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项链

项链

项链
项链

项链

【教学目标】1.赏析莫泊桑小说独具匠心的结构技巧。

2.通过赏析人物描写,来认识典型人物的典型意义。

3.使学生在小说的欣赏中,训练表现力,激发想像力,培养创造力。

【教学重点】1.体会作品精巧的构思。

2.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出人意料、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

2.人物命运的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1.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分析情节特点和人物形象。

2.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根据情节进行合乎情理的续写,以激发想像力和创作欲望。

3.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见仁见智,自由评说。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鉴赏小说的情节结构。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以短篇小说而著称的非止一人,但有一位作家却以他近三百篇短篇小说的成就而获得了“短篇小说之王”的称号,他就是莫泊桑。莫泊桑的小说不仅在法国被视为精品,而且受到了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我们在初中时学习过他的一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项链》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呢?我们阅读课文,就可以从中找到答案。(温故知新,明确目标)

二、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者:

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在法国诺曼底省的一个破落的贵族家庭。童年时代的莫泊桑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中学,他已在诗人布朗的指教下开始学习文学写作了。中学毕业后,入大学学习法律,这一年正值普法战争爆发,他又应征入伍。战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里做了九年的小职员。这段经历使他对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了深刻的了解。1880年,他以《羊脂球》登上法国文坛,一举成名。此后莫

泊桑在短短的10年中,连续发表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还有诗歌、剧本、札记、评论等各种作品。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擅长从平凡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

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没落本质的短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推崇。鲁迅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可用电脑显示以上资料。)

三、鉴赏小说的结构:

1.在预习自读的基础上复述小说情节,理清结构

提问:这篇小说以什么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有哪些故事情节?情节的变化又怎样?

明确:这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围绕“项链”这条线索,写了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场舞会而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最后却发现项链是假的这些情节,构成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复述熟悉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内容,通过结构图,体会构思的整体特点。)

线索:项链

情节:梦想——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归纳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2.赏析结尾艺术

(1)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体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明确:不突然、意外,联系全文,就会发现前面已经有三处伏笔了,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二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三是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所以,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归纳特点二:结尾巧妙,善于铺垫暗示。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2)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在学习作者巧妙构思的同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分组讨论,摘录几个想像的要点:(1)玛蒂尔德喜出望外,讨回了三万五千法郎,过上了浪漫幸福的生活。(2)玛蒂尔德百感交集,喜怒无常,她的精神崩溃了,整天念叨着:“项链,假的!项链,假的!”从此,她的身影出现在精神病院里。(3)玛蒂尔德与佛来思节夫人争吵不休,最后不得不诉诸法律,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大战。(4)玛蒂尔德取回了那挂付出了她十年心血的项链,拿到珠宝店去换钱,可对方却告诉她:“这串项链是假的,至多值300法郎!”

(3)让学生讨论:“刚才我们想像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

点拨:刚才我们能接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像的空间。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假如作者再往下写,就剥夺我们的思考了,让我们每个读者都接受他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小说创作也一样,需要创设一个“空筐结构”,留下许多东西让读者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读者有想像的最大主动性和自由度。

归纳特点三:结尾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四、小结及课外训练:

本课我们通过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对本文巧妙的构思已有了清晰的把握,构思的特点也已了然于胸,课后我们根据读写一体、以读促写的原则,进行写作迁移训练,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给老师提供的一篇小小说接上一个合理的“龙尾”。附板书:

项链莫泊桑

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羊脂球》300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线索:项链

情节:梦想——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娓娓道来——急剧增温——飞流直下——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归纳特点之一:波澜起伏,跌宕多姿——“文似看山不喜平”

附课后记:

项链(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赏析课文中主人公玛蒂尔德其人,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理性思考,认识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步骤:

一、还原性赏析,领会小说原意,认识作者笔下的人物:

还原性赏析,即通过作品语言领会作者的用意。作者可能“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读者要能将另七分用意也领悟到,还原作者的用意和作品的原貌。

在赏析时,我们主要通过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认识人物形象。选取两个片断分析。(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领会更容易些)1.第一片断: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到“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

提示:让同学闭上眼睛,静听这段话的配乐朗读(配上富有温馨情调的钢琴曲,在多媒体教室播放),同学边听边展开想像,让主人公的种种“梦想”场景活现在自己的脑海中。然后教师抓住“梦想”一词,问同学:“刚才我们美美地畅想了一番,感受到了玛蒂尔德丰富的想像力。可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像’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让同学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词典》上有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查阅之后再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同学先自由讨论,之后再抽请一两个小组的代表发言。

