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土地期末复习.doc1

土地期末复习.doc1

土地期末复习.doc1
土地期末复习.doc1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太阳直接辐射:从太阳方向直接投射来的辐射,称太阳直接辐射。

2.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与天空散射辐射的和,称为太阳总辐射。

3.辐射差额:地表面和其他植被表面,不时有辐射能收入,也有辐射能支出,这些辐射能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或辐射平衡。

4.地面辐射:地面具有一定的温度,它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能,称为地面辐射。5.大气辐射:地球大气具有一定的温度,它日夜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这种辐射称为大气辐射。

6.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7.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8.三基点温度:对于植物每一个生命过程来说,都有三个基点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9.降水量:自天空下降或在地面凝结的水汽凝结物,包括雨、露、雪、霜等,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称为降水量。单位是mm。

10.降水强度:单位时间的降水量,称为降水强度。

11.降水距平:某年或某月的实际降水量与多年同期平均降水量的差值,称为降水距平。12.降水变率:降水距平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称为降水变率。

13.水资源变率:水量的年际与年内分布的均匀程度,称为水资源变率。

14.风蚀:风将颗粒大小和质量不同的砂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推移三种方式进入气流,称为风蚀。

15.土壤质地: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16.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产物。

17.土地类型:选择一些土地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按照相似性或共同性将土地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对均一的单元,即是土地类型。18.土地的中域分布:中地貌的分异是指山地或平原等大地貌单元内部的差异,引起相对位置、相对高度、成因与组成物质的差别,而产生自然条件的不同。我国一些地区中尺度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土地类型差异,是影响农业生

产布局的重要因素,称为土地的中域分布。

19.土地的微域分布:、自然环境小尺度的分

异则以地表组成物质、地貌部位、土壤和植被

种类不同而引起。由于这种分异作用形成的土

地类型,其自然景观不同,农业利用方式也不

一样,这是土地类型的微域分布。

20.耕地利用单元:是指由末级固定田间工程

设施(如沟渠、林带、道路等)所围成的,可

以进行耕作、灌排、收获等田间管理的沟渠路

林等田间工程设施齐备的多种功能的综合地

段。

21.载畜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

够饲养家畜的头数。

填空题:

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

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

数量)是有限的。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固定

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整体性。

2.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可以归纳为5点,首先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对土地利用进行

干预,因此规划有政策性;由于规划要从国民

经济整体的角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因而规划

有整体性;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目标是多方面的,

既有社会的、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又有公益

的、私人的、国家的、地区的目标,因此规划

有兼容性;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

维性,规划的方案就具有一定的折衷性;由于

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那么规划也不可能一

成不变,规划就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3.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和土壤蒸发。土壤水分蒸

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二阶段,土壤蒸发

的速度减慢,受气象因子的影响减小。在第三

阶段,蒸发发生于较深的土层中,土壤水分以

气态形式逸入大气中。

4.通过植物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称为蒸腾。植

物可以通过气孔的开闭对其进行调节。

5.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植

物蒸腾和土壤表面蒸发的总耗水量。

6.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冰川积雪等。

7.就人类可利用的地下水资源来说,地下水可

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8.水资源的三要素为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9.建筑组群的自然通风与建筑的间距大小、_

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建筑组群迎风的方位、风

向对组群的入射角大小等有关。

10.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岩石矿物。

11.残积物一般分布在丘陵山地,可依下伏母

岩的矿物学性质,把山地分成石灰岩山区、花

岗岩山区、紫色砂页岩山区、玄武岩山区等等。

12.当坡度大于10o时机动车道应采取“S”形

布设。

13.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是指土壤质地的差异

在农业生产中的反应,它包括土壤的肥力状况、

耕作性状和作物反应的综合反应能力等三个方

面的内容。

14.土地的纬向地带性是指土地资源特征大致

沿纬向方向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地带,呈南北更

替变化规律。纬向地带性决定于不同纬度带接

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15.土地的经向地带性是由于距离海洋的远近

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由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少,

造成的气候、植被、土壤_等地带性因素和土地

类型呈一定宽幅的沿经向变化的分布规律。

16.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引起热量和水分的

垂直分异,从而造成气候、植被、土壤和土地

类型的垂直变化规律,称为土地垂直地带性规

律。

17.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土地类型千差万

别,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类型分为12个高

级土地类型。

18.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划分

出土地一级类型8个,写出其中4个:耕地、

园地、林地、牧草地等。

19.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性质,首先它是

土地资源配置的战略性规划,根据国民经济与

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反映

社会总体利益的要求,协调和解决各业用地需

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强调自上而下,逐级控

制,分为国家、省级、地(市)级、县级和乡

(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是因地制

宜,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20.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准备工作包

括组织准备和收集资料二个方面。

2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需求预测、土地

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22.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综

合平衡法。

23.果园用地选择的原则是适地适树。

24.选择人工鱼塘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一般

可以利用湿地、滩涂建设鱼塘。

25.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植

树造林和工程措施:修梯田、修地坝水坝。

26.风沙地的特点主要是移动性和漏水漏肥,

养分贫瘠。

27.风沙地治理的生物措施主要是种植固沙的

草、灌木和乔木。

28.沼泽地和滩涂的共同特点是水分过多,因

此开发利用的要点是排水,或因地制宜,选择

适宜潮湿条件的利用方向。

29.沼泽地开发治理措施包括拦截水分工程、

排水工程、生物排水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等四

个方面。

30.沼泽地开发利用的方向可以是开垦为水稻

田,开辟为牧场,建立芦苇基地等等。

31.盐土中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的特点是上重下

轻,表聚现象突出。

32.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盐土由于降水量

的季节性变化,一年中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

盐期。

33.盐土开发利用原则,一个是系统治理的思

想,三个相结合,是改良与利用相结合、水利

工程措施与农业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及土壤除

盐与土壤培肥相结合。

34.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及种稻

改良。

35.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

损塌陷压占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选择题:

1.关于土地的概念,错误的是(D)。

A.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B.既是劳动资料,

又是劳动对象

C.是由气候、地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

等组成的生态系统D.是普通商品

2.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特性的是(C)。

A.面积的有限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

异性

C.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D.整体性及多用途性

3.说土地资源有非再生性,是因为(C)。

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

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

我恢复

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出

坚硬的基岩

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

4.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A)。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

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

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

自我恢复

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

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

5.土地资源的功能有(D)。

A.植物生产功能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D.以上三项都是

6.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D)。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以上三项都是

7.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C)。

A.兼容性B.折衷性C.政策性D.动态性8.下列不属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的是(A)。A.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保障体系

B.土地供需综合平衡

C.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D.土地利用宏观布局和微观设计

9.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C)。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夏季垂直太阳方向直接辐射最高

C.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原因是大气透明度的增加

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

10.气温日变化的特点是(A)。

A.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B.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正午12:00

C.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夜间0:00D.晴朗天气下,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11.关于气温日较差,错误的叙述是(B)。A.随海拔增高而减小B.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C.随季节不同而异D.气温的日较差也受地形的影响

