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试论《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及修道法则

陈龙

内容提要:《原阳子法语》是一部重要的道教著作,集中体现了赵宜真的道教思想及道法。本文旨在对《原阳子法语》所蕴含的丹道思想进行探讨,以冀发现其丹道思想所具有的特点,并归纳出文中所提倡的三种修道法则:其一,顺化逆化,两序并用;其二,参学进道,二者并重;其三,福慧相须,不可偏废。

关键词:赵宜真;原阳子法语;丹道;化

作者简介:陈龙,男,1981年生,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2005级研究生

一、赵宜真生平考述

《原阳子法语》是由明初道士赵宜真(号原阳子)撰,门人刘渊然编集,收诗歌偈颂四十八首、题辞二篇、论说一篇。[1](p819)分上下两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足见其在道教史上有着显要的地位。因此,对《原阳子法语》所蕴含的道教思想以及所提倡的修炼法则做一个探讨,有着显要的意义。

本文以其著作《原阳子法语》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对其中所蕴含的丹道思想特色进行探讨,并归纳出其所提倡的三种修道法则。那么,要了解一部著作,就不可避免的要对该著作的作者生平有所了解。

赵宜真,元末明初人,道号原阳子,江西安福人,其思想颇为丰富,集儒、释、道于一身,兼通南北之学,集全真、清微、净明诸派之传,尤被清微、净明两派尊为嗣师[2](P459),此外,据盖建民教授《道教医学》,赵宜真在医学上也颇有造诣,是历史上著名的道医。其著作颇丰,所编述的《灵宝归空诀》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方法类,《原阳子法语》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所刊《仙传外科集验方》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

关于赵宜真的生平,有以下两种记载:

其一,清李兴元修、欧阳主生等纂的《中国方志丛书-<江西省吉安府志>》记载如下:

赵原阳,名宜真,安福人,幼颖敏,博通经史。梦神人曰:汝神仙中人,何望世贵?遂从曾尘外游,复师李玄一。张天全结茅匡山居之,绝意人间事,所至学其术者,从之如云。①

其二,收录于《道藏》的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文集《岘泉集》卷四的“赵原阳传”记载如下:

赵原阳,名宜真,吉之安福人也。其先家浚义,宋燕王德昭十三世孙某,仕

①清李兴元修,欧阳主生等纂《中国方志丛书-江西省吉安府志之二》(清顺治十七年刊本)第500页.成交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

元为安福令,因家焉。原阳幼颖敏,知读书,即善习誦,博通经史百家言,长习进士业。未几试于京,以病不果赴。久不愈,也梦神人曰:汝吾道人,何望世贵。父遂命从道,已而笃嗜恬淡。学益进。初师郡之有道者,曰曾详。复师吉之泰宇观张天全,别号铁玄张,师龙虎山金野菴,得金液内外丹诀。后复师南昌李玄一,玄一荐之师蒲衣冯先生,冯亦师野菴……[3](p210)

比较以上两段记载,显然后者要详细得多,除了对赵宜真的生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之外,对赵宜真的法脉传承也记述的较为详细。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赵宜真初师事清微派传人曾贵宽,复师泰宇观道士张天全,而张从龙虎山的内丹名家金野菴得了金液内外丹诀,可知张为金野菴之徒。赵宜真后师事李玄一,李又将其推荐给冯先生,而冯也以金野菴为师。

据同样收于《岘泉集》卷四的“金野菴传”,金野菴其人就是永嘉(浙江省温州府)人金志扬。金志扬(1276-1336),号野菴,常蓬头一髻,世呼之曰“金蓬头”,甫长慕道,师全真道士李月溪。[2](p370)张宇初《岘泉集·金野菴传》曰:“月溪,白紫清(白玉蟾)之徒也。”[4](p321)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篇·金蓬头传》则曰:“月溪乃真常李真人(李志常)之徒。”[5](p447)对于此,卿希泰老先生认为李月溪极有可能既师事白玉蟾,又师事李真常。其所编《中国道教史》第三卷便称:“盖李月溪本南宗道士,而又师李志常者。”[2](p370)又,《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篇》卷五所收“金志扬传”[6]也称:“遂以全真道士李月溪为师。月溪乃真常李真人之徒,真常又为长春丘真人之高足弟子。”[7](p156)我们知道,丘处机属于全真北派,而白玉蟾则属于金丹南宗。

此外,有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原阳子法语》虽然出自赵宜真,但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则要归功于其徒刘渊然的编集。对于为何是通过其弟子编集才流传于世,日本学者秋月观暎在其所著《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中作了论述:“至正十二年(1352)当红巾之乱时,游湘蜀之地,于武当山谒龙虎冲虚天师,受到礼遇,上清派学者多仰其为师。其后移居许真君旧迹紫阳观(江西省雩都县大泽村),弟子聚集益众,其《原阳子法语》亦赖之而得以行世。”[7](p156)

因此,结合以上谱系,我们可以将赵宜真的脉络传承归纳如下:

南派白玉蟾-冯蒲衣-李玄一

}李月溪-金志扬{ }赵宜真-刘渊然北派丘处机-李真常张天全-

二、《原阳子法语》丹道思想特色

纵观全篇,丹道思想体现无遗,并能发现其丹道思想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合取全真北宗、金丹南宗之所长,既修性也修命,性命双修,以性为本、命为辅,重性但又不否定命。

文中的开篇部分,《还丹金液歌并叙》便对内外丹作了如下论述:

唯道集虚,本无二致。而修炼有内外丹之分者,缘遇不同,功用少异,而造道则一也。所谓内者,自性法身本来具足,不假于外,自然之真。其进修之功,则摄情归性,摄性还元。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证之证,所以实证,胎圆神化,脱体登真。诀曰:一灵真性号金丹,四假为炉炼作丸。是为真一、为玄一,又名内丹也。所谓外者,幻假色身未免败坏,必资外药,点化成真。其服炼之功,则取日月之精华,夺乾坤之造化。刀圭入口,情欲顿消,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白日冲举,上宝玉清。诀曰:木液本自丹砂出,金炼木液还丹、为金液,又名外丹也。[8](p766)

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赵宜真不但讲内丹,同时也肯定外丹,认为虽然“修炼有内外丹之分者,缘遇不同”[8](p766),但“功用少异,而造道则一也”[8](p766)。

那么,赵宜真所谓的内丹是指什么呢?他认为“所谓内者,自性法身本来具足,不假于外,自然之真。其进修之功,则摄情归性,摄性还元。有为之为,出于无为,无证之证,所以实证,胎圆神化,脱体登真”[8](p766)。我们不难知道赵所谓的内丹,是以“自性法身”为内丹之根本,以无为为采炼诀要。仅看文章的开篇部分,我们看到赵所持有的内丹思想与全真之说似乎同调,但在上卷的《真道归一偈》总括内丹大旨云:“摄情还性归一元,元一并忘忘亦去,囊括三界入虚空,粉碎虚空绝伦。[8](p769)”其所谓的虚空,非一无所有,乃不空之“真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所谓的内丹,似乎有些接近于禅,而同卷的《答知白炼师议论道法偈》对于内丹的论述也颇似禅,云:“人知此道只虚空,岂悟真空却不空,一月遍涵千涧水,清光元自不留踪。[8](p771)”因此,赵宜真的内丹与全真内丹之说虽然同调,但不同声。

