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腊乡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黄腊乡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黄腊乡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黄腊乡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黄腊乡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资料

黄腊乡旅游小城镇简介

1、黄腊乡旅游小城镇简介:

黄腊乡的生态旅游小城镇建设是响应国家十八大明确提出的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的号召,且黄腊乡的旅游小城镇建设,能改善人民的居住环境,将优质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升黄腊乡乃至西秀区的美誉度。同时,建立旅游小城镇也是当地群众的众望所归,因此,黄腊乡旅游小城镇建设具有可行性。

黄腊乡的旅游小城镇建设主要内容为:布依民族院落商业区、布依民族风情街(含布依民族风情1街、2街、3街,沿街建布依风情建筑,布依民俗馆)、布依水体公园、南外环路、旅游服务综合体。

2、辖区内典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介绍及基本信息资

料(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教育、农业与文化、农业与深加工、工业与旅游、农业与健康养老产业、旅游与文化、乡村旅游示范村、智慧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等)

3、黄腊乡产业发展规划简介: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稳定粮食播面,以优质果蔬等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培育形成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提升一批具有规模、竞争优势明显的农副产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户。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骨干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优化种植品种布局,计划在404县道沿线几个村寨发展蔬菜种植,采取大棚与常规相结合,以反季节蔬菜为主,重点分布在长土、腊寨、黑秧、团结4个村,发展面积10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不断引进优质水果品种,主要为桃、梨、李、枇杷、葡萄、木瓜、西瓜、辣椒等,发展面积10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重点分布在罗陇、长土、腊寨、黑秧、团结5个村。

2、加快发展畜牧业,以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养殖方式为方向,进一步搞好畜牧业基地建设。抓住畜牧养殖的气候优势,改变传统的饲养习惯,推行“畜—沼—果”或“畜—沼—粮”的模式,重点在杂交肉牛、生猪、波尔山羊等几方面发展。充分发挥荒山草坡资源优势,在龙青、岩底、玲珑、白岩、团结、五星、王官、簸箕、黑秧、打寨共10村推进能繁母牛示范推广、种草养畜10000亩,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本地基础母羊10000只,种公羊250只发展肉羊生产。新修羊舍15000平方米,建良种繁育场1个,项目投资500万元。

继续巩固罗陇村、新平村二元母猪养殖专业村,增设黑秧村、王官村、簸箕村、打寨村、五星村、团结村外二元母猪专业村,在黄腊乡哨上——龙洞——龙潭水库一线草场周围有行政村6个,发展养牛户400户,户均饲养能繁母牛3—4头,采取冷冻精液配种和纯种肉用种公牛本交或鲜精人工授精,实行自繁自养,形成年出栏肉牛1600头,年存栏4000头的规模连户肉牛示范区。

加强乡畜牧站在内的兽防队伍建设,提高大牲畜的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利用科学技术,为黄腊乡广大农户找准一条适合市场需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加速推进畜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

型的转变

3、发挥自身特色,重点抓好烤烟种植和茶叶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烤烟作为全乡今后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为保证该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有计划实施土地轮作,计划面积稳定在3000余亩,产量45万公斤,实现产值700余万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已实施完成的烟水配套工程,保证烤烟产业良好运行。依托黄腊乡气候特征及土质特点,及时更新旧茶园,改良品种,利用荒坡、坡耕地发展茶园,计划面积3000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主要选址区域在五星、簸箕、王官、龙青、打寨等村。

(二)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依托黄腊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加速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进程,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食品加工业

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大力发展以肉类食品、绿色粮食为主体的食品工业。新建大米加工厂一个,规划用地20亩。

2、矿产工业

我乡境内有丰富的煤矿资源,在完善了交通基础设施后,可用招商引资的方式,进行合理开采利用。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保护基本农田面积,切实改造、保护耕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切实搞好水库、山塘、沟渠、提灌站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维修,尤其做好黔中水利枢纽支渠重点项目的建设。建设内容包括:(1)辖区内型江河道治理;(2)青鱼塘引水工程坝体扩建,水利沟渠建设6.5公里;(3)龙潭水库水利沟渠建设7.5公里,砂锅寨水库、烂塘水库、白岩山塘、四清山塘、铜鼓山山塘、下簸箕山塘、麦湾山塘坝体除险加固,沟渠建设15.7公里(4)提灌站建设37座,沟渠建设86公里,涉及14个行政村,受益农田56800余亩;(5)拦河坝建设15处,沟渠建设42公里,受益农田3926亩。

