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肾主纳气正解

肾主纳气正解

肾主纳气正解
肾主纳气正解

“肾主纳气”正解

“肾主纳气”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学术理论之一,科学表述肾主纳气的概念,对于正确解释肾主纳气的机理,在逻辑上使这一理论更为严谨,更符合中医藏象学的学术特点,进而深入发展这一学术理论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诸多教材在解释肾主纳气概念时,似是以西医形态学为依据的:“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尝试,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这一解释的最值得商榷之处在于将肾主纳气的“气”理解为自然界之清气。为正本求源,清除后学困惑,本文不思浅陋,冒陈管见,求教同仁。

1.“肾主纳气”理论源流概述

这一学术理论肇源于《内经》,首先在《灵枢.本枢》指出了肺肾之间的经脉关系:“少阴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其次,《素问.逆调论》认为喘咳等病证与肾关系密切:“肾者水藏……主卧与喘”。《素问.示从容论》明确指出若肾气亏虚不能潜藏于下而上逆,影响到肺就有可能产生气喘、咳嗽等症:“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素问.经脉》也认识到当肺和足少阴肾经发生病变时,影响到肺而出现呼吸异常的相关表现:“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喝喝而喘”。这说明早在《内经》时代医家对肾与肺呼吸功能之间的联系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认识。

东汉张仲景继承了《内经》这一学术思想,并首次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肾虚喘证的治疗。他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肾虚喘可以导致“短气”、“吸气”、“呼吸动摇”等症,主张“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芩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变主之”。芩桂术甘汤主治脾阳虚短气而有微饮者,肾气丸主治肾虚不能摄纳肺气而出现轻微气喘兼有微饮者。张合景开创补肾法治肾虚呼吸异常的先河。

随着医疗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肺呼吸机能与肾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肾主封藏精气,为元气之根,肺所以呼吸者,除了肺气本身旺盛外,全赖肾中元气的激发推动,故肾气亏虚就可以影响到肺的呼吸功能。对肾主纳气理论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是南宋医家杨士瀛,他对肾中元气与肺呼吸机能之间生理病理关系有丰富的论述。他指出喘证有虚实之分,对于虚证而言,肾失摄取纳,精气不足影响到肺,致使肺气不能深深吸入清气而出现虚喘。他指出:“知气之出于肺,而不知气之纳于肾。用药模棱,往往南辕北辙矣”。对于虚喘的病机,他进一步分析道:“有肺虚挟寒而喘者…….真气耗损,喘生于肾气之上奔”、“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也,当以补骨脂,安肾丸主之,毋徒从事于宁肺”明代赵献可说:“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上奔……乃气不归元也。”明代张景岳也指出:“肺出气也,

肾纳气也。故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本也。”

中医学发展到了清代已经进入全面总结和提高阶段,对于喘证的病机而言变是如此。清代医学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总结道:“肺为气之主,肾为气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清代叶天士扼要地说明了喘证的病机要点:“喘病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至此,中医逐步形成了肺肾共主呼吸、治疗喘证以肺实肾虚为纲的系统理论。

可见,肾主纳气的理论肇源于《内经》,是随着对喘证辩证论治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并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用于喘证的治疗始于仲景,初步形成于南宋的杨士瀛,完善于明清代诸位医家。在解放以后的教材建设中,不同版本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将肾主纳气作为肾主要理论功能之一编入教材。

2.对肾主纳气理论实质的理解

2.1 肾主纳气的机理与肾不纳气的病机通过对肾主纳气源流的简要回顾,不难发现这一理论专为肾虚喘证病机而设。肾维持肺呼吸机能正常的机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肾主纳气是建立在肾主封藏精气这一生理功能基础之上的。如果肾没有封藏精气之功能,自然不会有“纳气”之论;第二,从天人相应角度来看,自然界存在天地阴阳升降交感的规律,天阳下降,地阴上升,如此天地才能感应,宇宙万物方能生机勃勃地生长。而肺为五脏之天,为气之主,肾位置最低,藏精气,肺气肃降,肾气上升,如此五脏气机升降不息,各脏功能始能气化不止。就肺肾关系而言,正如明代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指出:“呼在肺而吸在肾者,盖肺高而肾下,犹天地也。”第三.肺肾之间经脉相连,建立了肺肾之间生理、病理联系的经脉基础。

