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之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之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之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之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专题讲座专题六细胞增殖与遗传

[竞赛要求]

本专题涉及的主要考点及要求:

一、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的二分裂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三、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染色体复制、分裂过程、细胞分裂的影响因

素、癌细胞的产生、有丝分裂的功能)

四、减数分裂与交换值(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五、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变异(21三体、减数分裂突发变故影响染色体数、性染色体异

常不致死、染色体结构异常引发先天缺陷与癌变)

[知识梳理]

一、细胞学说与原核细胞的二分裂

1、细胞学说: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1)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动植物的结构有显著的一致性。(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基本单位,既有它们“自己的”生命,又与其他细胞协调地集合,构成生命的整体,按共同的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3)新的细胞可以由老的细胞产生。

2、原核细胞的二分裂原核细胞的分裂包括两个方面: (1)细胞DNA的复制和分配,使分裂后的子细胞能得到亲代细胞的一整套遗传物质; (2)细胞质分裂,把细胞基本上分成两等份。原核细胞的DNA分子是环状的,无游离端。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过解旋和半保留式复制,形成了两个一样的环状DNA分子。复制常是由DNA附着在质膜上的部位开始。在DNA 分子复制完成之后,便开始了细胞质分裂。当然,在开始分裂之前需要细胞生长。

细胞分裂时,先由一定部位开始。复制好的两个DNA分子仍与膜相连;随着连接处的生长,把DNA分子拉开。在细胞中部,质膜环绕细胞发生内褶,褶中产生了新的壁物质,形成了隔。隔不断向中央生长延伸,最后形成了将细胞隔下图:大肠杆菌的分裂

为两部分的完整的隔。隔纵裂为二,把母细胞分成

了大致相等的两个子细胞。

例如:细菌。细菌和其它原核生物一样,没有核膜,

DNA集中在细胞质中的低电子密度区,称核区或核

质体。细菌一般具有1-4个核质体,多的可达20

余个。核质体是环状的双链DNA分子,所含的遗

传信息量可编码2000~3000种蛋白质,空间构建

十分精简,没有内含子。由于没有核膜,因此DNA

的复制、RNA的转录与蛋白的质合成可同时进行,

而不像真核细胞那样这些生化反应在时间和空间

上是严格分隔开来的。细菌核区DNA以外的,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称为质粒。质粒是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所含遗传信息量为2~200个基因,能进行自我复制,有时能整合到核DNA中去。质粒DNA在遗传工程研究中很重要,常用作基因重组与基因转移的载体。如图:细菌一二分裂的方式繁殖。

二、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是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中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染色体是含有许多基因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在细菌中,染色体是一个裸露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线形双链DNA分子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生物的核基因组分别蕴藏在多条染色体中。不同物种染色体的数目不同,具有物种专一性的特点。

1、染色体的化学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染色体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少量RNA。上述三类组成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中,蛋白质含量约为DNA的二倍,根据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特点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类。RNA含量很少,还不到DNA量的10%。组蛋白是指染色体中的碱性蛋白质,其特点是富含二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和精氨酸),非组蛋白是指染色体中组蛋白以外的其它蛋白质,它是一大类种类繁杂的各种蛋白质的总称。

2、染色体复制

(1)染色体的结构:核小体是染色体基本结构单位。染色质中的DNA双螺旋链,等距离缠绕组蛋白八聚体形成众多核心颗粒,各颗粒之间为带有H1组蛋白的连接区DNA.这种组成染色质的重复结构单位就是核小体。如下图:

(2)染色体复制的核心内容是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的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这时候,一个DNA分子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两条链彼此分开,各自吸收细胞内的核苷酸,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链,然后新旧链联系起来,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复制完毕时,原来的一个DNA分子,即成为两个DNA分子。因为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都含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链,所以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在复制过程中,DNA的两条母链并不是完全解开以后才合成新的子链,而是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边解开边合成的,并且这种复制需要RNA作为引物,待DNA复制合成后,由核酸酶切掉引物,经DNA聚合酶的修补和连结酶的“焊接”把它们连结成完整的DNA链。DNA分子能够人工复制是有重大的生物学意义的。但是,DNA分子的人工复制不能脱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和条件,如需要原料(4种核苷酸)、能量(ATP)、酶的作用等等。

3、染色体形态和结构相关的术语

(1)染色单体:中期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两者在着丝粒的部位相互结合,每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条DNA双链经过螺旋和折叠而形成的,到后期,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分离。

(2)染色线:前期或间期核内的染色质细线,代表一条染色单体。

(3)染色粒:前期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念珠状颗粒,是DNA局部收缩形成的,异染色质的染色粒一般较大,而常染色粒的染色粒较小,在染色体上位于着丝粒两边的染色粒一般较大,而向染色体端部的染色体较小,呈梯度排列。

(4)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一个染色较浅而缢缩的部位,主缢痕处有着丝粒,所以亦称着丝粒区,由于这一区域染色线的螺旋化程序低,DNA含量少,所以染色很浅或不着色。

(5)次缢痕:除主缢痕外,染色体上第二个呈浅缢缩的部分称次缢痕,次缢痕的位置相对稳定,是鉴定染色体个别性的一个显著特征。

(6)核仁组织区:是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区域,其精细结构呈灯刷状。

(7)随体: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随体称为端随体,位于两个次缢痕中间的称中间随体。

(8)端粒:是染色体端部的特化部分。其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端粒由高度重复的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

三、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细胞周期指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叫细胞周期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期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②S期,指DNA复制的时期,只有在这一时期H3-TDR才能掺入新合成的DNA中;③G2期,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④M期又称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从增殖的角度来看,可将高等动物的细胞分为三类:①连续分裂细胞,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因而又称为周期细胞,如表皮生发层细胞、部分骨髓细胞。②休眠细胞暂不分裂,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称G0期细胞,如淋巴细胞、肝、肾细胞等。③不分裂细胞,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又称终端细胞,如神经、肌肉、多形核细胞等等。

2、分裂过程: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人为的划分为六个时期: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其中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进行DNA复制等准备工作。

(一)前期:前期的主要事件是:①染色质凝缩,②分裂极确立与纺锤体开始形成,③核仁解体,④核膜消失。前期最显著的特征是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早在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微管,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植物没有中心粒和星体,其纺锤体叫作无星纺锤体,分裂极的确定机理尚不明确。

(二)前中期:指由核膜解体到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这一阶段。纺锤体微管向细胞内部侵入,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结合。

(三)中期:指从染色体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姊妹染色单体开始分向两极的一段时间,纵向观动物染色体呈辐射状排列。

(四)后期:指姊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两极的时期,当子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标志这一时期结束。后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后期A,指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体外实验证明即使在不存在ATP的情况下,染色体着丝点也有连接到正在去组装的微管上的能力,使染色体发生移动。②后期B,指两极间距离拉大的过程。

(五)末期:末期是从子染色体到达两极,至形成两个新细胞为止的时期。末期涉及子核的形成和胞质分裂两个方面。1、子核的形成.末期子核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与前期相反的过程,即染色体解聚缩,核仁出现和核膜重新形成。2、胞质分裂.虽然核分裂与胞质分裂是相继发生的,但属于两个分离的过程。动物胞质分裂的一个特点是形成中体。末期纺锤体开始瓦解消失,但在纺锤体的中部微管数量增加,其中掺杂有高电子密度物质和囊状物,这一结构称为中体。植物胞质分裂的机制不同于动物,后期或末期两极处微管消失,中间微管保留,并数量增加,形成桶状的成膜体。来自于高尔基体的囊泡沿微管转运到成膜体中间,融合形