2、搞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加速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一是抓好青

鱼塘饮水工程水源点处理、扩大蓄水池、扩建高位水池及输水管道铺设,覆盖黑秧村、团结村、腊寨村、新平村、长土村;二是及时解决五星村孔陇大寨组、桐木园组、芦毛冲组;玲珑村大寨组、罗杠组、哨上组;龙青村大、小杨梅组及龙青完小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计划水源点处理4处,泵房建设4个,高位水池建设4个,输水管道铺设。逐步完善现有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建设。

3、加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黄腊农电网改造较早,当时主干线路的覆盖范围与变压器的容量与现在的生产生活需求已不相适应,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各行服务业迅速发展,致使乱接乱搭现象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因此,计划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电力设施延升改选,更换容量不足的变压器以及输电线,确保全乡生产生活用电。

4、协调上级部门做好我乡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的改造,加大村组道路的投资建设,包括黑秧至广顺农场的油路、黑秧至平坝县白云镇的芒种的油路、腊寨至东屯的油路3条。新建村组公路3条(全部新建)15公里。(分别是:猛坝至龙洞至汪洞至下龙洞;玲珑大寨至广顺农场;玲珑场坝至新寨)。改造村组公路(孔陇大寨—桐木园、玲珑场坝—大马桥—小马桥—羊正、猛坝—蜂糖坡、大杨梅—小杨梅、簸箕—马头山—铜鼓山—下簸箕)9条。维修、改造桥梁8座。改善村民的交通环境,保证交通安全畅通。新建生产机耕道26条,覆盖全乡14个行政村。

(四)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小城镇建设内容:(1)完成符合小城镇发展需要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使城镇建设逐步纳入规范化;(2)拟建黑秧集贸市场和黑秧大牲畜交易市场,面积各5000平方米;(3)新建集镇街道排污沟安装完善路灯设施、增加农民健身广场、硬化腊寨——黑秧——团结的城镇外环路;(4)对大小街道、河岸等进行绿化,拟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清运站,重点解决小城镇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填埋问题;(5)大力发展餐饮服务业,整合提升商贸流通业。

(五)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保护农村环境,努力减少化肥用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秸秆覆盖、节水农业、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逐步形成秸秆多途径,多层次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力争2015年,黄腊乡秸秆综合利用达80%。坚持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全面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增加社会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居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和谐乡村。

坚持科技支农、科技助农的方针。加快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各行政村设置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点,通过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提高农民科技培训质量,尤其是加强对农民实用农业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的传授,将农业种植和畜牧养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领域。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播出平台的基础上,组织农民收看适用技术教材,转化为农村家庭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为促进产业发展创新发展思路。

根据黄腊乡发展需求,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扶持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针对我乡在外从事劳务人数众多、留守儿童比例高、教育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的实际,引导帮助监护人加强对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日常监护,保证留守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监管。

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形成覆盖整个乡的卫生医疗网络。继续抓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加快乡卫生院办公楼房改造,强化内部管理,配齐配强业务骨干,增强服务功能;完善村级卫生室建设,在打寨、腊寨、新平、王官、五星、白岩、龙青各建一个60㎡的村卫生室;在龙青片区建卫生分院,把乡卫生院、龙青卫生分院、村卫生所日常医疗设备配备齐全,让一般性疾病患者能达到对症治愈,减轻农民因往返大医院而造成了高医疗费用。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规范净化全乡文化环境;继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加快有线电视覆盖进程,到2015年末全乡广播、

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逐步完善村级体育活动场所,争取在2015年末每个行政村中心都建有篮球场。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每个行政村建有一个“农民文化家园”和“农家书屋”。

