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五章造血细胞因子章节练习(2015-11-25)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五章造血细胞因子章节练习(2015-11-25)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五章造血细胞因子章节练习(2015-11-25)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五章造血细胞因子章节练习(2015-11-25)

下列关于肿瘤坏死因子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A.对TNF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合并使用TNF和IFN-产生细胞毒作用

B.抗肿瘤作用可由于体温升高而更有效

C.血栓的形成可造成瘤细胞局部血流阻断而发生坏死

D.以上均是

血小板生成素(简称TPO)生物性状是

A.脂蛋白

B.糖蛋白

C.糖脂

D.磷脂

白细胞介素-1分子量为

A.22KD

B.122KD

C.222KD

D.322KD

长期使用干扰素可导致疗效减低是由于

A.过敏反应

B.抗体产生

C.骨髓抑制

D.剂量蓄积效应

下列哪项是干扰素副作用

A. 发热反应伴有轻度寒战和肌肉痛、头痛、关节痛

B. 精神抑郁、嗜睡、健忘、偏头痛

C. 白细胞数减少

D.以上均是

干扰素的毒性和副作用严重程度与下列哪项有关

A.剂量

B.用药次数

C.个体敏感性

D.以上均是

干扰素对造血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能抑制髓系细胞系细胞集落形成、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髓系细胞的分化B.能激活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C.刺激产生白细胞介素

D.促进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化

下列关于GM-CSF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对前成红细胞系的前驱细胞的抑制作用

B.对巨核细胞系前驱细胞的刺激作用

C.以较未成熟的前驱细胞为靶细胞的造血因子

D.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游走能力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激因子(GM-CSF)是由何细胞受抗原刺激诱导产生的

A.T淋巴细胞

B.内皮细胞

C.成纤维细胞

D.以上均是

人G-CSF基因位于几号染色体上

A.9号染色体

B.16号染色体

C.17号染色体

D.22号染色体

医学免疫学重点知识总结

免疫学复习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二、脾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医学遗传学》作业

西南医科大学成教《医学遗传学》作业姓名年级专业层次 学号成绩: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病 二、简答题 1.简述遗传性疾病的特征和类型。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多基因家族 2.假基因 二、简答题 1.基因突变的特征是什么?简述其分类及特点。 第三章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名词解释 1.Lyon假说 一、简答题 1.简述人类的正常核型(Denver体制)的主要特点。 2.命名以下带型:1q21;Xp22;10p12.1;10p12.11 第四章染色体畸变与染色体病 一、名词解释 1. 相互易位和罗伯逊易位 2.嵌合体 二、简答题 1.简述染色体畸变的主要类型及发生机理。 2.Down综合征的核型有哪些?主要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第五章单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不完全显性和不规则显性 2.交叉遗传 3.遗传异质性 4.基因组印记迹 5.遗传早现 二、简答题 1.请简述AD、AR、XD及XR遗传病的系谱特征。 第六章多基因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易患性和阈值

2.遗传率 二、简答题 1.多基因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估计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时,应综合考虑哪几方面的情况? 第七章线粒体遗传病 一、名词解释 1.mtDNA的半自主性 2.母系遗传 二、简答题 1.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特征有哪些? 第八章遗传病诊断

一、名词解释 1.基因诊断 二、简答题 1.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其与传统的疾病诊断方法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第九章遗传病治疗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治疗 二、简答题 1.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策略和途径。 2.简述基因治疗的主要步骤。 第十章遗传病预防 一、名词解释