成细胞板。囊泡内的物质沉积为初生壁和中胶层,囊泡膜形成新的质膜,由于两侧质膜来源于共同的囊泡,因而膜间有许多连通的管道,形成胞间连丝。源源不断运送来的囊泡向细胞板融合,使细胞板扩展,形成完整的细胞壁,将子细胞一分为二。

3、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细胞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①细胞周期的有序进行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如必须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细胞接受信号后的传递系统及最终对信号刺激起反应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增殖相关基因、检验点及其控制系统的共同参与,协调动作,才能对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产生相应的反应,维持其正常运转。真核细胞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种类繁多,相互作用关系复杂。举例:M-期激酶、细胞周期蛋白A、细胞周期蛋白B、G1细胞周期蛋白等等。②外界环境条件对有丝分裂的影响:如各种物理因素(温度、射线、高渗、超声波等),化学药剂和毒气等对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都有影响。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材料经过不同方法处理后,细胞的分裂会出现促进或抑制现象。一般情况下,如果处理后出现抑制现象,这个处理去除后,细胞分裂会在短期内出现超常现象,经过一个短时期才恢复正常。温度对有丝分裂的影响,表现在对分裂速率的影响上。各种射线对有丝分裂的影响依射线的剂量、强度以及照射的时间长短而定。化学药剂对有丝分裂的影响,也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例如,白头翁素能将玉米幼苗的有丝分裂阻止在前期;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阻止中期染色体的移动,使有丝分裂不能进入后期。

4、癌细胞的产生:现在普遍倾向于认为肿瘤来源于恶性干细胞。

(1)肿瘤形成的内因:恶性肿瘤的形成往往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如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原癌基因的激活方式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无非是基因本身或其调控区发生了变异,导致基因的过度表达,或产物蛋白活性增强,使细胞过度增殖,形成肿瘤。

(2)肿瘤形成的外因:人类肿瘤约80%是由于与外界致癌物质接触而引起的,根据致癌物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化学、生物和物理致癌物三大类。(一)化学致癌物按化学结构可分为:①亚硝胺类②多环芳香烃类③芳香胺类④烷化剂类⑤氨基偶氮类⑥碱基类似物⑦氯乙烯⑧某些金属。(二)生物性致癌因素生物性致癌因素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等。1.肿瘤病毒:与人类肿瘤发生关系密切的有四类病毒:①逆转录病毒、②乙型肝炎病毒、③乳头状瘤病毒和④Epstein-Bars病毒,后三类都是DNA病毒。2.霉菌与肿瘤发生:但除黄曲霉毒素外,对其它的研究都较少。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食品中,尤以霉变的花生、玉米及谷类含量最多。黄曲霉毒素有许多种,是一类杂环化合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最强的化学致癌物之一。(三)物理因素1.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可以引起人体各部位发生肿瘤,辐射可引起染色体、DNA的突变,或激活潜伏的致癌病毒。2.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细胞DNA断裂、交联和染色体畸变,紫外线还可抑制皮肤的免疫功能,使突变细胞容易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这些都有利于皮肤癌和基底细胞癌的发生。

5、有丝分裂的功能:细胞增殖是生物繁育的基础。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将直接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多细胞生物是由许多单细胞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生物体。细胞增殖也是多细胞生物繁殖的基础。成体生物需要细胞增殖,以弥补代谢过程中的细胞损失。如人体皮肤细胞、血细胞、肠上皮细胞等等。另外,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

复等,都要依赖细胞增殖。

四、减数分裂与交换值

1、减数分裂过程:

一、间期有丝分裂细胞在进入减数分裂之前要经过一个较长的间期,称前减数分裂间期。前减数分裂期也可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不同的是,DNA不仅在S期合成,而且也在前期合成一小部分。

二、分裂期

(一)、减数分裂I

(1)前期I:减数分裂的特殊过程主要发生在前期I,通常人为划分为5个时期:①细线期②合线期③粗线期④双线期⑤终变期

1)细线期: 染色体呈细线状,具有念珠状的染色粒。持续时间最长,占减数分裂周期的40%。细线期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光镜下分辨不出两条染色单体。由于染色体细线交织在一起,偏向核的一方,所以又称为凝线期,在有些物种中表现为染色体细线一端在核膜的一侧集中,另一端放射状伸出,形似花束,称为花束期。

2)合线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有丝分裂周期的20%。亦称偶线期,是同源染色体配对的时期,这种配对称为联会。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间形成联会复合体。在光镜下可以看到两条结合在一起的染色体,称为二价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经过复制,含四个染色单体,所以又称为四分体。

3)粗线期:持续时间长达数天,此时染色体变短,结合紧密,在光镜下只在局部可以区分同源染色体,这一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时期。

4)双线期:染色体进一步变短变粗,联会复合体解体,同源染色体分开,交换部位形成交叉,且向两极移动,称为交叉端化。可看到4条染色单体。

5)终变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更高,是观察染色体的良好时期。核仁此时开始消失,核被膜解体,但有的植物,如玉米,在终变期核仁仍然很显著。

(2)中期I:核仁消失,核膜解体,中期I的主要特点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每条同源染色体由一侧的纺锤丝牵引。

(3)后期I: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移至两极。所以染色体数目减半。但每个子细胞的DNA含量仍为2C。同源染色体随机分向两极,使母本和父本染色体重所组合,产生基因组的变异。

(4)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解旋为细丝状、核膜重建、核仁形成,同时进行胞质分裂。

(5)减数分裂间期:在减数分裂I和II之间的间期很短,不进行DNA的合成,有些生物没有间期,而由末期I直接转为前期II。

(二)、减数分裂II

可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四期,与有丝分裂相似。

现以二倍体生物(2N)为例,说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方法:

注意:上面的图形判别方法只适合二倍体生物。

4、植物的配子发生(以被子植物为代表)

雄性配子的发生称为小孢子发生,雌性配子的发生称为大孢子的发生。

雄性孢原细胞(2n)(1个)雌性孢原细胞(2n)(1个)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小孢子母细胞(2n)(1个)大孢子母细胞(2n)(1个)

↓减Ⅰ,减Ⅱ↓减Ⅰ,减Ⅱ

小孢子(n)(4个)大孢子(n)(1个)

↓核内有丝分裂2次↓核内有丝分裂3次成熟花粉粒(4个)8核胚囊(1个)

(2个雄核+1个营养核)(1个卵核+2个极核+3个反足核)

双受精1个雄核+1个卵核→胚(2n)1个雄核+2个极核→胚乳(3n)

5、连锁与交换的遗传分析

①连锁: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时,这些基因称为连锁基因,它们可在常染色体上也可在性染色体上以连锁方式遗传。

②交换:当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粗线期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使基因重新组合。由交换产生的减数分裂配子,称为重组类型;未发生交换的配子称为亲本类型。

③重组频率与交换值。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为重组率(重组值),重组值也称交换值。严格意义上说交换值不能等于重组值,因为非等位基因间若发生多重交换,特别是偶数次交换不形成重组型配子,重组值小于交换值。

6、遗传作图(图距)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各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顺序排列。图距是指两个基因在染色体图上距离的数量单位。基因间距离的单位(图距单位)用有关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概率表示。一个图距单位称为1cM(厘摩),等于1%交换值。

五、染色体畸变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染色体丢失了某一区段,有如下两种类型

顶端缺失:指缺失的区域为某臂的外端。若某一整臂缺失即成为顶端(1)类型着丝点染色体。

中间缺失:指缺失的区域为某臂的内段。由于没有断头外露,比较稳定,

因而常见的缺失染色体多是中间缺失。

(2)遗传效应:①大片段缺失杂合体时,配子可育率低或致死;②假显性:如果缺失一部分包括显性基因与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隐性基因的效应表现出来的现象