12.土壤冻结时(D)。

A.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

B.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

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

13.昼夜温差比较大(A)。

A.作物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B.白天温度高,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

C.夜间温度低,增加了有机物质的消耗D.影响作物的质量

14.有效积温是指(C)。A.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温度B.作物在全生

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对热量的总要求

C.作物在全生长期或某一发育期内有效温度的

总和D.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差

15.关于土壤蒸发,正确的是(B)。

A.在土壤蒸发的第三阶段,防止蒸发的措施是

松土,以切断土壤毛细管

B.在第一蒸发阶段,壤质土壤丢失的深层水分

比砂质土壤多

C.土壤表层形成干涸层,加快了蒸发

D.有植物覆盖的土表,总散失水量少于裸地

16.关于植物蒸腾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植物蒸腾可以降低体温

B.蒸腾作用使溶于水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输送到

植株各部分

C.蒸腾速度在一定限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

D.植物叶面角质层厚度与气孔大小及数量,影

响蒸腾速度

17.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D)。

A.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B.人均淡水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C.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D.以上三项都正确

18.水资源的三要素是(D)。

A.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距平B.降水量、

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C.降水量、植物蒸腾和农田总蒸发D.水量、

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19.风以三种方式将沙粒带入气流,造成沙尘

暴的方式是(C)。

A.推移B.跃移C.悬移D.以上三种都有

20.在城市规划布局中,错误的安排是(C)。

A.留出楔形绿地、风道等开敞的空间B.南方

炎热地区,为防夏季日晒,缩小建筑间距

C.工业区安排在居住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处

D.使建筑朝向夏季的主导风向

21.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产苹果、

梨,糖分高,果型好的,一般是(B)。

A.石灰岩山区B.花岗岩山区C.紫色砂页岩

山区D.玄武岩山区

22.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

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C)。

A.石灰岩山区B.花岗岩山区C.紫色砂页岩

山区D.玄武岩山区

23.沙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D)。

A.河间洼地B.湖积平原C.冲积平原D.河

流故道

24.壤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C)。

A.河流故道B.风沙区C.黄土高原D.河间

洼地

25.黏质运积物一般分布在(A)。

A.扇缘洼地B.冲积平原C.黄土高原D.风

沙区

26.我国一般认为种植业的上限坡度为(D)。

A.3oB.8oC.15oD.25o

27.我国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等

属于(B)。

A.山前平原B.冲积平原C.湖积平原D.滨

海平原

28.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将土壤分为(A)。

A.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十一级B.砂土、壤

土、黏壤土和黏土四类十二级

C.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类十二级D.砂土、壤

土和黏土三类九级

29.颗粒粗,保水保肥性弱,潜在养分含量少,

土温上升快,这是(C)。

A.壤质土类B.黏质土类C.砂质土类D.以

上都不是

30.以下说明黏质土的是(D)。

A.土温变幅大,白天升温快B.宜耕期长

C.氧气充足D.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好

31.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阻碍作物生

长的土壤盐分含量为(A)。

A.0.3%B.0.5%C.0.7%D.1%

32.植物难以生长时的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

(D)。

A.0.3%B.0.5%C.0.7%D.1%

33.对植物有明显抑制作用时的土壤可溶性盐

含量为(B)。

A.0.3%B.0.5%C.0.7%D.1%

34.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为(D)。

A.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B.增强土壤的保肥

性和缓冲性

C.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D.以

上三项都是

35.土地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为(B)。

A.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降水或大气湿度造

成的B.由于接受太阳辐射量不同造成的

C.由于海拔高度变化造成的D.由于海拔高度、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共同造成的

36.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水汽来自(A)。

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印度洋

37.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量一般自(B)。

A.西北向东南递减B.东南向西北递减

C.西南向东北递减D.东北向西南递减

38.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耕

地包括(D)。

A.果园B.茶园C.苗圃D.菜地

39.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园

地包括(B)。

A.菜地B.果园C.苗圃D.人工草地

40.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林

地包括(D)。

A.桑园B.茶园C.橡胶园D.苗圃

41.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D)。

A.属于战略性规划B.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C.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D.属

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

42.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容的重点是(B)。

A.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

方针

B.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

基础设施用地

C.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D.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43.在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A)。

A.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

用途和限制条件

B.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目标、

方针

C.确定各区域的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管理措施

D.综合研究提出各类用地的供需总量平衡指标

44.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

析,核心是(A)。

A.土地评价B.经济分析C.社会分析D.环

境分析

45.土地利用规划处理大量数据、图形,现在

已经广泛应用(C)。

A.线性规划B.多元分析C.地理信息系统D.主

因素分析

4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D)。

A.法律措施B.行政措施C.经济与技术措施

D.以上三项都是

47.基本农田是(B)。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D.包括耕种三年以

上的滩地和海涂

48.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D)。

A.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

B.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

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

C.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

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D.以上三项都是

49.关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叙述

错误的是(D)。

A.在我国五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中,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基础

B.为规范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作为行业标准

C.将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到各乡、镇

D.县级规划期限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规划相适应,一般为20~30年

50.编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收集的资料包括(D)。

A.县域基础资料B.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资料C.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D.以上三项都包括

5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B)。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C.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52.土地利用调整次序是(A)。

A.优先安排农业用地B.优先安排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

C.首先制定各类用地调整的指标D.将指标分解至各乡(镇)

53.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方法是(C)。A.环境影响预测法B.土地供给分析法

C.综合平衡法D.土地承载力评价

54.下列应列入农业用地区的为(A)。

A.宜农后备土地资源B.已列入生态建设规划的造林地

C.天然草地D.未成林造林地

55.下列不得列入独立工矿用地的为(C)。A.规划期间不改变用途的独立工矿用地

B.已列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规划工矿建设用地

C.占用耕地建砖瓦窑

D.经批准设立的工业开发区

56.在农业用地区内,鼓励(D)。

A.进行村镇建设B.建砖窑、建房、建坟C.挖砂、采石、取土

D.其他用地转为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用地

57.县级规划成果包括(D)。

A.规划文本B.规划说明C.规划图件及附件D.以上三项都是

58.规划文本中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内容为(B)。A.简述规划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B.建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主要问题C.阐述规划目标、近期规划任务和土地利用方

