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实践,其中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实践的需要决

定一个理论的产生,社科工作者必须把实践的需要作为自己研究的出发点,而不能就理论研究理论

方法论:立足于实践的需要研究理论,需要理论工

作者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生活,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时代的走向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3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时代

的声音,理论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表现在善于提出问题,应该以问题为中心.方法论:有社会担当意识、有历史责任意识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十分重视研究那些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和前沿问题,这对于从全局上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

1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理论不

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经验是感性、具体、零碎的需要总结、去粗取精、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再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原则只

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研究问题不应该从概念、定义或者主观想象出发,而应从实际出发.

3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总结

经验,坚持观察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搜集材料要全面,有重点,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内部的和外部的,在此基础上抓住本质.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回归实践)1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必须为实践服务,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确定性,就是只能以实践的结果论是非,不确定性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伪证一切认识.我们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起来.

(2)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要具有批判的精神.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客观世界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持批判的精神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3)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完整准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觉.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第二章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A产力系统.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系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包括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运筹性要素.实体性要素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渗透性要素由科学技术构成.运筹性要素是由劳动分工、协作、生产管理构成.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主体性要素,以劳动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在生产力要素中具

有重要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

B产关系系统.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关系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指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2、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指生产资料所有者与劳动者、不同分工的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相互交换活动的关系.3、产品的分配关系,指的是社会产品归谁占有、由谁支配. C上层建筑系统.建筑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意识形态总和,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由政治法律设施

和政治法律制度组成,包括政权机构、等.思想上层建筑、是由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等社会意识形式.政治上层建筑以思想上层建筑为指导,思想上层建筑受到政治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 D人口系统.包括人口的数量、质量、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和区域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等因素.是构成人

类社会的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F自然环境系统,指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由自然资

源和气候条件构成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一)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思想不仅体现了社会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突出了社会系统自我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性质.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机体的骨骼,血肉是上层建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机整体.

(二)经济社会形态.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标准对社会形态作出的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三)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岁社会形态的划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等技术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研究社会体统的重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整体研究,阐明各种社会要素之

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做到统筹兼顾.

2结构性原则.结构是系统中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系统的功能也就必然发生变化.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通过优化结构的设计促

进社会整体的发展.

3层次性原则.层次是指在系统中不同的组成部分依次隶属的等级关系.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进行社会系统的层次分析,重在在于研究系统各个层次上的特有属性和特殊规律.研究各个层次上质的差异性,进而揭示出其各组成要素所不具有而为系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

4开放性原则,系统具有开放性,即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正是通过交换,使系统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从而实现从无序向有

序演化..

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一、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预测题)

(1)先摆原理(见后①矛盾的普遍性②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2)和谐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一种状态,一种过程.和谐社会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矛盾同一性与和谐是不同的.和谐绝不意味着只有矛盾同一性.和谐是同一性占主导地位,对立面之间良性互动.(3)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指各种社会矛盾的双方处于相互助益而不是相互折损的状态.它不是以排除矛盾为前提,相反,恰恰是以承认矛盾为前提,以正确解决矛盾为基础..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1)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2)社会矛盾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3)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矛盾系统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

矛盾同旧社会相比,只是性质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罢了.自觉认识和自觉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表现,社会主义改革正是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为前提的.

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1注重研究不同领域矛盾的特殊性.2注重研究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的特殊性.3注重研究矛盾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4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的特殊性,按其性质和斗争形势不同,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通常只能采取对抗的斗争形势去解决,而非对抗性矛盾,是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通常是通过非对抗的斗争形势去解决.社会主义社会敌我矛盾主要是通过专政的方法去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则应视具体情况,采取说服教育、民主、利益调节和统筹兼顾的方法等去解决.

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一)利益矛盾与利益分析方法.

(1)追求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原始动因.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覆盖社会各个领域的矛盾,在社会生活中无不表现为具体的利益矛盾. (2)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要求人们科学分析各个社会主体思想行为背后的利益动因,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利益关联,分析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倾向、利益关切和利益诉求等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利益评判、表达、协调、补偿机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冲突.

(3)利益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利益分析方法仍然是认识和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二)阶级矛盾与阶级分析方法.

