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研修第一个环节,听取了祝智庭教授的《瞭望世界教育变革风云》的讲座,感受颇深,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转变了教育改革的环境,传统知识观、人才观、学校观、学习观,它促使教育改革伴随人的终身,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现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信息技术转变了教育改革环境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到来,各种现代化教学方式纷至沓来。

最初是投影机、录音机、语音室以及四机一幕进教室,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信息传递过程。到后来,卫星的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普及应用到教学上,不仅极大丰富了教学的手段,而且促成了“个别化教学”,为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协作更加方便,并产生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现代教学形式;90年代后,随着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普及,为教学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途径和更加丰富灵活的形式,教学不再局限于班级教学和小组学习,而是出现了“虚拟教育”、远程教学、交互式学习等一系列教育新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的一场大变革。

二、信息技术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其讲授、板书及多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灌输给学生。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但是它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不能把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很好地体现出来,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在信息时代,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合作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三、信息技术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观

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中教与学的方式,仍然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中,教师讲授多,机械性、技能性训练较多,书面作业多;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偏少,特别是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的少,观察实践少,调查、探索、研究少。

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倡导学生的学习要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必要的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学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在学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个体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使所有学生能共享学习成果,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四、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的人才观

传统的观点把知识拥有量的多少、运用知识能力的强弱作为人才的标志。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才观由知识型人才观转变为素质型人才观。所谓素质型人才观,除了应该包含传统的德智体的内容以外,还要特别突出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相关的协作精神、适应能力。

信息能力和网络能力体现了信息时代的人才的特点。

五、信息技术转变了传统的学校观

在信息技术所构成教学环境中,学校将不再以传统意义上的校园围墙为标

志。传统学校和网上学校、网络学院、虚拟大学一起构成整个教育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信息环境中,学生除了可以通过面授的方式获取知识外,还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接受优秀教师和专家的辅导,也可以浏览世界各地电子图书馆中的资源。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也由学校转向家庭和工作场所,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一个“虚拟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和讨论。

事实上,许多人已经对“传统学校理所应当是教育的主要场所”这一观点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学校应该被变成为实现终身学习的社区学习资源中心,不同的学校类型发挥不同的教育功能。从发展趋势来看,工业时代我们走向学校,而在信息时代,学校将走向我们,在信息技术支撑的环境中,学校甚至会由“知识工厂”变成“电子私塾”。当然,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尚不能提供给教育所需的一切功能(如情感的交流、人际交流和文化熏陶等),有围墙的校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在校教育具有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一面。

六、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改革步伐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改革。从以往来看,教育的方式比较枯燥单一,就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而授课也只是使用黑板,但从现在看来,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使用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近年来网上教学的模式更是流行起来,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进行自主学习,使被动接受变成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程度。虽然没有信息技术我们也可以进行教育改革,但信息技术为实现教育的整体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促进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七、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观

信息技术进入到教学过程,引发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如基于资源的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等等)。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信息环境下的教学管理不应把中心放在对人的管理上,而应该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对与教学活动过程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管理。

传统的教学评价观的做法是:重知识、轻能力、轻智能,更轻思想和情感;重考试分数,轻平时表现;重横向比较,轻纵向比较;重共性,轻个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评价上则主张全面、整体、积极有特点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既要考察知识也要考察能力和技能,还应评价情感、态度和习惯;既要有客观评价,也应有主观评价;既要有定量评价,也应有定性评价;既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网络教学中还要注重对信息资源质量好坏的评价。

以上是本人学习的一点心得,如有不对之处,望专家与领导多提宝贵意见。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对有效教学的促动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民,教学模式的持续革新,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普及了,代替了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人、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中学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片生机与活力,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长期实践,对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有些粗浅的探索,逐步实现着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点滴变革,来合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明确所谓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老师央一段时产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地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教学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看来,提升有效教学效益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主动参与意识,来达到教学效益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教学,成为地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明确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传递的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的组合。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水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将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过度析

