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语文】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曹晖

所谓“视觉文化时代”,也称“读图时代”,是指全球化以来,文化出现了一种从以文字和语言为中心的理性形态,日益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形态的变迁。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审美日益摆脱精英姿态而向社会生活领域渗透和泛化,最终造成艺术和审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表现形态就是生活世界的视觉化、图像化。可以说,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然而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在视觉文化时代这一大背景下,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的创造力的美育,却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以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影中的“奇观”效果以及“暴力美学”为例,分析美育在内容和方法上面临着何种冲击与影响。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格外青睐一种被称为“奇观化”的艺术表现方式。“奇观化”主要指电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奇幻影像,作为一种电影表现手法,它轻叙事而重场景,因此契合了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视觉文化时代的电影更将奇观效应作为电影构成的主要支撑,注重场景的铺陈和空间的展示,弱化时间,突出空间,大幅度地削弱情节和叙事。如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该片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电影所呈现的场景奇观:在色彩上运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交替铺陈画面来营造视觉交响,黄叶漫天、红衣舞动、湖面如镜、武者交流;粗犷的敦煌沙漠、壮阔的内蒙古胡杨林、秀美的九寨沟风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视觉的震撼以及对于高科技媒介的顶礼膜拜。

奇观虽然带来了审美的震撼,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但它往往忽视了这种奇观表面下人们对精神和文化的审美需求,忽视了一部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因为以图像来传达意义,注重眼睛的“可视”而忽视了人脑的“可思”,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将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这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暴力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美学,在电影艺术中,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血腥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感发扬到精美绝伦的程度。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在影片中规避直接的道德评价,因此它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由于图像时代的全面来临,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它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美育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暴力美学通过对暴力内容的美学化的处理,降低了作品的社会功能,宣扬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所以,尽管暴力影片在形式上眩目诱人,但它严重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预示着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发生着诸多变化。图像渗透至社会生活,以其感官性(直接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生动性(图像使人身临其境)、普泛性(图像的接受不受主体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图像面前人人平等)等特点

为人所接受,在带给人极大的感官享受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这昭示着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进行调整和改善。这样审美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视觉文化时代恢复人性完整,唤醒人的感性,建构全面和谐的人格,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促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1.下列不属于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的一项是()

A.“奇观化”带来了对美育的消解,使审美停留在视听享乐中,导致大众形成被动思维和平面思维。

B.作为电影的一种表现手法,“奇观化”重场景而轻叙事,给人以视觉审美的震撼,契合视觉文化时代影像的诸多特征。

C.“暴力美学”竭力弱化艺术作品的教化功能,宣扬了人们内心潜藏的暴力倾向,放大了人们对血腥的本能嗜好。

D.“暴力美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干扰了人的道德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暴力美学”是在追求纯粹暴力趣味中发展起来的美学,是一种把美学选择和道德判断还给观众的电影观。

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电影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

C.“奇观化”这种电影表现手法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满足了观众追求视觉刺激的猎奇心理,带来审美的震撼;另一方面它忽视了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力量,导致当代大众思维方式的退化。

D.伴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地向人类社会渗透,图像的展现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趣味已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与现代生活的逻辑形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电子媒介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中,一个“读图时代”必将到来,美育在内容、特征和方法上也会发生诸多变化。

B.传统美育在现代性进程中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与时代同步,并对其进行调整和改善。

C.作为现代美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图像美育注重人的感性特征,而图像中的“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满足人的视觉刺激,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

D.警惕视觉文化对美育的负面影响,改善“奇观化”的表现手法,反对“暴力美学”,有利于恢复人性的完整,促进人类文化健康发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朱桓字休穆,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桓给事幕府,除余姚长。往遇疫疠,谷食荒贵,桓分部良吏,隐亲医药,飧粥相继,士民感戴之。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余人。后丹杨、鄱阳山贼蜂起,攻没城郭,杀略长吏,处处屯聚。桓督领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稍迁裨将军,封新城亭侯。

后代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仁欲以兵袭取州上,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间。桓遣使追还

