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学案(全国通用)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一化学与传统文化及STSE

[储知识·要点回扣]

1.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它们对应的污染物

2.PM2.5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3.化学与能源

4.常见化学材料的成分及性质

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与生活

①加碘盐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②SO2具有漂白性,可用来漂白草帽辫、食品等。(×)

③用活性炭为糖浆脱色和用次氯酸盐漂白纸浆的原理相同。(×)

④明矾电离出Al3+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

⑤BaSO4、BaCl2都可以用作“钡餐”。(×)

⑥泡沫灭火器利用了NaHCO3和Al2(SO4)3相互促进水解的原理。(√)

(2)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

①CO2浓度不断上升,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

②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环境污染。(√)

③燃煤“钙基固硫”的最终含硫产物是CaSO3。(×)

④棉、麻、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⑤用灼烧后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⑥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⑦合金具有金属特性是因为其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探高考·真题鉴赏]

1.(2018·全国高考卷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碳酸钡能与人体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钡盐,有毒,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D错误。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能用于洗涤油污,A正确。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能杀灭生活用水中的细菌,B正确。氢氧化铝是弱碱,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答案:D

2.(2018·全国高考卷Ⅲ)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解析:泡沫灭火器喷出的液体能导电,不适用于电器起火,A错误。疫苗是生物制品,温度过高,会导致蛋白质变性,使疫苗效果降低或失去作用,B正确。水性漆与传统的油性漆相比,水性漆具有低甲醛和低芳香类化合物等优点,属于环保产品,C正确。装有镁棒的电热水器,是一个以镁棒为负极(阳极)、内胆为正极(阴极)的原电池,D正确。

答案:A

3.(2017·全国高考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

答案:B

4.(2016·全国高考卷Ⅱ)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A正确;化石燃料即使完全燃烧也会产生SO2以及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B错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完全燃烧的主要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减少大气污染,C正确;C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D正确。

答案:B

[研考纲·聚焦素养]

最新考纲

1.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2.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附]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讲话:“在高考试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问题。

2.证据推理: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

3.社会责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对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题型突破·通法悟道]摆题型示例巧取应考宝典

题型一化学与传统文化

1.《本草纲目》中收载“烧酒”篇:“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甄,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有关于鉴别消石(KNO3)和朴消(Na2SO4)之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文字中两处涉及的“法”分别是() A.蒸馏焰色反应B.萃取升华

C.蒸馏丁达尔效应D.升华焰色反应

解析:由题中所给信息,“蒸令气上”表明该方法是利用各组分沸点不同实现物质的分离,此“法”是指蒸馏,烧酒利用的是蒸馏原理;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答案:A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解析:《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A项正确;《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可溶性铜盐,B项正确;《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C项正确;《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CO3,D项错误。

答案:D

3.《本草纲目》中对碱式碳酸铅制备过程有如下叙述:“每铅百斤,熔化,削成薄片,卷作筒,安木甑内。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依旧封养,次次如此,铅尽为度。”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过滤B.升华

C.蒸馏D.萃取

解析:工业上制备碱式碳酸铅的流程为用氧化铅与醋酸反应生成(CH3COO)2Pb·Pb(OH)2,再用(CH3COO)2Pb·Pb(OH)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2PbCO3·Pb(OH)2,经过滤后先用水洗涤,再用酒精洗涤,以除去表面的水分同时可以快速干燥,得纯净的2PbCO3·Pb(OH)2产品;“甑下甑中各安醋一瓶,外以盐泥固济,纸封甑缝。风炉安火四周,养一七,便扫入水缸内”。加热醋酸,挥发后,氧化铅与醋酸反应生成(CH3COO)2Pb·Pb(OH)2,进而与空气中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碱式碳酸铅,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蒸馏,故选C。

答案:C

4.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C.“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种分离方法是分液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解析: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B正确;运用蒸烧的方法制酒属于蒸馏的方法,故C错误;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铁的合金,故D正确。

答案:C

题型二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

1.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用化学知识解释、认知和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诗文“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中的“乌金”是指石油

B.“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分子是可以运动和扩散的

C.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港珠澳大桥出现了百部无人驾驶汽车。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和节约资源

D.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陶氏化学公司将DOWTHERMTMSR-1抑制性乙二醇冷却液用于溜冰场,具有快速结冻和良好的防腐蚀性。乙二醇熔、沸点比乙醇低,更有利于结冻解析:“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指的是煤的开采,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指的是煤炭燃烧发出红色的火焰,所以乌金指的是煤,选项A错误;“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是因为麝香中含有的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选项B正

