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的中医临床研究新进展

冠心病健康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

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一级管理措施 1.2.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 1.2.3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 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降低和TG升高等。与肥胖相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活动和

冠心病处理流程

冠心病心绞痛入院常规医嘱 一、入院常规检查 1.急查项目: 心梗三项(科内) 全血细胞分析+血型 血气分析 DIC初筛 电脑多导联心电图(科内) 病重患者:急查胸部正位片 急查心脏彩超(申请单请请注明床边) 急查腹部B超 2.常规项目 2.1常规化验 生化全项+风湿常规+B型钠酸肽 甲状腺检查四 肝炎病毒系列+梅毒血清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测 肿瘤标志物常规(女性或男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四项 尿常规1(尿中有红细胞选做尿常规2) 便常规+潜血 普通细菌涂片+革兰染色(球/杆菌,真菌)(肺部感染选做) 细菌培养+药敏(进口)(痰或尿)×2 (泌尿系、肺部感染选做)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贫血选做) 血清铁代谢四项(贫血选做)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选做) 2.2.常规检查 胸部正侧位片 心脏彩超 腹部B超(有糖尿病者请注明) 颈动脉超声 下肢动静脉超声 经颅超声多普勒(TCD)(脑电图室) 动态心电图(临时检查,注:科内做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 动态血压(临时检查,注:科内做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 肢体动脉检查+测量(临时处置,注:医生说明×2,只下医嘱,不打申请单)冠脉CTA(冠心病选做) 心肌核素显像(静息或动态)(冠心病选做) 头颅CT、或头颅MRI(脑血管病人选做) 胸部CT平扫或增强(肺部疾患选做) 胸腔超声(胸腔积液选做)