D.阐述规划期各类用地调控数量、结构变化

59.耕地利用规划的意义是(D)。

A.科学利用耕地的保证B.为提高劳动生产率

创造良好的土地条件

C.为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土地利用率创造良好的

土地条件D.以上三项都是

60.灌排渠系中直接从水源引水的渠道称为

(A)。

A.干渠B.支渠C.斗渠D.农渠

61.田间灌排渠系主要指(C)。

A.干渠和支渠B.支渠和斗渠

C.斗渠和农渠及其所围成的耕作田块内的临时

渠道

D.干渠、支渠、斗渠和农渠四级渠道

62.节水灌溉技术包括(D)。

A.喷灌B.微灌C.渠道防渗和低压管道输水

D.以上三项都是

63.防风效果最好的林道结构是(C)。

A.紧密结构B.透风结构C.稀疏结构D.以

上三种都是

64.由2~3行树组成,而且乔灌结合的林带结

构为(C)。

A.紧密结构B.透风结构C.稀疏结构D.以

上三种都是

65.村内的交通道路称为(B)。

A.村间路B.机耕路C.田间路D.以上三项

都是

66.联系村庄之间和通往附近城镇的道路为

(A)。

A.村间路B.机耕路C.田间路D.以上三项

都是

67.直接通往田地的道路为(C)。

A.村间路B.机耕路C.田间路D.以上三项

都是

68.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

(B)。

A.草场产草量低且年际变化大B.确定合理的

载畜量

C.加强冬春饲草贮藏D.减少家畜的冷季损失

69.加强草地的保护、改良和建设的措施有(D)。

A.修建草地围栏B.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

灌等

C.棚圈建设D.以上三项都是

70.在整个放牧季节内不受限制的放牧方式,

称为(B)。

A.季节性重复放牧B.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

放牧D.休闲轮牧制

71.草场每年同一时期放牧的方式,称为(A)。

A.季节性重复放牧B.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

放牧D.休闲轮牧制

72.草类种子成熟以前不进行放牧的方式,称

为(C)。

A.季节性重复放牧B.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

放牧D.休闲轮牧制

73.多种轮牧方式联合使用,叫做(D)。

A.季节性重复放牧B.一区连续放牧C.迟延

放牧D.休闲轮牧制

74.畜群按一定计划从一块草地转向另一块草

地的放牧方式,称为(A)。

A.轮牧B.季节性重复放牧C.迟延放牧D.休

闲轮牧制

75.关于山地丘陵,正确地叙述是(D)。

A.地面突出起伏不平,相对高差大于200m,

为山地

B.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630万km2

C.我国的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4%

左右

D.以上三项都是

76.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

其中“死”指的是(B)。

A.营养元素含量低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

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77.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

其中“瘦”指的是(A)。

A.营养元素含量低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

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78.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

其中“板”指的是(C)。

A.营养元素含量低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

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79.盐渍土特点为“瘦、死、板、冷、渍”,

其中“冷”指的是(D)。

A.营养元素含量低B.微生物数量少,活性低

C.土壤通透性差,水分条件不良D.土壤性凉,

春季地温上升缓慢

简答题:

1.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四个方面:即土地供需

综合平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宏观

布局;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2.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

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其范围或层次可以分为:(1)

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

要内容是确定区域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

局;(2)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土地利用系

统的详细利用规划,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

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3)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

项规划,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

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土地

的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

理规划等。

3.简要说明运积物,特别是沙性运积物土壤

的特性。

一般来说,运积物比残积物的地面坡度较小,

一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运积物一般土层较

厚,不存在土层浅薄的限制问题。沙性运积物

通气透水性好,春季土温上升快,可栽培对积

温要求较高的作物,如棉花;沙性运积物热容

量小,昼夜温差大,栽种瓜果有利于糖分积累;

沙性运积物土质疏松,适宜于栽种花生、甘薯

和马铃薯等作物。

4.简要说明黏质运积物土壤和壤质运积物土

壤的特点。

黏质运积物质地黏重,土壤的通透性差,不适

宜栽培果树、瓜及花生、甘薯、马铃薯等作物,

但它的保蓄能力强,养分含量较多,有后劲,

所以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类作物是比较

适宜的。壤质运积物质地适中,土壤的通透性

和保蓄能力都比较好,适宜于各种作物的栽培。

5.什么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

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在时间上、空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

面?

实施措施包括法律措施、行政措施、经济措施

和技术措施四个方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同

级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报上级批准,作为

地方性法规,由人大监督执行。政府要制定配

套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条例,对有关问题

作出具体规定,贯彻执行。积极推行土地使用

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启动和发展土

地市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监督保证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

7.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

划的关系。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

是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规划实现

的重要技术措施。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包括行业

用地规划以及有特定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如

为了流域水土保持而进行的流域治理规划;为了改良土壤而进行的土壤改良规划;为了防风固沙而进行的绿化规划等。

8.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基本农田保护方案的编制和保护区的划定;其次是落实规划方案;最后是制定保护措施。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要在对土地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耕地分等定级,并根据人口发展预测,计算粮食需求,确定耕地保护面积;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划分基本农田保护区。落实规划方案要将方案逐级分解下达到乡、村,并落实到地块,在田间设立保护标志。在保护措施方面,应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制度、损失补偿制度、地力保养和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9.耕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耕地利用规划要考虑“山、水、田、林、路”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方便生产,保护土地资源与环境。

10.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首先根据当地主害风风向确定林带的方向,主林带要垂直于主害风风向;其次确定林带的结构,林带结构一般有紧密结构、透风结构和稀疏结构三类,稀疏结构林带的防风效果比较好。第三要考虑林带的间距,林带间距根据林带防护距离确定,一般林带防护距离为树高的

20~25倍。最后是考虑林带的宽度,林带宽度应能够保证树的正常生长和较好的防风效果,在平原地区,为节约耕地,一般以沟渠路两侧可以用于植树的土地宽度来确定林带的宽度。11.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利用补播技术增加草层的植物种类、草地的盖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封育技术使草地得以复壮;利用浅耕翻技术,创造有利于优良根茎禾草生长的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有条件地区可进行草地的灌溉和施肥。12.草地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草地建设包括修建围栏、棚圈、人畜饮水点、草地水利设施、药浴设施等。修建草围栏是防止草地退化,恢复草地生产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培育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实行草地放牧管理(轮牧)的有效手段。草地打井、截流、引洪淤灌、兴修水利工程是解决人畜饮水,灌溉人工草地、饲料地的有效措施,可大幅度提高草地的产量和质量。棚圈建设是我国冷季漫长、春季气候多变的北方草原地区家畜越冬度

春寒的必要条件,可以有效提高存活率,减少

掉膘损失。

13.如何进行季节草场划分?

划分冬、春、夏、秋季节草场的依据是季节变

化,海拔高低,草层生长和枯萎时间,以及经

营习惯。把条件最好的草场留给冬季,选避风、

向阳,植被覆盖度大,植株较高,距居民点和

饲料基地较近,便于管理,有较好水源,有一

定棚圈防寒设施的草场。春季牧场基本同冬季

牧场,同时地形开阔、向阳、风小,植被萌发

早。夏季牧场则应地势较高,通风凉爽,蚊蝇

较少,有可靠水源。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将高

山处和阴坡处划归夏季牧场。秋季牧场选地势

较低,平坦开阔,植被丰富多汁而枯黄较晚的

草地,以便催肥出栏。

14.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

虑?