确;大力推广无人驾驶汽车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但不能节约资源,选项C错误;乙二醇所含羟基数多,熔、沸点比乙醇高,为较好的防冻剂,选项D错误。

答案:B

2.(2018·济南一模)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自来水厂用明矾净水,用Fe2(SO4)3或ClO2均能代替明矾净水

B.青蒿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萃取青蒿素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C.用石灰水或MgSO4溶液喷涂在树干上均可消灭树皮上的过冬虫卵

D.新型材料聚碳酸酯纤维、石墨烯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

解析:明矾只能净水,不能杀菌消毒,ClO2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代替明矾净水,A错误;青蒿素在超临界CO2中有很强的溶解性,因此萃取青蒿素可用超临界CO2作萃取剂,B 正确;MgSO4溶液不能使蛋白质变性,C错误;石墨烯纤维不属于有机高分子,D错误。

答案:B

3.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晨树林中的潮湿空气所形成的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B.“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D.“一带一路”是现代丝绸之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解析: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A正确;B.碳纤维的成分是单质碳,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C正确;D.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正确。

答案:B

[答题技法]解答STSE题“四步曲”

[限时规范训练]单独成册

1.(2018·安徽十校联考)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A.甲烷B.一氧化碳

C.乙烯D.氢气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

答案:A

2.(2018·河南名校联盟)《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A.加热B.结晶

C.蒸发D.过滤

解析:列灶燃薪是加热,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是蒸发结晶,因此没有过滤。

答案:D

3.(2018·山东济南5月理综)据我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硫黄(即硫磺)能化金银钢铁,奇物”,所得产物不可能是()

A.Au2S B.Ag2S

C.CuS D.FeS

解析:S单质的氧化性比较弱,所以只能将金属氧化为低价,所以将Au、Ag、Fe氧化

为+1、+1、+2,转化为Au 2S 、Ag 2S 、FeS ,所以选项A 、B 、D 有可能;S 氧化Cu 应该转化为低价的Cu 2S ,选项C 是不可能的。

答案:C

4.(2018·福建泉州5月质检)古籍中对“鍮石”有如下记载:“鍮石,自然铜之精也。今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炼成者,假鍮也。崔昉曰: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成鍮石(假鍮)”。“水银坠地,鍮石可引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假鍮”是一种合金

B .炉甘石中的碳酸锌在冶炼中被还原

C .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

D .分别用硫磺和“鍮石”处理“水银坠地”的原理是相同的

解析:A.假鍮中发生的反应式为ZnCO 3=====△ZnO +CO 2↑,C 与ZnO 发生C +2ZnO=====△CO 2↑+2Zn ,Zn 与Cu 熔合成合金,故A 说法正确;B.根据选项A 的分析,Zn 的化合价由+2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 说法正确;C.“鍮石”为铜单质,不与盐酸反应,假鍮石中含有锌单质,锌单质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可以用盐酸鉴别真假“鍮石”,故C 说法正确;D.消除水银污染,硫磺与水银发生反应生成无毒的HgS ,鍮石与水银形成铜汞齐,属于合金,原理不同,故D 说法错误。

答案:D

5.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 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 )

解析:KNO 3不稳定,撞击时会发生爆炸,KNO 3不能自燃,A 错误。黑火药是KNO 3、S 和木炭的混合物,燃烧时KNO 3为氧化剂,B 正确。KNO 3和Na 2SO 4阳离子种类不同,可

用焰色反应检验两种化合物,钾的焰色反应呈紫色,C正确。冬天温度降低,KNO3在地上析出白色晶体,溶解后,滤去杂质,蒸发结晶可得KNO3晶体,D正确。

答案:A

6.(2018·湖北武汉5月理综)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护肤品中加入甘油是利用甘油的芳香气味

B.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是利用肥皂水的弱碱性

C.月饼包装盒中的铁粉可以起到抗氧化作用

D.用浸泡过KMnO4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是利用KMnO4的氧化性

解析:护肤品中加入甘油是利用甘油的吸水性,而非甘油的芳香气味,A错误;肥皂水显碱性,与蚊虫叮咬处释放的酸发生中和反应,B正确;铁粉具有还原性,可以和空气中氧气反应,起到抗氧化作用,C正确;乙烯是植物激素,而高锰酸钾能吸收乙烯,故能延缓水果的成熟,从而保鲜水果,D正确。