二、常规护理 I级/II级护理(根据病情选择护理级别) 病重通知(病重患者) 低盐低脂饮食/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合并糖尿病患者) 测血压/测生命体征tid (血压不稳定/病重) 记24h出入量(病重,心功能不全患者) 吸氧2-24h/d (根据病情选择吸氧时间) 干化学血糖法测定(科内)(4/日)(合并糖尿病患者) 遥控心电监护/心电监护加氧饱和度24h/d(心律失常,病重,晕厥患者) 三、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 (1)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口服 qd(禁忌:胃肠道活动性出血、阿司匹林过敏或有不耐受阿司匹林的病史) (2)或硫酸氯批格雷75mg 口服qd(适用于消化道病史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禁忌:活动性出血,严重肝脏损伤)。 (3)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qd联合硫酸氢氯吡咯雷75mgqd双联抗聚(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梗患者)。 2.抗凝 低分子肝素量肝素钠/钙注射液 0.4ml ih q12h(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禁忌: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者,疗程7天) 3.抗缺血治疗 3.1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为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绞痛症状。 临床常用硝酸酯类药物(口服) 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剂型剂量用法 硝酸甘油 二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 普通片(消心痛) 普通片(欣康) 缓释片或胶囊(依姆多) 0.5 -0.6 mg 10一30mg 2Omg 40-6Omg 一般连用不超过3次, 每次相隔5min 每日3-4次口服 每日2次口服 每日1次口服临床常用硝酸酯类药物(静脉) 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禁忌 硝酸甘油注射液 二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爱倍)5mg/1ml 10ml/10mg 开始剂量为5 μg/min,可每3~5分钟 增加5 μg/min,如在20 μg/min时无效 可以10 μg/min递增,以后可20 μg/min。患者对本药的个体差异很大, 静脉滴注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 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 调整用量。 1~2 mg/h开始静滴,根据患者的反应 调整剂量,最大剂量通常不超过为8~ 10 mg,当病人出现心衰时个别病例,可 达50mg/h 禁用于心肌梗塞 早期(有严重低 血压及心动过速 时)、严重贫血、 青光眼、颅内压 增高和已知对硝 酸酯类药物过敏 的患者。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综述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其病死率高,危及人们生命健康。临床治疗冠心病有多种方法及手段,其中介入治疗较为常见,其具操作简单、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于紧急情况下可达到快速重建、开通血管的目的。本文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分析其目前现状,并对其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标签:冠心病;介入治疗;研究进展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出现狭窄、堵塞或痉挛所致心肌缺血或坏死引起的心脏病[1]。自1997年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后,其标志冠心病进入介入治疗的时代,冠心病以提高心肌血流灌注、开通冠状动脉管腔为治疗原则,有效提高疗效,减少冠心病病死风险[2]。本文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作如下简要分析。 1 冠心病介入治疗现状分析 1.1 血管介入治疗 对于冠心病患者行血管介入治疗,临床医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血管解剖知识,采用1~2 mm穿刺针,经人体表浅动脉行穿刺进入血管系统,通过血管造影机引导,将导管送至冠状动脉开口部位,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可呈现血管情况,于血管内治疗患者病灶。祝瑜[3]研究指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经股、桡动脉穿刺介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显著,且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少。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近年来,PTCA手术不断完善,手术适应症扩大,是冠心病介入治疗基本方法。在PTCA手术基础上,有许多新的介入技术兴起,其中有一部分已广泛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疗效良好,主要为以下几种: 1.2.1 溶栓治疗 经冠状动脉注入溶栓剂,如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可用于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促使心肌血流恢复灌注,缩小病灶梗死范围,减小患者死亡率[4]。 1.2.2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采用金属支架在病变血管内壁支撑,以向外扩张塌陷或狭窄血管壁。置入支架后,新生内皮细胞可覆盖支架外表,最终将支架全包于血管壁内,血管保持支撑开放状态。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极大进步,其可保护复杂冠状动脉解剖患者安全,适用于预示急性冠状动脉阻塞的危险患者[5-6]。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道,我国居民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100万,且死亡率继续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例数为753142例。近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不断开展,相应的指南和推荐也不断更新。现将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新进展总结如下。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休克的新策略 1.新诊治策略成为了标准 在血管入路选择方面,RIFFLE ACS、STEMI RADIAL、MATRIX 以及RIVAL研究亚组分析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患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此外,RIFFLE ACS和RIVAL研究亚组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的死亡率。是否经桡动脉入路适合所有的STEMI病例?其实不然。再灌注的时间是STEMI治疗的关键,导管的直径也影响血管

入路的选择。在心源性休克、动静脉瘘、老年患者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是更好的选择。 在支架选择方面,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远期血栓发生率增加;第二代DES比金属裸支架(BMS)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18年DES成为直接PCI的标准选择。 抗血小板药物P2Y12拮抗剂的应用,ATLANTIC研究发现,早期使用P2Y12拮抗剂获益更大。TRITON STEMI和PLATO STEMI研究结果建议使用强效的P2Y12拮抗剂。PEGASUS研究建议在特定患者延长 P2Y12拮抗剂的使用时间。 2.新诊治策略改变了标准 血栓抽吸的应用:既往共识推荐在直接PCI时常规进行血栓抽吸。2008年发表的TAPAS试验结果显示,PCI术中进行常规血栓抽吸可改善STEMI患者的再灌注;而2013发表的TASTE试验结果显示,常规血栓抽吸并没有降低患者30天或1年死亡率;2015年发表的TOTAL试验结果显示,血栓抽吸术并没有减少180天内发生死亡、再发栓塞、心源性休