③利用缺失和假显性可进行基因定位。

(3)引发人类疾病:如猫叫综合症: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2、重复:指细胞的染色体组中,存在两段或两段以上相同的染色体片段,即染色体多了自己的某一区段。

(1)重复的类型:①顺接重复:某区段按照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重复。

②反接重复:某区段在重复时颠倒了自己在染色体上正常直线顺序(2)遗传效应:致死效应比缺失缓和,当重复区段大时,也会影响个体的生活力;重复可产生特定的表型

3、倒位:是指染色体某一区段的正常直线顺序颠倒。

(1)类型

臂内倒位:即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体的某一臂的范围内。

臂间倒位:即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丝粒,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体的两个臂。

(2)遗传效应:倒位杂合体,基因顺序改变,交换值变化;倒位杂合体产生半不育配子;倒位杂合体又作为交换抑制因子。由于产生重组配子是重复、或缺失配子,多数死亡,降低了重组,类似于重组被抑制;倒位杂合体可作为平衡致死品系,保留两个致死基因。

4、易位:是指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即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上。

(1)类型:相互易位:两条非同源染色体都折断,而且这两条折断的染色体及其断片

交换重接。

简单易位: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2)遗传效应:易位杂合体产生半不育配子;重组率减低;改变连锁群;造成染色体

融合,导致染色体数目改变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来自生物一个配子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2.整倍体: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整数倍进行增加或减少,称为整倍体。整倍体中包括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多倍体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1)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内具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是配子未经受精而发育起来的个体,所以又称一倍体。单倍体有正常的单倍体和非正常的单倍体。正常的单倍体低等植物中的藻类、工蜂、雄蚁等。非正常的单倍体孤雌、孤雄生殖个体,花粉诱导的植株等。

遗传表现:比二倍体和多倍体体态小;由配子产生的个体高度不育,原因是配子中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随机向两极移动,只有到达一极的染色体完全时,配子才是可育的。

用途:有利于研究基因的性状表达;单倍体经染色体可使基因型纯合,缩短育种年限

(2)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物种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

的称为同源多倍体。

(3)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源于不同种属。如小麦为异源多倍(AABBDD)

2n=6x=42,有A、B、D三种不同的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都

有7条染色体。

3.非整倍体:染色体组内的个别染色体数目有所增减,使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不成基数的整数倍,这种变异类型称为非整倍体。

单体:二倍体基础上,某对染色体缺少了一条,使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1。往往是许多动物的物种,如许多昆虫(蝗虫、蟋蟀)的雌性为XX型(即2n),雄性

为XO(即2n—1)。

双单体:从两对染色体各中缺少了一条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1-1。

缺体:某个体缺少了一对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2。缺体几乎都是活力较差和育性较低的。

三体:增加了一条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1。

双三体:增加两条来自不同来源染色体,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1+1。

4.人类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机理

在细胞分裂时,如果某一染色体的两条单体在分开后的期不能正常地分开而同时进入某一子细胞,则必然导致该子细胞增多一条染色体而另一子细胞缺少一条染色体,这称为染色体不分离。

如不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所形成的异常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就会出现合子细胞中某一染色体的三体性或单体性。不分离可以发生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也可以发生在第二次减数分开。不分离产生的异常配子在受精后导致合子染色体异常,因此由合子分裂得来的全身细胞都具有该种异常。

另一情况是,合子细胞最初是正常的,但在以后的某次有丝分裂时发生不分离,这也能导致染色数目异常。这种异常细胞如能存活和继续分裂,将构成异常的细胞系,并与正常细胞系并存。具有染色体组成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系的个体称为嵌合体。

还有一种造成个别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是染色体丢失。这是由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的迟留所致。导致本应向子细胞移动的某一染色体未能与其它染色体一起移动而进入了细胞,并随后丢失,这就导致某一子细胞及其后代中该染色体减少一条。

[典型例题]

一.选择题:

1.某生物的肝细胞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它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的联会期,细胞内有染色体和DNA分子数目依次是

A.20,40 B.20,20 C.40,20 D.40,40

解析:题目涉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欲求减数分裂的联会期细胞内染色体数日和DNA数目,必须首先知道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而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已知有丝分裂后期有40个染色体,则推知体细胞中有染色体数2n=20条。所以联会期细胞中DNA分子数为40个(已在间期完成了复制),而染色体仍为20个(与精原细胞相同)。

答案:A

2.某二倍体动物有K对染色体,经减数分裂形成遗传信息不同的配子,其种类为A.2K B.(1/2)K C.K2D.K+

解析:在不考虑染色体互换的前提下,根据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特点,可按如下“分枝法”推理:(设A和A’,B和B’,C和C’……为同源染色体),可知产生配子为2K种。

答案:A

3.西瓜的瓜子壳,西瓜的两片仁及大豆的豆荚壳,分别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A.珠被、基细胞、子房壁

B.子房壁、顶细胞、子房壁

C.珠被、顶细胞、子房壁

D.子房壁、基细胞、珠被

解析:①明确被子植物花的结构与果实形成的关系。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受精卵经一次分裂形成的顶细胞→球状胚体→胚;形成的基细胞→胚柄。②掌握西瓜子是西瓜的种子,西瓜子壳是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西瓜两片仁是子叶,由顶细胞发育而来,大豆的豆荚是果实,豆荚壳是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

答案:B

4.用四倍体水稻作为母方、二倍体水稻(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杂交产生的种子中,种皮细胞、胚细胞、胚乳细胞的染色体个数分别是

A.24、38、46 B.48、36、60 C.36、48、72 D.48、36、48

解析:二倍体水稻有24条染色体,作为父方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为12条,四倍体水稻有48条染色体,作为母方产生的卵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种皮是由母方的珠被发育成的,珠被是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8条,经有丝分裂产生种皮细胞中染色体数仍为48条。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精子的染色体数为12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4条,受精卵的染色体数为36条。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成,一个精子(12)和两个极核(24×2=48)三者融为受精极核,其染色体数为60,胚乳细胞中染色体数即为60。

答案:B

二、简答题:

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期。

图1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3)就图2乙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期,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DNA复制(或染色体复制)间着丝点分裂(2)乙,丙甲(3)8 1:2 减数第一次后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次极体

2.右图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

(1)此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分裂时期,此时有四分体_______个

(2)可以和1号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的是____________染色体

(3)此细胞全部染色体中有DNA分子_______个。

(4)在此细胞分裂后的一个子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子细胞染色体的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数第一次;2。

(2)3号或4号(答3号和4号不给分,只答3号或只答4号不给分)。

(3)8。

(4)0;1、3,2、4或2、3,1、4(“或”答成“和”不给分)。

3.右图为一种二倍体高等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

请回答:

(1)该细胞所处分裂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时为______________条,

染色单体最多时为_______条,DNA分子最多时为_______个。

(3)该生物单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为________条。

答案:(1)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第1极体

(2)20 20 20 (3) 5

4.下图表示在高等动物的配子生成和融合过程中,细胞核中DNA的相对数量随染色体动态而发生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I 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期,其中导致DNA 数量发生A →B 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Ⅱ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期,其中导致DNA 数量发生C →D 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Ⅲ过程表示_______________期,其中导致DNA 数量发生E →F 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Ⅳ表示_______________过程,其中导致DNA 数量发生G →H 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减数分裂间期 复制

(2)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子细胞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彼此分开形成子细胞

(4)受精过程 精子核和卵细胞核融合

5.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A 、B 、C 、D 、E 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___。

(2)A 细胞有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个DNA 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4)染色体与前一时期比,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6)A 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___条。