对于外丹,赵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外者,幻假色身未免败坏,必资外药,点化成真。其服炼之功,则取日月之精华,夺乾坤之造化。刀圭入口,情欲顿消,骨肉都融,形神俱妙,白日冲举,上宾玉清。”[8](p76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全真派不同,赵宜真肯定了外丹的作用,认为外丹乃“取日月之精华,夺乾坤之造化”[8](p766),资外药点化肉身,以臻“形神俱妙,白日冲举”[8](p766)。内外二丹功用虽少异,但造道同一,修炼法则也基本相同。关于外丹的重要性,文中云:

试以医术论之。人有为风邪所中或为犭制犬所啮者,其伤在于形气,而其证乃能使心痛、神迷、颠狂、谵妄,不记人事。又有为惊扰思虑所恼致怔忡颠狂者,其伤与证皆在于心,及服外药,理其形气,而能使心神安静,非有交涉之理焉。能至是,盖太极未判,函三为一,才有动静便分阴阳,品物流形而各具太极,理气相须,一本乎道,有无相制,所以然也。治炼外丹,虽属有作,得而服之,全无所为,不须修习即形返太无,神归大定,复还太极混然之初而与道合真矣。[8](p767)

赵宜真是道教史上有名的道医,以上这段论述说明了赵为了突出外丹的功用,“以医术论之”来说明道教冶炼丹药的必要性。对于外丹的不可或缺性,又云:

昔太上老君学于无上元君,首云:学者审欲成仙,不服还丹金液,徒自苦耳,为寒温风湿鬼气所击,虽司命弗能救也。[8](p767)

对于金丹的重要性,卷上《还丹金液歌并叙》云:

无中生有为丹祖,便是真铅天地母,制汞成铅还弃铅,绝似儿成母归土。[8](p769)

所谓“制汞成铅还弃铅”在内丹来说即以气摄心、炼气化神,与外丹同一功用。[1](p460)对于外丹,文中还提到了唐宋以前大仙的修道遗迹,文中描述道“其过化之处,则有丹严、丹室。丹井、丹泉、丹炉、药臼,皆迨今可见”[8](p767),而对于丹药冶炼书籍,文中称道“则有《太清丹经》、《抱朴火记》、《草衣歌颂》,迨今可考”[8](p767)。这以上种种,都是为了说明外丹的不可或缺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赵宜真所持有的丹道学说集合了全真北宗、金丹南宗之所长,既修性也休命,性命双修,以性为本、命为辅,重性但又不否定命。这是其丹道思想特点之一。

(二)现实性精神与世俗化趋势特色

赵宜真既讲内丹,又肯定外丹,与其师承情况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我们讲道,赵曾师承张天全和李玄一,而张与李二者都与金野菴有关,金野菴的师父李真常又同时与全真北宗、金丹南宗有关,因此,赵所持的丹道学说集二宗之大成,内外兼修。当然,赵所处的时代背景对其形成自己风格的丹道学说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赵生活于元末明初,该时期三教归一之论进一步深入社会,宋元南北学合流,虽重修性与重修命两种极端倾向仍存在,但先性后命、性命双修的丹法在其生活时期已成为主流。同时,由于受时代思潮的挟迫,该时期高唱三教同源一致,较之宋元更加和会理学,因此,赵宜真的丹道思想体现出一定程度的世俗化趋势,表现出现实性、实践性、济世利民的特点。

例如,卷下《福慧因果说示上清诸道契》云:

未种缘福,不免艰难,岂得身心清静。专于作福者,济世度人,广行方便,以培福基,则当来托生人天,受诸为乐矣。未证夫道,不免身后报尽还来。故进道之要,须福慧相须,不可偏废,独饶一己未足为奇,自利利他则彼此相济。[8](p773)

这种以济世度人当作是一种行善积福之根本、快乐之源泉,充分说明了赵所提倡的修道方法是本着修福济世、积极入世的态度,其金丹说维持了现实性、实践性的精神,世俗化趋势明显。

对于济世利民在登道成仙的重要性上,文中还说道:

祖天师曰:吾丹已成,服之必冲举,今当为国为民兴利除害,庶几他日臣事三境无愧焉。廼入蜀降魔,区分人鬼,兴复监利,惠及邦家。[8](p773)

又列举“孔子之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自意诚心正而至国治天下平,皆所以成己成物也”[8](p773),“葛仙公常行符水救病,祭炼鬼魂八十万众”[8](p773),“许都仙亦以符药救病,既成道又斩除恶蛟,功齐神禹”[8](p773),“紫阳真人闻金液大还之道,又云游行法,济世度人,方依金丞相府修炼成功,是先修福后登道”[8](p774)等历史上本着济世利民精神而最终得以登道的名人来论证济世利民求道理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并进而教导说:

以此知仙佛圣贤,为教若有不同,而揆之修己及人,则一也。但仙佛之修慧修福,则志在于度世;善恶之报,则取验于三生。圣贤之成己成物,则志在于治世;善恶之报,则取验于见世,为小异耳。[8](p774)

这段教导,看起来仙佛与圣贤二者的说教似乎有所不同,但就修己及人这一点来说却是同一的。仅有的差别只不过是仙佛修慧福的目的在于度世,对应的善恶报应验于三生,而圣贤成己成物之目的在于治世,对应的善恶报应取验于现世罢了。不管差别是大是小,善恶报于三生还是现世,都不可否认,赵宜真所持有的丹道思想都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苦己利人、济世利民的特点。这是其特点之二。

结合以上两大特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赵宜真所持有的丹道理论之核心是以“自性法身”为内丹之本,以无为为采炼诀要,以“忘”为诀,以“粉碎虚空”为究竟[2](p459),是一种内丹为体,外丹为辅,内外兼修同时又不乏有现实性精神、世俗化趋势的特殊丹道思想。

三、《原阳子法语》提倡的修道法则

通读全文,我们发现赵宜真除了论述其丹道思想外,还涉及了许多如何证道、修道成仙的修道法则。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顺化逆化,两序并用

在探讨该修道法则前,我们首先要对“化”的概念有所了解。有学者认为,“化”之本意是对人进行教化。[9]由人推及自然,“化”便有化生和化成天地万物之意。“化”又有变化的意思,《周易·恒》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吕氏春秋·大乐》曰:“天下太平, 万物安宁,皆化其上。”可见,“化”的最主要含义是化生和化成。

那么何谓顺化?何谓逆化呢?道教的顺化即顺道生人(物), 是指顺宇宙演化次序而化,顺道生人(物) 是道教的理论基础, 指的是宇宙万物之源起, 也就是宇宙生成论[10](p141),指的是顺化的过程;相反,道教的逆化, 是指逆宇宙演化次序而化,通过逆行修炼, 以便“得道成仙”。[10](p142)无论是顺化,还是逆化,在赵宜真看来,都是一种修道、证道的有效方法。例如,《还丹金液歌并叙》中提到了顺化,道:

至于外丹大药,亦不自彼我人身而得,虽世间五金八石,皆天地后生有质之物,尤非所用,缘此药本无,廼自有质之中取其气液,无中生有者是也。诀曰:有象不堪为伴侣,无质生质號还丹。[8](p767)

又:

道则无形无象,而外丹无质生质,似无交涉,且执于有作,宁免落空。[8](p767)