明确: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像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2.第二片断: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让学生体会准确、生动的词句对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效果。欣赏品味时给他们较充分的时间,不能太仓促。时间差不多了,就让同学自由发言,不点名,不推选,发言力求完整,教师不作插话。)

提示:“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细腻、准确地刻画出玛蒂尔德借项链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请各位好好欣赏,细细品味,并向同学介绍你的感受,让大家共享。

分析: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3.分析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

点拨:上面赏析了玛蒂尔德心理描写的两个片断,了解了她的性格,下面我们就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展开讨论: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请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一连串的根源,并依次排列。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边讨论边找相应的语句,用层层挖掘的方法将一连串的根源逐层清理出来,然后前后两个小组互相辩论(全班同时进行),以进一步理清思路,取得共识。

师生分析: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

家里。”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用层层挖掘的方法找出根源,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小结及作业: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语言,特别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认识了作者所塑造的一个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艳羡虚荣、追求奢华的小资产阶级妇女的形象。那么,你对玛蒂尔得是否有自己的看法?下节课就让我们超越作者,冲破框框,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开展自由讨论,来个“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见仁见智,自由评说。请同学写成小短文,300字以上,准备在课上交流。

附板书:

附课后记:

项链(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进行创新性赏析,发挥创新力,说出自己眼中的主人公。

教学步骤:

一、创新性赏析,超越作者,欣赏自己眼中的人物:

点拨:上节课我们领会了作者的创作原意。其实,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总会在阅读时进行再思考、再创造,形成自己的理解。现在就让我们超越作者,冲破框框,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开展自由讨论,来个“玛蒂尔德其人大家谈”,见仁见智,自由评说。先按观点分组,同一观点的人坐到一起去,共同研讨,继续完善自己的观点,力求自圆其说。最后请每个观点的领头人上台演说,阐述本组的观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并在课文中找依据,加深思考力度。教师注意引导区别两点:1.爱美之心与虚荣心;2.追求美好生活与虚荣心。)

一些正面参考观点:

“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二、小结: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文学欣赏,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三、可提供课外资料,继续引导学生多方面认识人物形象:

附板书:

附课后记:

项链教案设计

10、项链 莫泊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2、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能力目标 1、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及作者对她的态度。 2、分析玛蒂尔德悲剧产生的原因(个人、社会)。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玛蒂尔德形象的理解,认识那个虚荣浮华的资本主义社会。 2、接受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鉴赏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内涵。 2、赏析本文的结构艺术。 教学难点 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即,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二、作者简介 基.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批斗现实主义作家。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邦迪耶普小城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个商人,母亲颇有文学修养,他幼时受母亲的熏陶而爱好文学。 在卢昂中学上学时,受到他的老师、著名的诗人路易.布耶的指导,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1870年到巴黎入大学攻读法律专业,1871年,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工作之余孜孜不倦地写作,得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指导。1879年夏天,以左拉为首的6位标榜自然主义的文人,在左拉的梅塘别墅聚会,汇成《梅塘之夜》出版。此后,开始了他的作家生涯。1880年到1890年,是他创作的旺盛期,这期间他写成中短篇小说300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以及许多文学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1890年因病导致精神失常,于1893年7月6日在一所精神病医院去世。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俄)、欧?亨利(美)并成为“短篇小说巨匠”。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法国现实,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和社会道德风气的堕落进行了揭露和嘲讽,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则予以同情和表彰。 三、整体感知 1、品析情节,体会情节的作用 1)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小说原题是“首饰”。)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部编版《项链》教案1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项链人教(部编版) 11项链 文本分析: 这是一篇犹如一段优美的海边风光短片的散文。课文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沙滩、海浪、海螺、贝壳、玩耍的孩子、串串脚印,并对之进行色彩描绘,很有动感。这是作者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丽画面加以诗意表达的结果,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一年级的学生对大海应该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大海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依据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认字学词,朗读课文,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和禾木旁1个偏旁;会写“白、的”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蓝、又”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等4个字。 2.认识偏旁禾木旁。 1.认识生字新词,会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小螺号》)学生闭上眼睛,根据歌词想象画面。 2.(播放小朋友光脚在海边捡贝壳的视频)引导学生观看,说一说: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事物? 3.师生互说,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音频)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答:海浪声。)(教师播放孩子的笑声音频)听,这是什么声音?(生答:笑声。)今天,让我们来到海边,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 4.指名美读课题,引导学生针对“项链”展开交流。 预设:你见过哪些项链?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又分别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过渡:同学们动情的朗读仿佛把老师带到那蓝天碧海边,和小娃娃们做起了游戏,读得真棒!那么,老师将文中的生字单独拎出来,大家还认识吗?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把生字做上记号。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认生字,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2.出示带有拼音的会认字卡片,指名认读并识记。 蓝l án 色 又y òu 大又红 笑xi ào 着zhe 方向xi àn ɡ 和h é气 贝bèi 壳ké 娃wá娃 挂guà历 快活huó 金jīn 色 (1)读准三拼音节,如笑(xiào)、向(xiànɡ)、挂(ɡuà)、活(huó);笑(xiào)向(xiànɡ)挂(ɡuà)活(huó) 注意“蓝(lán)”和“男(nán)”的读音区别;“活”在有的方言区会被误读为“hé”,要注意正音。注意“金(jīn)”和“惊(jīnɡ)”的读音区别。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蓝、金 可以观察书上蓝天、大海、沙滩,或是出示蓝色、金色的物体来帮助记忆;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如蓝天、海蓝、金色、金子、金光……