肾主纳气的功能失常一般称之“肾不纳气”。《中医大辞典》对此的解释是:“肾气虚而不能摄纳肺气的病机”,“肾虚则不能助肺吸气,可见气促气短、呼多吸少、吸气困难等症状。”所以肾主纳气理论专用于阐述肾对于肺气主呼吸的激发、推动作用以及肾虚导致虚喘的病机。肾虚喘证的特征是病程较长,或由肺气虚导致肾气虚,或由肾气虚导致肺气虚,最终在肺肾气虚的基础上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中医通常描述为“呼多吸少,动着气喘”,与西医肺气肿导致肺残余气量增多,病人吸入清气比呼出浊气更为困难的临床表现极为类似。由于肺主持呼吸运动,不断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而肾中精气亏虚波及到肺的呼吸功能,其病理表象为不能有效深深吸入清气,安静时勉强维持呼吸和氧代谢的平衡,若增加运动量,氧气消耗增多,加之肺中残余气量增多,所以就表现为不能深深吸入清气,而表现为“呼多吸少,动着气喘”,甚至“张口抬肩”等症状。这些表面现象影响诸多教材得出肾能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使之下达于肾的表浅认识,而忽略了肾

中精气对肺呼吸功能的激发、推动、摄纳等实质作用。

肾在喘证发病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机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卫气源于肾中阳气,宣发于肺,肾对肺卫功能起着极为重要的激发与固摄作用,肾中精气充盛,则肺气外卫有源,外邪不易犯肺。诚如清代医家张聿青指出的那样:“肺全皮毛,毫有空窍,风邪每易乘入,必得封固闭密,风邪不能侵犯。谁为之封,谁为之固哉,肾是也……精气密蛰于内,表气封固于外。”第二,肾中精气对肺的激发与摄纳作用,自幼肾气未充,或人到中年之后,肾中精气亏虚,每每诱发喘证。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肾中精气渐渐充盛,幼儿之喘证往往可以不药而愈。所以,肾中精气亏虚极易导致喘证的发生。第三,肺气因病渐衰,久病及肾,导致肺肾气虚,影响到呼吸功能而喘证由此而发。另外,痰常常伴随着喘证之始终,为喘证加重的诱因,若肾阳亏虚,不能温煦脾阳,脾失健运,水湿凝聚而为痰饮,痰浊犯肺则喘证斯作矣。可见肾不纳气的喘证发生虽然表现在肺,而根本却在肾气亏虚不能有效激发、摄纳肺气所致。所以古今医家皆以肺肾为纲辩证治喘证,实证归之于肺,虚喘归之于肾中精气亏虚。由于肾为元气之根,故补肾治疗虚喘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呼吸困难的症状,而且可以增强体质,减少外感次数,减少痰饮的形成。所以补肾治疗虚喘就成为防治喘证的最重要的一环。

2.2 对肾主纳气之“气”的理解

正确理解肾主纳气理论的实质,还必须对肾主纳气的“气”进行辨义,综合古贤以及当代各家的论述,肾所纳之“气”不外有以下三种理解:即清气、元气、肺气。首先谈清气,根据教材对肾主纳气所下的定义,说明许多教材认可清气的概念,即肾所摄纳的是肺吸入的清气,如五版、七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均持这一论点。并且均进一步肯定到:“肺吸入之清气,必须下达于肾”。然而,这种认识是根据肺呼吸活动的生理、病理现象为依据的,若仔细推敲,其逻辑性、科学性都值得商榷。第一,若肺吸入的清气下达于肾,则肺肾之间应该具有类似于气管的组织,否则清气不可能下达于肾;第二,若肺吸入的清气不是通过气管下达于肾,而是通过其它途径,比如经络,则肺吸入的清气也可到达除了肾以外的的其它脏腑。再说心、脾、肝的经脉也与肺相连,三脏的功能失常波及到肺也会产生气喘病证。若此,摄纳精气下达于肾并非肾独有的功能,肾主纳气之论也就自然不能成立了。

其次谈元气,肾摄纳精气而主封藏,由于元气根源于肾,肾中元气通过三焦分布于五脏六腑,对包括肺在内的所有脏腑组织起到激发推动作用。元气亏虚影响到肺,不能激发推动肺呼吸肺,则肺呼吸功能减退,自然出现呼吸表浅等“肾不纳气”的症状。元气对肺呼吸功能的影响,古贤有丰富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言。

第三谈肺气,《中医大辞典》:肺气“指肺的功能活动”,因此肺气亏虚会自然出现呼吸功能失常,正所谓:“诸气贲郁,皆属于肺”。对于肺而言,若肺气亏虚,影响到呼吸功能,久病及肾,也会出现“肾不纳气”的症状。故明代医家王肯堂指出:“肺虚则少气而喘”。

根据上述,正如孙一奎在《医旨绪余》中指出的那样:“呼吸者,根于原气,不可须臾离也”。“肾纳气,纳此也。”肾为五脏之根本,肾通过潜藏于内的元气对肺进行激发推动而参与肺的呼吸功能活动,以促进肺能有效地吸入清气,呼出浊气。病理上出现的所谓“呼多吸少”的实质乃肺气亏虚,或肾中元气亏虚不能激发推动和摄纳肺气,使肺有效吸入清气使然。诚如张聿青所说:“肺在上主气之出,肾在下主气之纳。惟下虚斯肾虚,不能仰吸肺气不行,气至中途,即行反出,此其所以为喘也”。综合古代诸位医家之论,肾主纳气之“气”其实质乃肾中元气,就肺肾关系而言,当指肺气。