人工鱼塘用地选择一般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要

求:(1)水源充足,水质好,含盐、含铁量少;

(2)土壤渗漏少;(3)安全,无洪水、潮汐

和大风等威胁;(4)交通便利,运输通畅。

15.造成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

造成山地丘陵区水土流失(单位面积上的水土

流失量)与降雨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坡长

因子、坡度因子、作物管理因子、土壤保持措

施因子有关。

16.简要说明山地丘陵区自然条件的特点。

山地丘陵区土地类型复杂,既有海拔高度差异

造成的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垂直分布变化,又有

阴坡阳坡的不同造成的水分热量的差异;即使

在同样的海拔高度和地形部位上,岩石和土壤

特性的不同也会给予土地不同的特性。复杂的

土地类型,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带来了

便利条件。

山地丘陵原本林草覆盖,植物种类繁多,是野

生动物的栖息地,但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和开垦

耕地,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条

件恶化。特别是地面的坡度,为土壤侵蚀创造

了条件。在治理中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

合。

山区耕地小,零散,耕地土层薄,砾石多,不

利于机械耕作。农民为方便耕作,分散居住,

村庄小,劳动多依靠人力。

山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教育落后。

17.简要说明沼泽地的特性。

沼泽地地势低洼;土壤质地黏重,内排水不良;

沼泽地的分布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要有积

水条件,任何地带都可发生。但在我国温带、

亚热带地区,沼泽地基本已改造成农田。因此,

目前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青藏高原、天山南

麓;由于土壤质地黏重,造成土壤通气不良,

土温低,土壤养分少和有毒物质积累等。

18.简要说明滩涂的特点及开发利用。

滩涂的特点有三方面:经常有水淹的危险;质

地为砂质;地下水位高。滩涂开发利用:营造

防护林带;修筑堤防;围滩造田;水产养殖;

滩地牧场;湿地保护等。

19.在盐土地区,土壤改良的农业耕作措施有

哪些?

盐土地区,土壤改良的农业耕作措施主要有:

平整土地;深翻改土;晒垡养坷垃;适期播种;

选育耐盐品种;土壤培肥;植物覆盖等方面。

20.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编制复垦规划一般分四个阶段:(1)待复垦土

地的勘测和综合调查阶段;(2)待复垦土地的

适宜性评价阶段;(3)土地复垦规划阶段;(4)

土地复垦实施阶段。

21.简要说明砖瓦窑取土坑的土地复垦技术。

复垦方式有两种,一是利用其蓄水作为水塘或

鱼塘,二是将其垫平和复土种植植物或压实作

为建筑基地。充填物可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弃

物,如粉煤灰、矿山废渣、建筑垃圾等。复垦

后用于种植作物,需覆盖50cm以上厚度的土

壤;如作绿化地,覆土厚度可小一些。取土坑

充填后作为建筑地基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沉

降,并经过压实或夯实后,才可以开槽施工。

22.简要说明在煤矿塌陷区的土地复垦技术。

分为充填复垦和非充填复垦两种。充填复垦的

物料有煤矸石、坑口电厂的粉煤灰以及矿区的

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由于一般矿区固体废

弃物只能充填大约1/4的塌陷区,因此,常用

的还是非充填复垦技术,通过蓄水将其用于水

产养殖或作为矿山城市公园水域。

23.简要说明煤矸石堆场的复垦技术。

复垦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清除煤矸石后复

垦土地,一是在煤矸石堆上植树造林。清除煤

矸石对不仅可以空出土地复垦,而且还可以利

用煤矸石充填塌陷地。在煤矸石堆上覆土造林,

可以为矿山城市增添绿地,特别是在平原上可

以增添人工山水景色。

24.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城市垃圾场复垦有两个步骤,首先是清除垃圾,

然后是复垦垃圾堆占的土地。清除垃圾要找到

垃圾填埋地,并且要避免污染地下水。垃圾填

埋地一般选在地下径流的下游,最好是封闭洼

地;用黏土衬底填埋坑,以防污物渗入地下水。

垃圾填埋地可以覆土后用以植树造林,甚至可

以复垦为农田。

25.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旧建筑地基可以直接用于建设,在建筑用地审

批中,要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地基。要复垦为农

用地,必须先将上部夯实板结的土壤取走,然

后复上肥沃松软的新土。也可以采用分垅深翻

的措施,并通过灌水冻融松土。土层深度至少

应达到50cm,以满足根系的生长要求。

问答题:

1.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

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

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

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

施。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是因为土地资源的

特性决定的。首先是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人口

增加对土地造成的压力;其次是土地资源位置

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决定了使用要因地

制宜;第三,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有整体性,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完整的土地

生态系统;第四,土地资源有多用途性;最后,

是土地资源的社会性。由于这些原因,决定了

要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就需要对

土地利用进行规划。

2.土地资源的功能有哪些?

土地资源的功能主要有三项:植物生产功能、

建设承载功能和生态功能。不同性质的土地,

有着不同的光、热、水、肥等条件,适应于不

同的植物、动物生长繁殖,人类可以通过施肥、

农田水利建设,以至发展保护地栽培,来影响

或改变环境条件。居民点、道路、水利工程等

各项工程,都是在土地上建立的。土地的工程

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地形、水文

等要素综合作用形成,各项条件不良的土地不

能作为建筑用地。土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是支撑

功能、养育功能和净化功能。支撑功能主要是

说植物要生长固定在土壤上,养育功能是说土

壤是食物链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植物、动物、

微生物都离不开土壤。净化作用是说污染物质

在土体中可以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降低浓

度、减少毒性;或者经过沉淀、胶体吸附等使

污染物发生变化,暂时退出生物小循环,脱离

食物链;通过生物和化学降解,使污染物变为

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甚至有营养的物质;另外,

通过土地掩埋,也可减少工业废渣、城市垃圾

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当然,土地的净化功能

是有限的,必须在它容许的范围内进行。

3.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

是因为人口快速增长已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为了满足食物需求,人类将林地、草地、湿地等开垦为农田,在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相当多的开垦耕地已成为不毛之地,人口的增加对居住、交通、文化娱乐等用地的要求也增加,大量肥沃良田正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由于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渍化、酸化、贫瘠化、污染等造成土地生物生产潜力降低或生物产品质量降低,大面积的耕地、林地、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高化肥、农药的投入,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全球食物的98%是陆地生产的,海洋和陆地水域生产不到2%,植物性食品占人类膳食的92%,而只占8%的动物性产品大部分也间接来自于植物性产品,这些决定了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4.县级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根据地级规划所规定的土地利用方向、重点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本县的土地资源特点,确定县内的土地利用方向、各类用地的规模和布局,重点确定耕地、土地开发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布局,并把指标分解到乡;(2)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编制各分区用途管制规则;(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县级规划的要求和和本乡(镇)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乡土地利用的目标、发展方向和各类用地指标,重点安排好耕地、生态环境用地及其它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用地,确定村镇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规模和范围;(2)进行土地用途分区,落实每一块土地的具体用途和限制条件;(3)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

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告(送审稿)要包括哪10方面的内容?

