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三上科学复习_期末复习第四单元_(精编)

教科版三上科学复习_期末复习第四单元_(精编)

教科版三上科学复习_期末复习第四单元_(精编)
教科版三上科学复习_期末复习第四单元_(精编)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附答案

第1课 《 水 》

1、地球表面有 百分之七十 左右的面积都是被水覆盖着,所以有人说,地球其实就是一个“水球”。地球表面有 百分之百 的面积被空气包围着,所以有人说地球其实就是一个“气球”。

2、 水 和 空气 ,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有了植物、动物和我们人类,地球又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摇篮。

3、水是一种没有 颜色 、没有 气味 、没有 味道 、 透明 、会 流动 的物体。

4、在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除了有液态..的水外,还可以看到固态..的 冰、雪、霜 ,气态..

的 水蒸气 。 5、水是一种重要的 物质 ,在生产生活的 许多方面 ,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是生命的 源泉 ,我们每天都 需要 水。

6、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用来 饮用 、 洗菜 、 洗衣 、 做饭 、 洗澡 等。

7、水和生物的关系非常密切, 植物 离不开它, 动物 离不开它,我们 人类 更离不开它。 水 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8、口袋里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等,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 眼睛、鼻子、手、耳朵 等感觉器官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具体方法是:先用鼻子闻一闻,醋有酸味,牛奶有奶香味,就分辨出 醋和牛奶 ;再用手摸一摸,石头很硬而且重,木头比较硬稍轻,树叶轻而软,分辨出 石头、木块、树叶 ;最后用手摇一摇,水会流动,较重,空气很轻,分辨出 空气和水 。

9、人们通常将 水 、 牛奶 、 醋 分为一类,称它们是液体; 将 石头 、 木头 、 树叶 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 气体 。

10、物体可以分为 固体 、 液体 、 气体 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 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和气体都 没有固定的形状 。

11、像水这样的物体叫做 液体 。液体的特点是会 流动 ,没有固定的 形状 。

12、液体的特点:1)会流动;2)没有固定的形状;3)有重量;4)会占据空间;5)会形成滴状。

固体的特点:1)不会流动;2)有固定的形状;3)有重量;4)会占据空间;5)不易被压缩。

气体的特点:1)会流动;2)没有固定的形状;3)有重量;4)会占据空间;5)易被压缩 。

13、为了区别水和白醋,我们可以用 鼻子闻 的方法,也可以用 嘴尝 的方法。

14、你能用手、眼、鼻、口等的感觉器官( 一种感官只能用一次 ),分类把A 、B 、C 、D 、E 五杯不同的液体( 无毒无害 )辨别出来吗?( 前空填感觉器官,后空填液体名称或字母番号 )

A B C D E

第一步,用 眼睛看 , 辨别出 E 、牛奶 ;

第二步,用 鼻子闻 , 辨别出 D 、白酒 ;

第三步,用 手 摸 , 辨别出 B 、冰水 ;

第四步,用 口 尝 , 辨别出 A 、盐水 ;

最后剩下的是 C 自来水 。

第2课 《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

1、水是一种液体,我知道的我们周围的液体有 白酒 、 菜油 、 牛奶 等。

2、我们可以从 颜色 、 气味 、 黏度 的角度来比较水和食用油。

3、水和食用油在玻璃片上和蜡光纸上的液滴形状 不同 。液滴的形成与液体的 表面张力 有关。水滴在玻璃上会 浸润 , 滚动后在玻璃片上形成 水痕 ,水滴在蜡光纸上则不会浸润,滚动后不会形

盐 水 冰 水 自来水 白 酒

成水痕;油滴在玻璃上和蜡光纸上都会浸润。

4、如果将水和食用油滴在报纸上,由于报纸的吸附作用大,会破坏它们形成液滴。同时,由于液体黏度不同,在短时间内会发现水的浸润速度和面积大小要超过油滴。

5、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6、一滴管的水倒入一杯油中,我们看到了水沉到油的下面,将一根木条分别放入一试管水和一试管油中,木条在水中会上浮,木条在油中会下沉,从这两种情况说明水重油轻。

7、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水和食用油的形状会随着容器的形状改变而改变,这个现象说明水和食用油没有固定的形状。

8、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都是液体,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都会占据空间。

9、水和食用油的不同点有:1)水无色,油淡黄色;2)水无气味,油有气味;3)水透明,油有点透明;4)水黏度小,搅拌时流动快,油黏度大,搅拌时流动慢;5)水重,油轻;6)水滴更圆,油滴瘪。

10、水和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黏度、重量、液滴的形状等方面有差异。

11、你知道怎么比较水和油的轻重吗?说说你的方法吧!