经过以上辨析,不难理解“气”概念的多指性,使各家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取舍。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古贤所论及肾主纳气相关理论时,对肾所纳之气都是作为元气为立论依据的,在此基础上强调肾中元气对肺气的摄纳作用。当代诸多教材把封藏于肾中、具有对肺激发推动作用的元气理解为肺吸入清气,是根据肺呼吸生理、病理的表象,混用“气”的不同概念所致。根据古贤所述,再结合临床实际和中医藏象学的学术特点,笔者认为肾主纳气的概念大致应该这样表述是指肾中元气对肺气激发推动促进和维持呼吸功能并使肺能深深吸入清气的作用。

中药、方剂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止血。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宣通鼻窍。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薄荷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祛风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清胆截疟。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寒水石清热泻火。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竹叶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白鲜皮清热燥湿,祛风,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疏散风热。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紫花地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野菊花清热解毒。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消肿。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通淋。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痢,清肝明日。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马勃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青蒿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 白薇清虚热,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清虚热,清热凉血,清肺降火。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 番泻叶泻下导滞。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遂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补肾方法大全 养生法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肾亏、肾衰之疾患。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前一段时间陪他去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基本都正常。他单位的老同事跟他见面后,开玩笑地说:“您的身体棒得跟三十岁小伙子似的,有什么养生秘诀吗?您是研究道家仙学的,也给我们传授一些灵丹妙药啊!”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哪有什么灵丹妙药,妙药就在自己体内,只是你们不知道怎么用罢了。” 老师的一句话引起大家的好奇心,纷纷请教。只见老师双手握拳,贴在身后,随着身体的上下轻微抖动,一边笑呵呵地说,?看明白了吗?就是这个。?大家看得一头雾水:?就这么简单?!? 老师颇有深意地说:?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在过去你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学得到,这可是千金不换的秘诀啊。? 这样一来,大家更好奇了,赶紧追问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其实古书里面都讲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要活就得动啊,关键是如何去动。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疔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疔疮好发于颜面和手足部,本病开始有粟米样小脓头,发病迅速,根深坚硬如钉为特征。医学的“疖”属本病范畴。疔疮初起切忌挤压、挑刺,患部不宜针刺,红肿发硬时忌手术切开,以免引起感染扩散。疔疮须及时抢救,疔疮如已成脓,应施行外科处理。 疔疮治疗方法: 1.刺灸法 (1)治则: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督脉统率诸阳,故泻身柱、灵台以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之经验穴,阳明多气多血,取合谷以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以清泄血热。 (2)随证配穴:根据患部所属经脉,循经取穴。生于面部属阳明经者—商阳、内庭;属少阳经者—关冲、足临泣;属太阳经者—少泽、足通谷;发于手者,可取足部同名经腧穴;发于足者,取手部同名经腧穴;高热—十宣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 神昏—人中、中冲、内关;红丝疔可从红丝止点沿红丝向起点点刺,泄恶血。 (3)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挑治法 (1)选穴:脊柱两旁寻找丘疹样阳性点,或取心俞、脾俞等 (2)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粗针挑取白色纤维样物,每次取2~4处。 (3)选穴:阿是穴。 (4)隔蒜灸法:将蒜片置于疖肿上,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灸之;每一疖灸3~10炷,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轻者灸3~4次痊愈,为防止复发应灸完1 个疗程,重者一般需2个疗程。 3.疔疮痈疖中药方剂(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请咨询医生) 中医处方(一) 【组成】野菊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

【禁忌】忌食辛辣。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二) 【组成】紫花地丁30克,蒲公英30克,金银花30克,白菊花30克,紫背天葵子30克。 【用法】水煎服。 【禁忌】忌食辛辣。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三) 【组成】鲜蒲公英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中医处方(四) 【组成】马齿苋适量。 【用法】捣烂,加井水(或冰水)调敷,中留一孔,使出毒气。 【出处】养生治病秘方集 温馨提示:中医认为疔疮主要是由火热之毒内侵,留聚于皮肉之间,使经络阻滞,热壅血瘀,肉腐成脓所致。故临床治疗尤以清热解毒,排脓拔毒,消肿止痛,凉血活血等为治疗法则。采用内服和外敷并举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好。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79415675.html,/cc/2014/0922/199988.html

脏腑用药规律

中医中药——脏腑用药规律 (2015-01-27 09:23:56) 转载▼ 玉棠:中医中药 脏腑用药规律 (一)肝 养肝血:当归白芍何首乌枸杞阿胶桑椹子 滋肝阴:山萸肉熟地枸杞女贞子憋甲 清肝热:桑叶菊花羚羊角青箱子密蒙花决明子 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泻肝火:龙胆草青黛栀子夏枯草 熄肝风:羚羊角钩藤天麻僵蚕全蝎蜈蚣地龙 疏肝郁: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元胡薄荷 伐肝瘀: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乳香没药五灵脂泽兰 益母划川牛膝

