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金建峰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研训中心,200540刊名:

上海教育科研

英文刊名: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

年,卷(期):200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d511473275.html,/Periodical_shjyky200611027.aspx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改革传统教学结构、深化学科教学、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主旨是通过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学习效率。 首先,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有促进作用:它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还可以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其次,信息技术应该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有助于为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的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和个别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利用网络的特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实现学生的协作学习。再次,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变化,教师应不再是权威的化身,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或是合作者,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的状态。此外,信息技术使师生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师生间增加他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它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情随时提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特点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二、整合课中教学模式的探索。

整合课程的教学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电脑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这种教学模式所需硬件少,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在新授课和复习课中,经常采用这种模式,目前农村中小学正广泛应用。比如:科学课上用课件演示水的循环、演示云、雾、雨的形成过程;数学课上演示时、分的关系;语文课上播放在漓江上荡舟观赏桂林山水的情景,感受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物理化学课上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展示核能等高科技的成就,等等。 另一种是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可以利用学校的局域网进行有益的探索,把课件制成网页的形式,学生通过局域网网络进行学习,利用课件的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让他们去自主地探究和发现,也可以组织他们在讨论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以人为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自主发展,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实现分层次教学。但也有弊端,如果教师指导不得力,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无效学习。 郑红琳 2009.9.22

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 摘要: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实施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面对现代远程教育,教育工 作者只有培养学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 才能使其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 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 才能使其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 点和知识结构 关键字:建设实施整合

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实施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面对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交互教育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只有培养学生驾驭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才能使其享有信息时代、数字化世界所带来的机遇,只有培养学生具备自身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使其理解信息带来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知识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正是培养学生形成所有这些必备技能和素养的有效途径。信息社会,创新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要打破标准化,实现个性化。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与手段的充分体现,意味着教学体系和教学原则、方法的创新,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思想观念,必须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中明确教育技术和思想方法的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先化人后化物,着重塑造与现代教育技术相适应的思想方法。 一、与时俱进,建设现代化教师队伍,实施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有机的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关键是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要使教师从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向现代知识的继承、传播、使用、创新的转变,关键是教师;要使教育内容从单一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内容,向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体的综合知识性课程内容的转变,关键还是教师。所以,培训现代化教育必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并付诸于课堂教学的实施之中,是学校工作的当务之急,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把终身学习不断进取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我们已认识到这一问题,并且我们也开始了一些尝试: 1、加强培训。近年来,我们不同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了信息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主要是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出我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到外市、县听电教观摩课。学校将中青年教师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当中的实施列入考核内容。总之,借助“他山之石”和自己探究创新的方式,将现代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和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设计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内涵;该定义表明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的过程与资源,基本研究内容是设计、 开发、管理、利用和评价等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对我国中小学的启示; 一: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在信息时代必须重视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要强调的是,在教育技术运用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 三:教育技术在教育与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不仅只为辅助教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强调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四:强调优化教学,培养优质人才,既具有创新精神的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阶梯图;(p5页面) 经验之塔三类图层: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 经验之塔的基本观念: 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走,则越抽象。 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到抽象。 三:教育与教学不能止与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 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使得学习更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 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补充其他直接经验方式的不足。 行为主义解释:行为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学习靠条件反射,靠外在强化,学习就 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和联想。 认知主义解释:学习的实质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而是要在头脑中形成认 知地图和认知结构。 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 性的知识,也包括很多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秉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一个人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 皮亚杰的同化与适应:一,同化: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美丽。 原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主要靠语言表达,许多内容无法在网络教学中得以完成,或者不借助网络也可以完成,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感到了网络的神奇,我领略了网络的魅力,因为信息技术既可以丰富视听感受,也可以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它集图象、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使用这一媒介,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语文课更富吸引力。下面以《美丽的武夷山》为例,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片断1:美丽的风光,高涨的兴趣。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虽然文字非常优美,但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远远比不上有趣的童话故事给他们带来的兴趣和快乐。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我们每年都有两次长假,你们在假期里都做什么? 学生有的回答写作业,有的回答读书,有的回答上各种辅导班,有的回答去旅游。 师:老师也和你一样,非常喜欢旅游,今天,我带大家到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旅游好吗?好,现在我们出发。请大家打开“美丽的风光”,看看我们已经来到了哪里? (学生观赏武夷山的风光片,美丽的景色,优美的音乐,把学生一下子吸引住了。) 评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美丽的风光,优美的音乐,使学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武夷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学生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 片断2:多变的文字,良好的效果。 师:现在同学们自己来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鼠标点一下,你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点一下,屏幕上马上会出现放大的这个字,并且带有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大家学会了吗?打开“认一认”,许多生字朋友正等着你去跟他交朋友呢。 学生点击,屏幕上出现带字的气球飞过,学生认读。 评析:传统的教学,靠粉笔黑板打天下,字体总是穿着黑底白花的“外套”,那种单调、冷漠让学生难以接受。此时,电脑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字体的设计可以是楷体、宋体,也可以是艺术字,字体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字的颜色也可以多种色彩,再用漂亮的背景作衬托,文字的魅力尽情显现,可以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识字的兴趣。 片断3:生动的再现,深入的理解。 师:武夷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尤其是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是神奇的自然景观。想不想去看一看?好,现在我们就出发。请大家打开“三十六峰”,屏幕上会出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你想看什么形状的山峰,你就在这句话上点一下。 生:边读边欣赏。 师:同学们,通过游览三十六峰,你有什么体会? 生:这里的山太美了! 生:这里的山峰真奇特! 师:对,这里的确很美,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表达出来呢? 在配乐声中,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课文。 评析: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将学生的情感引入轨道,以其引起审美的共振,并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种种情景的设置,可激发学生丰富的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心得体会 人类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了我 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逐渐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也成为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大课题。 一、整合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很多一线教师认为运用整合资源上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无可非议,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但是,课堂教学无论在现在还是在将来都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作为辅导教或辅导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环