项链教学文档

《项链》第二课时说课稿 南阳中学邱海英 一、说教材 《项链》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包括《祝福》、《项链》、《微型小说两篇》三篇小说。本单元的教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欣赏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构。作为本单元的核心课文,它正承担着这一学习重点。 把握小说的主题,应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应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项链》是莫泊桑的短篇精品,小说以精巧的艺术构思、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出色的心理描写,塑造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富有个性魅力的女性形象——玛蒂尔德。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作品主人公的评价和主题思想的理解,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教这一课,力图从“接受美学”和“人性论”的角度,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以领悟“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鉴于此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把握跌宕起伏的情节结构,学习双线交织的精巧构思。 2、认识玛蒂尔德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细腻的心理描写。 4、分析解读人物的双重性格,挖掘理解作品的深刻主题。 其中1、4是教学重点,同时4又是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教学目标3、4 二、说教法、学法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2、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叶圣陶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据此,学习这篇课文,教会学生两种学习方法:1、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2、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4、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以及评板、辩论的能力。 重点:人物形象、主题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难点: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开始迅速地浏览即将学习的课文。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顺便谈一下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在世界举足轻重,是因为有以下几位作家: 十四至十六世纪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为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1532—1562)。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1636)。让·拉辛(1639—1699)的《安德洛马刻》(1667)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部编版《项链》精品教案

设计说明 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 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实现学生读的愿望,达到流利读课文的目的。 三、集中识字 1.出示本课生词卡片。 师:词语宝宝来到了我们的黑板上,你们试着认识认识它们。 2.师: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记一记。 3.师:把你记的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

钻石销售模式

Bloves创新钻石销售模式 叶文东 发布时间:2010-04-26 1999年,美国珠宝商人Mark Vadon(马克·瓦登)创建了一个网站—Blue Nile(蓝色尼罗河),在线销售钻石。到2004年,Blue Nile的销售额一举超越了Bvlgari(宝格丽)、Cartier(卡地亚)和Tiffany(蒂凡尼)三大著名珠宝品牌的销售总和,并于同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短短6年间,Blue Nile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钻石销售公司,每年通过在线销售的钻石超过4.5亿美元,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许多传统的珠宝商。在Blue Nile成功的感召下,许多钻石在线销售商蜂拥而至,传统的珠宝商也顺势转型,把在线销售作为市场突破口。 中国珠宝首饰业的在线销售模式萌芽于2000年,2001年-2006年为维持期,2007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同时,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珠宝消费国,市场容量以15%的速度增长。据统计,欧美国家每对夫妇在钻石方面的消费为1.2万美元,但每年只有大约30%的消费者购买钻石是因为结婚。而在中国,结婚钻戒正在成为一种刚性需求,76%的消费者购买钻石是因为结婚。相关数据表明,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对新人结婚,婚庆消费总额高达2500亿元,只要其中的1/10用于珠宝消费,全年就有250亿元的消费空间。对于珠宝电子商务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2008年12月,中国首家结婚钻戒直购网站——Bloves结婚钻戒网(以下简称Bloves)在深圳上线,其位于南山保利城的第一家体验店也对外营业,以满足客户“眼见为实”的消费心理。到2009年1月,其单月销售额突破100万元,仅仅两个月就实现了盈利。随后,Bloves把“鼠标+水泥”钻石销售模式从深圳带到了郑州、长沙、宁波。今年2月9日,Bloves进军广州市场,开设实体店。Bloves总经理曹霖表示,Bloves拥有丰富的中国内地钻石零售业管理经验及钻石资源,旨在建立一个覆盖中国内地乃至全球的钻石直销品牌。 立体商业模式