前言、行政区内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供给和需求分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和用地平衡、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规划说明、规划实施措施。

6.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则是什么?(1)综合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土地既有自然属性,又有其社会经济属性,要考虑到综合性和复杂性;(2)系统性原则,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互相关联,高层次的规划比较概括,为低层次的规划提供依据

和要求,低层次的规划是实施高层次规划的具

体操作;(3)灵活性和动态性原则,规划要有

多方案设计和具有一定的弹性,以具有调整和

应变能力,同时要注意稳定性;(4)珍惜土地,

保护耕地的原则。我国人均耕地少,各项用地

对耕地的压力大;(5)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

原则;(6)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7)

部门和公众参与的原则;(8)以供给能力调控

需求的原则。

7.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在平原干旱地区,往往以渠路为骨架进行规划,

程序为:(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

确定与公路或居民点相连接的主要田间道路及

与干渠相连接的支、斗渠的配置;(3)综合考

虑防风林带的防风要求,向田间及时输水和排

水的要求,以及作物种植方向的要求来确定田

块的配置方向;(4)配置护田林带和田间道路

网。

8.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

少地表径流,耕地规划的程序。

(1)配置作物种植区和轮作区;(2)根据自

然地形,划分几个田块;(3)确定各种水土保

护林带的设置;(4)根据地形特点和等高线方

向,确定合理的耕作方向;(5)结合林带、田

间渠系配置耕作田块;(6)配置田间道路。

9.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平原地区,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地下

水位在1.5~2.0m以下;在丘陵山区,坡度不超

过30o,以免造成水土流失。(2)坡向,北方

宜选阳坡,以便采光增温。(3)土质,以砂性

土和轻壤土为宜,土层厚度应在1~1.5m以上。

(4)避免风害影响,不选风口。(5)要求有

水源灌溉条件。(6)要求交通便利。(7)尽

量利用山地丘陵,或较零散土地或居民点周围

边角土地,不占大片农田。

10.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

哪几方面的问题?

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治理与利用的辩证关系。

首先是山、水、田综合治理,以小流域综合治

理着手,整体考虑,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

业技术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利用相结合;注意

立体农业开发,一些地方“山上林草戴帽、山

腰果树盘绕、山下粮田富饶”的立体农业开发

模式,十分成功;在山区,水土保持是治理的

根本,在适当的地方植树,乔灌草结合,增加

植被覆盖度,还要结合工程措施;山区要以林

为主,多种经营,树木生长期长,取得经济效

益慢,要注意种植速生树种,并加强人工抚育。

北方干旱、半干旱山区,不适宜种植乔木的,

应以灌木和草为主。山区土地类型的多样,可

考虑栽培一些特殊的经济作物,如柑橘、茶叶、

烤烟、板栗、柿子、核桃等;最后,由于林果

生产经营周期长,在政策层面上,要解决好山

区土地使用权长期(或至少50年)不变的问题。

11.土地复垦规划有哪些内容?

土地复垦规划内容包括前言(简述复垦的目的、

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复垦土地的概况(描

述土地类型、特性和面积,所在地理位置、区

域气候、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原来土地的

状况和用途,土地权属等)、复垦土地的适宜

性评价(通过对复垦土地的性状、区域自然条

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对待复垦土地进行

技术经济评价,评价其对农林牧建设等各业用

地的适宜性和适宜程度,并说明采取什么技术

措施才能使复垦后的土地达到所需的用途)、

复垦土地的用途规划(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各业对土地的需求,确定复

垦后的利用方案,并有不同规划方案在技术经

济方面的比较)、土地复垦技术措施(根据确

定的用途和待复垦土地的性状及复垦条件,提

出复垦技术和措施)、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计

算所需人力、物力,并折算为资金,编制分阶

段具体实施计划和所需经费、物资预算)。

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安徽省土地登记代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土地登记代理行业管理,规范土地调查和土地登记代理行为,根据《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是指依法批准成立,并且具有土地登记代理资质的独立法人。 第三条土地登记代理机构注册执业范围分为全省范围执业和所在市、县(市)范围执业,从业范围包括:(一)办理土地登记申请、指界、地籍调查、领取土地证书; (二)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材料等与土地登记有关的资料; (三)宗地界址测绘和土地勘测定界; (四)为土地权利人办理解决土地权属纠纷的相关手续; (五)查询土地登记资料; (六)查证土地产权; (七)提供土地登记及相关法律咨询; (八)办理与土地登记业务相关的其他事项。 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具体从业内容,由机构从上述范围内分项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确定,填入《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资质证书》。

第四条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凡在我省范围内从事土地登记代理活动的机构,应按本办法向安徽省土地登记代理行业主管机构申请执业注册,领取《土地登记代理机构资质证书》,在其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从事土地登记代理业务。其中,申请的从业内容中包含界址测绘的,除应具备上述条件外,还应持有具有地籍测绘作业范围的《测绘资质证书》。 第五条土地登记代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独立法人; (二)申请在全省范围执业土地登记代理的,机构中取得《土地登记代理人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的土地登记代理人不少于3名。 申请在市、县(市)级范围执业的,机构中取得《土地登记代理人资格证书》并经登记注册的土地登记代理人不少于2名。 (三)具有一定数额的注册资金。其中,申请在全省范围执业土地登记代理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50万元;申请在市、县(市)级范围执业的,注册资金不得少于20万元; (四)具有从事土地调查登记代理业务相应的工作条件和日常管理制度。 (五)无违反行业自律行为的记录;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申请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笔记

1.规划的概念、内容及做好规划所需条件 概念: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 内容:规划目标设定,实现目标采取的途径和有效措施,规划的时期性 条件:明确规划因果关系,以规划为课题,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控制的,有一定权力和控制力,有一定财力 2.土利控制的概念,内容,分类,原因,核心及土地管制的区别 概念:在一定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对土利施加一些影响和限制 内容:控制建设用地,控制农用地土利的生态过程,控制土利分区,控制土利方向和强度原因:土地尤其耕地稀缺,人多地少;控制污染;控制掠本式经营 核心:农转非 土地管制:具有行政的强制性,被管制者没有选择行政辖区和行业的权利 3.土利规划概念,及为何叫“绿图规划” 概念: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绿图: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规划。????? 4.报酬递减率及与土利关系 从一定土地上获得的报酬随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总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报酬的增加却随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的增加而减少。 可为土利规划确定合理的土利强度提供依据,使土利在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处于合理区间时,使单位资金和劳动获得最大最优的经济效益。 5.地租地价理论及与土利关系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每年获得的定额收入,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关系:地租地价理论是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依据,可以使土利结构优化合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应;地租地价对土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土利可反作用于地租地价。 6.土地区位理论的概念、实质、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概念: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孤立国)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实质: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关系:城市方面: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和价格与地理位置或区位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土地区位及其价格确定土地用途。 关系:农村地区;“近地丑妻家中宝”从这句俗话中可以看出区位因素在农村土地中作用,经济上看就是土地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农村接近村边土地易于管理、运输方便因此地价较高。村庄周围土地一般用于种植要求肥、水水平高的蔬菜,向外依次为大田作物、牧草地、林地。 7、土地的自然地带规律及与土地利用规划关系 -规律:…… 关系:根据第地域分异规律进行农用土地规划; 根据地域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根据地域分异进行科学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 根据地域分异和非地域分布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激进型农地内部的土地规划设计;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层次性、实质及核心内容。 概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

