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五个统筹_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南明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查

_五个统筹_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南明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查

2010年第07期

LI LUN YU DANG

DAI

(总第308期)

“五个统筹”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祝爱华

张筑铭马思遥

———南明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调查

南明区抓住城市区划调整的良机,以加强领导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基础建设为载体,以完善服务为主要手段,探索出一条既符合区情实际,又富有南明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一、党政统筹,实现城乡领导一体化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建立了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区直四十余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外,区委书记、区长多次深入乡村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副区长多次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二是部门履行职责。按照工作安排,成立了九个专题工作组,具体负责城乡一体化相关工作的实施。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专题工作组,按照时间任务进度,认真履行职责。区财政及时下拨城乡一体化建设所需资金;区公安分局及时组织人员更换户口和身份证件;各实施单位均按照实施进度完成了工作任务。三是加大督促检查。针对实际,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实绩作为考核各级干部实绩和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统计制度和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把各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级各部门,建立责任明确、绩效考核的工作机制,加强对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四是加大经费投入全区申请省、市业务部门下拨以及区财政匹配安排投入支农资金共430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农田基本

建设、

农村人饮工程改造升级、村寨道路建设、市政环卫设施建设等;争取中央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投资1000万元、省投资1000万元、市投资200万元资金,新建、维修和改造四个乡95条村寨道路,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奠定经济基础。

二、规划统筹,实现城乡布局一体化

一是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从过去单一的城市规划转变为城乡一体化规划,从建成区的25.99平方公里扩大到209.36平方公里的区域行政区。二是抓好分区规划工作,根据全区实际,将地属贵阳城中心、农业逐渐萎缩的后巢、云关两乡,规划为城中村改造重点;将小碧乡作为市、区工业地带,规划为重点发展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区;将永乐乡规划为新农村建设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按程序上报市政府审批云关、后巢两个城区乡的24个(云关18个,后巢6个)“城中村”改造规划;上报区政府审定永乐乡7个村,小碧乡12个村村镇整治规划,实现城乡布局一体化。

三、产业统筹,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

一是以文化产业为龙头,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李端棻墓址、永乐古堡、罗吏古钟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桃园文化和李端棻历史名人文化为龙头,以“春华秋实、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桃花艺术节、桃园文化艺术节为载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培养

工作研究

41

LI LUN YU DANG DAI

2010年第07期

(总第308期

村民向市民转变为目标,开展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桃花艺术节”、“布依歌会”、“桃园文化节”等农村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拓展了农村人文生态旅游空间,弘扬了历史文化、提升知名度。

二是以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各种措施,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推动和促进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发展,通过示范带动,全区建立蔬菜基地2.14万亩,实现蔬菜移栽播种面积6万亩(次),蔬菜总产量达10.48万吨,省内跨区域销售蔬菜3.1401万吨,省外销售2.1640万吨,总产值实现2.32亿元。

三是以万亩桃园为载体,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果实套袋及配套技术、病虫害无害化防治技术等实用技术和

“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及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水果品质,全区建成永乐优质艳红桃基地4500亩,中华寿桃基地1000亩,其它品种4500亩和马寨科技果园等水果基地,年产水果达8100多吨,“永牌”艳红桃获得省优质农产品称号,带动农户2615户,户年均收入达到2.5万元以上,形成了品牌优势。由此带动和促进了乡村旅游、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催生了永乐山庄、永乐人家、柏花山庄、三味庄园等20多户集休闲、观光、餐饮、游乐、健身为一体的上档次大型农家乐,以及大批农民自主经营的家庭式的农家乐。

四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提高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水平。组织柏杨、罗吏两个村326户农户将稻田改种莲藕,建成莲藕生态休闲观光基地1000多亩,总产值达720万元。按照公司+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企业,依托食用菌生产建设有特色的贵州万向食用菌生态示范观光园区。项目全面建成后,发展农户100家,生产各类菌包150万包,食用菌种植、菌棒推广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可收入460万元,生态示范观光旅游园区每年可收入150万元。通过政府扶持,协会运作,示范带动农户,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统一服务、统一品牌、统一销售,进行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建设以发展灯笼椒为主的特色辣椒产销一体化基地。组织74户农户注册成立“猫硐村芦笋种植协会”,建成4公里的机耕道及修建小水池15个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小碧乡猫硐村芦笋基地,种植规模已达1000余亩,年产量约5万斤。