答案:A

7.(2018·辽宁葫芦岛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肥皂去污能力减弱

B.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2.5×10-6 m的颗粒物,其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解析:用含钙离子浓度较大的地下水洗衣服,生成硬脂酸钙沉淀,肥皂去污能力减弱,故A正确;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故B错误;“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该过程为溶解、过滤,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故D正确。

答案:B

8.(2018·贵州贵阳5月适应性考试)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向薯片袋内充入氮气可以防止薯片氧化变质

B.“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措施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C.海水淡化时可以采用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等多种方法

D.石英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通信材料,它属于硅酸盐材料

解析:向薯片袋内充入氮气将空气排出,可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将薯片氧化变质,选项A正确。“静电除尘”可以除去空气中的粉尘、“燃煤固硫”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可以减少CO、NO等物质的排放,这些措施都能提高空气质量,选项B正确。蒸馏、电渗析、离子交换都是海水淡化的方法,选项C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选项D错误。

答案:D

9.(2018·河南郑州三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

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

解析:A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A项正确;B项,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项错误;C项,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项正确;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D项正确。

答案:B

10.《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C.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解析:“紫烟”指香炉峰中的水蒸气经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光学现象,不是碘升华,A 项错误。“沙里淘金”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B项正确。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豆萁”是大豆的秸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D项正确。

答案:A

1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C.李白有诗句云“日照香炉生紫烟”,这是描写“碘的升华”

D.煤经过气化、液化和干馏等物理变化过程,可以转化为清洁能源

解析:“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A错误;“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B正确;“日照香炉生紫烟”描写香炉峰中的水蒸气经太阳光照射后产生的光学现象,与碘的升华无关,C错误;煤经过气化生成CO和氢气,液化生成甲醇,干馏生成煤焦油等,均为化学变化,D错误。

答案:B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

B.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

C.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

D.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黄芽指的是黄铜

解析: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有效减少PM2.5的污染,A正确;铁的金属性强于铜,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B正确;NaHCO3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C正确;汞属于重金属,有毒,液态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蒸气,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黄,不是黄铜,D错误。

答案:D

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工分子筛(多孔硅铝酸盐)可以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

B.硅胶可以用作食品、药品的干燥剂

C.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D.蚕丝、腈纶和涤纶既属于化学纤维又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人工分子筛可以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故A说法正确;硅胶具有吸水性,且无毒,因此可用作食品和药品的干燥剂,故B说法正确;风能和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对环境无影响,故C说法正确;蚕丝不是化学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说法错误。

答案:D

14.(2018·陕西榆林四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阻燃剂Al(OH)3受热分解时放出能量

B.蚕丝、涤纶、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

C.油脂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与微生物、酶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会发生酸败

D.硅太阳能电池与铜锌原电池工作时均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解析:阻燃剂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能量,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A错误;蚕丝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涤纶、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错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在酶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下,氧化分解,酸败变质,C正确;硅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铜锌原电池工作时,将化学能变为电能,D错误。

答案:C

15.(2018·安徽芜湖5月模拟)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草木灰与NH4H2PO4混合使用,可更好地为植物提供N、P、K三种营养元素B.“低碳经济”是指采用含碳量低的烃类作为燃料

C.推广使用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

D.通过石油分馏获得乙烯,已成为目前工业上生产乙烯的主要途径

解析:NH4H2PO4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中的碳酸根离子的水解会相互促进,减少了铵根离子的存在(注意:虽然NH4H2PO4溶液应该显酸性,但是碳酸钾溶液显碱性,加入碳酸钾相当于加入碱,一定会降低铵根离子的量),降低了植物对氮元素的吸收,选项A错误。“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与采用含碳量

低的烃类作为燃料无关,选项B错误。聚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在使用后可以降解为小分子化合物,从而达到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选项C正确。乙烯是通过石油裂解得到的,选项D错误。

答案:C

16.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黄姜”又黄又亮,可能是在用硫黄熏制的过程中产生的SO2所致

B.加入Na2S可消除污水中Hg2+的污染

C.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所以它们的含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

D.有机玻璃是以有机物A(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加聚反应得到,合成A的一

种途径是

其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解析: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A正确。S2-能与Hg2+生成HgS沉淀而除去污水中的Hg2+,从而消除污染的危害,B正确。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其含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二氧化碳不是空气质量报告的项目之一,空气质量报告项目包括: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C错误。该反应为加成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产物,原子利用率高,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D正确。

