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秦皇岛市实验中学王东升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

(1)孔子思想和成就: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

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

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

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

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

的形成;

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三: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各种学术思想,成为以后中国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

张岂之主编的六卷本《中国历史》先秦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其发展方向,以后2000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在认识学术文化发展规律方面,先秦百家争鸣也给了我们重要启示。

(或见人民版教材7页知识链接最后两句)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P9

(1)原因(了解):

①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速亡;汉初实行黄老无为的方针,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解

决不了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

②战国以来各家学派出现融合趋势,董仲舒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

等学说,创立新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要求,以文化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④儒家提倡仁政、倡导礼制,着眼于社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适合国家正常发展的需要。

(而汉初经济恢复后,国家生活逐渐转入正轨。)

(2)表现:

汉武帝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

太学建立的意义:①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③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④使少数出身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机会,一定改变大官富子嗣垄断

教育局面;

⑤进一步推动了入学的传播和发展。

(3)影响:

①结束了各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汉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1)理学兴起的原因(了解)P13

①东汉末年以后,由于道教、佛教等思想的传播,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②唐宋韩愈等人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③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导致理学的产生。

(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或贡献:P14

①北宋周敦颐:构建了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

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②北宋邵雍:重新排列《周易》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③北

宋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

宗旨和精神;

④北宋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认为天理的最高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核心也是“仁”。

⑤南宋朱熹:理气关系:理先于气,理不离气;

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审思明辨和格物致知。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道掌握在儒家手里,儒家拥有敢于政治的天然权力、

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四书》集注

(3)陆王心学:P15

①特点: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人教版:强调

内心修养)

②意义:心学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③陆九渊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心即理也;

本心体悟、发明本心

④王守仁(阳明)主张:灵明是天理、是本心、是良知;

灵明产生天地万物和社会人生,即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主张修养的关键是“致良知”,并强调“知行合一”。

(4)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即理学的特点和评价:

发展特点:①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吸收佛教、道教的一些思想主张;(即“三教合一”)

②把儒家传统道德修养与对宇宙本原的探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儒家忠孝节

义提升到“天理”高度)使儒家思想深入到哲学层次,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

密思想体系。

③客观评价:(来自岳麓版教材:)

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对我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的永恒性,用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

6.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发展特点:①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理学、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②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主要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要求限制君权甚至实行“众治”;

反对理学和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最求个性解放;

反对理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和空谈,提倡唯物论和经世致用。

③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根本动摇其在政治、文

化上的统治地位。

(2)明清之际思想活跃或早期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市民阶层壮大,要求自由和精神解放。

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③明朝后期政治黑暗,阶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等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P26

(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

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

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没有成熟的市场

(3)启示:

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

①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

价值。

(2)中国画:

①形成过程:石器时代:陶器图形

先秦两汉:帛画漆画壁画画像石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渐成熟

②分类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

③山水画的特点:讲究布局构图,画面普遍具有气势雄壮、意境深远的特色;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④文人画的艺术特点: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文人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5.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P35

(1)渊源:①秦汉魏晋南北朝:乐舞百戏;

②隋代:四方散乐;

③唐代:杂技歌舞;

(2)产生:宋朝杂剧和南戏

(3)成熟:元杂剧

(4)繁荣:明传奇(其中昆山腔形成水磨调,即昆曲产生)和清京剧

(5)京剧:①来源:以徽戏和汉戏为基础,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优点

②形成:始于乾隆年间的四大徽班进京

正式形成于道光二十年以后(1840年)

③特点:音乐属于板腔体,二黄、西皮;

角色为生旦净丑等

④地位:比较全面集中提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国粹”之一。6.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P37

(1)诗经和楚辞

附:唐诗繁荣的原因:

①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奠定基础

②庶族地主地位的上升

③科举制以诗赋取士的推动

④民族融合、南北、中外交往频繁提供丰富的营养素材

⑤唐政府较为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4)宋词:按特定的乐调曲谱填制歌词

附:宋词繁荣的原因

①随着商业城市的繁荣,扩大的市民阶层需要更多精神食粮

②宋代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的影响

③词比诗形式更自由,更适合表达丰富深刻的情感

④苏轼、柳永等人对词的改革

(5)元曲:包括散曲与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套曲和小令。

①散曲特点:

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等

②杂剧: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

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

流行原因:

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和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

瓦肆、勾栏及农村戏台提供场所。

附:元杂剧盛行的其他原因,了解:

开封、大都、杭州等城市兴起为杂剧提供了依据;

农村的节日和庙会是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员也经常到各地作场。保持了戏曲在发展过程中同广大人

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元朝的疆域广大,交通发达,密切了国际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是北方诸民族乐曲的传播,对杂剧的兴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元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百姓怨怒已极,有口难言,要求在艺术上得到反映;

元初废科举,许多文人与民间艺术相结合,从事杂剧创作;

元杂剧本身是—种很易为人们所接受的形式。

(6)明清小说:

繁荣背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

封建专制空前加强和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多数作品的共同主题:反封建、反礼教,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3.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非课标直接规定内容)P53

(1)兴起背景:

①北洋军阀为复辟抵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新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使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壮大。

(2)兴起过程:

①标志:《青年杂志》(后更名为《新青年》的创办);

②代表人物及各自独特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发表《文学革命论》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十月革命

胡适:提倡新文学尤其白话文,反对旧文学

鲁迅:写作白话文小说,批判封建礼教

③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

④办学方针:“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⑤运动中心(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4.概述(前期)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即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54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文学革命)。