1利益矛盾是阶级矛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及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由其阶级利益所决定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及其思想倾向,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三)阶层矛盾与阶层分析方法.

(1)阶层有两层含义:①是指同一阶级内部按照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相关标准划分成的社会群体.②是指按照某种特定标准如谋生方式、从业范围、社会地位等而区分的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社会科学研究,不仅要重视阶级分析,还应当重视阶层分析.

(3)马克思主义的阶层分析方法,要求科学的分析各阶层的形成过程,分析各阶层的经济地位、思想状况、政治主张、利益诉求,分析社会各阶层的现状、历史及其社会影响,寻求有效化解各阶层间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的途径和方法.

在有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只有把阶级分析与阶层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全面观察和正确认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和现状,为认识各类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必要的基础.

第四章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二、社会过程的呈现及特点.

(一)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是连续性与非延续性的过程,.只有不间断的量的积累,才有间断性的质的飞跃. (二)人类社会历史过程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道路是曲折迂回的.反对历史循环论和历史直线论.坚持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历史辩证法,;同时在时间中自觉走曲折前进的道路.

(三)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自觉选择性.这种选择包括选择实践目标、手段、方法等.主体选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对于实践活动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2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

⑴时间的客观性决定了社会的客观性.⑵人的选择要受到现实和既定的生产力状况的制约⑶人类历史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都是对规律的反应和内化.⑷历史是一个合力.①体现了一种必然性②是一种非意志的结果③是一种群体效应④包含着个体的参与.

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方法.

(一)历史要坚持过程论的思想.要把历史事件和人物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中分析,不能用个人好恶去塑造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历史的真实包括历史本质和历史规律的真实和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既要反对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肯定一切的历史复古主义.(二)科学预见的方法.1、科学预见的可能性是(1)、社会历史过程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透过偶然认识必然.(2)、现实决定着未来.2、科学预见的必要性.(1)对未来的预见会影响和冲击现实.(2)可以通过对自然和社会过程的认识和把握增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必然性,避免盲目性.

第五章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

活动过程.现实的人.从人类总体角度,有“历史中现实的人”“当下现实的人”和“未来的现实的人”.从个体的角度说,有不同社会关系中的人和不同成

长阶段的人.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内容由现实的人

的能动的历史活动构成.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包

括以下四个内容:1、生产维持自己生命所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资料;2、满足新的需要所进行的再生产3、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4、人们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中,也生产着他们的社会关系,经济政治和思想的关系.

(三)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状况的尺度.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中心环节和最高目标..马克思按其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个人尚未成熟,自主实践活动能力极其微弱,人与人之间互相依赖.2、“物的依赖关系”阶段.人一定程度有独立性,但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受到物的支配..3、“自由人的联合体”阶段,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高度提升,人们摆脱了对人和物的依赖,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识社会中的人.认识人的本质,必须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社

会作用与社会历史环境有机统一起来.社会共同体

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体现

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并非所有的社会共同体都能促进个人的发展,社会共同体有虚假共

同体和真实共同体之分.真实共同体低符合全体社

会成员的根本利益,,虚假共同体是指某一阶级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所建立的社会共同体.社会进步是

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和真实性不断实现

的过程.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性发展.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在于消灭阶级、消灭私有制和消灭强迫性分工,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盛和人们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共产主

义社会,即“自由人的联合体”.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每一个社会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都有其作用,但作

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集中表

现在三个方面:1、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并且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研究社会历史必须把人民群众的决定作用同杰出

人物的重打作用结合起来,给社会历史全面、科学的解释.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1、阶级分析的方法.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都是一定阶级的社会成员,该使我们在社会现象中抓住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线

索.2、历史分析的方法.历史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既要肯定历史贡献,又不忽视历史局限,3、辩证分析的方法.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评价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既要看到前半生,又要看到后半生,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不要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第六章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

一、真理与价值

(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追求价值的活动,但不完全是一种主观现象,因为:1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包含了主观性但不归结为主观性,而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2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

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决定的.3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

(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认识社会想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指导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

(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

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一)社会认知的特点: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

(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只有研究者近距离的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活动,

才能真正地把握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进

而如实的进行事实描述.