答案:C

17.(2018·山东济南5月理综)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编织渔网所用的尼龙线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高硬度的氮化硅陶瓷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都是食品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

D.我国成功实施煤改气工程后,可有效降低空气中的PM10含量

解析:尼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不是纤维素,选项A错误。高硬度的氮化硅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选项B错误。聚氯乙烯(PVC)不能用于包装食品,选项C错误。减少燃煤可以有效的降低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选项D正确。

答案:D

最新整理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文稿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有关说法判断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2)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5)《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6)《抱朴子· 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8)《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如此提取青蒿素纯属萃取。 (9)浸出《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 (10)“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11)“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12)《天工开物》载:“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O3能自燃。 (13)《开宝本草》载:“(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了溶解、蒸发、结晶提纯过程。 (14)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15)《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16)《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17)“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8)《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19)李自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20)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21)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2)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3)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膏液”的描述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这里的“膏液”的主要成分为油脂。 (24)《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5)《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6)《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27)《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8)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 (29)使用《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0)《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铜盐。 (31)《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32)《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3)精制砒霜过程如下:“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干馏。 (34)“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35)“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36)“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高三化学2019年全国高考化学集锦

高考集锦 1.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 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 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 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 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 “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 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5.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O 数目为0.1N A A. 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 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6.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W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 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2019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2019 届高三化学复习计划 务川民族中学高中化学纪国君 一、化学学科分析 1、知识特点:化学虽是一门理科,但是基础知识繁杂。虽然大多数有规律可循,但要求学生记忆的特别多。有些化学反应原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掌握。学生学起来难度不高,但真正要掌握并熟练运用知识并不容易,一般学生要得高分也必须下大工夫来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不一定要背诵,但一定要多翻课本。 2、高考化学试题特点:题量少,容量大,题干长,尤其是后边的四道非选择大题,学生阅读起来很吃力,更有一部分学生连题目意思都读不懂。 二、复习达到目标 使年级90%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整个高中化学的基础网络,基本养成学生正确审题、答题的良好习惯,在2019年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复习进度 1、第一轮系统复习阶段: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底。 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关键,是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通常是逐章节复习,利用这段时间在高考范围内把每个知识点逐个过关,毫不遗漏。切忌急躁,需要结合教材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巩固基础,

只有知识扎实了,构建成网络了,知识也就系统了,才有利于综合提高。单学科训练、适当学科单元内综合,单学科归纳总结,是主要的复习形式;基本按照课本的知识序列,分单元进行全面复习;重点是锤炼知识,夯实基础,循环提高;着重抓纲务本,建立以章为单元的知识体系,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在广度上不留死角,在深度上不留疑问,过好“双基”关。单元过关是搞好一轮复习的关键。 第一轮复习计划 时间教学内容 第一周、第二周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1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第2讲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周、第四周、第五周、第六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第2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鉴别及推断 第3讲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第4讲专题总结 第七周、第八周、第九周 第三章常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讲 传统文化与STSE学案

第1讲传统文化与STSE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Z 真题感悟 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8·天津·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 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 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 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土 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A错:用谷物酿造酒和醋的过程是淀粉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醇,乙醇可以被氧化生成乙酸(醋的主要成分)。B对:后(司)母戊鼎是青铜器,属于铜合金制品。C对: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D对:屠呦呦利用萃取原理将青蒿中的有机物青蒿素提取出来。 2.(2017·全国Ⅲ·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审题时抓住关键词“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适宜相对分子质量并具有可溶(或可熔)性的线型聚合物,经纺丝成形和后处理而制得的化学纤维。 尼龙绳是由尼龙切片制成的纤维丝经一系列加工制成的,它属于合成纤维,A项正确。 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属于天然纤维,B项错误;羊绒衫的主要原料是羊毛,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棉衬衣的主要原料是棉花,棉花属于天然纤维,D项错误。 3.(2015·北京·6)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B) A.氨水B.硝酸 C.醋D.卤水 [解析]根据所给四种物质的氧化性的强弱可判断,该强水为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溶解大部分金属,答案选B。 4.(2016·全国Ⅱ·7)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B) 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 B.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解析]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A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S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项正确;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 5.(2016·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A项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会生成许多有害物质,如某些稠环芳烃,B项正确;加热可使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失去生物活性,因此高温可以消毒,C项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化学与传统文化