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桓喻之曰:“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兵法所以称客倍而主人半者,谓俱在平原,无城池之守,又谓士众勇怯齐等故耳。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罢困,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曹丕自来,尚不足忧,况仁等邪!”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中洲者,部曲妻子所在也。仁自将万人留橐皋,复为泰等后拒。桓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别击雕等,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阵斩溺,死者千余。权嘉桓功,封嘉兴侯,迁奋武将军,领彭城相。

黄龙元年,拜桓前将军,领青州牧,假节。嘉禾六年,魏庐江主簿吕习请大兵自迎,欲开门为应。桓与卫将军全琮俱以师迎。既至,事露,军当引还。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所,广三十余丈,深者八九尺,浅者半之,诸军勒兵渡去,桓自断后。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鸠.合遗散鸠:同“纠”,集合

B.兵未到而仁奄.至奄:突然,忽然

C.桓喻.之曰喻:告知,晓谕

D.人马罢.困罢:免去,解除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朱桓智勇兼备的一组是(3分)

①伪先扬声,欲东攻羡溪。

②今人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

③以逸待劳,为主制客

④桓因偃旗鼓,外示虚弱

⑤桓与卫将军全琮俱以师迎

⑥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桓体恤民情,受民爱戴。担任余姚县令,遇上瘟疫,荒年缺粮,粮价上涨。朱桓分派正直官员救灾,并亲自抚恤送医送药,施舍粥饭。

B.朱桓用兵灵活,随机应变。当魏将曹仁率步骑数万来犯时,朱桓手下只有五千兵,他精当地分析敌方的作战劣势,打消了诸将的恐惧心理。

C.朱桓深谙兵道,指挥若定。面对曹仁大军几路来袭,他沉着应战,部署得当,大获全胜,不仅火烧曹营,还斩杀了常雕、生擒了王双。

D.朱桓智勇过人,身先士卒。平定山贼时他攻下城池,处处屯兵立寨;与魏军作战,他令各部带兵渡溪,自己断后,使魏军不敢轻举妄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诸君闻曹仁用兵行师,孰与桓邪?

(2)(李膺)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及见桓节盖在后,卒不敢出,其见惮如此。(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晓入郡城朱彝尊

轻舟乘间入,击缆坏篱根。

古道横边马,孤城闭水门。

星含兵气动,月傍晓烟昏。

辛苦乡关路,重来断客魂。

注:此诗作于1646年。1645年南明小朝廷覆灭,清兵直下江南,作者被迫外出避祸,本诗是其避兵归来、拂晓潜入嘉兴府城所作。

8.这首诗颔联哪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5分)

9.末句“断客魂”为诗眼,其中“客”字含义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复为慷慨羽声,,发尽上指冠。(刘向《荆轲刺秦王》)

(2)总角之宴,。(《诗经·氓》)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屈原《离骚》)

(4)明明如月,!(曹操《短歌行》)

(5),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6)一觞一咏,。(王羲之《兰亭集序》)

(7)盈虚者如彼,。(苏轼《赤壁赋》)

(8),可以无悔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谨庠序之教,。(孟子《寡人之于国》)

(10)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立正许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情节曲折有致,紧紧围绕连长的“立正”这个核心,按照时间顺序以连环式的情节链贯穿全篇,使情节不断掀起出人意料的波澜。

B.“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外貌描写表现了他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写他性格依然未变作铺垫。

C.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这一细节描写,突显形象,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D.“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作者肯定这种以暴力手段矫治精神行为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E.“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一句揭示了本文主旨: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对人精神的摧残,警示人们深刻反思历史,汲取教训,维护人格尊严。

(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概述。(6分)

(3)连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分析。(6分)

(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的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极左路线的非人性,那么,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你是怎样理解的?请谈谈具体理由。(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面对获得诺奖的荣耀,莫言认为这是不虞之誉

....,他说,获奖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这个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就没有意思了。”

B.新年伊始,国家海洋局一架Y-12海监巡逻机完成了钓鱼岛附近空域的第6次巡航任务,这

是中国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给予的行动回应。

C.今天,网络作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开放空间,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混乱现象,加强互联网监管,加强以法治网,已是迫不及待