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要求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情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这个意义上讲,整合并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改进和优化。 二、明确整合的目的。 众所周知,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中,应密切注意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来博得学生一笑,而忽视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整合是没有意义的。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听、评课活动,所听的课全都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课。其基本模式大都是:课前授课教师搜集整理了大量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演示文稿,并拷贝到多媒体电脑里(称作“资料库”),也做了课件保存在教师机中,可谓是运用了不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准备这节课。然而45分钟时间大部分仍然是老师在控制,其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这些课有精心设计的课件,有丰富的媒体资源,也有轰轰烈烈的小组讨论,更有先进的网络教学环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是,这些课自始至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技术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五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D A.设计、开发、应用、组织、管理 B.开发、设计、建构、管理、评价 C.应用、实践、设计、管理、评价 D.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 2.关于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相同 B.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与电化教育完全不同 C.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电化教育中的一部分内容 D.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部分内容 3.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A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4.首先提出“经验之塔”理论的人是()。A A.戴尔B.斯金纳 C.加涅D.克劳德 5.现在一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是()。B A.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教学论 B.系统科学理论、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C.视听教学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论 D.视听教学论、程序教学论、教育传播理论、系统论 6.教育技术具有教育和技术双重特性。一方面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服务的实践领域是教育;另一方面它又是教育范畴中的一个特定领域,是()。A A.在教育中引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在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 B.在教育中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C.采用视听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D.采用系统科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7.教育技术涉及问题的层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是()。B A.关于教与学现象的内在关系和规律 B.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内容

