单片机的硬件 结构;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题5.10 用分度号为K 的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温度,在没有采取冷端温度补偿的情况下, 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而这时冷端温度为60℃。试问:实际温度应为多少?如果热端温度不变,设法使冷端温度保持在20℃,此时显示仪表的指示值应为多少? 解:显示仪表指示值为500℃时,查表可得此时显示仪表的实际输入电势为20.644mV 由于这个电势是由热电偶产生的,即()0,t t E =20.644mV 同样,查表可得:()436.2)0,60(0,0==E t E mV 则()()()0,,0,00t E t t E t E +==20.644+2.436=23.08mV 由23.076mV 查表可得:t =557℃。即实际温度为557℃。 经查表:550℃对应22.776mv ,560℃对应23.203mv 线性插值得到: 当热端为557℃,冷端为20℃时,由于E (20,0)=0.789mV ,故有: ()0,t E ()0,t t E =()0,0t E -=23.08-0.789=22.291mV 由此电势,查表可得显示仪表指示值应为538.6℃。 经查表:530℃对应21.924mv ,540℃对应22.35mv 查表线性插值得到:6.538)924.21291.22(924 .2135.22530 540530=-?--+ 题5.11 如题图5.11所示热电偶回路,只将电极[B]一根丝插入冷筒中作为冷端,t 为待测温度,问[C]这段导线应采用哪种导线(是A 、B 还是铜线)?说明原因。对t 1和t 2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解:[C]这段导线应用[A]导线代替,并且要求1t =2t 。因为这相当于由于[A]和[B]两种材料组成的热电回路,t 为热端,0℃是冷端,加入第三根导线是铜线在分开点处温度t 1=t 2时测量回路电势不变,仍为E AB (t ,0℃)。这就是热电偶的中间导体定律。 560550 550(23.0822.776)557.12 23.20322.776-+?-=-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的A(g)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若,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化学平衡。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K 时,1?754=-mol kJ .G Δθ m r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由J p 进行判断 14720=15 298×314810×754=3 .)...exp()RT G Δexp(K θ m r --= 1000 K 时,反应 的 1?39719=-mol kJ .G Δθ m r 。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为体积分数 ,,。试问: (1)T = 1000 K ,p = 100 kPa 时,m r G Δ等于多少,甲烷能否形成? (2)在1000 K 下,压力需增加到若干,上述合成甲烷的反应才可能进行。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θ K 。 解:所给反应 = (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 θ θ θ θ θθ1 212) ln (ln 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所给反应 = 2×(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2=,- θ θ θ θ θθ1 2212)() ln (ln 2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注:平衡组成的计算关键是物料衡算。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求下列反应的K θ 。

高等代数(北大版)第5章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五章 二次型 1.用非退化线性替换化下列二次型为标准形,并利用矩阵验算所得结果。 1) 4 x 1 x 2 2 x 1 x 3 2x 2 x 3 ; 2) x 12 2 x 1 x 2 2x 22 4x 2 x 3 4x 32 ; 3) x 12 3x 22 2x 1 x 2 2x 1 x 3 6x 2 x 3 ; 4) 8x 1 x 4 2x 3 x 4 2x 2 x 3 8x 2 x 4 ; 5) x 1 x 2 x 1 x 3 x 1 x 4 x 2 x 3 x 2 x 4 x 3 x 4 ; 6) x 12 2 x 22 x 42 4x 1 x 2 4x 1 x 3 2x 1 x 4 2x 2 x 3 2x 2 x 4 2 x 3 x 4 ; 7) x 2 x 2 x 2 x 2 2x 1 x 2 2x 2 x 3 2x x 4 。 1 2 3 4 3 解1)已知 f x 1 , x 2 , x 3 4x 1 x 2 2x 1x 3 2x 2 x 3 , 先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x 1 y 1 y 2 x 2 y 1 y 2 ( 1) x 3 y 3 则 f x 1 , x 2 , x 3 4 y 12 4y 22 4 y 1 y 3 4y 2 4y y y 2 y 2 4y 2 1 1 3 3 3 2 2 y 1 3 y 32 4 y 22 , y 3 再作非退化线性替换 y 1 1 z 1 1 z 3 2 2 y 2 z 2 ( 2) y 3 z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1 , x 2 , x 3 z 12 4z 22 z 32 , 最后将( 2)代入( 1),可得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x 1 1 z 1 z 2 1 z 3 2 2 x 2 1 z 2 1 ( 3) z 1 z 3 2 2 x 3 z 3 于是相应的替换矩阵为 1 0 1 1 0 1 1 1 0 2 2 2 2 T 1 1 0 1 1 1 1 0 0 2 , 1 0 0 1 2 1 且有 1 0 0 T AT 0 4 0 。 0 1 2 )已知 f x 1 , x 2 , x 3 x 12 2x 1 x 2 2x 22 4 x 2 x 3 4x 32 , 由配方法可得 f x , x , x x 2 2x x 2 x 2 x 2 4x x 3 4x 2 1 2 3 1 1 2 2 2 3 x 1 x 2 2 x 2 2x 3 2 , 于是可令 y 1 x 1 x 2 y 2 x 2 2x 3 , y 3 x 3 则原二次型的标准形为 f x , x 2 , x 3 y 2 y 2 , 1 1 2 且非退化线性替换为

