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知识梳理

1、空中的眼睛——遥感(RS)

遥感(Remote Sensing,简称RS),顾名思义,就是从遥远的地方探测物体。遥感技术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

(1)遥感对象——被感测的地物。

(2)传感器——感测地物的仪器,如航空摄影机、扫描仪(包括电视摄像机等)、

雷达等。

(3)信息传播的媒介——电磁波等。

(4)遥感平台——装载传感器并使之有效工作的装置,如飞机、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5)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光学技术设备和计算机硬件、软件设备,主要对遥感图像等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与应用。

2、一般地物的判读标志主要是影像的形状和色调特征

3、RS应用实例:

①遥感与森林火灾监测

1987 年5 月6 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森林大火,过火林地面积达1 万多平方千米。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测得东西两个火区位置及蔓延趋

势的热辐射影像图,对及时准确地掌握火情,正确设定防火隔离带和指导现场灭火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为人工降雨灭火确定了具体地点。

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遥感技术第一次提供了国土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准确数据; 在西藏完成了全国第一次土地详查,获得了我国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的基本状况和发展程度数据; 快速监测旱涝灾害,及时对灾情做出科学评估; 在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小麦、玉米和水稻产量估算,林地与草地分类,虫害、火情监测; 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地质矿产勘探、地质灾害监测、大型工程选址等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③遥感与西藏“资源走廊”

借助遥感技术,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藏北部发现了一条蕴藏着丰富的金、铜、锑等矿藏的“资源走廊”。

“资源走廊”位于西藏中北部狮泉河—那曲—昌都一带,绵延1 800多千米,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利用遥感技术已经在600余处发现50多种矿产,尤以金矿藏量最大,将成为最重要的金矿带。通过实地验证,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型远景岩金矿。走廊的东端玉龙铜矿,蕴藏量居我国前列;走廊北部是巨型的锑矿带。

据估算,“资源走廊”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6 万亿元,约占西藏全区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60%,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潜力。“资源走廊”将成为青藏高原上的一条“金腰带”。

4、测量的革命——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

GPS 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描述为:运行在天空的卫星内部装有高精度的原子钟,并且有随时可更新的数据库,它记录着自己和其他GPS卫星的位置。

只要有3颗卫星的相对位置数据,利用数学原理就可以计算出地面物体的位置;有4颗卫星的相对位置数据,就可以迅速计算出运动中的地面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GPS 用于静态定位时,精度可达毫米级;用于动态定位时,精度最高可达厘米级。

5、GPS的应用:

①GPS 在军事、大地测量、城市规划、交通、旅游、探矿、地壳运动监测和地震预报、海洋学、冰川学、气象学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应用价值。

②在大地测量方面,以往科学家估测板块每年移动数厘米,听起来如同神话,令人难以置信,原因是无法验证。如今利用GPS,就可以测量出板块移动的精确距离,从而使板块学说从假说走向科学。

③在大气科学方面,以GPS卫星轨道和GPS接收站的坐标为基础,可以用接收到的受电离层影响的GPS 无线电信号来解析大气电离层的电子浓度。同样,接收到的受大气折射影响的GPS 无线电信号可以用来测定大气中的水分含量。

④在野外勘探和考察中,利用GPS 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勘探和考察的位置。

6、地理科学的第三代语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

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组织、管理、分析、显示的系统,其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GIS 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依据地理空间关系,采集、编辑、存储、处理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等基本操作。

GIS具有图形化、可视化的优点。

GIS可以借助模型,仿真各种自然过程和思维过程,高效地反映人的规划决策、思维结果,是资源、环境、空间决策的辅助工具。

GIS已广泛应用于测绘、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与评估、城乡规划、市场分析、区域管理、军事等领域。

7、GIS应用实例:

用GIS 手段将城市的地形、位置、风向信息,城市的危险品仓库的位置信息、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泄露时灾害波及的范围信息,危险品仓库周边居民、企业信息,周边救灾设施的位置和能力信息,疏散和救灾的路线信息以及外围地区可能容纳灾民场所的信息用数字化的方法制作成一个城市危险品的防灾救灾系统。当事故发生时,即可通过GIS系统显示出灾害的级别、波及的范围、疏散的人员和路线,并计算出需要调集的救灾设施。相关部门可以根据GIS 系统发出警报,及时有序地组织救灾抢险工作。

GIS 与城市防灾减灾:一个城市中的大型储油罐突然起火,政府部门瞬间就能确定火灾波及范围、消防车辆及援救人员赶往现场的最短路径和火灾现场周边市民疏散的最便捷路径等,并迅速确定救灾方案,预估火灾造成的损失。这一切都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来实现。