答:我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将水和油倒在一个杯子中,观察到水沉在下面,油浮在上面,说明水重油轻。

第二种方法:用细木条分别竖直插入装满的水杯和油杯中,木条在水杯中会上浮,木条在油杯中会下沉,说明水重油轻。

第3课《谁流动得更快一些》

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它的液体也会流动。

2、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它们之中水流动的速度最快。洗洁精流动速度最慢。这是因为水的粘度最小,洗洁精的粘度最大。这就说明液体的粘度会影响它的流动速度的快慢。

3、在比较液体流动速度快慢的实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参加比赛的液体多少要相同;2)玻璃板的倾斜度要相同;3)玻璃板的光滑度要相同;4)开始时间要相同。

4、水、食用油、洗洁精这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1)都是液体;2)都会流动;3)都没有固定的形状;4)都有重量;5)都会占据空间;6)都会形成滴状等。这三种液体不同点是:粘度不同、流动快慢不同等。

5、同时把水和牛奶滴在一块竖直的玻璃板上,水流下的速度更快。鲜奶、米醋、洗洁精这三种液体,洗洁精的流动速度最慢。

6、说说你会怎样来比较水和食用油流动速度的快慢?(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答:方法一:把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两个玻璃杯中,分别用小棒搅拌,会发现水的流动速度比食用油要快。

方法二:分别把水和食用油滴到倾斜度相同,高度相同,光滑度相同的玻璃板上,会发现水的流动速度要比食用油的流动速度快。

7、写出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有:1)都有重量;2)都会占据空间;3)都看得见;4)都不易被压缩。

固体和液体的不同点有:1)固体不会流动,液体会流动;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3)固体不会形成滴状,液体会形成滴状;4)固体不一定有黏度,液体有一定的黏度。

第4课《比较水的多少》

1、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瓶子里的水的多少,可以用三种方法。方法一:倒入相同的容器来比较水的体

积多少;方法二:用秤来称水的重量比较水的多少;方法三:用量筒来测量水的体积。,这三种方法中,其中最简单、最精确的方法是方法三:用量筒来测量水的体积。

2、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3、液体体积常用毫升、升来表示。

4、使用量筒的时候,要注意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2)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5、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6、在没有量筒等精确的容器时,可以用和同一个参照物作比较的方法来比较水的多少。

7、把一杯水倒入细瓶子里比倒入粗瓶子里的水面要高。

8、比较水的多少既可以通过体积的大小来比较,也可以通过重量的多少来衡量。

9、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毫升,比较精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可以用量筒。

10、常见的塑料可乐瓶盖大约能装5毫升水。常见汤匙勺大约能装10毫升水。

11、相同体积的酱油、矿泉水和食用油,其中酱油最重。500ml水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1斤。

12、比较下图两个杯子里水的多少,看看谁的比较方法多?(至少答出三种)

方法一:把两个杯子的水都倒入同一个容器中分别放在天平上称,重的多,轻的少。

方法二:把两个杯子的水都倒入同一个杯子中比较水位的高低,水位高的多,水位低的少。

方法三:把两个杯子的水分别倒入量筒中准确测量水的体积比较多少。

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能被压缩的气体。

2、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其中包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成分。

3、用哪些方法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方法一:把粉笔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粉笔中冒出了气泡,证明粉笔中有空气存在。

方法二:挤出袋子中的气体能吹动薄纸片,证明袋子中有空气存在。

方法三:用手拍皮球,皮球跳起来很高,是因为皮球里面有空气存在。

方法四:我们跑动起来的时候,头发飘起了,证明有空气存在。

方法五:把土块放进装满水的盆中,会冒出许多小气泡,这是因为土块中有空气。

4、有些东西看不见,并不是不存在。

5、气泡在水中上升,说明空气比水轻。(填“轻”或“重”)

6、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7、空气流动形成风。

8、人和动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水和空气。

9、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空气会流动呢?

