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民族语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对策

论民族语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对策

论民族语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对策
论民族语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对策

论民族语言文化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对策

一、民族语言文化开发和传播的有利因素

(一)我国政府历来都很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宪法》第四条规定,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中央和地方先后在各个地方建立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工作机构和研究机构,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为壮、彝、布依、苗、侗、哈尼、傈僳、佤、白、纳西和景颇等民族设计了十几种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二)少数民族语言以歌谣、谚语、咒语等形式保留至今,这些形式本身具有其特色性,利于开发和传播。另外,现存的少数民族语言扎根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下,经过历时的考验,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其功能和特性很难在短时间内遭到外界语言的干扰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民族语言文化对文化传播的价值

语言是一个民族与其它民族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文化传播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间文化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文化的分享、增殖、变迁、冲突等不断发生,而语言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对民族文化传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信息源泉。少数民族语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劳动、歌舞、祭祀等,透过这些现象,我们能够窥探出少数民族的起源、发展。作为一种信息源泉,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与外界分享了属于他们民族故事和历史。笔者曾于2014年4月底到云南临沧的沧源县翁定佤族原始村落做过考究,村落里的妇女,尤其是老人,在闲暇时会吟唱佤族的歌曲,而这一些歌曲恰恰就是在描述佤族创世史诗司岗里的一些情节,这对于了解佤族起源、发展等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二)民族文化交流的粘合剂。在人类的每一历史阶段,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区域和空间,不同的文化圈会向外扩散,当两种文化相遇时,就会产生冲突与融合。在这一过程中,语言起到了信息粘合剂的作用。例如,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傣族自治县的白族聚居于因远镇,而哈尼族则分布在白族外围的半山区或山区,生活中的互通有无为两个民族创造了大量的语言接触机会,为了使交流顺利进行,双方都得学会对方的语言,不同民族文化的学习和融合,整合成新的文化因子,推动着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进步。

三、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这里我们需要引进一个概念,即模因论。这个理论是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基础上,用以阐发语言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指出,成功的模因要经过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同化强调的是必须要有受体,主体的传播要经过受体的理解和接受;记忆强调的是模因必须在记忆中保持一段时间;而表达所强调的与他人交流时,能被感知;传播强调的是载体,具体来说是书本、光盘等。

我们从模因论的四个阶段出发,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民族语言文化在传播中产生的问题。

(一)语言传承弱化或断裂。由于濒危语言的使用功能退化,或是受强势语言的干扰和替代,少数民族父辈不再希望子女使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语言未能得到更多的模仿和复制。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城区,这一现象在当前十分明显,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只会简单的日常用语,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说自己本民族的语言。

(二)强势文化的影响。在当前,汉文化作为强势文化的地位更加凸显,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很小的时候会说本民族语言,然而一旦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汉文化教育,没有说少数民族语言的环境,或是出于升学、就业等现实因素,没有时间或不愿再去学习民族语言,在集体无意识的不经意间成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断裂带,渐渐淡忘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客观上导致了民族语言不能更好的表达和传播。

(三)语言传承缺乏载体。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有的有文字,而大部分却只有发音没有文字。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语言逐渐消亡,有的语言存活下来并显示出旺盛的

生命力,而统计显示,存活下来的基本上是有文字的语言,由此可见,载体对于语言的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人本身就是一个载体,人口较少的民族引起语言使用人口和使用范围的先天不足,人口的大规模减少或是文化断层的出现,其对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对汉文化等强势文化的影响。如果没有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必将逐渐衰退。

四、对民族语言文化促进文化传播的措施

(一)做好代际传播,增加语言受体。要让少数民族学习自身文化,代际间的语言模仿和复制显得尤为重要,这首先必须先让其知道文化本身的意义。对此,政府应当有所作为,但是需要注意和摒弃的是当下存在的两种主要做法,即:只开发不保护和只保护不开发,应当合理规划,以开发促保护,以开发促传播;另外,另外,在当下大众传媒成为影响社会进程重要力量的背景下,要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进入社会主流文化圈,进而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这样就能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接受,更利于文化的传承。