以GIS 技术为基础的上海市紧急事故响应系统已经安装在上海市市政府大楼,该系统的运行使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灾情,迅速做出灾后应急反应,并做出正确决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

大学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地理信息技术完整版

地理信息技术检测卷完整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②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③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④GIS技术可以分别处理RS技术及GP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通水现场施放“大黄鸭”测量水速。“大黄鸭”携带的测速设备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GPS)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DE) 3.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 地理信息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计算机技术 4.2007年11月份我国完成了第一张月球表面形态图。“嫦娥一号”卫星获取月球表面形态信息及处理这些信息主要利用的技术是 ①RS技术②GIS技术③GPS技术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B.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D.交通图层和人口密度图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对________技术的应用 A.GPS B.RS C.GIS D.“3S”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用于( ) ①交通运输②搜索营救③调度指挥④导弹发射⑤数据处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8.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B.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资料 C.能对遥感信息收集、处理、判断和分析 D.能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 9.要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检测及评估预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地图检测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近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手机呼叫出租车出行,缓解打车难的问题。乘客只要在手机软件中点击“我要用车”并发送用车信息,该信息就会传送给离乘客较近的出租车司机,司机可以在手机中一键抢应,并和乘客联系。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A.RS和GPS B.RS和GIS C.GPS和GIS D.GPS和数字地球 11.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专题28地理信息技术.docx

第九篇地理信息技术 专题 28地理信息技术 一、选择题: 1.( 2018·崇明·一模) 2016 年 4 月 12 日太湖流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在南京召开会议,会 议特别强调做好对今年厄尔尼诺严重影响的应对方案,为了更好的对厄尔尼诺做好监测工 作,我们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C A . GPS B. GIS C. RS D.数字地球 2.( 2018·奉贤·一模)沿海地区分布的多条贝壳堤坝,标示了海岸线位置的变化。能用来 监测海岸线进退变化的信息技术是A A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 .雷达系统 3.( 2018·黄浦·一模)近十二年来,我国青海湖面积扩大了169.67 平方千米,该信息的获得依靠了 C A . GPS B. GIS C. RS D. GSM 4.( 2018·青浦·二模)为确保2020年上海崇明岛基本达到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要求,科 学家需采集岛内土地资源的影像形状和色调特征信息。其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 A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5.( 2018·长宁·二模) 2017 年 10?12 月,美国加州地区连续发生了史上最大森林野火肆 虐,经济损失惨重。若要对火灾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A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 .实地勘测 6.(2018 ·宝山·二模)某自然灾害监测站将其灾害预报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最佳途径是 A A .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定位系统 D .雷达技术 7.( 2018·奉贤·二模) 2018 年 2 月 12 日我国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北 斗卫星系统主要应用的是下列哪种地理信息技术B A .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D.数字地球技术 8.( 2018·普陀·二模)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定位系统,其必须接收到足够 数量卫星的信号,才能计算出自己的准确位置,如果要明确运动中的物体位置和速度,所需卫星数量至少为C A . 2 颗B. 3 颗C.4 颗D. 5 颗 9.( 2018·杨浦·二模)全球定位系统可以用来A A .监测板块的移动 B .测量震源的深度 C .勘探矿产资源 D .估算粮食产量10.( 2018·松江·二模)目前科学家使用现代地理技术监测板块移动的精确距离,这种技 术还可以应用于B A .农作物的估产B.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测量 C .地震震区灾情的监测D.救灾最佳路线的选择 11.( 2018·闵行·一模)小李利用手机地图,输入起点和终点,查找从家里到浦江郊野公 园的公交换乘路线,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D A .遥感技术B.数字地球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 D .地理信息系统12.( 2018·长宁·一模) 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 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对 1985 年和 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分析,能够 C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教案

第二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农产品以及南方人民的生活情况。 2.使学生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长江中上游营造防护林的目的和效益、沿海和内地两大 工业地带、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 3.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 养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通过填表,培养学生 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结合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结合红壤改造、长江中 上游防护林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 教育;结合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使学生受到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教育;结合两首诗词,对学生 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1.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3.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4.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教学难点

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媒体 录像: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 江1998年洪灾;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与南方地区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 的分布图(复合片),红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分布略图,上海市略图;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投影片】中国地理区域图。 【复习提问】请一同学在投影片上指图说出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再请其他几个同学分别说说北方地 区的主要农产品、主要能源基地和工业中心等。 【指图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地区——南方地区。 【板书】第二节南方地区 一、基本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人口和民族 【出示挂图】南方地区地形图。 【读图】请同学上讲台指图说明南方地区的范围,在地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一)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京杭运河概况。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大、太、巫、雪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②不利影响: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总结:不同的地形区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利用方式也不同。如湿润半湿润的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旅游业;干旱、半干旱的平原、高原则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区只有在有水灌溉的绿洲区、平原区才可发展种植业。 ⒋主要山脉:(落实到地图上) ⑴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山-武夷山;最东列是台湾山脉,其主峰玉山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东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阴山;中间-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列是南岭。 [注意]秦岭是划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秦岭南北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