五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争取市级农药补贴资金及匹配资金,投入资金40余万元,购买了生物农药及生物肥料,发放到农户手中;编制50万元生物农药科研项目,申请市、

区资金加大对该项目投入,支持引导农户使用低毒高效生物农药,降低农户的投入成本。在永乐乡蔬菜基地安装30台杀虫灯,在永乐万亩桃园增加30台杀虫灯,扩大物理防治虫害范围,减少农药的施用。全区建立8个监测点和2个流动检测站,进一步健全蔬菜质量监测检测体系,提高了监管能力。

六是以建立完善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强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组织建立了农机合作社、绿宝石果蔬协会、永乐果蔬协会,小碧乡猫硐村芦笋协会等18个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充分发挥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逐步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载体和重要力量的作用。通过努力,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引进新品种,帮助农户科学种植,生产无公害产品,销售农产品等方面发挥了较好作用,提高了农户种植效益。实施了集贸市场建设,申请省、市资金改造野猫井蛋禽批发市场、新建和改造了猫硐村集贸市场、红岩批发市场二期、五里冲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永乐乡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

四、建设统筹,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

一是实施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区政府将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工程作为实事项目,投资修建7条村寨道路,完成龙洞堡截污沟隧道和二戈寨物流园区建设,构建以龙洞堡片区为中心的航空物流、以二戈寨片区为中心的铁路物流,以及快速便捷的公路物流相互连通的物流体系,为贵阳市实施“东扩”战略奠定良好基础。作为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试点区,第一期争取到中央投资1000万元、省投资1000万元、市投资200万元资

工作研究

42

2010年第07期

LI LUN YU DANG DAI

(总第308期)

工作研究

金,将四个乡95条村寨道路纳入一事一议项目进行新建、维修和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二是实施了农村新能源推广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

“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灶)工作,全区已建成6000多个沼气池,2009年申请中央、省、市、区以及企业投资加农户自筹资金286.8万元,在小碧乡、永乐乡建设2×100m3中型沼气池7个,建设农村沼气乡村后续服务网点11个。到2012年建设竣工后,全区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农村脏乱差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三是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78.93万元建设罗吏村横坡、

云盘村、二堡村3处人饮工程和沙冒井2个二级提灌站,改善农村饮水条件。

四是实施了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对永乐乡实施水淹区改造,在小碧、永乐两乡各建设一个带公厕垃圾转动站,在村寨安装200个垃圾箱。

五是实施了石漠化、采石迹地的治理,完成了化机厂地质灾害治理、仙人洞崩塌地质灾害治理、后巢乡太慈村麦秆冲兰花坡危岩体地质灾害治理、后巢乡朝阳村沙冲岩脚滑坡治理工程。

六是加强城乡绿化,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和配套改革工作,积极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城乡生态林业绿化建设与保护,逐步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城林带生态建设与喀斯特地貌生态系统的保护建设,为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五、服务统筹,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一是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工作,为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新建或改建了后巢乡前进小学、摆朗小学和二十六中3所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改造薄弱学校1个,改善城乡学生学习环境。

二是积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人口参合率达95%以上,基金使用率达85%以上;乡、村卫生技术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惠民医疗政策100%覆盖城乡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

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全区农村60岁以上的6000余名老人同城市人口一样,每月领取300元的养老金,3265名农村低保居民与城市低保居民一样按照同等保障标准享有240元的低保金,缩小了城乡养老和低保差距。

四是加大区、乡、村文化站的资金投入,新增电视入户758户,建成自然广播站8个,进一步巩固发展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事业;

五是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市级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安排,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的户口性质划分,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一元化户口登记制度。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扎实工作,南明区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显著成绩,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227574.72万元,比上年增加10.50%;农民人均纯收入6713元,比上年增加13%以上,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步伐。

(作者单位:南明区农业水利局)

责任编辑:郭渐翔

4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