2017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优秀教学设计

《项链》 教材分析 《项链》是一篇散文,描述了小娃娃在海边拾海螺、拾贝壳、做项链,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用诗意的语言来表现,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本课图文并茂,语言优美,节奏明快,适合学生朗读。识字教学应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朗读方面应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蓝、又、黄”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等4个字,学习2个偏旁“ 、禾”。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习2个偏旁“ 、禾”。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美丽和小娃娃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实物、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贝壳项链图,提问:这是什么? 2.提问:看一看这是用什么做的项链?你还见过哪些项链?学生说一说。 3.教师做动作要求学生说句子。相机出示“挂”,学习“挂”的读音。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项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学习“蓝、又、笑、着、向、和、贝、娃、活、金”。 (1)指名读生字,齐读。

部编版《项链》精品教案

11、项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禾字旁,会写“白、的、又、和”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并正确书写4个生字和禾字旁。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受美 1、出示项链的图片直接揭题,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去海边旅行,出示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数一数课文中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指名反馈 二、领略美,随文识字 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 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板书) 出示: “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4.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 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 )的( )。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 拓展:“又又又又”(学生先回答,教师送词,齐读) ④“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 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学到哪一句,就学习相应的生字。 出示词语,提问: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红色的生字呢?(生答) 预设: 会意字:笑(出示识记图片,组词,做表情) 形声字:蓝、笑、和、活、金 数笔画:又、向 加一加:蓝、笑、和、娃、挂、活 减一减:又(叉)、白(的) 形近字:娃——挂、贝——见 换一换:着(看) 反义词:笑——哭 同音字:向——象、又——右、和——合 三、体会快乐,品味美 (一)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 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 3、汇报:快乐。(板书) 4、第2自然段用了很多精彩准确的动词,你能找到吗?在文中圈一圈,并和同桌做做动作来体会那份快乐。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会这些表示动作的字: 笑、迎、捡、穿、挂、落、穿、挂 ②指名表演。师随机引导:挂:做动作“挂”。 ③师:让我们先快乐地读一读吧! 自读——指名读,评价——小组赛读。 ④师: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快乐,那小娃娃的快乐是什么呢?(有

小学一年级上《项链》教案

一年级上《项链》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蓝''又''笑'等11个生字,会写'白''的''和'等4个生字。 2、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一些很好玩的地方?河边呀,公园里呀,森林里呀……你能给大家描述一下最让你难忘的地方吗?(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师:你们知道大海是什么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啊,他去过海边。他说那里可好玩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课文生字词,多读几遍。不会读的借助拼音或向老师请教。 2、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向老师请教。 三、动动脑筋,学习生字 1、老师随机课件出示课文生字(去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2、认读这些生字,并给这些生字找朋友。(进行口头扩词练习。) 3、巧识字形,妙趣横生。 (1)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四人小组讨论识记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巧识巧记。) (3)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记住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 4、书写生字。(引导观察生字书写笔顺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指导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以'找苹果'的游戏导入,让学生认读生字,进行复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师:同学们,读完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 3、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重点词语,并出示配图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哗哗地笑)

(完整版)莫泊桑《项链》(教案)

项链 教学目的: 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 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 她有过夜会狂欢,她曾受尽十年辛 酸,,她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项链》那浮华的社会看看主人公是怎样生活的?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1880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课文的结构 (一)故事情节 序幕部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 (二)几个问题