冠心病病例分析

第1题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不包括 A、急性肺动脉栓塞 B、心绞痛 C、急性心包炎 D、心律失常 E、主动脉夹层 正确答案是:D 【病例摘要】男性,60岁。心前区痛一周,加重二天。一周前开始在骑车上坡时感心前区痛,并向左肩放射,经休息可缓解。二天来走路快时亦有类似情况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含硝酸甘油迅速缓解,为诊治来诊,发病以来进食好,二便正常,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150-180/90-100mmHg,无冠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吸烟十几年。1包/天,其父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 T36.5℃,P84次/分,R 18次/分,Bp180/100mmHg,一般情况好,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心界不大,心律84次/分,律齐,无杂音,肺叩清,无罗音,腹平软,肝脾为触及,下肢不肿 【分析】 一、诊断与诊断依据(8分) (一)诊断 1.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初发劳力型) 心界不大,窦性心律心功能Ⅰ级 2. 高血压病Ⅲ型(3级、极高危险组)血压达到3级,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80mmHg)而未发现其他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有心绞痛病 (二) 二、鉴别诊断(5分) 1.急性心肌梗死 2. 反流性食管炎 3. 心肌炎、心包炎 4.夹层动脉 瘤 三、进一步检查(4分) 1. 心绞痛时描记心电图或作Holter 2. 病情稳定后病程大于1个月可做核素运动心肌现象 3. 化验血脂、血糖、肾功能、心肌酶谱 4. 眼底检查,超声心电图,必要时冠状动脉造影 四、治疗原则(3分) 1. 休息,心电监护 2. 药物治疗:硝酸甘油、消心痛、抗血小板聚集药 3. 疼痛仍犯时行抗凝治疗,必要时PTCA治疗。

冠心病健康管理方案

土门镇中心卫生院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根据《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进一步促进我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更好地为各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病人作好服务,同时为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防病治病方面的简、便、廉、效,群众认同性高的优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普及冠心病的中医药保健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水平,树立占用疾病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用中医药对冠心病人进行保健指导,减缓其疾病进展。 二、工作方法: 1、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来院服务指导的方式为该类病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以及情态、运动、饮食、作息、治疗等方面的保健指导。 2、按每年体检和访视进行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价。 三、工作小组:由公共卫生科人员组成管理小组。 四、防治实施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一)、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2、一级管理措施 (1)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2)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为宜。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69872113.html, 冠心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赵玺睿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各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临床上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对症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次数,保证用药安全性。本文就近年有关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4-0279-02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1】。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为死亡例数居各疾病之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2】。本文将结合既往冠心病的诊断治疗策略和国内外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和相关指南,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对冠心病的治疗用药策略进行总结,进而降低我国冠心病的死亡率。 1 冠心病的现状 根据WHO冠心病分型可以分为五型: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国际上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以脑力劳动者居多,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已成为欧美国家最多见的病种。在我国【3】,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最新的文献显示,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約为 100.86/10万,农村居民为98.68/10万,与2012年(分别为93.17/10万,68.62/10万)相比明显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现了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压,血清等,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研究发现更多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相关因子、基因多态性和心理因素【4】。 2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5-7】 2.1减轻症状及改善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等。 2.1.1β受体阻滞剂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40岁以上常住居民中冠心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冠心病筛查 1.对辖区内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就诊时为其做心电图。 2.对第一次发现休息时心肌明显缺血,并有下列三项其中两项: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可初步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可疑冠心病:有可疑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并有下列三项中两项者:40岁以上、高胆固醇血症、休息时或运动后心电图可疑。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纳入冠心病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冠心病患者,及时转诊。 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做一次心电图,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冠心病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 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心绞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 4.询问患者症状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胸痛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 (2)对第一次出现胸痛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