方法一:吹肥皂泡,肥皂泡飘起来,证明空气会流动。

方法二:大树的树枝摇动,证明空气在流动。

方法三:夏天扇扇子感觉到凉爽,证明空气在流动。

方法四:奔跑的时候头发飘起来,证明空气在流动。

方法五:站在山坡上,感觉凉悠悠的,证明空气在流动。

方法六:五星红旗飘起来,证明空气在流动。

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

1、乌鸦喝水的故事说明空气的确占据一定的空间,石头把瓶子里水的空间占据了以后,瓶子里的水就会占据空气的空间,水面就会上升。

2、我们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时通过吸管将空气吹进去,就发现饮料随着吸管流出来,这是因为吹进去的空气占据了饮料的空间,空气就把饮料挤压出来了。

3、把一团纸放在一个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不会湿,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把水和纸巾隔开了。

4、我们现在知道,水和空气以及石头等都一样,都占据空间。

5、装有水的注射器向下压活塞时,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装有空气的注射器向下压活塞时,空气占据的空间会被压小,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装有水的注射器向上拉活塞时,水的体积不会发生变化,装有空气的注射器向上拉活塞时空气占据的空间会被拉大。这个实验证明空气容易被压缩或拉大,水不易被压缩或拉大。

6、空气能被压缩的原因是空气的物质粒子之间的空隙很大。当空气被压缩后,体积会缩小。

7、空气占据空间大小是可以变化。

8、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充气气枪、充气的篮球、吹胀的气球、充气的轮胎、充气的游泳圈等都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第七课《空气有重量吗》

1、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也有重量。

2、把一个吹胀的气球放在已经平衡的天平的一个托盘上时,天平会倾斜,这说明空气有重量。

3、空气很轻,但还是有一定的重量,测量空气重量可以用天平。

4、物体的重量和质量不是一回事,重量是地球引力作用于物体上的力量的量度,质量是物体所含的物质的量的量度。

5、一个物体在地球上的重量比在月球上重。

6、空气有重量,并且占据空间。

7、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共同特点是都有重量,同样体积的固体、液体和气体,气体的重量最小。

8、空气受热后,体积会膨胀,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重量会变轻,热空气会上升。

9、你能说说水和空气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水和空气的相同点有:1)都没有颜色;2)都没有气味;3)都没有味道;4)都没有固定的形状;5)都会占据一定空间;6)都有重量;7)都是透明的;8)都会流动。

水和空气的不同点有:1)水看得见,摸得着,空气看不见,摸不着;2)水不易被压缩,空气易被压缩;3)水可以形成滴状,空气不能形成滴状;4)水重,空气轻;5)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10、比较石头、水和空气的不同:

形状占据空间体积流动重量石头固定能不易压缩不能较重

水不固定能不易压缩能较重

空气不固定能易压缩能较轻

第四单元资料库

1、正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水黾这种昆虫才能在水面滑行而不沉入水底。

2、用吸管喝饮料时,吸管内的液体水位高于吸管外,水会沿着一块木头或砖头里的细孔往上爬,这就是毛细作用。毛细作用使得水可以吸附到纸张、棉布那样的纤维上。一些运动服也是利用水的这种性质制成的。

3、空气是构成地球周围大气的气体,空气是一种混合气体,空气中的成分大致是这样的:其中最多的是氮气,大约占78 % ;其次是氧气,大约占21% ,二氧化碳大约占 0.03% ,水蒸气等其它气体占0.97%。

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空气是主要含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最利于呼吸又能帮助燃烧的气体是氧气,既不能供给呼吸又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氮气。