在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无”是道教哲学关于宇宙本原和本体问题的一对重要范畴, 最早见于《老子》:“无, 名天地之始, 有, 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道”本身就包含着有与无两个

方面,“道”是有与无的辩证统一。因此,从“无”到“有”亦当属于顺化的过程。[10](p141)

而对于逆化,《还丹金液歌并叙》则道:

冶炼外丹, 虽属有作, 得而服之, 全无所为。不须修习, 即形返太无, 神归大定, 复还太极混沌之初, 而与道合真矣。[8](p767)

从有形到无形,从神复归太极,最终与道合真。很显然, 这里讲到的“形返太无, 神归大定, 复还太极混沌之初, 而与道合真矣”[8](p767)是一种逆化的修道法则。道教所追求的“与道合真”长生成仙, 不仅是逆化的作用, 也是逆化的结果, 它体现道教哲学强调生命的逆向演化思想。[10](p144)关于逆化,下面一段引文体现得更为明显:

丹则夺造化之巧,盗天地之和,人又得以餌之,宜其滓秽消融,如冰雪之释,即形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而顿超圣地,岂非最上一乘之基乎。[8](p767)

“形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而顿超圣地”[8](p767),由形到气,又气到神,再由神归到虚。很显然,这是对“道”的一种寻求过程, 也就是说, 要顺其来路逆寻道, 从而得“道”。

由上可知,赵所秉持的修道方法,是既有顺化,又有逆化,两序并用,既可以通过“虚化神, 神化气, 气化形”,也可以通过“形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修道方法而达到证道、悟道的作用。

(二)参学进道,二者并重

要想真正得道,其条件有二:一是参学,二是进道。要想修炼得道,就必须经历一个参学、进而进道的过程。参学是进道的基础,进道是参学的升华,要进道,首先必须经历参学的过程。对于参学,进而进道,并最终得道,《还丹金液歌并叙》用了不少的篇幅进行说明。例如,在参学的难度上,曰:

大抵参学之难有四,进道之难有十,不可不知也。何则?一曰道路脩阻,江湖风波,人海茫茫,孰可师问。二曰寒暑切身,朝夕所窘,学未有闻,灾患不测。三曰昧者诈装高道,知者缄默混尘,学者未能知人,多误参礼。四曰真师难遇,志行未孚,难以与进,或虽与进而授学未备,幸而学备,年齿迈矣。此其为参学之难也。[8](p768)

由此我们可知要想真正实现参学,进而悟道,首先必须克服四大困难,归结起来说,就是要勤奋,同时又不可缺乏运气。勤奋是参学之动力,而运气则是参学之掌舵。因此,要想实现参学,就必须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好的运气,遇到一位真师,才能有所成。

在进道的难度上,文中说道:

一者早遇真师,开明正道。二者果有德行,上合天心。三者发弘誓愿,普济生灵。四者依大福力,方免障魔。五者有其镃基,际其缘会。六者结交仙友,志

行相孚。七者屏绝尘纷,棲神清静。八者饮食有节,起居有节。九者谨口力行,不招谤议。十者寅奉神真,精诚弗怠。此为进道之基,尤难能也。[8](p768)

可见,要进道,必须克服十种困难,克服了这十种困难,也即进道之基础,才能够真正进道。而要想真正得道,除了进道,还要参学,参学和进道二者不是“或”的关系,而是“且”的关系,二者不可缺其一,对此,文中说道:“二难之中,苟亏其一,难获全功。”[8](p768)可见,参学和进道在修道并最终得道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缺其一,不注重参学或进道,急于求成,便会欲速则不达。

(三)福慧相须,不可偏废

在《福慧因果说示上清诸道契》篇中的开头便引用前人名言:“人天路上作福焉先,生死海中修福为本”[8](p773),以此来说明福、慧二者的重要性。紧接着,又说道:

盖专于修慧者,摄性明心,坚持戒定,以资慧力,而证夫道,则可以度脱生死苦轮,超跻仙祚矣。未种缘福,不免艰难,岂得身心清静。专于作福者,济世度人,广行方便,以培福基,则当来詑生人天,受诸快乐矣。未证夫道,不免身后报尽还来。故进道之要,须福慧相须,不可偏废,独饶一己未足为奇,自利利他则彼此皆济。[8](p773)

即要进道,便要福慧相须,不可偏废,二者缺一不可。专慧废福,即使能够度脱生死轮回,得道成仙,但得种缘福,也还是会出现艰难状况,使身心不清静;相反,专福废慧,即使能够济世度人,广行方便,但是受限于未证以道果,因此也摆脱不了生死轮回。所以,进道要诀,福慧相须是必要的,不能偏于一方。自己一人富裕并不稀奇,要实现自己、他人彼此两方面都获得满足,那才能真正达到彼此共济。为了证明这一修道法则,文中还列举了葛仙公、许都仙等具体事例来说明:

葛仙公常行符水救病,祭鍊鬼魂八十万众。许都仙亦以符药救病,既成道又斩除恶蛟,功齐神禹。桓凯真人修日月高奔之道,闻陶隐居门下生徒众多,方投佣做圆头,是先证道后修福。紫清真人闻金液大还之道,又云游行法,济世度人,方依金丞相府修炼成功,是先修福后证道。[8](p774)

不论是桓凯真人,还是紫清真人,也不管是先证道后修福,亦或是先修福后证道,都充分说明了福慧二者并重,不可偏废。

四、结语

由上,我们可知,赵所主张丹道思想合取了全真北宗、金丹南宗之所长,既修性也休命,性命双修,以性为本、命为辅,重性但又不否定命,同时亦具有现实性精神、世俗化趋势,是其所处时代“三教合流”趋势之反映,也体现了其道教思想渗透着对现实社会的人文关怀。而其所持之修道法则,不论是顺化逆化,还是参学进道,亦或是福慧相须,都体现了其“三教合流”之思想倾向,颇具特

色。

参考文献:

[1]朱越利著.道藏分类解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M]第26册.北京:华夏出版社.

[4]道藏[Z]第33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5]道藏[Z]第5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6]洞真部,记传类[M]. 道藏[Z]第149册.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

籍出版社,1988.

[7]秋月观暎著,丁培仁译.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5.

[8]张继禹主编.中华道藏[M]第27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9]朱芳圃.殷商文字释丛[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0]王丽英.论“化”在道教哲学中的地位[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1995,5.

[11]盖建民著.道教医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A study of the thought of Dan-Taoism and the practice

method of Dao in Yuan Yang Zi Fa Yu

CHEN Long

Abstract: Yuan Yang Zi Fa Yu is an important classic work about Daoism,which epitomizes the thought and the practice method of Dao of ZHAO Yi-zhen. This article attempted to study the Dan-Daoism of Yuan Yang Zi Fa Yu, and further found the feature of Dan-Taoism in this work, and tried to summarize three practice methods which promoted in this work.: first, two ways of Hua counteract; second, learn and enter the way of Dao, both side is important; third, Fu and Hui can’t be partial to discard.

Key words: ZHAO Yi-zhen; Yuan Yang Zi Fa Yu; Dan-Daoism; Hua

About the author: CHEN Long, male, born in 1981, a student of the master degree class of the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Human Culture College of Xiamen University.