附件一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内容 综述 第七届NOC活动师生竞赛分为地方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地方选拔赛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竞赛”初赛两部分。其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由各地组委会自行组织,全国组委会可根据各地申请颁发证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竞赛”初赛由各地组委会在全国组委会指导下进行,由全国组委会颁发证书。地方选拔赛通过者,可获得全国总决赛的资格,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能力竞赛”决赛。 第一篇学生竞赛项目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核 按照教育部教基[2000]35号文件中不同学段的模块设置,结合新课程标准及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偏重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考核,适当增加一些与社会科技发展相符合的前沿性的知识内容进行命题。 第二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竞赛 第一节创新学习能力竞赛 创新学习能力竞赛是基于计算机或网络环境的,让参赛选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有机结合,提高学科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竞赛。 项目包括:网络中文竞赛、网络英语竞赛、应用数学竞赛、智能机器人竞赛(含虚拟机器人)。 一、网络中文竞赛 网络中文竞赛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的有关能力与中文知识应用的竞赛活动,旨在检验参赛选手中文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A组(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和B组(海外地区的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各组选手可使用简体中文或繁体中文进行比赛。 二、网络英语竞赛

网络英语竞赛是基于网络环境,将英语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颖的竞赛项目,旨在综合考查参赛选手的动手、动脑和实践能力。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三、应用数学竞赛 应用数学竞赛是基于网络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现实生活中及其他领域的问题,旨在检验参赛选手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四、智能机器人竞赛 智能机器人竞赛旨在考核参赛选手对操控智能机器人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参赛选手程序设计和数学、物理的应用能力。 (一)虚拟机器人足球竞赛 参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最后完成机器人进行足球对抗比赛的过程。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二)虚拟机器人迷宫竞赛 参赛内容:参赛选手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机器人的搭建和编程,最后完成机器人走迷宫的过程。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三)智能机器人竞赛(环保主题) 参赛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手段,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实现一定程度的模拟环保行为及过程。本届通过一个模拟机器人进行垃圾分处理的过程,测试参赛选手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环保知识。具体形式为:通过组装和编程让机器人按照要求,将垃圾分装处理并搬运到指定区域。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第二节创新实践作品评选 创新实践作品评选是对参赛选手利用所学的各种计算机软件制作技术,创作出的具有一定主题和思想内涵的艺术作品的评比活动。 项目包括:动画制作、漫画创作、DV短片创作、主题网站(页)制作。 一、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是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鼓励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 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教学设计方案课题 名称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姓名 工作 单位 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年级学科高一地理 教材 版本 湘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将全面的认识自然地理环境,通过读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有利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纬度地带性的比较,既能全面的认识地域分异规律又能掌握比较法在学习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注重通过创设情境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表现。 2.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 3.能够结合世界自然带的分布情况,归纳、分析、比较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分析形成的原因。 4.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实践意义。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兴趣,但是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要素基本特点是在初中所学,有的学生早已遗忘。其次高一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较为欠缺,因此对于一个事物中影响要素有哪些,主导因素又是什么,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点考虑了身边的案例,使学生能亲身体会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关注生活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明确学好自然地理的关键就是要时刻观察身边的环境。同时培养高一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一地理必修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基础和难点,理性知识较强,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较为薄弱。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针对学生的现状,本节课设置为情境教学课,先将内容转化成学生生活的问题(现象),使他们有想学的意识和冲动,然后创设情境降低学习难度,学生通过思考、图表分析、探讨、合作学习能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要注重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关注他们解决问题方法的应用,适当增加与本节相关的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层次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学习方法的引导,促进学生能自我反思,自我赏析和自我调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内动力。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有利于预定目标的顺利完成。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分析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并以土壤的形成为例,学习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PPT展示“干涸的胡学生活动:讨论、归纳创设情境导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借助先进的媒体信息技术,依据反馈原理和教学评价理论,分阶段系统培训教师教学技能的活动。 2、教育技术(94年):对学习资源与过程的设计、开发、管理、应用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目的是促进学习 (05)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3、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4、多媒体课件,是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以计算机、多媒体和通讯技术为支撑,具备一定教学功能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5、矢量图形由经过精确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这些直线和曲线称为向量,因此矢量图又叫向量图。移动直线、调整大小或更改其颜色时不会降低图形的品质。 6、位图图象在技术上称为栅格图象,是由很多个像素组成的图像。位图的每个像素点都含有位置和颜色信息。在对位图图像进行编辑操作的时候,可操作的对象是每个象素。 7、图层:图层是photoshopCS4的核心功能之一,在photoshopCS4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图层既是所有操作的平台,也是创作各种合成效果的重要途径。 8、因特网:又叫做国际互联网,它是由那些使用公共语言互相通信的计算机连接而成的全球网络,是全球性的、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也是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宝库。 9 ,教育传播: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种传播现象. 二、简答题 1、教育传播模式 1 7w模式(布雷多克,1958) Who 谁教师或者其他信息源 Says what 说什么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 l 通过什么渠道教学媒体 To whom 面向谁教学对象即学生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doc