临床输血学检验重点整理

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 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 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红细胞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高度特异性:最主要的特点,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相结合,两者的结合要求在空间构型、化学成分上相匹配(抗原决定簇AD 与抗体Ig 分子的超变区相互适应) 2、可逆性:抗原抗体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离,解离后其生物学活性不变,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生成与解离的因素有抗体亲和力、环境因素(包括pH、温度、孵育时间、反应介质离子强度、抗原抗体比例等) 3、比例性:抗原抗体反应表现出可见的结果,需要适当的浓度与比例。抗原一般是多价的,IgG 类抗体为二价,IgM 类抗体是五~十价的。若二者比例适当,抗原抗体结合最充分,能够相互交叉聚集形成网格状复合体,反应快而结果明显,称为等价带。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 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 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4、阶段性: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致敏阶段(抗体与红细胞表面AD 特异性结合,可 激活补体)、凝集阶段(致敏的红细胞相互连接)。 ABO 血型的遗传及抗原分子结构 ABO 血型抗原基因直接编码特异性糖基转移酶(不编码ABH 抗原),进而由这些酶合成寡糖性质ABO 抗原。 ABO血型基因位于人类9号(9q34.2)染色体,基因编码区有7个外显子,A和B型cDNA 有7个核 苷酸不同,导致糖基转移酶多肽链上4个氨基酸不同,其中第266位和268 位2 个氨基酸确定A 或B 型特异性; O 型和A 型cDNA 核苷酸序列基本一致,区别是O 型cDNA 在261位有1 个核苷酸(G)缺失,引起读框移位提前形成1 个终止密码,肽链合成在117 位氨基酸终止,产生1 条短肽链(没有功能)。 ①A基因编码产生N-乙酰基半乳糖胺转移酶,A抗原是N-乙酰基半乳糖;②B基因编码产 生D-半乳糖糖基转移酶,B抗原是D-半乳糖;③H基因编码产生L-岩藻糖糖基转移酶,O 型为H抗原,即L-岩藻糖,④H抗原(血型基因位于19q13.3)是A和B抗原的前体。按照孟德尔的分离与自由组合遗传规律,子代可产生AA、AO、BB、BO、AB 及OO 等6 种基因型,但用抗A 和抗B 血清,则只能检测出A、B、AB 和O 型4种表现型。 ABO 定型实验: 1 、正定型:用抗-A 及抗-B 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 抗原和(或) B 抗原,称为~。 2、反定型:用标准A 细胞及B 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 ;有B抗原者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

医学三基考试(血型和临床输血学)题库及答案(一)题型:单选题 2.新生儿溶血病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首选( ) A.光照疗法 B.换血疗法 C.宫内输血 D.药物疗法 E.液体疗法 答案:B 3.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 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荆 C.普通血浆 D.代血浆 E.新鲜冰冻血浆 答案:E 4.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 ) A.保存的液体血浆 B.新鲜冰冻血浆 C.洗涤红细胞 D.代血浆 E.清蛋白 答案:B 1.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 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剂 C.普通血浆 D.羧甲淀粉 E.新鲜冷冻血浆 答案:E 2.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 )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 答案:E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冷冻红细胞 E.照射红细胞

4.临床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多考虑与哪种因素有关( ) A.HLA抗体 B.CH增高 C.C增高 D.G增高 E.IgA增高 答案:A 5.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 A.40% B.50% C.60% D.70% E.90% 答案:D 1.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 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剂 C.普通血浆 D.羧甲淀粉 E.新鲜冷冻血浆 答案:E 2.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 )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 答案:E 3.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冷冻红细胞 E.照射红细胞 答案:B 4.临床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多考虑与哪种因素有关( ) A.HLA抗体 B.CH增高 C.C增高 D.G增高 E.IgA增高 答案:A 5.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 A.40% B.50% C.6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 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

临床输血学

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1分]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A: 浓缩红细胞 B: 洗涤红细胞 C: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 冷冻红细胞 E: 照射红细胞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2、[1分]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 A: 保存的液体血浆 B: 新鲜冷冻血浆 C: 洗涤红细胞 D: 羧甲淀粉 E: 清蛋白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3、[1分]CPD-A(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一腺嘌呤)全血保存有效期为A: 10天 B: 21天 C: 28天 D: 30天 E: 35天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4、[1分]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A: 40% B: 50% C: 60% D: 70% E: 90%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5、[1分]新生儿溶血病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首选 A: 光照疗法