(部编)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项链》课堂实录

《项链》教学实录 【教学实录】项链_语文_小学_郑思_2137002947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眼中的大海是蓝蓝的。 生2:我眼中的大海是有贝壳、有海螺,美美的。 生3:我眼中的大海是大大的。 2. 今天就让我们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软软的海滩上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3. 齐读课题《项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 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语文书98页,自己去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开始吧! 2. 同学们,海滩上的浪花退去了,小海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词语宝宝,你认识他们吗?小老师分行领读 第一行:笑着涌向快活金色 “着”变红,指名读(注意轻声) 师:这个字还有另一个读音呢!zháo着火 第二行:娃娃挂在蓝蓝的 “蓝蓝的”变红师:这一课中像这样的叠词还出现了很多呢! 出示:“黄黄的、小小的、哗哗地” 师:你能再说说这样的词语吗? 生1:红红的 生2:黄黄的 生3 :绿绿的 生4:大大的 生5:白白的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 第三行:海螺和贝壳又宽又远

“又宽又远”变红 师: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生1:又大又圆 生2:又大又胖 生3:又高又矮师:老师提醒大家,横线上的字不可以是意思相反的词 生4:又甜又圆 3. 你们瞧,只剩下生字宝宝(带拼音)你还认识吗?不出声,从心里读。(师指着) 4. 顽皮的小浪花带走了拼音宝宝,你还能读出这些字吗?下面请小组长拿出魔方进行识字吧! (1)出示“笑”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一起读。 师:为什么这个字上面是竹子头?老师通过查资料知道了原来是表示竹子被风吹弯而且发出声响,像人弯腰笑时发出的笑声,所以是竹字头。你看,学会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齐读三遍。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看词作表情,出示(微笑、笑嘻嘻、哈哈大笑)生做相应的表情动作(2)都来看这个字(播放“贝”字的演变过程动画)师:因为贝壳美观、难得,所以被古人视为珍奇,后来发展为原始货币,也就是作为钱币进行买卖,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贝字旁的字都和货币和钱财有关。男女生各读三遍 (3)出示:“娃”“挂”师:这两个字长得特别像,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师:你能根据它们的偏旁推测出意思吗? 生1:女字旁的字和女生有关。 生2:提手旁的字和我们提东西有关。 师:你看,我们根据字的偏旁就能够推测出这个字的大致意思,是不是很神奇!老师可要考考大家了(们江草)和什么有关?真会学习! (4)字卡“和”,走到学生中间指n人读,齐读。 师:这个字的偏旁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新偏旁,跟老师读“禾木旁”。你还知道哪些“禾木旁”的字? 生1:秋 生2:种 生3:移 师:老师也给大家找到了一些,出示(种秋科秒积称)

串起结构的“项链”

串起结构的“项链” 作者:陈密娟 对数学来说,结构无处不在,结构是由许多节点和联线绘成的稳定系统。数学中最基本的就是概念结构,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知识网络的结构,剖析高等数学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加深对高等数学的理解。要使新旧知识能够互相发生作用,建立联系,有必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结构,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知识结构的学习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在微积分的学习中,通过对其结构的剖析,使学习者头脑中的数学结构处于不断形成和发展之中,并将其发展的结构与已形成的结构统一起来,以达到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一、高等数学内容的结构特点 高等数学以极限思想为灵魂,以微积分为核心,包括级数在内,它们都是从量的方面研究事物运动变化的数学方法,本质上是几种不同性质的极限问题。连续性质是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函数对应增量的极限;导数是自变量增量趋于零时,函数的增量(偏增量)与自变量增量之比(差商)的极限;一元或多元积分都是和式的极限,而无穷级数则是密切联系序列极限的另一种极限。微分是从微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局部性质,积分则从宏观上揭示函数的有关整体性质,它们之间通过微积分基本定理联系起来;广义积分把无穷级数与积分的内部沟通起来;而微分方程又从方程的角度把函数、微分、积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展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的依赖转化关系。 二、如何利用结构加强理解 1、注重整体结构理解。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代写硕士论文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有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虽然现今的教材基本上按一定框架编写,但其中相关的知识点要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网络,并达到真正理解,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逻辑结构与心理结构统一起来,把学生看成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心理学家J.R安德森认为:通过多种方式应用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得到知识,认知才能进行。理解知识的前提是理解它如何在头脑中表征的,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运用,达到更深意义上的掌握。由于高等数学具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因而其相关知识学习中也充满了知识的同化过程。在高等数学知识结构中,微积分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之上。因此在高等数学中,新知识