让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课堂 桑树台中心小学刘欢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二、教学设计 三、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科学群体中一门新学科,它以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 果和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探求提高教学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从无声电影教学(20 世纪 20 年代)开始,即产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越来越紧密。怎样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交流。我今天主要与大家交流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论 一、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 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教育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实现教育的优化,而不在于发现教育规律。 教育技术包括有形的物质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两方面。 物质技术有:计算机、投影、网络、电视、音响等。 智能技术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2、教学媒体 概念:当某一种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育信息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学习资源,并且是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是教育现代化的标志。 分类:教学媒体按其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高互多媒 体。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 投影等。 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如:广播、录音等。 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如:电视、电影等。 高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3、课程整合 1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新余市长青小学:廖细兰邮编:338000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更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在论述中结合《认识钟表》的教学课例,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首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给数学课堂带来的优点: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然后提出把握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平衡的重要性与方法。最后提出结语:我们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各种教学手段与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整合、效率、传统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恰当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大大的提高;利用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准备工作,效率也大大的提高,还可以学习和探讨先进的教育理念,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创设学习者所需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不能过分的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形式,应有机结合。现结合《认识钟表》的教学课例谈谈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能力差,注意力容易被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事物所吸引。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比较抽象的概念意义具体化,将枯燥难懂的知识趣味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是智能和心理发展的催化剂。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就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聚精会神,努力追源,并感到乐在其中。因此,在组织小学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技术上的优越性,设置各种问题情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答案与试题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基本要素包括:(人、学习资源、过程) 2.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社会性策略、协作式策略、情景性策略) 3.演示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印刷、广播、电视、(动画、网页、流媒体和课件) 4.过程型教学媒体主要包括各类网络交流工具,如:Email、(QQ、BBS、Blog) 5.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媒体素材设计与制作、课件合成) 6.常用的演示型多媒体课件设计开发工具有:(Powerpoint、Flash、Autherware、概念图) 7.认知领域目标可以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是: (1)识记(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8. 按价值标准分类,教学评价可以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9.ABCD学习目标编写法包含的四要素是指(教学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 ) 10.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更好地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避免不了要作一些调查研究,调查方法一般包括 (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 二、判断题 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阶段目标是:2000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5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008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并争取尽早在全国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错) 2、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小学阶段的内容安排中,建议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的复制、移动、翻转和旋转等功能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以及使用“缩放选定图形”的功能认识图形的相似。(对) 3、介绍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板块构造这一宏观变化加以演示,弥补了地理模型也难以展现的宏观世界的动态变化。(对) 4、通过网络搜索有关人类迫害大自然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以及最新的环境保护的进展和举措等,能够实现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具体内容目标。(对) 5、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不必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模拟。(错) 6、信息技术的集成性、情景性、真实性、交互性和动态、非线性的信息组织方式等特点并不能解决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现象。(错) 7、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数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对) 8、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