C: 宫内输血 D: 药物疗法 E: 液体疗法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6、[1分]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 A: 胆固醇增高 B: 白细胞增高 C: 清蛋白增高 D: 淋巴细胞增高 E: 抗血小板抗体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7、[1分]血小板输注时手工浓缩血小板剂量成人一般为A: 2~3U B: 3~4U C: 4~5U D: 6~8U E: 20~30U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8、[1分]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A: 新鲜全血 B: 红细胞制剂 C: 普通血浆 D: 羧甲淀粉 E: 新鲜冷冻血浆 隐藏答案收藏到目录试题评价 标准答案:E 答案解析: 9、[1分]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A: 浓缩红细胞 B: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 洗涤红细胞 D: 冷冻红细胞 E: 年轻红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八版)考试习题完整版

1、怎么理解免疫的现代概念? 识别和清除异物抗原、耐受/发生免疫应答、有利,也可能有害 2、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免疫器官(中枢,外周),免疫细胞,免疫分子(模型,分泌型)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为什么说免疫是一把双刃剑? 4、比较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 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记忆性;作用慢而强。 1.解释名词 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免疫反应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由B细胞表位(半抗原)和T细胞表位(载体)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此类。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由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可分为TI-1Ag和TI-2Ag。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交叉反应:由共同表位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和两种以上的抗原结合发生反应。存在于不同抗原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表位称为共同表位。 交叉抗原(共同抗原):带有共同表位的抗原 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有哪些?

*抗原的异物性 *理化性状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机体方面的因素 3.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有何不同? 特点TD-Ag TI-Ag Th 细胞+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回忆应答+ - 产生抗体类型IgG为主IgM 举例细菌病毒等脂多糖,荚膜多糖等 蛋白质抗原 4.异嗜性抗原有何临床意义。 5.如何理解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是抗原与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名词解释: 补体: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组织液中及细胞膜上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成分,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的固有成分,调节蛋白,补体受体 MAC(攻膜复合体):c5b与c6 c7 c8 c9 结合形成的c5b6789n 免疫黏附:C3b与免疫复合物(IC)共价结合并与红细胞、血小板表面CR1结合, IC被运送至肝、脾清除的作用。 1、试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总结(文库)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免疫(immunity):是免疫系统抵御抗原异物的侵入,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抗原,对“自己”的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进行排除,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抗原的概念稍后会介绍,这里通俗的说,就是机体认为不是自己的,外界来的大分子物质。比如输血,如果输的血型与自身的血型不同,机体就认为这种血是外来的“抗原”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机体的免疫功能概括为:①免疫防御②免疫监视③免疫自身稳定 二、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⒈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也称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步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特点:先天具有,无免疫记忆,无特异性。 ⒉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亦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由T、B淋巴细胞介导,通过其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识别抗原后,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并发挥免疫效应、清除抗原;须经历克隆增殖; 分为三个阶段:①识别阶段②活化增殖阶段③效应阶段 三个主要特点①特异性②耐受性③记忆性 因需要细胞的活化、增殖等较复杂过程,故所需时间较长

第二章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和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及成熟的场所 ㈠骨髓的功能 ⒈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⒉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⒊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㈠胸腺的结构 胸腺分为皮质和髓质。皮质又分为浅皮质区和深皮质区; ㈡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 ㈢胸腺的功能 ⒈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⒉免疫调节⒊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淋巴细胞针对外来抗原刺激启动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淋巴结 1. T、B细胞定居的场所⒉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⒊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⒋过滤作用(过滤淋巴液)