....。

D.针对人民群众长期反映强烈的沉疴痼疾,中央政治局立竿见影

....出台八项新规定,展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新姿态,是深得民心之举。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报道,从新交规实施首日的情况看,“史上最严交规”初步显现出规范驾驶行为、强化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积极效果,因违反交通信号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B.马云这样阐述自己“真实的梦”:与以自己而不是以社会为中心的旧的商业文明不同,新的商业文明需要的是具备全球化观念,更懂得责任、开放和分享的企业。

C.启功先生虽然一字千金,但他不仅不以此牟利,还先后捐出书画作品百余件,在香港进行义卖,筹得资金160余万元,并将这笔不小的数目用于设立了北师大“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D.继全球金融次贷危机后爆发的欧债危机,再次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重大影响,究其原因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竞争力下降所致,这迫使我国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了一个故事:人们因为泰勒斯贫穷而讥笑哲学无用,

①哲学家如果愿意,要富起来并不难。

②橄榄收获季节他高价租出榨油作坊,结果不言而喻。

③他观察天象预见明年橄榄丰收。

④他微微一笑,小露一手。

⑤不过,这不是他们的志趣所在。

⑥他低价租入当地全部榨油作坊。

A.④①⑤②③⑥

B.①④⑤③⑥②

C.④③⑥②①⑤

D.③②⑥④①⑤

15.我国粮食浪费现象触目惊心。据保守推算,近几年每年浪费的粮食约可再养活五分之一个中国。而一项针对北京部分大学剩菜剩饭情况的调查表明,倒掉的饭菜总量约为学生购买饭菜总量的三分之一。请你为学校食堂拟写一副对联,警示广大师生爱惜粮食,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16.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在语法方面存在两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3分)

【《论语》·推荐词】它是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开启了一道道尘封的门,用教诲凝聚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进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和诗歌像魔力无穷的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其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两位公差各有急务在身,结伴出发,走到半夜迷失了方向。一位认为黑夜乱闯徒劳无功,不如就地休息,等天亮辨明方向再走。另一位觉得呆着不动白耗时光,不如试着走走,也许碰巧能找到出路。二人争执不下,只好各行其是。

以能否按时完成任务而论,他们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所以这个故事的结局

是不确定的。结局不能确定,却必须做出抉择,我们也时常会遇到两位公差的困境。你是怎样面对这种困境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该项说的是电影表现手法“奇观化”的特点,并非对美育的负面影响。)

2.A(B.当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应该不止“奇观化”和“暴力美学”两种,应在“表现形式”前加上“重要的”这个限制词。C.说法绝对,应把“忽视了”改为“往往忽视”,“导致”改为“将导致”。D与原文第一段文意不符。)

3.C(文章说:“在图像的审美接受过程中人的整个感性生命投入其中。但不可忽视的是图像中‘奇观化’和‘暴力美学’对现代美育构成了冲击,这是视觉文化时代美育遭受的困境之一。”可知,“因而‘奇观化’和‘暴力美学’是现代图像美育的具体体现”的说法错误。)

4.D(同“疲”,疲惫)

5.C(①说的是曹仁,④说的是智,⑤是一般叙述。)

6.B(还分析了己方的优势)

7.

10.(1)士皆瞋目(2)岂余心之可惩(3)言笑晏晏(4)何时可掇

(5)羁鸟恋旧林(6)亦足以畅叙幽情(7)而卒莫消长也(8)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9)申之以孝悌之义(1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1)BC(A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叙事;D此处是作者的嘲讽之语;E此句并未揭示文章主旨,主旨概括也不准确。)(对一项3分,对两项5分)

(2)①“我”的见闻构成线索:小说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结构全篇,穿针引线,使故事内容丰富而集中,情节清晰而连贯。(2分)

②“我”使叙事风格亲切:小说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叙述故事,娓娓道来,如话家常,真实可信,自然亲切,更具感染力。(2分)

③“我”有独立形象意义:“我”是故事的亲历者和旁观者,是人物命运的见证人,又是社会现象的理性思考者,“我”引领读者关注人物命运,启发读者深思社会人生。(2分)

示例一:题中前两种理解都属小说主旨内涵,但小说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2分)

①从情节看,从被俘连长的自述中“好一顿揍”、“稍慢一点就挨打”、“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可见主人公是在长期被“立正”的高压统治之下才“落下这个毛病”。(2分)

②从形象看,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残暴的专制统治,是它扭曲了无力抗争的小人物的精神,“蒋介石”三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而文革时期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这悲剧。(2分)

14C.