【推荐下载】《临证指南医案》读书笔记-实用word文档 (4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临证指南医案》读书笔记 篇一:中医内科学学习笔记 总论: 一、气的生理:气的来源,一为禀受先天父母之气,称为元气,入藏于肾;其二源于后天 水谷之气,此气承脾胃之输布,充泽于五脏,而成为个脏之气。两气相合,即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二、血的生理:血来源于水谷之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 血。另外,血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精血互生,故有“肾为水 脏,主藏精而化血”之说。血的功能主要是充润营养全身。目之 视,三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皮肤的感觉,五脏六腑功能之 协调,无不赖血之营养。 各论: 感冒: 病名: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 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历史沿革:感冒一词始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病因病机:风。 辨风寒风热:风寒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虚体质,冬季为多,症见:恶寒

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肿,咽痒,苔白, 脉浮紧。风热感冒者,多见于一般体质或阳盛之体,春季易发,以发热重,恶 寒轻,鼻塞流黄涕,口渴,咽痛,苔白少津或薄黄,脉浮数为特征。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4、体虚感冒 方药:葱豉汤加味或荆防败毒散加减。⑴气虚感冒 2、风热感冒治法:益气解表 治法:辛凉解表,清肺透邪方药:参苏饮加减 方药:银翘散加减⑵阴虚感冒 3、暑湿感冒治法:滋阴解表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方药:加减葳汤化裁 方药:新加香薷饮 咳嗽: 病名: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具有独立性的一种疾患。 历史沿革:有声无痰谓之咳,无声有痰谓之嗽,有声有痰谓之咳嗽。 张景岳《景岳全书·咳嗽》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病因病机: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机关键: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辨外感与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常突然发生,病程短,初起多兼有寒热、头痛、鼻塞等肺卫症状,属于邪实。内伤咳嗽,多是宿病,常反 复发作,迁延不已,常兼他脏病证,多属邪实正虚。 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扶正,