答案:(1)AC BDE (2)8 8 有丝分裂后期 (3)ABCE (4)AD (5)AD

(6)体细胞 4

6.假设下图为某动物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1为精原细胞的分裂间期)。

(1)请根据图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DNA 相对数量

Ⅰ Ⅱ Ⅲ

Ⅳ 配子生成和融合过程中DNA 相对数量变化图解

①图中2~4时期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这细胞有____条染色体,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②①图中8时期,是减数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中4发展至5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分离,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

④图中7发展至8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别进入到两个子细胞,其子细胞(9)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本题图的空白座标上画出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DNA分子数目变化曲线图。(2分)

答案:(1) ①初级精母细胞20 10 ②第二次分裂后次级精母细胞③同源染色体

④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染色体精子细胞

7.高等生物的生殖发育周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________开始的。主要进行________分裂。

(2)个体发育成熟后通过[]________ 产生配子,它发生在植物的________中,动物的________中。

(3)图中B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蛙的该过程是在________中进行的,人的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4)青蛙的[C]_________________过程和[D]__________过程合称为____________。(5)高等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是:卵裂→__________胚→________胚(具有________个胚层)→________。

(6)蛙的胚后发育属于______________。

(7)A、B两过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生物的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从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称为胚的发育,从幼体发育到成体的过程称为胚后发育,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物种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1)受精卵有丝(2)A 减数分裂花药、胚珠精巢或卵巢(3)受精作用水输卵管(4)胚的发育胚后发育个体发育(5)囊原肠三幼体(6)

变态发育(7)保持生物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8.玉米孢子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2n=20,请问写出下列各组织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根尖,子叶,胚,营养核,胚囊,胚乳,反足细胞,卵细胞。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被子植物的配子发生,染色体周史和生活史的掌握。主要是植物个体发育的过程。

根尖20,子叶20,胚20,营养核10,胚囊80,胚乳30,反足细胞10,卵细胞10

9.将基因型为Aabb的玉米的花粉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穗受粉。所得到的子粒,其胚乳的基因型有哪几种?

解析:考查学生对植物胚乳的形成过程和遗传组成的理解。植物的胚乳是有1个精核和2

10.基因型AAaa的同源四倍体,通过四分体的随机分配只形成二倍体配子。设位点A离着丝粒很近,所以在该区的互换可忽略不计。(1)确定通过自交产生合子的频率(2)与基因型Aa的自交二倍体比较,该四倍体自交后代的隐性表现型频率减少到多少?

解析:考查同源四倍体的基因分离情况。配子的比例为:AA:Aa:aa=1:4:1。利用棋盘法:

则后代基因型期望比值为:1/36AAAA(四显性组合):8/36AAAa(三显性组合):

18/36AAaa(二显性组合):8/36Aaaa(显性组合):1/36aaaa(无显性组合)。

11.当进行某杂交实验时,获得下图所示结果: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42% 42% 8% 8%

(1)发生交换和没有发生交换的配子类型;(2)在这两个位点之间,四线期交叉的百分率;(3)这两点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解析;考查对两个基因间连锁交换遗传的理解。

(1)此杂交为测交,子代中的类型和比例直接反映被测亲本所形成的配子的类型和比例。

数值多的为未交换配子,数值少的为交换配子。所以,未交换的配子是Ab、aB;

交换的配子是AB、ab。

2╳8%

(2)A、B间的重组率:Rf= = 16% = 0.16

2╳(42%+8%)

因为每发生一次交叉,只有一半发生交换,所以四线期时A、B发生的百分率是:

2╳16% = 32%。

(3)A、B间的基因图距是16cM。

[知能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个成熟的卵细胞内有染色体,这些染色体的来源是

A.一半为父方,一半为母方B.父方、母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C.父方D.母方

2.四倍体西瓜植株与二倍体西瓜杂交,结出的四倍体西瓜中有250粒种子,形成这250粒种子的过程中发生受精作用的精子数目是

A.250个B.500个C.750个D.1000个

3.下列哪一类群是孢子体发达,配子体不发达,但配子体能独立生活

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藻类植物D.苔藓植物

4.人体内DNA含量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却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精细胞B.表皮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卵母细胞5.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n,则它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中的DNA含量应依次为

A.2n,2n,4n,n,n B.4n,2n,n,n,n

C.2n,4n,2n,n,n D.n,4n,2n,n,2n

6.下列哪项叙述是同源染色体的特点?

A.同对两染色体上必含等位基因B.形态、大小基本相同

C.有丝分裂后期会分离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会分离

7.利用精巢作实验材料,不能观察到的是

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极体的形成D.分化的细胞

8.人的体细胞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下列情况中,你预料有多少条染色体?

(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原细胞(d)极体

A.a:46,b:23,c:23,d:46 B.a:23,b:46,c:23,d:23

C.a:46,b:23,c:46,d:23 D.a:23,b:23,c:46,d:23

9.青蛙的一生中,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和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

A.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四分体时期

B.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C.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四分体时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10.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有丝分裂

B.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的时期

D.卵细胞不经过变态阶段

11.卵巢中5个卵原细胞,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形成以下哪种结果A.20个卵细胞B.10个卵细胞和10个极体

C.5个卵细胞和5个极体 D.5个卵细胞和15个极体

12.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与体细胞相比

A.染色体数减少一半,DNA含量不变

B.染色体数减少一半,DNA含量也减少一半

C.染色体数不变,DNA含量也不变

D.染色体数不变,DNA含量减少一半

13.某动物的体细胞中基因组成如右图,此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种类和数目分别是

A.四种和四个B.一种和四个

C.两种和四个D.两种和两个

14.下列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精子细胞B.极核C.初级精母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15.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第一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B.第一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C.第二次分裂,着丝点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

D.第二次分裂,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不配对

16.只有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而在有丝分裂中不发生的现象是

A.DNA的复制B.纺锤体的形成C.着丝点分裂D.同源染色体配对17.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A.人的原肠胚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卵巢

18.下面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几个步骤:

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细胞质分裂,其正确的

顺序是

A.④③①②⑤B.④①③②⑤C.④②①③⑤D.①④②③⑤

19.假设雄蜜蜂的精子细胞中有20个染色体,那么它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所含的姐妹染色体的数目是

A.20 B.40 C.60 D.80

20.高等动物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四分体数目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A.4︰1 B.2︰1 C.1︰2 D.1︰4

21.被子植物减数分裂发生在

A.合子萌发时B.雌雄配子形成时

C.精卵形成时D.大小孢子形成时

22.银杏茎尖细胞含12条染色体,种子中胚乳染色体为

A.6条B.12条C.18条D.24条

23.植物的配子体世代是由什么产生的

A.卵细胞和精细胞的受精作用B.孢子体细胞有丝分裂

C.单倍体孢子经有丝分裂D.通过减数分裂

24.玉米生长点细胞在分裂后期有40条染色体,则玉米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是A.20 B.15 C.10 D.5

25.一个减数分裂前期的花粉母细胞有12个二价体,其体细胞2n为

A.8 B.16 C.24 D.32

26.右图出现在减数分裂的哪一时期

A.第一次分裂前期B.第一次分裂中期

C.第二次分裂前期D.第二次分裂中期

27.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

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D.卵细胞

28.在被子植物生活史中,其细胞属于单倍体的是

A.胶囊细胞B.大孢子母细胞

C.受精卵D.受精极核

29.植物的世代交替生活史中,配子体寄生于孢子体的植物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生活的植物依次是

A.种子植物、苔藓B.藻类植物、苔藓

C.团藻、种子植物D.地衣、蕨类植物

30.下图中(一)代表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图中(二)的哪一种图型不可能是这种生物所产生的配子?