(二)培养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少数民族的汉语言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如果一名教师既熟悉少数民族语言,又熟悉汉语,少数民族学生就能做到在接受汉语教育的同时,也不忘继续学习本民族语言。此外,国家关于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相关优惠政策,还应着重于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干部,这样能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语言的积极性。

(三)多种多样的载体传播语言文化。少数民族的语言传播存在天然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缺点,需要载体加以辅助,否则,文化将很难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也不能从上一代传播到下一代。这种载体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原汁原味的服装道具,不加雕琢的唱腔和原始自在的舞技,再创了神话般浓郁的云南民族风情,也使更多地人了解了云南少数民族,为传播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

此外,编撰少数民族教科书,有计划地挖掘和记录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少数民族语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抢险工作,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保证。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 建议 近年来,**不断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少数民族语文师资、翻译力量不断加强,社会市面宣传标语、广告牌匾等蒙汉文字并用率、规范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得到进一步规范。但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进步和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一)蒙汉文并用不够规范、并行率不高。一是社会市面用文仍存在蒙汉文字体大小比例失调、翻译不准确、书写制作不规范等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没有蒙文提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公示公开栏没有使用蒙文、路口交通标记没有蒙文提示等。二是各类文件、政策、法律法规大多为汉文,蒙汉文字并行的文件数量有限,没有达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要求,不便于少数民族群众理解掌握政策法规。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力量薄弱。专职翻译人员数量少,翻译力量薄弱,翻译工作未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部分县市除政府翻译室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外,其他部门未设置翻译机构。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呈缩小趋

势。近年来,受蒙语授课学生考录难、就业难、社会语言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蒙语授课学校生源有所减少,加之社会新生网络和媒介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弱化,使用范围逐步缩小。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一是加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力度,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结合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办法措施。二是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情况进行治理整顿,对拒不执行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单位、商户,依据相关规定予以通报、处罚。加强广告牌匾的源头管理,做到统一翻译、定点制作、及时审核。三是推进蒙汉文字并行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文件翻译率,确保群众及时准确掌握政策法规。 (二)加强翻译保障工作。一是按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要求,建议推动机关单位设立翻译机构,配备专、兼职翻译人员,做到下发基层嘎查村级的文件和资料及时准确翻译。二是制定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做好人才储备,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培训班,切实提高翻译水平。三是建立学习和奖励机制,对能够熟练使用蒙汉两种语言文字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并落实翻译人员工资补贴,调动翻译工作积极性。