龙虎丹法

龙虎丹法 龙虎取象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闭精恐基、体得无漏,天地自然分生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人体亦分五行,体内五行之气造化,与自然的造化相同。 肝属木,为东方龙,生火,为火龙,火龙之气存于心中。 肺属金,为西方龙,生水,为水虎,水为水之夫。水火相交,为龙虎交媾。 肾间动气,上冲至心,形成乾坤颠倒。称为虎入龙宫。水火既济之象。 心液下行至肾,称为龙入虎穴,亦为水火既济之象。 所以,龙虎不只是肝肺,而是水火木金的总称。 传统金丹九转实修次第 九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转第一层:百日筑基,救护命宝。全身放松,双目垂帘,毫无杂念,安神祖窍。五分钟后,缓下丹田。意守下丹田,约二十分钟。如此百日功成,名为筑基。 九转第二层:安神祖窍,性光现前。双目垂帘,意守祖窍,一念不起,内外两忘,翕聚先天。如此,则性光自然现前。性光现前为功夫。 此层功夫须在第一层百日筑基地基础上进行修炼。下丹田命宝充足,再安神祖窍,使性光现前,方不至损耗生命能源而引起短命。如此方为性命双修之正途。 九转第三层:蛰藏气穴,众妙归根。面向东南,吐故纳新,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双目垂帘,回光返照,双耳敛神,内听观音。先听呼吸,再听心声。至静无声之时,集神祖窍之内。将天地间正真之气,从两眼角内的睛明穴吸入,与大脑相接。舌下生津,意随津液与真气一同咽下丹田,藏于祖气穴(祖气穴位于下丹田,在会阴穴上3寸处)百日功成。 九转第四层:通小周天,炼精化气。这里所讲的小周天为丹道周天。丹道小周天有两步功夫。即活子时功夫与正子时功夫。这里所讲的正子时并不仅仅是时辰,而是于子时之时,体内也有子时之象与之相应。如此方称为正子时。 1.活子时:外阳无意而举。此时回光返照,心随目光下注丹田祖气穴。意念把鼻子延长,鼻孔在祖气穴中,猛一吸气,微微提肚缩腹,心意领元气,通过脊椎骨髓腔,由下向上运行到泥丸中闭气。闭极再一吸气,闭极再一呼气,从任脉中运行。由上往下,进入丹田祖气穴。如此一呼一吸,真气在任督二脉之中旋转,名为小周天。运行一周为采小药一次,不过几个呼吸,外阳缩回。阳生之时为一候,马上采药为二候。 2.正子时:在一日十二时辰当中,都有活子时出现的情况下,叫做久积阳满,此时才会有正子时来到。一到半夜子时,外阳无意而举,忽然阳生,刚烈如火,肾囊毛际,痒生快乐,就是正子时采药之火候,不可错过。 此时急坐起,双手左手在里,右手在外,捂在一起。抓住会阴穴。提肛缩会阴,内视此穴,意守此穴。用武火一吸一提肛,一甩头。引气奔尾闾关再一吸一甩头,引气上夹脊关,缓气三口,稍停,叫做沐浴。然后再一吸一甩头,引气冲上玉枕关,上升至泥丸(午位),叫做进阳火。然后一呼一松,引气由泥丸降到中腕(酉位),缓气三口,稍停,亦叫做沐浴。这个沐浴,叫做三八沐浴。再一呼一松,由中腕下降至下丹田。此为退阴符。按此方法进行几次,外阳缩回,叫做马阴藏相。 3.炼精化气,卯酉周天。小周天功夫做完,马上做卯酉周,以达炼精化气之目的。外阳缩回,微开双目,心意随双目在自身上转圈。先由左向上向右向下转一周。转动要慢。转一圈之后,闭目慢慢送下丹田。然后闭目不睁,从右向上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打通小周天有妙法 打通小周天的关键是在意守丹田上下功夫, 通过腹式呼吸, 培植丹田内气, 先观想丹田内有一乒乓球大小的气团, 随着吸气而膨胀到鸭蛋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乒乓球大小。呼吸要缓、匀、慢,意念要轻、淡。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丹田胀热,气团存在,说明已初步有了打通小周天的能量物质。然后,吸气时观想鸭蛋大小的气团膨胀到足球大小;呼气时观想气团回复到鸭蛋大小。大约 1 个月左右即可感到有气冲开经络通道而到达会阴, 会阴有热胀感、跳动感, 但此时的能量还远远不足以贯通督脉。尾闾是经络拐弯之处, 气难以通过, 此时千万不可以意领气强通, 应继续意守丹田, 仍运用腹式呼吸增强丹田内气, 当气足以冲开尾闾时,有一股热流就会上升, 自然冲开尾闾关。到了夹脊关,又无法通过, 这是因为气的体积增大了, 压强就减少了, 所以只有再继续往丹田里“压气”, 待气足够之时, 即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 “噌”的一下就顶过去了。到了玉枕关又过不去了,脖子酸疼,头脑里轰轰作响,此时还是要老老实实地意守丹田,增强能量,待能量充足,犹如水到渠成,“呼” 的一下子又过去了。沿任脉而下, 热流感充满任督二脉, 形成循环, 往复不止。此时,你如果吸气,不呼气,怎么吸都行,好像你需要的气永远吸不满;如果有意识地呼气,好像怎么也呼不完, 呼完了再吸, 吸足了再呼, 随心所欲, 舒畅极了。最后, 呼吸变得细微欲止, 若有若无, 进入了胎息状态。小周天一通, 必然进入胎息, 这是通周天后很关键的过程及现象, 假若没有这个胎息过程,就是没有真正通小周天。有些人把时间与精力错误地施于空洞的意通周天,而不是苦练内气,与气功本意背道而驰,势必造成空运周天的恶果。练功者当慎之! 真传丹道小周天功 “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日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日,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 功法在每日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双目内视下丹田(脐内一寸三分处),摒弃一切思虑、欲望、杂念,用自然顺腹式呼吸法,以鼻吸气,要求做到深、缓、匀、细,但不能勉力而行,须顺其自然。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元阳真气相接相合,融为一体。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以耳内无闻其声为准),呼气时,意念不要离开下丹田。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反复习练。开始可先练十多分钟,以后随功力进展,逐渐延长。 功法要领在功法锻炼中,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当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时,忽然会觉得下丹田一动,随之再动又渐温热,仿佛一团模糊之物从中超然而出,身心内外,有一股氤氤氲氲的虚无恍惚气象。如此情况,即是先天元阳真气产生,古气功术语称作“道自虚无生一气”。此时,练功者须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既不欢喜,也不惊疑,更不要用思维去分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应保持一种物我两忘的状态,无论功中境界如何玄妙,皆以平常心待之,本来如此,没什么好希奇的。可以说,练内丹功,即是一个磨炼心性的过程。练功者要不断磨去自己的执著心,千万不要去妄求速成。须知修习静功之事,实是半分勉强不得,越是心烦气躁,越不容易取得功效。所谓“欲速则不达”,诚为至理。 不断练功,入静境界日渐稳定,下丹田中的温热感,便缓缓弥漫开来,此时形神合一,仿佛全身都融入虚空之中。如能保持心性不为诸缘所动,意念达到如明镜,如止水,净莹澄澈,如入恍惚杳冥之中时,习者会感到下丹田气动,接着感到有一股强而有力的真气从下丹田开始流注循环,先达会阴,过尾闾,沿督脉上行,经夹脊,至玉枕,再到百会,顺前额下至面颊,过“鹊桥”(指舌),接入任脉,仍然回到下丹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气通小周天”。气通小周天后,真气可以沿着任督二脉,周而复始、如环无端地自动运转,愈炼愈纯,久之凝结成丹。 习练丹道小周天功,有一个采“小药”的过程。精神虚极静笃后,则元神显现;元神显现,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元精,即是炼就内丹的重要“药物”。元精产出后,阳气振作,丹田处会有一种温热、舒泰、畅美难言的感觉,同时外肾兴起。此时即闭目以意内视下丹田,呼吸的气息要深入该处,吸气时加意念,意随息而行,与元阳真气打成一片;呼气时不管它,随其自然。如此一吸一呼为一息,息息归根,意念集中于丹田。值得注意的是,吸气时意虽随息而行,但切不可执著于呼吸。大约十至数十息,外肾即会完全软缩,恢复常态。元精就被采回,归还于下丹田之中,复化为气态。此步功法,道家亦称为“炼精化气”。唯真气充足至一定程度,才会自动循小周天路线运行,打通三关,完成筑基之功。 在气通小周天的过程中,若真气充足,循经而行时,神意要随着真气走;若真气不足而停下来时,则神意也要停下来,继续温养下丹田,待真气力量充实了,再顺其自然而行。此种情况,古气功术语称作是“彼是主来我为宾”,即让识神退位,元神主事,虚静无为,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完整版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丹田内气快速修炼法 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望好者自珍之。 (一)内养功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每日练2次。收功: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鸣天鼓36通;叩齿36通;将口水咽入丹田。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炼丹功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热感)。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分述如下:第一步将丹田处的气团,想象成一个圆球,红色并发光,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1、以腹正面为平面,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并逐渐带动弥漫着的灵气。旋转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然后逆时针旋转36、72、108圈。2、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水平面为平面,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转。3、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身体侧面为平面,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转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转。最后收功(同内养功)。注意这里气团的“旋转”,并非“运行”。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转动(如转动地球仪),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以上1—3分别以身体正面、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下同)。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即丹田热感)的基础上才能加练。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体会它的旋转。由于是以意引气,故不能急燥,否则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第一步练习纯熟,气感很强后,可改练第二步,方法如下:1、以肚脐为中心,以身体正面为平面,气团作顺时针圆周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左右至两髋骨,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为最大,共36周或72周。气向上提时配合吸气,气向左向下时配合呼气。注意:(1)气团运行均匀、缓慢,要耐心体会。(2)转圈要尽量成圆形,不能转弯抹角,然后反方向运行渐收渐小收至肚脐,配合呼吸,圈数同上。2、带脉运行。先将丹田之气向前引向肚脐,然后向右腰运行,呼气;接着,将气向后腰命门向左腰侧运行,吸气;再从左腰侧经肚脐向右腰侧运行,呼气;如此缓慢运行36周或72周,再逆方向运行36周或72周,最后回收丹田。3、将丹田气沿任脉向下引向会阴穴;呼气,再引向长强,上提命门、吸气;从命门向前透出至肚脐,再沿任脉向下,呼气……如此运行36周或72。将气引回丹田。最后收功(同内养功的收功,下同)。注意:(1)必须等第一步练习纯熟后方可改练此步,不可操之过急。(2)气的运行必须缓慢、均匀。第三步第二步练习纯熟后,可改练第三步。1、以身体正面为平面,以中脘穴与中枢穴连线的中点为中心,引气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共36周或72周。左右扩至两肋,上至天突,下至耻骨,先顺时针运行,再逆时针运行,配合呼吸。2、以带脉运行为原型,引气向上螺旋顺时针运行,渐升渐高,至与天突穴同高的水平面为止,36圈或72圈;然后反方向运行,渐降渐下,回复至带脉,再收回丹田。注意配合呼吸。3、呼气,将其气从丹田降入会

丹溪心法读书笔记

本科生读书笔记 题目(中文):读丹溪心法有感(英文):Read Dan creek art inductive 学号:201017450055 姓名:王杰 专业:中医学专业 指导教师:无 所在院部:中医学院 完成时间: 2014年8月

中文摘要:丹溪提出的“相火论”、“阳有余阴不足论”及火热证、杂病的证治经验和力倡养阴的观点,对明、清医学的发展影响深刻。后世医家在养阴、治火、治痰、解郁等方面的成就,正是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明代医家如赵震道、赵以德等均师承其学,亦深受其学术思想影响,使其学说得以继续发展,并发展成一个学术流派———丹溪学派。 English abstract: Dan creek,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fire", "theory of Yang more Yin deficiency and heat syndrome, justification of miscellaneous disease cure experience and strong call Yin" point of view,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ng and qing medicine. Later the acknowledgement in Yin, fire, phlegm, resolve depression, such as achievements, it is developed by the impact. The acknowledgement of Ming dynasty such as Zhao Zhendao, zhao good for its study are shicheng, also influenced by his academic thought, to continue to develop its theory, and developed into an academic schools - Dan brook school.