(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为了从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是社会分化与整合在人们意识的思维中

的体现与自觉.

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进步的评价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

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可以衡量的客观力量,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 (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保准之最高.

第七章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一、“世界历史”的两重性: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1、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落后国家一方面在相互交往中吸收先进国家的成果,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这些国家由于资金、经验和管理人才的缺乏,并处在国际分工体系下游,又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限制和干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合理发展.2、在世界历史的条件下,一方面,世界性普遍交往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升了人们的能力,为个人成为世界历史性个人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个人越来越受到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力量的支配,成为生产和交往的必然性的奴隶.3、在世界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通过世界范围的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虽然获得相当程度的缓解,但另一方面,其向全世界扩张的过曾中又聚集着世界性的反动力量. 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

(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新阶段.到目前为止,世界历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资本主义文明中心的侵蚀、扩张以及英国霸权地位和单一中心的确立.二、资本主义中心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三、两极对立的冷战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形成了参与全球发展过程的活动主体多极化的局面.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新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是指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员、商品、信息等全球性流动和经济活动国际合作的全球性

展开.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市场贸易活动的主体,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国际经济组织对国际经济秩序的维护起着重要作用.

(2)特点1、经济发展的整体相关性. 2、经济发展的多极主体性3、区域性组织和世界性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

(3)内在矛盾

.1、国际性剥削造成世界范围内两极分化内的两极分化.2、信息鸿沟日益加深.3、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各自利益,利用金融、意识形态和其他手段,插手甚至直接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事务,激化了这些国家的内部矛盾以及与发达国家的矛盾.4、“全球性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矛盾的表现,更是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人与人之间矛盾导致的后果.5、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环节众多、规模巨大,产生了全球性的经济部确定性和巨大风险.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1、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世界市场的全球性扩展,使各个国家都处于世界范围的开放和竞争中,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使得每个人都能直接面对人累文明的全部成果,实现个体与累的双向互动;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风险也需全球合作才能解决;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才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世界性眼光、开放性心态思考自身发展问题,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与政治多极化、文化交流与文化多元化等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1)首先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与其在不同民族国家那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关系(2)其次是世界性交往中交往原则和规范的统一性与各自利益诉求之间差异性的关系.

(3)再次是人类发展方向的统一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

4、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科学把握世界历史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不能离开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世界历史主要是由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主导的.但随着生产力和世界性交往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历史必将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所主导.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较量,表现了世界历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社会主义作为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事业,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形态,其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多样的,其前景必然是光明灿烂的.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的关系.1、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通过阐发“世界历史”观预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尽管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在世界上占据全面力量优势,在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长远看,以历史眼光看,坚持与时俱进、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少变多,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竞赛中终将胜出.全球化最终必将汇入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类历史最高发展阶段——共产主义世界大同之中.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的“世界历史观”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2、跨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更加波澜壮阔,顺之者昌,逆之者衰.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谁也无法鱼与熊掌兼得,只有机遇,没有挑战,只有发展,没有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任何机遇只有在挑战中发现、任何发展也只有在与风险相抗击中争得.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外力,调整发展战略,以争得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应对“入世”后面对的严峻挑战,以争取获得更大发展机遇,并且能在本世纪中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腾飞的宏伟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库(B)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观是(D ) A.对社会发展的根本看法B.辩证思维的基本观点 C.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D.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D ) 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 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 C.哲学就是世界观 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的问题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的问题 D.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自身生产的关系问题 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B )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是否承认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5、尼采哲学是(D ) A.经验论 B.唯理论C.唯实论 D.唯意志论 6、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实质上是(C ) A.唯物主义观点 B.实践第一观点C.经验论的观点 D.反映论的观点 7、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映的特性,这是(A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B )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矛盾性 D.是否承认世界的存在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D )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辩证统一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统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联系问题上的(B ) A.唯物论 B.辩证法C.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 1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13、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是(B ) A.肯定和否定 B.量变和质变C.运动和静止 D.同一和斗争 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 A.事物的变化是否突破“度”B.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C.事物是否发生数量增减D.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 15、现象和本质是揭示(A ) A.客观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在联系的相互关系的一对哲学范畴 B.真象和假象关系的一对范畴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一对范畴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 一、唯物的观点 1、世界是物质的(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绝对、无限;相对、有限的统一) 3、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可知论 二、辩证的观点 1、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恩格斯)——辩证法基本思想 2、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辩证法总特征 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普遍性、特殊性;内因、外因;主要方面、次要方面;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②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4、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原因、结果;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现实性;内容、形式;本质、现象 三、实践的观点 1、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特点 2、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4、真理:客观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四、实事求是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五、生产力是最革命因素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六、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的观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七、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路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八、阶级的观点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九、资本主义一定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 2、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3、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条件:人(工人阶级)、财(社会财富)、物(社会化大生产) 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理想的观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共产主义的性质: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物质财富极大丰富;②实行社会公有制和按需分配;③经济的计划调节管理和商品经济的消失;④阶级的消灭和国家自行灭亡;⑤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⑦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2018年版)