第5章 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

第3节吸收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绿色植物吸收水分的结构基础—根毛。 (2)阐述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描述绿色植物的生长与无机盐的关系,说出氮、磷、钾等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时的症状。 2、能力目标: (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观察用土壤浸出液培养幼苗的演示实验中,学会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无机盐对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无土栽 培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的应用过程中,继续关注生物科学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根毛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3、根吸收无机盐的条件;氮、磷、钾对植物生活的意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我们先来复习前面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我们知道植

物的叶绿体可以制造有机物,线粒体可以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其实,这些活动都是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参与的,那么植物体又是怎样吸收水和无机盐的呢?我们来学习第三节吸收作用。(板书:第3节吸收作用)2、新课讲授 我们学习植物的器官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是植物体的哪个器官?(根)没错,就是植物体的根吸收周围土壤的水分和无机盐。(板书:1、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那根又是用什么方式吸收水分的呢?我们一起看看85页的活动,我们看看盐渍黄瓜,把酱油或者盐水倒进黄瓜盘的时候,盘子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汤;盐渍萝卜也是一样的会出现很多汤,而且萝卜条会变软,但是放在清水里面的话会变得更硬。大家可以看到大屏幕上的图片,那为什么黄瓜盘里会无缘无故出现那么多水,这些水从哪里来?很明显这些水是黄瓜本身的。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知道植物吸水和失水的机制,也就是到底什么时候植物会吸水,什么时候植物会失水。我们先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萝卜块吸水放水实验)大家说水和盐水,哪个浓度大?很明显是盐水,甲的清水变少了,说明萝卜把水吸收了一部分,而乙的盐水变多了,多出来的水是来自萝卜细胞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细胞可以吸水,也会失水,到底是失水还是吸水,与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水溶液