气功-小周天功法

小周天功法简述 普及小周天的训练,是以养足元气,打通任督二脉为主的。它在功法程序上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收心求静。 二、炼养丹田。 三、积气冲关。 四、炼养周天。 这里虽然没有丹道周天那样严格的火候。但还是要有一定的火候要求的。每一步均需达标。在积气冲关完成以后,若需直接转入大周天训练,亦可跳过还虚静养一节,在元气充足的情况去通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亦可先还虚静养,待经络周天出现元气充分活跃的条件下去转通大周天。

下面说一下每一步主要要求: 一、收心求静: “气功非气功,全在意念中。”气功训练是以心意训练为核心的。入静是心意训练的基本要求。所以,要进行周天功的训练,第一步需要收心求静。 要静到什么程度才算标准呢?对于传统的丹道周天,收心的阶段,称之为炼己还虚。要求身心要大静,回到先天虚无态,才能进行先天的精气神的内炼。而我们普通的周天功,虽然没有这样的要求,但也要是心平气和。也要收拾杂念以达到基本的静心要求。在呼吸上,要达到呼吸柔和,缓细匀长,以耳中听不到声音为止。在意念上,要心意轻微,恬然自得,坐久不累,不烦不燥,杂念不起,一念微微,心境堪然的效果。

二、炼养丹田: 要能有力的去打通任督二脉上的难关,就要有充实的元气(能量)基础。否则元气不足,力量弱,就无法将这些难关冲开。造成气机不上不下,影响正常生活。若是强行去冲,意重则容易上火。气不足,强行用意引气称之为煮空档。不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为因为意重而生燥火。轻则产生上火证疾,重则烧伤经络甚至脏腑,祸害无穷。 所以在通周之前,一定要做好炼养丹田这一关。自身元气不足,我们可以去采天地的气能,采入下丹田炼养。亦可直接意守丹田以养足元气。总体要就是要温养丹田元气,使气足方能通周。 三、积气冲关: 在丹田气足的基础上。已经有足够的

中医二附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

中医二附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实施方案全院各科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及《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医药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国选拔300名中医主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开展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为保证研修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养目标 以具备较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较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主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为培养对象,以德业双修、医文融合、理术并重、医药兼通为主线,通过为期3年的经典研修、跟师学习、临床实践和素养提升,培养一批医德高尚、理论功底深厚、医术精湛的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二、遴选条件 (一)在医疗机构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具有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正高级职称,且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截止时间为2017年5月31日); (二)具有较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善于运用中医临床思维解决本专业临床疑难问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较高; (三)坚持每周临床时间不少于4个工作日,医德医风、人文

素养、服务态度、诊疗水平等得到服务对象和社会舆论认可; (四)热爱中医药事业,身体健康,在学习与实践中有悟性和钻研精神,具有良好的培养潜能; (五)不担任院级及以上行政职务,能够保证研修学习时间,完成研修任务。 三、遴选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取的原则;适当兼顾中西部地区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原则。 四、遴选程序与方法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根据本实施方案,填写《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申报表》(附表,以下简称《研修申报表》),表述个人条件、特长和研修志向,提出研修计划;经所在单位初审后,报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对申请人的《研修申报表》及研修计划进行审核,确定培养对象候选人名单。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命题,确定考试时间、地点及相关要求,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培养对象候选人参加全国中医理论考试。 (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按照遴选原则进行录取,确定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名单并予以公布。 五、研修内容、方式与要求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以读经典、做临床、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屈原的丹道养生思想 萧志才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 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大约生于公元前339年,卒于公元前278年,即战国后期。屈原生活在楚怀王和楚顷襄王时代。楚国当时处在政治上腐败,外 侮内患之中。屈原不仅是学识渊博品格出众的诗人,也是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 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他曾担任过参与内政以及外交的大官,后黜为三闾大夫。 屈原想通过楚怀王来实现自己“举贤授能”、国家法治的政治理想。他的进步治国主张触 犯了楚国反动贵族的势力,他受到了卑鄙的诬陷和残酷的迫害,被长期放逐在楚国的南方。当楚国都城郢被秦攻破时,他深感救国无望,遂投汩罗江而亡。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 新诗人。历史上人们对屈原《楚辞》的评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对屈原诗歌中深寓的丹道养 生理论,却无专论述评。愚人乎其内,通读屈原《天问》、《远游》诗之后,深受启迪。 屈原在这两篇诗歌中,论述了深邃的丹道养生思想,根据鄙人对屈原诗人的破释性理解, 欲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秘。一家之言,奉献同道,敬请指教。 一、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是讲丹道周天功气通经络的机理 屈原在《远游》诗中提出,“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审一气之和德”,可破释为“中和”之气。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屈原诗文中所讲的“和德”二字。“和”,

可理解为“中和”;“德”,修炼气功一定要修德,德高才能功高。老子在《道德经》中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审一气之和德”之“审”字,可理解为掌握好人体“中和”平衡气机。气机平衡,乃丹道玄要。“一气孔神兮”之“神”字,不能认为迷信之神,而应释为“通”。我们将“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这两句诗连贯起来理解,就 是气行经脉通关开窍,通贯周天。也就是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摄取能量,交换信息同 步共振的通道。屈原讲了气行通道,又进一步讲了人体摄取宇宙能量的“天门”。《远游》诗中讲:“命天阍其开关兮”。(意即我让守门人把门打开。)屈原讲的“天阍”,即是 天门。《道德经》云:“天门开阖,明白四达。”人体“天门”在哪一个部位呢?实则人 体之“天门”,乃人头顶心之“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任督二脉的交会穴。任脉是 阴脉之海。督脉乃阳脉之海。灵动百会任督通,任督通,百脉通,人体气机实现自头顶心 百会穴到脚心涌泉穴,顶天立地大循环。 现在将屈原在《远游》诗中讲的“审一气之和德”、“一气孔神兮”、“命天阍其开 关兮”这三句综合分析,其讲明了修丹道周天功气通经脉的通道。换句话说,也就是讲明 了人体小宇宙与大宇宙相互交换信息、摄取能量的通道。即“天人合一”的通道。 二、提出“阴阳三合”的丹道“气化”原理 屈原在《天问》诗中又提出了“阴阳三合”的丹道炼气之气化基本原理。为了让朋友 们更明白地理解屈原提出“阴阳三合”气化理论的深邃性,我拟用胡孚琛教授著《道学通论》封面上,载有一幅黑红白三色三条鱼旋转的太极图,形象地说明屈原所讲“阴阳三合”的气化理论。自《道学通论》出版发行以后,有不少读者对《道学通论》封面上黑红白三