(二)胆 清胆:柴胡郁金金钱草青蒿茵陈 泻胆: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 (三)心 养心阴:柏子仁酸枣仁地黄龙眼肉丹参麦冬当归白芍龟板浮小麦 助心阳:桂枝附子薤白干姜 益心气:人参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炙甘草 泻心火:黄连木通黄芩栀子生地大黄丹皮天竺黄连翘竹叶莲子心 镇心神:朱砂琥珀珍珠母灵磁石 开心窍:菖蒲远志郁金冰片 (四)小肠 清小肠热:木通泽泻灯心瞿麦滑石赤小豆车前子赤茯苓小蓟

白茅根淡竹叶 (五)脾 补脾气: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扁豆炙甘草 温脾阳:干姜苍术吴茱萸肉豆寇半夏砂仁白寇仁白术燥脾湿:苍术白术薏苡仁半夏草蒄厚朴茯苓藿香佩兰 理脾气:陈皮砂仁白寇仁香附木香厚朴枳壳 (六)胃 益胃阴:石斛麦冬天花粉芦根沙参玉竹 清胃热:生石膏知母黄连大黄大青叶芦根 温胃寒:高良姜生姜干姜丁香草叩毕澄茄吴茱萸砂仁白寇仁 消食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炒卜子谷芽 泻胃实:大黄芒硝枳实厚朴槟榔 降胃气:沉香丁香柿蒂半夏竹茹旋复花代堵石

============== 中药口诀 消导药 消化增食欲,化食消导进,脘胀食欲减,嗳腐吐酸频。过食可消导,脾虚配健运,宿食已化热,苦寒轻泻姻。气滞食不化,理气消食呈。脾胃后天足,谷麦鸡楂神。 谷芽健脾消食积,炒用消食能养津。 麦芽和中消乳积,疏肝回乳生麦用。 健脾消食鸡内金,肿块结石亦可进。 山楂消食能行瘀,肉食积滞功最能。

益肾养元

益肾养元 简介 益肾养元颗粒是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中药新药第九类,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0050528,执行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Z1814 2005。 服后反应 1.小便中药味浓(第三天) 2.通气,放屁顺畅、次数增多(第三天开始) 3.通便,大便稀软(第三天开始) 4.肛门灼热、脱肛、便血、尿血等症缓解(七天后) 5.睡眠改善,面色红润,容光焕发(七天后) 6.盗汗、虚汗、手心足心发热得到缓解(七天后) 7.爱伸懒腰,腰酸、腰痛、腰无力缓解(十五天后) 8.遗精、梦遗、头昏目眩、耳鸣缓解,阳气充足(十五天后) 9.性生活质量提高,次数增多(二十天后) 10.视力改善、发质转好、脱发减少(二十天后) 11.女人痛经、崩漏缓解,月经正常(三十天后) 12.尿频、尿急、尿不尽得以改善(三十天后) 药理说明 何首乌 补肝,益肾,养血。治头面风疮,益气血,悦颜色,亦治妇人产后及带下诸 何首乌 疾。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何首乌还有降血脂、降血糖和抗菌作用。(WTO调查显示,由于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不规律、食品结构不合理。高血压、高血脂正向25-60岁的人群侵袭,近年来不少卓有成就的名人们都因高血压、高血脂过早的离开人世而让人们不无为之惋惜)。

狗脊 补肾养血,补气(元气)。能温养肝肾,同调百脉,疗治女子经带淋露,功效甚宏。 黄精 益气滋阴,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治脾虚面黄,筋骨酸痹无力及产后气血衰弱。 菟丝子 补肾养肝,亦柔肌肤之功用,久服则阴液足,目明。 金樱子 血崩带下,涩精遗泄。现代医学用于治疗和预防子宫脱垂。 补骨脂 子宫出血,脱发,固胎。 当归 行血、活血,为女子治疗血症要药。 陈皮 理气行气,调畅气机,使药力行而达病所。 处方作用 综上益肾养元颗粒的处方与配伍严密紧凑,协同得当。起到强肾补肝,生精血,活滞血,固元气之功用。女人久服能调理内分泌失衡,延缓各生理器官的衰老,容颜永驻。男人常服精血旺,肾气足,再现青春活力。益肾养元颗粒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常服益肾养元颗粒,保你健康没问题! 益肾养元颗粒产品的选料来看,它完全是纯正的中草药,秉承了中药取之天然精华,造福人间众生的传统,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无副作用。有病的人服用,可以治病健体,正常人服用,可以滋补强身,把治病与保健有机地融为一体,比较符合世界医学界所倡导的把治疗手段融于保健之中的新理念,可以说,它代表了21世纪的医疗保健新潮流。 为什么益肾养元颗粒能改善女人的脸色?能补充男人的阳气?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管生长、发育、生殖和调和各脏腑之间的生理活动,人的整个生命各阶段过程中,各时期生理状态的不同,决定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肾强则精气充盛,体肢轻盈,乌发黑亮,面容红润,和颜悦色。肾衰则表现为腰膝酸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医:喘证,哮证,肺胀,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