(六)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坚持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树立人与环境和谐的新发展观。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加强环境治理与建设,打造生态乡村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小流域治理,加强河堤植被栽培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杜绝滥垦、滥砍、滥采,以减少水土流失,从根本上防止和治理石漠化,积极做好石漠化治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加快改厕改灶工程的实施,积极推广沼气池运用和节能燃具使用,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同时解决农村能源困难的问题,减少伐木烧火,维护生态植被。加速推进村组垃圾池建设、垃圾填埋场和垃圾运输通道建设力度,加大垃圾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可利用度。

(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通过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培养新的支柱产业,提高收入水平,逐步缩小收入差距;鼓励和培育农民创业,努力拓展就业岗位;充分发挥互联网络和各类劳务中介部门的作用,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来源和途径。进而提高农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水平。紧抓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安居工程,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逐步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实现农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过渡。以全面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成果为目标,加大扶贫工作力度。

4、黄腊乡十三五规划第一产业基本情况

黄腊乡十三五规划第二产业基本情况

黄腊乡十三五规划第三产业基本情况(与一二产业向关联)

5、黄腊乡产业结构调整的总结: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1、以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本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相对集中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稳定粮食播面,以优质果蔬等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培育形成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提升一批具有规模、竞争优势明显的农副产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户。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农业骨干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再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加大农业产业调整力度,优化种植品种布局,计划在404县道沿线几个村寨发展蔬菜种植,采取大棚与常规相结合,以反季节蔬菜为主,重点分布在长土、腊寨、黑秧、团

结4个村,发展面积10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不断引进优质水果品种,主要为桃、梨、李、枇杷、葡萄、木瓜、西瓜、辣椒等,发展面积1000亩,实现产值300余万元,重点分布在罗陇、长土、腊寨、黑秧、团结5个村。

2、加快发展畜牧业,以现代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养殖方式为方向,进一步搞好畜牧业基地建设。抓住畜牧养殖的气候优势,改变传统的饲养习惯,推行“畜—沼—果”或“畜—沼—粮”的模式,重点在杂交肉牛、生猪、波尔山羊等几方面发展。充分发挥荒山草坡资源优势,在龙青、岩底、玲珑、白岩、团结、五星、王官、簸箕、黑秧、打寨共10村推进能繁母牛示范推广、种草养畜10000亩,实现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引进本地基础母羊10000只,种公羊250只发展肉羊生产。新修羊舍15000平方米,建良种繁育场1个,项目投资500万元。

继续巩固罗陇村、新平村二元母猪养殖专业村,增设黑秧村、王官村、簸箕村、打寨村、五星村、团结村外二元母猪专业村,在黄腊乡哨上——龙洞——龙潭水库一线草场周围有行政村6个,发展养牛户400户,户均饲养能繁母牛3—4头,采取冷冻精液配种和纯种肉用种公牛本交或鲜精人工授精,实行自繁自养,形成年出栏肉牛1600头,年存栏4000头的规模连户肉牛示范区。

加强乡畜牧站在内的兽防队伍建设,提高大牲畜的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利用科学技术,为黄腊乡广大农户找准一条适合市场需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路子,加速推进畜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3、发挥自身特色,重点抓好烤烟种植和茶叶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品。烤烟作为全乡今后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为保证该产业长远发展,必须有计划实施土地轮作,计划面积稳定在3000余亩,产量45万公斤,实现产值700余万元;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已实施完成的烟水配套工程,保证烤烟产业良好运行。依托黄腊乡气候特征及土质特点,及时更新旧茶园,改良品种,利用荒坡、坡耕地发展茶园,计划面积3000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主要选址区域在五星、簸箕、王官、龙青、打寨等村。

(二)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

依托黄腊乡丰富的自然资源,加速工业和中小企业发展进程,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培育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托丰富的农畜产品,大力发展以肉类食品、绿色粮食为主体的食品工业。新建大米加工厂一个,已完成投产使用。

(三)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战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径,对于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完成小城镇建设:(1)完成黄腊乡市政大道建设;(2)完成黄腊乡农贸市场建设(3)新建集镇街道排污沟安装完善路灯设施、增加农民健身广场、硬化腊寨——黑秧——团结的城镇外环路;(4)对大小街道、河岸等进行绿化。新建垃圾处理站一个。

6、各乡/镇/街道农业产业链延伸成功模式

7、黄腊乡“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规划成果、项目表:

8、各乡/镇/街道关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等

9、黄腊乡关于产业融合计划

(1)新型城镇化之镇/乡村互动产业融合模式

注:产业融合设想即是农业、农民、农村如何支持特色小城镇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商贸物流、旅游小镇等。

(2)产业结构调整型融合模式

备注:融合模式主要为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3)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融合模式:第一产业发展接二连三模式,如蔬菜基地—蔬菜批发—物流,金刺梨—金刺梨(饮料)深加工—旅游商品等

(4)农业拓展型融合模式

融合模式:农业与旅游(乡村旅游)、农业与教育、农业与文化、农业与健康养老等。

(5)“互联网+”新业态型融合模式

融合模式:互联网+农业、

智慧农业、农田艺术景观、民宅农艺景观、立体化农业、个性化定制农业、会展农业、农业众筹等。

(6)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融合模式: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创客基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等。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

休闲农业园(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书

****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短期和双休日观光休闲度假、回归自然、体验田园情趣的市场需求日趋增长。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向往回归自然,向往清新的空气,清幽雅致的环境,同时也希望能品尝到绿色无污染的食物,体验农业生产生活的趣味,这些都为****休闲农业园的建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该园区将建成以山林、田园、溪流等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农、林、牧、渔等特色农业生产为、加工、经营为基础,以乡土文化、农作生产、农村生活为引线,集生产、加工、经营、观光、娱乐、运动、健身、住宿、餐饮、购物等生产、服务、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农业园区。 二、规划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农业园的目标市场:首先是区域居民,包括市区及周边县市,目标人群350万;其次是周边的居民,包括我省的市、市、市及周边接壤省份的市、市及市等相邻区域居民,目标人群1800万人;最后是其他城市乃至东北地区及、天津等广大区域,目标人群极其庞大。

通过规划及实施,使休闲农业园成为集生态农业示、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庄园。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园区。本园将推出三大类生态产品:1、生态农业示和产业化:通过运用生态系统、持续经营、物质循环、食物链、立体种养等理论和技术,形成各种优化的生态农业模式。包括温室及裸地立体种养,水体立体种养等,形成高效的农业产业链,达到现代设施农业的科技水平。2、农业生态产品生产:包括特色水果、特色蔬菜瓜果、特色禽畜和高档水产品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形成生态农业的独特文化,同时渲染绿色生态农业的主题。生态产品生产主要分三类:一类是结合生态农业示,形成本园的特色产品满足游客趣味体验及购买需求;另一类是结合旅游和生态餐饮,形成本园的特色绿色餐饮文化;再者就是推广生态绿色品牌,销售我们品牌的农副产品。3、生态旅游、健身娱乐、休闲度假:包括生态观光(生态景观观光、生态农业观光、生态技术观光);健身娱乐(滑草场/滑雪场、狩猎场、垂钓园、温泉洗浴);休闲度假(营造生态酒店,生态疗养等设施);生态餐饮(全部提供本园区及****集团产业链项目中生产的绿色食品,瓜果可以自我采摘,鱼虾可以自我捕捉);科普教育(生态知识、生物科学、自然保护等)。 三、建设主要容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规划 休闲农业园区,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 休闲农业园区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 思想,客观地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地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现在规划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当然农业园区规划也不例外。制定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是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统筹管理的基本要求;合理的规划是保证项目成功和回避风险的关键。 农业园区规划有利于园区内部统一思想,增强凝聚力;科学的园区规划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科技的贡献率;优

秀的园区规划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谐发展的保证。 常见的规划误区: 盲目开展,初衷和目标不正确 近几年国家政策的扶持,我国农业园区发展建设出现过热状态。民间资本一哄而上开始大规模涉足农业领域,而国家对农业园区建设又缺乏统一的宏观指导,政策滞后于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为树立政绩而跟风建设园区,较为盲目,造成大量形象面子工程,而没有结合市场及地域特色设定园区规划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园区规划建设步入迷局难以突围。 缺乏专业规划团队指导 在各界社会资本注入的同时,很多不懂农业的投资者开始涉足农业,以致于造成一些地方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造成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而且影响农业资源区域优势的发挥。这就要求有专业的农业规划团队对农业园区进行科学的发展规划,为企业或者管委会提供及时的建议和指导。 一种是一些投资者以为面积越大越好,还要包罗万象,盲目地从工业或者商业投资的视角看农业园区建设,几年就想收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 (2012―2016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科技与农机 【发文字号】农计发[2013]15号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2013.05.24 【实施日期】2013.05.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的通知 (农计发[2013]15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垦)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我部组织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现予印发,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规划的重要性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