临床输血学

一、单选题: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B)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D.冰冻红细胞 E.照射红细胞 2.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B) A.保存的液体血浆 B.新鲜冰冻血浆 C.洗涤红细胞 D.代血浆 E.清蛋白 3.CPD-A(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溶液-腺嘌呤)全血保存有效期为(E) A.10天 B.21天 C.28天 D.30天 E.35天 ACD(酸性枸橼酸盐—葡萄糖溶液) 4.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D) A.40% B.50% C.60% D.70% E.90% 5.新生儿溶血病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首选(B) A.光照疗法 B.换血疗法 C.宫内输血 D.药物疗法 E.液体疗法 6.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E)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高 D.淋巴细胞增高 E.抗血小板抗体 7.血小板输注手工浓缩血小板剂量成人一般为(D) A.2~3U B.3~4U C.4~5U D.6~8U E.20~30U

8.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E) 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荆 C.普通血浆 D.代血浆 E.新鲜冰冻血浆 9.重型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白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患儿输血宜首选(E) A.浓缩红细胞 B.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冰冻红细胞 E.年轻红细胞 10.临床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多考虑与哪种因素有关(A) A.HLA抗体 B.CH50增高 C.C3增高 D.C4增高 E.IgA增高 二、多选题: 1.大量输血时可致(ABC) A.心脏负荷加重 B.凝血异常 C.枸橼酸中毒 D.高脂血症 E.低蛋白血症 2.ABO血型"改变"可见于(ABC) A.肠道腺癌患者 B.白血病患者 C.骨髓瘤患者 D.肺炎患者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三、是非题(判断题): 1.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常发生于第一胎,Rh血型不合则发生于第一胎以后。对2.采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病人不宜进行贮存式自身输血。对 3.溶血性输血反应可出现畏寒、发热、腰痛、血尿、黄疸等临床表现。对 四、填空题: 1.骨髓移植或器官移植患者输血宜选用____或____。 正确答案: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2.ACD-A(A为腺嘌呤)全血保存有效期为____天。 正确答案:28天 五、问答题: 1.何谓新鲜血液? 正确答案:"新鲜血"并无明确的概念,有的认为采血后24小时以内的血液为"新鲜血",但根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第二章输血免疫学基础章节练习(2015-11-13)

血清蛋白抗原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根据免疫球蛋白的表位可分为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I和i抗原说法是错误 A.几乎所有健康成人的红细胞都是I决定簇和少量的i决定簇 B.脐血红细胞同抗I反应强而同抗i反映很强弱, C.少数成人红细胞上I抗原强度处于成人与脐血红细胞间,称为Iint D.在白血病患者,I抗原可被抑制,缓解时又可转为I阳性 抗M抗体最佳反应温度 A.4℃ B.22℃ C.37℃ D.56℃ Fisher-Race提出的CDE命令法认为红细胞Rh基因是几个基因的复合物 A.1 B.2 C.3 D.4 避免造成定错A型亚型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具备抗A1血清 B.具备抗A2血清 C.鉴定血型时坚持使用O型标准血清 D.除用O型标准血清外,还把反定型法用于常规操作 倘若是由于过量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导致ABO血型鉴定困难应用何种方法能作出正确定型 A.红细胞置入4℃环境中 B红细胞置入37℃环境中 C.红细胞置入56℃环境中 D.盐水洗涤红细胞三次以上 用标准红细胞A、B、O与受检者血清反应均为不凝集,应报告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关于血型天然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来自母体IgG抗体以IgG为主 B.可被相应抗原中和 C.为机体天然存在的抗体 D.不能通过胎盘 下列哪项关于红细胞ABH抗原分泌型的说法是错误的 A.血型物质存在于红细胞上 B.以唾液中含量最为丰富 C.决定分泌型是有特殊基因Se所控制 D.中国人均为分泌型 下列关于补体激活途径说法哪项不正确 A.补体的活性可按经典途径与替代途径两个顺序进行 B.经典途径继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之后出现 C.经典途径具有体液免疫力的生物效应的逐步减弱 D.补体的活化具有连续性,并不是永无止境的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同名7185)