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病位存肾、肺,性质属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短气喘促,动则尤甚,呼多吸少,深吸为快,气不得以续, 汗出肢冷,兼见夜尿频数,咳甚则小便失禁,面青唇紫,舌质淡,苔 薄,脉沉细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补肾纳气。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金匮肾气丸加减:炮附片10克、肉桂末3克(冲服)、山茱萸12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沉香末5

克(冲服)、炒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而形寒肢冷者。 (2)七味都气丸:熟地黄10克、山茱萸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丹皮、泽泻各10克、五味子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气短不得以接续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喘促日久,动则尤甚,气不接续,汗出跗肿者,于方(1)中加红参10克(另炖)、蛤蚧粉12克(冲服)。若喘促面红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于用方(2)中,加西洋参10克(另炖)、麦冬12克,若汗多气逆者,再加龙骨、牡蛎各15克。若喘逆剧甚,张口抬肩,端坐喘促,或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身凉,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或模糊不清,宜急用人参、附子煎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等。 (二)外敷药物 1.三子养亲汤外熨:苏子60克、白芥子30克、莱菔子60克,将3味药炒热后烫背部肺俞穴处。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各病治疗方剂 一、感冒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 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 二、咳嗽 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 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 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 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 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 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

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 三、哮证发 发作期 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 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 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 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 缓解期 1肺虚:补肺固卫-玉屏风散(屏) 2睥虚:健脾化痰-六君子汤(六) 3肾虚: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匮) 四、喘证 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

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 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 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 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肺+屏) 2肾虚:补肾纳气 (1)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参蛤) (2)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七+脉) 五、肺痈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 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 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心悸 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补肾小知识

补肾小知识 补肾的方法 方法一: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 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方法二: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方法三:双手握拳,贴在身后,随着身体的上下轻微抖动!! 千万别小看这个动作,在过去你花多少钱都不一定能学得到,这可是千金不换的秘诀。这个方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长期 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用这个方法三到五分钟,就可以缓解一个小时连续劳动的疲劳,很适合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这个方法还适合中老年人养生,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中老年人平时动一动,肾气足了,自然腰背也就不弯了。 方法四:太溪穴 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度,不可力量过大以免伤及皮肤。对于肾炎病人,按揉后可使高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显减少。按摩虽然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仍然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方法五:关元穴(丹田),千年野山参

名中医治疔疮六个秘方

名中医治疔疮六个秘方 3.1三花二石汤 【来源】贾美华,《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各30克,红花10克,生石膏、寒水石各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2剂),日服3~6次。二煎后以药渣煎汁,以纱条浸渍 后敷患处,日换2次。 【功用】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 【方解】红丝疔多因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 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方以大剂,药简效宏,且头二煎内服,三煎外敷,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主治】红丝疔(管状淋巴管炎)。 【加减】若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克;发热口渴者,加知母、黑山栀各10克; 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加桃仁、牛膝各10克;大便秘结者,加番泻叶5克。 【疗效】治疗30例,全部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4.9天。 3.2芩连消毒饮 【来源】顾伯华,《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芩10克,黄连6克,生山栀10克,制川军9克,野菊花、半枝莲各10克,金银花12克,赤芍9克,连翘、紫花地丁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清热凉血,解毒护心。 【方解】本方以《外科正宗》方“七星剑”,与《医宗金鉴》方“五味消毒饮”,《外台秘

要》方“黄连解毒饮”化裁制方。方中以芩连为君,直折上焦心火;金银花合野菊花为治疔之圣药;连翘清上焦诸热,解毒疗疮;紫花地丁入心肝二经,凉血解毒、清热消肿,合半 枝莲清解疗毒,力专效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护心之功,用之奏效颇捷。 【主治】颜面疔疮,手足疔疮,红丝疔。 【加减】颜面疔疮,每易动风,加草河车、僵蚕合野菊花有入肝经、熄肝风之效;脓 成者,加苍耳子、桔梗、皂角刺透脓泄毒;便燥腑结改用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泄热;邪热 伤阴,去芩连苦寒,加沙参、麦冬、芦根甘寒清热;神识昏糊,加神犀丹1粒冲服,紫雪 散4.5克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化服;热毒炽盛,加广犀角15克,鲜生地60 克凉血解毒;咳吐痰血,加象贝母、天花粉、藕节炭、鲜茅根;高热痉厥,加羚羊角粉、 钩藤、龙齿。 疔疮外治可用外科蟾酥丸磨散醋调,围裹于疔疮头四周,箍围聚毒,疔头上置放药制 苍耳子虫并用千锤膏覆盖,疮头溃后外用二宝丹药线引毒外泄。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颇感得心应手。 【附记】疔疮初起,不宜切开及针挑,也不能妄加挤压,不然可以造成疔毒扩散走黄。 疔疮病发有全身症状时宜卧床休息,饮食忌荤腥发物及甜腻食品,更忌饮酒及辛辣,应多 饮水、瓜汁、菊花露等,患部应防护,避免碰跌损伤而致毒邪扩散入营。 3.3七味治疔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夏枯草、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各9~15克,蚤休6克,生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清热解毒。