病例分析——冠心病

第三章病例分析——冠 心病 概述 1.概念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功能改变(如痉挛)导致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机制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和炎症。 2.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本病是多因素作用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主要有:①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的减低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②高血压;③糖尿病;④吸烟;⑤遗传因素;⑥体力活动减少;⑦年龄;⑧性别:男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女性;⑨酒精摄入;⑩其他因素:a.肥胖b.A型性格c.血液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等。 3.临床分型 ①无症状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肌病;⑤猝死。 (一)心绞痛 诊断要点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发作情况。 2.症状 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特点为: ①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急、过度兴奋等)所激发。 ②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有手掌大小范围,界限不很清楚。 ③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 ④放射: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⑤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后在3~5min内逐渐消失,一般不超过15~30分钟。 ⑥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 3.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等。 4.体征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检通常无特殊异常发现,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缺血发作时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 5.辅助检查 1)心电图 ①静息心电图检查: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一半是正常的,最常见的心电图异 常是ST-T改变,包括ST段压低(水平型或下斜型),T波低平或倒置,但ST-T改变在普通人群常见。 ②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常见ST段压低0.1mV以上,发作缓解后恢复。 ③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负荷试验,药物负荷试验 ④动态心电图(Holter) 2)放射性核素检查 3)冠脉CT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冠心病的社区管理 一、管理分层 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状况可分为: 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2、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的患者 3、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 4、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二、随访管理 表一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2 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3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表4 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随访与管理内容

三、转诊指征 (一)转出 达到下列转诊条件之一的患者,应及时转到综合医院专科治疗: 1、首次发生心绞痛 2、无典型胸痛发作,但心电图ST-T有动态异常改变 3、首次发现的陈旧性心肌梗死 4、可疑心肌梗死 5、不稳定心绞痛 6、有新近发生的心力衰竭 7、正在恶化的慢性心力衰竭 8、需要调整防治方案者 (1)心率失常治疗药物的调整 (2)经强化药物治疗但仍有一般活动明显受限 (3)需要药物治疗的危险因素控制不理想 (4)需要接入治疗 (5)需要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6)抗凝治疗药物调整 9、需要作进一步检查者需要做运动试验、核素成像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多层螺旋CT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 10、病情稳定的患者,定期到专科的常规随访 11、病人要求转诊 (二)转入 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惯性并慢性心衰、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出院后转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随访和管理。 四、冠心病社区管理的评价指标 1、规范管理率 是指实施规范管理的冠心病患者(达到表1-表4随访和管理要求)人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规范管理率=规范管理的冠心病人数/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人数×100% 2、冠心病事件率 是指年内发生冠心病事件数占年初登记管理的冠心病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冠心病事件是指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重建术、冠脉搭桥术和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陈纪言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冠心病低发区。根据MONICA研究资料表明,在26个被监测国家中,我国冠心病死亡率除日本外属最低。但是,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并不容乐观。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人也逐年增多。在一些城市已成为常见病。所以,在我国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掌握冠心病的现代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一. 冠心病的诊断 冠心病是我国误诊率最高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冠心病误诊率高达30~40%,部分基层医院误诊率高达50%,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与此同时,不少的冠心病人被漏诊。 (一). 我国冠心病误诊率、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1.没有可操作性冠心病诊断指引。 2.概念模糊不清,如“隐性冠心病”、“早期冠心病”等。 3.臆测性诊断,仅根据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仅根据患者胸闷症状、或根 据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等,就轻率的诊断为冠心病。 4.对负荷实验重视不够,临床应用不够普及,每年进行负荷实验例数不多,却 有大量病人诊断为冠心病。 5.放射核素心肌扫描假阳性率较国外资料高,需总结经验。 6.冠脉造影普及率低。 (二). 冠心病诊断应根据: 1.详细病史询问; 2.心脏负荷实验; 3.危险因素分析; 4.临床综合分析判断。 5.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强调综合分析,如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对拟诊为心绞痛者,其特异性为70~75%,敏感性为85~90%。但如果结合病史,患者为典型心绞痛者,运动实验特异性高达90%;而不典型心绞痛者,特异性仅为50%。绝经前女性活动平板假阳性率高,可达60~70%,应予重视。 (三).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高质量的影象可清楚分辨小致 1.0mm的血管。由于冠脉造影技术已非常成熟,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不但使诊断明确,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