第一章 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的表现: 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 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 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自身免疫病 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 免疫的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 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和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 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 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 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 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Metchnikoff——细胞学说 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第二章 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 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的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的抗原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 【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决定簇(表位):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的特殊的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 T细胞决定簇B细胞决定簇 受体TCR BCR MHC递呈必需不需 决定簇构型顺序决定簇构象决定簇、顺序决定簇 决定簇位置抗原分子任意部位多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 决定簇性质多为加工变形后的短肽天然多肽、多糖、脂多糖 等 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 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应答产物发生反应 抗原的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的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的不同而表现的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物质。

临床输血学与检验简单题集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输血安全,第三章安全献血和输血管理,第四章免疫血液学,第五章血液成分制备,第六章临床输血,第七章输血不良反应,第八章输血相关传染病,第九章血液制品的病毒灭活 第一章绪论 输血学输血学围绕将供血者血液输给患者进行救治这一中心,研究、开发和应用一切可采用的科技手段及管理措施,提高供患者输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血液代用品和人造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简答题输血学和哪些相关的生物学和医学学科相互交叉和渗透? 输血学不仅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和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学科,如生物化学、低温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病毒学、医用高分子学和卫生管理学等相互交叉和渗透。输血学的发展为这些学科的进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使输血学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是在zO世纪80年代初病毒学的重要发展——HIV病毒的发现。此重要发现使病毒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同时,由于确认输血是HIV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使输血的安全性成为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大量的研究推动了输血学这方面的重大进展,显著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同时也使输血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明显提升。 第二章输血安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卫生组织血液安全战略为了全面推动和加强全球的安全输血工作,WHO制定了如下血液安全的战略,此应成为我们加强输血安全工作的指导原则。(1)建立国家协调的采供血机构系统并实施全面质量管理。(2)只从低危人群中的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3)严格检测血液。对每单位血液检测输血相关传染病,包括HIV、肝炎病毒、梅毒和其他传染病病原体。在采供血梭有方面,包括血型定型、配合性试验、血液成分制备和血液制品的保存和运输中实施规范管理和操作(GLD)。(4)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并尽可能应用简单的血液代用制品。 2.病毒高危制品传播输血相关病毒危险性大的血液制品称为病毒高危制晶,如抗血友病球蛋白(凝血因子Ⅷ)制品即属于病毒高危制品。法律规定此类制品必须用经过验证的病毒灭活方法处理,应用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病毒高危制品造成病毒感染的要负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输血必须同时兼顾输血安全和疗效? 输血和其他临床诊疗措施一样,必须做到安全和有效,这两者是辩证的统一。如果输血不能产生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输血就失去了作为治疗措施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同样,如果尽管通过输血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缓解了患者的病情,但是,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输注的血液制晶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和后果,这同样是不可接受的,会使产生的治疗效果失去意义或大打折扣。 2.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已很小,为什么还要高度重视并进一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尽管输血的安全性已得到显著的提高,残留的输血危险已大幅度降低,但是,输血安全问题,特别是输血传播HIV等相关病毒的问题仍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为,尽管输血传播病毒的发生率已经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对于被感染的接受输患者来讲,就是严重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晌,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同时,对于整个社会来讲,尽管输血传播病毒的问题仅发生在个别或少数人身上,但是,其后果严重,影响大,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处理不好甚社会产生全局性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和关注。 第三章安全鲜血和输血管理 一、名词解释 l.血液成分制品即将一定量正常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制品。 2.质量是产品、体系或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明示的、通常有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的程度。 3.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4.固定献血者至少献血3次并保持每年至少献血1次的人(或一有电话联系就前来献血的人)。 5.无偿献血者出于自愿提供自身的血液、血浆或其他血液成分而不获取任何报酬的人。或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捐献全血、血浆或其他血液成分而不收取钱或其他报酬的献血者。 6.保密性弃血指在献血者要求下将献血者所献的血液处理掉。 7.低危献血者指传播输血传染病危险性低的献血者。 8.危险行为指使人感染上输血传染病危险的行为。 9.主动延期献血指自愿献血者决定等到不适合献血的状况改变后或条件符合后再献血。 10.冷链是一套用于血液和血浆贮存和运输的系统,采用尽可能安全的方法维持血液的各项功能。 简答题 1.献血和献血者的种类有哪些? 家庭或替代献血者:患者所需的血液是由一个或更多的患者家庭成员或社区提供 有偿或职业供血者:为了获得金钱或其他报酬而献血的供血者。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术语 免疫(immunity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的主要功能 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 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分类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inn ate immun ity ): 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 线 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T细胞固有免疫效 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 作用特点: +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先(0?96小时) +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 +无记忆性 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 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 作用特点: +获得性(需抗原激发) +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 + 特异性(TCR/BCR) +记忆性 +耐受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术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 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 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MALT的组成: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MALT的功能及特点: +行使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IgA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初级淋巴器官)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和胸腺 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 +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骨髓的功能: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 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胸腺的功能: +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三基考试练习题及答案(医技分册)医学检验精排版