31.花生种子中贮存养料的结构是由什么发育而成的

A.受精极核B.受精卵C.胚柄细胞D.泡状细胞

32.胚和胚乳都在何处发育

A.胚珠B.子房C.果实D.种子

33.荠菜的受精卵经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中,继续分裂形成胚的细胞是A.顶细胞B.泡状细胞C.基细胞D.胚柄细胞

34.在被子植物的生活史中,有性世代的起点是

A.合子B.配子C.孢子D.孢子母细胞35.在玉米的个体发育初期,最早出现的是

A.胚B.胚乳细胞C.球状胚体D.游离的胚乳核36.一个二倍体的配子(AA,A为一个染色体组)与该物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相结合,其后代是

A.异源三倍体 B.同源三倍体 C.三体D.二倍体

37.果蝇中隐性基因a、b和c是性连锁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F1是a+b+c+和abcY 。

若将这两个F1个体杂交,则正确的结果是:

A.交换值不能根据产生的F2估算;

B.仅按F2中的雄果蝇就可以测定交换值

C.可以按产生的所有子代估计交换值

D.等位基因a和b在雌性F1是反式排列的

38.某植物种子胚乳的基因型是AaaBbb,其父本的基因型为AaBb,母本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

39.基因型为AaBbCc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8种配子的类型及比例如下Abc:21%aBc:4%ABc:21%AbC:4%aBC:21%ABC:4%abC:21%abc:4%

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正确位置是:()

40.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两对是自由组合的(Aa和Bb),有3对是完全连锁的(EFG/efg),这种生物产生显性纯合配子的比例是()

A.1/2 B.1/4 C.1/8 D.1/32

41.在一个涉及果蝇三对等位基因的杂交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杂种果蝇与一纯合隐

根据这一杂交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A.A、B基因连锁,与C基因自由组合

B.A、C基因连锁,与B基因自由组合

C.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A一b一C

D.A、B、C三个基因不完全连锁,且基因连锁的相对顺序为b一A一C

42.在某一精母细胞中,有一对染色体中一个单体的基因顺序为1234。5678,另一个为1265。

4378(中间的“。”表示着丝粒)。如果在减数分裂时在3和4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在它所形成的四个配子中,这个染色体的构成分别是________.()

A.1234。5678 1256。3421 8734。5678 1265。4321

B.1234。5678 1256。4378 8734。5612 1256。4321

C.1234。5678 1265。4321 8734。5678 1265。4378

D.1234。5678 1265。4321 1234。5678 8765。4387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

B.引起白化病的直接原因是人皮肤、毛发等处的细胞中缺乏酪氨酸酶

C.先天愚型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D.无脑儿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其病因与孕妇妊娠期接触的环境密切相关

2.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子细胞具有生殖功

3.下列4种有关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在某一个体中,从父亲传下来A、B、C、D四个着丝点,从母亲传下来a、b、c、d 四个着丝点,某一配子从这样的个体随机获得A、b、C、D四个着丝点的概率应是1/16

B.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可以进行无性生殖的个体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C.在高等动物体内只有性腺中存在着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

D.在观察一种植物组织时,发现其中既有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也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可以判定这是植物花的一部分

4.下列生物中,胚或胚胎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是

A.细菌B.葫芦藓C.地衣D.团藻E.钟虫F.猪G.海蜇H.玉

米I.病毒

5.4位学生画下了减数分裂Ⅰ期中的染色体(下图),在哪些图中会发生交换

6.在下列有关蛙胚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卵裂是指卵的分裂

B.第三次卵裂之后,胚胎细胞的大小开始出现差别

C.囊胚的体积和受精卵的体积一样大

D.原肠腔的出现一定在囊胚腔形成之后

E.蛙的器官和系统一定在三胚层分化之后才能形成

7.下列增加个体数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范畴的有

A.蕨类植物的孢子生殖

B.蜜蜂的孤雌生殖

C.蟾蜍未受精的卵细胞经人工刺激后发育成新个体

D.克隆羊—一多莉产生的过程

E.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8.下列有关生物个体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个体发育是受精卵经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

B.高等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种子

C.个体发育是精子和卵结合,并发育成具有繁殖能力的新个体的过程

D.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

三、简答题:

1.粗糙型链孢霉属于真核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通常由单倍体菌丝杂交形成二倍体合子,合子先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后,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终形成8个孢子。已知子囊孢子大型(R)对小型(r)显性,黑色(T)对白色(t)显性。下图表示某一合子形成子囊孢子的过程。请回答:

(1)该合子的基因型是。

(2)子囊孢子a、b、c、d的形成,是由于的结果。

(3)子囊孢子b、c的基因型分别是。

(4)若从孢子的大小和颜色考虑,由粗糙型链孢霉的合子发育形成的子囊共有种。2.经过实验测得两组数据:

A.衣藻中DNA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上,l%在线粒体上,l%游离于细胞质中。

B.豌豆染色体的成分是;DNA占36.5%,RNA占9.6%,蛋白质占48.9%。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说明:

(1)。

(2)。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A、B、C3个基因分别对a、b、c基因为完全显性,用该3个隐性基因的纯合体与其显性等位基因的纯合体杂交得F,对F测交,结果如下表。

(1)上述哪些基因是连锁的?是连锁的;

(2)哪些基因是自由组合的?是自由组合的;

(3)连锁基因间是否发生了交换?。为什么?。4.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之后,人们又去探究DNA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当时推测可能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式。1958年,Meslson和Stahl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是: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DNA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I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预期实验结果和相应结论:

预期a:如果与对照相比,子代I能分辨出1轻1重两条带,则说明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预期b:如果子代I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

预期c:如果子代I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可以分出50%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是的可能。②若子代Ⅱ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方式

和的可能。

(2)他们观测的实验数据如下:梯度离心DNA浮力密度(g/ml)表

分析实验数量结果可知:结果与预期中的相吻合。

5.下列为几种生物新个体的产生方式的图解

(1)A属于育种。B应用了技术。C应用了和技术,如果用于人的繁殖,产生的个体称为。D应用了技术。E过程称为F育种方式为育种。H为,其中应用了技术。G 为

(2)属于有性生殖的有。

(3)在A~F中,严格地讲,后代的遗传物质来自一个亲本的是。

(4)能体现高度分化的细胞具全能性的是过程。能体现高度分化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过程是。

(5)发生了基因重组的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的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是。

(6)能产生新基因的过程是,能定向的改变生物体基因的技术是。

(7)在A~F中,与传统繁殖方式相比较,可以加快繁殖速度的是,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的是,能使后代保持亲本性状的是。

(8)A中,全能性最高的是。B中,新个体的性别与相同。C中,初期胚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增殖 知识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生长的原因 (1)细胞的生长 (2)细胞数目的增多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2)细胞核所控制的细胞质范围有一定的限度,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生长。 3.模拟实验 (1)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2)NaOH的扩散速率(深度):随琼脂块的体积增大保持不变。 (3)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体积之比:随琼脂块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知识点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周期

1.细胞的增殖状态 (1)能持续分裂的细胞:红骨髓造血细胞、形成层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等; (2)暂时停止分裂的细胞:肝脏细胞、黄骨髓造血细胞等; (3)不能持续分裂的细胞:高度分化的细胞,如神经细胞、精子等。 3.细胞周期的判断方法 (1)细胞周期以分裂间期为起点,而不能以分裂期为起点。 (2)分裂间期的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 知识点3有丝分裂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分裂期