内家功法整理1

内家拳拉筋法 先在地上画一直线,①而后前后脚分开蹋入直线,要求是:前后脚分开至能前后拉开的极限,前脚掌在直线右侧与直线平行,后脚在直线左侧,脚跟与直线成90°左右的夹角;②整体下蹲后坐,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双臂在体前成抱球状(此动作只是辅助,没有特别要求,关键是下肢),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有向后拉之意,使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③做好上姿势后,通过腰胯之力全身极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证整体劲力不失的情况下,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后胯之力摧动身体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继续前移时再把重心提到与双膝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还原至起式如此反复练习。(并可左右互换) 技术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故意加深呼吸;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关键之处);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上面系统的介绍了的柔韧性训练,下面讲讲柔韧性训练的要点和理论。 其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既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因为下午或晚上是一个人在白天活动了一天后身体不管是哪个部位都相对的活动开了,而且体温也升高,由于体温越高练柔韧会见效越快,还有一点是为什么早上跑完步不亦过度练柔韧,是因为跑完步后,一般对体力的削耗也比较大,而大量削耗了体力后练柔韧性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身体疲劳时,肌肉的运动机能会下降很多。 其二: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对于静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讲过,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助力压腿,助力压腿就是说一个人在久练无效(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习者方法不得当或怕苦所造成)的情况下用一个助手来辅助你练习,方法是:例如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其三: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其四:练柔韧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全身,使身体发热后再压腿,在压的过程中要同时和静耗、精神意念相配合,只有这们才能更加更好的提高练习的效果。这个动作的训练对增高没有帮助,但是可以拉长韧带,使活动更加灵活柔韧,有助于发展弹跳潜力,有空练练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要贪多,会挤压关节,影响生长速度谢谢可以,天天坚持压腿。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和层次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是怎样的?所谓内家拳就是以内练为主,内景气氛为内家拳桩功境界。 内家桩功训练的初始会有热、胀、麻感觉,这是通俗说的得气感。接着身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内景反应,一鸣三动九触都会出来,正确地处理这些内景气氛,往下就会有气循经络游走,通周天现象。有些武友说形意拳是不讲究经络周天的,它练的是混元气。在形意系的明劲训练阶段,打一段时间明劲,会有种整劲出现。整劲是怎样的?就是一打拳,会送着拳头出去。身体觉得轻飘飘的,不用加大呼吸下大的意识,有种力会牵动肢体运动,也就是不用很大力去打拳,打出的拳很有力。这时细心体察体内,会感觉到有股热力从丹田往肢体催动形体运动。这些气感是真气刚刚激发出来,游走于丹田肌肤之中,是肤表膜络之气,离浑元一体境界远矣。气走经络周天是练内家拳的必经境界,经络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基本架构模型,它是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医师大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住院/全科医师导师制培训大纲 依据卫生局统一安排,经过考核2009年我院录取住院/全科医师,在我院进行2-3年的培训。为进一步搞好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培训,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导师制,特制订我院住院/全科医师导师制培训大纲如下: 一、理论学习 经典理论:住院/全科医师在导师指导下选定精读与泛读的古典医籍,要求本人制定读书计划。2-3年培训期间,精读四部典籍,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泛读其他古代医籍。 学习要求:学员自学为主,在导师指导下深入学习古典医籍理论,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参加医院组织住院/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专题讲座,每年撰写1篇学习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的学术论文。培训期间每人需要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 二、临床跟师学习 学习形式:可随导师门诊、查房、会诊等,并整理代表老师主要学术思想或临床经验的典型医案。住院/全科医师在培训期间跟师学习主要包括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导师指导,博采众长。同时研究、学习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学习要求:整理跟师临证诊治疗效确切病案30-50份,完成跟师学习心得,完成整理导师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一篇。跟师时间每年不少于30个工作日。 三、临床实践 住院/全科医师依据天津市卫生局制定《中医院住院/全科医师培训细则》完成培训内容。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教学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在导师及临床带教教师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技能及临床诊疗水平。

临床科研要求:在导师指导下根据专业选定培养方案,制定培训计划进行临床实践,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动态及最新研究成果。住院/全科医师按照本人确定专业内容及方向,结合学经典、做临床的体会,针对临床的某一问题,选择临床研究课题,完成一项科学、严谨、突出中医特色的中医临床科研设计方案。 四、学习书目 ⒈精读典籍《黄帝内经》(《素问》、《灵枢》)、《伤寒论》(张仲景)、《金匮要略》(张仲景)、《温病条辨》(吴瑭)、《温热经纬》(王士雄)。 2.推荐典籍《素问集注》(张隐罨)、《素问注释汇粹》(程士德)、《灵枢经注证发微》(马莳)、《灵枢经白话解》(陈璧琉、郑卓人)、《伤寒来苏集》(柯琴)、《伤寒论条析》(李荫岚)、《金匮要略心典》(尤在泾)、《金匮要略释义》(黄树曾)、《难经》、《古今医案按》(俞震)、《本草备要》(汪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吴谦等)、《景岳全书》(张介宾)、《素问玄机原病式》(刘完素)、《脾胃论》(李杲)、《儒门事亲》(张从正)、《丹溪心法》(朱震亨)、《医贯》(赵养葵)、《理虚元鉴》(汪绮石)、《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石室秘录》(陈士铎)、《杂病源流犀烛》(沈金鳌)、《类证治裁》(林佩琴)、《医林改错》(王清任)、《血证论》(唐宗海)。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养生思想 姓名郑晴 院系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 1202班 学号 121301024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 一、魏晋南北朝养生思想发展的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间,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战争频繁、政权更迭的动乱时期。战乱和灾祸接踵而至的现实生活,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使得当时人的寿命十分短暂。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当时的士大夫阶层出于一种生命本能的需要,极力推崇养生之道;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们崇尚老庄之学,主张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具体的养生实践上,则由重视导引吐纳转向炼丹服食,进而形成了一系列颇具道学色彩的养生方法。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学的代表人物 1、嵇康(224~263年),字叔夜,三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家,魏谯郡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嵇康出生在儒学世家,曾做过曹魏的郎中、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由于不满司马氏政权而退隐。嵇康深受老庄思想影响,其诗文之中多见老庄典故,老庄思想也是其养生学思想的主要来源,养生著作是《养生论》。 2、葛洪(283~363年,一说卒于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晋代著名的思想家、医药学家,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葛氏自幼好学,精通医药,崇推神仙导引之术,晚年精研炼丹,一生著述繁富,最能反映其养生思想的代表作是《抱朴子·内篇》。他主张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3、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居隐,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陶弘景为上清经之重要传人,并开创了对后世道教发展有深远影响的茅山宗,著有《养性延命录》,分为上下两卷,卷各三篇:第一为教诫篇,以精、气、神为核心,从理论上论述了养生之道;第二为食诫篇,从饮食角度论述养生祛病之理;第三为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论及生活起居,言行善恶,并及存想静养;第四为服气疗病篇;第五为导引按摩篇;第六为御女损益篇。《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系统总结归纳前人养生理论和方法的一部重要道教养生著作。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养生思想的特点 1、修身养性,性命双修。 所谓养性,指的是人生观,思想观,性格等方面的修养,属于养生范畴的一个具体内容。养生不但要注重外在形体的修养,更要注意内在精神等方面的修养。《养生论》列举出“修性”达到的最高境界应是:“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泊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养性延命录·教诫篇》中总结出“十二少”与“十二多”的养性宜忌,指出:“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性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志,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争,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煎无欢,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陶弘景指出的十二个方面,较全面地包括了养性的内容,对养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静以养神,形神共养。 形与神的关系密切,形是神的载体,神是形的主宰。这一时期的养生家认识