第二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作品报送要求 一、项目设置、作品分类的相关要求 A.学生参赛项目 (一)动画制作 动画制作是运用各类动画软件,通过角色(鼓励原创角色)绘制、音效处理与动画制作,完成二维或三维的电脑动画作品。 竞赛内容:参赛作品要围绕本届活动竞赛委员会规定的“星星历险记”“唐诗”和“校园歌曲MTV”三个主题进行创作。参评作品可以是表现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小品,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动画节目。参赛选手可以任选其一,每人限交一个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创作这个作品的演示文稿。 参赛范围: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二)漫画创作 漫画创作以画面的形象充分体现原创,在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力。 竞赛内容:参赛作品要围绕本届活动竞赛委员会规定的“星星历险记”“唐诗”和“校园趣事”三个主题进行创作,参赛选手可以任选其一,每人限交一个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创作这个作品的演示文稿。 参赛范围: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 (三)DV 短片制作 DV 短片制作旨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及生活实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感知周围的世界,培养发现美、感受美和颂扬美的人文情怀,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培养表达的能力,通过影像的视觉效果,反映出学生眼中的世界。 竞赛内容:参赛作品要围绕本届活动竞赛委员会规定的四个主题:生活谐趣类、校园短剧类、风土名胜类和记录公益类。参赛选手可以任选其一,题材不限,作品主题鲜明、健康向上。每人限交一个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设计这个作

品的演示文稿。 参赛范围:竞赛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含中职)。 (四)主题网站(页)制作 主题网站(页)制作旨在展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能力,重视网页表达的思想性和创新性,兼顾评价信息技术能力。 本届主题网站(页)制作分中文网站(页)制作和英文网站(页)制作。主题是“我可爱的家乡”。参赛作品要围绕以下一个侧面:本地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本地风景名胜;本地物产(土特产品)资源;本地民间艺术;本地饮食文化;本地杂谈(传说、神话、姓氏由来、方言等);家乡的英雄。参赛选手可以任选其一,每人限交一个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设计这个作品的演示文稿。 参赛范围:分为小学组(3~6 年级)、初中组和高中组(含中职)。 (五)网络创意设计 网络创意设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正确使用网络进行创意设计。 竞赛内容:参赛作品要围绕本届活动竞赛委员会规定的三个主题:未来的交通工具、未来的衣着服饰和我未来的家进行创意设计。参赛选手可以任选其一,每人限交一个作品,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设计这个作品的演示文稿。 参赛范围:分为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含中职)。 二、作品报送时间 请各县市区电教中心、市属学校务必于2008年3月26日前将报送材料送交镇江市电教馆网络中心。 三、报送内容及格式 (一)电子文档材料 将送交的作品集中刻盘(一式两份),并确保光盘内的内容能正常运行。光盘内容:一级文件夹以“***县市区报送NOC”命名;二级文件夹分别以“小学、初中、高中”命名;三级文件夹分别以“动画创作、漫画创作、DV短片、主题网站(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计划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必然要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所学学科的有关资料,促进该学科的教与学。因此,信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促进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改革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要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尝试――探索――完善”的工作思路,分阶段推进。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提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本质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应,从而促进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而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