五脏六腑—肾

一、认识肾(酉时最旺:17:00-19:00)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腑。” ◎主要生理机能:主藏精,主水,主纳期。由于肾先天之精,主生殖,为人体生命之本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精划肾气,肾气分阴阳,肾阴与肾阳能资助、促进、协调全身脏腑之阴阳,故肾又称为“五脏阴阳之本”。肾藏精,主蛰,又称为封藏之本。 ◎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阴膀胱经互为表里,在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与自然界冬气相通应。 二、肾的生理机能与特性: 1、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 ◎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的生理机能; 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生命之本源,是脏腑形体官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先、后天之分。 先天之精来源于父母的生殖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的构成本源,出生后,则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 后天之精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机体由脾胃的运化作用从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物质,称为“后天之精”也是脏腑之精,其作用有二:一是脏腑之精化为脏腑之气,濡养脏腑使之发挥正常的生理机能,二是将剩余的精气输送到肾中,充养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偶赖于先天之精的推动和资助,以输布全身营养脏腑及其形体官窍,先天之精也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培育及充养才能日渐充盛,发挥其生理效应。 如果肾气虚衰,闭藏精的功能减退,到导致精无故流失,出现遗精、早泄等失精的病理变化。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是肾精及其所化肾气的生理作用。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为肾气,肾精足则肾气充,肾精亏则肾气衰,因而人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以及生育能力都取决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 肾精、肾气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从“齿、骨、发”的变化体现出来,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过程,可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等。 若肾精及肾气不足则表现为小儿生长发育不良,出现五迟:站迟、语迟、行迟、发迟、齿迟,无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成人则为早衰。 肾精、肾气主生殖机能:人体生殖器官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能力等,都与肾精及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人出生后随着肾精及肾气的不断充盈,产生天癸,天癸是肾精及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 人体的性机能会随着天癸(肾精、肾气)的衰退而变化,天癸来潮,女子月经来潮,男子出现排精,说明性器官已经成熟,具备生殖能力。反之,则生殖机能衰退。 2、主水:肾主水,是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气及肾阴肾阳对水液代谢过程中各脏腑之气的功能,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水液代谢过程中,胃、小肠、大肠中的水液,经由脾气的运化转输作用,吸收并输送至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 1.1肾的生理特点 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 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肾与其他脏腑在病理上的关系非常密切,治疗肾病应从整体出发,在治疗肾脏的同时,兼治有关脏腑。如肾阴亏虚,可导致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治当育阴潜阳;肾阳虚衰,火不暖土,治当温补脾肾;水不上济,心火偏旺,心肾不交,治当清心滋肾;或肺虚及肾,肾不纳气,治当补肺温肾纳气等,皆属从整体出发的治疗。 二. 肾气丸的形成、功能主治、与历代医家运用的衍变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 中医见解 张景岳 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中医见解+张景 岳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 张景岳在方剂中联用熟地黄、当归的经验+中医见解+张景岳提出的重阳气之理论根据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其《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以下引文出处同此者均省略)中共汇集新方180余首,其中熟地黄、当归联用的方剂30首。此类方剂分布在补阵、和阵、散阵、热阵和因阵中,广泛地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熟地黄、当归联用在不同的方剂中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兹归纳如次。1 补血当归、熟地黄联用在方中用于补血者如五福饮(熟地黄、当归、人参、白术、甘草)。对于此方的适应证,张景岳说:“凡五脏气血亏损者,有此能兼治之,足称王道之最。”此方主治五脏气血亏损,故以当归、熟地黄补血,人参、白术、甘草补气。临床用于内科杂病,如虚损、非风、不寐、眩晕等(《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妇科疾病如血虚经乱、崩淋经漏不止、胎漏等(《景岳全书·妇人规》),以及小儿科疾病如慢惊风、五脏气血俱虚的假热证等(《景岳全书·小儿则》)。当归、熟地黄联用以补血的方剂尚有其它作用,如补血以抗邪,其代表方剂如五柴胡饮(熟地黄、当归、柴胡、白术、白芍药、炙甘草、陈皮);补血以调经,其代表方剂如决津煎(熟地黄、