血型与临床输血学基本知识 一、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E 1、多次输注血小板可产生 A、胆固醇增高 B、白细胞增高 C、清蛋白增 高 D、淋巴细胞增高E、抗血小板抗体 A 2、不属于"天然"抗体的特点是 A、为温抗体 B、IgM性质 C、不能通过胎盘 D、无 可察觉的血型抗原刺激 E、在生理盐水中可与相应抗原发生凝集 D 3、做ABO血型鉴定,下述哪种凝集是反映被检者血型的真凝集 A、冷凝集 B、细菌性凝集 C、缗钱状凝集 D、弱凝集 E、类B凝集 E 4、CPD-A(枸橼酸钠、磷酸盐、葡萄糖一腺嘌呤)全血保存有效期为 A、10天 B、21天 C、28天 D、30天 E、35 天 B 5、新生儿溶血病当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时,应首选 A、光照疗法 B、换血疗法 C、宫内输血 D、药物疗法 E、液体疗法 D 6、输全血不适应于 A、大手术 B、大创伤 C、大出血 D、粒细胞严重 减少 E、换血 D 7、血小板输注时手工浓缩血小板剂量成人一般为 A、2~3U B、3~4U C、4~5U D、6~8U E、20~ 30U B 8、严重肝脏疾病伴有凝血因子缺乏出血病人输血宜首选 A、保存的液体血浆 B、新鲜冷冻血浆 C、洗 涤红细胞 D、羧甲淀粉 E、清蛋白 E 9、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输血宜首选 A、浓缩红细胞 B、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C、洗 涤红细胞 D、冷冻红细胞E、年轻红细胞 D 10、ABO血型物质不可能 A、辅助鉴定血型 B、中和"天然"抗体 C、预 测胎儿ABO血型 D、存在于每人唾液中 E、血浆混合中,互相中和了相应抗体 C 11、下述哪种体液中无ABO血型物质 A、唾液 B、泪液 C、脑脊液 D、胃液 E、 血液 D 12、血清中不可能存在的天然抗体是 A、抗A B、抗B C、抗E D、抗D E、 抗CW D 13、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根据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 A、40% B、50% C、60% D、70% E、90%A 14、欲中和B型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以检查其免疫性抗 体,应加什么人的唾液 A、A型分泌型 B、B型分泌型 C、O型分泌型 D、父母或子女的 E、任何人均可 E 15、病毒性肺炎病人血样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时,可出现 A、细菌性凝集 B、类B凝集 C、串钱状凝集 D、溶血 E、冷凝集 B 16、关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叙述,哪一点是错误的 A、发病是由于母胎血型不合 B、母亲血清中存在IgM 抗体 C、胎儿红细胞被母亲血清中相应的血型抗体 致敏 D、母亲常为O型或Rh阴性 E、为同种免 疫性溶血 A 17、构成ABH血型抗原的多糖中没有 A、乳糖 B、α-半乳糖 C、N-乙酰氨基葡萄糖 D、N-乙酰氨基半乳糖 E、L-岩藻糖 E 18、补充不稳定凝血因子宜选用 A、新鲜全血 B、红细胞制剂 C、普通血浆 D、羧甲淀粉 E、新鲜冷冻血浆 B 19、为避免不完全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交叉配血 试验不应采用 A、LISS法 B、盐水介质立即离心法 C、聚凝 胺法 D、抗球蛋白法 E、酶法 B 20、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 A、浓缩红细胞 B、洗涤红细胞 C、少白细胞 的红细胞 D、冷冻红细胞 E、照射红细胞 A 21、临床输血中,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多考虑与哪种因 素有关 A、HLA抗体 B、CH 50 增高 C、C 3 增高 D、C 4 增高 E、IgA 增高 E 22、下列病原物与输血感染疾病不相关的是 A、梅毒螺旋体 B、疟原虫 C、弓形体 D、HTLV E、血 吸虫 二、(共6分)每组试题与5个共用备选项配对,可重复选用,但 每题仅一个正确 A、冷沉淀 B、凝血酶原复合物 C、免疫球 蛋白 D、人胎盘球蛋白 E、清蛋白 A 23、甲型血友病输血宜选用 B 24、乙型血友病输血宜选用 A、缺乏H转移酶或酶受到抑制 B、肠道细菌影响 C、无Se基因 D、 h基因型 E、 A、B抗原可 能为弱抗原 C 25、非分泌型 D 26、孟买型 A、红细胞 B、因子Ⅷ或因子Ⅴ C、代血浆或 血浆 D、白蛋白 E、全血 B 27、新鲜冰冻血浆中有 A 28、病人如需补充血液中携氧能力,可输 四、(共6分)每组试题共用比较选择项,备选项可重复被选, 1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重点归纳WF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龚非力 重点归纳W F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 第一讲绪论 1、概念: 1)、免疫(immunity):即免除疫病和抵抗疾病的发生。是机体识别“自己”, 排除“异己(非己)”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功能。 2、免疫的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具有三大基本功能,即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nfense)书: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Ppt: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性大分子。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的功能。