件建设,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2012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列为“十二五”时期的重大建设工程之一,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2-2016年)》即将全面启动实施。各级农业部门要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组织领导,落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十三五规划的心得体会怎么写呢?下面是的为你整理的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更多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1500字请关注心得体会栏目! 篇一:十三五规划心得体会2000字 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再次走进教室,聆听了浙江 大学及浙江省规划设计单位教授的讲课,为期一周的学 习和考察,让本人深受启发和教育,联系我县农业发展 实际,谈谈几点感受。 一、要认清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特点,谱写好十三五 时期三农工作新篇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所 谓的新常态,农业也展现出新阶段、新常态下发展特点。表现为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 例进一步下降;农业发展呈现降速趋势,呈现两板(农产 品(000061,股吧)价格的天花板和农业生产成本的地板) 效应;农业发展由十*五时期追求量的扩张转向十三五时 期既要求有一定的量又要求有较高水平的质,这种质的 要求体现在农产品内在质量和安全质量的高度统一、农 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高度协调;农业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尤其是耕地资源刚性减少造成不能通过增加种养总规模提

升农产品生产能力;农业进步更加依赖科技支撑,科技将成为农业腾飞的翅膀;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会大大改善等。 可见,十三五期间,农业发展是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对这些巨大变化和挑战,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 部署,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做好三农新文章,为实现三全目标打好基础。 二、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要符合合肥市城郊型农业 定位。 和肥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功能分区总体规划要求,做到上下相通、左右相融。根据合肥市农业农村经 济发展规划和我县主城融合、中间突破、两翼保护、西 北控制发展空间布局,未来5年,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实行点面结合的结构调整计划,依托肥西县 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着力打造沿湖环山生态型、近城都市服务型、远郊农产品保障型的农业板块,推行 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发展,走一条高效、环保、 安全、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 三、十三五将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也必 将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深刻深远影响。 因此,要继续坚持加快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的发展路径,抓好美好乡村和新市镇建设这个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关于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 发展休闲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精神,促进休闲农业又好又快发 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休闲农业发展形势 休闲农业是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高涨,休闲农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一)发展休闲农业意义重大。休闲农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一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要,开辟了现代农业建设新途径。二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保障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成

为农民“四季不断”的重要收入来源。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引导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必将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大力发展集农业生产、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参与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二)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前,我国休闲农业蓬勃发展,规模逐年扩大,功能日益拓展,模式丰富多样,内涵不断丰富,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全国农家乐已超150万家,规模休闲农业园区1.8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4亿人次。二是产业类型丰富多样。各地根据自然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先后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特色各异的模式和类型。三是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休闲农业逐步从零星分布向规模集约,从单一功能向休闲教育体验多功能,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一体化经营,从农民自发发展向政府规划引导转变。四是产业品牌影响扩大。围绕“高、新、特、优、雅、奇”努力打造特色休闲品牌,一批服务能力好、休闲功能强、顾客认同度高的休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五是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今年工作目标 1、争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8个; 3、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个; 4、争取省内外10家科研院所和院校为市10家企业提供技术依托; 5、建立1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争创1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 6、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 7、营造科技发展良好环境,确保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参与科普活动人数2万人次,营造全民科技创新意识。 (二)今年工作思路 1、实施科技创新攻关。解决5-10项节能减排技术关键,开展5―8项高新技术产品、现代服务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重大技术攻关。 2、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完善1-2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10个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新增科技示范户500户,增强我市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3、深化产学研合作。新引进大院名校共建的科技创新载体1-2家,实施1-2项重大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 4、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企业,力争1家企业进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线路图计划,争取1家企业成为全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协助1家企业引入创投机构; 5、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组织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开展科学普及科技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6、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通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创科技创新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发展现代种养殖农业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河蟹养殖污水及生活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的契机,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普及意识,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程,促进农村健康发展。 7、继续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联动科技示范户,培养技术带头人,开展技术培训和