综合获得知识。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为一体为学习者提供最佳学习环境。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需要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一个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一些地理事物是大家没有见过或是根本无法直观看到的。教学过程中仅靠语言和图片来讲解那些运动的、无法观察或抽象的事物,学生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一些地理事物化虚为实,形成准确表象,易于学生接受。 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有效教学的效益。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和多种表述形式集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体现在他们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使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态和积极参与的心情去主动学习,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有效教学的初步目标。改变了以往老师累、学生觉得枯燥、无法融入课堂教学的情况。有了课件中的动画、视频这些多媒体技术手段能把大家看不到、无法想象的地理事物的运动和变化化虚为实地体现在学生面前;这些内容仅靠老师语言和静止的图片来讲,学生无法建立相对应的空间立体环境,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并且抽象的知识会打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则无法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地球的自转,公转这课,老师拿地球仪能够演示,但是没有公转动画中太阳在公转中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的变化过程。演示动画能够让刚接触地理学科的初一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形成准确的表象,从而对知识自觉接受,并且印象深刻,记忆准确牢固,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这样使用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一、专家谈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所以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这种动力与支撑体现在三个方面: ⑴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⑵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⑶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手段、途径和方法 手段是指,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途径、方法则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和战略研究体系,具体包括五项内容:⑴建设若干教育信息化技术与装备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⑵开展新技术教育应用的试验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育信息化关键技术与装备。⑶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规律,深入研究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⑷通过信息化试验区与试点校的集成创新,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信息技术、装备与教育的融合。⑸建设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机构,跟踪、分析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评估教育信息化进展,提出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为教育信息化决策

提供咨询与参考。 既然用“深度融合”观念取代“整合”观念的目的是想要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的、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方法——也就是能真正触及到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而不是只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修修补补”)的途径方法,可见“深度融合”观念和传统“整合”观念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后者则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从来不敢去触动(或根本没有想到要去触动)更深层次的“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众所周知,这也是除远程教育以外,各级各类教育的主阵地),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既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那么“课堂教学结构” 自然就应当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既然“课堂教学结构”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主要结构”,那么,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 自然就等同于实现了学校教育系统最主要的“结构性变革”,这应是合乎逻辑的结论。 “学校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 的确切内涵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根本变革。众所周知,所谓课堂教学结构就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课堂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也就是: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主宰和知识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育带来的变革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和远程网络通信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使传统教育技术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对我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教育思维定势带来强烈冲击,推动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变革 (一)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形态的技术。它体现了知识积累、社会文化传递的渐进性,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既定教育目标的最基本、最有全局意义的方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给传统的教育观注入一股清新的空气,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网络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由阶段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真正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栩栩如生地向受教育者传输知识、信息,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教学过程要素的变化 与一般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了自己新的特点: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者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现代教育媒体 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对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4、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变化 1、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反映教学内容 2、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3、信息来源的多样化 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可以超出了课堂和学校相对较小范围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陆宏冯学斌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分析、组合和存储、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为迅猛,形成“知识爆炸”。这也使学校教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生学习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把人类积累起来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 那么,如何使学生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式呢?除了要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以外,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创造新知识。 信息社会中,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子教育传播媒体被开发和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这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机遇。特别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将存储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越来越走进我们的日常教学。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种潮流。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陈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课堂容量,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因而在培养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适应新课改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非常重要的。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上课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在讲述奇妙的二氧化碳时利用媒体播放意大利的死狗洞、由干冰制造的云雾缭绕的舞台、人工降雨的情景,学生就会对你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疑问。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把相当一部分时间用在板书上,以至于讲授时间过多,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不足,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消化一节课的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上掌握不了,在课后就要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巩固,这无疑就是增加学生课外负担;长此以

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曾对 教育产生过世大的影响,以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更 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技术体 系各分支带来的影响。要使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将新的教育技术引入 到教育领域,这样势必引起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 形态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 对学生的灌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 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 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 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 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 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 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 叉和融会贯通。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