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对自身正常成分产生免疫耐受、并通过免疫调节达到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 3、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DC、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细胞、肥大细胞等一系列细胞。免疫分子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补体、细胞因子、黏附分子、MHC等结构。免疫器官又分外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bone marrow),胸腺(thymus),腔上囊(法氏囊,鸟类),中枢免疫器官为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和成熟提供了场所。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免疫系统,是成熟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即适应性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第二讲抗原 1、概念: 1)、抗原(antigen,Ag):书: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Ppt:指能被机体免疫细胞识别,刺激和诱导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性物质,并能与相应免疫效应性物质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2)、抗原决定基(antigentic determinant)(表位,epitope):书:指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因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又称表位。PP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3)、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指刺激B 细胞产生抗体无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细胞,又称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

(完整word版)医学免疫学重点笔记(精华版)

医学免疫学 一免疫的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 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功能 根据免疫应答识别的特点、获得形式以及效应机制,可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1.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又称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以遗传。 固有免疫的特点: ①非特异性: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种特定抗原; ②效应迅速性:针对病原体及异物侵袭可迅速发挥作用; ③无记忆性:其应答模式和强度不随接触病原体的次数而改变。 2.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又称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受抗原刺激后获得的一类具有针对性的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能遗传。 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①特异性:仅针对特定抗原发挥免疫效应; ②获得性:其免疫效应只有通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才能建立; ③记忆性:免疫系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比初次快速、强烈的免疫效应。 免疫器官 一中枢免疫器官 功能: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1.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2.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功能:是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 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淋巴结的功能:1.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淋巴结的结构:1皮质1)浅皮质区:细B胞定居的场所2)深皮质区:T细胞定居的场所。2髓质1)髓索:B细胞和浆细胞较多2)髓窦:巨噬细胞较多 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脾脏的功能 1.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 2.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 4.过滤作用 抗原的概念及其特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