少数民族价值观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人才培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并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振兴。文章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探讨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凝聚人心,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工作。伴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变革和社会转型时代。大学生以往恪守的信仰、信念等受到严峻的考验和冲击,一些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理想丧失、信仰迷惘、信念不坚定等精神失落的现象,社会急剧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给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心里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和社会信息的众多,使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难以正确辨别,陷入选择的困境当中,很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欺骗或利用。这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少数民族大学生迫切需要正确的思想理论、科学的理想信念。因此,加强并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问题,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现代化的人格素质,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一、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后,从本民族文化环境到各民族文化环境当中,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和适应过程。民族地区在经济方面明显落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业、广泛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机会,而且对他人也不愿意谈起自己的家庭状况或故意隐瞒经济上的拮据以免别人看不起,并且容易对他人的关心与帮助产生/怜悯0或/施舍0感到逆反的心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长期使用本民族语言,入学后,与其他同学用汉语交流很困难,更不用说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交流了;在生活起居、饮食习惯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为此,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因自身的弱势,出现心里不平衡,自卑、嫉妒等情绪。大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都来自全国各地边远地区。从长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成长,形成独特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受到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在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心理方面均呈现出独特性。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较强;进入大学后,随着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使他们对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敏感度和关心程度进一步增强,民族意识、民族情感越发强烈。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因此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而专心学习汉语又消耗了不少精力,这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由于各民族的特点和差异长期存在并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与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交往和联系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民族纠纷。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果忽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差异和思想方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处理时过于简单或处理不当,会直接影响到民族团结,甚至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应当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顺利进行学校的各项工作。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 笔者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非常丰富,鉴于本文学术研究的需要,可以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功能对象分为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三个层次,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挖掘其社会价值!集体价值和个体价值"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使用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蒙汉文并用不够觃范、并行率不高。一是社会市面用文仍存在蒙汉文字体大小比例失调、翻译不准确、书写制作不觃范等问题,如部分公共服务平台没有蒙文提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公示公开栏没有使用蒙文、路口交通标记没有蒙文提示等。二是各类文件、政策、法律法觃大多为汉文,蒙汉文字并行的文件数量有限,没有达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要求,不便于少数民族群众理解掌握政策法觃。 (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力量薄弱。专职翻译人员数量少,翻译力量薄弱,翻译工作未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大部分县市除政府翻译室和民族宗教事务局外,其他部门未设置翻译机构。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范围呈缩小趋势。近年来,受蒙语授课学生考录难、就业难、社会语言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蒙语授课学校生源有所减少,加之社会新生*络和媒介的影响,导致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弱化,使用范围逐步缩小。 二、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觃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一是加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贯彻力度,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纳入预算,并结合实际制定学习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办法措施。二是加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监督检查力度,对社会市面蒙汉文字并用情况进行治理整顿,对拒不执行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的单位、商户,依据相关觃定予以通报、处罚。加强广告牌匾的源头管理,做到统一翻译、定点制作、及时审核。三是推进蒙汉文字并行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高文件翻译率,确保群众及时准确掌握政策法觃。 (二)加强翻译保障工作。一是按照《内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的要求,建议推动机关单位设立翻译机构,配备专、兼职翻译人员,做到下发基层嘎查村级的文件和资料及时准确翻译。二是制定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觃划,做好人才储备,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培训班,切实提高翻译水平。三是建立学习和奖励机制,对能够熟练使用蒙汉两种语

民族政策常识知识整理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什么是民族平等?我国的民族平等有那些特征? 答: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 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的一致性等特征。 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3)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4)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3、为什么说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答: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论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人民安居乐业,还是早日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发展目标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全体国民的和谐相处。这种和谐实际上又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和谐,当然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与和谐。 第二课:民族团结政策 1、党和国家民族团结政策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2、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离乱,是各族人民之祸”? 答:民族团结对多民族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关乎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发展。在我们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有各民族的团结与合作,不仅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国家的统一甚至生存也难以保证。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3、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答: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它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 2、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内部事务。 (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 (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4)、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第四课:少数民族干部政策 1、新时期我党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的方针是什么? 答:1987年,中央提出“要积极培养具备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条件的少数民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 向桂珍财务管理 1201班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字:苗族苗语传承发展 苗语简介: 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可以分成19种不同的方言。 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苗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三.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110人使用。中部 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210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四.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 的一个。该方言7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250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此外,大约有160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一些地方文献也曾提及古苗文。但是迄至近代,苗族地区没有仍在使用的传统文字。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重点

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程度、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落后的面貌没有根本改变,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且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鉴于此,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机制不仅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中国亟待思索和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在的问题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同样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事实上,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人才、科技、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少数民族地区也面临着挑战。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并且,经济全球化并非是经济上的世界一体化,相伴发生的还有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上的差距逐步拉大。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低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比较突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在体现价值观念的道德、伦理、贫富、得失等方面,仍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且根深蒂固,思想意识仍停留在自我积淀的思维定势上,难于接受新事物和新的社会文明。 (3)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条件制约着经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人少地多、土质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山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少数民族 地区仍是牛犁、人背、马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资运不出去买,也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由于年份降雨量的逐年减少。根本无法满足农作物自然生长的需求。自然灾害已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障碍。在前期的建设发展中长期处于负债运行状态,发展后劲受到严重束缚,严重地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民也只能勉强地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调研中有这样一种感受,山高