2019年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复习资料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0) ①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③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④人民性 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⑤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并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P13)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P17) ①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P22)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P26)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P27)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有效地改造世界。 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人能够通过自觉活动去认识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9.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P27) ①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②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0.人类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2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新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1、 ( 简) 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作出诠释和回答: ⑴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⑵从它的阶级属性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⑶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⑷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 选)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份: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 ( 选) 马克思主义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 即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 4、 ( 简/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它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原因: ⑴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 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之因此能历久不衰, 永葆青春和活力, 其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彻底科学性。 ⑵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 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和循运用规律, 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⑶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要发扬革命传统, 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5、 ( 单选) 世界观: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哲学: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 6、 ( 选) 哲学基本问题: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也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实事求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 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C )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 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A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B ) A. 不可逆性 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 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A ) A.广延性和伸张性 B.持续性和顺序性 C.绝对性和无限性 D.有限性和特殊性 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B )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 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 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一种(B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C ) A.人可以创造规律 B.人可以改变规律 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

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 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 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B ) A.唯物主义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 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 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辨析题 1.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错。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是其根本来源是马恩在总结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各门科学提供方法论和理论指导。 他不是将德国古典哲学的简单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其次,克服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改造了他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在科学实践观的指导下,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传统哲学: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并以此作为世界的本质、本源,忽视实践与辩证法,是一种直观的反映论。 马哲: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类本质的一般物质,承认世界是包含多样性物质的统一,重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法,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错。 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把意识看做是胆汁一样的物质,是一种庸俗的唯物主义。5.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细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 出现的。 两者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时限的条件和时间的全面论述。前者讲的是必然性,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他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前绝不会成为现实。 6.真理相对性的含义。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因此,任何真理只能是主观对客观事物近似正确即相对正确的反映。 7.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对。

马克思复习资料

绪论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不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规律的观点,关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6、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看法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机器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时间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诸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马克思主义的晨曦照耀在古老的东方,给黑暗中的中国带来光明,使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走向自为,中国人民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它一经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便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日出东方,开天辟地,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马克思主义的耀眼光辉和巨大威力,使越来越多的人崇敬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 很多人都认为马克思主义非常深奥,而且没有什么用,因此没有兴趣去学习。其实不然,如果我们用心,就会发现它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或多或少启着指导的作用。我发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会不自觉的应用一些马克思主义原理,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我相信别人也会有同样的经历,扩大化来说整个社会因该都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象,但就是不统一,有很多价值观相差很大的地方。正是这样,我们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来认识我们自身和这个社会,以便我们可以更好的和他人交流相处,更默契的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中国梦做贡献。我相信当我们踏上社会就会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思想对我们的影响之大,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