《项链》教学反思

《项链》教学反思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施 《项链》被编辑于北京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单元,属于阅读与写作板块。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皆选取中外古今的小说,旨在让学生在中外古今的小说名篇中,要学生:首先对小说这种文体有更为清晰的认知,逐渐丰富其语文素养当中的文体意识;其次掌握通过情节、描写、细节等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技能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文本解析能力;最后在一系列人物与命运的博弈与纠葛中,展开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形成自己在人世间如何生存、生活的独立认知,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项链》作为一篇短篇小说经典之作,浓缩了小说的精华,且莫泊桑以其高超的写作技艺为我们塑造了玛蒂尔德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人物,正契合学生在此单元的学习目标。 《项链》一课属于必修一的阅读与鉴赏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这一部分实现:第一,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渐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这一系列的价值观目标。第二,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的语文能力方面的目标。并且《项链》是一篇外国小说,就它的文体而言,课标要求在此课实现学生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的技能目标。作为一篇著名的外文小说,在进行《项链》的教学中,课标对其过程和方法也有指导: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性和个人色彩。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二、关于学生情况的预设与课堂反应 学生在这一单元已经学习过《林冲棒打洪教头》,对小说的学习也从初中就开始,已经初步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对小说的文体知识也有了了解。但相较于初中所学过的小说人物,玛蒂尔德具有更为丰满的人性,有其优点亦尤其阴暗一面,如何分析并对一个更贴近、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得出定论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经历过的,这就是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的形象进行更为完整的分析、解读,从多个侧面去了解人物形象,从而使得学生丰沛自身在这一知识、能力上的经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会由于

项链

《项链》(人教版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清情节,在情节发展中注意欣赏精巧的结构,领会情节发展偶然中的必然性。 2.评价人物形象玛蒂尔德。 重点难点: 1、欣赏精巧的结构。 2、评价人物形象玛蒂尔德。 教学方法: 1、点拨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检查预习效果。 2、梳理课文结构。 3、分析课文情节设置的妙处。 教学过程: 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有过夜会狂欢,她曾受尽十年辛酸,,她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项链》那浮华的社会看看主人公是怎样生活的?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介绍世界短篇小说创作情况。 2、学生介绍莫泊桑。 3、学生介绍课文背景。 4、学生听写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5、学生检查“自主落实”部分练习。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结构。 2、分析课文情节设置的妙处。 三、课堂达标教学 1、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明确: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大部分:借项链(从开头到“接着就带着这个宝物跑了。”) 第二大部分:失项链(从“夜会的日子到了”到“她照他说的写了信。”) 第三大部分:赔项链(从“过了一个星期”到“也可以成全你!”) 第四部分:发现项链是假的(从“一个星期天”到结束)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 老师小结:小说按事件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向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舞会上,主人公大出风头,却乐极生悲,“丢项链”;为了赔偿别人的项链,路瓦栽夫人含辛茹苦,“赔项链”;凑足了项链的价钱,却欠下了一笔需整整十年拼命劳作、省吃俭用才能偿还的债务,于是她不顾一切“还债务”;最后,当她松了一口气,却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她借的项链原来是假的。小说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情节,让向往豪华、追求舒适的玛蒂尔德从梦幻的云端结结实实地被摔了下来,并为此付出了十年青春。真是“一夜虚荣,十年辛酸”。 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人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丢项链——人物命运的至高点和转折点。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亦是小说的高潮。

一年级语文上册项链》教案

部编本新教材 一年级上册 《项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课文如同影视拍摄一般,从大海远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现海边最富特色的沙滩、海浪、海螺、贝壳,并对之作色彩描绘;然后又呈现脚印、沙滩、大海的远景,很有动感。其中,对小娃娃动作的描写先后有序,一气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脚印比作大海的项链,非常传神。作者巧妙构思,把从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画面加以诗意表现,学生从中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课标表述】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通过“偏旁识字、象形字理、组词识字”等识字方法正确认读“蓝、又”等11个生字;读准“蓝、金、活”这三字的读音; 2.通过“换一换、加一加”的方式认识一个新偏旁“禾木旁”,通过观看“和”字书写微视频,学会写“和”字以及教师范写学会“白、的、又”等3个生字; 3.通过扩词仿说的形式积累“蓝蓝的”、“又——又——”这样的词语;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积累语言; 4.通过教师范读、同桌赛读的形式学会注意停顿,读好课文中的叠词与长句子,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心情。 5.借助课本插图、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认识自然段,知道每句话的意思,知道大海的项链指的是小孩子的脚印。。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找出大海的项链指的是什么。 【评价方案】 1.通过同桌两人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