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 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现代信 息化教材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 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 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目前越来 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 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 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 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 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技术和 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 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教师的“讲”变为“导”。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心理10Q3 20103003058 泉城学院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孙亚男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心理10Q3 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在教育领域内,信息技术引起了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现代教育带来了发 展的动力,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之一。信息技术在 教育领域内的应用,带来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也正在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并将会大大改 变教育的面貌,并且提高教育的质量。因此,认识知识、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对教育发展及其前 景都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变革;关键词4 引言:信息技术已经成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工具。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迅速渗透,成为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为教与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平台和工具,改变了学习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成为推动学生学习效能提高的一股重要力量,形成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人们在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延伸了人的大脑功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而且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信息技术除了带给人们开放的思想,自由的知识与新颖的方法,也给了教育界在教育功能、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者角色定位上来了一场巨大变革。 世界正处在一个信息与通信技术大变革的时代。知识与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日益广泛深入地渗入到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中。知识与信息是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是信息社会的必需。知识与信息对于信息社会,好比鲜血对于人体一样重要。没有知识,没有信息的流通,信息社会就会崩溃,人类社会就会陷入历史倒退的危机。知识与信息是与信息社会相伴随的信息经济的主要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信息社会的财富。拥有知识与信息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与机会。但是,知识、信息与自然资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 首先,知识与信息具有时效性。知识与信息是不断更新的,今日之拥有并不保证它会永远存在下去。因此,知识与信息的拥有是一千不断进取的过程。 其次,知识与信息具有共享性,是可以分享和再生产的资源。知识与信息的能量只有在传播与应用的过程中才能释放出来。因此,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途径,是在信息社会中拥有发展的机会和优势的关键所在,而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和衡量标准。现代信息技术已将“地球村”的假说变为现实。在许多领域中,物理意义上的空间距离已不再是影响获取产品与服务的因素。遥距医疗、遥距教育、遥距购物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遥距模式代表着全球化的遥距经济的诞生。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摘要: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信息化几乎涉及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所有重要的领域,而信息化的发展取决于市场、政府、文化和教育四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在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性,尤其在新课程中更加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教师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对学科整合平台的创新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城乡学校中表现极不平衡。 关键词:教育改革信息技术重要性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一场伟大的革命——信息革命。从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来看,信息化几乎涉及了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等所有重要的领域,而信息化的发展取决于市场、政府、文化和教育四种力量的相互作用。《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把教育信息化列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信息化发展中的作用可见一斑。当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轰轰烈烈地改变着世界的一切,使几百年、几千年来逐渐形成的教育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面对史无前例的信息技术革命,传统教育制度的深刻变革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自从三百年前夸美纽斯提出

班级教学的思想以来,分班级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这一形式之所以能得到延续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以往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教学结构。同样,现代教育技术的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它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主要是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恰当地选择和正确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本为载体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被动接收方式为主,先给出一个定义,再解释这个定义,对于学生来说,先看了定义,老师再去讲这个定义就变得毫无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对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就非常反感。有经验的老师应该深有体会,学生在接触一门全新的课程时,兴趣是最浓的,但渐渐的就失去了兴趣,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1)课程的内容显得太难,超出了该阶段学生所能理解的范围。 (2)受上面提到的教学方式的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以图像、声音、视频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动态地获取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从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参 考答案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下册)现代教育技术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试说出与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密切相关的3个主要方面. 答:1视听教学运动推进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2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3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2.简述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育技术定义的内容.11 答: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3.简述我过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主要经验.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4.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4个方面的内容17 答:信息流.人的加工信息能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与信息编码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哪4个要素 答: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4学习是自我评价的. 6.简述现代建构注意观的学习具有哪6个特征20 答:积极的学习.建构性的学习.累积性的学习.目标指引的学习.诊断性的学习.反思性的学习. 7.简述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见容。 9.简述考夫曼的教育应用模式. 答:是把系统方法定义为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逻辑过程的组成是: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并组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惊醒实施,评价效果,对系统的整体或部分做必要的调整或修改. 10.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的程序教学包含哪四个组成要素 11.简述发现学习有哪4项优势和作用 答:1提高智力的潜力. 2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3学会将来做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 4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二.论述题 11.试述美国教育部教研室突出的建构主义在学校的教与学中的9个应用要点. 答:1学习依赖于学习者以前的经验.2学习者必须建构起自己的意义. 3学习是情景性的,新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以来于情景,知识在不同的情景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很少有独自于任何具体情景的意义. 4学习依赖于共同具有的理解,这种工友的理解来自学习者与他人的商讨. 5建构主义的教学包括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并且提供适当的学习活动去帮助他们.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变革(1)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单位: 姓名: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明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师生关系转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从近些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因此“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又存在这怎样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会对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依次看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谈一谈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以及给您的实际教学带来的变化?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网络技术应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的教育教学系统、学校的教育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信息化教学有了质的变化,给我们的实际教学也带来的极大的方便,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师的工作方式和职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教学过程仅注重教育者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仅把课堂上的活动看做是教学;而信息化教学过程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教育者的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他们不但关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更要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加工,整理和创造教育信息;他们面对的不仅是课堂上的学生,而且包括网络空间中的学生;他们不仅指导课堂上学生的行为,也要指导课堂外学生学习活动等。 2、教育信息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教育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化,传递途径立体化。在信息表现方式上,可以用文本、图形、图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表现。在信息传递上,由过去印刷物的平面传递,到现在的通讯卫星、地面微波通信、闭路电视、计算机网络等构成的立体化信息传递通道。 3、学习者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习者不仅在课堂上接受教师面对面的讲授,指导,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媒体获取其他的教育信息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这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而是主动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探求,搜索和加工信息,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信息交流方式的多样化 可以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信息工具进行交流,构成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浅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习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与知识建构的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合作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信息技术作为评价工具;计算机作为教学管理工具。 1.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像物理、化学一样,信息技术科学也凝聚了人类的智慧,学生应当学习信息技术科学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构成、程序语言、历史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学习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未来社会的公民,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器、使用键盘和鼠标、管理磁盘软件等。 (3)学习信息技术对社会的用途和影响: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应当了解信息技术给社会各领域带来的变化及问题,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2.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采用这种方式。 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也可以利用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或者计算机外接传感器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交流的工具进入教学,主要实现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万维网、电子邮件、BBS、聊天室、视频会议等,都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提供支持。同一个学科的教师们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或等建立一个讨论组,交流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学生可以在网上建立各种兴趣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共同探索和讨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提供指导,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提问题或者交作业。同时学校和家长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另外,在进行某个领域的学习时,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该领域的一流专家或者第一线的实践工作者。比如,学习者可以就遗传问题直接通过电子邮件访问遗传学专家。 4.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一体化方案