微测1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答案 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2.(2017·海淀期末)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答案 B 解析酒曲捣碎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酒曲发酵是化学变化,B项正确。高温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泉水勾兑是溶液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3.(2017·济南二模)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

“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 A.氧化钙B.碳酸钠 C.氢氧化钾D.次氯酸钠 答案 C 解析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溶液,两者反应生成CaCO3和KOH,由题意可知C项正确。 4.(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答案 A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故选A 项。 5.(2018·河南名校联盟)《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答案 D 解析列灶燃薪是加热,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是蒸发结晶,因此没有过滤,故选D项。 6.(2017·安徽六校联考)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Ⅰ卷与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 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 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 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 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 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噲?H++Cl?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垐?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 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 b点的混合溶液pH=7 D. 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 阴极区,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 正极区,固氮酶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 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

传统文化蕴含地化学知识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 一、传统文学中的化学知识 1、成语、谚语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中一些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各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B.烈火炼真金C.火树银花D.雷雨发庄稼 2、很多古诗词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墙角数技梅,迎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能够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 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古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A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初中化学中什么物质燃烧有烟呢?什么物质能看到雾呢? (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填序号)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姑 C.春蚕致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6、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复 (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确的是(); A. “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 B. “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 C. “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 (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传统节日、生活习俗等中的化学知识 1、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春节一—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端午节一—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_______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019届高三化学选择题专题—有机选择专题练习(最新整理)

有机化学基础(选择题)专题 1.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模型可表示为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新制的氢氧化铜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和乙醇 D.丁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2.指甲花中存在的β-紫罗蓝酮属于一种萜类化合物,可作为合成维生素A 的原料。下列有关β-紫罗蓝 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β-紫罗蓝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 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与足量的H2反应后,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减少一种 D.和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B.分子式为C14H15O6NBr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mol 该有机物最多消耗4 mol NaOH 4.某抗肿瘤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吲哚的分子式为C8H6N B.苯甲醛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C.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区分苯甲醛和中间体 D.1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以与9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5.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有4 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 B.和互为同系物 C.乙炔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6.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3 种 B . 和苯乙烯互为同系物 C .饱和(NH 4)2SO 4 溶液和福尔马林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其原理相同 D .聚合物(—[ C H 2—CH 2—CH —CH 2—]n )可由单体 CH 3CH =CH 2 和 CH 2=CH 2 加聚制得 C |H 3 7. 已知互为同分异构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盆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B .苯与棱晶烷的一氯代物均只有一种 C .上述三种物质中,与甲苯互为同系物的只有苯 D .上述三种物质中,只有棱晶烷的所有原子不处于同一平面内 8. 增塑剂 DCHP 可由环己醇制得。环已醇和 DCHP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CHP 的分子式为 C 20H 14O 4 B 环已醇和 DCHP 的二氯代物均有 4 种 C.1molDCHP 水解时消耗 2mol NaOH D.环已醇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9、某抗癌药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祛正确的是 A.能发生取代、氧化、加聚反应 B.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与苯甲酸苯甲酯属同系物 D.水解生成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 3 种 10. 化合物 X 是一种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化合物 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化合物 X 的分子式为 C 16H 16O 6 HO HO B. 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O C. 1mol 化合物 X 最多可与 5molNaOH 、7mol H 2、4molBr 2 发生反应 D. 可与 FeCl 3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但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H 3C O O OH CH 3

2018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

化学与中华传统文化 1.《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亦去垢发面.”这里的“石碱”是指 A.KOH B.KAl(SO4)2 C.KHCO3D.K2CO3 2.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可用于分离 A.苯和水 B.乙酸乙酯和乙酸C.食盐水和泥沙 D.硝酸钾和硫酸钠3. 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实验操作方法是 A:过滤B:萃取C分液D蒸馏 4.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5.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词的意蕴含蓄,意境深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中的“柳絮”和棉花的成分均含纤维素 ②“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烟”是弥散在空气中的PM2.5固体颗粒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的“香”体现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 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③④ 6.明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关于造白糖有如下叙述“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教陶家烧造)置于缸上。共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文中涉及的操作过程是 A:升华B:干馏C吸附D蒸馏 7. 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

化学与传统文化(解析版)