(完整版)项链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项链》教案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刘绍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分析路瓦栽夫人的形象,认识资产阶级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对人们的侵蚀毒害。 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3、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4、提高口头复述小说情节的能力,以及评板、辩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主题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故事情节的偶然性与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导读、提问、讨论等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学习的短篇小说《项链》是莫泊桑的作品,同学们曾学过他的作品吗?(初中曾学过《我的叔叔于勒》)那篇小说写的什么内容?(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通过菲利普夫妇对至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二、作者介绍: 莫泊桑(全称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出身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由母亲培养起对文学的爱好。著名作家福楼拜是其成名的得力导师。 顺便谈一下法国文学。法国文学在世界举足轻重,是因为有以下几位作家: 十四至十六世纪是欧州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的法国文学以弗朗索瓦·拉伯雷(1495?—1553)为代表,代表作长篇小说《巨人传》(1532—1562)。 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代表: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莫里哀(1622—1673)是十七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喜剧作家,代表作《伪君子》。彼埃尔·高乃依(1606—1684)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代表作《熙德》(1636)。让·拉辛(1639—1699)的《安德洛马刻》(1667)被称为第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狄德罗、卢梭。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曾以悲剧诗人和史诗诗人闻名,主要成就却在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代表,《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他的艺术理论体现启蒙主义文艺理论的最高成就。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的代表,代表作《新爱洛绮丝》(1761)、《爱弥儿》(1762)、《忏悔录》(1781—1788)。 十九世纪前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雨果、大仲马(1802—1870)、乔治·桑(1804—1876)等。雨果这时期的代表作为:诗集《东方集》、剧本《克伦威尔》、小说《巴黎圣母院》。 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代表: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福楼拜、雨果、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早出现在法国,奠基人是斯丹达尔(1783—1842)和巴尔扎克(1799—1850),代表作分别为《红与黑》和91部小说的合集《人间喜剧》(重要作品《欧也妮·葛朗名》、《高老头》、《夏倍上校》等)。梅里美(1803—1870)和福楼拜(1821—1880)的代表作分别为中篇《高龙巴》(1840)和长篇《包法利夫人》。雨果(1802—1885)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是长篇《悲惨世界》(1862)、《海上劳工》(1866)、《笑面人》(1869)等。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罗曼·罗

小说大纲模式

什么叫大纲?大纲是一本小说的根本他为小说提供了精神主旨,主要矛盾关系,大部分的基础设定与在此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情节 于是,大纲由这样几部分组成: 一,小说的主旨与精神 二,小说的简介 三,小说的历史时代背景概述包括可能需要的历史年鉴 四,小说的势力范围分布以及彼此间的关系 五,小说的主要人物设定以及彼此间的直接关系 六,小说的主要矛盾的阶段与牵涉人物的影响 七,小说的主线情节这一部分并非必要 八,小说的其中一部分练笔文字 一,小说的主旨与精神这里所阐述的是小说所要表达的终极目的,

这本小说可能经由主人公来表达出一个做人的原则与精神,也可能通过全书所有的情节与人物来表现某种社会现象与人文精神而一本小说,没有这样一个终极的所需要表达出来的目标,就算是失败因为它没有灵魂,而没有灵魂的小说是贫乏而空虚的,就算文笔很华丽,导师一般称之为打发时间的垃圾R国的漫画也会用各种幼稚搞笑的人物与情节来表现决不放弃永不妥协的精神不是么? 二,小说的简介这部分是很多人作者感到为难的地方什么叫“简介”?于是你就知道该怎么写回归到字面上的意思来,挖空心思去考虑怎么吸引人,是浪费时间 三,小说的历史时代背景概述这已经相当于小说的题材与类型的选取需要进行设定的不仅仅是时代背景,历史背景,还有包括能力系统即实力等级与原理定律等与相关知识的设定对于玄幻与科幻类的作品来说,这算得上是简单也是困难的一部分因为有得抄,网上也有大量的资料;反过来说,想要做得精彩是非常困难的 四,小说的势力范围分布以及彼此间的关系这将决定整个小说中明面与暗面的势力对于最终小说的结果产生的影响采用均等多势力开局,隐藏祸患,进而激发,引导中局,渐入稳定,功成完本的一个传统流程是不错的方式,关键是中局的把握