胎息小周天贯通法 - 张延生

胎息小周天贯通法 张延生 何谓通周天,近十几年来,有通意念周天,通经络周天,通丹道周天诸说。其“通”,的标准五花八门,“通”的方式大相径庭,“通“的功法层出不穷。然大道至简,兹将自己十几年修炼的技术诀窍和盘托出,供同道参考。 你注意到你的丹田:小腹,你的气就从四面八方向这个地方压缩了〔都往丹田这里来)。大家知道热力学定理有个特点:当空气的体积被压缩缩小的时候,会放出 热量。所以“意守丹田”时,不断地往里面压缩气体的时候,就会感到里面有热感。空气经过一定的压缩,热能失掉到一定情况的时候,压力达到一定压力的时候,就不是气体了,变成液体了,如液氧、液氮等。当液体续续受到压缩的时候,它就继 续放出热量,最后凝结成晶体,如固体二氧化碳千冰等。 那么你练功的过程也就是这么个过程。你就向下丹田压气吧。压到一定情况下,就产生了精。再压到一定程度,把这个精调上来〔肾水调上来),心火调下去。与 此同时,身体还存在着水气向下行,火气向上炎的过程,二气上下一交合,成了“蒸气”。这时候你再把这些“蒸气”,吸收起来。吸收起来,到一定时候一冷却,又凝成水殊降下来.这就是”甘露“下降。“甘露”降下以后,再往下走,再继续 压缩这些东西,结成“固体”的东西,即咱们常说的“玉粟栗米”:丹。这道理与大自然的一般空气压缩的概念是一样的。 所以你在意守丹田,往里面压气的时候.气体体积变小了,就会释放出热量。因此,你意守丹田就会感到热。当你将气压缩到一定程度,气要向四外膨胀。周围是腹肌,硬肌等肌肉群。这些肌肉有反弹力。气被反弹压回来以后,四面八方往丹田返回的反弹力的合力点就是你的丹田所在的位置。因为每个人全身的肌肉是根据每个人的身躯、生理结构,或每个人的体重、运动等情况来构成的,分布及弹性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合力点位置多少有点差异。所以说,每个人下丹田的位置是有差异的。 你继续将气往丹田压缩时,你就会感到中间有一个集中点开始有点紧或有点跳,或者收缩,甚至感到收紧。形成了这么个合力点。压力如果压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感到体内突然出现一个包。形成了这个”包“以后,这个“包”内的压力就很大了。这个“包“内的压力大了,它还要往外膨胀。根据一般气体的特性,它是要冲破薄弱环节的。这团气就会首先冲破阻力小的地方进入到经络通道中间,这就如高压锅有个保险阀。当主阀被堵住了以后,锅内压力再助续增得很大的时候,为了防止锅

增评《傅青主男科 上卷赏析》

增评《傅青主男科 上卷赏析》 2013-09-17 17:32:24| 分类:为教:教学思考|字号订阅 古今中医书籍可谓多也,名著亦有不少,此前读这些书时常遇到费解之处,便想如有人能为之配上按语或评析,评者与原作者间的“对话”常能相得益彰,受益于后学者,比如此前推荐的《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和《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又如看过王振坤编写的《温病条辨新解》中的各家解说始让我感觉从整体上大致读懂了吴鞠通。 日前,大学时的好友老陈发来其医院某专家(也曾是我实习时的带教老师之一)所写《傅青主男科·上卷赏析》文稿,读来颇多收获,深感作者对傅青主医学之喜爱,赏析内容包罗万象,思路开阔,才思如涌,看得出作者的确是下了一番功夫。但对一些条文的评价却难得我心,我边读边随手写下自己所想——算是再评价,且越评越觉此书可能真的并非傅青主先生原著,且因闲暇无多,只是完成开头“伤寒门”的前10篇,因并未征得作者同意故先隐去其姓名,公开发于此处,旨在与同道共享。 《傅青主男科·上卷赏析》 伤寒门 1、初病说 【原文】凡病初起之时,用药原易奏功。无如世人看不清症,用药错乱,往往致变症蜂起。苟看病情,用药当,何变症之有? 【他评】病初起,邪未深入、传变,变证、坏证少,易治愈。“看病情”,随证治之,“用药当”即可防止变证发生。如辨证错误、误治,则易生变证,《伤寒论》中可累见误下、误火、误灸等误治后变证。 【叶评】一方面,既然属“伤寒门”,那么,这个“伤寒”是指外感风寒为主之狭义伤寒呢,还是《诸病源候论》之“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广义伤寒呢?考仲景《伤寒杂病论》全篇虽涉及广义伤寒内容,但以狭义伤寒为主。综合后边本条各论可知傅氏此处所指多系狭义伤寒,与仲景所指基本同义。若此,狭义伤寒一般变证并不多——相对于广义伤寒而言,所见变证者,多为失治误治。所以,傅氏称“世人看不清症,用药错乱,往往致变症蜂起”实际上不完全正确,相对而言,温病的变证更多。另一方面,“伤寒门”以下各条标题之间的联系非常散漫几无层次性,放在一起宛如大杂烩,绝非儒学大家所为! 2、伤风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慧空居士《我的气功修炼之路》《金丹大道五步功法》之后经典文章 --转自百度贴吧-气功吧 穿越时空的无为智慧与超越生死的逍遥洒脱 数年来陆续在腾讯空间、博客、贴吧、论坛以及国学养生群发表了十数篇或长或短的涉及国学、丹道、修心养生方面的感悟、体会、心得文章,在读者当中也有一些良性反响,大体包含儒释道诸家的譬如丹道次第、入静、四禅八定、中道、本源、实相、修炼目的、无为之法、先天智慧、转识成智,林林总总不一而论,自己有时候回头拈来一读也觉大致内容差池不大,也还勉强可供国学爱好者闲来茶余饭后一读。 但有时候,随着亲身实证的深入和对义理的深入体悟,也常常在扪心自问,真正的修心修身乃至养生养性的根本之道真的找到了么? 有人曾经问我:“修行如果修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很健康,充满生机,应该会大大延长人的寿命,为什么近代一些大师也如常人一般不过百岁甚至更短年岁就寿终了呢?” 如果从常理来分析,那么原因有如下几种: 1、性功和命功不相匹配,思想精神境界层面的开悟与身体的健康并非成正比,这也是古人反复强调性命双修的原因所在,有吕祖之言为证:“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2、许多修身养性有成的大德,往往是从幼年时期乃至成年以后身体虚弱、疾病缠身,为了摆脱身体的病痛疾苦开始养生修炼,虽不

能过百岁而终,但已经是极大地延长和突破了自身身体的寿命限度,也是一种修炼的成就和收获之明证; 3、佛家讲求涅槃泥洹之道,追求肉体的解脱,出离三界六道轮回,不以肉体长生为修炼目的; 4、随着年代的久远,正宗传统的所谓“仙学”,长生久视之道已经随着后人的演绎变化,派生出众多修炼养生门派,其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很多功法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本源之道,实为一大憾事; 很多养生修炼之人,在初窥门径之后,也曾一日千里,进步神速,每日每时都会有种种神奇的体证体感,自我感觉身心确实起了一些显著的变化,诸如精力充足了、旧疾改善乃至痊愈了、体质明显变好了,所谓的自身阳气得到了生发,先天元气得到了弥补,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到了一定阶段,就不再有实质性的进步和体证的变化,最终各种体感体证都烟消云散,甚至有人从此渐渐远离了养生修炼,淡出了曾经热衷和爱好的领域,复归于常人之态; 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单单就一个“勤”字,讲的是行住坐卧皆能让自己保持正念,时时刻刻让身心处在清净平和的状态之下,不偏不倚不急不躁,了了分明智慧现前,这种身心状态和坚持养生修炼需要持续很多年乃至一生,试问有几人能够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终生不离不辍呢? 还有的人,在练功过程中,自我体证很丰富,如身体的冷热酸麻胀、通络的电流感、水流感,真气发动时的体内六根震动、深入禅定中肉体的虚无感、融化感,月满金蟾的性光、混沌云雾感、身体高大和收缩乃至真气能量与意识结合的一部分离开身体等等神奇感受,让人留连忘返,沉溺功态之中不愿出定,成为一种“执着”; 所以有时候,也有人问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都练到还虚次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 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