其中:科学指自然科学和科学精神;民主指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人权思想;

旧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或儒家传统道德);

新道德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自由平等的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

文学革命包括普及白话文,提倡写实文学、通俗文学、大众文学等

5.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P55

(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旗帜下对封建专制思想全面进攻,传统的权威被打倒,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主义传入中国,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促进民众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事务的关心。

(3)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4)局限:存在着对传统文化全面否定和西方文化全面肯定的绝对化倾向。

6.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P57 (1)传播原因(了解):

①近代以来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提出实施的各种能够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深重的民族危机促使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的新的理论武器。

②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③新文化运动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之奠定思想基础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巨大威力,指明方向)和五四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

扩大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结合)

⑤在社会实践和与传入中国的各种思潮论战中,马克思主义显示了其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⑥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2)传播途径:

①发表文章,办刊物,出版发行书籍:

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讴歌十月革命,《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专号》,1920年《新青年》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刊物等

②开设课程,讲坛传授

③与反马克思主义者论战

三大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与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与无政府主义者交锋

④成立学会,组织会员学习,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举行演讲等

如李大钊在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在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⑤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有组织宣传,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

(3)传播特点:

①与各种“主义”同时传入中国,但经过社会实践和相互论战,显示了其强大生命力,并进一步传播

②经历了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

李大钊重视理论建设,陈独秀突出战斗色彩,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观点

③注意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历史意义(或作用):

①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②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南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

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深远影响:(引自人教版相应教材)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1)提出背景: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基本内容:中共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重要意义:①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党”重大问题;

②同马毛邓理论是一脉相传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③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④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共和中国人民继续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方针。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P82 (1)背景: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建立②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

(2)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

(3)时间:1956年

(4)内容: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地位: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6)影响:导致一大批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文艺作品涌现(详见83页)

(7)破坏:由批判《海瑞罢官》引发“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洗劫文物和文化典籍,文艺工作者被政治批判、迫害致死或劳动改造,许多文艺作品被封杀,八个“样板戏”

一枝独秀。

(8)恢复和新发展:

①背景:三中全会后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事业开始复苏;

②标志:1979年第四次文代会提出“二为”方针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P92(1)附:发展科技的方针政策:

①新中国成立时: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

③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④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⑤1977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⑥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⑦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⑧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和科教兴国战略等

(2)主要成就:

(3)作用:

尖端科技成就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1.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P100 (1)智者运动背景: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②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③平民地位的提高④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着这学派主张和特点:

①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②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③注重实利,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工具

(3)智者学派代表人物和代表观点:

①普罗塔戈拉,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②代表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③观点评价:进一步突破神灵的束缚,转而从人的角度理解和解释世界,

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思的第一次觉醒

(4)智者运动的意义:以人为本的西方人文精神滥觞。

(5)苏格拉底的代表主张和评价:

①提出“美德即知识”。评价: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但在强调人类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一致。

②提倡“认识你自己”。评价: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③提出“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即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

该去想,不应该去做。

评价: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6)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基本内涵有三个层次:

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

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7)(了解)斯多亚学派(即画廊学派)的主张和意义: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所有人都有同样的理性。

②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③人生而平等

④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1)兴起背景:①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古典文明受到沉重打击,基督教建立了神权统治;

② 11世纪以后,城市经济兴起,市民阶层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

会禁欲主张;

③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2)性质:①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表达自己主张

②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③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④是智者运动以来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3)历史作用:①以人文主义思想反对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②诞生了大批文艺巨匠和杰出的文艺作品,推动了近代文艺的发展;

③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智力支持,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④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等

4.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P107

(1)马丁.路德的主张:①人的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而不需教士为中介或购买

赎罪卷等)。即“信仰得救”。

②人人有权阅读理解《圣经》、和上帝直接沟通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和思想自由,自由是上帝最神圣的话。

(2)路德思想的意义: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

(3)新教的共同特点:①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②简化宗教仪式,教士世俗化

③教会从属于国家

5.(了解)德意志宗教改革的背景和意义。P106

(1)背景:①德意志因为经济分散和政治分裂受到罗马天主教会更多的剥削、压迫;

②导火线:教皇为敛财兜售赎罪券。

(2)意义:①导致路德教的形成,新教的兴起改变了欧洲的宗教格局;

②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③把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到来做了思想准备6.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教材:要求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反对教会禁欲主张,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赞颂人的伟大,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等。

人教版教材: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7.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霍布斯、洛克、狄德罗属于了解)

(2)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由对人的崇拜发展为对理性的崇拜。等详见115页

专题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1.了解经典力学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P120

(1)奠基:伽利略创立自由落体定律

(2)内容:①运动三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

(3)初步建立标志: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4)历史地位:①是近代自然科学理论体系中最先成熟和完善的核心理论体系

②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万有引力定律的确立使理学和天文学在理论上达到相当完备程度,同时在

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

附:岳麓版结论——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有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2.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1

(1)导火线:19世纪末对黑体热辐射问题的研究。

(2)确立经过:

(3)意义:①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

②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式和思考方法。其他见教材122页

③人教版: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

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

④人教版:和相对论一起不仅推动丁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附:岳麓版意义——量子力学对化学、生物学、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等科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带来了许多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半导体和激光器的发明等。这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它们不仅对

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3.知道相对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P122

(1)内容:

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及其深远影响。

4.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P127 (1)观点:

(2)分歧根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