3.有丝分裂中规律性变化规律 (1)有丝分裂相关结构的变化规律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3)核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为例) 数量变化: 曲线变化模型: (4)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当有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当无染色单体存在时,染色体∶DNA=1∶1。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5.有丝分裂的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细胞的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6章第1节 细胞的增殖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能力方面: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⑵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⑵运用多媒体再现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教学难点: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 化。 解决方法: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既让学生感受细胞分裂过程的动态性和连续性,又能克服电教手段转瞬即逝的弊端,再通过表格、曲线图呈现变化。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性。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知识点,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出示教材P110图讨论: 1、推测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差异如何? 2、生物体的长大,是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靠细胞体积的增大?(让学生明确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异,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导言:细胞为什么都那么微小呢?什么因素限制了细胞的长大?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讨之。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先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的方案,然后讨论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实验按教材P110——111提供的方案。 1、据测量结果计算后填入教材P111表中。 2、写出实验结论。 3、讨论回答教材P111的讨论题。 4、教师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殖包括 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有丝分裂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三、有丝分裂 引言: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学生阅读教材P112) 教师提问: 1、什么叫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 3、什么是分裂间期,什么是分裂期?哪个时期长? 4、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 5、新的细胞周期从什么开始? 6、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采用什么样的细胞比较好?分裂期细胞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 们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来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师可先用吹塑板做成细胞和染色体模型,边讲解边在黑板粘贴有丝分裂各时期剪贴图。 1、前期:⑴染色质成为染色体(特点见教材P113)⑵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⑶纺缍体形成⑷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缍体的中央(两失两现一散乱)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A、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min,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Na+-K+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ATP酶的活性 B.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 Na+-K+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 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 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 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 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表皮细胞 D.上皮细胞 16.动物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胞间连丝 17.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信使( )。 A, cAMP B. cGMP C. Ach D. DG 18.用某种影响细胞骨架的药水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中出现双核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微丝被破坏 B.微管被破坏 C.染色体畸变 D.细胞发生融合

高中生物奥赛模拟试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1.关于膜蛋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是生物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B.外在膜蛋白比内在膜蛋白更易分离 C.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及在膜中分布的位置,分为外在膜蛋白和内在膜蛋白 D.膜蛋白含量和种类与膜的功能密切相关 E.内在膜蛋白露在膜外的部分含较多的非极性氨基酸,属疏水性 2.根据信号假说,错误的是 A.胞浆中存在信号肽识别粒子,B.SRP可识别并结合信号肽 C.SRP不需与对接蛋白结合D.信号肽带动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膜 E.借助转运系统完成蛋白质分泌 3.关于线粒体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内膜对各种物质的通过具有严格的选择性B.外膜通透性低 C.有内、外两层膜结构D.线粒体大小、形状和数目因细胞而异 4.有关高尔基体是极性细胞器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高尔基对糖蛋白的加工过程是随机不是有序地进行 B.小囊泡位于高尔基体的顺面,大囊泡位于高尔基体的反面 C.膜脂介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之间,反面膜较顺膜含酶的种类不同 D.反面的膜类似于细胞膜,顺面的膜类似于内质网 E.扁平囊顺面的膜较薄,厚约6nm随着顺面向反面过渡,膜逐渐加厚,至反面膜厚约8nm 5.在细胞中,微管的功能之一是 A.组成肌纤维的主要成分B.在有丝分裂中使染色体移向两级 C.参与细胞间的锚定连接而形成桥粒D.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胞质分裂环而使细胞分裂X是一种激素,而Y是一种细胞生长因子,当X或Y与在特定细胞细胞膜上的专一受体(receptor,R)结合后,会分别引起一连串细胞内反应如下: X→X-R1→G蛋白质1→腺苷环化酶(aderlyl cyclase)→环化腺苷单磷酸(cAMP)→ 蛋白质激酶A(protein kinase A)→整合附着蛋白→细胞附着Y→Y-R2,→G蛋白质2→磷 脂酶C(phospholipase C)→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特定基因转录 6.试问环化腺苷单磷酸及二酰甘油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 A.激素B.细胞生长因子C.二级信号分子D.蛋白质激酶受体 E.蛋白质激酶底物 7.下列有关细胞内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G蛋白质为一种膜蛋白,无酶功能B.蛋白质激酶A及C的底物应是蛋白质 C.蛋白质激酶A及C的底物会被硝酸化D.腺苷环化酶及磷脂酶C会磷酸化蛋白质激酶 E.若将X或Y直接注射到细胞内,会引发快速反应 (8--10)细胞周期(cell cycle)可分为G1,S,G2,M等四期,科学家发现有一类蛋白质在细胞内的浓度,会随着每一次的细胞循环而起落,这类蛋白质称为“循环子”(cyclin),不同的循环子调节细胞进人不同的循环期。下图为有关循环子E(cyclin E)的实验,控制组的细胞只植入载体,实验组细胞则植入含循环子E(cyclin E)基因的载体;横坐标为荧光强度(代表DNA含量),纵坐标为细胞数目。试依据下图回答第74~76题。 8.由图中数据显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细胞的增殖》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图解一个细胞周期的大体分期; 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能力目标: 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养成学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形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也可按照教材问题探讨引入)二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一)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针对问题,引导学生制定解决方案,设计探究物质扩散速率与细胞大小关系的模拟实验。 按确定方案,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知识。 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二)学生自行总结: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分裂是其发展的必然。 三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一)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什么是细胞周期? 2.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是否相同? 3.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阶段?它们在时间分配上有什么特点? 关于细胞周期的概念,教师还要让同学们准确理解,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等不具有细胞周期。 4.细胞增殖的意义、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5.有丝分裂的过程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别 7.有丝分裂的意义 (二)教师讲解: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2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高一生物 细胞的增殖 第 2 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对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的模型剪贴图。如图 6—1-2。
图 6—1-1 染色体的复制
图 6—1-2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色体
学生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的模型,以供上课用。
[情境创设]
教师:上节课我们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到的细胞是死的还是活的?为什么?
学生:是死的,解离的时候已经把细胞杀死了。
教师:为什么要对视野中的细胞进行计数?
学生:因为细胞已经被杀死,我们不能观察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只能用看到的视野中细胞的多少
来说明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的长短。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掌声鼓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有丝分裂的过程。
[师生互动]
教师演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动画课件。
学生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
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
间期和分裂期。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的实验结果怎样呢?
学生:根据实验的计数,我们发现:细胞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大约是其他各期细胞的 8 倍。
教师:非常好!引导学生观察课本 P112 表 6—1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t/h)。在细胞周期里,
哪一个时期长?
学生:细胞分裂间期。
教师:细胞分裂间期有什么特点呢?
1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酶的活性B.消耗1分子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A.糖酵解B.过氧化氢C.三羧酸循环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C.线粒体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B.粗线期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C.表皮细胞D.上皮细胞

(完整版)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练习题

细胞的增殖练习 一.选择题 1.高等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 ) A.细胞体积的大小,B.细胞数量的多少 C.细胞体积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D.细胞大小一般无明显差别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只能适度增大,不能无限增大B.细胞越小越好 C.生物细胞的大小可以各种各样D.细胞越大越好 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 ) A、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长 B、分裂间期占有的时间短 C、分裂期占有的时间长 D、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占有的时间相当 4.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的形态较稳定,数目较清晰 B.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染色单体 C.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 D.每条染色体中只有一个DNA分子 5.细胞核中每条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为两个,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的时期是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 6.植物有丝分裂期中,不具有姐妹染色体的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动物细胞中心粒倍增的时期是( ) A.分裂间期 B.分裂前期 C.中期 D.后期 8.生物有丝分裂使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这是因为 ( ) A.子代细胞和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DNA不变 B.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自我复制一次 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分子平均分配了一次 D.分裂期细胞平均分裂了一次 9.动物细胞的无丝分裂中( ) A.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核 B.一般是整个细胞先延长,中部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C.有纺锤丝的出现 D.也有染色体的出现 10.人体皮肤受伤后,伤口处细胞分裂促使伤口愈合,这种细胞分裂是(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D.分裂生殖11.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你观察时,处于哪一个时期的细胞最多A.分裂中期B.分裂后期C.分裂前期或分裂末期D.分裂间期( ) 12.洋葱根尖细胞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主要是因为 A.易使细胞染色 B.细胞质着色( ) C.细胞壁着色 D.染色体着色 13.有丝分裂中“丝”指的是( ) A.染色质丝 B.染色体 C.姐妹染色体 D.纺锤丝 14.细胞既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小,细胞最小的限度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生物的种类所决定 B.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docx