民族理论常识

高中民族理论常识知识点 1.什么是民族?民族有哪些基本特征?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历史渊源;共同生产方式;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2.什么是民族识别?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我国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民族特征、民族意愿、民族源流、相近和就近认同。 3.民族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规律是什么?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内在条件;战争、军事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外在条件;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这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4.民族的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在我国,你认为目前各民族最重要的是发展哪一方面?为什么? 民族的发展包括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 (1)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民族其他方面发展的前提、基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根本性标志。 (2)同时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更需大力发展生产力。 5.民族消亡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民族分化、组合、同化的过程,民族融合因素也不断出现和积累,并且经过量变到质变,最终民族将融合,民族将自行消亡。民族消亡只有在阶级灭亡、国家消亡之后才能实现,也就是说,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以后才能实现。 6.什么是民族问题?民族问题涉及哪些方面? 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具有民族性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民族问题涉及四个方面: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7.结合实际阐述民族问题产生根源 我国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 (1)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生活环境、语言、不同的经济生活、心理状态等。各民族在接触和交往中,这些各不相同的特点和差异,便是造成民族问题的自然原因。 (2)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民族政策,以及人的行为都会导致民族问题,而这些属于民族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8.为什么说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因此,解决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抓住历史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9.民族问题有哪些特点? 民族问题有5个方面的基本特点: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 10.民族问题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社会的进与退,个人的福与祸。 11.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原因和表现有哪些? 原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多,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多。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交往、了解、亲近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使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些都使民族间的共同因素逐渐增多。 表现在:第一,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第二,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第三,各民族间的相互信任增多第四,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第五,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12.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特点、民族差异仍将长期存在。请你说说为什么?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关键词】网络、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摘要】在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保存自己的文化,使之延续和传承下去。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时代日益完善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好机遇。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些挑战同时把握机遇广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民性等特征,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独特的语言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文化融合,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趋势是个体差异逐渐缩小,结构内涵不断增大,纵观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兴衰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二.全球化的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网络的发展,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凡是有网络的国家都可以把本国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但同时,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又使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信息网络的高精尖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状况,西方国家利用它来传播其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和控制。这种强大的文化攻势,将使处于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 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1 我们在看到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巨大的。 网络传播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个体心态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网络传播自身体系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动摇着人们的人文理性和目的价值。同时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动摇着人们的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网络传播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挑战首当其冲。网络上的主体语言是英语,国内网络的主体语言是汉语,为了适应网络传播,少数民族也必须尽可能多的使用网络主体语言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处于劣势,本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和垃圾信息污染。西方发达国家依据其技术信息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同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的道德观念,从而给其他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的垃圾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威胁。 网络传播还会对民族多元文化产生消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内容趋于一致,这样就使得文化向一元方向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多

提案:只有懂少数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

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 能享受高考加分政策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 提案人:杨雁宇 专业:工商管理类 学号:0930*******

提案:只有懂自己民族语言的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时才能享受高考 加分政策 ——关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及原生态环境的提案 华夏文明五千年,自古以来,神州大地幅员辽阔,繁衍着众多民族。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土,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语言文化是少数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了解一个民族,必须了解她的文化;尊重一个民族,必须尊重她的文化;发展一个民族,必须发展她的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文化多样性的基因,保护少数民族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也就是留下民族精神的根本,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要求。 一、概述 (一)少数民族语言现状 当下,少数民族语言处于濒危状态。中国有56个民族,可中国的语言却不止56种。迄今发现的中国境内的语言竟有120多种。据2004年2月21日《中国青年报》上刊登的《中国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许多语言使用人数已不足万人,有的甚至更少。同时即使使用人数在千人以上的,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如木佬语,调查者在2000年调研时,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会讲,是名副其实的濒危语言。又如赫哲语,目前能用本族语交际的只有十几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将稍微能讲一些赫哲语的人也包括在内,最多不超过50人;满语,现在只有约100人能够听懂,约50位老人还可以说;塔塔尔语,塔塔尔族总人口5064人,本族语的使用人口不足1000人;还有仙岛语,是阿昌族一个支系使用的语言,使用人数约100人左右…… 这些濒临消失的语言大多没有相应的文字,但语言代表着该族群的记忆和源流历史,他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知识经验、创作的民间文学,如山歌、传说、情歌都保存在口头语言中,靠口耳相传代代相袭,使语言成为一种独特文化和族群特征的重要体现和表现形式。无论是语言结构本身,还是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丰富的特性和宝贵的文化价值,一旦消失,将是中华文化宝库和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损失。 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超过750种语言灭绝,还有许多语言也只有少数的使用者。联合国估计,目前世界上现存语言中,有一半的语言只有不到1万名使用者,1/4的语言只有不到1000名使用者,并且,除非采取有效措施,否则,在一个世纪之内,这些语言(至少3000种)都要灭亡。近年来,联合国科教文组