土壤调查报告

珠晖区土壤资源调查 调 查 报 告 学院: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安全工程 组长:马晔 组员:李梓榆马小林宋旭仇乐王月日期:2016年5月3---5月17日

前言 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更好的学习理论,我们进行了为期9天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这段时间中我们组6个同学在衡阳市珠晖区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土壤样点,并在对此进行探究。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是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并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包括机械支撑作用,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供应与协调。土壤容重、孔隙度、质地等物理性状是影响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和肥力的重要因素,同时对林木根系、土壤稳定性和抗蚀能力有重要影响。土壤水分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它们的含量水平及其植物有效性受气候、地形、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等因素影响。土壤中(尤其是表层土壤)的养分在地表径流和渗流的作用下,会部分地进入附近水体,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有助于了解土壤的现实肥力水平和生产潜力,进一步认识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规律,为调查区的林分改造和植被恢复提供背景资料,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土壤质量对附近水体的潜在影响。 学习野外认识岩石特征、地貌类型、观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为因素与土壤形成关系,熟悉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外业调绘、土壤图件和调查报告的编写。 据了解,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籽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主体 土壤是在岩石风化的基础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气候、地形、母质、植被、时间以及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认清这些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发育和土壤性质作用,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通过控制土壤形成因素并发挥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产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了解岩石特性、土壤发生发展规律及土壤性质与外界条件之间的内在关系,摸清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是我们人士土壤本质,促进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和保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基础。通过地质学、土壤学和土地资源调查与制图综合教学实习,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践问题结合,并对自然景观、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同时锻炼学生们的独立工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大纲完整版

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 格考试大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1 2016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职业资格考试大纲 第一科目土地登记相关法律 一、考试目的 考察应试人员运用土地登记代理工作相关法律规定,分析和处理各种土地登记案例的实际能力。 二、考试基本要求 (一)民法部分 1.掌握民法基本原则、适用范围、民事法律关系三要素在法律实践中的应用。 2.熟悉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各种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了解不同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规定,处理不同主体申请土地登记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法律问题。 3.熟悉民事行为的分类,能区分土地登记代理事务中涉及到的各种民事法律行为,依据民法相关规定处理附条件、附期限、无效、效力待定、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相关问题。 4.区分各种民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5.熟悉代理制度的基本法律要求,合理运用代理人、被代理人的各项权能。熟悉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时必须遵循的各种法律规定,掌握无权代理、表见代理等特殊制度的法律要求。 6.掌握民法中关于时效和期限的有关规定,在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正确运用时效制度保护相关主体的权益。

7.了解我国物权制度的基本法律规定,掌握物权的基本分类,在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正确运用物权法律规则。 8.了解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的作用和各种具体物权种类的不同法律要求,处理在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的各种相关案例。 9.熟悉物权法中与土地登记相关的各种具体制度规定,解决实践中相关的法律问题。例如不动产物权、不动产预告登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浮动抵押、最高额抵押制度等。 10.掌握共有制度和相邻关系的基本法律要求及作用。 11.熟悉关于合同缔结、合同履行的各项法律规定,处理在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合同法律问题。 12.熟悉合同责任、合同效力、缔约过失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了解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等制度的法律要求,解决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相关的合同问题。 13.运用合同的各种担保手段,包括物权担保方式和定金、保证等非物权担保方式解决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涉及的合同担保问题。在实践中运用违约责任和免责条款等法律制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二)行政法部分 1.掌握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土地登记代理实践中的作用。 2.根据我国行政法对行政主体种类的界定及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判断各种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区分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大全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试卷 (2012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土地保护的原因的是( D )。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D.土地资源需要保护才能体现出自然之美 2.下列不属于三基点温度的是( A )。 A.日均温度 B.最适温度 C.最低温度 D.最高温度 3.降水量的单位为( C )。 A.cm B.m C.mm D.ha 4.当河流到达中、下游地区之后,由于坡度变小,河水中所携带的悬浮物质进一步沉积,形成了广大的( A )。 A.冲积平原 B.湖积平原 C.滨海平原 D.山前平原 5. 下列不属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的是( B )。 A. 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 B. 影响土体颜色 C. 增强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D. 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 6. 按照八大类土地利用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属于耕地的是( D )。 A. 果园 B. 林地 C. 迹地 D. 望天田 7. 下列规划属于法定的最权威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的总纲的是( D )。 A. 基本农田规划 B. 城市规划 C. 风景旅游规划 D.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8. 不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B )。 A. 耕地灌溉率 B. 绿色植物覆盖率 C. 城市化水平 D. 交通密度 9. 符合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是( A )。 A.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 B. 灵活性和动态性 C.珍惜土地,保护耕地 D.部门和公众参与 10.基本农田是( B )。 A.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B.高产稳产田 C.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 D.包括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

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王洋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实习报告 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专业班级: 2012级土地资源管理五班 学号: 033120512 姓名:王洋 指导教师:霍习良王殿武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15年8月1日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观察不同地貌类型的成土条件,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利用状况。 2.认识不同条件下的土壤形成的条件、土壤剖面特点。 3.学会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方法。 4.通过实习掌握土壤调查的方法以及野外工作步骤。 5.根据调查的结果分析土壤形成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改良利用的具体措施。 二.实习准备 1.工作底图、调查工具、交通、经费的筹备 2.实习动员会:安排各项工作 3.资料及业务准备 三.实习地区概况 1 白洋淀: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河北省中部。旧称白羊淀,又称西淀。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有50多种,并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素有华北明珠之称。现有大小淀泊143 个,其中以白洋淀、烧车淀、羊角淀、池鱼淀、后塘淀等较大,总称白洋淀。面积336平方千米。白洋淀属东部季风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干燥度1.40),大陆性气候特点显著(大陆度64.3)。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2.易县 2.1气候条件: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平原区年均温11.4~1 3.5℃,≥10℃的积温4065℃,无霜期186天,年降水量564mm;山区平均气温9.4~9.7℃,≥10℃的积温3880.7℃,无霜期160天,年降水量668mm。