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 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7 1、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是高血压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心率快慢常作为评估交感神经活性的 简易指标 2、心率增快伴随着血压升高和靶器官损害,而且心率增快是一项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3、我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定义在:静息心率>80bpm,或者24h动态平均心率> 75 4、对于高血压患者(无心血管合并症,如HF、CAD),首选血压达标兼顾心率管理。合并 冠心病、心衰应按相应指南控制到靶心率 5、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失衡的标志:HR增快和HRV减低 6、HRV(心率变异性)增高反映副交感活性增强,降低反映交感神经活性增强 7、我国1/3以上高血压患者,H R≥80bpm 8、交感神经活动未能正常化是高血压治疗中的“残留风险” 9、基线心率增快者,发生持续性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是正常心率者的2倍 10、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与微量白蛋白尿和主动脉僵硬度显著相关 11、高血压患者心率增快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增加 12、心率是与血压相关最强的参数之一 13、夜间心率相比白天心率对心血管事件风险及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更高 14、清晨心率增快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15、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可以从降低高心率治疗中获益 16、欧洲高血压伴心率增快专家共识2016推荐心率干预切入点为80——85bpm 17、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随着心率增快而升高,心率每增加10bpm,血 压升高1.7/1.1 18、心率60——79bpm血压达标率最高 19、有合并症的高血压心率控制目标 心衰<70 房颤<110 冠心病55——60 急性主动脉夹层50——60