探讨少数民族文化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价值? 1、价值: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汇合,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并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精神。 首先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交融和集合,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是中华文化体系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显示和发挥了中华民族在文化上的广博性和统一性。 其次,居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生产方式的各民族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经济文化方面:秦汉以来在中原地区种植的诸多农作物以及瓜果蔬菜都是由少数民族地区传人的,如 菠菜、石榴、高粱和西瓜等。 ●服饰文化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绚丽多和彩的民族服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 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服饰之中,如胡服、满族的旗袍等。 ●日常起居和饮食文化。西域的坐具胡床以及面食等,大大改善了中国膳食 ●文学和史学方面:少数民族文学巨著,如蒙古三大历史文学巨著,中国三大英雄史诗等广为流传,少 数民族的积极宗教哲学思想、宗教文学和艺术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音乐舞蹈和戏曲方面:少数民族的乐器、舞蹈和戏剧广为流传,特色鲜明,发展了我国的戏剧艺术 ●科学和医学方面,少数民族开创了我国数学史上微积分学研究的先声,而医学文献则推动了我国各民 族医学事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中,奉行和谐、节制的生活方式,维护了生物的 多样性 2、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 1)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2)原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原则;既保护又创新;着眼整体;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 3)措施: 建立了少数民族文化人才; ●大力抢救、保护了文化遗产,包括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了大量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维修了大量 少数民族文物古迹; ●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作了大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少数 民族文化精品;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不断发 展;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大力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内对外交流。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2018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三章研究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研究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意愿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第四条自治区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文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建立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谐发展。 第八条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族、教育、文化、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制定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词术语审定发布制度。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或者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学。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师范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学、教育、艺术、翻译、广播影视等专业和课程,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和课程。 第十一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设双语兼通、学科配套、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第十二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为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执行公务创造条件。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及民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学习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对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能力岗位需求的干部进行培养培训。 第十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时使用规范汉字和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文: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牌匾;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宣传

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知识宣传 1、什么叫民族? 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予共同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2、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区、我市民族基本情况怎样? 我国共有56个民族。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为10449万多,占全国总人口的8.41%,由于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所以习惯上把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我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8个(蒙古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藏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17个(傈僳族、佤族、畲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仡佬族、撒拉族、毛南族、锡伯族);10万以下1万以上的有13个(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基诺族);1万以下的有7个(高山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一般把毛南族、撒拉族和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民族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12个世居民族。全区总人口4789.37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9.34%。全区壮族人口1454.54万人,占总人口的32.40%.桂林市少数民族人口74.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76%,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苗族、瑶族、侗族、壮族、回族。桂林市各县(区)都有少数民族分布,属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地区。 3、民族平等的含义是什么?民族平等的权利有哪些? 民族平等的含义是:(1)各民族一律平等;(2)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3)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民族平等的权利有:(1)政治权利:①平等权;②参政权;③民族区域自治权;(2)经济、社会、文化权利:①管理经济建设自主权;②享受国家帮助发展经济权;③保持、改革和发展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的自由权;④宗教信仰自由权;⑤受教育权;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权。 4、民族团结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5、国家对民族平等团结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1)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图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民族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时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少数民族消亡的困境,利用新媒体如何与时俱进,突破瓶颈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文化是中国华夏民族的根,迫在眉睫传播民族文化,利用新闻媒体研究如何传播和保护民族文化。 标签:新媒体互联网民族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56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存在。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使不同民族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成为每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民族文化传承中存在问题,新媒体时代是整个社会的亮点,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衍生的新媒体产物,它突破时空限制,具有全民操参与、操作简单、门槛低、媒体融合等优势。新媒体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利用新媒体民族文化传播值得研究。 一、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 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是举步维艰的状态,新媒体是融媒体时代的产物。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作以媒介作为传播渠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但发现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会透露出很多的矛盾点,面对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的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困境。 (一)新媒体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 文化消费是新媒体消遣文化的一种经济形势。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但是商业模式盛行忽视文化内涵。新媒体是传播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商业模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转换成受众的兴趣倾向。不断的抛弃和割舍文化的内涵,甚至是编造新的民族文化以获取受众的眼球经济。 媒体信息即选择,它具有一定的主观偏向性。从宏观上媒体的选择受政治、经济、文化的限制,从微观上它受到媒体的定位、传播者、受传者、传播场域等影响。媒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和方位选择性传播,但是选择的标准却是难以把控。 (二)颠倒重点忽略内容为王的价值性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重点是内容,如何通过媒介能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但是大多数同质化内容出现在新媒体上,同质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传播,没有将少数民族文化与媒介的完美融合进行传播,简单的传播形式,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对受众造成反感心里,每一种媒介都有不同的定位特点。 短视频以视频的形式传播、微信微博以文字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语音通话媒体以声音的形式传播,媒体有自己的优劣势。新媒体传播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