精选最新202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法律知识点梳理

【篇一】202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法律知识点梳理 明确举证责任的意义在于: 1)使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以慎重的态度参加诉讼,积极主动地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因而有利于防止滥诉; 2)确定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有利于法院集中精力运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3)确定举证责任的前提在于对双方当事人争议标的合法性与否的假定,作出何种假定取决于根据案件的性质确定保护的对象。举证责任的确定,说明已作出某种假定,因而有利于人民法院在难以确认事实、辩明是非的情况下,及时结案。 在诉讼过程中,举证责任通常采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来确定承担者,即哪一方当事人提出了诉讼主张,就由其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能够成立,否则法院不予承认。《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行政诉讼法确定有被告行政机关负担举证责任,也就意味着当人民法院受理原告的起诉时即假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需要被告提供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来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从而*违法假定。当被告不能提供事实根据和法律根据证明自己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则违法假定成立,导致以下法律后果: 1)对原告起诉是否超过起诉期限有争议的,如果被告不能举证,应当以原告提供的证据为根据。 2)被告在第一审庭审结束前,不提供或者不能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主要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的,人民法院可能作出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限期履行法定职责、变更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等判决。 【篇二】2021年土地登记代理人考试法律知识点梳理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1.自主经营权。 这是指土地承包人有权根据土地的性质和特点在合法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如何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和经营。土地一旦发包给承包人经营,土地的所有权人就不得随意限制或干涉土地承包人的经营活动,承包人所享有的承包经营权不仅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而且也可以对抗发包人。《物权法》规定,承包期内发包人不得收回承包地,但是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承包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陈文强 《土地调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 以下简称《通知》 },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明确自2017年起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确定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如何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是当前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本文就第三次土地调查有关问题谈些看法和意见。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第二次土地调查于2007年7月开展,调查数据更新至2009年10月31日标准时点,距今已经近8年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由于受当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成果真实性存在问题,图数与实地有许多不一致,加上8个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变更不到位和地方人为因素的干扰,现有的成果现势性不强,已经不能客观、准确反映各地实际的土地利用状况。第三次土地调查必须避免第二次土地调查出现的问题,要客观、准确调查各地土地利用真实情况,对出现耕地面积增减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减等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出

来,不得隐瞒和擅自修改。 2、充分应用“3S”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原则。与第二次土地调查相比,第三次土地调查采用的遥感影像的分辨率更高、时效性更强,互联网技术更加成熟,因此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将大大提高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效率和成果的准确率,也更有助于成果的运用和互联共享。 3、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的原则。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容很多,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条件调查等。第三次土地调查要求于2019年6月底前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库建设,2019年12月31日为调查的标准时点,时间紧、任务重,必须突出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为重点,才能确保调查工作按时保质顺利完成。 4、有利于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土地类型调查中,对难以判定的地类要从有利于保护耕地出发确认相关地类,如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耕地已经改种果树、茶树、林木等,或已作设施农用地的,要看其耕作层是否破坏,耕作层未破坏的按耕地调查,耕作层已经破坏的按非耕地调查。 5、充分运用现有各级各部门调查成果和资料的原则。目前各级各部门的调查资料和成果不少,如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调查所用的1:2000的航空遥感影像图分辨率高、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新等,这些资料和成果可利用价值很高。国土部门已经基本完成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资料

土地登记代理人全真试题(一)答案

土地登记代理人全真试题(一)答案 答案:A 解释:设定登记属于变更登记的范畴。 答案:D 解释: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依国家行政行为而获得的权利。 答案:B 答案:B 答案:C 答案:BE 答案:ACDE 答案:ACDE 答案:ABCE 解释:D选项应该为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 答案:ABCE 解释:未补缴土地出让金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出租、抵押。 答案:CDE 答案:ACDE 答案:ABCD 答案:ABCE 解释:国有土地使用权不能通过赠与方式取得。 答案:ABE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设定土地登记特点的是( )。 A.它属于初始登记范畴 B.它属于变更登记范畴 C.具有经常性 D.具有分散性 2.关于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受范围限制 B.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一般没有明确的期限 C.城镇范围内的使用权人应缴纳土地使用税 D.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是以国家法律行为而获得的权利 3.有企业兼并其他或国有企业合并,其后的企业是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企业改革涉及的土地使用权,经批准可以采取保留划拨方式处置,但保留划拨用地方式的期限不得超过( )年。 A.2 B.5 C.15 D.10 4.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登记是( )。 A.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前对一宗土地上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B.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一宗土地上新确认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C.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前,对多宗土地上新产生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D.在初始土地登记以后,对多宗土地上新产生的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5.为进一步细化划拔用地范围,2001年10月22日,国土资源部以第9号部令的形式发布、实施了《划拨用地目录》。该目录明确( )。 A.对符合该目录的建设用地项目,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有权批准的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B.对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项目,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C.对不符合该目录的建设用地项目,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 D.本目录实行后,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的有关政策另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多项选择题 1.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土地登记的特点体现为( )。 A.设定登记属于初始登记的范畴 B.设定登记具有经常性 C.设定登记具有集中性 D.设定登记具有全域性 E.设定登记具有分散性 2.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是( )。 A.国家机关用地 B.公寓大厦建设用地 C.军事用地 D.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E.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用地 3.国有企业改革时,经批准可以采取保留划拨方式处置的是( )。 A.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项目用地,原土地用途不发生改变的 B.国有企业改组或者改造为公司制企业 C.国有企业兼并非国有企业,兼并后的企业是国有工业生产企业的 D.在国有企业兼并中,被兼并的国有企业的一方属于濒临破产的企业 E.国有企业改造或改组为国有独资公司的 4.城镇范围内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免交土地使用税的情形有( )。 A.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土地 B.由国家财政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土地 C.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 D.直接用于高科技产业的生产用地 E.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自用的土地 5.经批准可以转让、出租、抵押的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 )。 A.土地使用者为公司 B.土地使用者为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 C.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D.未补交土地出让金 E.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 6.下列关于办理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新开工的大中型建设项目使用划拨国有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在接到建设用地批准书之日起15日内,申请土地预登记 B.建设单位应当在该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15日内,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题

2015年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8题每题2.5分共20分)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满足自身不同需要,采用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手段,利用和开发土地的功能,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为和活动。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就是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牧草地、城镇、工矿、交通用地等。 土地利用方式: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按产品的市场方向、投入水平、采用的技术和动力、地权关系的不同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土地利用形式。 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强度: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单位用地面积投资强度,对一个单位的土地投资的强度。 土地利用集约度:指单位土地的投入量,可由单位耕地面积拥有的马力数表示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面积表示水利化程度等。 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指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反映土地利用程度的数量指标。 土地利用率=土地总面积?未利用地面积 土地总面积 ×100% 城镇用地容积率:指城镇建设总面积与城镇占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城镇土地利用程度。 建筑密度:即建筑占地系数,指一定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城镇用地总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表示。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城镇用地容积率=城镇建筑占地面积 城镇用地总面积 ×100% 土地区位:指特定地块(宗地)的地理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换言之,是使保证供应此商品和服务的商服企业能获取正常利润所需的最低销售额和服务量。 土地利用规划:人们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进行空间布局上的有优化组合,并且对实现该优化组合在时间上、措施上和政策上做出安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综合功能,使土地利用控制的手段和措施。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一定行政区划为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现状、适宜性和生产力,进行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调整与分配,是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所进行的长期性、战略性的总体布置和统筹安排。 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针对土地利用的某一方面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是除各行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外所有土地利用规划的总称,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复种指数:耕地上全年内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