第 1节细胞的增殖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的生长,既靠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增加细胞的数量。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6.细胞周期:。其包括两个阶段:。 7.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同时细胞有。 8.分裂期的前期: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核膜逐渐。从细胞的发出,形成一个的纺锤体。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9.分裂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的位置成为。 10.分裂期的后期:每个分裂成两个,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 锤丝着分别向细胞的移动。这两套染色体的和完全相同。 11.分裂期的末期:纺锤丝逐渐,出现了新的。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 个,细胞板有细胞的向,逐渐形成了新的。大多数子细 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状态。 1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倍增,成为两组。中心粒的,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 两组中心粒之间的形成了。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 胞膜从细胞的,最后把细胞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 1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14.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和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15.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所以叫做。 16.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17.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等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的细胞。染色体容易被着色。 18.解离液是,目的是用药液使。 19.漂洗:待根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漂洗。 20.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的龙胆紫溶液或。 21.制片的目的是使,有利于观察。 2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然后再观察。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的特点。最后观察的细胞。 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察的有丝分裂装片。 24.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25.统计全班的结果,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知识点总结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

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 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以染色体着丝点的数目来确定的,无论一个着丝点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 DNA分子,但当染色体复制后且两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点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

高中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复习讲义

高中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复习讲义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生命活动本质和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也是生命科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本章包括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器,细胞代谢,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物质通过膜的运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等部分。根据1BO考纲细目和近几年来试题的要求,以下从知识条目和能力要求两方面定出具体目标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成分 尽管自然界细胞形态多样,功能各异,但其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类等。 一、糖类 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总称,一般可用Cm(H20)n化学通式表示。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结构相似,故又把糖类称为碳水化合物。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又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还有些糖是构成生物大分子,如核酸和糖蛋白的成分,因而具有重要意义。糖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如果糖类化合物中尚含有非糖物质部分,则称为糖复合物,例如糖蛋白、蛋白多糖、糖脂和脂多糖等。 (一)单糖 单糖是最简单的糖,不能被水解为更小的单位。单糖通常含有3—7个碳原子,分别称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天然存在的单糖一般都是D-构型。单糖分子既可以开链形式存在,也可以环式结构形式存在。在环式结构中如果第一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第二位碳原子的羟基在环的伺一面,称为α-型;如果羟基是在环的两面,称β-型。 重要的单糖有以下几种: 1.丙糖如甘油醛(醛糖)和二羟丙酮(酮糖)。它们的磷酸酯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中重

要的中间代谢物。 2.戊糖戊糖中最重要的有核糖(醛糖)、脱氧核糖(醛糖)和核酮糖(酮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成分,核酮糖是重要的中间代谢物。 3.己糖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都是己糖。所有己糖的分子式为C6H1206,但结构式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葡萄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之一。 (二)寡糖 由少数几个(2—6个)单糖缩合而成的糖称为寡糖。最多的寡糖是双糖,如麦芽糖、蔗糖、纤维二糖、乳糖。 1.麦芽糖麦芽糖是由一个α—D-葡萄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α-D-葡萄糖C4上的醇羟基缩合脱去一分子水,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而成。麦芽糖是淀粉的基本单位,淀粉水解即产生麦芽糖,所以麦芽糖通常只存在于淀粉水解的组织,如麦芽中。 2.蔗糖一分子α-D—葡萄糖和一分子β-D-果糖缩合脱水即成蔗糖。甘蔗、甜菜、胡萝卜以及香蕉、菠萝等水果中都富含蔗糖。 3.乳糖乳糖由一分子β-D-半乳糖和一分子α-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乳糖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 4.纤维二糖纤维二糖是纤维素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分子的p-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 (三)多糖 自然界数量最大的糖类是多糖。多糖是由很多单糖分子缩合脱水而成的分支或不分支的长链分子。常见的多糖有:淀粉、纤维素、糖原、几丁质和黏多糖等。 1.淀粉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组成。直链淀粉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链。支链淀粉分子中除有α—1,4-糖苷键的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的分支。淀粉与碘有呈色反应,直链淀粉为蓝色,支链淀粉为紫红色。在稀酸或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淀粉→糊精→麦芽糖→α-D—葡萄糖。糊精是淀粉水解的最初产物,随着水解,糖分子逐渐变小,它与碘作用分别呈红色、黄色、无色。这个反应可用于淀粉水解过程的检验。 2.糖原糖原是动物组织中贮存的多糖,又称动物淀粉。糖原也是α-D-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但糖原的分支比支链淀粉多。糖原遇碘作用呈红褐色。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 知识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通过分裂来增殖: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繁殖。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来。 ③衰老、死亡的细胞需经细胞增殖加以补充。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过程:①物质的准备阶段;②细胞的分裂阶段。 3、方式:原核细胞:二分裂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不同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不相同,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就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分裂期。 ㈠、分裂间期: ⑴概念: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呈现出长的细丝状。 ⑵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关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 ⑶阶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RNA和蛋白质迅速合成,细 胞体积显着增大,为进入S期准备。 ②S期(DNA合成期):DNA的合成。 ③G2期(DNA合成后期):RNA和蛋白质大量合成,为进入M期准备。 ⑷特点: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㈡、分裂期(M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⑴动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 ⑵分裂期现象口诀: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两消: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染色质;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⑶细胞周期的图解: a→d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⑷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

第1节细胞的增殖 1.多细胞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的生长,既靠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增加细胞的数量。 2.不同动植物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 是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5.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6.细胞周期:。其包括两个阶段:。 7.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同时细胞有。 8.分裂期的前期:期的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核膜逐渐。从细胞的发出,形成一个的纺锤体。染色体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 9.分裂期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的位置成为。 10.分裂期的后期:每个分裂成两个,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着分别向细胞的移动。这两套染色体的和完全相同。 11.分裂期的末期:纺锤丝逐渐,出现了新的。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细胞板有细胞的向,逐渐形成了新的。大多数子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的状态。 1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不同的特点是:第一,动物细胞有由一对构成的中心体,中心粒在倍增,成为两组。中心粒的,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两组中心粒之间的形成了。第二,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最后把细胞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 13.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 14.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细胞的和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 15.因为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的变化,所以叫做。 16.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缢裂成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17.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等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的细胞。染色体容易被着色。 18.解离液是,目的是用药液使。 19.漂洗:待根尖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的玻璃皿中漂洗。 20.染色:把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的龙胆紫溶液或。 21.制片的目的是使,有利于观察。 22.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成显微镜仔细观察,首先,然后再观察。注意观察各时期细胞内的特点。最后观察的细胞。 23.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观察的有丝分裂装片。 24.装片的制作流程为:。 25.统计全班的结果,求每个时期细胞数目的。

高中生物竞赛《细胞生物学》测试卷(详解)[原创]