化工原理答案-第五章--吸收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2的混合气体中,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0251102 y Y y =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3,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117 =0.010*******/18 x =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3的量为 /3 11017n kmol -=? 溶液的体积 /.3 3101109982 V m -=? 溶液中 3的浓度//.333 11017==0.581/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或 . 39982 00105058218 s s c x kmol m M ρ= = ?=../ 3 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117 0010610018 X = =. 或 ..00105001061100105 x X x =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12 2 11 1Y Y Y Y Y η-= ==-被吸收的溶质量原料气中溶质量 解 原料气中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 101 01111101 y Y y =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3的摩尔比为 () (2) 1 1109011100111Y Y η=-=-?=() 摩尔分数 (22) 200111 =0010981100111 Y y Y = =++ 气液相平衡 【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 NH 的平衡 分压为798。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 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 NH 的摩尔分数/.//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Pa = 亨利系数 *./.0798*******E p x ===/ 液相中3NH 的浓度 /./.333 11017 0581 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溶解度系数 /*./../()3 058107980728H c p kmol m kPa ===?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 //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的平衡摩尔分数 **.0798100y p p ==// 相平衡常数 * (0798) 07610000105 y m x == =? 或 //.76100076m E p === 【5-5】空气中氧的体积分数为21%,试求总压为.101325kPa ,温度为10℃时,3 1m 水中最大可能溶解多少克氧?已知10℃时氧在水中的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在此处键入公式。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 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A.13%-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 /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2014 第五章 高效液相色谱 作业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0?5分=50分) 1. 下列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器,属于通用型检测器的是( )。[ C ] A. 紫外吸收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电化学检测器 2. 在HPLC检测器中,依据被分析组分对特定光的选择吸收,组分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服从比尔定律建 立检测器为( )。[ A ] A. 紫外光度检测器 B. 荧光检测器 C. 示差折光检测器 D.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3. 在HPLC检测器中,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是依据( )原理设计的。[ D ] A. 不同性质的溶液对光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B. 被分析组分对特定光的选择吸收; C. 物质受激发后产生一定强度的光; D. 组分的微小粒子对光产生散射。 4. 以硅胶键合长链烷烃C18H37为固定值,甲醇/水为流动相,分离多环芳烃的色谱称为( )。[ B ] A.正相键合相色谱 B. 反相键合相色谱 C. 离子交换键合相色谱 D. 离子色谱 5. 用正相键合相色谱法分离①乙酸乙酯、②乙醚、③硝基丁烷,其流出的先后顺序是( )。[ C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6. 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Fe3+、Ca2+、Ag+、Na+,其流出的先后顺序是( )。[ C ] A. Fe3+、Ca2+、Ag+、Na+ B. Fe3+、Ca2+、Na+、Ag+ C. Na+、Ag+、Ca2+、Fe3+ D. Ag+、Na+、Ca2+、Fe3+ 7. 高效液相色谱中反相键合相色谱固定相主要是在硅胶上键合不同长度的烷基,随着键合烷基碳链的增 长,分离效果( )。[ A ] A. 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8. 凝胶色谱是根据分子体积的大小分离大分子混合物的,它主要能分开( )。[ C ] A. 小于所有凝胶孔径的分子 B. 大于所有凝胶孔径的分子 C. 大于凝胶最小孔径和小于凝胶最大孔径的分子 D. 所有不同体积的分子 9. 用化学键合正相液相色谱分离环己烷、环己醇和苯,其流出的先后顺序为( )。[ B ] A. 环己烷、环己醇、苯 B. 环己烷、苯、环己醇 C. 苯、环己烷、环己醇 D. 苯、环己醇、环己烷 10. 反相键合相色谱分离混合物时,随着流动相极性的增加,分离效果( )。[ A ] A. 变好 B. 变坏 C. 不变 D. 无法判断 二、解释下列名词(2?10分=20分) 1. 高效液相色谱 是以溶剂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颗粒十分细的高效固定相并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全部工作通过仪器来完成,这种色谱称为~。 2. 梯度洗脱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但可互溶的溶剂,随时间的改变,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不同性质溶剂的配比,以改变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或酸度,从而提高试样的分离效率,缩短分析时间,使色谱峰形得到 改善,提高测定的灵敏度和定量的准确度的方法。

第五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 1.which type of memory is volatile? A.ROM B. E2PROM C. RAM D. flash memory 2.which type of memory has 6-transistor structure? A. DRAM B. SRAM C. ROM D. EPRO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8816794.html,ing hamming code, its purpose is of one-bit error. A. detecting and correcting B. detecting C. correcting D. none of all 4.Flash memory is . A. read-only memory B. read-mostly memory C. read-write memory D. volatile 5.Which answer about internal memory is not true? A. RAM can be accessed at any time, but data would be lost when power down.. B. When accessing RAM, access time is non-relation with storage location. C. In internal memory, data can’t be modified. D. Each addressable location has a unique address. Page161 Problems: 5.4 5.5 5.6 5.7 5.8 参考答案:CBABC 5.4. word stored as 0111 word fetched as 0011 “异或” syndrome word:0100 =>syndrome word contains one and only one “1”. 5.5. Answer: (1) 2k-1≥m+k =>k=4-bit 1 1 1 C1(1,2,4,5,7)=0⊕1⊕0⊕0⊕1=0 C2(1,3,4,6,7)=0⊕0⊕0⊕0⊕1=1 C4(2,3,4,8) =1⊕0⊕0⊕1 =0 C8(5,6,7,8) =0⊕0⊕1⊕1 = 0=> old check bits:C8C4C2C1=0010 5.6. Answer: (1) 2k-1≥m+k =>k=4-bit (2)Set up a table (同上题) (3)Syndrome word: 0111⊕1101=1010 =>D6 is wrong, so the data from memory is 00011001.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K L f Q 的产量表: (1) 在表1中填空 (2) 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PL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L 曲线和MPL 曲线。 (3) 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ω=200,完成下面的相应的短期成本表2。 (4) 根据表2,在一张坐标图上作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 根据(2)和(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1)短期生产的产量表(表1) (2) (3)短期生产的成本表(表2)