第二章地壳 1)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 2)地壳中O、、占地壳重量82%以上 1)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 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3,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入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7.3 2)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 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 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 3)大陆、海洋区别: 厚薄;大陆型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单层结构”(上层地壳缺失)。 4)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分配不均匀性 1)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 位。 2)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单质,固体/液体,每种矿物都有 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4. 岩浆岩 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 大。岩浆岩中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 2)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 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根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 4)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 5. 沉积岩 1)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 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别: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 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 示的成层特征。划分为:水平、倾斜、交错的几种类型。 4)沉积层面: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 造。 5)根据成因不同,沉积岩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和生物岩结 构。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6)沉积岩相:见后面 6. 变质岩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 最具活力中小企业申报书 企业名称: 通信地址: 申报日期: 年月日 -1-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 2019年2月 填表须知 一、申报书需要逐项填写,实际内容不发生的,请填写“无”,数据有小数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企业法定代表人须在承诺书上签字,加盖企业公章,否则视为无效。 三、“基本情况”栏目 “主营业务范围”须填写测绘地理信息业务。 四、“财务情况”栏目 1.营业收入:年度营业收入根据企业审计过的财务报表如实填写。 2.测绘地理信息业务营业收入:申报企业主营业务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同“营业收入”;申报企业为综合业务的,须剥离非测绘地理信息营业收入。 3.按业务类型、用户类型、市场区域的各细分项目营业收入总和,均需与2018年度测绘地信营业总收入一致。 4.业务类型:依据《地理信息产业统计分类(2017)》划分,具体如下。 地理信息服务:遥感测绘服务(大地测量、测绘航空摄影、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地下管线测量、不动产测绘、海洋测绘等)、地图服务(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地图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地图文化创意等)、导航定位服务(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网等服务,基于地理位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地理信息系统服务(运用数字化技术将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地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整合应用的服务,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按照 -2-

用户需求进行的地理信息集成、开发服务,地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地理信息大数据服务等)及其他地理信息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服务以及其他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地理信息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测绘仪器制造、地图文化产品制造、导航定位芯片及终端设备制造、遥感仪器及装备制造、地理信息软件开发(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测绘软件、遥感软件、导航定位软件、地图制图软件、地理信息安全软件等开发)。 地理信息相关服务:地理信息产品批发和零售(地理信息产品贸易代理、地理产品销售服务)、地理信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地理信息研究和试验发展、地理信息质检技术服务、地理信息咨询服务)、地理信息人力资源开发(地理信息教育、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地理信息组织服务(测绘地理信息政府机构、地理信息社会团体、其他地理信息组织)。 5.用户类型:政府用户含党政军部门、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非企业单位用户;企业用户含各类企业用户;大众用户即个人用户。 填表人(签字):填表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 -3-

湖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 第28讲 地理信息技术

湖南省高考地理一轮专题第28讲地理信息技术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50分) 1. (2分) (2017高二上·张家口月考) 第42届世界博览会于2015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意大利米兰市举行,超过2150万名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体验了这场盛会。本次博览会参展方共有166个,会场面积为100万m2。读会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某参观者想在短时间内参观多个展馆,需要设计合理的参观路线,这应借助于() A . 遥感技术 B . 全球定位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 D . 数字地球 (2)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利用GPS可以() A . 了解各展馆的信息资料 B . 统计某展馆的参观人数 C . 提供会场内的交通状况 D . 确定展览馆的具体位置 2. (4分)水稻是亚洲主要的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其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 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 . 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 . 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 .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3. (4分) 2009年2月7日上午我国西北某军用机场,三架轰炸机相继升空,先后5次进入内蒙古段黄河冰凌区实施轰炸,24枚炸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炸凌任务圆满完成。据此回答问题。 黄河凌汛灾情监测中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 . GIS B . GRS C . GPS D . RS 4. (2分) (2019高二下·离石期末) 《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3S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网上管”主要应用的系统是() A . GPS B . GIS C . RS D . 人工监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GP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B . RS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C . GI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补充知识点