《细胞生物学》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 1.内质网内连着核膜,外连质膜的结构特点适于()。 A、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B、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C、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分析选项中都是内质网的功能。它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与蛋白质、脂质的合成、加工、包装、运输有关,又与脂类胆固醇代谢、糖元的分解、脂溶性毒物(如苯巴比妥)的解毒作用有关。但就题中涉及的结构特点看,主要是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例如细胞内合成的血浆蛋白、免疫蛋白、胰岛素、甲状腺球蛋白等各种分泌蛋白,正是从这些膜构成的管腔内通过而排出细胞的。 【参考答案】C。 2.121.原始生命的结构组成与下列细胞内容物中的哪一个最相似()。 A、核仁 B、线粒体 C、核糖体 D、T4噬菌体 【参考答案】C。 3.下列不属于微丝作用的是()。 A、肌肉收缩 B、参与细胞质运动及细胞移动 C、形成有丝分裂器 D、维持微绒毛的形状 E、形成胞质分裂环 分析这涉及到细胞骨架在微管和微丝两种结构。题中大部分是有关微丝的作用的,如肌原纤维中的细肌丝是由微丝及两种结合蛋白构成(A);微丝也参与巨噬细胞、变形虫等一些细胞变形移动过程(B);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为平行环状排列的微丝束,通过微丝的收缩,分裂为两个子细(C);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中心的轴丝是由微丝通过微丝结合蛋白平行交联成束(D)。形成有丝分裂器是微管的作用。 【参考答案】C。 4.细胞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呈9+2型;基体和中心体的为9+0型。关于它们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前的9所示结构相同 B、9表示9条二联微管 C、9表示9条三联微管 D、2和0表示的是中央微管的情况 分析各种细胞的鞭毛和纤毛都有共同的结构,呈9+2图形,即中央有两条微管,周围有9条二联管环绕。基体和中心体的切面与鞭毛纤毛不同,呈9+0型,外围的九条微管不是二联管,而是三联管,并且中央没有微管和鞘。 【参考答案】D。 5.高等到动物进行呼吸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线粒体 C、肺泡 D、呼吸系统 【参考答案】A。 6.以下对叶绿体结构的描述中,与吸收和转化光能关系最密切的是()。 A、叶绿体具有双层单位膜包围着的细胞器 B、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着色素和酶 C、在类囊体的内腔含有液体 D、基质中有酶、DNA和RNA 【参考答案】B。 7.要研究某植物的核型,最理想的研究材料是()。 A、花药 B、根尖 C、叶表皮细胞 D、皮层 【参考答案】B。 8.细胞表面和细胞器表面都具有的特征是()。

生物竞赛题典之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1.所有原核细胞都具有() A.核糖体和线粒体B.质膜和囊泡C.质膜和核膜D.质膜和核糖体 2.同一种细胞的细胞质中,为什么能够含有不同数目的质粒?() A.因为质粒的结构是圆形的B.因为质粒能复制且与染色体无关 C.这决定于质粒的相对分子质量D.因为质粒通常比染色体小得多 3.高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之间在细胞分裂的机制上有什么不同? ①着丝粒分裂②细胞质分裂③纺缍丝的功能④中心粒存在正确答案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4.哪一个可渗透水的半渗透性膜与质壁分离的过程有关?() ①细胞质膜②液泡膜③核膜④胞间层 A.仅①B.仅②C.①和②D.仅③E.③和④ 5.有关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细胞分裂素的哪一些叙述是正确的?() ①植物细胞分裂素是多肽②植物细胞因子是多肽③植物细胞分裂素是嘌呤衍生物④植物细胞因子是嘌呤衍生物⑤动物细胞分裂素是多肽⑥动物细胞因子是多肽⑦动物细胞分裂素是嘌呤衍生物⑧动物细胞因子是嘌呤衍生物 A.①和⑦B.②和⑧C.②和⑤D.③和⑥E.④和⑥ 6.在静息时神经细胞膜的表面是() A.正电性B.负电性C.中性D.没有电荷 7.什么是动物和植物细胞、细胞质之间直接联系的通道(途径)?() A.胞间连丝,桥粒B.胞间连丝,Ca2+-ATP酶C.膜孔蛋白,间隙连接D.间隙连接,胞间连丝8.如何用实验区分膜内在蛋白和外周膜蛋白?() A.用1M NaCl,仅外周蛋白(而不是膜内在蛋白)能从膜上除去 B.用0.1M NaOH,仅膜内在蛋白能从膜上除去 C.用1M NaCl,仅膜内在蛋白能从膜上除去 D.仅外周蛋白(而不是膜内在蛋白)在变性剂(去垢剂)中可被溶解除去 9.不规则地镶嵌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分子,其排列状况决定于什么?() A.蛋白质分子中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存在B.多肽链的空间排列(构象) C.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D.所有上述各种状况 10.下列哪句有关细胞质膜的句子不对?() A.在绝大多数质膜的两层膜层中,膜质层膜脂和胞外层膜脂有相同的脂质组成 B.膜蛋白在两层膜脂中呈不对称分布 C.大多数蛋白和脂质在膜中可以横向运动D.细胞被膜在外质层上面 11.任何一种细胞的质膜均由下列哪一成分构成?() A.脂类和蛋白质B.只有脂类C.只有蛋白质D.脂类和多糖 12.何种特性使得磷脂类特别适于形成细胞膜?() A.它们是疏水的B.它们是亲水的C.它们吸水迅速D.它们既是亲水的,又是疏水的 13.右图表示一脂双层中的膜蛋白。关于此蛋白质链中氨基酸分布的下列说法只有一条正确的是() A.埋在脂双层中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中疏水氨基酸占优势,而亲水氨基 酸则分布在此分子的其他部分 B.带电荷的氨基酸的分布是随机的 C.埋在膜中的那部分蛋白质分子中亲水氨基酸占优势 D.在此蛋白质分子的N端以亲水氨基酸为主,而在此分子的其他部分氨 基酸的分布是无规则的

生物必修一 细胞的增殖知识总结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通过分裂来增殖: ①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增殖来繁殖。 ②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经细胞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来。 ③衰老、死亡的细胞需经细胞增殖加以补充。 1、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过程:①物质的准备阶段;②细胞的分裂阶段。 3、方式:原核细胞:二分裂 真核生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 二、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 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 △不同的细胞,细胞周期的时间不相同,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例如皮肤的生发层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植物形成层细胞等;而高度分化,失去分裂增殖能力的细胞,例如神经细胞,就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分裂期。 ㈠、分裂间期: ⑴概念:整个细胞周期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期间细胞完成染色体中 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质呈现出长的细丝状。 ⑵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关系:分裂间期为分裂期提供物质上的准备。 ⑶阶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RNA和蛋白质迅速合成,细胞 体积显著增大,为进入S期准备。 ②S期(DNA合成期):DNA的合成。 ③G2期(DNA合成后期):RNA和蛋白质大量合成,为进入M期准备。 ⑷特点: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也有适度的生长。 ㈡、分裂期(M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⑴动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的异同点 ⑵分裂期现象口诀: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平均移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两消:纺锤体消失,染色体变染色质;两现: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⑶细胞周期的图解: a→d是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总 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细胞的增殖这节课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名词)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 细胞的增殖这节课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名词) 1、染色质:在细胞核中分布着一些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细胞分裂间期,这些物质成为细长的丝,交织成网状,这些丝状物质就是染色质。 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期,细胞核内长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就形成了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的染色体。 3、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包括减数分裂)的间期进行自我复制,形成由一个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单体。(若着丝点分裂,则就各自成为一条染色体了)。每条姐妹染色单体含1个DNA,每个DNA一般含有2条脱氧核苷酸链。 4、有丝分裂:大多数植物和动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增加数目。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 5、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这是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间期。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6、纺锤体: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质中出现的结构,它和染色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 7、赤道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准确地排列在纺锤体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例如,蛙的红细胞。 公式:1)染色体的数目=着丝点的数目。2)DNA数目的计算分两种情况:①当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DNA分子;②当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时,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 高中生物细胞的增殖相关概念(语句) 1、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点的两个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当着丝点分裂后,两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姐妹染色体)。 2、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