当归、泽泻、牛膝、肉桂、乌药);补血以助产,其代表方剂如滑胎煎(熟地黄、当归、川芎、杜仲、枳壳、山药);补血以种子,其代表方剂如毓麟珠(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芎、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菟丝子、杜仲、川椒、鹿角霜)等等。2 滋补阴精当归、熟地黄联用以滋补阴精的代表方剂如当归地黄饮(熟地黄、当归、山药、杜仲、牛膝、炙甘草、山茱萸)。此方“治肾虚腰膝疼痛等证”。肾虚腰膝疼痛为肾中阴精不足所致,故以当归、熟地黄滋补阴精,当归虽为补血药,但精血可互生,血可转化为阴精,其它药品亦皆为补肾药。再如六味回阳饮(熟地黄、当归身、人参、制附子、炮干姜、炙甘草),“治阴阳将脱等证”。此方即四逆加人参汤再加当归、熟地黄。当归、熟地黄补阴精,四逆加人参汤以壮元阳,故适于阴阳将脱证。临床用于虚损伤寒、气厥等内科杂病(《景岳全书·杂证谟》),亦用于小儿慢惊风、盗汗等儿科疾病(《景岳全书·小儿则》),以及痘疹属虚寒者(《景岳全书·痘疹诠》)。此外,尚有用当归、熟地黄补阴精以抗御外邪的方剂,如补阴益气煎(熟地黄、当归、人参、山药、陈皮、炙甘草、升麻、柴胡)。张景岳说:“此补中益气汤之变方也。治劳倦伤阴,精不化气,或阴虚内乏,以致外邪不解,寒热疒亥疟,阴虚便结不通 等证。凡属阴虚不足而虚邪外侵者,用此升散,无不神效。”此方以当归、熟地黄补阴精,精足便可化气,况有人参、甘草、山药益气,佐以升麻、柴胡升陷且散邪。临床用于劳倦内伤、

自然补肾法

[转] 人体自然补肾法 [图片] ?分享 ?转载 ?复制地址 转载自师聪聪 2010年10月16日 06:33 阅读(5) 评论(0) 分类:偶然拾得来源:QQ校友 ?举报 ?字体:大▼ o小 o中 o大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 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 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

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

中医辨证治疗肾气不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中医辨证治疗肾气不固 导语:肾气不固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清长而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或夜尿增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 肾气不固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清长而频数,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小便失禁,或夜尿增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沉。 病机分析本证以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为特征。肾气虚,固摄作用减弱,膀胱失约气化失司,故小便清长而频数,以及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溺,或夜尿增多。肾气虚弱,精关不固,故男子肾气虚弱,带脉失约,任脉失养,则女子带下清稀,胎动易滑;肾气虚,脏腑经络功能减退,腰膝酸软,听力减退,面色苍白,看淡苔白,脉细弱沉。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小便异常当与膀胱湿热证辨别,但膀胱湿热证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数等湿热的临床表现;本证一般无湿热之象。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有明显的寒象与热象,本证一般无明显寒象和热象。 辨证注意点有膀胱失约以及精关不固、带脉失肩;肺肾气虚则宗气亦虚,故声音低怯;肾气虚则腰、膝酸软;胸阳不振,阳气运行不利,固摄无权,则胸闷。肢冷面青,冷汗淋漓。脉虚浮无根为阳气虚衰之危象。若阴虚体质则生内热,虚火上炎而见面赤心烦,口燥咽干,舌红,脉细数。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喘息短气,呼吸不利当与肺气虚证辨别,单纯的肺气虚证往往表现为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等肺气不利及气虚症状,一般无呼多吸少等肾不纳气见症。本证的肾虚表现当与肾阳虚、肾阴虚证辨别,肾阳虚、肾阴虚证一般无肺的见症,本证为肺肾两虚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 肝 脾 肺 肾 各主什么

心肝脾肺肾各主什么? 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心主神明 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藏神。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肺藏魄。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藏意。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肝藏魂。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肾主生殖。肾藏志。 1,【心主血脉、主神志】,【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2,【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宣发肃降】,【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主皮毛)】【在窍为鼻】 3,【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主疏泄】【主藏血】【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5,【肾藏精】【主水】【主纳气】【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主骨生髓通脑】【在窍为耳及二阴】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