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由于信息技术涉及的技能很多,教师们又承担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为任务,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做指导,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做支撑,很难实现这一目的。因此,我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学科整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让教师了解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正确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学校一方面在教师集会时,将由校长或信息教研组长通过信息发布的形式向教师作先进教育理论介绍,另一方面,将不定期地从互联网上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和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资料,让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再一方面,组织教师观看下载的示范课例。以此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认识。 2、扎实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良好基础。 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整合将无从入手,因此,开展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是整合的关键,为了搞好培训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操作水平,为此学校将不遗余力的做好计算机基础培训和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和课改理论培训,解除广大教师的后顾之忧。 3、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讲解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形考任务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01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20 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主观)名词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历史上有三种教育实践既相互融合,又各自发展,为形成教育技术这样一个独特领域奠定了基础,这三种教育实践是() A.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B.程序教学、电化教育、系统方法 C.教学系统方法、视听教学、程序教学 D.教学系统方法、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 A. B. C. D. 2. 学习是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这是()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3. 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是()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 A. B. C. D. 4. 被公认为是本世纪的三大尖端技术是() A.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B.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D.人工智能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A. B. C. D. 5. 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适应时代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这是() A.罗杰斯的观点 B.维特罗克的观点 C.加涅的观点 D.斯金纳的观点 A. B. C. D. 6. 学习是个人自主发起的、使个人整体投入其中并产生全面变化的活动,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极为重要。学习就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 这是()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之我见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影响我们整个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逐渐在课堂教学中推广使用。掌握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基本技能,而语文学科作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和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技术主要指多媒体辅助教学,而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像、图形、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新、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动画和声音相结合,唤起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思维想象,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把握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多媒体教学给了教师施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自由发挥,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 (一)、信息技术丰富了学生的感情世界,弥补学生感性材料的 不足,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的效果,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让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域高原的实景,北方的孩子看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 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学生多彩的学习内容。在画面、声音和优美的旋律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让学生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二)、信息技术通过“人机互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充分实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详细介绍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⑴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⑵ 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⑶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现代教育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 现代教育技术与班级管理的整合 内容摘要: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了班级管理中魅力无穷。利用“校讯通”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实现了家校良好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状况,培养学生健康成长,让班主任的工作方便快捷充满情趣;利用因特网、移动多媒体、U盘、播放器等进行唱歌跳舞活动开展,并利用QQ相册把活动的精彩瞬间定格,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QQ群及悄悄话邮箱成为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窗口,在班级QQ群平台中,老师以朋友身份去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教育,尤其是QQ邮箱的使用,悄悄话的交流,提高了老师的向心力。全新的教育理念、迅捷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引擎。 关键词:校讯通、多媒体、QQ相册、QQ邮箱 正文: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带来革新和便捷。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了班级管理中,并从中尝到甜头。 一、“校讯通”架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 我们学校地处城中村,这里的家长大多做买卖,平时很忙,在教育子女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开个家长会也很难到全。这样就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有时信息不能及时正确传达,形成隔阂。教师家访也得看家长的时间,带来很大不便。2011年,我校“校讯通”开通以来,依托互联网和手机短信,实现了家校良好沟通,在学校与家长联系、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利用“校讯通”布置作业,方便又快捷。让家长可以方便了解每天孩子的作业情况,有利于督促作业的完成,对孩子的良好学习态度和认真做题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一个良好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于日常的点滴修行,而学生还小,应在家长的指导下培养。一个爱学习、能够完成作业的学生,那么在班级中的表现也会很棒的。 利用“校讯通”每周班级播报和每月的学生成绩反馈效果显著。我与家长达成默契,每周五将班主任、科任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价通知到每一位家长。这样方便家长全方位了解学生状况,学校的重大事项通知或变更也能迅速送达。这种语言情感的沟通,是其他家访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校讯通上传信息,为班级管理带来一手资料。我还利用成绩导入系统,把平时的测验成绩,每月分发到家长手里,既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又在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可以进行定性评价,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 利用“校讯通”评语系统跟家长进行沟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道德修养、心理素质、价值观的形成都会随着年龄、视野和生活体验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评语系统给家长发信息,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现状,一起分析,扬长补短,共同进步。为了让我班的一些“差”孩子快点进步起来,我又开始给家长写“表扬信”和“教师寄语”。“捕获”那怕一丁点儿的优点加以描述,帮助学生持续进步。试想一下,当你向学生家长送去这样的信息时,对于整天为孩子烦心的家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是多么大的鼓励啊!几个学困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一下子就赢得了家长的信任与支持。他们很感激老师对他的孩子所做的努力,融洽了师生关系,赢得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与支持。二、现代教育技术在班级文化中助我一臂之力。 让班集体变得更有凝聚力的法宝就是多搞文体活动。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们文化知识,也应该组织好班集体的文化活动。唱歌跳舞是我的短板,那么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