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 真题再现 ▲(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2018·新课标Ⅱ)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答案】A 【解析】A.泡沫灭火器中加入的主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两者混合的时候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该泡沫喷出进行灭火。但是,喷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泡沫中一定含水,形成电解质溶液,具有一定的导电能力,可能导致触电或电器短路,A错误。B.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由于疫苗对温度比较敏感,温度较高时,会因为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所以疫苗一般应该冷藏保存,B正确。C.油性漆是指用有机物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水性漆是指用水作为溶剂或分散剂的油漆,使用水性漆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挥发对人体健康和室内环境造成的影响,C正确。D.电热水器内胆连接一个镁棒,就形成了原电池,因为镁棒比较活泼所以应该是原电池的负极,从而对正极的热水器内胆(多为不锈钢或铜制)起到了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比较传统的化学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熟悉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同时能用化学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某些过程。需要指出的是,选项D中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实际指的是形成原电池的保护方法。

2018届高考化学选择题之中国传统文化

选择题之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古国,智慧人民,灿烂文化。古代的陶瓷文化、冶金文化、古代的本草 医药和炼丹术、古代的酿酒制醋、四大发明等等构成了我国丰富的古代化学史。根据“在高考命题中,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独特功能,弘扬和考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体现高考为国选材的重大使命。各学科在试题中都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所体现”(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一、通过判断作出选择 1.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A.Fe3O4 B.CuO C.HgS D.CuS 2.《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 种,其中有关于“青矾”的描述为:“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 A.CuSO4·5H2O B.Fe2(SO4)3·9H2O C.KAl(SO4)2·12H2O D.FeSO4·7H2O 3.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本草经集注》中写到“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硝石”指的是 A.Na2SO4 B.KNO3 C.Ca(NO3)2 D.KIO3 二、通过判断作出选择 4、《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到: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 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到: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A.氢氟酸、食盐水B.氨水、碘酒C.石灰水、硝酸D.稀硫酸、食醋 5.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 “蜃”的主要成分是 A.CaO B.NaHCO3 C.SiO2 D.CaCO3 6.《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 A.油脂B.油漆C.石油D.甘油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 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化学与传统文化

微测1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得操作方法就是( ) 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 答案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得升华,因此涉及得操作方法就是升华,答案选B。 2.(2017·海淀期末)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得过程就是( ) 答案B 解析酒曲捣碎主要就是形状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酒曲发酵就是化学变化,B项正确。高温蒸馏就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泉水勾兑就是溶液得稀释,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3.(2017·济南二模)春秋末期齐国得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

“涑帛”得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与“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就是因为其中含有( ) 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次氯酸钠 答案C 解析草木灰得成分就是K2CO3,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溶液,两者反应生成CaCO3与KOH,由题意可知C项正确。 4.(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就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得描述。这里“M气体”就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答案A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得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就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得描述。石油蒸气就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故选A项。 5.(2018·河南名校联盟)《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得操作就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答案D 解析列灶燃薪就是加热,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就是蒸发结晶,因此没有过滤,故选D项。 6.(2017·安徽六校联考)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0?3 ,K a2=×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核心素养提升5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

核心素养提升?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社会 责任] 素养说明:高考对本题型的考查通常以生产、生活、环境及古诗词中涉及的物质为载体,考查考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反应本质的掌握情况,进一步达到考查考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目的。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古诗词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1.化学与材料 2.无机物在生产、生活、医药中的用途

3.化学与传统文化、STSE的解题程序 题型建模 第一步——读题:对于陌生度较高的信息要做到逐字逐句阅读,挖掘关键字,排除干扰信息,找出有效信息。对于新信息中的有机化学方程式,要从断键、成键角度分析,找出规律;对于新物质或常见物质的新性质,要找出其不同点。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二步——联题:在读题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问题或选项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板块,联系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寻找要提取的信息。 第三步——析题:找到需要的信息后,需进行分析。分析时要从大脑信息库中迅速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并使思维从新情境回归到课本、回归到平时的学习中来。

第四步——解题: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相应问题。如果是简答题一定要言简意赅,即一定要做到联系化学原理,切入点正确,分析、说理层次清晰,要点全面。 [题型专练] 1.(2015·课标全国Ⅰ,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 B 2.对中国古代著作涉及化学的叙述,下列解说错误的是() A.《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B.《菽园杂记》有海水提取食盐的记载:“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过程中“灰”的作用是吸附 C.《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D.《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解析《天工开物》所叙述的“石灰”根据性质判断应为CaCO3,不是Ca(OH)2。答案 D 3.(2018·课标全国Ⅱ,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解析Na2CO3溶液水解呈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A项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