小学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教学一体化方案 辅导教师:郑大庆 一、课程概况 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是中央电大高等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1)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2)。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2009年秋季开课,定为两学期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现代教育思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等。 本课程的目的: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基本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教学人才的需求。 本课程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教育技术意义的认识,树立起信息科学、计算机文化的意识,增强现代教育观念和改革观念。了解信息、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了解教育信息处理的方式、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文本、图表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上网和制作简单网页的能力。了解教育传播理论、教学媒体理论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初步具备把计算机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的能力。保持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适当超前意识的先进性,并根据学

生在职的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知识范围选择适当,突出应用性和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学习、理解课程的理论、方法,认真做好相关的实验,并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者需求分析 1.教学大纲的特点 中央电大下发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从电大办学的经验和实际出发,针对教育管理和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所采取的“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课程的总体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具有本专业本学科的许多鲜明特点。归纳起来,其主要特点是:特别强调本课程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的教学,其重点是关于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要求具有理论性、简明性方法性和适用性等特点;把掌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方法作为本课程教学的重点;按照“开放试点”的学习方式,强调多种媒体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辅助活动均应以学员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中,明确提出对描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技能等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对有关程序内容、操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a10388056.html,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作者:陈荣娇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131-01 当前,从基础教育“翻转课堂”到高等教育“慕课”,从“电子书包”到“智慧课堂”,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成效已初现端倪。信息技术缩短了教育城乡差距,改变了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强大资源平台等。我国教育变革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变革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主要方面 1.1 信息技术将传统的教材概念与形式变革为知识资源,将教材概念由简单的文字概念扩展到资源的范围。目前许多教育资源形式已经不是文字教材,信息技术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录像”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的信息环境,将从定量的概念走向知识超市的范畴。 1.2 信息技术将教学环境从简单的容量工程变革为安居工程,从封闭环境变革为开放式环境,从传统教育环境变革为现代化信息环境。信息技术促成教育形成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环境,构架全新、无限开放的平台,进而实现了完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 1.3 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方式变革为跨区域、超界限的教育体系,突破了传统教学时空限制、突破教育思维限制,引导改变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走上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放教学服务为目标,打破校园固有围墙的革新之路,对传统办学模式不断改进与优化,同时直接推进新兴办学模式的产生。 2.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基本原理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革命正改变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走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信息化正带动教育走向现代化,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其基本过程原理简要如下: 2.1 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灵活性与跨时空性改变了人类实践活动时间与空间的组成结构,进而改变人们受教育的方式,将以往固定的定点学习方式变革到可移动、泛在教育方式,为教育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自2001年“校校通”工程全面实施以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1、信息技术引发了教育教学观念的变革。 信息的大潮冲击着教育领域,波及到各个方面,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对“读、写、算”这一传统教育的“三大基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阅读方式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多媒体和高效检索阅读,使写作从单纯的文本和手工写作转变为多媒体与各种自动化输入方式的写作,使计算机纯数学计算扩展为多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这一切都将导致我们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会发生新的变化。 如学校的电子阅览室就是体现这些功能的所在,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帮助,不仅可以看一些文字信息,更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视频直观了解课本知识。比如,在教授小学语文《恐龙》、《海底世界》、《航天飞机》等课文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到电子阅览室查阅相关的网站,不仅丰富了课本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习效果。 其次,以网络和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使基础教育的教学形式、手段、方法、环境等变得更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大大拓展了教学领域,而且使传统的教育理论、课程结构、师生关系、人才培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自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以来,我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为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了“班班通”,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更显得生动、有效;学生的学习也更加灵活、有趣。老师们从传统的课本知识的单纯讲授,转变为利用信息网络,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然后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 再次,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确立,如素质教育的观念、超前教育的观念、个性发展的观念、终身教育的观念及和谐教育的观念等,为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依据。 2、信息技术赋予了“教”与“学”新的涵义。 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过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支柱和动力。但传统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和内容,掌握着教学进程、方法和结果,尤为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虽然也指出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学生更多的被摆在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以“教”为主导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就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教师和学生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听课笔记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祝智庭 一、引子:瞭望世界教育变革风云 寄教育变革的希望于技术 1、2010年5月国务院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五十九)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 (六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 (六十一)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2、2012年3月教育部发布《教育信息化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促进教育公平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宏伟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与支撑。 3、三问信息化与教育变革 信息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 为什么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 如何善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二、信息技术引起了哪些教育变革?(上) 1、信息技术引起了哪些教育变革 从微视频资源到翻转课堂(内容);从网络远程教育到移动学习(学习方式);从云计算到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开放教育资源到大众公开课(内容);从虚拟仿真到开放实验(新的实验形态,平台);从电子书包到未来教室(学习环