(4)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的关系,边际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 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TPL下凸时,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 总成本TC曲线和总可变成本TVC也各存在一个拐点。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2、下图是一张某厂商的LAC曲线和LMC曲线图。请分别在Q1和Q2的产量上画出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解:在产量Q1和Q2上,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是SAC1和SAC2以及SMC1和SMC2。 SAC1和SAC2分别相切于LAC的A和B,SMC1和SMC2则分别相交于LMC的A1和

B 1。 3、假定某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是TC(Q)=Q 3 -5Q 2 +15Q+66: (1) 指出该短期成本函数中的可变成本部分和不变成本部分; (2) 写出下列相应的函数:TVC(Q) AC(Q) AVC(Q) AFC(Q)和MC(Q)。 解(1)可变成本部分: Q 3 -5Q 2 +15Q 不可变成本部分:66 (2)TVC(Q)= Q 3 -5Q 2 +15Q AC(Q)=Q 2 -5Q+15+66/Q AVC(Q)= Q 2-5Q+15 AFC(Q)=66/Q MC(Q)= 3Q 2-10Q+15 4、已知某企业的短期总成本函数是STC(Q)=0.04 Q 3 -0.8Q 2 +10Q+5,求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值。 解: TVC(Q)=0.04Q 3 -0.8Q 2 +10Q AVC(Q)= 0.04Q 2 -0.8Q+10 令08.008.0=-='Q C AV 得Q=10 又因为008.0>=''C AV

化工原理第五章吸收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吸收 相组成的换算 【5-1】 空气和CO 2的混合气体中,CO 2的体积分数为20%,求其摩尔分数y 和摩尔比Y 各为多少? 解 因摩尔分数=体积分数,.02y =摩尔分数 摩尔比 ..02 0251102 y Y y = ==--. 【5-2】 20℃的l00g 水中溶解lgNH 3, NH 3在溶液中的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 及摩尔比X 表示时,各为多少? 解 摩尔分数//117 =0.010*******/18 x = + 浓度c 的计算20℃,溶液的密度用水的密度./39982s kg m ρ=代替。 溶液中NH 3的量为 /3 11017n k m o l -=? 溶液的体积 /.33101109982 V m -=? 溶液中NH 3的浓度//.333 11017==0.581/101109982 n c kmol m V --?=? 或 . 39982 00105058218 s s c x kmol m M ρ= = ?=../ NH 3与水的摩尔比的计算 或 ..00105001061100105 x X x = ==--. 【5-3】进入吸收器的混合气体中,NH 3的体积分数为10%,吸收率为90%,求离开吸收器时NH 3的组成,以摩尔比Y 和摩尔分数y 表示。 吸收率的定义为 解 原料气中NH 3的摩尔分数0.1y = 摩尔比 (11101) 01111101 y Y y = ==-- 吸收器出口混合气中NH 3的摩尔比为 摩尔分数 (22200111) =0010981100111 Y y Y = =++ 气液相平衡 【5-4】 l00g 水中溶解lg 3 NH ,查得20℃时溶液上方3NH 的平衡分压为798Pa 。此稀溶液的气液相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试求亨利系数E(单位为kPa )、溶解度系数H[单位为/()3kmol m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为100kPa 。 解 液相中3NH 的摩尔分数/.//117 0010511710018 x = =+ 气相中3NH 的平衡分压 *.0798 P k P a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表面,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必要的误差。 5-5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保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保证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现毛坯缺陷并得到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材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表面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管理经济学第五章之后作业-答案

第五章作业:132P 1. Q TFC TVC TC AFC AVC AC MC 0 6 0 6 / / / / 1 6 10 16 6 10 16 10 2 6 18 24 3 9 12 8 3 6 24 30 2 8 10 6 4 6 28 34 1.5 7 8.5 4 5 6 34 40 1.2 6.8 8 6 6 6 42 48 1 7 8 8 7 6 52 58 0.857143 7.428571 8.285714 10 TFC/TVC/TC曲线关系图 0102030405060700 1 2 3 4 5 6 7 Q T F C /T V C /T C TFC TVC TC 每一个产量上,TC 曲线和TVC 曲线的斜率都相同,并且,TC 曲线和T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不变成本TFC 。 TVC 曲线和TC 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各存在一个拐点,拐点之前斜率都是递减的,拐点之后斜率都是递增的。 AFC/AVC/AC曲线关系图 05101520 1 2 3 4 5 6 7 Q A F C /A V C /A C AFC AVC AC AC 曲线最低点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