15 参考:

(1)一粥一菜,当思来之不易;一餐一饭,恒念物力维艰。

(2)学会尊重,劳动最光荣;爱惜粮食,颗粒皆辛苦。

16.(1)“教诲”改为“铸造”(或“锻造”等)

(2)“以及”改为“体现了”(或“运用了”等)

参考译文

朱桓传(附朱异传)朱桓,字休穆,吴郡吴县人。孙权为将军,朱桓在他幕府中供职,被任命为余姚县县长。朱桓前往余姚上任正遇上当地瘟疫流行,粮食缺乏价钱昂贵。朱桓分派正直的官吏去各地慰问关心,赠予医药,粥饭供应不断,士人百姓都对他感恩戴德。他被升为荡寇校尉,带兵二千员,让他在吴郡、会稽两地招募。他收集散兵游勇,一年之间,得到一万余人。后来丹杨、鄱阳山贼蜂涌而起,攻城掠地,杀害官长,处处屯兵立寨。朱桓督领诸将,转战征讨,各处相继平定。他逐步升为偏将军,封爵新城亭侯。

朱桓后来接替周泰为濡须督。黄武元年(222),魏国派遣大司马曹仁率领步、骑兵数万进军濡须,曹仁打算用兵袭击攻取濡须口水洲上吴军营寨,却先放出消息,说要东往攻打羡溪。朱桓分出部分兵力赶赴羡溪,兵卒已出发,突然得到曹仁已进军至濡须仅离七十里的消息。朱桓赶紧派人去追回去羡溪的部队,部队未赶到曹仁大军已突然杀来。当时朱桓手下以及所率兵卒,在原地者只五千人,诸位将领心中悬悬,各人都很畏惧,朱桓向他们喻解形势,说:“凡遇两军交战对阵,胜负取决于将领,不在兵卒多少。各位听说曹仁用兵作战的才能,与我朱桓相比如何?兵法上所说的客军超过守军一倍的情况,是说双方都处在平原地带,无城池可以据守,又指双方的兵士勇怯状况相同的情况而已。如今敌人既非智勇之将,加之他的士卒都很胆怯,又千里徒步跋涉而来,人疲马惫,而我与各军共据守在高城,南面濒临大江,北面背靠山陵,以逸待劳,作为主人抵制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优势。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不值得忧虑,何况曹仁等人呢?”朱桓因而偃旗息鼓,外表上显示自己兵力薄弱,以此诱骗曹仁前来。曹仁果然派遣他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分派将军常雕督领诸葛虔、王双等,乘坐油船另外袭击中洲。而中洲是军中将领家属所在的地方。曹仁亲自率领万人留守橐皋,又作为曹泰等人的后盾。朱桓所部兵将攻取油船,或分队攻击常雕等,朱桓等人则亲自前迎抵御曹泰,烧毁曹营后敌军败退,于是斩杀常雕,生擒王双,押送武昌,在战斗中斩死和溺死的敌兵千余人。孙权嘉奖朱桓的功绩,封朱桓为嘉兴侯,升任为奋武将军,兼任彭城相。

黄龙元年(229),朱桓被任为前将军,兼任青州牧,持节行命。嘉禾六年(237),魏国庐江主簿吕习请求吴国派大军前往,准备打开城门为内应。朱桓与卫将军全琮一起率军前往迎接吕习。军队到达后,事情败露,部队应当返还。庐江城外有溪水,去城一里左右,宽三十多丈,深八九尺,浅地方四五尺,各部全部渡水离去,朱桓亲自断后。当时庐江太守李膺正严整兵马,企图待吴军渡至河中,乘势逼进攻击。及至见到朱桓的令旗车盖在队伍后尾,终于不敢出军。他畏惧朱桓竟到如此地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