---------------------------------------------------------------最新资料推荐------------------------------------------------------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的调查 --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为例向桂珍财务管理 1201 班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多民族和多语言的综合型大国,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 基于这样的现状,研究少数民族的语言发展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以少数民族地区苗族语言使用情况为视角,剖析当今新生一代苗族选择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情况,和苗语的发展情况,分析苗族语言传承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并且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措施。 关键字: 苗族苗语传承发展苗语简介: 一.苗语是苗族人语言的统称,属于苗瑶语族的苗语支, 分布在中国的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美国等国。 苗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主要分支: 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当中以川黔滇方言最为复杂, 可以分成 19 种不同的方言。 二.苗语一般认为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1 / 8

也有学者对苗瑶语的语系归属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苗语分三大方言: 东部(湘西) 、中部(黔东) 、西部(川黔滇) ,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 7 个次方言,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 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 60%以上。 三. 东部方言在湘西自治州、川东南、鄂西南、黔东北等地区大约有 110 人使用。 中部方言使用人数大约为 210 万人,黔东南自治州、黔南自治州东部、湖南西南部、广西融水和三江等县的苗族使用这个方言。 四. 西部方言是苗语三个方言中内部差别最为复杂、分布地域最为宽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 该方言 7 个次方言分别是川黔滇次方言、滇东北次方言、贵阳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罗泊河次方言、重安江次方言,使用人数总共 250 万人以上,分布在贵州省除了黔东以外的所有地区、川南、桂西北及云南各地。 苗族大部分兼通汉语,有些地区的苗族还兼通布依语或彝语等。 此外,大约有 160 万苗族人以汉语或侗语或瑶族勉语等为母语。 在许多地方的苗族史诗和民间传说中,都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传了。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法规类别】语言文字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13届第4号 【发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8.05.31 【实施日期】2018.08.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告 (十三届第4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2018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三章研究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研究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意愿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第四条自治区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

少数民族知识点复习资料

1 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巨变你有何感受? ①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发展。④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党和政府关注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⑤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并为之欢欣鼓舞。⑥我们要坚持拥护党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实施民族平等政策的依据有哪些?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③民族平等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 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平等? ①国情②地位③有利于保障各族人民在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有利于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4、实施民族团结政策的依据有哪些?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亲缘关系。②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5、公民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公民: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②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③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当地居民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④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6、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采取了哪些具体举措和措施?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公路、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实施援藏工程、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中东部地区在省级中学中开办西藏班和新疆班。 7、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施的依据?(共同繁荣) ①我们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还是的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区域差距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8、为什么要重视对口援疆? ①国情(23题123)②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重视民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3符合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要求④有利于… 9、对口援疆体现了党和国家怎样的民族政策? ①民族团结政策②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 10、国家制定了哪些法律法规来保障民族政策?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选举法、义务教育法、通用语言文字法、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