5、17世纪时,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终于用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水 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2、水在玻璃上渐渐不见,变成了一种无色、无味、 透明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水蒸气。 3、水蒸气就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液态的水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这就是水的蒸发现象。 4、水和水蒸气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只不过水是液体它看得见、摸得着,而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5、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过程 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6、一般写水的沸点通常是100℃,而不是说水的沸点就是100℃。 7、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8、1.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1)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冰为什么会融化成水?(预设:吸收热量) (板书:吸收热量) (2)冰融化前是什么状态的?(预设:固态) (3)冰融化一半是什么状态的?(预设:一半水一半冰的冰水混合物)(4)冰完全融化后是什么状态的?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预设:液态;固态转化成液态) (5)除此之外你还观察到其它什么现象?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试管外面有小水珠,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6)冰完全融化成水体积有什么变化吗?(预设:体积变小) 9、(板书:冰固态水液态水蒸气气态) 1.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晒太阳 B.用手捂 C.放在0℃以下的冰柜里 2.试管中的冰在完全融化成水后,我们发现体积。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3.冰在融化成水的过程中形态从。 A.固态转化成液态 B.气态转化成液态 C.液态转化成固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 量是不同的。 1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 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 12、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玻璃棒1 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全集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新版】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电 1、电有不同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2、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3、电源、电线、用电器、电器元件组成的电流的环路叫 电路。 4、电路连接有串联和并联两种基本连接方法,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一般用并联连接。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干电池并联起来的电压是1.5V,串联则是3V。 6、发电厂发出的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的交流电。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8、在户外遇到雷雨时,因为容易遭到雷击,所以不能站在树下躲雨。 9、像铁片等那样能够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导体。10、像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我们称之为绝缘体。11、电冰箱、彩电、日光灯用的电是交流电,手电筒用的电是直流电。 12、电线外面的塑料皮使用时间久了会老化。 13、脱毛衣时闪现的电火花是毛衣磨擦产生的电流造成的,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 14、我们看到手电筒的亮灭是由开关(或按钮)控制的。 15、导体有:人体、大地、水、金属、湿木。 绝缘体有:塑料、橡胶、陶瓷、玻璃。 16、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7、电池的一端是铜帽,称为正极,有个“+”字;另一端是锌壳,称为负极,有个“—”字。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动物和植物都需要通过繁殖延续物种。 2、许多动植物在繁殖方式上具有相似性,植物的花和动物的卵都要经过受精后才能产生新的生命。 3、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的特殊构造使它能够承担生产种子、繁殖新生命的任务 4、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构成,它们能够帮助植物满足自身的需要。 5、不论是盛开的、谢了的、掉了的都可以算花,花蕾是指那些还没有裂开的花苞。 6、油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和1个雌蕊。 7、豌豆花、桃花、牵牛花是完全花,结构完整。柳树花、 南瓜花是不完全花。 8、尽管花在形状、颜色、气味、结构特征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但是它们有一点是相同的:一般花都有蕊(雄蕊或雌蕊)的部分,只是具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区别。 9、只有四部分都齐全的花才叫做完全花,缺少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都叫做不完全花。 10、雌蕊顶端有一个柱头,底部膨大成为子房。用手去轻触雌蕊的柱头,会感觉到柱头有粘性,那是因为雌蕊的柱头上有粘液,这些粘液可以帮助雌蕊更好地接收来自雄蕊的花粉。 11、植物传播种子有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能将种子散布得更广,有利于繁殖后代。 12、油菜种子的传播方式是自体传播。所谓自体传播,是靠植物体本身传播的,并不依赖其他的传播媒介,它的特点是果实成熟开裂之际会产生弹射力量,将种子弹射出去。 13、动物传播。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沾附在动物皮毛上的特殊结构,如苍耳;另一类是它们的果实具有鲜美的味道,足以吸引动物来吃。 14、风传播。有些种子会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乘风飞行。如柳树、木棉、蒲公英。 15、水传播。靠水传播的种子其表面一般为蜡质不沾水、果皮含有气室、密度较水小,可以浮在水面上,经由溪流或是洋流传播,如莲蓬和椰子。 16、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17、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18、种子萌发通常是胚根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然后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伸出土面形成茎和叶,逐步形成幼苗。 19、像青蛙、鸡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卵生;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20、鸟类的卵由卵壳、卵壳膜、卵白、卵黄及胚胎等部分组成。 21、蛋白和蛋黄都是胚胎发育时的营养库,为胚胎发育成小鸡提供物质和能量。蛋壳膜可以保护里面的生命体,气室可以储存少量空气,保证生命的延续。 22、小鸡孵化发育的主要外界条件有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在孵化过程中,温度是孵化最重要的条件。23、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4、胎生动物要雌性动物产的卵与雄性动物产生的精子相结合才可能发育成新的生命。

三年级上科学期末检测学期深圳市罗湖区小学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深圳市罗湖区小学科学三年级期末检测 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命题人:叶萌审题人:周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共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B、都需要吃食物和排泄 C、都会生长繁殖 2、下边能用来观察大树粗细的工具是()。 A、量筒 B、放大镜 C、绳子和尺 3、将圆筒里的水和油分别倒入长方形盒子,它们又都变成长方形,这说明() A、水比油流动快 B、水和油形状相同 C、水和油没有固定的形状 4、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A、肉 B、蔬菜 C、饼干 5、我们用过的废纸,应该尽可能(),利于保护环境。 A、焚烧 B、在垃圾场填埋 C、回收 6、要比较两杯体积非常接近的水的多少,比较好的方法是()A.用同一个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B.用自己画上刻度的小杯分别量两杯水 C.用量筒分别量两杯水 7、蚂蚁是用()来交流信息的。 A、舞蹈 B、触角 C、声音 8、观察动物的活动中,我们不应该()。 A、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 B、随意破坏小动物的生存环境 C、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进行活动 9、用下列材料做成的实心小方块,放入水中不会沉下去的是()。 A、木头 B、纸 C、铁 10、金鱼游泳时不断地张嘴是因为()。 A、它要不停地喝水 B、它在找水中的食物 C、它在呼吸水中的氧气 11、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是()。 A、它很轻 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 C、它是水生植物 12、陶瓷和砖都是由()烧制而成的。 A、黏土 B、木材 C、塑料 13、空气占据的空间是可以改变的,因为()。 A、空气是看不见的 B、空气很容易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14、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A、土壤中温度太低 B、土壤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