某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解析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 奇台县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为确保自治区第二次土地调查试点工作在我县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和国土资源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新政发〔2007〕38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清查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数字国土”管理的需求。搞好第二次土地调查,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数据,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 二、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调查目标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通知》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全面查清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

立和完善我国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在全县范围内利用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以正摄影像图为基础,逐地块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和面积,掌握全县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现状;逐地块调查全县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调查全县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建立互连共享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三、技术路线与方法 (一)技术路线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农村土地调查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利用土地现状调查、土地变更调查、行政勘界以及自然资源科学考察、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运用航天、航空摄影(遥感)测量(RS)、全球定位(GPS)、全野外数字采集、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新技术、新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全面查清城乡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获取全县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信息。 城镇土地调查,严格按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以及《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等确定的有关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调查工作,并建立城镇地籍信息系统。 (二)技术方法 1、以航空、航天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农村土地调查将以1:10000比例尺为主,充分利用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及时获取客观现势的地面影像作为调查的主要信息源。采用多平台、多波段、多信息源的遥感影像,包括航空、航天获

土地登记代理人全真试题

最新土地登记代理人全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国有土地租赁的期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是无期限的租赁 B.根据情况实行短期租赁和长期租赁 C.短期租赁的期限不超过5年 D.长期租赁的期限不超过法律规定的同类用途土地出让期限 2.下列( )不属于国有土地租赁权人的权利。 A.承租土地使用权可以转租、转让和抵押 B.国有土地租赁权人有优先受让权 C.承租土地提前收回,可以获得合理补偿 D.可以随意随时终止租约 3.国有土地使用权授权经营不适用于( )。 A.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控股公司 B.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国有独资公司 C.中外合资企业 D.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集团公司 4.国家作价出资(人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的申请人为( )。 A.原使用该土地的国有企业 B.国有股权持股单位 C.上级国有独资集团公司 D.改组后的新设企业 5.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中注册登记与核发证书的内容不包括( ) A.在《土地登记卡》上注册登记 B.依据《土地登记卡》更新或重新建立《土地归户卡》 C.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制《国有土地使用证》 D.根据《土地登记卡》填制国家持股证明书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的法律特征体现在( )。 A.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必须依法审批 B.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受范围限制 C.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前必须进行地价评估 D.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转让、租赁和抵押 E.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与国有股权持股单位签订委托持股合同 2.下列企业、行业可以采取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的是( ) A.自然垄断的行业 B.商业房地产业 C.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 D.非国有资本购买、兼并、参股原国有企业时 E.承担国家计划内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国有企业 3.下列( )企业土地资产处置方案应报国土资源部批准。 A.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改制的企业 B.国务院直接批准、国务院会议纪要确定改制组建的股份有限公司 C.国务院直接批准、国务院会议纪要确定改制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 D.国务院直接批准、国务院会议纪要确定改制组建的境外上市公司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土地利用规划总论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土地概念地球表面扩大至地球表层,平面扩展至立体,形成了土地的立体观。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质的自然性;②土地数量的有限性;③土地沃度的差异性;④土地利用 的可持续性;⑤土地位置的空间性;⑥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土地利用:就是指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土地利用途径:一是从土地利用广度扩展;二是向土地利用深度挖潜土地利用规划定义: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按等级层次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 地租和地价理论意义:

1、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①应把位于和接近城市中心区的土地规划用做高价用地,如商业用地、居住用地等,把其他类型用地,如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于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段上。②对于农用地而言,应把集约经营用地,如果品、蔬菜等产品生产用地,规划在城市近郊区,而将粗放经营用地,如大田作物生产用地等,规划在远离城市的地段上。 2、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土地价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土地使用种类与地价高低有密切的关系,通常商业用地的地价最高,农业用地的地价最低。 3、另外,不同用途对土地条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在土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规定土地用途对土地价格有着重大的影响。 区位理论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廖什的市 场区位论。 人地协调理论: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 就已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第三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概述

土地利用规划论述题复习资料

论述题部分答案: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 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 试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和管理的主要途径? 4 试分析土地利用规划与土地用途管制的关系? 5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包括一些什么内容? 6 说明平原干旱地区耕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7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9 简要说明复垦规划的程序。 10 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 11 说明果园用地的选择基本条件。 12 草地改良有哪些技术措施? 13 简要说明城市垃圾场的复垦技术。 14 如何进行防护林带设置? 15 简要说明建筑地基的复垦技术。 16 说明在地形复杂地区,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进行耕地规划的程序。 17 山地丘陵区的土地开发战略规划要考虑到哪几方面的问题? 18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哪几方面? 19 建设人工鱼塘在选择用地方面应如何考虑? 20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21 简要说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的关系。 1 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答: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解决各种土地利用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措因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和依据。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土地利用处在无的盲目利用状态,以致造成一系列退化破坏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防止土地利用的短期行为继续发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迫切需要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布局作出符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宏观规划,藉以指导各个局部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改良和保护,为改善土地利用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创造良好的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面及世界人均面积的1/3左右,而且农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高、城乡建设用地势必进一步扩大的形势下,对数量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不做出统筹兼顾的长远安排,不加以控任其自由占用和随意扩展,必将制约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土地利用宏观失后果,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因此,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通知》和1991年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都提尽快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DOC)

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2003年12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2005年,环保总局在沈阳、南京、广州等三市组织进行了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试点工作,为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环保系统拥有覆盖全国的环境监测网络,目前全国共有2289个环境监测站、46984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拥有相当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加上一大批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究力量,完全能够满足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项目总体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绪论 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口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2、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矛盾一协调)(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空间规划)(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利用率) 3、土地利用规划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2)土地利用潜力分析(3)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4)±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化(5)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6)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7)交通运输用地规划(8)水利工程用地规划(9)农业用地规划(10)生态环境建设用地规划(11)±地利用专项规划(12)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 4、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市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川规划所组成的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 5、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分类: 依据土地利用规划 等级层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行政区划全国——省——市(地区)——县——乡 区域性质行政区、自然区和经济区土地利用规划 规划深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设计土地利用施工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原则 1、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 (1)地租和地价理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2)土地区位理论: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廖什的市场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和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3)持续利用理论:土地数量的有限性为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提供了宏观必要性,土地的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4)生态经济理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M当相互协调,走生态发展的道路,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 (5)人地协调理论:口然环境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作为人地系统屮的人,具有口然和社会两重属性,在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人类的发展要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才能使人类的受益作用最大,否则将会受到白然的惩罚。 (6)系统工程理论: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性效益,运用现代管理技术,特别是用系统工程方法來统筹规划,综合平衡,以期取得最大效益。 (7)西方规划的主要规划理论 2、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 (1)遵循土地基本国策的原则 (2)因地制宜原则:不同的土地利用环境不仅反映土地木身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而且反映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对土地的改造能力和利用程度,因此,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原则。 (3)综合效益原则:处理好近期与远景土地利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协调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平衡关系。 (4)逐级控制原则(重点):上一层次的十地利用规划有关项1=1完成以后才可能着手进行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