境);从大数据到个性化服务(服务) 2、网络教育方兴未艾 变迁路线:从广播电视大学到网络大学。 创新路线:新建的网络教育机构。 3、网络教育案例 美国凤凰城大学:创办于1996年,包含8个学院,100多个专业,到2012年,学校拥有34.53万学生,包含200多个校区,分布在美国28个州、波多黎各及加拿大等地。目前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私立学校,专门从事成人教育中国网络教育的发展:1999年开始试点,迄今68所试点高校,根据2012年数据:累计注册学生1000余万,已毕业600余万;非学历培训1000万多人次,开设396个专业,专业点2292个,覆盖11个门类,设校外学习中心/教学点9000余个,开发网络课程 24117门;参加校内学分互认2942门,校际学分互认1860门。 4、网络教育的进化: 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电子(化)学习”、“网络(化)学习”等。 m-Learning:移动学习。 u-Learning:泛在学习,是数字学习(e- learning)的延伸,克服了数字学习的缺陷或限制。 5、从OCW、OER到MOOC 2001年,开放课程运动由MIT首先发起。由大学提供一些开放又免费的课程资源。 OCW:开放课件 OER: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推进OCW进一步发展提出开放教育资源(OER)的概念。 MOOC:与仅仅开放课程资源不同,MOOC允许学生大规模参与在网络上开放的课程并主动进行教学互动。 6、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于2003年成立,多家网络公众媒体积极提供开放课程资源。 7、开放教育资源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开放的协议与标准;开源的软件与工具;开放的内容与资源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许多明显的好处,我归结起来可分为以下三方面的作用。 1、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把学生带进一个崭新的境界,创造出激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这一点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尤其关键:中学生的厌学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在一些生源和学风质量较差的学校,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更有甚者考试也会交白卷。而在当前的体制下,采用任何传统的手段都不会有明显的效果。这一点大多数的教师都会有切身的体会。追根溯源,我认为厌学的根本原因是“听不懂”。学生觉得自己“反正听不懂,还不如睡觉”,睡觉以后就更加听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当然这并不是学生的过错,择校生的素质本来就要差于正录生,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甚至记忆力都不能与当前的教材要求相匹配。针对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使用具有强烈感观刺激的呈现手段将所传授的知识具体而形象的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听课,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整合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性更强的教学,相比于“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数学教学中讲授三角函数Sin的图像其中有一个环节,用“五点法”画出

函数的图像,如果在黑板上画图演示大约需要30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如果通过制作互动式的课件,让学生每个人通过尝试输入不同的角度来得到平面上不同的点,再自动将这些点连接成函数曲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最有代表性的五个点。当然这是一道“封闭式”的练习,结果是唯一的,但是每个学生找到这五点的过程必定各不相同,其中可能会有错误,也可能会走弯路,最终当他们得到正确的结果时,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创新精神被深深的烙印。 2、化难为易,提高了效率 教学内容中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靠教师的自制学具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运用信息技术,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单片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讲到不同的寻址方式时,通常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各个存储空间,并且说明各种符号的意义,指针的指向和数据的流向,难以将知识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而通过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在屏幕上清楚的看到指针的指向,数据的流向,并且通过动画的方式形象地说明问题。省时省力,轻松突破难点。 又比如,在《电力拖动》课程的教学中,经常需要画出机床电器控制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用挂图太小后排学生无法看清。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不但整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