心绞痛病例分析

循环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劳力性心绞痛 【主诉】阵发性劳力性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个月。 【病史】 1.病史概要陈××,男,66岁。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2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2年前开始上4层楼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呈闷痛,伴左上肢酸痛,每次持续几十秒至1分钟,休息约l分钟可缓解,每个月发作1~2次。2个月前开始在用力、情绪激动时出现心前区闷痛,持续达10分钟,伴冷汗、头昏、乏力,同时有整个左上肢酸痛或不适,心前区疼痛与左上肢疼痛同时发作、消失,有时左上肢疼痛较心前区疼痛先发l~2分钟,经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或“消心痛片”3~5分钟方可缓解,每个月发作5~6次。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不详。嗜烟(20支/天,30年),少量饮酒。 2.病史分析 (1)在病史采集中,重点强调疼痛的诱因、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放射痛及缓解方式,以完全了解胸痛的特点。通过对胸痛特征的仔细了解,大致可以确定劳力性心绞痛、心肌梗死、胃食管反流症、心包炎、肺梗死、主动脉夹层可能。 (2)进一步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要侧重于以下疾病的鉴别。鉴别要点:用力或情绪激动后心前区闷痛或压榨性疼痛,逐渐加重,但不向下扩展者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或恶化型心绞痛;胸痛在平卧位缓解而坐位尤其是前倾位加剧则考虑心包炎;疼痛与呼吸有关考虑胸膜炎;当胸痛合并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时高度怀疑肺梗死;当胸痛多发生在饭后,且卧位时加重,这提示是胃食管反流症。 (3)本病例的病史特点:①男性,有高血压和吸烟史,且血压控制不祥;②用力和情绪激动时出现胸痛;③胸痛的特点为持续性闷痛,伴左上肢放射,服用消心痛或休息可缓解,服用速效救心丸有效。 【体格检查】 1. T 36.6℃,P 70次/分,R l8次/分,Bp l68/96mmHg。 神清,眼睑无苍白,口唇无发绀。颈软,颈静脉不怒张。胸廓无叩压痛,双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扩大,心率70次/分,心音有力,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扪及肿大。颈、脊柱、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 2.体检分析 (1)本病例的查体特点:除血压高以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2)本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表现,但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满意,近几天疼痛加重,需要排除主动脉夹层,但由于血压高不突出,且疼痛特点不是突然剧痛,所以主动脉夹层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肺部无阳性发现,胸痛与呼吸节律无关,胸廓无叩压痛,可相应排除胸膜炎、胸廓疾病。腹部查体无阳性发现,胃食管反流症的可能性不大。 【辅助检查】 1.结果 (1) 心电图:窦性心律,V5、V6 ST段近似水平下移0.05~0.075mV,T波低平。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l20g/L,白细胞5.2×109/L,血小板255×109/L;尿常规:蛋白阴性,镜检未见异常;尿素氮5.1mmol/L,肌酐115μmol/L,空腹血糖4.98mmol /L,总胆固醇5.95mmol/L,甘油三酯2.17mmol/L。,磷酸激酸酶同工酶(CK—MB)13U/L,肌钙蛋白I(cTnI)0.01ng/L。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新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左右,每周4~5次,以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4月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68岁住院号:13070295 时间:2014年4月29日7PM 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 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 今天我们对一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病例讨论,患者xxx,女,68岁,因"反复上腹胀5年,心累3月,加重10天"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老年女性,慢性起病,病程长。 2、5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上腹胀,与饮食无关,平卧时明显,坐位时减轻,无晕厥及黑蒙,无喘息、咯血,无胸闷、潮热、盗汗,无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3月前,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心累明显,伴双下肢水肿,到双路镇卫生院以"慢性胃炎"治疗后无好转。10天前患者心累加重,夜间不能平卧。 3、既往史:2年前于我院诊断为"高血压",最高血压160/98mmHg,口服药治疗。1年前于我院诊断为"2型糖尿病",口服药治疗。 4、查体: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49/87mmHg,一般可,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稍低,闻及少许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5cm处,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怀疑前间壁心肌梗塞,ST-T异常。心肌酶谱:正常。血脂:TG 2.06mmol/L,CH 5.56mmol/L,HDL1.69mmol/L,LDL3.22mmol/L。随机血糖:18.3mmol/L.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全心衰,1.1.1双侧胸腔积液,1.2心功能Ⅲ级;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全心衰,1.1.1心功能Ⅲ级,1.2双侧胸腔积液;依据:患者老年女性,慢性起病,病程长,以反复上腹胀5年,心累3月为主,伴双下肢水肿。查体:T36.5℃,P96次/分,R20次/分,BP149/87mmHg,一般可,巩膜无黄染,无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阴性。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强,叩诊呈浊音,双肺呼吸音稍低,闻及少许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内1.5cm处,叩诊心界不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无腹壁静脉曲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扪及,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5次/分。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怀疑前间壁心肌梗塞,ST-T异常。心肌酶谱:正常。诊断明确。 2、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既往史明确,最高血压160/98mmHg,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个危险因素。 3、2型糖尿病:既往史明确。随机血糖:18.3mmol/L。 鉴别诊断:高血压心脏病:有高血压病病史,心脏彩超可见室间隔或左心室室壁增厚。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冠心病的预防知识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始发于少儿期,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机会。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危险因素的干预。预防冠心病可采用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人群两种预防策略。前者是通过改变某个人群、地区或国家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关的生活行为习惯、社会结构和经济因素,以期降低人群中危险因素的均值;后者是针对具有1个或1个以上公认的(如高血压、吸烟等)与冠心病有明确因果关系的危险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目前公认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现吸烟〉10支/日)、高血压、高血脂、重度肥胖(超重〉30%)、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周围血管阻塞的既往史。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3个危险因素。除性别、年龄和家族史外,其它危险因素都可以预防和治疗。 冠心病病变始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要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强运动量。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糖和血脂。大力宣传戒烟活动,特别是要阻止儿童成为新一代烟民。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 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 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 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 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 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 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 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三、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好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据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

冠心病中医保健方案

冠心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方案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中医称为胸痹。冠状动脉供应心脏自身血液,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冠心病已成为当今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其一项“金标准”,但行此有创检查者还是少数,更多的冠心病的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这也给冠心病的健康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1 冠心病的一级管理 1.1 一级管理对象对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存在,但尚未确诊冠心病人群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维持稳定,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致残率[。目前,已经确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达300 种以上。主要因素分为不可变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和可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体育锻炼、饮食等)。对可变因素的干预重点在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管内皮溃疡面形成,阻止脆弱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栓,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而干预方式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更多的危险因素需要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冠心病的一级管理即危险因素的管理。 1.2 一级管理措施