每一个产量上AC 曲线和A VC 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不变成本AFC MC曲线 024******* 1 2 3 4 5 6 7 Q M C MC MC 曲线与A VC 曲线相交于A VC 曲线的最低点, MC 曲线与AC 曲线相交于AC 曲线的最低点, A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C 曲线,A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C 曲线 A V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 VC 曲线,A VC 曲线的下降段,MC 曲线低于A VC 曲线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第五章作业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统计学第五章作业 一、判断题 1.算数平均数的大小只受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2.中位数和众数都属于平均指标,因此它们数值的大小受到总体内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3.权数对算数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4.中位数是指数据分布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字。() 5.当各组次数相等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仅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对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8.利用变异指标比较两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时,标准差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 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中位数 B.众数 C.算术平均数 D.调和平均数 2.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3.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00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

A.计划产值 B.实际产值 C.工人数 D.企业数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 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 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 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 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 5.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6.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113%/111% C. ( 113%/111%)-100% D.(111%/113%)-100% 7.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 A.标准差 B.标志变动系数 C.平均差 D.全距 8.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9.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它们的标准差为和,则()。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 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 C.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D.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 10.比较不同水平的总体的标志变动度,需要计算()。 A.平均差 B.标准差 C.标准差系数 D.全距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令狐采学 第五章工艺规程设计 51 什么是工艺过程?什么是工艺规程? 答:工艺过程——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工艺规程——记录合理工艺过程有关内容的文件叫工艺规程,工艺规程是依据科学理论、总结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制定出来的。 52 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调。 53 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哪些工作? 54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同一尺长标的目的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 答: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详见教材P212214。 粗基准通常只允许用一次的原因是:粗基准一般是毛面,第一次作为基准加工的概略,第二次再作基准势必会产生不需要的误差。 55 加工习题55图所示零件,其粗、精基准应如何选择(标有 符号的为加工面,其余为非加工面)?习题55图a)、b)、c)所示零件要求内外圆同轴,端面与孔轴线垂直,非加工面与加工面间尽可能坚持壁厚均匀;习题55图d)所示零件毛坯孔已铸出,要求孔加工余量尽可能均匀。 习题55图 解:按题目要求,粗、精基准选择如下图所示。 56 为什么机械加工过程一般都要划分为若干阶段进行? 答:机械加工过程一般要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和光整加工阶段。其目的是包管零件加工质量,有利于及早发明毛坯缺陷并获得及时处理,有利于合理使用机床设备。 57 试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离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各用于什么场合? 58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答:加工余量——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资料层;

工序余量——上道工序和本工序尺寸的差值; 总余量——某一概略毛坯与零件设计尺寸之间的差值。 59 试阐发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和上工序制造公差的影响? 510 习题510图所示尺寸链中(图中A0、B0、C0、D0是封闭环),哪些组成环是增环?那些组成环是减环? 习题510图 解:如图a),A0是封闭环,A1, A2, A4, A5, A7, A8是增环,其余均为减环。 如图b),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A0是封闭环,A1是增环,A2,A3是减环。粉色:B0是封闭环,B1,B2,B3是增环,B4是减环。 如图c),可以分化为两个尺寸链,蓝色,C0是封闭环,C1是增环,C2是减环;粉色:D0是封闭环,D1,D2是增环,D3是减环。 511 试阐发比较用极值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与用统计法解尺寸链计算公式的异同。 答:极值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最年夜、最小值,计算结果包管100%合格。优点是计算办法简单,直观。所以,在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小。缺点对组成环公差要求严,制造困难,加工本钱较高。 而用统计法尺寸链计算公式:考虑误差的实际散布情况,依照几率统计原理进行求解,其计算结果可以包管设定的合格率(99.73%)。优点是当已知封闭环公差时,求得的组成环公差较年夜,降低了加工精度要求,生产本钱较低。缺点是有少量不合格品。 (注意此题修改较年夜,先前谜底有误!) 512 习题512图a为一轴套零件图,习题512图b为车削工序简图,习题512图c给出了钻孔工序三种不合定位计划的工序简图,要求包管习题512图a所规定的位置尺寸(10±0.1)mm的要求。试辨别计算工序尺寸A1、A2与A3的尺寸及公差。为表达清晰起见,图中只标出了与计算工序尺寸A1、A2、 A3有关的轴向尺寸。 习题512图 解: 计划一: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