四年级下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班级学号姓名 1、电是一种常见的能量。电在电路中流动和工作。 2、电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地暖的形成可以把电分为摩擦形成的电、雷电、日常使用的电三大类;根据点的危险程度可以把电分为没有触电危险的电和有触电危险的电两大类。 3、日常使用的电有交流电和干电池电两种。 4、发电厂出的、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 的交流电,5500V 以上的高压电也是一种交流电,这两种电都有触电危险。干电池里 1.5V 的电是没有触电危险的。 5、由电池、电线、灯泡等组成的电流动的环路叫电路。 6、电从电池的一端(正极)流出来,通过灯泡(从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灯泡的另一个连接点流出),回到这个电池的另一端(负极),形成一条完整的环路,灯泡就会发光。电路出了故障,电流就会中断,灯泡就不会亮了。 7、当电池的两端被电线直接连接在一起时,就会发生短路。短路时,电池、电线会发热变烫。 8、电路出故障了,我们可以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出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法来排除故障,使灯泡亮起来。 9、像铜丝那样可以通过电流的物质,叫导体。铜、铝、铁等各种金属、铅芯、人体、大地等都是导体。利用导体可以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 10、像电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能通过电流的物质,叫绝缘体。干木头、塑料、玻璃、纸等都是绝缘体。利用绝缘体可以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 11、开关是控制电流通断的装置。 12、路连接方法有两种:串联和并联。串联的灯泡只能一齐亮灭,并联的灯泡可以分别控制亮灭。我们家里的照明电路通常是用并联的方法连接的。 13、电池和灯泡都可以串联和并联。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两节电池串联起来的电压就是3V,所以把电池串联起来小灯泡会更亮些。两节电池并联起来,电压还是1.5V,所以小灯泡不会太亮。 14、写一写、画一画 (1)小电珠结构图(2)简单电路。 A、串联 B、并联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题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题 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马上就要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了。希望你们在期末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判断题 1、放大镜是常用的观察工具。() 2、在观察完小动物后可以把它踩死。() 3、我们观察树叶时可以在树上随意摘树叶。() 4、植物的叶由叶片、叶柄组成。() 5、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 法。 () 6、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7、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与阳光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8、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是由毕生发明的。() 9、空气和水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因为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10、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它不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二、选择题 1、用腹足爬行的动物是() A、蚯蚓 B、蟋蟀 C、蜗牛 2、()是有生命的物体。 A、小草 B、白云 C、机器人 3、下列物品中是塑料做的是() A、钥匙 B、课桌 C、矿泉水瓶 4、陶瓷和砖都是由()烧制而成的。 A、木材 B、黏土 C、塑料 5、测量水的多少,你用()。 A. 直尺B三角尺C.量筒 6、下列哪样不是液体()。 A.可乐 B.牛奶 C.黄酒 D.牛奶糖 7、观察一种不熟悉的液体时可以()。 A.用手摸 B.用鼻子嗅 C.用嘴尝 D.用眼睛看 8、下面哪个动物的寿命最长?() A.大象B.象龟C.鲸 9、下面哪些植物的茎是木质茎() A.杨树 B.狗尾草 C.三叶草 10、蜗牛喜欢吃下面哪些食物?() A. 肉 B.饼干 C.蔬菜 三、填图题:

四下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下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 电 1、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2、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相同电荷接触时相互(排斥),不同电荷接触时相互(吸引) 4、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所以当它们靠近时会产生相互(吸引)的现象。 5、用毛皮摩擦两个气球后,当两个气球靠近,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 6、要使(电荷)流动起来形成电流,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就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7、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等(电器元件)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8、日常生活中的干电池电压为(1.5V),导线接进家里的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一般工业的三相电电压为(380V),高压电电压为(5500V)以上。一般情况下,电压达到(36V)以上就能致人死亡。 9、电池是一种便捷式(电源),干电池的一端是铜帽,是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是锌壳,是电池的(负极),用导线将它们直接连接起来,就会发生(短路),电池短路时电池和导线会(发热),电池这时很容易(损坏)。 10、用干电池做电源的电路的电流方向都是从电池的(正极)流向(负极)。 11、在一个电路中,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流出,通过(小灯泡),回到这个电池的(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小灯泡就会发光。 12、不能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家用220V)的电器电路。 13、使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前,先使“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光是否发光,确定检测器能否正常使用。正常后,再用两个检测头检测。14、检测电路故障时,先查(连接)是否正常,再用替换法换电池到电路检测器查(电池),最后(拆除电池)查各(电器元件)…… 15、常见的是导电的物体有(铜钥匙)、(铁丝)、(大地)等,常见的不导电的物体有(玻璃)、(塑料)、(橡皮)等。 16、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7、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人和大地都是(导体)。 18、(开关)是电路中控制电流通断的元件。它的必须由(导体)与(绝缘体)一同组成。 19、电池的电是(直流)电,发电厂输送出的电是(交流)电。 20、电路连接的方法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一般都是(并联)

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五棵树镇小学陆兰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 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 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 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2020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

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全套》期末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百度文库

新教材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全册5单元知识点整理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冷和热是人类最早观察和认识的自然现象之一,与冷和热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2.用手测量温度是不准确的。要想知道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 3.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如右图) 4.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 5.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温度计上端。 ②将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③待温度计的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水平。 7.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须轻拿轻放。 8.正确的读取温度计示数的姿势: 9.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先快后慢地下降。 10.在实验中,如果发现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也不要紧。因为假设仅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的实验结论与自己的假设不一致,这也是很正常的。 1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 电子水温计:用来测量各种液体的温度,精度高,读数方便。 电子体温计:用来测量体温,读数更方便。 干湿温度计:用来测量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红外线感应温度计:探测物体的温度时不需要接触被测物,更方便、快捷。12.在“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水温是怎样变化的”实验中,假如继续观测下去,水温会怎样变化? 继续观察下去,会发现水温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达到某一个温度(该温度大多数情况下与室温相同),这个时候,温度就会停止下降,保持不变。 13.探究一杯热水在变凉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小学 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获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 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学生懂得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四、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共四课含1、探索自然2我发现的环境问题3、问题银行4、发现问题宝藏;第二单元五官兄弟共2课含1、游乐场2、瓜果交易会;第三单元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共2课含1、寻找秋天2、果实累累的季节;第四单元有趣的动物共3课含1.寻访蚂蚁2.动物怎样过冬3.上夜班的动物;第五单元蚯蚓小导游共四课含1、探访蚯蚓的家2.蚯蚓的房前屋后 3、蚯蚓的邻居4、落叶到哪里去了;第六单元飘呀飘,飘下来共2课含1.自转旋翼2.降落伞;第七单元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共3课含1.科学,生活的朋友2、科学改变我们的生活3、美好的展望;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共3课含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3、我也能当科学家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涉及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 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5、指名汇报,教师填写网状图。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分析)、(医学研究)、(珠峰测量)、(航天探索)…… 2、我们做过的类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观察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5、科学探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 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 第二单元: 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应)等。 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伤害小生物)、(校外寻找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依靠阳光独立生活,位置一般不移动)。 7、观察一种植物,我们可以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述。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可以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12、兔子和萝卜的相同之处有:(能长大)、(会繁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对刺激有反应)等。 13、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有:(1)萝卜不能改变自身位置,兔子可以运动 (2)萝卜依靠阳光独立生活,兔子所需营养由外部供给。 第三单元: 1、(水)是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2、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3、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4、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5、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电科学概念: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 热。 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科学概念: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可以产生电流。 第2课,点亮小灯泡科学概念: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第3课简单电路科学概念: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第4课电路出故障了科学概念: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通道)。电路出故障了,电流就会中断。 第5课导体与绝缘体科学概念:有的物质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导体;有的物质不易导电,这样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第6课做个小开关科学概念: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控制电路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开关有的地方需要用导体来做,而有的地方必须用绝缘体来做。 第7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科学概念:如果电能从一点流到另一点,两点之间一定有导体连接,这两点之间就构成一个电的通路,否则就是断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四单元《水和空气》 第一课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四种液体)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 给每个学生准备:1瓶醋(500 ml,分发给小组)、1瓶牛奶(500 ml,分发给小组)、网状图记录纸1张。

给全班准备的材料:有关水的资料、分类用图纸。 【教学过程】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