《项链》课堂实录

《项链》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第十一课,项链。读短一点,第十一课,项链,有进步,像老师这样读十一,项链。哎,就能读出词语的味道,真好听再来一遍,十一,项链,同学们在哪见过?你见过项链吗? 生:见过。 师:你在哪里见过呢? 生:我妈妈买项链的时候我经常去看,我妈妈喜欢买项链。 师:你也见过,你说。 生:我有项链的玩具,我就见过一次。 师:那孩子们看看我们今天学的这个项链和大家平常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不是,我们赶快翻开语文书98页,翻到的同学举手,诶,我又发现了我们一二班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听得很认真,反应也很快哦!接下来继续听,要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呢,有一点长,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拼拼音,还可以怎么办?你说。 生:问老师。 师:请同学们读几遍就掰几个指头,自己读自己的不是一起读,好的,开始读吧。 生读 二、课文感知 师: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刚才我看有的小朋友在老师没有叫停的时候,一直举着手指头在读,1.2班有一群爱读书的孩子。那前面我们学过数自然段,同学们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呢?小拳头捏起来,咱们用手来数一数,表示1、2、3几个?两个,这两段话说的项链你读明白了吗? 生:读明白了。 师:读明白了,那项链是什么样的?来,你说。 生:项链是用贝壳和海螺穿成的项链。 师:这跟什么有关啊?对了,项链是大海带来的,有不有不明白的地方?有没有不会读的地方?来,请你说。 生:我有点不懂这个“迎上去”。 师:噢!迎上去,谁来帮他解释迎上去? 生:迎上去的意思就是走上去。 师:来大家看看这个词,谁会读?你来。 生:悄悄 师:你是怎么读会的?教一教大家。 生:我是拼拼音读会的。qiao,悄悄。 师:好的,那同学们都会了吗?来读一读。老师这里有简单的还有难的句子,你们想挑战哪一个? 生:挑战难的。 师:噢!小朋友们都想挑战难的,但是,挑战难的之前要先看简单的,才能把难的读的更好。请看,谁能来挑战?来,请你来。 生: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请你来。

项链导学案答案

项链导学案答案 【篇一:《项链》学案】 习目标 1、了解作品精巧的结构技巧。 2、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二、基础知识 1.正音: 2.多音字: 3.字音字形辨析: 5、补充资料:作家、作品简介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在下列短语的划横线处填一个动词(限用一个字)。项链——项链——项链——项链 2、为什么以项链为题? 3、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四、合作探讨 1、体会一下结尾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大家觉得这件事是偶然呢,还是必然呢? 3、玛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她的性格在丢项链之前和丢项链之后表现一样吗? 4、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要是她没有丢失那串项链,她的命运会是怎样?谁知道呢?谁知道呢?生活真是古怪多变!只需小小一点东西,就足以使你断送一切或者使你绝处逢生” 请大家思考一下,丢失项链这件事对于玛蒂尔德来说,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呢?丢失项链给玛蒂尔德带来哪些变化?(外貌和性格) 五、拓展探究 请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一个结尾续写训练 答案 一、基础知识(自查字典) 二、整体感知 1、主要写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等主要故事情节

2、本文以项链为线索; 3、结尾 四、合作探讨 1、铺垫(伏笔):结尾集中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因为这个结局 令所有的读者咋舌,但细细分析,又发现此结局在情理之中,十分 可信,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已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 处是借项链,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处是当她去还项链,女友竟未打开盒子查看,可 见并非什么贵重首饰三处是珠宝店老板说:“我们只卖出过一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和盒子并非原配 2、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 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 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 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 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可能有几种看法:心高气盛,爱慕虚荣;善良诚实质朴;坚韧忍 耐吃苦 玛蒂尔德,起先确实很虚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小资产阶 级市民的女儿,她渴望过好日子,也不是什么过错该诅咒的是这个 社会,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是金钱至上,享乐主义风行而且她的性 格中也有比较质朴的一面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 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 想法项链丢失后,她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 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她开始从云端走向地面,开始了她实 实在在脚踏实地的生活在漫长的10年还债岁月里,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同时她也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所以我们看到,十年后,玛蒂尔德再次见到女友时,完全没有了当初的自悲自怨、 自惭形秽和低声下气,有的是自在和从容 4、成全:十年艰辛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纯真本色(内在精神美)败坏:这是一个命运的玩笑这是一个小人物无法主宰自身命运的悲 剧 五、拓展探究 (1)提示: ①玛蒂尔德悔恨不已,慨叹年华已逝,从此一蹶不振

相关文档