1.2.1 戒烟临床研究显示,吸烟能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0%,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与吸烟量直接相关。吸烟还与血栓形成、斑块不稳定及心律失常相关。对于所有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均需详细询问吸烟史。对于这个危险因素的控制多用于发病前的预防性措施,对高危人群及患者宣传吸烟的危害,协助其完全戒烟并且避免被动吸烟。已有一些行为及药物治疗措施,如尼古丁替代治疗等,可以协助其戒烟。 1.2.2 适量运动运动应尽可能与多种危险因素的干预结合起来,成为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目前有资料显示,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运动耐量,减轻同位素显像的缺血程度及动态心电图上的ST 段压低[6]。以症状限制性有氧运动为主,运动方式有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每次20~30 min,逐渐延长至40~60 min 左右,每周4~5 次,以能耐受、感觉舒适为宜,运动过程中自测心率以达到(170-年龄)次/min 为宜。 1.2.3 减轻体重按照中国肥胖防治指南定义,肥胖指体重指数(BMI)≥28 kg/m2;腹形肥胖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肥胖多伴随其他促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胰岛素抵抗、HDL-C 降低和TG 升高等。与肥胖相。减轻体重(控制饮食、活动关的冠心病危险的增加多由上述危险因素导致[8]和锻炼、减少饮酒量)有利于控制其他多种危险因素,是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健康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1.2.4 控制饮食摄入高脂肪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过量糖、过量盐和高热量的饮食易致冠心病,特别是长期食用饱和脂肪酸或动物

2021冠心病诊疗挑战及进展(全文)

2021冠心病诊疗挑战及进展(全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1100万。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特别是农村近几年来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速[1]。中国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从2005年开始,AMI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6年AMI死亡率城市为58.69/10万,农村为74.72/10万。大陆地区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保持稳定增长。PCI术后患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直接PCI比例逐年增长[1]。优化冠心病诊疗方法、直面当前冠心病领域的困境及挑战是当代心血管病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冠心病诊断新理念、新手段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议(ESC 2019)上公布的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指南摒弃了既往稳定性冠心病的说法,首次提出了“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念[2]。这一概念的转变体现目前对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

机制的深入认识,强调了疾病持续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病理生理学特点。CAD病程呈现动态性、进展性,尽管冠状动脉疾病在急性事件之间往往是“稳定的”,但潜在的疾病状态却并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以随风险因素、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控制情况而发生变化(进展、稳定、退化)。冠心病的诊断方面,新指南提高了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推荐级别。更为重要的是,新指南强调了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冠心病临床可能性选择诊断方法的重要性,提示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摒弃“one size fit all”、“一刀切”的做法。 几年来,随着对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以及诊断技术的更新及发展,冠心病诊断的重心逐渐从解剖学评估向功能学评估方向转变。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的“金标准”,其在临界病变、多支病变、弥漫病变等方面治疗策略的指导价值已被广泛证实。但FFR因其有创性、需动脉注射腺苷、价格昂贵等方面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普遍应用。FFR-CT的出现打破了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有创性的困境。FFR-CT 是基于现有的冠脉CTA影像,利用流体动力学的原理,计算出血液的流速和压力,从而换算出三维的FFR数据,该技术相对无创,同时不需要血管扩张药物,也不需要价格昂贵的压力导丝。然而,FFR-CT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包括:血流动力学模拟算法造成模型的偏差;运算较为复杂,耗时较长;对CCTA图像质量要求较高。基于此,北京安贞医院周玉杰教授团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生理功能评估的方法——深脉分数(DEEPVESSEL FFR)。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