2013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2013 年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方案 根据省、市休闲农业发展工作要求,以及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县休闲农业发展的意见》,制订2013 年县休闲农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2013 年,新培育休闲农业企业5 家,新增规模以上“农家乐”10 家,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1 个。创建和评选县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5个,年接待能力超过50 万人次,新增直接就业0.2 万人、带动间接就业1 万人,年培训从业人员50 人以上,从业农民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二、重点工作 指导休闲农业示范园区规划编制。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文物保护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农业“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抓好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抓好县重点项目凉舟现代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红土娃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麻州湘江绿洲休闲观光农业园、庄埠寨富龙腾休闲观光茶园建设。完善园区规划设计,突显产业特色和丰富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成休闲功能突出、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设施配套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我县休闲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将休闲农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以满足休闲观光旅游需求为导向,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为目标,统筹安排,突出推进交通、饮水、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完善休闲农业项目配套服务设施,提高休闲农业企业的接待质量和水平。 (四)培育休闲农业精品。依托我县产业优势、旅游资源、民族村寨、古村古镇等自然和历史文化遗存以及百里湘江绿色生态长廊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休闲农业领域,着力打造农业产业特色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农耕文化展示游、休闲乡村游、农业科普教育游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培育和申报一批休闲农业星级企业及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对休闲农业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休闲农业讲解员、乡村旅游导游员、农家乐接待服务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开展宣传与推介。充分发挥互联网、报刊、电视等媒体作用,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休闲农业宣传推介。新建休闲项目上报农业部魅力城乡网宣传平台,展示我县休闲农业形象。县电视台开设休闲农业宣传专题栏目。引导开展西瓜、葡萄、枇杷、草莓、蔬菜等采摘活动。积极开展影视院校与园区对接活动,拓展国内外友好交流与合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 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展的目 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 **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 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 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 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 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 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商品蔬菜和特色 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过“三品一标”认 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浙江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第一章项目背景分析 一、国民经济发展与居民消费转型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长年生活在高楼林立、拥挤喧嚣、空气污染、景观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离幽美舒适的自然越来越远,加之生活节奏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生趣、充满压抑。许多人产生了返璞归真,到安静、优美、洁净、开阔的环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考察生态、增长阅历、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居民稳定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以长三角为例,2005年长三角人均GDP(户籍人口平均)为4061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由于可支配收入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只满足于吃、穿、住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了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要求,久居城市之中的人们日益向往郊外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绿色的林草、开阔的田野,于是许多人开始走出城市,走进自然,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增进健康。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本区域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休闲旅游消费群体,如宁波市民追求“回归自然”、“享受静谧的乡村环境”的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累计达66.7%。另一方面,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五天工作日和每年三个长假期制度,使中国公民的公共假期和双休日增加到114天,也就是说,每年上班的人用于休息的时间接近于全年总天数的1/3。同时,由于经济收入增加,私家车增多,外出旅游休闲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这些都为城市人到郊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99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2006年,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强调提出:旅游业发展要有新的思路,要围绕“五个统筹”抓发展,把发展旅游业与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解决“三农”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发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伟同志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在推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旅游业,扩大城乡旅游交流,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做出更大贡献。各地要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规范发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部署要求,我部研究编制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农业部 2016年11月14日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要举措,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四化同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简称“产业融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条件 农产品加工业连接工农、沟通城乡,行业覆盖面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作用强,是产业融合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设健康中国保障群众营养健康的重要民生产业。“十二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融合新主体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为“十三五”发展打下扎实基础。 (一)发展基础 1.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坚实基础。201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2145万吨,棉油糖、肉蛋奶、果蔬茶、水产品生产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1000元,“十二五”年均增长10%。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建设取得新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6%和63%。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2.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成为了产业融合的重要力量。规模水平提高,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8万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近20万亿元,“十二五”年均增长超过1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由1.7∶1提高到约2.2∶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创新步伐加快,初步构建起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框架,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了一批成熟适用技术。产业加速集聚,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中原地区牛羊肉加工、西北和环渤海地区苹果加工、沿海和长江流域水产品加工等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