高考地理复习:中国区域地理补充知识点 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与不足 ●与俄罗斯和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优越性及不足? ①大部分地区位于中低纬,气候温暖 ②南北跨度近50个纬度,气候南北差异大,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 不足:最北部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容易造成低温冻害 ●与蒙古和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何优越性及不足之处? ?优势: 东部濒临太平洋: ①季风气候广布,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农业 ②海岸线长,海域面广,多优良港口,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海洋运输、海洋化工、油气资源开发、海洋旅游等) ?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③有利于陆上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发展对外贸易(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陆上通道、西气东输、边境贸易等) 不足: ①、季风气候显著,旱涝灾害频繁 ②、地处西北太平洋海域,易受台风影响 ③、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 ④、内地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其影响 (对我国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河流、植被,发展历史、经济发达程度、交通) 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对气候的影响:(1)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上湿润 气流的深入,使季风气候区分布广;暖湿空气的迎 风坡也易形成地形雨;(2)东西走向的山脉,冬 季阻挡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 使山脉两侧气候产生差异。(3)海拔越高,气温

越低; ?对河流的影响:(1)影响河流流向:西高东低使大河东流入海;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影响河流的流域范围; (2)影响河流的流速和落差:在阶梯交界处,巨大落差,蕴含丰富的水能资源。 ?对植被的影响:植被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形成有规律的垂直变化。 山脉的阳坡与阴坡植被产生明显差异。 ?地形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聚落、城镇出现早,交通便利,生产条件优越,经济发达。 (2)山区资源丰富,但交通不便,开发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 (3)丘陵、盆地地区经济较发达; (4)高原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秦岭和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秦岭: ①1月0°C等温线; ②亚热带和暖温带; ③亚热带季风区与温带季风区 ④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⑤ 800mm等降水量线; ⑥湿润区和半湿润区; ⑦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 ⑧水田和旱地 大兴安岭: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2.温带季风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上海地理合格考专用)专题28 地理信息技术(教师版)

专题28 地理信息技术 一、考情分析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列举 识记 理解 简单应用 综合应用 15.1 主要地理 信息技术 15.2地理信息技 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根据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功能,针对某一具体情境,提出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议 二、知识框架 三、归纳与练习 (1)空中的眼睛——遥感(RS ) 要素:遥感对象;传感器;信息传播媒介;遥感平台;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 判读标志:影像的形状、色调特征、大小 彩红外航片:拍摄高度低,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较大) 彩红外卫片:拍摄高度高,范围大,内容简略 应用:科学评估;产量估算;天气预报;灾情监测;矿产勘探;工程选址 1.直接获取气象云图所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C )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许多方面。下列人类活动中,主要采用遥感技术的是( A ) A.洪涝灾情监测 B.商业网点查询 C.公交车实时预报 D.交通线路选择 3.为了更好的对厄尔尼诺做好监测工作,我们可以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C )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4.如果需要对一个城市进行土地利用类型调查,使用的遥感平台比较合适的是( A ) A.飞机 B.人造地球卫星 C.航天飞机 D.空间站 5.沿海地区分布的多条贝壳堤坝,标示了海岸线位置的变化。能用来监测海岸线进退变化的信息技术是( A )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雷达系统 (2)测量的革命——全球定位系统(GPS ) 功能:定位;导航;测量;定时;测速 特点:实时跟踪;准确定位;灵活性;实时性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 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 向南北降低 23o26'N 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 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地理信息技术高考试题

第三节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2010?上海综合)监测冰岛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解析:遥感技术是利用航天飞机、卫星等对地物进行观测,能快速及时地监测火山灰的扩散面积和浓度变化。 答案:A 下图是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 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其峰顶雪冠正面临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据此回答2~3题。 2.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数字地球 解析:图中影像是遥感卫星图像,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 答案:A 3.利用此项技术可直接() A.分析水灾损失B.获得矿床露头信息 C.分析矿产种类D.确定矿床露头位置 解析:遥感技术可获取矿床露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分析矿产种类、水灾损失,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矿床露头的位置。 答案:B 读图,回答4~5题。 4.右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A.GPS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C.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能力开发GPS手机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手机GPS导航不需要通过GPS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解析:GPS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GPS手机的出现,说明GPS已融入人们生活,但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GPS手机的技术。 答案:B 5.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GPS逐渐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其原因正确的是() A.GPS手机成为时尚 B.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GPS技术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解析: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GPS技术,说明GPS技术具有定位、导航的实用价值,有利于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 答案:B (2011?潍坊模拟)右图为卫星拍摄的冰山照片。图片中显示R冰山(69°24′S,100°12′E)已经从南极大陆边缘厚冰层中解体出来,它东西最宽处约13千米,南北长约24千米。目前,R冰山正在向该地区的东部海域缓缓移动。据此并读图,完成6~7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