教你补肾

人体自身的补肾法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足,百病除”。 人体内的左肾为阳,右肾为阴。左肾司六腑之功能,右肾辖五脏之运行。肾对五脏六腑起着至关重要的温煦(xu)、滋润、濡(ru)养、激发等作用。肾中之元气,又叫元精,是生命的原动力。肾虚则生命力减弱,各种疾病会接踵而来。肾生精,精生髓,髓壮骨,髓通脑,脑为髓海。肾亏则髓空,髓空则骨软,骨软则腰膝酸麻,牙齿脱落,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关节炎、颈椎神经痛,甚至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反应迟钝,精力下降,脱发皮皱等现象。肾阳虚衰,男人表现为阳痿、早泄、遗精;女人则带下不止,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等。中医认为,肾亏是人体疾病的根源,许多内脏疾患的治疗,应从补肾入手。中医还有个歌诀:“肝病先调肾,肾病先调肺,肺病先调脾,脾病先调心,心病先调肝”。可见个脏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体自身补肾法,就是外劳宫补肾法。具体方法是:每晚临睡前将两手背紧靠腰部,仰卧于床上,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开始时,双掌被腰压住会出现麻胀现象,3-5天后即可适应消除,双腿会感到轻松灵活。常酗酒的人,脑门还会渗出汗珠,有的腰部会出汗。这是因为人的两手外劳宫紧贴二肾后,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将肾内虚寒之气逼出,通过运行,变成汗水排出体外。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不论是晚上,还是白天,只要你躺在床上,坚持两手背紧贴两肾半小时,便可收到奇效。 若你腿脚冰凉、麻痛,可将左腿架于右脚脖子上,20分钟后,腿脚便会变热。倘若每晚再用热水泡脚,然后按摩两腿根部的“气冲”穴,并反复揉擦两脚心的“涌泉”穴,反复拍打、叩击、推揉、按摩两腰出的“肾俞”穴,则效果更佳。 坚持运用外劳宫补肾法 再加上小指头提水法的锻炼(手指头有许多神经末梢,联结五脏六腑,例如右小指头通肾,主宰生长、发育、生殖、强壮,开窍于二耳与二阴;左小指头通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的代谢,它通肺、通胃、通肾)。常练小指头提水法可以强肾。日本有些人长期用此法强肾后,70多岁还能生育。倘若再添加以膝盖逆时针走路法(走圆圈路)的锻炼,靠人体自身练出的功能,就能治好上述的肾亏、肾衰之疾患。 我的老师胡海牙先生今年已经95岁高龄了。前一段时间陪他去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基本都正常。他单位的老同事跟他见面后,开玩笑地说:“您的身体棒得跟三十岁小伙子似的,

咳喘短气的两个经方故事

咳喘、短气的两个经方故事 中医书友会第1011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上气不接下气,几乎阴阳离绝、肾不纳气的情况下不用人参蛤蚧散是不行的。”“胸中气塞,短气,上焦肺气不宣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中焦胃气不宣的用橘枳姜汤。”(编辑/王超)咳喘、短气的两个经方故事作者/王三虎 记得大约十五年前左右,我到渭南出诊,亲戚的女婿因为哮喘持续状态住院15天,三次院内会诊解决不了问题,三次抬到救护车上都没有走成,担心到不了西安。在这种情况下,恳请我回去给看病。当时我40岁不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对我也是一个考验。医院的内科主任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考上大学的,我去了以后说:“你是学长应该听你的。”他倒很客气地说:“你的经验丰富、名气大。”我看了三次会诊的病历,从最初开始按热哮辨用越婢加半夏汤,一直到我去没有改过方子,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病人面色晦暗,大汗淋漓,情绪烦躁,气短不足以息,唇红,舌质红,舌苔花剥,脉弦数。我看了以后说:“热哮是对的,但他是肝火犯肺,那要用黛蛤散,在上气不接下气,几乎阴阳离绝、肾不纳气的情况下不用人参蛤蚧散是不行的,何况他本来就是哮喘,这就是射干麻黄汤证。”我就用黛蛤散、人参蛤蚧散、射干麻黄汤三个方子合用。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

用了60g小麦,为什么?养心除烦。在这种濒临死亡的情况下,病人性情非常急躁恐惧,这个小麦确实发挥了作用。 回到西安后,第二天电话就打过来了,吃了药当晚就有效,方子没有变,五天还是七天就出院了。这是个二十七岁的小伙子,家离我老家的村子只有1.5公里,所以为我在附近建立患者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小伙子现在还好好的,以后再没有类似问题。 再有一例,是在前几年,一个亲戚的亲戚找到我家,因为是这种关系,我就让她先说。结果她几乎滔滔不绝说了近两个小时,“……到哪里看不好……到哪里又看不好。” 说完,我问:“你这啥病啊。”她说:“哮喘。”我说:“你说你哮喘,就是哮喘?”她说:“我就是哮喘。”我说:“正因为你说你是哮喘,人家教授就给你开治喘的药,所以治不好。你自己觉得气短,这是短气啊!《金匮要略》上就有胸痹心痛短气病,你这就是短气病,你为什么硬说是哮喘呢?” 说到这里我就知道机会来了,我说:“你把《金匮要略》打开,上面就有‘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实际上,张仲景是上焦肺气不宣的用茯苓杏仁甘草汤,中焦胃气不宣的用橘枳姜汤,她现在这种短气我们很难判定是上焦还是中焦,反正加起来只有五种药,我们就用原方好了,把这两个方子用在一起,五种药,六副。第二个月她又来了,我说:“怎么样? ”她说:“好了,就吃你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