我觉得上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收获挺大的。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让我更深刻了解了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形成的,而且更进一步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给我带来了深远意义。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我应该遵循的原则。我个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让我受益匪浅。这么精彩的课程如果没有用心学的话直接来说就是白上大学,白交学费了,因为我们没有学到大学生应该具有的优秀的思想品质。 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大学时代是大学生培养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个人觉得当代大学生使命感应该是很强的,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是一二十年后的国家领导人,制定政策,法律,可以影响整个国家的一代人。即使能够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的也就仅仅是中央那么几个人,但是余下的却也担负着提高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责任。看一看现在社会方方面面,各行各业,每每在新闻出现让人出现一些让人惋惜的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我看有很大比率的素质问题。如果说大学生这个群体都不能带动国民素质的进步的话,哪到底哪个群体,哪个组织有如此庞大的数量,还有如此良好的理论基础来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必背考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原因: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总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最新成就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①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②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③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③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9.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10.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11.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12.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13.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复习资料(考试突击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选择题 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D) 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 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C) A.客观性 B.辩证性 C.实践性 D.系统性 3."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D)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4.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C)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5.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 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6.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7.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这一事例说明(B) 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 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8.“居安思危”。这种思想说明“安”与“危”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D) A.相互区别 B.相互对立 C.相互否定 D.相互转化 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10.1958年,我们认为麻雀吃粮食,于是把它列为“四害”之一,加以消灭。后来,我们认识到麻雀在消灭害虫方面贡献很大,便把它从“四害”中解放出来,并列为保护动

马克思复习资料-总结

考试时间:1.5小时(90分钟) 19周2009年1月5-9日 一辨析题(共60分) 06级:共6题每题10分 08级:共12题每题5分 答题要求:先辨别对错;再简要分析说明理由 二论述题(共1题20分) 三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其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 1,物质和精神何为第一性何为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二) 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 意识的概念: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物意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可以结合唯物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来阐释 (三)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运动的绝对性),静止是相对的(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中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 时空观:时间(持续顺序性)和空间(伸展延伸性)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者不可分割;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四)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内容:1,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三要素:主体+对象+手段; 形式: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性(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人+事=全部内容) (五)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内在+物物间+整个世界)+多样性(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偶然必然联系)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选读》复习

1.《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背景:1845年春天,马克思在布鲁塞尔草拟的一份笔记。产生背景:无产阶级的世界革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如何超越旧唯物主义成为马克思、恩格斯考虑的重点。 地位:批判性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仍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背景:1845年秋至1846年5月,马克思很恩格斯共同撰写。产生背景:适应当时无产阶级实践革命的需要而写作,也是他们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地位:对唯物史观的第一次全面阐述;对德国思辨哲学的批判;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3.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出自:《共产党宣言》。时间:1847年12月-1848年1月。作用: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战斗口号;这一口号公开宣布了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性质和国际主义性质。 4.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出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宗教观的观点。 人民以宗教为精神抚慰从而创造了一个颠倒的世界,这与鸦片对人的荼毒一样。马克思此言意在指出宗教对于人民的害处,从而得出对宗教的批判的必要性。 5. 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第一次从整体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 6. 灌输理论出自:列宁的《怎么办?》无产阶级的自觉,社会主义意识的形成,只能靠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工作,把社会主义理论首先灌输给才智出众的先进工人,使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然后经过把他们科学社会主义灌输给工人群众以指导工人运动。所以,灌输就是教育,从外面灌输就是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工人阶级,克服自发性,提高自觉性,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革命运动。 7. 马克思主义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及其价值(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生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阶级问题的基本理论出发点。(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阐明了全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最重要的结论,是整个人类阶级斗争史、特别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阐明了无产阶级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历史使命,指明了阶级斗争的最终归属。 三点贡献是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学习、领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主要之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分,共4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C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C)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C.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这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6、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 )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9、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 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作 出了否证 10、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A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笔记(全)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最新整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 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马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济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多选)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多选)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马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

大学期末复习试题资料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总结概括

绪论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 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 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 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 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 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社会根源。 (1)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方式重大变革 (2)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3)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到首位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到新阶段 (3)结论:工人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4)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①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列宁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是马克思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要意义。 1、坚持了物质客观存在性的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为物质以奠定了基础。 2、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 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3、简述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一旦形成,便具有指导人们实践的功能。其中正确的 认识和理论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使实践获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和理论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实践失败。 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反复,以至无穷,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 认识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使认识达到更高级的程度。 4、试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关系: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 同一性的作用: 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 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重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 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 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

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辩证的唯物论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多样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的主观映象,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 (二)唯物的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从普遍联系的总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质和现象、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 2.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